戴氏-姓戴的名人-戴姓起名字-戴姓的起源与家谱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12浏览:2收藏

戴氏-姓戴的名人-戴姓起名字-戴姓的起源与家谱,第1张

安徽亳县,江苏扬州市,河北清河郡

「戴」源出;一

1.以谥号为氏,出自子姓,为商汤的后裔。据《元和姓纂》及《古今姓氏书辩证》所载,周初,周公旦封商朝末代君主帝纣之庶兄子启(子姓)于商的旧都(今河南省商丘南),建立宋国。宋国第11位君主(公元前799年—公元前766年),史佚其名,死后被谥为戴公。其子孙遂以谥号“戴”为氏,是为河南戴氏。2.以国为氏,源于春秋时期之公爵诸侯国--戴国。这一支也是出自子姓,另有一说是出自姬姓。3.出自姬姓。卫有戴公,卫康叔10世孙,姬姓。曹有戴伯,姬姓。鲁桓公生僖叔牙,牙生戴伯兹,姬姓。宣公十五年,有召戴公,周卿士,姬姓。4.殷氏改戴姓而来。据《鼠璞》所载,殷氏有改为戴姓的。武王灭商后,有不少殷遗族以国为氏(因商首都在殷,又叫殷国),称殷氏,其后就有改姓戴的。这一支戴氏也是出自河南。5.其他民族改姓而来。如满洲达尔充阿氏、戴佳氏,鄂温克族涂克冬氏改戴姓,另蒙、回、瑶、土家等民族均有此姓。6.戴是兵主蚩尤的族称。兵主蚩尤姓戴。

得姓始祖

戴撝。西周初年,周公旦在平定武庚之乱后,封商朝末代君王帝辛(纣)之庶兄微子启于商的旧都,建立宋国,定都商丘。宋国第十一位君主(公元前七九九-公元前七六六年在位)死后谥号曰戴公,其庶子撝以王父谥号为氏,称戴撝。后世亦沿用戴姓,并尊戴撝为戴姓得姓始祖。

戴姓分布

当代戴姓的人口已近430万,为全国第五十七位大姓,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34%。自宋朝至今1000年来戴姓人口增长率是呈上升的态势。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安徽、湖北、江苏三省,大约占戴姓总人口的34%,其次分布于湖南、四川、广东、重庆、浙江、贵州,这六省市又集中了36%的戴姓人口。安徽居住了戴姓总人口的12%,为戴姓第一大省。全国形成了以东部江浙为首,沿长江向西延伸到川贵的戴姓聚集区域。自明朝至今近600年间,戴姓人口流动方向由东部向华中、西部的回迁和移民是主流,同时,向东北的移民成为新的流动方向。戴姓在人群中分布频率示意图表明:在皖苏沪浙、湖北大部、赣湘、云贵川渝、粤闽台大部、鲁豫东南、陕西南段、辽宁大部、吉林南段、黑龙江东端和西北角、内蒙古东南和东北角,戴姓一般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033%以上,中心地区可达到1%以上,上述地区覆盖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346%,居住了大约76%的戴姓人群。北起青海湖以东、南到云南横断山脉以东广大的地区,戴姓在当地人群中的分布比例在011%一033%之间,其覆盖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332%的土地上,居住了大约23%的戴姓人群。

戴叔伦(732—789):唐代诗人。字幼公,一作次公。润州金坛(今属江苏)人。年轻时师事萧颖士。曾任新城令、东阳令、抚州刺史、容管经略使。晚年上表自请为道士。其诗多表现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调,但《女耕田行》、《屯田词》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艰苦。论诗主张“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原有集,已散佚。明人辑有《戴叔伦集》,其中羼入宋元及明初人诗颇多。

戴嵩:唐代画家,擅画田家、川原之景,写山泽水牛尤为著名,与韩滉画马齐名,世称“韩马戴牛”。

姓寿的名人 寿 良:汉代兖州太守。字文淑,成都人。不仅专研《春秋三传》,贯通五经,面且能够澡身浴德,在宦途上唬春风得意,曾官室梁州刺史,历官有治著称。

寿 宁:元代高僧,字无为,上海人。居静安寺,寺有名迹八处,因作《静安八咏》。并汇诸家之作,编为《静安八咏诗集》。

寿光侯:汉代方士。相传寿光侯能刻百鬼众魅,令自缚见形。章帝曾召试其术。

五代时常州太守寿补,为诸暨寿姓始祖。

清朝状元 寿鹏飞,寿鹏飞父亲寿镜吾,父子俩军为鲁迅的先生。

“寿水流芳”是姓什么的人的门牌~~?? 寿水 徐姓

谁知道来氏的起源 一、姓氏源流

来(Lái 来)姓源出有三:

