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氏族谱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11浏览:2收藏

黄氏族谱,第1张

黄姓谱牒源起于何时,史籍中没有明确记载,传说早在商朝,便有陆终第四十四代孙黄成德,创修最早的黄氏宗谱传后。黄成德的第十一世孙黄飞虎,因逃避商纣王迫害而改从母姓"王”氏。后黄飞虎曾孙黄爱辅、黄爱弼等以家藏谱牒上呈周武王,得以复姓“黄”氏。商周时期,黄国已是一个独立的小邦,作为一个国家,已有专门记录黄国王族历史和世系的谱牒了,因而商周时期便应有黄姓谱牒。

传说战国末年楚相春申君黄歇也曾删改增修黄氏族谱,并将谱系上呈御览,又亲自制定了黄姓最早的字派。

汉魏之始,门第始兴。谱牒学也于此时开始发达起来。江夏黄氏,这时才开始了确实可信的家史族谱在民间流传。六朝隋唐是中国谱牒之学始盛时期,但因为当时黄姓的衰落,黄氏族谱也就不见于《魏书·官氏志》和《新唐书·宰相世系表》等官方正史,仍在民间流行。

直到宋代,随着黄姓的兴旺,也出现了黄氏谱牒的繁荣。各地黄氏纷纷立祠修谱,家传、谱序,多见于当时名人文集中。

明清以来,黄姓谱牒之学更加发达,长盛不衰。这一时期的许多族谱,至今仍被流传和保存下来。“文革”破“四旧”时期,大陆中断修谱,许多谱牒也遭焚毁,而港台、南洋则未曾中断,许多家谱还被公开出版发行。如台湾即于1961年、1964年、1965年曾有黄氏族谱公开出版。近年来,在大陆内地兴起了修谱和寻根之热。

目前,有较大价值的黄姓族谱,一是《竹桥黄氏族谱》20册,民国十五年浙江余姚“悼伦堂”第五次重修。该谱修撰极精,卷首有大理学家王阳明的序,又载有自汉丞相黄霸以后历代名人画像计80幅。族谱体例,“寓纪事于《编年》,以《世表》为伦次”。编年、世表之外,又另立《列传》一门,入传者有81人之多。此谱现存浙江余姚市梨洲文献馆。二是《经铿黄氏家谱》,该谱为清光绪“敦睦堂”第七次修谱,计30卷,现存武昌辛亥革命纪念馆。三是《禾坪黄氏大成宗谱》4卷,清光绪十五年版,是研究邵武黄氏的重要史料,现存当地黄峭山裔孙处。四是《渠阳黄氏世谱》18卷,1989年湖南靖州黄氏总祠“江夏堂”第八次重修,是研究南宋大臣黄龟年家族的重要史料,主要流传于湘黔地区

1、 紫云先祖遗训六十字辈行谱序

先人贻礼则,奕(必)世种(启)书田

文章昭国瑞,忠孝本家传

行达明新学,修崇德性坚

安分踏仁寿,廉光乐太平

多福其自取,丕承乃后贤

以斯善继述,振绳亿万年

俊秀溯渊源,群伦仰闽泉

子孙遵祖训,恩泽永相沿

心怀树宏志,奋步齐向前

纯良昌百代,千载喜寿绵

2、紫云五安一支黄氏家谱字派(部分)

仲淑季礼则,奕世种书田

文章昭国瑞,忠孝本家传

3、诏安秀篆坝里炽堂一支黄氏家谱字派(部分)

元钦万国定封强,亿庶超郡奕世昌

重义兴仁崇政教,荣华富贵耀宗坊

昭明日月乾坤春,珠玉田财大发芳

为官拜相朝天子,金榜标名永代扬

4、明初黄子澄后裔入川辈字

玉长儒泽世,多学宗有光

道崇尚守政,兴民可安良

家广仁必重,廷治姚应祥

维先常云显

5、江西吉安到贵州修文再到四川自贡一支黄氏家谱字派(部分)

卒仕登天,荣华富贵

世锡昌明,一经大沛

道学相传,焕文庆蔚

首先书培,君将永惠

6、江夏义城堂一支黄氏家谱字派(部分)

兆(忠)孝允若,业纪崇伦

继志昭本,天佑新群

宪令功举,荣耀华英

同辉先烈,远振家声

7、江夏一支黄氏家谱字派(部分)

兴朝治理茂,修纪立伦昌

吉可徽诗礼,克继善明昌

毓风文发祥,支友本道德

必友仁世文,章正宗秉国

钧谨言超齐,家明久道化

城诗书联甲

8、贵州省毕节地区以及六盘水市一支黄氏家谱字派(部分)

肇元显系崇,应思正道中

克家承祖泽,辅国述宗功

9、贵州毕节一支黄氏家谱字派(部分)

正中大文明,英贤定嗣生

传家唯有道,主德永华新

10、湖北慎明堂一支黄氏家谱字派(部分)

源远流长世绪昌,本深枝茂振纲常

文章道德天心佑,继述从先永庆康

11、湖南醴陵丁家坊一支黄氏家谱字派(部分)

良庆诒谋远,谟猷一本传

发祥徵孝友,积善启英贤

锦绪宜增美,芳声永绍先

恢宏昭世德,国士克长绵

立志光庭训,信心金石坚

山川钟毓秀,日月复周全

慎修垂典范,敬业守清廉

兰桂馨香继,诗书福禄延

12、湖南常德回族一支黄氏家谱字派(部分)

隆德从景,朝廷友绍

门民之自,世家文盛

修善纯仁,贤为国瑞

有道方享,树高声远

本固枝荣,先泽孔长

万代永典

13、江西龙山一支黄氏家谱字派(部分)

基业恢广,嗣续延绵

顶理永盛,礼全资顺

荣华宝贵,金玉满堂

贤良方正,智仁信义

中和孝友,睦姻任恤

宽裕温柔,发强刚毅

博厚高明,悠久远定

继往开米,奕叶衍庆

14、湖南靖州渠阳一支黄氏家谱字派(部分)

