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感叹道:朕都三十了,却还没有儿子!太监:您儿子已经6岁了
在中国古代,传宗接代的观念比较强,若是生不出儿子的话,会被左邻右舍所嘲笑,故有“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说法。对于皇帝来说,如果没有生出皇子,就意味着要将皇位传给皇室中的其他成员,换作谁都不会甘心。
明宪宗朱见深,是历史上比较奇葩的一位皇帝,后宫中那么多年轻貌美的妃子,没有一个能入他的法眼,唯独宠爱比他大十七岁的万贵妃。当时的后宫之主吴皇后,早就看万贵妃不顺眼,就命人把她打了一顿,明宪宗得知此事后,不顾满朝文武及太后的劝阻,果断将吴皇后给废了,并把她打入冷宫。
从此之后,没有人敢对万贵妃不敬,她也变得越来越猖狂,一旦看哪位妃子不顺眼,就会以各种理由进行打压,皇帝却装作不知情。公元1466年,三十八岁的万贵妃生下了一个皇子,皇帝高兴的不行,这毕竟是他第一个儿子,派人四处祭祀山川,并决定择日封万贵妃为皇后。
然而,皇子不久后就夭折了,这对明宪宗的打击很大。转眼间多年过去了,皇帝依然没有儿子,且不说皇帝着急,就连那些大臣也都开始坐不住了,就屡次上书皇帝,说万贵妃年纪有些大了,让他多宠幸宫中其他的嫔妃。这时候明宪宗已经做了十几年的皇帝,身体状况也不是太好,就担心皇位继承人的问题。
有一天,一位名叫张敏的太监在为皇帝梳头的时候,皇帝感叹地说道:“朕现在已经三十岁了,依旧没有生出皇子,待朕百年之后,如何面对列祖列宗啊?”张敏立马跪在地上说:“其实皇上有儿子,他现在已经6岁了。”皇帝激动的差点哭了,并询问这是怎么回事。
原来,在七年前的一个晚上,明宪宗闲着无聊,独自在宫中散步,偶遇了宫女纪氏,觉得她长得不错,就留宿了一夜。就这样,纪氏怀孕了,皇帝对此并不知情,此后也就再也没有召见过纪氏。万贵妃得知此事后大怒,立马派太监张敏将纪氏除掉,但张敏认为可怜,就谎称她只是肚子上长了瘤子,并不是怀孕。
万贵妃相信了张敏的话,但为了以防万一,就把纪氏打入冷宫。几个月后,纪氏在冷宫中生下了儿子,张敏冒着性命危险将他藏起来,身居冷宫的吴皇后也尽心抚养皇子。不知不觉六年过去了,该皇子在万贵妃的屡次搜查了幸存下来,张敏趁着皇帝感慨的时候,就将此事说了出来。
明宪宗立马来到冷宫,见到了自己的儿子,给他起名为朱佑樘,并且当天就召集了众大臣,立朱佑樘为太子。不久后,张敏和朱佑樘的生母纪氏离奇去世,周太后猜出是万贵妃所为,就把孙子接到身边亲自抚养。明宪宗去世后,太子朱佑樘继承了皇位,史称“明孝宗”,他用自己的宽容与勤奋力挽狂澜,使明朝得到了中兴。明朝万历年间的内阁首辅朱国桢曾说:“三代以下,称贤主者,汉文帝、宋仁宗与我明之孝宗皇帝。”
中国道教创始宗师(张天师) 张道陵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武术宗师 张三丰
三国时期最著名的将领之 张飞 张辽 张颌 张任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诗人之 张说 张九龄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医生之一 张仲景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学者之一 张仲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辩士之一 张仪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谋士之一 张良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美女之一 张丽华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丞相之一 张居正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阴谋家之一 张角
