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氏草堂记》是邓石如的篆书作品吗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11浏览:2收藏

《白氏草堂记》是邓石如的篆书作品吗,第1张

是的

 邓石如篆、隶、楷、行、草书无所不工,但以篆书最为人称道。《白氏草堂记》是其篆书的代表作 此书作为邓石如六十二岁所书即嘉庆九年甲子[1804],是他谢世前一年写成的。《白氏草堂记》之书风既盎然着浓浓的古气,又洋溢起阵阵新意;既老成持重,又清秀洒脱;功与情致并重,行气整饬工稳,体势森严刚毅,韵度豪迈醇厚。

如图:

邓石如(1743—1805)[1] ,清代大书法家。汉族,安徽怀宁人。清代篆刻家、书法家,邓派创始人。初名琰,字石如,避嘉庆帝讳,遂以字行,后更字顽伯,因居皖公山下,又号完白山人、笈游道人、凤水渔长、龙山樵长,少好篆刻,客居金陵梅镠家八年,尽摹所藏秦汉以来金石善本。遂工四体书,尤长于篆书,以秦李斯、唐李阳冰为宗,稍参隶意,称为神品。性廉介,遍游名山水,以书刻自给。有《完白山人篆刻偶存》。中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者邓稼先的六世祖。

吴熙载(1799-1870),原名廷扬,字熙载,后以字行,改字让之,亦作攘之,号让翁、晚学居士、方竹丈人等。江苏仪征(今扬州)人。清代篆刻家、书法家。包世臣的入室弟子。善书画,尤精篆刻。少时即追摹秦汉印作,后直接取法邓石如,得其神髓,又综合自己的学识,发展完善了“邓派”篆刻艺术,在明清流派篆刻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吴昌硕评曰:“让翁平生固服膺完白,而于秦汉印玺探讨极深,故刀法圆转,无纤曼之气,气象骏迈,质而不滞。余尝语人:学完白不若取径于让翁。”

清包世臣在《艺舟双楫》中称:“完白山人篆法以二李(李斯、李阳冰)为宗,而纵横阖辟之妙,则得之史籀,稍参隶意。杀锋以取劲折,故字体微方,与秦汉瓦当额文为尤近。”邓石如因其杰出的艺术贡献,被后世称为篆书领域继李斯、李阳冰之后的“篆书的第三个里程碑”。

我们简单回顾一下篆书的发展历史。篆书分为大篆和小篆,“大篆”是商朝甲骨文以后与秦朝小篆出现之前这段时间中,各国文字的统称。大篆中占多数的主要是“金文”,由于多铸刻在金属器皿、乐器或是武器等金属制品上,所以有此称谓。值得一提的是,秦国刻于十枚石鼓上的“石鼓文”也很出名,是经典的大篆作品,小篆主要是从石鼓文演化而来。而“小篆”就是秦朝统一六国后,按照“书同文”的要求,由李斯等人合作所创的全国统一性文字,字型偏长,笔画流畅简洁,强调对称性,根据大篆笔画省改、简化而成。可以说大篆是小篆的前身。

李斯是中国有名字记载的第一位书法家,也是由大篆向小篆改革的主要人物,被称为篆书史乃至书法史的一个里程碑。据传为李斯所做的《泰山刻石》,结字端庄严谨,体势工整,笔画线条圆润婉遒,是小篆的典型代表,被誉为“天下第一碑”。

在小篆推行的同时,隶书也因其书写便捷应运而生,并逐渐取代了小篆的地位。汉隶是汉代最通行的书体,但小篆仍在碑额、印玺、钱币等庄重和显要的地方被使用。在中国第一部字典、东汉许慎编撰的《说文解字》中,字体仍以小篆为主。

汉以后,篆书的使用范围更小,书家也更少。直到唐代李阳冰出现,他师法李斯,精研《峄山刻石》,至力复古,自称“斯翁之后,直至小生。”虽说大家对他褒贬不一,但毕竟在历史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对后世影响较大,被誉为“篆书的第二个里程碑”。

五代、两宋、元、明几代直至清初,篆书始终未有太大发展。

清中期以后,篆书始有中兴之势,表现在碑学大盛、篆隶大兴、名家辈出。他们广泛收集金石碑拓,越李阳冰而直追秦汉,开创了篆书的新风。

最杰出的人物当然还是邓石如。还是在他经梁巘推荐,到江宁的大收藏家梅鏐的府上精研8年,完成本硕博连读的那段日子。梅镠免费为邓石如提供食宿,无私提供家里收藏的、秘不示人的秦汉以来金石善本。邓石如也如饥似渴、痛下苦功,“每日昧爽起,研墨盈盘,至夜分尽墨,寒暑不辍”, 系统学习篆体、隶书等书体,完成了他艺术上的一次蜕变,书法、篆刻风格有了突飞猛进的提高。遂工四体书,尤长于篆书,以秦李斯、唐李阳冰为宗,稍参隶意,称为神品。