俊秀仁公定,真良均同透

万元再通光,昌传汉保进

大费生民始,渊源少昊长

名官怀德远,佑后作虞良

受命垂型日,承家食采方

发祥同子姒,肇锡类姬姜

善欲功钦衍,分封域共江

会齐交自正,在楚祚弥昌

国仰春申义,篇成博士章

中山闻诏语,东观启书藏

西代通侯贵,千秋且叶光

合宗文书续,先业炳淮阳

15、湖南湘潭茶园一支黄氏家谱字派(部分)

国正添心顺,官廉泽自长

洪教敷华夏,家声永振扬

文章傅奕世,礼乐绍书香

源本垂谟远,常伦聚一堂

16、湖南中湘一支黄氏家谱字派(部分)

启甲昭先佑,显光裕俊英

忠良开世泽,孝友振家声

江夏芳诒远,湘南气运清

修培延福履,兴育庆明

17、江西兴国一支黄氏家谱字派(部分)

梦子昌先绪,明良敏凤文

发祥原有本,善积植家祯

宜思功德重,崇厚裕傅承

廕嗣贵贤哲,志立震坤声

和能襄永祚,谦必兆长荣

慎履孚中可,开来更继上

率论典常敦,泽远方蕃盛

升行定克徵,恢宏绍懋业

仕学济康盈,迪纪循彝育

安居以寿凝,文连开隆治

科元必显明,宗功垂贻厚

永锡作朝卿

18、江夏堂一支黄氏家谱字派(部分)

国文隆道德,孝友兆蕃祥

培植英才盛,同臻大业昌

19、湖南益阳一支黄氏家谱字派(部分)

永守以光之,科国正亨时

忠义承先泽,经书启继英

大费生民始,渊源少昊长

名官怀德远,佑后作虞良

受命垂型日,建家食采方

发祥同子姒,肇锡类姬姜

20、宣统己酉江夏堂黄氏四修友谱

老派:家庆祖寿有念文,

许金兴仕国中登

续派:光大世贤,良可立功

通派:功费生民始渊源,少昊长名官怀德

远佑后作虞良受,命垂型日承恩食

采方发祥同子姒,肇锡类姬姜善御

勋钦衍分封域共,江会齐交自正在

楚祚弥昌时仰春,申羲篇成博士章

丰都闻诏语东亲,启书藏雨代通侯

贵千秋学业张合,宗高节绩先泽炳

21、湖南湘阴黄氏乔醡房一支黄氏家谱字派(部分)

志鼎开南楚,良学继之夏

宗流传世泽,长本枝先化

添世本思兴,祖正武堪绳

金玉荣华贵,芳名允代称

祖德前功大,光宗镇福庭

均继显学时,垂谟裕后昆

孝义承先泽,贤儒庆炽昌

家声径济振,礼乐焕文章

积善明仁寿,开来达典常

升恒钦道范,晋鼎懋平康

勋业兴衡岳,恢宏发楚湘

西南皆有耀,敦厚绍传良

春去仪国器,秋桂瑞名扬

守绪修宣召,清基得久长

22、湖南资阳一支黄氏家谱字派(部分)

鼎宽玉廷人,章国世维顺

孝友美隹声,文明昌景运

林焕培金润,松辉基钜深

林熙坚锡溥,相烈堂钧清

23、黄州一支黄氏家谱字派(部分)

延中文武,靖国安邦

名存简册,功利旅常

24、湘潭鸿桥一支黄氏家谱字派(部分)

子友秀万国克德,义嗣新绍流康泰

正顺家兴盛,光明世永昌

文章增贵显,经济佐贤良

振起承先代,传延衍上祥

毓才储远大,立本务端方

志继功能建,谋贻道守常

修齐昭美善,福泽庆舒长

大费生民始,渊源少昊长

多官怀德远,佑后作虞良

受命垂型日,承家食采方

发祥同子姒,肇锡类姬姜

善御功钦衍,分封域共江

会齐交自正,在楚祚弥昌

国仰春申义,篇成博士章

中山闻诏语,东观启书藏

两代通侯贵,千秋祖业光

合宗文节织,先泽炳淮阳

25、湖山一支黄氏家谱字派(部分)

宫商角徵羽,声音谐律吕

君臣民事物,繁会昭规矩

章社张纾循,环赓续翕纯

26、幽燕堂一支黄氏家谱字派(部分)

原派:隆德从景,朝廷友绍

门民之自,世家文盛

修善纯仁,贤为国瑞

有道方亨

续派:树高声远,本固枝荣

先泽孔长,万代永兴

27、莆阳拱溪一支黄氏家谱字派(部分)

乾坎艮震巽离,坤兑木火土金水

千万亿兆庆福,禄寿元亨利贞仁

义礼智信忠孝,廉节温良恭俭让

28、青山一支黄氏家谱字派(部分)

世守儒宗训,家傅正学书

宏纲开瑞运,嘉社锡祯符

勤业前徵远,通经圣绪孚

时雍元会合,雅化绍唐虞

朝廷尚文德,万国景贤良

忠信心常泰,严恭体益壮

孝慈家道善,仁厚祖功长

诚正修齐治,隆平世永昌

29、清同治十二年湖北“慎明堂”第三次续修《黄氏宗谱》

源远流长世绪昌,本深枝茂振纲常

文章道德天心佑,继述从先永庆康

30、河源龙川一支黄氏家谱字派(部分)

日月天光德,山河壮地基

太平有意宝

31、揭西河婆黄姓马头派

世永笃守,祖宗成宪

大纳国纪,益振家声

光昭显德,荣耀千秋

赞承至士,于万斯年

32、四川嘉定府荣县中里仁义乡黄氏入川祖世宗公

世永俊占,文正天星

顺良成德,家清敦仁

阳开万景,国朝维士

守宗耀荣

33、清朝初期四川祁阳大忠桥一支黄氏家谱字派(部分)

世伯良金应国大,

一二三孔道光明远

34、南安丰州一支黄氏家谱字派(部分)

守怡和衍卿印(胤)德顺秀

35、琼崖黄氏昭穆字辈

家敦孝友,世守循良

宏兹远谟,载锡之光

桂兰应瑞,华萼呈祥

子孙逢吉,福禄永康

36、箭楼一支黄氏家谱字派(部分)

祖德前功大,光宗镇福庭

应元昌载日,治世起文明

于以端其本,钧瞻懋笃敦

郎官忠义重,统绪国家同

杞梓兴鸿业,衡湘显骏勋

37、东石一支黄氏家谱字派(部分)