1、出自子姓,是汤王后后裔。据《路史》载:“系出子姓,殷商之子孙。”又据《唐书・宰相世系表》、《史记・殷本纪赞》等籍所载,来氏源出商王族支孙食采于[(今山东黄县东南,一说在河南荥阳东),其后遂以封地名[为姓,后因避难去邑为来姓。

2、出自子性,为大禹的裔孙契之后代,以国名为氏。据《尚书》和《诗经》等载,大禹之后契为子姓,他的后代被分封到各国,就以国名为姓了,有殷氏、来氏、宋氏、空桐氏、稚氏、北殷氏、目夷氏等。

3、出自莱姓,为商朝莱侯的后代,以祖上爵号为氏。商朝时,莱侯曾与太公争营丘(今山东省临淄北),后莱侯之子浮柔跑奔至棠(一作唐,在今山东省鱼台东),遂有莱氏,后去草头作来姓,称为来氏。

二、迁徙分布

(部分)来氏受姓源自公元前十六世纪,夏王桀残暴无道,众叛亲离。商汤带领一些诸侯,发兵攻打夏桀。夏桀逃到南巢(今安徽省寿县东南),被商汤军队追赶后俘虏。商汤将夏桀囚禁于南巢的亭山。后夏桀亡,商汤大胜,把山东莱州分封于各诸侯。到了春秋鲁襄公六年,莱国(今山东黄县东)被齐侯所灭。从此即以国为氏,去草为“来”。这是来氏受姓的一说,《来氏家谱》持此说,后二十二世孙来鸿撰《来莱辨》以驳正前说,并称“来氏子姓,系出于[。”来氏受姓,早于我国宋代的《百家姓》,它虽然被摒于《百家姓》之外,但是来氏后裔遍布世界,许多著名姓氏书都备载来氏渊源。 大量的史料表明,来氏系出于殷人玄鸟之裔,他以王侯将相世系蝉联。同虞帝后裔的姚姓、黄帝后的姜姓、周王后裔的姬姓一样,是我国的华夏族的“子姓”。来氏历经战国、秦朝。齐国时有来章,楚国有来英。西汉时的来歙,因征陇蜀有功,封为征羌侯。三国时的来敏,官典学校尉。来军为羌维参军。隋朝的来护儿官至泉州刺史。唐朝来恒为中黄门侍郎,来济为唐高宗永徽时中书侍郎兼弘文馆学士。宋代有来之邵,字德高,哲宗朝为殿中侍御史。来子时,字以中,绍兴初授袁州通判兼劝农营田事,他的孙子来廷绍,为萧山来氏始祖。来氏南迁萧山定居长河 公元1138年,宋高宗正式定都临安(今浙江省杭州)。北方人口大量南迁,为南方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劳动力,促使南宋社会经济的较快发展。嘉泰二年(1202年),萧山始祖来廷绍,出任绍兴府事。渡西陵时得了急病,未赴任而卒于萧山祗园寺僧舍,葬在萧山湘湖方家坞……(余略,另见下第2楼详细介绍)。来姓望居江都郡(隋开皇九年〔589年〕平陈,改吴州为扬州;大业初改为江都郡)、平阳郡(三国魏置,在今山西省临汾县西南)。

三、历史名人

来 歙:字君叔,东汉初将领。南阳新野(今属河南省)人。建武二年(26年),以劝汉中王刘嘉归刘秀之功,拜太中大夫。数次出使陇西,说服隗嚣附汉,因功拜中郎将。八年春,率2000余人伐山开道,从番须(今陕西省陇县西北)、回中(今甘肃省华亭西南)至略阳(今庄浪西南),斩守将金梁。复坚守数月,抵御隗嚣大军的攻击,在陇西之战中战功卓著。十年秋,统率冯异等五将扫荡隗嚣余党,攻破落门(今武山洛门),灭隗氏割据集团。又率盖延等将击羌人于五溪(今陇西县西),斩首数千,获牛羊万余头。开仓赈饥,安定陇右。十一年六月,与盖延、马成等率军大败公孙述部将王元、环安于河池(今徽县西北)、下辨(今成县西北),正拟乘胜入蜀,被环安遣人刺杀于军中。