邓石如篆书的最大特点就是篆书中注入隶书写法和笔意。一改李斯、李阳冰等笔笔中锋的特点,在书写过程中引入侧锋笔法,将“书写性”引入篆书创作,为篆书注入了活力和别样情致。在用笔过程中,很多笔画,尤其是是横画非常接近隶笔的形象,起笔顿按而微下坠,收笔加重且略含上扬之势,隐含一波三折之态。特别是长锋羊毫的使用,邓石如以超人的腕力,写出了锥画沙、印印泥般的笔触,显出古朴雄浑的气象。晚清屠寄评邓完白柔毫书篆:“及完白山人起,始上窥斯翁笔妙。所用长颖,不加剪截,书成自然瘦硬。盖五指齐力,笔锋自正,毫端着纸,如锥画沙。”

邓石如隶书的代表作为《世虑全消》隶书四条屏。

《世虑全消》每幅二行,每行四字,正文28字,题款11字,共计39字。全幅内容如下:“世虑全消,见几点落花,听数声啼鸟;尘缘割断,推半窗明月,卧一榻清风。”

题款:“见源禅友属书,顽伯邓石如。”此四条屏的尺寸为每幅纵118厘米,横592厘米,现藏安徽博物院。

邓石如(1743—1805),号完白山人,安徽怀宁人,清乾隆、嘉庆年间著名的书法篆刻大师。其笔意师法秦汉魏晋碑刻,开一代碑学之先声,时人称其书法为“千数百年无此作矣”、“国朝第一”。其所开创的书法、篆刻新流派,被后人称之为“邓派”或“新皖派”。

他的作品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等各大博物馆均有收藏,安徽博物院更是其作品的重要收藏单位,《世虑全消》隶书四条屏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件,众多有关邓石如的出版物皆以此幅为封面。

关于邓石如的隶书,后世书家认为:于隶书中融入篆法,且含北碑笔意,下笔沉雄朴厚,结体大胆稳健,古趣盎然,直逼秦汉。

再纵观邓石如的这幅“世虑全消”隶书四条屏亦是如此,细观诸字不难发现,其用笔之枯涩,平实的结体中见笔锋之顿挫,将成法扫荡无余,其意境已超出笔墨点画之外,乃完白山人老境之作、巅峰之作。

清代隶书是四大家,非八大家。

1、金农

金农(1687--1764)字寿门,号冬心,平生别号甚多,达数十种,浙江杭州人,博学多才。工诗词,精鉴古,富收藏,好游历,著述丰。五十岁时入京考试,未中,遂绝意仕途。居扬州地区,卖画为生。金农以布衣雄世。无论从认识的深度和作品的气格与高度,以及学问的广度与厚度等几诸多方面都是时代的佼佼者,扬州画派各家都无法与其相比,因此,金农是扬州八家中的杰出代表,也是中国艺术史的重要人物。

金农隶书风格,沉稳果敢,奇崛憨直,隐约有<<华山碑>>与<<天发神谶碑>>,<<衡方碑>>,<<夏承碑>>,郑簠的影子。这种影子又不是那么的明显与突出,这是金农的过人之处。他一方面是好古痴古之士,仿佛是生活在清代的一个汉人,另一方面,又是一个具有强烈自我意识,近乎自负与自恋情结者。二者的结合,使其作品达到了无一笔不是汉人,无一笔不是自己的境界与高度。他的超前审美与定位,时人言其怪,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杨守敬说:“冬心分隶,不受前人束缚,自辟蹊径,然以为后学师范,或堕魔道”。对于一些徒师其形,东施效颦者来说,此话确为灼见。尤其是具有强烈个性特征的作品,更是这样,但是,我们也应看到,对齐白石艺术精神与风貌产生影响的书画家中,相比八大和吴昌硕而言,金农更加深刻,秉性与金农更契合。在艺术取向方面增加一些民间艺术成分和世俗化的关照。因此,善学者夺人魂魄,庸史仅学表皮,学我者生,似我者死。这是金农艺术给后人的启示。