昭穆为文章华国

诗礼传家,慎行修身

忠信为主,承先启后

孝友当遵

38、福建永春一支黄氏家谱字派(部分)

明瑞清敦厚

39、江西遂川一支黄氏家谱字派(部分)

礼义传家谦恭

叔孙得意和孩

40、广西容县杨村一支黄氏家谱字派(部分)

文章政治昭家模

昌荣永耀富贵长绵

41、广州黄村一支黄氏家谱字派(部分)

公候卿上士爵位

享荣华景瑞开龙

运高明光裕时豪

杰成周会宏昌世

德家祥符登大庆

嘉兆启元亨

42、广东阳春一支黄氏家谱字派(部分)

世启兰昂(炳)

纪立纲举

43、云南省会泽县迤车镇索桥村一支黄氏家谱字派(部分)

万开清成永明

44、揭阳玉浦一支黄氏家谱字派(部分)

奇天继光,奕世相传

士农工业,科甲昭宣

文章华国,功烈济时

庆同朝野,荣连宗支

世敦诗礼,家崇雍睦

先训克守,万载嗣续

45、甘肃定西一支黄氏家谱字派

守(才)大(增)希(中)忠(春)

正(元)万(成)文(登)志(建)

世甲明海,宇永维国

鼎生光旭天

46、江西修水一支

光大继群英治国从良进

47、黄冈市蕲春县三合铺村一支(黄岗村)

达金木氵金应

正仕仁义礼智

信大道如川治

朝开泰运咸肇

锡平康

48、贵州省兴义市则戎枇杷梁子上一支

世文金玉正

天兴顺应德

忠友显民国

朝庭盛强云

永珍福厚

49、淮南市凤台县大兴集乡(河北黄庄)

学玉振士永

参考资料:

-黄氏族谱

出自嬴姓

据《通志·氏族略》、《元和姓纂》等有关资料所载,黄姓为陆终之后,其后建立黄国,后为楚所灭,子孙以国为氏。帝舜时代,东夷部落的首领叫伯益,是“帝颛顼之苗裔”,因帮助大禹治水有功,被帝舜赐姓嬴氏。传说伯益的后裔有14支,既徐氏、郯氏、莒氏、终黎氏、运奄氏、菟裘氏、将梁氏、黄氏、江氏、修鱼氏、白冥氏、蜚廉氏、秦氏、赵氏、合称嬴姓十四氏。其中的黄氏大约于商末周初在今河南潢川建立黄国,因被周朝封为子爵,又称黄子国。春秋时期,楚国称霸,只有黄国和随国敢于抗衡。公元前648年,黄被楚灭。亡国后的黄国子孙,以国名为氏,就是黄氏。

出自金天氏之后 据《古今姓氏书辨证》所载,黄氏起源于金天氏之后。台骀是上古时期少昊金天氏的苗裔,世代为水官之长,颛顼时受封于汾川,后世尊为汾水之神。春秋时,台骀的后人曾建立沈、姒、蓐、黄诸国,后来都被晋国灭掉了。其中黄国公族子孙以国为姓,成为黄姓。 ① 今福建省泉州市的少数蒲姓回族为避元代“反色目”的诛杀而改黄姓。但由于出自不情愿,放将黄姓故意写成“苗”(莆)字,因苗(莆)与蒲同音,若被人发觉,落下加上两点就是黄字,久之便成了“黄”姓。

② 元代黄姓取阿位伯穆斯林女子改姓伊斯兰教其后裔融于回族并姓黄。黄姓回族主要分布在福建四川河南宁夏部分地区。

黄渊始祖 黄渊始祖主要流行于江西、福建、云南等省的一些地区,如云南威信谱在“渊”字条下明言:“世谱录渊公为一世始祖。”又引《十朋谱》之语:“渊公字好善,迁居黄岗之地,子孙多以公为始祖。” ① 金华黄氏:始祖是黄香裔孙黄苾。自江夏迁婺(金华府)之浦阳(今浙江金华市浦江县)。 黄苾,是东晋时人,黄香的第十代孙。最初在兖州(今山东郓城县)做官,后来升为金陵(今江苏南京市)按察,故族谱上称他为按察公。当时,金陵镇守长官吴英,很赏识黄苾的才干,便招他为婿。后因金陵一带战乱频仍,黄苾夫妻便隐居于浦阳。以后子孙繁衍兴旺,成为东南大族浦阳黄氏。黄峭山名黄峭,字峭山,又名岳,字实登,号十郎。唐末五代人,是邵武黄氏始祖黄惟淡之孙。黄惟淡原籍河南光州固始。据福建《麟峰黄氏家谱·旧序》,唐末昭宗景福二年(893年)九月,以王潮为福建观察使,“潮始人闽”。黄惟淡也于此时带领家族随王朝、王审知兄弟自光州固苎迁徙至福建,初居建州浦城(今福建浦城),不久迁居邵武,苎籍邵武平洒乡(今邵武市水北乡旧县村),成为后世闻名的邵武黄氏一派始祖。

② 客家黄氏 (属邵武分支)宁化客家黄氏是峭山公的支裔,其开基始祖是峭山公的第九子黄化,字惟枋,号从章。又名黄宁,或黄朝化,都是因迁居地“宁化”而得名。他生于五代后梁癸酉年(913年)正月十一日,原籍邵武禾坪。公元951年邵武黄氏大分析时,黄化即领家室自禾坪再向西南徙居汀州府宁化县,落籍宁化石壁村,开拓新的基业。黄化在宋初中第十九名进士,官任左御史、广州刺史等职。黄化的后裔,在闽粤为官任职的不少,子孙极为兴盛,遍布闽、粤两省各地。黄化被尊为闽粤客家黄氏的始祖,为许多黄氏家谱所尊称的著名的“宁化公”。