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 张衡
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外交官之一 张骞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书法家之一 张旭 (草圣)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军阀之一 张作霖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将军之一 张自忠
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大将之一 张云逸
中国当代最著名的富翁之一 张朝阳
中国当代最著名的导演之一 张艺谋
张仪(?-前310),战国时期魏国人,纵横家,秦惠文王时任秦相,封武信君。他用合纵的策略游说各国服从秦国,瓦解了苏秦倡导的连横抗秦策略。后入魏为相。
张苍(?-前152),西汉阳武(今河南原阳东南)人。帮助刘邦建立西汉政权有功,封为北平侯。文帝四年(前176)代替灌婴担任丞相十五年。
张禹(?-前5),西汉河内轵(今河南济源)人。成帝河平四年(前25年)拜为丞相,封为昌侯。在位六年,以老病归。
张邯(?-23),籍贯不详。因为推行井田制,得到王莽的称赞,地皇四年(24)拜为新朝宰相,任大司徒。
张湛 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西)人。西汉时官至二千石。王莽新朝历任太守、都尉。东汉初历任光禄大夫、太子太傅、太中大夫等。建武二十年(44)拜相,任大司徒。
张纯(?-56),平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东汉建武二十三年(47)拜相,在位十年。
张酺(?-104),东汉汝志细阳(今安徽阜阳北)人,东汉和帝永元五年(93)拜相,任太尉,十二年罢相,十六年再次拜相,任司徒。为政刚正不阿,抑制豪强。卒于相位。
张奋(?-102)。张纯之子。东汉和帝永元六年(94)代刘方任司空,十三年任太常,以病免。卒于家。
张禹(?-113)。东汉襄国(今河北邢台)人,和帝永元六年(94)由大司农拜为宰相,为政节俭,重农垦水利。
张敏(?-112),东汉河涧馍(今河北雄县东南)人。建初二年(77)举孝廉,任司空六年。在位奉法守纪,用刑公正平允。以病重免相。
张皓(49-132),东汉犍为武阳(今四川彭山东)人。顺帝永建元年(126)拜相,任司空,在位四年。
张歆,东汉河内人。桓帝建和三年(149)拜相。
张颢,东汉常山(今河北元氏)人。灵帝光和元年(178)拜相。
偶/B>,东汉汝南细阳人,灵帝光和二年(178)拜相。
张温(?-191),东汉南阳穰(今河南邓县)人。灵帝中平元年(184)拜相,献帝初平二年(191)被董卓杀死。
张延(?-186),东汉河内人,汉桓帝相张歆之子。灵帝中平二年(185)拜相,后被宦官下狱至死。
张喜,东汉汝南细阳人,献帝初平四年(193)拜相,在位四年。
张悌(?-286),三国东吴襄阳(今湖北襄樊)人。末帝天三年(279)以军师兼任丞相,翌年,率三万大军抗击晋军,力战而死。
张华(232-300)西晋范阳方城(今河北固安)人。武帝泰始七年(271)拜相,任中书令,力排众议,制订灭吴计划。咸宁五年(279)免相,改任度支尚书。元康元年(291)再次拜相,任中书监加侍中光禄大夫,在位六年,“尽忠匡辅,海内晏然”,封为壮武郡公。
张行成(587-653),定州义丰(今河北安国)人。唐太宗贞观十九年(646)拜相,以刑部侍郞兼太子少詹事掌典机务。高宗即位,以顾命大臣辅政,封北平县公。历任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三品、太子少傅,监修国史。
张文,(605-678),唐贝州武城(今属山东)人。乾封二年(667)任东西台舍人参知政事,拜为宰相。在位十二年,为政勤俭,办案公正,执法平恕,受到高宗倚重。
