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张堰古镇游玩攻略大汇总
位于上海南部的张堰,有着深厚且悠久的历史,成为沪上旅游独特的风景线。现在小编就来介绍一下这个古镇有什么好玩的地方,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详情请见下文。
古镇简介位于上海南部的张堰,有着深厚且悠久的历史。张堰,别称赤松里、留溪。唐末五代,为防止张堰以北成为“灌水区”,人们在张堰东西一线设柘湖十八堰,其一叫张泾堰,因这里的市镇挨着堰发展,故镇也叫张泾堰,后简称张堰。
古镇打卡点1、上海南社纪念馆姚光故居
始建于清代,毗邻张泾河,傍河道而筑,由四进院落组成,为典型江南民居建筑。鉴于姚光先生与南社深厚的历史渊源,金山区以其故居为依托成立“上海南社纪念馆”,这是国内首个全面陈列南社历史人物事迹的专题场馆。
地址:张堰镇新建路130号
开放时间:每周二至周日9:00-16:00 (周一闭馆,法定节假日除外)
门票:免费
2、白蕉艺术馆
白蕉(1907-1969),上海金山张堰人,是我国著名书画家、艺术教育家,南社纪念会成员,上海中国画院画师。白蕉艺术馆由一所老宅改建而成。艺术馆以白蕉先生生平事迹与艺术成就为主线,着重展现其在诗文、书法、绘画、篆刻等方面的艺术成就。
地址:张堰镇花贤路29号
开放时间:9:00-16:00(周一闭馆,法定节假日除外)
门票:免费
3、上海市华侨书画院
建于清代的卢家祠堂,其主卢道昌在清代曾官户部山东司主事,咸丰年间参与督办江苏团练。2016年上海市华侨书画院张堰创作基地在此挂牌。硬山顶、清水脊,锦鱼悠游、绿植遍地,这里格调高雅、环境优美,是海内外书画名家传承弘扬优秀中华文化的交流平台。
地址:张堰镇新华中路173弄41号
开放时间:8:30-16:30(16:30停止入馆),每周日闭馆(国家法定节假日除外)
门票:免费
4、朱鹏高艺术馆
朱鹏高出身书画世家,诗书画俱佳,堪称三绝。现为国家一级美术师、上海市华侨书画院院长、上海海上书画院院长。朱鹏高艺术馆位于钱培名宅中。清光绪年间,钱培名于此处校刊书籍,辑成《钱氏汇刻书目》。艺术馆里陈设的书法、绘画及瓷瓶均为朱鹏高院长多年的精品创作,不仅融汇贯通海派文化与古镇文脉,更展现了朱鹏高院长深厚精湛的艺术造诣和卓尔不凡的艺术品格。
地址:张堰镇政安弄3号
开放时间:9:00-16:30(周一闭馆)
门票:免费(参观需提前预约)
5、大隐书局
大隐书局原为张堰中学宿舍。此宅大约建于清末,曾是原金山第一家商会会长钱伯勋在张堰镇上的一处房产,开过绸缎店,新中国成立后,租借给了张堰浦南中学做男生宿舍,后归张堰中学管理。书局在原有建筑的基础上进行改造修葺,以上海近代历史建筑为主轴,在传统的书店里融入了休闲、社交等元素,为读者提供了一个静心阅读的歇息之地。
地址:张堰镇张堰大街300号
开放时间:10:00-20:00
6、留溪第一楼
创始于1908年,距今己有110年历史的张堰留溪第一楼,如今旧颜换新颜。第一楼定位是一家茶文化主题酒楼,毗邻南社纪念馆,总体面积206平方米。典雅舒适,环境宜人。茶文化是第一楼最大特色之一,在二楼设有4间独立的茶空间。
地址:张堰镇新华中路170弄
营业时间:10:00-13:00,16:00-20:00
7、张堰历史人文风情馆