明清时期的迁徙 ① 迁往台湾的黄姓:明末清初,闽粤一带的黄氏,有一部分迁往台湾,人丁兴旺,与陈姓、林姓、郑姓,成为台湾的四大姓,素有“陈林半天下,黄郑排满街”的美称。后来,黄氏又播迁到了海外。早在明代以前就开始东渡海峡,迁徙人台。尔后,他们世世代代生息繁衍于此,开拓宝岛,艰苦创业。台湾的发展历史进程,将深深地铭记下他们不朽的功绩。明朝天启末年(1625—1627年),福建大旱,郑芝龙便舟载饥民数万人人台,其中有大批黄姓成员。但见于史籍记载的最早迁台黄氏,是明末南安人黄正束,他在明崇祯十年 (1637年)移居今台湾马公,后支分澎湖湖西。这以后,黄姓之人台者,便源源不断,到了清代的前期和中叶,便形成丁高潮。他们大多来自福建的泉州、漳州、汀州和广东的嘉应、潮州、惠州等地,散居于台湾各地。他们往往成为后世台湾黄姓各支派的人迁始祖。据《闽台关系族谱资料选编》节选《桃源蓬莱黄氏族谱》记载,福建永春县桃源蓬莱黄氏家族第十四世的黄毓盼,第十五世的黄宗选、黄宗琅、黄宗瑶,第十六世的黄文令、黄绍养、黄绍禁,第十七世的黄克凉、黄克甚、黄克读、黄克炉,第十八世的黄鸿钗、黄鸿胖、黄开仓等大批族人,都先后渡海徙居台湾。晋江《安海金墩黄氏族谱》即记载,该族第十一代有黄贻鼐,第十二代有黄微熔、黄素官、黄光辉,均居台湾,还有金墩后裔新加坡已故总统黄金辉,金墩安平黄恩瑞曾孙菲律宾前总统办公厅主任、农业部长黄严辉。潘湖迁台湾淡水艋岬潘湖、台北龙山金湖(金墩潘湖之简称)种德堂大宗祠。光绪《临海黄氏家谱》(抄本)所载,福建泉州临海黄氏,在清乾隆年间便有人开始迁往台湾。此后,该族子孙多有徙居台湾淡水、基隆等地者。如第六代有儒生黄王艺,于雍正时游学台湾邦寮浪桥,后来就落籍台湾;第八代有黄佳和迁往基隆、黄昕移居淡水;第九代有黄豆附徙台湾、黄牒居淡水、黄情迁鹿港;第十代有黄公体、黄蜂、黄熙等迁居台湾,台湾黄姓,遍布全省各地,尤以澎湖列岛和台湾西海岸的基隆、淡水、桃园、新竹、苗栗、鹿港、南投、虎尾、台南、屏东沿线地区为多。 ② 移居海外的黄姓 东南亚印支半岛、南洋、欧美澳等世界各地,到处都有他们在拓荒,在建设,在创造奇迹。越南 黄姓移居越南,很可能早在黄国灭亡后不久就开始了。当时有大批黄姓遗民被楚国强迫迁徙到江南越人居住地区,加入了越人队伍。随着越人的不断南迁,黄姓也随之迁入越南。不断南迁的黄姓中,有秦汉山越黄氏,有六朝唐宋的黄洞蛮,有明清岭南壮、瑶等族黄姓。越南人中的黄姓,绝大部分是上述移民的后裔。这些越人黄姓后裔,又从越南继续扩展,至今已广布于印支半岛各国。 在历史上,还有一些黄姓中国人,由于政治避难、经商等原因迁居越南。明亡后,许多黄姓遗民不甘事清,纷纷外逃避难,如清代金湖黄伯柳与黄进怀徙越南郡宅福逢埔安南郡金塔里。1679年,中国龙门副将黄进与总兵杨某等,率3000余众、战船50余艘,逃往越南。阮氏王朝迫使他们进入东浦(当时属柬埔寨)地区,清代金湖黄伯流徙柬埔寨高绵南荣城金塔大佛色里。从此,这批人及其后代便在东浦定居下来。当今,黄姓已繁衍成为越南十大姓之一,在越南全国的200余个姓氏中,黄姓是人口数排在第八位的大姓。 泰国。是中国黄姓移民较早、人数很多的国家之一。据有关资料统计,泰国黄姓现有30余万,在泰国华人社会中有很大的影响。泰国黄姓华侨、华人,清代金湖黄高拱徙暹罗国即今泰国望国街不仅建立有自己的宗族组织“泰国黄氏宗亲会”,还积极参加当地华侨华人的社会活动与社团组织。南洋。大约是在元朝末年,黄姓移居南洋。当时一位名叫黄森屏的官员奉命出使婆罗国(今文莱)。他到达婆罗后,便在婆罗国留居下来。之后,他以杰出的才干被推为文莱华人的领袖。后来,成了整个婆罗国的统治者——苏丹(实即国王)。他去世后,葬在文莱,子孙世代留居于此,且极为显赫。黄森屏生有一女,于明洪武八年(1375年)嫁给渤泥(即文莱)第二苏丹阿合曼。阿合曼逝世后,黄森屏的女儿便继位为文莱国王。自此以后,文莱国王按女性血缘世系传递。第一位渤泥女王黄氏去世后,王位传给了她与阿合曼苏丹所生之女。至本世纪,文莱国王已传20余代,他们都是黄森屏的女性直系后裔。历史上文莱王室便奉黄森屏为始祖。明代开始,迁徙南洋的黄姓大增,如金湖黄伯枰高升第六子配金陵宋氏徙居南京金陵府衙湖口黄宅子二长钟瑞徙缅甸次钟端分泰国文莱黄厝,公元19世纪,由于中国封闭的国门被西方殖民列强的大炮轰开,因而出现了沿海居民移居南洋的高潮。黄姓也是如此,移居南洋的人数迅速增长,仅据菲律宾殖民政府1893年和1894年的统计资料表明,在当时移居菲律宾的近10万华人中,来自福建晋江、同安、南安、龙溪等地的黄姓华侨就有数千人之多,在当时旅菲华人七大姓中名列第二,仅次于陈姓。至今,菲律宾黄姓人口已发展到了5万余名。此外,在印尼、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也有大量的黄姓华人华侨。近代以后,南洋黄姓华侨华人为了联络同宗,都纷纷建立了各种宗族组织。在菲律宾,建有黄江夏堂;在印尼、新加坡、马来西亚,建有江夏公所。此外,南洋黄姓华侨还在新加坡建立了统一的“南洋黄氏总会”。移居欧美澳黄姓移居美洲的历史,始于19世纪50年代。在早期的美洲华侨各姓中,黄姓人数最多,主要来自广东,其次是福建。广东华侨,又主要来自新宁、新会、开平、恩平四地,故称“四邑人”。在1850年成立的美国华侨社团“四邑会馆”中,黄姓人数最多;1854年由广东兴宁华侨创建于三藩市(即圣弗朗西斯科,又称旧金山)的宁阳会馆中,黄姓人数在26姓中排名第一;在1876年由开平、恩平两地侨民在旧金山成立的合和会馆中,黄姓在7大姓中名列第二。至今,在全美华裔各姓宗亲中,黄姓宗亲人数仍然是最多的。