张大安,唐魏州繁水(今河南南乐)人。仪凤二年(667)拜相,同中书门下三品,受到章怀太子倚重。永隆元年(680)罢相,贬为普州刺史,终于横州司马任上。
张光辅(?-689)唐京兆(今陕西长安县)人。武则天垂拱三年(687),以讨平越王李贞之功拜相,永昌元年(689)改任讷言,迁内史令。同年,以不满武则天专权,坐心怀两端之罪被诛杀。
张锡,唐贝州武城(今属山东)人,高宗宰相张文的侄子。武则天久视元年(700)任宰相。次年以泄露宫中机密流放循州。唐隆元年(710)韦后杀中宗立少帝,命为宰相,仅十余天,韦后被杀,他亦被贬。
张柬之,唐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武则天长安四年(704),拜为宰相,次年发动政变,入宫杀张昌宗,张易之,迫武则天退位,拥立唐中宗复辟,以功升天宫尚书、中书令等职,仍居相位。
张仁愿(?-714)华州下圭(今山西富平东)人,唐中宗景龙二年(708)拜为宰相 ,封韩国公。是整个唐代少有的文武双全的宰相。
张嘉福(?-710),籍贯不详。唐睿宗景云元年(710)拜为宰相。同年被诛杀。
张说(667-730),洛阳(今属河南)人。唐睿宗景云二年(711),拜为宰相,监修国史。同年免相,改任尚书左丞。玄宗开元元年(713),第二次拜相,封为燕国公。不久免相,贬为相州刺史,唐玄宗开元九年第三次拜相,在位五年。开元十四年,为奸臣李林甫弹劾免相。
张嘉贞(666-729),蒲州猗氏(今山西临猗南)人。开元八年(720)拜相。开元十一年免相,封河东候。子延赏、孙弘靖分任德宗、宪宗朝宰相,史称“三相张家”。
张九龄(673-740)。唐韶州曲江(今广东)人。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拜相。三年后受李林甫排挤,罢相。
张镐(?-764?),唐博州(今山东平西)人。肃宗至德二年(757)拜相,主持平定安史之乱。
张镒,苏州人。唐德宗建中二年(781)拜相,次年罢相,谪凤翔右节度使,后为叛将所杀。
张延赏(727-787)德宗贞元元年(785)拜相,旋罢。三年,再次拜相,同年卒于相位。
张弘靖(760-824),唐德宗宰相张延赏之子。肃宗元和九年(814)拜相,在位三年。
张浚(?-902),河间(今属河北)人。唐僖宗光启三年(887)拜相,在位五年。昭宗大顺二年(891)免相,贬为武昌军节度使。后被朱温杀害。
张文蔚(?-908),河间(今属河北)人,唐昭宗天复四年(904)初拜相。天佑四年(907),朱全忠灭唐,任后梁宰相。
张策(?-912),敦煌人。后梁开平二年(908)拜相,兼刑部侍郞。同年以病辞相。
张延朗(?-936),开封人。后梁清泰元年(934)拜相。后被石敬塘杀害。
张孝杰,辽永霸(今辽宁朝阳)人。咸雍八年(1072),封陈国公、北府宰相,赐国姓耶律氏。
张琳(?-1122),沈州(今沈阳)人。辽乾同四年(1104)为南府宰相。
张齐贤(943-1014),北宋曹州人。淳化二年(991)拜相,四年罢。咸平元年(998)再拜相,三年罢相。
张知白(?-1028),北宋沧州清池(今河北沧州东南)人,仁宗天圣三年(1025),以工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拜相。三年后卒于相位。
张士逊(964-1049),北宋阴城(今湖北光化)人。天圣六年(1028)拜相,次年罢相;明道元年(1032),再次拜相,次年罢相,宝元元年(1038)三拜相,朝廷机务悉由裁夺。
张商英(1043-1121),北宋蜀州新津(今属四川)人。大观四年(1110)拜相,大革蔡京弊 政。
张邦昌(1081-1127),宋东光(今属河北)人,靖康元年(1126)拜相。金兵入侵力主议和。次年金灭北宋立他为楚帝。南宋初被处死于潭洲。
张浚(1097-1164),宋汉州绵竹(今属四川)人。绍兴五年(1135)拜相,督师抗金。忧郁而死。
张浩(?-1163)。金代辽阳(今属辽宁)人。本姓高,改姓张。大定二年(1102)拜相。
张璁(1475-1539),明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嘉靖八年,为内阁首辅。在位六年,从政刚明果敢,痛惩贪官。