来 周:约明万历、崇祯间人。擅画山水,构图简洁,萧疏闲逸,意境清远,墨色秀雅,画风远学宋、元,近学杜琼,受“吴门派”影响。传世作品有万历十五年(1587年)作《山水图》轴,金笺,墨笔,纵513厘米,横31厘米,款署:“丁亥春月上浣,为公篪>>

来的来历 一、姓氏源流

来(Lái 来)姓源出有三:

1、出自子姓,是汤王后后裔。据《路史》载:“系出子姓,殷商之子孙。”又据《唐书・宰相世系表》、《史记・殷本纪赞》等籍所载,来氏源出商王族支孙食采于[(今山东黄县东南,一说在河南荥阳东),其后遂以封地名[为姓,后因避难去邑为来姓。

2、出自子性,为大禹的裔孙契之后代,以国名为氏。据《尚书》和《诗经》等载,大禹之后契为子姓,他的后代被分封到各国,就以国名为姓了,有殷氏、来氏、宋氏、空桐氏、稚氏、北殷氏、目夷氏等。

3、出自莱姓,为商朝莱侯的后代,以祖上爵号为氏。商朝时,莱侯曾与太公争营丘(今山东省临淄北),后莱侯之子浮柔跑奔至棠(一作唐,在今山东省鱼台东),遂有莱氏,后去草头作来姓,称为来氏。

二、迁徙分布

(部分)来氏受姓源自公元前十六世纪,夏王桀残暴无道,众叛亲离。商汤带领一些诸候,发兵攻打夏桀。夏桀逃到南巢(今安徽省寿县东南),被商汤军队追赶后俘虏。商汤将夏桀囚禁于南巢的亭山。后夏桀亡,商汤大胜,把山东莱州分封于各诸侯。到了春秋鲁襄公六年,莱国(今山东黄县东)被齐侯所灭。从此即以国为氏,去草为“来”。这是来氏受姓的一说,《来氏家谱》持此说,后二十二世孙来鸿撰《来莱辨》以驳正前说,并称“来氏子姓,系出于[。”来氏受姓,早于我国宋代的《百家姓》,它虽然被摒于《百家姓》之外,但是来氏后裔遍布世界,许多著名姓氏书都备载来氏渊源。 大量的史料表明,来氏系出于殷人玄鸟之裔,他以王侯将相世系蝉联。同虞帝后裔的姚姓、黄帝后的姜姓、周王后裔的姬姓一样,是我国的华夏族的“子姓”。来氏历经战国、秦朝。齐国时有来章,楚国有来英。西汉时的来歙,因征陇蜀有功,封为征羌侯。三国时的来敏,官典学校尉。来军为羌维参军。隋朝的来护儿官至泉州刺史。唐朝来恒为中黄门侍郎,来济为唐高宗永徽时中书侍郎兼弘文馆学士。宋代有来之邵,字德高,哲宗朝为殿中侍御史。来子时,字以中,绍兴初授袁州通判兼劝农营田事,他的孙子来廷绍,为萧山来氏始祖。来氏南迁萧山定居长河 公元1138年,宋高宗正式定都临安(今浙江省杭州)。北方人口大量南迁,为南方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劳动力,促使南宋社会经济的较快发展。嘉泰二年(1202年),萧山始祖来廷绍,出任绍兴府事。渡西陵时得了急病,未赴任而卒于萧山祗园寺僧舍,葬在萧山湘湖方家坞……(余略,另见下第2楼详细介绍)。来姓望居江都郡(隋开皇九年〔589年〕平陈,改吴州为扬州;大业初改为江都郡)、平阳郡(三国魏置,在今山西省临汾县西南)。