张堰历史人文风情馆位于张堰古镇风貌保护区内,是集中展示金山张堰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和地方人文风情民俗的对外展示窗口。展馆以历史编年为主要形式,通过运用大量实物、照片和档案资料,辅以投影、互动体验、触摸查询等多媒体手段,客观、形象、生动地再现张堰地区的历史风貌变迁,撷萃缀英,蔚成大观。
地址:张堰镇花贤路156号
开放时间:9:00-16:00(周一闭馆,法定节假日除外)
上海是一座繁华的大都市,除了拥有高新科技,以及精英人才以外,这里还隐藏着最低调的古镇,古镇年代不同,留下的历史底蕴也是各不一样的,目前这些古镇已经成了知名度较高的旅游景点,有些由于年代太过久远,已经没有了任何遗迹,有些正处于改造当中。不论是哪座城市,都有属于自己的特色景点,在美丽的上海,依然能够看到张堰古镇的古味十足,而且还没有任何商业气息。
张堰古镇,一直都有“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的美称,古镇之所以会以张来命名,通过了解得知,“张”字是指汉代开国功臣张良,曾经一路追随赤松子游前往此地隐居,因此这里又被称为赤松里或者留溪。直到现在,张堰一直都能看到留溪路的路牌。“堰”指的是金山距离海洋较近,曾经遭受到海潮风浪的浸袭,为了抵御海潮,建了华亭十八堰,其中包括张泾堰在内,因此简称张堰。
至今张堰古镇,保存比较完整的明清古建筑包括:石皮弄建筑群,南社纪念馆等等古老建筑。单是大小不一的巷子就多达二十几条。这些建筑物大部分来自明清时期,另外张泾河跟牛桥港在古镇穿过,沿岸风景如同江南水乡一样,美不胜收。张堰大街也以东西走向为主,早在古代时,这里拥有数量较多的商号跟银楼、钱庄。虽然如今没有了那时的热闹景象,但是依然能够看到布店、修鞋店、粮油店等等店铺。
位于新华路139号的南社纪念馆,早在以前曾是姚光居住的地方,始建于清朝光绪年间,直到现在也有130年历史了,此地房屋总共58间,属于砖木混合结构修建的二层楼。张堰老街古遗址数量还是比较多的,其中包括吴梁三命坊,就在张堰大街花贤路口处,三命坊建于清朝乾隆年间,到了清朝末期,只剩了二柱,后来街道需要扩建,为此再拔去一根柱子,现今也只剩位于南面的一根柱子了。
所有人在路过此地时,都很好奇,为什么会在路中间留下一根柱子,因为他们并不知道,这根柱子已经拥有几百年历史了。目前张堰老街拥有数量较多的老屋等待进行修缮,现在的张堰古镇正在被越来越多的游客所熟知,很多人都想前往这一古镇转一转,不过让大家欣慰的是,能够在繁华的上海,找到如此古韵味十足的古镇,的确很有意义。
不仅可以让游客缅怀历史,还能在此浮想联翩。如果有套汉服穿在身,再次走进张堰,那种意境估计会更美。
隐藏在上海的千年古镇:高脚屋檐凌厉明晰,还被誉为“浦南首镇”
姚光故居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姚光故居位于张堰镇新华路139号,姚光故居建于清光绪十七年(1891)以前,是典型的清末民国初年建筑风格,为一条中轴线左右对称的院落布局。故居是南社第二任主任姚光的故居,也是当时南社人士通讯联络及会晤交流的场所。无论是在建筑的历史、艺术方面,还是作为南社重要成员姚光活动足迹的历史记录方面,姚光故居都具有很高的保护价值。姚光(1891~1945),一名后超,字凤石,号石子,又号复庐。张堰人,为高燮之甥。7岁入私塾,11岁即能文,15岁入秦山实枚学堂,17岁(1907年)入上海震旦学校,未数月即因大病辍学,遂乡居自学。读书、藏书、著书。几乎每年都有所作,至老不衰。每有所作,辄就正于其舅,故他与高燮兼具师生之谊,感情特深。