张璧(?-1545)明石首(今属湖北)人。嘉靖二十五年(1544)拜相,不久病逝。
张治(?-1550),明茶陵州(今湖南茶陵)人。嘉靖二十八年(1549)拜相,不久病逝。
张居正(1525-1582),明政治家。江陵(今属湖北)人。隆庆元年(1567)入阁。穆宗死后他代为首辅,主持国政十年,大力改革弊政。
张四维(1526-1585),明蒲州(今山西永济西)人。万历十年张居正逝世,遂代为内阁首辅,力反居正改革措施,次年,以父丧离职。
张位,明新建(今属江西)人。隆庆十九年(1591)入阁,参预机务,为相果敢善断。
张瑞图(1576-1641),明晋江(今属福建)人,天启六年(1626)入阁,累升中极殿大学士、吏部尚书等职。崇祯元年(1628)被罢相。
张至发(?-1642)明淄川(今山东淄博)人。天启十年(1631)代温体仁为内阁首辅大学士。无大作为。次年,罢相归家。
张四知,明费县(今山东费县)人。崇祯十二年(1639)入阁,参预机务,累加太子太保、吏部尚书,后降清。
张瑞,山东掖县人。顺治十年(1653)拜相,任国史院大学士。次年卒于相位。
张玉书(1642-1711),清江南丹徒(今江苏镇江)人。康熙二十年(1681)累官刑、户部尚书、文华殿大学士等职,颇得康熙信任
张英(1637-1708),清江南桐城(今属安徽)人。康熙三十八年(1699)拜相,颇受康熙器重。四十年以疾辞职,七年后逝世。
张鹏翮(1649-1725),清四川遂宁人。雍正元年(1723)拜相,三年卒于相位。
张廷玉(1672-1755),清江南桐城(今属安徽)人。雍正八年(1730),首任军机大臣,备受雍正、乾隆帝倚重。
张之万(1811-1897),清直隶南皮(今属河北)人。光绪十年(1884)任军机大臣,十五年加体仁阁大学士,转东阁大学士。为相十年。
张之洞(1837-1909),清末洋务派首领。直隶南皮(今属河北)人。历任内阁学士、两广总督、军机大臣等职。
--- ---
张 良:西汉谋臣。(?—前186),汉初大臣,城父(今安徽亳县)人,刘邦的重要谋士。和萧何、韩信等人辅佐刘邦创建了西汉王朝,封留侯。 刘邦称他"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张 骞:西汉外交家,陕西城固人。两次出使西域,建立起了我国与中亚各国的友好往来。
张 衡:东汉科学家、文学家,河南南阳人。他在天文上一改"盖天说",提出"浑天说",绘制星象图,发明"浑天仪"、"地震仪"等。
张道陵:江苏丰县人,东汉末年,在四川灌县创立了"五斗米"(道)教,人称张天师。
张仲景:东汉医学家,河南镇平人。勤求古训,博采众方,著《伤寒杂病论》,造福人民,为后人尊为医圣。
张 飞:字冀德,燕人,三国时名将。为蜀国五虎上将,战长坂名震于时。传与刘备、关羽结义于桃园,世称桃园三结义,被后世所传诵。
张 遂:唐朝天文学家,河南南乐人。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测出子午线的人。 张 旭:唐代大书法家,江苏苏州人。他嗜酒,每大醉,呼叫狂走,而后乃下笔,逸势奇绝,连绵回绕,人称"草圣"。
张择端 北宋画家,东武(今山东诸城)人。传世作品有《清明上河图》。
张景岳:明朝中医理论家,浙江绍兴人。他阐发了医易相通的中医理论,对中医理论的发展,起了重大作用。
张居正:明末著名政治家。1525—1582)字叔大,号太岳,湖广江陵(今属湖北)人
张德成:清末,中国人民抗击八国联军的义和团首领。
张秀眉:清末,贵州台拱人士,清末苗民抗清领袖。
张天师:道家重要人物。
张大千:著名画家。
张自忠:著名爱国将领。(1890-1940)字荩忱,山东省临清市唐元村人
张学良,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国民党军陆军一级上将。西安事变的组织者。字汉卿,号毅庵,生于1901年农历4月17日凌晨(清光绪二十七年四月十七日),奉天(今辽宁)海城人。