三、历史名人

来 歙:字君叔,东汉初将领。南阳新野(今属河南省)人。建武二年(26年),以劝汉中王刘嘉归刘秀之功,拜太中大夫。数次出使陇西,说服隗嚣附汉,因功拜中郎将。八年春,率2000余人伐山开道,从番须(今陕西省陇县西北)、回中(今甘肃省华亭西南)至略阳(今庄浪西南),斩守将金梁。复坚守数月,抵御隗嚣大军的攻击,在陇西之战中战功卓著。十年秋,统率冯异等五将扫荡隗嚣余党,攻破落门(今武山洛门),灭隗氏割据集团。又率盖延等将击羌人于五溪(今陇西县西),斩首数千,获牛羊万余头。开仓赈饥,安定陇右。十一年六月,与盖延、马成等率军大败公孙述部将王元、环安于河池(今徽县西北)、下辨(今成县西北),正拟乘胜入蜀,被环安遣人刺杀于军中。

来 周:约明万历、崇祯间人。擅画山水,构图简洁,萧疏闲逸,意境清远,墨色秀雅,画风远学宋、元,近学杜琼,受“吴门派”影响。传世作品有万历十五年(1587年)作《山水图》轴,金笺,墨笔,纵513厘米,横31厘米,款署:“丁亥春月上浣,为公篪二兄画。来周。”现藏常熟市博物馆。>>

大家好,请帮忙替三胞胎男孩取个姓名,父亲姓寿母亲姓韩,谢谢了 20分 寿福 寿禄 寿康 寿星 寿望 哥们你真行!怎么生的? 再生两个吧?

寿山石王姓的名家有哪几个老雕刻家姓王的有几个叫什么名字 中国寿山石雕刻大师:王祖光、王则坚、王一帆

中国寿山石雕刻名家:王铨d

东北来姓家族是哪个民族? 好像赖布氏后来有些改姓来的。

[赖布氏] Laibu Hala 见于《清朝通典氏族略满洲八旗姓》,又作赖卜、来布,世居扎库木(辽宁省抚顺东南)、佛阿拉(辽宁省新宾县)、董鄂等地。著名人物有:漕运总督硕干,都统兼议政大臣、骑都尉沙纳海,江宁右翼副都统、骑都尉达尔化,武备院卿护穆萨,云骑尉和敏、胡萨礼、伊成额。

世居札库木的赖布氏分布编入正白旗,世居佛阿拉的赖布氏分布在正黄旗。

萧山地名故事 5分 一、姓氏源流

来(Lái 来)姓源出有三:

1、出自子姓,是汤王后后裔。据《路史》载:“系出子姓,殷商之子孙。”又据《唐书・宰相世系表》、《史记・殷本纪赞》等籍所载,来氏源出商王族支孙食采于[(今山东黄县东南,一说在河南荥阳东),其后遂以封地名[为姓,后因避难去邑为来姓。

2、出自子性,为大禹的裔孙契之后代,以国名为氏。据《尚书》和《诗经》等载,大禹之后契为子姓,他的后代被分封到各国,就以国名为姓了,有殷氏、来氏、宋氏、空桐氏、稚氏、北殷氏、目夷氏等。

3、出自莱姓,为商朝莱侯的后代,以祖上爵号为氏。商朝时,莱侯曾与太公争营丘(今山东省临淄北),后莱侯之子浮柔跑奔至棠(一作唐,在今山东省鱼台东),遂有莱氏,后去草头作来姓,称为来氏。