黄姓源自远古嬴姓

我国上古有三皇五帝的传说,五帝之一的颛顼与后来的黄姓有直接的血源关系。颛顼实际上是上古的一个部落首领,号高阳氏,相传他出生于若水,居于帝丘(今河南濮阳东南),曾任命重为南正之官,掌管祭祀天神;任命黎为北正之官,掌管民事。可见颛顼的部落已经有了国家政权的雏形。颛顼怒触不周山的故事在我国广泛流传,据《淮南子·原道》记载,颛顼曾与共工争帝,颛顼不胜,怒触不周山,而不周山是天的西北支柱,它的崩毁造成天向西倾斜,江河遂向东流去。颛顼的曾孙陆终娶鬼方之女。传说此女长期怀孕而不生产,11年后,其左肋裂开,生出了3个儿子,同样右肋也生出了3个儿子。他们的后裔分成了许多氏,其中之一为赢氏。嬴氏又分成了14个分支,其中之一即黄姓。陆终的子孙在周武王灭商之后被封于黄,其都城在光州定城西 12里,即今河南潢川县西。由于黄国与楚国邻近,所以长期依附于楚国。其实从血缘上看,楚国王族与黄国有着密切的关系,楚国的祖先是陆终的第六子季连,即从其母肋下生出来的儿子之一。周文王时季连的后裔鬻熊为文王师,由于这个原因,周成王便封其子于丹阳,从此建立了楚国。楚国强大以后,便不断扩张疆土,消灭了周围许多小国。公元前648年,黄国终于被楚国灭亡了。黄国灭亡后,其国人不忘故国,遂以黄为姓。他们虽然分散于各地,但多距原黄国不远,其中在江夏(今湖北新洲县西)一带聚居最多,故后人遂以江夏为黄姓的郡望。

黄姓家谱介绍

黄姓谱牒源起于何时,史籍中没有明确记载,传说早在商朝,便有陆终第四十四代孙黄成德,创修最早的黄氏宗谱传后。黄成德的第十一世孙黄飞虎,因逃避商纣王迫害而改从母姓"王”氏。后黄飞虎曾孙黄爱辅、黄爱弼等以家藏谱牒上呈周武王,得以复姓“黄”氏。商周时期,黄国已是一个独立的小邦,作为一个国家,已有专门记录黄国王族历史和世系的谱牒了,因而商周时期便应有黄姓谱牒。

传说战国末年楚相春申君黄歇也曾删改增修黄氏族谱,并将谱系上呈御览,又亲自制定了黄姓最早的字派。

汉魏之始,门第始兴。谱牒学也于此时开始发达起来。江夏黄氏,这时才开始了确实可信的家史族谱在民间流传。六朝隋唐是中国谱牒之学始盛时期,但因为当时黄姓的衰落,黄氏族谱也就不见于《魏书·官氏志》和《新唐书·宰相世系表》等官方正史,仍在民间流行。

直到宋代,随着黄姓的兴旺,也出现了黄氏谱牒的繁荣。各地黄氏纷纷立祠修谱,家传、谱序,多见于当时名人文集中。

明清以来,黄姓谱牒之学更加发达,长盛不衰。这一时期的许多族谱,至今仍被流传和保存下来。“文革”破“四旧”时期,大陆中断修谱,许多谱牒也遭焚毁,而港台、南洋则未曾中断,许多家谱还被公开出版发行。如台湾即于1961年、1964年、1965年曾有黄氏族谱公开出版。近年来,在大陆内地兴起了修谱和寻根之热。

目前,有较大价值的黄姓族谱,一是《竹桥黄氏族谱》20册,民国十五年浙江余姚“悼伦堂”第五次重修。该谱修撰极精,卷首有大理学家王阳明的序,又载有自汉丞相黄霸以后历代名人画像计80幅。族谱体例,“寓纪事于《编年》,以《世表》为伦次”。编年、世表之外,又另立《列传》一门,入传者有81人之多。此谱现存浙江余姚市梨洲文献馆。二是《经铿黄氏家谱》,该谱为清光绪“敦睦堂”第七次修谱,计30卷,现存武昌辛亥革命纪念馆。三是《禾坪黄氏大成宗谱》4卷,清光绪十五年版,是研究邵武黄氏的重要史料,现存当地黄峭山裔孙处。四是《渠阳黄氏世谱》18卷,1989年湖南靖州黄氏总祠“江夏堂”第八次重修,是研究南宋大臣黄龟年家族的重要史料,主要流传于湘黔地区。

黄姓起源,帝舜时代,东夷部落的首领叫伯益,因帮助禹治水有功,又因"佐舜调驯鸟兽,鸟兽多驯服",被帝舜赐姓蠃氏。传说伯益的后裔有14支。其中的黄氏,大约于商末周初在今河南潢川建立黄国。

春秋时期,南方的楚国称霸,只有黄国和随国敢于抗衡。公元前648年,楚成王责备黄国不向楚国进贡,黄国国君错误地分析形势,既不理会楚国的责问,又不进行任何防备,结果于当年夏天被楚国灭掉。亡国后的黄国子孙,以国名为姓氏,就是黄氏。

但是,有的谱牒学家则说黄姓是陆终的后代。那么,陆终是何人,与上文所说的伯益又有甚么关系呢?据史料记载,伯益是颛顼之玄孙,陆终也是颛顼之玄孙,只是他们的三代近祖不同而已。因此,无论是黄姓出自伯益,还是陆终,总起来说是帝颛顼的后代,属于以国为氏之类。