张澜,爱国民主人士。(1872-1955),四川南充人。他是中国民主同盟的主要创始人和***,著名爱国人士和教育家。1949年9月,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1954年,先后担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和全国政协副主席。
张爱玲,著名作家。(1920-1995)原名张瑛,上海人。著有《传奇》《金锁记》《倾城之恋》 等。中国近代四大才女之一。
张仪(?-前310),战国时期魏国人,纵横家,秦惠文王时任秦相,封武信君。他用合纵的策略游说各国服从秦国,瓦解了苏秦倡导的连横抗秦策略。后入魏为相。
张苍(?-前152),西汉阳武(今河南原阳东南)人。帮助刘邦建立西汉政权有功,封为北平侯。文帝四年(前176)代替灌婴担任丞相十五年。
张禹(?-前5),西汉河内轵(今河南济源)人。成帝河平四年(前25年)拜为丞相,封为昌侯。在位六年,以老病归。
张邯(?-23),籍贯不详。因为推行井田制,得到王莽的称赞,地皇四年(24)拜为新朝宰相,任大司徒。
张湛 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西)人。西汉时官至二千石。王莽新朝历任太守、都尉。东汉初历任光禄大夫、太子太傅、太中大夫等。建武二十年(44)拜相,任大司徒。
张纯(?-56),平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东汉建武二十三年(47)拜相,在位十年。
张酺(?-104),东汉汝志细阳(今安徽阜阳北)人,东汉和帝永元五年(93)拜相,任太尉,十二年罢相,十六年再次拜相,任司徒。为政刚正不阿,抑制豪强。卒于相位。
张奋(?-102)。张纯之子。东汉和帝永元六年(94)代刘方任司空,十三年任太常,以病免。卒于家。
张禹(?-113)。东汉襄国(今河北邢台)人,和帝永元六年(94)由大司农拜为宰相,为政节俭,重农垦水利。
张敏(?-112),东汉河涧馍(今河北雄县东南)人。建初二年(77)举孝廉,任司空六年。在位奉法守纪,用刑公正平允。以病重免相。
张皓(49-132),东汉犍为武阳(今四川彭山东)人。顺帝永建元年(126)拜相,任司空,在位四年。
张歆,东汉河内人。桓帝建和三年(149)拜相。
张颢,东汉常山(今河北元氏)人。灵帝光和元年(178)拜相。
偶/B>,东汉汝南细阳人,灵帝光和二年(178)拜相。
张温(?-191),东汉南阳穰(今河南邓县)人。灵帝中平元年(184)拜相,献帝初平二年(191)被董卓杀死。
张延(?-186),东汉河内人,汉桓帝相张歆之子。灵帝中平二年(185)拜相,后被宦官下狱至死。
张喜,东汉汝南细阳人,献帝初平四年(193)拜相,在位四年。
张悌(?-286),三国东吴襄阳(今湖北襄樊)人。末帝天三年(279)以军师兼任丞相,翌年,率三万大军抗击晋军,力战而死。
张华(232-300)西晋范阳方城(今河北固安)人。武帝泰始七年(271)拜相,任中书令,力排众议,制订灭吴计划。咸宁五年(279)免相,改任度支尚书。元康元年(291)再次拜相,任中书监加侍中光禄大夫,在位六年,“尽忠匡辅,海内晏然”,封为壮武郡公。
张行成(587-653),定州义丰(今河北安国)人。唐太宗贞观十九年(646)拜相,以刑部侍郞兼太子少詹事掌典机务。高宗即位,以顾命大臣辅政,封北平县公。历任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三品、太子少傅,监修国史。
张文,(605-678),唐贝州武城(今属山东)人。乾封二年(667)任东西台舍人参知政事,拜为宰相。在位十二年,为政勤俭,办案公正,执法平恕,受到高宗倚重。
张大安,唐魏州繁水(今河南南乐)人。仪凤二年(667)拜相,同中书门下三品,受到章怀太子倚重。永隆元年(680)罢相,贬为普州刺史,终于横州司马任上。
张光辅(?-689)唐京兆(今陕西长安县)人。武则天垂拱三年(687),以讨平越王李贞之功拜相,永昌元年(689)改任讷言,迁内史令。同年,以不满武则天专权,坐心怀两端之罪被诛杀。
张锡,唐贝州武城(今属山东)人,高宗宰相张文的侄子。武则天久视元年(700)任宰相。次年以泄露宫中机密流放循州。唐隆元年(710)韦后杀中宗立少帝,命为宰相,仅十余天,韦后被杀,他亦被贬。