2、郑簠

清代金石考据学的兴起,结束了“帖学”近千年的统治地位,给靡弱的书坛注入了新的活力,书法史揭开了新的篇章,进入了以篆隶为主流书体的时代。三百年的清代隶书创作,名家辈出,人才济济,是汉之后的又一高峰,其中一郑簠,金农,邓石如,伊秉绶为代表。

郑簠(1622----1693)字汝器,号谷口,江苏南京人。行医为业,终生不仕。少时便矢志研习隶书,初学明末书法家宋比玉,一学就是二十年,至中年有所悟,遂探本求源,遍习汉碑,直至晚年。为访山东,河北汉碑,倾尽家资,收藏汉碑拓片,家藏碑刻拓片有四大橱。孔尚任在<<郑谷口隶书歌>>中道:"汉碑结僻谷口翁,渡江搜访辩真实。碑亭冻雨取枕眠,抉神剔髓叹唧唧“是郑簠爱碑如痴的写照”。

郑簠广习汉碑,<<曹全>>为其基本体势与风貌。在此基础之上,又溶入行草。<<夏承碑>>与其他汉碑的某些特征,晚年形成了奔逸超纵,神采奕扬的隶书艺术风貌,以异军突起之势,竖起碑学复兴的第一面旗帜,是清代三百年隶书创作的第一个高峰。

郑簠的书风与艺术思想,对后来产生了极大影响,尤其对扬州画派的代表人物如高凤翰,金农,高翔,郑板桥的影响,更为直接。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郑簠的隶书创作,影响了他之后的一个世纪!

3、邓石如

邓石如(1743----1805)初名琰,字石如,因避仁宗琰讳,遂以字行,改字顽伯,号完白山人,安徽怀宁人。他出身寒门,九岁便辍学谋生,后经梁闻山介绍,结识大收藏家梅,在梅家居住八年之久,期间,尽读所藏秦汉碑拓,金石瓦当等,心摹手追,笃志临习,每日早起,研磨盈盘,至夜晚墨尽始寝,寒暑无间,梅府八年,给邓石如艺术打下了坚实基础,是其艺术历程的重要时期,后至京师,得大学士刘墉赏识,声名益振。其书兼善各体,隶书成就最大,作品结体严整,具金石气,篆刻刀法苍劲浑朴,成就斐然,影响甚广。

就书法功力而言,邓石如是清代书家中用功最勤者,笔能扛鼎章法结字也很完善,然而由于学养和艺术天分的限制,其作品中不免流露出一些匠气和黑、大、光、亮时弊的痕迹。隶书面貌更多的是唐人气息在汉人的精神把握上,不如其他诸家,种种缺憾,其作品不能说是高格,乃功力型书家,形而下的上品。

邓石如一生的经历告诉我们,他是中国书法史中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职业书法家

4、伊秉绶

伊秉绶(1754-1815),字组似,号墨卿、默庵。福建汀州宁化人,乾隆五十四年进士。授刑部主事。迁员外郎,曾为广东惠州知府、扬州知府,喜绘画、治印、工诗文。著有《留春草堂诗抄》。

伊秉绶的隶书给人如对高山,如仰大贤的感觉,其面貌可用正、大、简、拙四字概括。“正”即正格。一方面是隶书创作发展史的正脉与主流风尚,同时也有人格精神层面的因素。从伊氏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颜真卿精神、风格面貌的隶书再现。人格的力量支撑着他的艺术风貌,磅礴壮严庙堂气的背后是一个磊落善政的廉史,书格即人格在其身上得到了最佳诠释。“大”不仅指作品体积,更多是指作者的气格与气象。“简”是伊氏书法的明显标志,也是他自觉的审美追求,结体方正,分布均匀,用笔平铺直叙,淡化了波挑,蚕头燕尾等等一些隶书的装饰用笔特征。作品给人以明朗、直截的印象。单纯而不单调,笔简而意足,这是伊氏的能耐。一种提纲挈领,以简驭繁的能耐。他的标志还体现一个“拙”字,用“成拙方为巧,入愚始见奇”这句话对应伊氏艺术再恰当不过了。这是艺术高层面的审美境界。

邓石如书法的最大特点,是以北魏碑书为根基,然后融合篆、隶。他以隶法写篆书,改变了过去篆书婉转圆媚的姿态,写得笔划舒畅凝炼,结体稳称爽朗。他又以篆法写隶书,体方笔圆,峭拔遒劲,一改过去隶书的沉雄古朴。邓石如的楷书则体现了北碑书法体势开张、笔法劲健的特点。他不仅更新了篆、隶古体,也为囿于贴学中的楷书、行书、草书,开辟了一条新路。