关于黄姓的起源,还有一种说法是出身于少昊之后。这一支黄人,是颛顼时从河南黄水西迁到山西汾水下游的,所建的黄国,于春秋早期为晋国所灭,这也是黄氏姓源之一。

在历史上多次民族大融合中,黄氏有一些人融入壮、瑶、侗、水、布依等少数民族。

亡国后的黄氏遗民,有的逃至今河南中部,大批被迁到今湖北境内,有的在楚国做了官。据说今黄冈、黄陂、黄梅等地,都是因为黄人迁来而得名的。

汉代以后,黄氏因任官等原因分别向大江南北迁徙,南至湖南、江西、四川等地,北至河南固始、南阳。黄氏入居福建,始于晋代。宋元之际,黄氏称盛于闽粤,至明末清初,开始移居到台湾,后又有不少人移至海外。

黄姓为当今中国8大姓,在南方人中所占比例较同。另外,黄姓在台湾人中更为常见,与郑姓共同享有"黄郑排满街"之美誉。

字辈,也称行辈、行第、班辈、字派、班派、派语等。家族中同辈人为了体现宗族关系,通常在起名时需找一个共同用字,不同辈分的共同用字排列起来就形成了这个家族用以标明世系次第的字辈。字辈的形成是为了分尊卑,别长幼。此处的尊卑并不是指政治地位上的尊卑,而是指家族内部辈分的高下。字辈的使用,对一个大家族,尤其是像孔门这样绵延数十代,繁衍达数十万的持久型家族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由于字辈的这种能够分尊卑、别长幼的功能,也就为其他一些需要分尊卑、别长幼的群体所借鉴,如宗教教派、社会帮派、武林门派等。这样一来,字辈这种原来纯粹为家族内部使用的文字形态也就有了更大的适用范围。

黄氏家谱字辈排序应该有地区差异,不可能有一份中国黄氏所有的家谱和排序的.

属地姓氏族谱名称部数册数借出单位原 编 号

龙岩 黄 [清朝]闽汀杭邑新坊乡黄氏家谱 1 1 上杭族谱馆 FJSH044 

龙岩 黄 (永定)黄氏族谱 1 6 上杭族谱馆 FJSH088 

龙岩 黄 福建上杭黄氏族谱俊德公分谱 1 1 上杭族谱馆 FJSH171 

闽台馆 黄 彭溪亭后紫云黄氏族谱 1 2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展001 

闽台馆 黄 清溪后清黄氏族谱 1 6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展008 

闽台馆 黄 参镇二房黄氏族谱 1 5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展011 

闽台馆 黄 参山尚德堂黄氏族谱 1 2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展018 

闽台馆 黄 黄氏族谱 1 3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展020 

闽台馆 黄 紫云安溪房逊山黄氏族谱 1 3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展028 

闽台馆 黄 福建黄氏先祖像传(卷一) 1 1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展033 

闽台馆 黄 紫云安溪房黄氏族谱 1 3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展034 

闽台馆 黄 福建黄氏先祖像传 1 1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展036 

闽台馆 黄 紫云安溪房槐植黄氏族谱 1 3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展038 

闽台馆 黄 紫云安溪房霞苑黄氏族谱 1 2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展039 

闽台馆 黄 紫云黄氏湖上宗谱 1 6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展040 

闽台馆 黄 紫云白珩黄氏族谱 1 1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展045 

闽台馆 黄 紫云安溪房德化锦洋黄氏族谱 1 9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展048 

闽台馆 黄 清溪丹山黄氏族谱 1 9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展057 

闽台馆 黄 紫云安溪房(德化)黄石林黄氏族谱 1 1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展060 

闽台馆 黄 紫云安溪房九福黄氏族谱 1 4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展068 

闽台馆 黄 清溪紫云黄氏族谱 1 1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展079 

闽台馆 黄 平和乾岭《黄氏狮岭房族谱》(附二种 1 2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展146 

闽台馆 黄 平和《霞苑黄氏族谱》 1 1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展147 

闽台馆 黄 邵武鹳薮禾坪《黄氏世谱》 1 1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展148 

闽台馆 黄 《禾坪黄氏大成宗谱》(卷一、卷二、卷三 ) 1 3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展149 

闽台馆 黄 平和《大径黄氏南二公系族谱》 1 1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展150 

闽台馆 黄 漳州华安《良村黄氏族谱》 1 1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展151 

闽台馆 黄 南靖六门《黄氏覩敦家谱》 1 1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展152 

闽台馆 黄 南靖六门《黄氏坑兜公家谱》 1 1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展153 

闽台馆 黄 南靖书洋上版寮黄氏族谱 1 1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展154 

闽台馆 黄 南靖永丰里上版寮黄氏族谱 1 1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展155 

闽台馆 黄 霄岭《黄氏南三应元家谱》 1 1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展156 

闽台馆 黄 南靖书洋上坂田寮坑黄氏族谱 1 1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展157 

闽台馆 黄 南靖靖城湖山黄氏族谱 1 1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展158 

闽台馆 黄 南靖和溪月水黄氏家谱 1 1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展159 

闽台馆 黄 南靖热水黄氏族谱 1 1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展160 

闽台馆 黄 国强黄氏族谱 乙本 霄岭房 1 1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展161 

闽台馆 黄 乐土黄氏族谱 1 1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展162 

闽台馆 黄 湖山黄氏族谱 1 1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展163 

闽台馆 黄 秀篆黄氏族谱 1 1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展164 

闽台馆 黄 溪黄族谱 1 11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展165 

闽台馆 黄 狮岭房国强黄氏族谱(甲本) 1 1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展198 

宁德 黄 黄氏宗祠支谱(复印件) 1 1 宁德、周宁台办 宁03 

宁德 黄 黄氏宗祠(印刷品) 1 1 宁德、周宁台办 宁06 

南平 黄 黄氏宗谱 又称禾坪黄氏大成谱 1 3 南平台办 南02(1-3) 