张柬之,唐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武则天长安四年(704),拜为宰相,次年发动政变,入宫杀张昌宗,张易之,迫武则天退位,拥立唐中宗复辟,以功升天宫尚书、中书令等职,仍居相位。
张仁愿(?-714)华州下圭(今山西富平东)人,唐中宗景龙二年(708)拜为宰相 ,封韩国公。是整个唐代少有的文武双全的宰相。
张嘉福(?-710),籍贯不详。唐睿宗景云元年(710)拜为宰相。同年被诛杀。
张说(667-730),洛阳(今属河南)人。唐睿宗景云二年(711),拜为宰相,监修国史。同年免相,改任尚书左丞。玄宗开元元年(713),第二次拜相,封为燕国公。不久免相,贬为相州刺史,唐玄宗开元九年第三次拜相,在位五年。开元十四年,为奸臣李林甫弹劾免相。
张嘉贞(666-729),蒲州猗氏(今山西临猗南)人。开元八年(720)拜相。开元十一年免相,封河东候。子延赏、孙弘靖分任德宗、宪宗朝宰相,史称“三相张家”。
张九龄(673-740)。唐韶州曲江(今广东)人。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拜相。三年后受李林甫排挤,罢相。
张镐(?-764?),唐博州(今山东平西)人。肃宗至德二年(757)拜相,主持平定安史之乱。
张镒,苏州人。唐德宗建中二年(781)拜相,次年罢相,谪凤翔右节度使,后为叛将所杀。
张延赏(727-787)德宗贞元元年(785)拜相,旋罢。三年,再次拜相,同年卒于相位。
张弘靖(760-824),唐德宗宰相张延赏之子。肃宗元和九年(814)拜相,在位三年。
张浚(?-902),河间(今属河北)人。唐僖宗光启三年(887)拜相,在位五年。昭宗大顺二年(891)免相,贬为武昌军节度使。后被朱温杀害。
张文蔚(?-908),河间(今属河北)人,唐昭宗天复四年(904)初拜相。天佑四年(907),朱全忠灭唐,任后梁宰相。
张策(?-912),敦煌人。后梁开平二年(908)拜相,兼刑部侍郞。同年以病辞相。
张延朗(?-936),开封人。后梁清泰元年(934)拜相。后被石敬塘杀害。
张孝杰,辽永霸(今辽宁朝阳)人。咸雍八年(1072),封陈国公、北府宰相,赐国姓耶律氏。
张琳(?-1122),沈州(今沈阳)人。辽乾同四年(1104)为南府宰相。
张齐贤(943-1014),北宋曹州人。淳化二年(991)拜相,四年罢。咸平元年(998)再拜相,三年罢相。
张知白(?-1028),北宋沧州清池(今河北沧州东南)人,仁宗天圣三年(1025),以工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拜相。三年后卒于相位。
张士逊(964-1049),北宋阴城(今湖北光化)人。天圣六年(1028)拜相,次年罢相;明道元年(1032),再次拜相,次年罢相,宝元元年(1038)三拜相,朝廷机务悉由裁夺。
张商英(1043-1121),北宋蜀州新津(今属四川)人。大观四年(1110)拜相,大革蔡京弊 政。
张邦昌(1081-1127),宋东光(今属河北)人,靖康元年(1126)拜相。金兵入侵力主议和。次年金灭北宋立他为楚帝。南宋初被处死于潭洲。
张浚(1097-1164),宋汉州绵竹(今属四川)人。绍兴五年(1135)拜相,督师抗金。忧郁而死。
张浩(?-1163)。金代辽阳(今属辽宁)人。本姓高,改姓张。大定二年(1102)拜相。
张璁(1475-1539),明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嘉靖八年,为内阁首辅。在位六年,从政刚明果敢,痛惩贪官。
张璧(?-1545)明石首(今属湖北)人。嘉靖二十五年(1544)拜相,不久病逝。
张治(?-1550),明茶陵州(今湖南茶陵)人。嘉靖二十八年(1549)拜相,不久病逝。
张居正(1525-1582),明政治家。江陵(今属湖北)人。隆庆元年(1567)入阁。穆宗死后他代为首辅,主持国政十年,大力改革弊政。
张四维(1526-1585),明蒲州(今山西永济西)人。万历十年张居正逝世,遂代为内阁首辅,力反居正改革措施,次年,以父丧离职。