姚光故居是江南大户人家,从前埭到后院共四进,4幢5开间二层楼,另加厢房及平房,砖木结构,有着典型的清末民初建筑风格。雕兰木刻,古色生香,沿房顶一圈高墙,颇显气派。后院还有株百余年桂花树,依旧生机勃发。姚光一生嗜书如命,自称“书*”,刻有一枚“书*”藏书章。他千方百计搜集了各种文献古籍,家中藏书甚富。1931年与高家亲戚一起出资合购明代集部原版及明版志书数十种,耗资二万五千金。其中崇祯版《松江府志》系国内孤本。1938年又以高价购得明沈恺的《环溪集》,也是世间孤本(北京图书馆里只有一部残缺不全的),还有张啸山日记,顾尚之手稿等,都是有关乡邦文献的稀世珍品。1950年,姚光之子姚昆群、姚昆田秉承其父意愿,将姚光家藏所有书籍捐赠给人民政府,当即签署了捐赠协议。上海市文管会工作人员先后用了数天时间,才将张堰故居“复庐”中5万余册藏书整理登记在册,装了283箱又加61只麻袋,租用了七艘船只,运到了上海。当时陈毅市长对他们的行为大为赞赏,并撰有《金山姚石子先生周甲遐庆致语》一文以予表彰。
南社是二十世纪初以民主革命启蒙思想家、文学家等为中坚,由爱国知识分子组成,以推翻封建王朝统治为主导的全国性文化社团。陈列所展示的南社光辉历程,以及吴伯雄等的题字,给人留下难以忘却的印记。对先贤们追求独立、自强不息的奉献精神充满敬意。
姚光故居2004年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升格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姚光(1891~1945年),一名后超,字凤石,号石子,又号复庐,张堰镇人。世代书香,为金山望族。清宣统元年(1909年),南社始创时,即为骨干,并与高天梅、高吹万、柳亚子等人同创“国学商兑会”。民国7年(1918年),柳亚子辞南社主任职。乃推举姚继任。就职后,曾于上海徐园举行雅集。社中经费缺乏,他即出资刊印《南社丛刻》第二十、二十二集。故有“前有柳亚子,后姚光详细信息++
姚光简介姚光个人资料介绍
姚光(1891~1945年),一名后超,字凤石,号石子,又号复庐,张堰镇人。世代书香,为金山望族。清宣统元年(1909年),南社始创时,即为骨干,并与高天梅、高吹万、柳亚子等人同创“国学商兑会”。民国7年(1918年),柳亚子辞南社主任职。乃推举姚继任。就职后,曾于上海徐园举行雅集。社中经费缺乏,他即出资刊印∠社丛刻》第二十、二十二集。故有“前有柳亚子,后有姚石子”之说。民国13年,任国民党金山县党部执行委员,曾为李一谔等***人和国民党左派人士的活动提供场所和资金。翌年,又与曹中孚、高君定等人发起组织张堰图书馆协赞会,并与高君定等人创立张堰图书馆,被推举为馆长。民国24年,与丁瑞珍、王鸿逵等人发起组织《金山县鉴》社,出版了第一期、第二期《金山县鉴》辑刊《金山文征》、《金山诗征》、《金山卫佚史》、《复庐文稿》、《云间两何君集》、《顾千里年谱》、《姚氏遗书志》、《姚氏摭残集》、《王席门杂志》等文稿,又力助其妻王粲君重印明吕叔简所辑《闺范》四卷,使这部刻于明万历年间濒临绝版的名著留传下来。