泉州 黄 燕山黄氏谱牒汇编 1 28 南安图书馆 200902-36 

泉州 黄 南安诗山坊前黄氏族谱 1 3 泉州华侨管 200901-23 

泉州 黄 燕山黄氏谱牒汇编 1 5 泉州华侨管 200901-11 

泉州 黄 仙都(山兜)紫云黄氏族谱 1 6 泉州华侨管 200901-34 

泉州 黄 江夏黄氏大成宗谱 1 1 泉州图书馆 200905-73 

泉州 黄 金墩潘湖黄氏族谱 1 1 泉州图书馆 200905-74 

泉州 黄 [安溪感德]紫云安溪房槐植(山)黄氏族谱 1 12 泉州图书馆 200905-75 

泉州 黄 [安溪]黄氏族谱 1 7 泉州图书馆 200905-77 

泉州 黄 [安溪]参山尚德堂黄氏族谱 1 6 泉州图书馆 200905-78 

泉州 黄 紫云安溪房黄氏族谱 1 3 泉州图书馆 200905-79 

泉州 黄 紫云安溪房彭溪亭后黄氏族谱 1 8 泉州图书馆 200905-76 

泉州 黄 进德黄氏族谱 1 8 泉州海交馆 200904-16 

泉州 黄 清溪尚卿下科名黄氏族谱 1 7 泉州海交馆 200904-17 

泉州 黄 《台湾江夏兴化军城黄氏族谱》 1 1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200906-9 

泉州 黄 锦田大宗族谱 1 1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200906-13 

泉州 黄 《江夏紫云金溪黄氏族谱》 1 1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200906-11 

泉州 黄 紫云锦田黄氏大宗族谱 1 1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200906-12 

泉州 黄 苍南黄姓通志 1 1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200906-15 

泉州 黄 金敦灵慈黄氏族谱 3 3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200906-46 

泉州 黄 紫云黄氏南安房芦川派孚公系埔头二甲族谱 1 1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200906-47 

泉州 黄 晋江黄氏通书 1 1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200906-48 

泉州 黄 泉州江夏黄氏 1 1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200906-49 

泉州 黄 福建黄氏世谱宗祠编 1 1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200906-50 

泉州 黄 福建黄氏世谱源流世系编 1 1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200906-51 

泉州 黄 《金墩安平黄氏大宗谱》 1 1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200906-10 

泉州 黄 惠安黄氏通志 1 2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200906-14 

泉州 黄 二房参镇罗黄氏族谱 1 17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20080028-6 