二、迁徙分布

(部分)来氏受姓源自公元前十六世纪,夏王桀残暴无道,众叛亲离。商汤带领一些诸候,发兵攻打夏桀。夏桀逃到南巢(今安徽省寿县东南),被商汤军队追赶后俘虏。商汤将夏桀囚禁于南巢的亭山。后夏桀亡,商汤大胜,把山东莱州分封于各诸侯。到了春秋鲁襄公六年,莱国(今山东黄县东)被齐侯所灭。从此即以国为氏,去草为“来”。这是来氏受姓的一说,《来氏家谱》持此说,后二十二世孙来鸿撰《来莱辨》以驳正前说,并称“来氏子姓,系出于[。”来氏受姓,早于我国宋代的《百家姓》,它虽然被摒于《百家姓》之外,但是来氏后裔遍布世界,许多著名姓氏书都备载来氏渊源。 大量的史料表明,来氏系出于殷人玄鸟之裔,他以王侯将相世系蝉联。同虞帝后裔的姚姓、黄帝后的姜姓、周王后裔的姬姓一样,是我国的华夏族的“子姓”。来氏历经战国、秦朝。齐国时有来章,楚国有来英。西汉时的来歙,因征陇蜀有功,封为征羌侯。三国时的来敏,官典学校尉。来军为羌维参军。隋朝的来护儿官至泉州刺史。唐朝来恒为中黄门侍郎,来济为唐高宗永徽时中书侍郎兼弘文馆学士。宋代有来之邵,字德高,哲宗朝为殿中侍御史。来子时,字以中,绍兴初授袁州通判兼劝农营田事,他的孙子来廷绍,为萧山来氏始祖。来氏南迁萧山定居长河 公元1138年,宋高宗正式定都临安(今浙江省杭州)。北方人口大量南迁,为南方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劳动力,促使南宋社会经济的较快发展。嘉泰二年(1202年),萧山始祖来廷绍,出任绍兴府事。渡西陵时得了急病,未赴任而卒于萧山祗园寺僧舍,葬在萧山湘湖方家坞……(余略,另见下第2楼详细介绍)。来姓望居江都郡(隋开皇九年〔589年〕平陈,改吴州为扬州;大业初改为江都郡)、平阳郡(三国魏置,在今山西省临汾县西南)。

三、历史名人

来 歙:字君叔,东汉初将领。南阳新野(今属河南省)人。建武二年(26年),以劝汉中王刘嘉归刘秀之功,拜太中大夫。数次出使陇西,说服隗嚣附汉,因功拜中郎将。八年春,率2000余人伐山开道,从番须(今陕西省陇县西北)、回中(今甘肃省华亭西南)至略阳(今庄浪西南),斩守将金梁。复坚守数月,抵御隗嚣大军的攻击,在陇西之战中战功卓著。十年秋,统率冯异等五将扫荡隗嚣余党,攻破落门(今武山洛门),灭隗氏割据集团。又率盖延等将击羌人于五溪(今陇西县西),斩首数千,获牛羊万余头。开仓赈饥,安定陇右。十一年六月,与盖延、马成等率军大败公孙述部将王元、环安于河池(今徽县西北)、下辨(今成县西北),正拟乘胜入蜀,被环安遣人刺杀于军中。

来 周:约明万历、崇祯间人。擅画山水,构图简洁,萧疏闲逸,意境清远,墨色秀雅,画风远学宋、元,近学杜琼,受“吴门派”影响。传世作品有万历十五年(1587年)作《山水图》轴,金笺,墨笔,纵513厘米,横31厘米,款>>

有谁知道“来”这个姓是怎么出现的,发源地何处 一、姓氏源流

来(Lái 来)姓源出有三:

1、出自子姓,是汤王后后裔。据《路史》载:“系出子姓,殷商之子孙。”又据《唐书・宰相世系表》、《史记・殷本纪赞》等籍所载,来氏源出商王族支孙食采于[(今山东黄县东南,一说在河南荥阳东),其后遂以封地名[为姓,后因避难去邑为来姓。

2、出自子性,为大禹的裔孙契之后代,以国名为氏。据《尚书》和《诗经》等载,大禹之后契为子姓,他的后代被分封到各国,就以国名为姓了,有殷氏、来氏、宋氏、空桐氏、稚氏、北殷氏、目夷氏等。

3、出自莱姓,为商朝莱侯的后代,以祖上爵号为氏。商朝时,莱侯曾与太公争营丘(今山东省临淄北),后莱侯之子浮柔跑奔至棠(一作唐,在今山东省鱼台东),遂有莱氏,后去草头作来姓,称为来氏。