他为人谦和,交友重气谊。晚年居沪时,检理杂物,借券满箱,均付诸一炬。毕生好诗歌,偶有所感,必微吟低唱,情之所注,不拘泥于声韵。有《浮梅草》、《续浮梅草》等诗集。他虽为文化名流,于国家政治也极有见识。民国21年(1932年),他为重刊正德《金山卫志》作跋道:金山卫“得之足以前控大海,后扼浦江,失之则沪茸西浙非我有矣近者,倭人寇我淞沪,倘在彼不得逞志,必云扰沿海,而卫当其冲,不知为政者何以为御敌之计也”5年之后,日军果然从金山卫登陆,卒应其言。抗战期间,他蜇居上海孤岛,节衣缩食,闭门不出,终于完成了他的重要编著《金山艺文志》。民国34年5月,因患腹膜炎卒于上海。
张堰镇
张堰这个地名,显示了张堰历史的重厚。“张”字的来历,传说二千年前的西汉开国功臣张良,功成身退,追_赤松子游,曾到此隐居。张堰镇上至今还存有“留溪路”的街名。“堰”字,指唐末五代(公元907年左右)所建华亭濒海之“堰海十八所”,至清乾隆年间,“所存者唯张泾一堰”。张泾堰的遗址,就在今张堰镇石皮弄口。张堰镇就建在古代张泾堰的旧址上。人们往往用“沧海桑田”详细++
姚光一生嗜书,自称“书*”,并刻有“书*”藏书印章,为江南著名藏书家之一,随时搜罗各种文献古籍,更重乡邦文献,根据经济条件,由近及远自一邑而全郡、全省,每有所获,虽耗高价亦在所不惜,积累至三百箱数万卷之多,其中不乏稀世珍本和孤本、善本。江安傅阮叔因其藏书之富,曾赠以“书林猗顿君山富,福地琅环石室严”对联。(姚曾拟筑一石室以藏书)。民国26年(1937年),日本侵略者在金山卫登陆,其藏书除一部分在沪寓所外,损毁不少。对劫后藏书,又刻一印“历劫不磨”,并继续在沪收购,并盖以“姚光劫后所得”之印。至其逝世时尚有图书5万余册,1950年5月由其后人昆群、昆田献给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现存上海图书馆。陈毅市长曾撰文予以嘉奖。
姚光藏书主要为其读书、著书服务,自称是“藏书者之藏书”,又是“读书者之藏书”,亭林周迪前更称其为“著书者的藏书”。其著作、编辑、校勘、刊行的书籍亦多为乡邦文献。早年曾编《云间诗征》、《金山文征》(未刊,手稿已佚)。宣统元年(1909年)以后,先后校勘编印明末几社首领陈卧子《安雅堂稿》(1909年与高燮、闵瑞芝合印)、《王席门先生杂记》(1910年)、《姚氏遗书志》(1911年)、《姚氏摭残集》(1911年,以上三种均为抄本未印。《徐闇公先生残集》(1912年,未印,后纳入《钓璜堂存稿》)、姚前枢、前机的《金山姚氏二先生集》、姚铁梅《一树梅花老屋诗》(1918年)、《重辑张堰志》(1920年协助姚贞甫编)、姚盟梅《盟梅馆诗》(1924年,姚盟梅为姚光之妹,出嫁时为其刊印)、明末几社巨子徐闇公《钓璜堂存稿》20卷(1926年)、张文虎《舒艺室全集》(1928年与高燮合印)、顾观光《武陵山人遗著》(1928年与高燮合印)、《顾千里先生年谱》(1930年)、《钱汪两先生行述》(1932年)。何元朗、何叔皮合集《云间两何君集》(1932年)。此外尚有张文虎《舒艺室两种》、顾观光《武陵山人制艺》、《重辑朱二垞先生文存》编成于抗战时期,不及刊印,原稿已佚。
民国24年(1935年)与丁迪光、王杰士等发起组织金山县鉴社,编辑出版了第1、2期(即民国24、25两年)的《金山县鉴》。为保存乡邦文献作出了重要贡献。
上海张堰古镇游玩攻略大汇总
本文2023-11-11 22:19:46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4605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