邓石如在书法上求新,但又不像“扬州八怪”那样,在书艺上以“怪”求新,而是学习前人的书法,写出自己的风格,不怕非议,不追随时俗,坚决果断地走自己的路子。

邓石如时代,正值皖、浙两派称霸印坛之时,但他绝不满足于前人印家所取得的成果,而以自已雄厚和书法为基础,做到"书从印出,印从书出",打破了汉印中隶化篆刻的传统程式,首创在篆刻中采用小篆和碑额的文字,拓宽了篆刻取资范围,在篆刻上形成了自已刚健婀娜的风格,巍然崛起于当时的印坛,可说与皖、浙两派形成鼎足之势。邓石如的雄风一直影响到同时期的包世臣、吴让之、赵之谦、吴咨、胡澍徐三庚等人。在篆刻艺术发展史上,邓石如是一位杰出的大家。可惜他原石流传极少存世有《完白山人篆刻偶成》、《完白山人印谱》、《邓石如印存》等。

闲章,是印章中的一种,是区别于姓名字号章的一类。广义地讲,它滥觞于战国及秦汉时的“吉语”、“成语”、“祝辞”印。从狭义上区分,一般是指起始于宋代的诗词文赋类的印章。

下方集有大量的闲章内容供君选用,不要错过。

建议收藏或转发到朋友圈。

一、闲章的分类

闲章内容是“包罗万象”的,粗略归纳,大致有以下的几类。

1、诗词类。

由于印面大仅枣栗,故多是摘诗词中的精彩名句。如明汪泓所刻“半潭秋水一房山”、汪高垲所刻“闹红一舸”之类。

2、文句类。

也多是指录古来文土妙言或自出心声。当然,也有以全文人印者,如清周芬即在方寸的印石上不厌其烦地刻了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的一百十七个字,字若芝麻,很是粗工。

3、箴言类。

文人好以警句自励、自律。如明苏宣刻有“君子有常体”、清张宏牧刻有“动正用和”。

4、吉语类。

文士也多撷以人印,如清赵次闲刻有“永受嘉福”,清蒲华有“愿花长好月长圆人长寿”印,清吴昌硕刻有“美意延年”等印。

5、记事类。

若近人杨度尝请齐白石刻有“前生浙江杭州观音寺僧圆净”印。

6、寓意类。

此类印非用者道出,每不可释解其心结。如大画家陆俨少上世纪50年代被错划“右派”,为表明其受国本旨及冤屈心情,曾令笔者刻有“越人”、“我自爱桐乡”等印。

7、述志类。

此类印或为人,或为艺,多有座右铭的意味。又如明归昌世刻有“闭门读奇书开门迎高客出门寻山水”更是总结了生平志趣。

8、诫谏类。

这类印多为处世哲学中自我反省、自我警示告诫的文句。清代上海籍的篆刻家王玉如尝刻有“勿因私仇使人兄弟不和勿因小利使人父子不睦”,更是直接到似是诲人,也似自诲了。

9、纪年类。

若清金冬心就使用过“龙年丁卯”的印的,清赵次闲就刻过“丁亥生”、“猪”肖形的两面印。大画家谢稚柳的“龙年七十九”,这类印在书画家中尤盛行。

10、履历类。

其中也包括里籍等。如清邓石如就刻有“家住灵岩册下香山溪边”印,赵时枫刻有“家住灵岩册下香山溪边”印,赵时枫刻有“祖籍隶慎国今居六代都”印。

11、生肖类。

以生肖图案作印是近今风尚,一般为书画家钤记用。

12、鉴赏收藏类。

一般以斋馆名、姓氏附以“藏书”、“藏画”、“珍藏”、“赏玩”、暂得”、“过目”等。

13、世系类。

由传统的家谱世系引申而来,若明汪关刻有“弥勒后身”印,清黄均刻有“大痴后人”印。

14、自嘲自谱类。

如清赵之谦刻有“为五斗米折腰”,清陈鸿寿刻有“我书意造本无法”,清黄易刻有“画梅乞米”,齐白石刻有“老夫也在皮毛类”,李可染的“白发学童”,皆可玩味。

15、如清吴让之刻有“人因见懒误称高”。

齐白石衰年,每为屑小所作伪品所扰,无奈之余,刻有一印,文日“吾画遍天下伪造居多“

《白氏草堂记》是邓石如的篆书作品吗

是的 邓石如篆、隶、楷、行、草书无所不工,但以篆书最为人称道。《白氏草堂记》是其篆书的代表作 此书作为邓石如六十二岁所书即嘉庆九年...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