二、迁徙分布

(部分)来氏受姓源自公元前十六世纪,夏王桀残暴无道,众叛亲离。商汤带领一些诸候,发兵攻打夏桀。夏桀逃到南巢(今安徽省寿县东南),被商汤军队追赶后俘虏。商汤将夏桀囚禁于南巢的亭山。后夏桀亡,商汤大胜,把山东莱州分封于各诸侯。到了春秋鲁襄公六年,莱国(今山东黄县东)被齐侯所灭。从此即以国为氏,去草为“来”。这是来氏受姓的一说,《来氏家谱》持此说,后二十二世孙来鸿撰《来莱辨》以驳正前说,并称“来氏子姓,系出于[。”来氏受姓,早于我国宋代的《百家姓》,它虽然被摒于《百家姓》之外,但是来氏后裔遍布世界,许多著名姓氏书都备载来氏渊源。 大量的史料表明,来氏系出于殷人玄鸟之裔,他以王侯将相世系蝉联。同虞帝后裔的姚姓、黄帝后的姜姓、周王后裔的姬姓一样,是我国的华夏族的“子姓”。来氏历经战国、秦朝。齐国时有来章,楚国有来英。西汉时的来歙,因征陇蜀有功,封为征羌侯。三国时的来敏,官典学校尉。来军为羌维参军。隋朝的来护儿官至泉州刺史。唐朝来恒为中黄门侍郎,来济为唐高宗永徽时中书侍郎兼弘文馆学士。宋代有来之邵,字德高,哲宗朝为殿中侍御史。来子时,字以中,绍兴初授袁州通判兼劝农营田事,他的孙子来廷绍,为萧山来氏始祖。来氏南迁萧山定居长河 公元1138年,宋高宗正式定都临安(今浙江省杭州)。北方人口大量南迁,为南方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劳动力,促使南宋社会经济的较快发展。嘉泰二年(1202年),萧山始祖来廷绍,出任绍兴府事。渡西陵时得了急病,未赴任而卒于萧山祗园寺僧舍,葬在萧山湘湖方家坞……(余略,另见下第2楼详细介绍)。来姓望居江都郡(隋开皇九年〔589年〕平陈,改吴州为扬州;大业初改为江都郡)、平阳郡(三国魏置,在今山西省临汾县西南)。

三、历史名人

来 歙:字君叔,东汉初将领。南阳新野(今属河南省)人。建武二年(26年),以劝汉中王刘嘉归刘秀之功,拜太中大夫。数次出使陇西,说服隗嚣附汉,因功拜中郎将。八年春,率2000余人伐山开道,从番须(今陕西省陇县西北)、回中(今甘肃省华亭西南)至略阳(今庄浪西南),斩守将金梁。复坚守数月,抵御隗嚣大军的攻击,在陇西之战中战功卓著。十年秋,统率冯异等五将扫荡隗嚣余党,攻破落门(今武山洛门),灭隗氏割据集团。又率盖延等将击羌人于五溪(今陇西县西),斩首数千,获牛羊万余头。开仓赈饥,安定陇右。十一年六月,与盖延、马成等率军大败公孙述部将王元、环安于河池(今徽县西北)、下辨(今成县西北),正拟乘胜入蜀,被环安遣人刺杀于军中。

来 周:约明万历、崇祯间人。擅画山水,构图简洁,萧疏闲逸,意境清远,墨色秀雅,画风远学宋、元,近学杜琼,受“吴门派”影响。传世作品有万历十五年(1587年)作《山水图》轴,金笺,墨笔,纵513厘米,横31厘米,款署:“丁亥春月上浣>>