张位,明新建(今属江西)人。隆庆十九年(1591)入阁,参预机务,为相果敢善断。
张瑞图(1576-1641),明晋江(今属福建)人,天启六年(1626)入阁,累升中极殿大学士、吏部尚书等职。崇祯元年(1628)被罢相。
张至发(?-1642)明淄川(今山东淄博)人。天启十年(1631)代温体仁为内阁首辅大学士。无大作为。次年,罢相归家。
张四知,明费县(今山东费县)人。崇祯十二年(1639)入阁,参预机务,累加太子太保、吏部尚书,后降清。
张瑞,山东掖县人。顺治十年(1653)拜相,任国史院大学士。次年卒于相位。
张玉书(1642-1711),清江南丹徒(今江苏镇江)人。康熙二十年(1681)累官刑、户部尚书、文华殿大学士等职,颇得康熙信任
张英(1637-1708),清江南桐城(今属安徽)人。康熙三十八年(1699)拜相,颇受康熙器重。四十年以疾辞职,七年后逝世。
张鹏翮(1649-1725),清四川遂宁人。雍正元年(1723)拜相,三年卒于相位。
张廷玉(1672-1755),清江南桐城(今属安徽)人。雍正八年(1730),首任军机大臣,备受雍正、乾隆帝倚重。
张之万(1811-1897),清直隶南皮(今属河北)人。光绪十年(1884)任军机大臣,十五年加体仁阁大学士,转东阁大学士。为相十年。
张之洞(1837-1909),清末洋务派首领。直隶南皮(今属河北)人。历任内阁学士、两广总督、军机大臣等职。
--- ---
张 良:西汉谋臣。(?—前186),汉初大臣,城父(今安徽亳县)人,刘邦的重要谋士。和萧何、韩信等人辅佐刘邦创建了西汉王朝,封留侯。 刘邦称他"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张 骞:西汉外交家,陕西城固人。两次出使西域,建立起了我国与中亚各国的友好往来。
张 衡:东汉科学家、文学家,河南南阳人。他在天文上一改"盖天说",提出"浑天说",绘制星象图,发明"浑天仪"、"地震仪"等。
张道陵:江苏丰县人,东汉末年,在四川灌县创立了"五斗米"(道)教,人称张天师。
张仲景:东汉医学家,河南镇平人。勤求古训,博采众方,著《伤寒杂病论》,造福人民,为后人尊为医圣。
张 飞:字冀德,燕人,三国时名将。为蜀国五虎上将,战长坂名震于时。传与刘备、关羽结义于桃园,世称桃园三结义,被后世所传诵。
张 遂:唐朝天文学家,河南南乐人。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测出子午线的人。 张 旭:唐代大书法家,江苏苏州人。他嗜酒,每大醉,呼叫狂走,而后乃下笔,逸势奇绝,连绵回绕,人称"草圣"。
张择端 北宋画家,东武(今山东诸城)人。传世作品有《清明上河图》。
张景岳:明朝中医理论家,浙江绍兴人。他阐发了医易相通的中医理论,对中医理论的发展,起了重大作用。
张居正:明末著名政治家。1525—1582)字叔大,号太岳,湖广江陵(今属湖北)人
张德成:清末,中国人民抗击八国联军的义和团首领。
张秀眉:清末,贵州台拱人士,清末苗民抗清领袖。
张天师:道家重要人物。
张大千:著名画家。
张自忠:著名爱国将领。(1890-1940)字荩忱,山东省临清市唐元村人
张学良,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国民党军陆军一级上将。西安事变的组织者。字汉卿,号毅庵,生于1901年农历4月17日凌晨(清光绪二十七年四月十七日),奉天(今辽宁)海城人。
张澜,爱国民主人士。(1872-1955),四川南充人。他是中国民主同盟的主要创始人和***,著名爱国人士和教育家。1949年9月,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1954年,先后担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和全国政协副主席。
张爱玲,著名作家。(1920-1995)原名张瑛,上海人。著有《传奇》《金锁
参考资料:
张在2007年调查姓氏中排名第三,百家姓中排第五,族群有多少我就不知道了,希望楼主采纳!!!!!!