(1)尧帝第九子刘源明(因封刘国此始姓刘)妣古氏、巫氏——(2)刘永和妣宁

氏——(3)刘纪安妣王氏、刘纪乐妣甘氏——(4)刘岁纪妣黎氏——(5)刘正成妣李氏、刘正定

妣王氏、刘正坤池氏——(6)刘长历妣瞿氏——(7)刘德科、刘德亮妣薛氏、刘德仁——(8)刘

仁宏妣孟氏、刘仁发——(9)刘廷光妣雍氏、刘廷绅、刘廷九、刘廷贵——(10)刘爵南妣尚氏—

—(11)刘行矩妣晏氏、刘行清——(12)刘复胜、刘复旺妣易氏、刘复松——(13)刘茂光、刘

茂清妣丁氏、向氏、刘茂文、刘茂华——(14)刘孔扬妣廖氏——(15)刘日永妣宏氏、刘日贵、

刘日胜——(16)刘德荣妣吕氏、刘德康——(17)刘聚义妣言氏——(18)刘宗妣熊氏、刘孚妣

江氏、刘汉妣汪氏、刘累妣赵氏、汪氏——(19)刘正益、刘洪益、刘永益、刘万益、刘大益、刘

宗益、刘顺益、刘昌益妣黄氏——(20)刘歆妣徐氏、刘锡朋妣古氏——(21)刘永妣林氏、刘

杭——(22)刘琳妣奉氏——(23)刘狱、刘麓妣罗氏——(24)刘洪州妣袁氏——(25)刘绅妣

熊氏——(26)刘茂高妣余氏——(27)刘道山妣贝氏——(28)刘叨明、刘叨亮妣曾氏、刘叨

清、刘叨朗——(29)刘先妣程氏——(30)刘臣、刘坤妣古氏——(31)刘案喜、刘案庆、刘案

临妣陈氏——(32)刘智河妣宦氏、刘智明——(33)刘绘妣以氏、刘缙、刘总——(34)刘元远

妣芋氏——(35)刘观榜妣文氏——(36)刘文祯妣谢氏、刘文祥——(37)刘篮妣甘氏、刘管、

刘符——(38)刘九琳妣张氏——(39)刘道总妣甘氏——(40)刘伯亿妣卞氏、刘叔亿妣景氏、

安氏——(41)刘笃庆妣秋氏——(42)刘陶阳、刘定阳、刘楚阳妣曹氏——(43)刘春、刘淋、

刘弼妣汤氏——(44)刘猛、刘勇妣黄氏、刘刚、刘强——(45)刘建平妣曾氏——(46)刘敬

堂、刘敬典妣张氏、刘敬培——(47)刘照然妣毛氏、董氏——(48)刘之雄、刘之旺妣古氏

——(49)刘茂妣佟氏——(50)刘平环妣古氏、刘平元——(51)刘良妣胡氏——(52)刘世

勋、刘世郎妣易氏、徐氏——(53)刘昌允妣钟氏、刘昌华——(54)刘万宗妣尤氏、刘万全——

(55)刘康妣万氏——(56)刘凤妣官氏——(57)刘致禄妣尹氏——(58)刘伯蛮妣钟氏、杨

氏——(59)刘维纲妣朱氏、刘维统——(60)刘宗仁妣金氏、刘宗义、刘宗礼、刘宗智、刘宗

信——(61)刘大化妣吴氏、刘大爵、刘大禄——(62)刘敏洪妣司马氏——(63)刘晋妣温氏、

刘珍——(64)刘湖、刘璜妣曾氏——(65)刘鸣坤、刘鸣申妣欧阳氏——(66)刘松妣朱氏、刘

柏、刘梢——(67)刘文先妣洪氏、丁氏——(68)刘伯仲妣姜氏、陈氏、刘伯茂——(69)刘盛

臣妣白氏——(70)刘茂清妣吉氏、刘茂祖、刘茂文——(71)刘桥妣殷氏、吉氏、刘年——

(72)刘丰(字然、号果齐。迁江南沛县、家财万贯、好善乐施)妣李氏、桂氏、刘沛——(73)

刘仁纪、刘仁号(字荣)妣赵氏、梁氏、——(74)刘瑞(字显名初)妣李氏——(75)刘伯妣邱

氏周氏、刘仲妣马氏、刘邦妣吕氏、戚氏、薄氏、张氏、赵氏 刘交(楚王)妣梁氏—

注:

1、古人多名,该谱同一人选用的个别名字可能与刘邦各支族谱记载有异,特说明;

2、古一夫多妻,各支族谱选取的夫人多以该祖原配和生母为主,故所标妣(夫人)可能有所不同;

3、不排除历代后人因代代传抄而产生的错误;

4、因为家谱皆秘而不宣,谱中很多史料不便公示

5、以上仅供对家谱研究有兴趣者参考,请勿复制转载到处发布,以免因其族人不满引起纠纷。

戴姓来源有三:

1、 出自子姓,为商汤的后裔,以谥好为氏。据《元和姓纂》及《古

今姓氏书辩证》所载,周初,周公旦在平定“管蔡之乱”后,封商朝

末代君主帝纣之庶兄子启(子姓)于商的旧都(今河南商丘南),建

立宋国。宋国第11位君主(前799年-前766年),史佚其名,死后被

谥为戴公。戴公传子宋武公司空(前765年-前748年)其子孙遂以谥

号“戴”为氏,是为河南戴氏。

2、 出自姬姓,以国为氏。据《通志·氏族略》及《左传》所载,春

秋时有戴国,为姬姓诸侯国,在今河南民权县东,一说在河南兰考县

。隐公十年(前713年)亡于郑国,一说亡于宋国。其族人遂以国名

“戴”为氏。

3、 据《鼠璞》所载,殷氏有改为戴姓的。武王灭商后,有不少殷遗

族以国为氏,称殷氏,其后就有改姓戴的。这一支戴氏也是出自河南

刘邦家谱:

1、曾祖父:刘清,战国末期魏国大夫,出生并活动于魏都大梁,之后其子刘仁迁丰邑中阳里,现丰县汉皇祖陵保存刘清之墓。

2、祖父:刘仁,迁丰邑,丰邑本属宋国,宋灭后入齐,前284年五国伐齐后,原宋国国土尽入魏国,为魏国东陲,刘仁迁丰,当在此年之后。

3、父亲:刘煓,字执嘉,即刘太公,刘邦登基后尊为太上皇,崩于公元前197年。

4、生母:温氏,一说王含始,被追谥为昭灵夫人(昭灵后)。

5、庶母:李氏,太上皇庶妻,封太上皇后,逝于公元前197年;生楚元王刘交。

6、兄弟姐妹

(1)刘伯,刘邦大哥,汉五年正月,追尊为武哀侯,高后时,追尊为武哀王。长嫂封阴安侯。

(2)刘仲,名喜,刘邦二哥,被刘邦封为代王,[244] 统辖今河北、山西一带,后因抵抗匈奴战败被革为合阳侯,死后 追谥为代顷王。二嫂为顷王后。

(3)刘交,刘邦弟弟,排行第四,被刘邦封为楚王,[245] 死后谥元王。

(4)从父兄:荆王刘贾。

(5)从祖弟:燕王刘泽。(应该是远房兄弟,现已无稽可考)

(6)姊:宣夫人 昭哀后。

7、后妃:曹夫人、吕皇后、戚夫人、薄姬、赵姬、管夫人、赵子儿、石美人(石奋之姊)

子女。

8、共生八子:刘肥、刘盈、刘如意、刘恒、刘恢、刘友、刘长、刘建。

9、女儿:刘乐,即鲁元公主,下嫁张耳之子张敖,母吕后。刘邦女儿有史可查者只此一人。

10、原配吕雉,公元前187年临朝,称制八年,公元前180年而崩,寿62岁,葬于咸阳东陵。生一子一女:刘盈,即是汉孝惠帝;女即鲁元公主。

11、妣曹氏,生一子:刘肥(高祖六年立为齐王,[247] 卒谥齐悼惠王)。

12、妣戚氏,生一子:刘如意(汉高祖七年封代王,九年徙为赵王,十五岁被吕氏毒死,谥赵隐王)。

13、妣薄氏,公元前155年四月崩,葬于霸陵,生一子:刘恒(初封代王,后即帝位为孝文帝)。

14、妣赵氏,生一子:刘长(公元前196年封淮南王,文帝六年谋反,废徙蜀死,谥淮南厉王)。

15、诸姬所生之子:刘友(初封淮阳王,后改封赵王,被吕后幽禁而死,卒谥赵幽王)、刘恢(公元前196年高祖诛梁王彭越后立为梁王,16年后,因赵幽王刘友幽死,便被改封为赵王,被迫娶吕产的女儿,而刘恢的宠妃被迫自杀,因此闷闷不乐,公元前181年六月,刘恢殉情自杀。死后废其嗣,文帝时追谥为“赵恭王”)、刘建(公元前196年,燕王卢绾逃放匈奴,次年被立刘建为燕王,立十五年死,谥曰灵。刘建本有子,吕后使人杀之,绝嗣后,除其国)。

戴氏-姓戴的名人-戴姓起名字-戴姓的起源与家谱

安徽亳县,江苏扬州市,河北清河郡 「戴」源出;一 1.以谥号为氏,出自子姓,为商汤的后裔。据《元和姓纂》及《古今姓氏书辩...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