3,张敏
张敏,(1434年-1485年),字太德,或字辅德,明朝宦官,福建省同安县绥德乡翔风里十七都(今金门县金沙镇青屿社)人。曾因违背万贵妃意,而私下保护尚未出生、以及年幼的明孝宗。《明史》记载张敏在呈明明宪宗此事不久后,怕万贵妃报复吞金而亡,但是在《同安县志》与《金门县志》中,记载张敏是在成化乙巳年(1485年)逝世。
张敏是金门青屿张氏始祖张均正的五世孙,幼时双亲去世,由长兄张太常抚养。明正统二年(1437年)福建沙县、尤溪邓茂七起事,金门亦受波及,张敏族人在事后遭指控与贼人勾结,年长者被判戍军,幼丁则被阉割,张敏即是因此与堂兄张本、从兄张庆被阉,送到京师,之后张敏被选入宫廷内府为监。
在后宫万贵妃专制下,一位被没入宫中任内藏女史(仓库管理员)的纪氏女被明宪宗临幸怀孕。但当时只要是妃嫔怀有龙种,都会被万贵妃强迫堕胎或杀害。张敏知道纪氏怀孕会被堕胎,所以隐瞒其怀孕的消息,后来婴儿出生,万贵妃命杀之,但是张敏却将婴儿偷偷养大,很多宫女太监也都帮忙,被废的吴皇后也来帮忙。
成化十一年(1475年)的一天,宪宗召张敏栉发,对镜子叹气:“我老了,还没有儿子。”张敏伏地说道:“臣死罪,万岁已经有了儿子。”宪宗愕然,问哪里有?张敏说:“我说了之后就会死,皇上得为小皇子做主。”太监怀恩也说道:“张敏说的是事实。皇子潜养西内,今已六岁,一直隐匿消息不敢传出去而已。”宪宗得知自己有子,很兴奋;皇子身份被证实后,纪氏被封为淑妃。
《明史》记载成化十一年(1475年)六月,纪淑妃暴薨。张敏得知纪淑妃死后,甚为惧怕,遂吞金而死。但据《明史·杨继宗传》,成化十三年(1477年)宦官汪直得势后,仍有张敏诋毁杨继宗及写信提醒张庆“皇上已经知道杨继宗,要善待他”等活动的记载。《玉堂丛语》记载张敏素来骄贵,因被晚辈怀恩出言斥责,回家后愤恨而死。地方志书则记载张敏乃成化廿一年(1485年)患病,经太医诊治后不治病逝,明宪宗震悼,赐银币为殡殓,遣司礼、御马两监治丧,复赐宝钞二万贯、冠帽、牙牌、玉带,祭二坛,户部给斋粮麻布,工部造坟,而明孝宗即位后,追赐张敏玺书、通州(河北省通州安德乡)三百亩墓地、守卒二十人。
这一段儿写得非常生动,很像小说了:
日子一天天地过去,孩子一天天地长大,而这些生活在后宫最底层的人们却没有发现,他们已经创造了一个奇迹。
从成化六年(1470)到成化十一年(1475),整整五年时间,紧密森严的后宫中多了一个孩子,这一点,几乎所有的宦官、宫女、妃嫔们都知道,但他们却无一例外地保持了沉默,守住了这个秘密。
只有一个人不知道——万贵妃。
这不是一个故事,而是真实的史实,是发生在以争宠夺名、勾心斗角闻名于世的后宫中的史实。在这里,人们放弃了私欲和阴谋,保守了这个秘密,证明了善良的力量。
读史多年,唯一的发现是:几千年来我们似乎在重复着同一种游戏——权力与利益的游戏,整日都是永远也上演不完的权力斗争、阴谋诡计,令人厌倦到了极点。但这件事似乎是个例外,它真正地打动了我。
我们这个古老国度有着漫长的历史,长得似乎看不到尽头,但我却始终保持着对这些故纸堆的热情。
因为我始终相信,在那些充斥着流血、屠杀、成王败寇,尔虞我诈的文字后面,人性的光辉与伟大将永远存在。
舍弃生命,坚持信念,去履行自己的承诺。这种行为,我们称为舍生取义。
张敏,是一个舍生取义的人。
皇帝感叹道:朕都三十了,却还没有儿子!太监:您儿子已经6岁了
本文2023-11-12 00:13:51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4611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