泉州 黄 金墩安平黄氏大宗谱 1 1 晋江图书馆 200903-116 

泉州 黄 莆阳黄氏通书:江夏流芳 1 1 晋江图书馆 200903-117 

泉州 黄 仙游黄氏宗谱 1 1 晋江图书馆 200903-118 

泉州 黄 锦塘紫云黄氏族谱 1 1 晋江图书馆 200903-113 

泉州 黄 紫云象塘黄氏族谱 1 1 晋江图书馆 200903-114 

泉州 黄 东安黄氏族谱 1 1 晋江图书馆 200903-115 

泉州 黄 重修金墩灵慈黄氏族谱 1 1 晋江图书馆 200903-119 

泉州 黄 泉州文山黄氏黄凰翔四子浤中房谱 1 1 晋江图书馆 200903-120 

泉州 黄 莆田沙堤、晋江安平金墩黄氏宗谱 1 1 晋江图书馆 200903-121 

泉州 黄 南安诗山坊前黄氏族谱 1 1 晋江图书馆 200903-122 

莆田 黄 《莆阳黄氏通书》 1 1 莆田台办 莆台8 

厦门 黄 永春梅林黄氏宗谱 1 1 高氏宗亲会 厦126 

厦门 黄 紫云黄氏宗史资料汇编 1 5 高氏宗亲会 厦128 

厦门 黄 惠安黄氏通谱 1 1 高氏宗亲会 厦129 

厦门 黄 紫云黄氏南安房宗谱 1 1 高氏宗亲会 厦145 

厦门 黄 江夏紫云金谷黄氏族谱 1 1 高氏宗亲会 厦146 

厦门 黄 埔头九甲族谱 1 1 高氏宗亲会 厦147 

厦门 黄 锦田黄氏大宗族谱 1 1 高氏宗亲会 厦148 

厦门 黄 可坚公黄氏族谱 1 1 黄氏宗亲会 厦29 

厦门 黄 黄漳文集 1 1 黄氏宗亲会 厦30 

厦门 黄 黄漳浦文体 1 1 黄氏宗亲会 厦31 

厦门 黄 浦西黄氏 1 1 黄氏宗亲会 厦32 

厦门 黄 莆阳黄氏通书 1 1 黄氏宗亲会 厦33 

厦门 黄 金墩安平黄氏大宗谱 1 1 黄氏宗亲会 厦34 

厦门 黄 虎丘黄氏世谱 1 1 黄氏宗亲会 厦35 

厦门 黄 虎丘六黄氏宗谱总谱 1 1 黄氏宗亲会 厦36 

厦门 黄 莆阳黄氏通书 1 1 黄氏宗亲会 厦37 

厦门 黄 莆阳黄氏通书 1 1 黄氏宗亲会 厦38 

厦门 黄 黄氏族谱 1 1 黄氏宗亲会 厦39 

厦门 黄 黄氏通书,支黄氏谱,暨重庆巴南二圣 1 1 黄氏宗亲会 厦40 

厦门 黄 蒿州黄氏族谱 1 1 黄氏宗亲会 厦41 

厦门 黄 平和江夏黄氏宗谱上卷 1 1 黄氏宗亲会 厦42 

厦门 黄 漳州市友文区蓝田社黄氏族谱 1 1 黄氏宗亲会 厦43 

厦门 黄 云霄江夏黄氏族谱 1 1 黄氏宗亲会 厦44 

厦门 黄 黄氏通史1本 1 1 黄氏宗亲会 厦45 

厦门 黄 江西黄氏通史 1 1 黄氏宗亲会 厦46 

厦门 黄 江西黄氏通史 1 1 黄氏宗亲会 厦47 

厦门 黄 浯州汶水黄氏分派美人山洪塘头世系族谱 1 1 黄氏宗亲会 厦48 

厦门 黄 虎丘五世黄氏山世谱 1 1 黄氏宗亲会 厦49 

厦门 黄 北溪头黄氏族谱 1 1 黄氏宗亲会 厦50 

厦门 黄 浦西黄氏 1 1 黄氏宗亲会 厦51 

厦门 黄 黄氏通谱古十三支黄氏谱暨重庆地后 1 1 黄氏宗亲会 厦52 

厦门 黄 莆阳黄氏通书 1 1 黄氏宗亲会 厦53 

厦门 黄 长桥黄氏族谱 1 1 黄氏宗亲会 厦54 

厦门 黄 黄峭山后裔与客家文化 1 1 黄氏宗亲会 厦55 

厦门 黄 黄姓通史 1 1 黄氏宗亲会 厦56 

厦门 黄 福建省三明尤溪县黄氏通史 1 1 黄氏宗亲会 厦57 

厦门 黄 江夏黄氏峭山宗史 1 1 黄氏宗亲会 厦58 

厦门 黄 莆阳后黄族谱 1 1 黄氏宗亲会 厦59 

厦门 黄 江西黄氏通史 1 1 黄氏宗亲会 厦60 

厦门 黄 金镦安平黄氏大宗谱 1 1 黄氏宗亲会 厦61 

厦门 黄 重庆江津市青泊凉沙坝黄氏家谱 1 1 黄氏宗亲会 厦62 

厦门 黄 浙江苍南黄氏分布情况 1 1 黄氏宗亲会 厦63 

厦门 黄 平阳母黄氏通志 1 1 黄氏宗亲会 厦64 

厦门 黄 苍南黄姓通之志 1 1 黄氏宗亲会 厦65 

厦门 黄 江夏黄氏源流 1 1 黄氏宗亲会 厦66 

厦门 黄 紫云谱史切记 1 1 黄氏宗亲会 厦67 

厦门 黄 福建黄氏世谱源流世系编1 1 1 黄氏宗亲会 厦68 

厦门 黄 福建黄氏世谱源流世系编2 1 1 黄氏宗亲会 厦69 

厦门 黄 福建黄氏世谱宗祠编 1 1 黄氏宗亲会 厦70 

厦门 黄 福建黄氏世谤人物编 1 1 黄氏宗亲会 厦71 

厦门 黄 燕山黄氏谱牒汇编(29本) 1 29 黄氏宗亲会 厦72 

厦门 黄 埔头六甲族谱(一) 1 1 黄氏宗亲会 厦73 

厦门 黄 埔头六甲族谱(二) 1 1 黄氏宗亲会 厦74 

厦门 黄 埔头六甲族谱(三) 1 1 黄氏宗亲会 厦75 

厦门 黄 埔头三甲族谱 1 1 黄氏宗亲会 厦76 

厦门 黄 紫云黄氏南安房 1 1 黄氏宗亲会 厦77 

厦门 黄 埔头五甲族谱1本 1 1 黄氏宗亲会 厦78 

厦门 黄 埔头一甲族谱(一) 1 1 黄氏宗亲会 厦79 

厦门 黄 埔头一甲族谱(二) 1 1 黄氏宗亲会 厦80 

厦门 黄 埔头一甲族谱(三) 1 1 黄氏宗亲会 厦81 

厦门 黄 埔头二甲族谱 1 1 黄氏宗亲会 厦82 

厦门 黄 埔头七甲族谱 1 1 黄氏宗亲会 厦83 

厦门 黄 埔头九甲族谱 1 1 黄氏宗亲会 厦84 

厦门 黄 埔头八甲族谱 1 1 黄氏宗亲会 厦85 

厦门 黄 仙都山紫云黄氏族谱1 1 1 黄氏宗亲会 厦86 

厦门 黄 仙都山紫云黄氏族谱2 1 1 黄氏宗亲会 厦87 

厦门 黄 仙都山紫云黄氏族谱3 1 1 黄氏宗亲会 厦88 

厦门 黄 仙都山紫云黄氏族谱4 1 1 黄氏宗亲会 厦89 

厦门 黄 仙都山紫云黄氏族谱5 1 1 黄氏宗亲会 厦90 

厦门 黄 紫云锦田黄氏大宗谱 1 1 黄氏宗亲会 厦91 

厦门 黄 惠安黄氏通书 1 1 黄氏宗亲会 厦92 

厦门 黄 参山长房黄氏族谱(下册) 1 1 黄氏宗亲会 厦93 

厦门 黄 参山长房黄氏族谱(上册) 1 1 黄氏宗亲会 厦94 

厦门 黄 参山长房黄氏族谱(下册) 1 1 黄氏宗亲会 厦95 

厦门 黄 参山长房黄氏族谱(上册) 1 1 黄氏宗亲会 厦96 

厦门 黄 黄氏参山二房二族谱(一) 1 1 黄氏宗亲会 厦97 

厦门 黄 黄氏参山二房二族谱(二) 1 1 黄氏宗亲会 厦98 

厦门 黄 黄氏参山二房二族谱(三) 1 1 黄氏宗亲会 厦99 

厦门 黄 参山长房黄氏族谱 1 1 黄氏宗亲会 厦100 

厦门 黄 安溪黄氏大宗世谱 1 1 黄氏宗亲会 厦101 

厦门 黄 江夏紫云金黄氏族谱 1 1 黄氏宗亲会 厦102 

厦门 黄 永春梅林黄氏宗谱 1 1 黄氏宗亲会 厦103 

厦门 黄 瑞献莲桑(台湾) 1 1 黄氏宗亲会 厦104 

厦门 黄 德化黄氏族谱 1 1 黄氏宗亲会 厦105 

厦门 黄 德化黄氏族谱 1 1 黄氏宗亲会 厦106 

厦门 黄 江夏四安莲峰黄氏谱志 1 1 黄氏宗亲会 厦107 

厦门 黄 霞美黄氏族谱 1 1 黄氏宗亲会 厦108 

厦门 黄 紫云象塘族谱 1 1 黄氏宗亲会 厦109 

厦门 黄 同安黄氏族谱 1 1 黄氏宗亲会 厦110 

厦门 黄 豪士黄氏詈记世谱 1 1 黄氏宗亲会 厦111 

厦门 黄 紫云黄氏宗谱(台湾) 1 1 黄氏宗亲会 厦112 

厦门 黄 江夏紫云同安黄厝黄氏族谱 1 1 黄氏宗亲会 厦113 

厦门 黄 同安黄安海桐林祭记金录 1 1 黄氏宗亲会 厦114 

厦门 黄 炎帝文化纵览 1 1 黄氏宗亲会 厦115 

厦门 黄 紫云东安下史汇编 1 1 黄氏宗亲会 厦116 

漳州 黄 云霄江夏黄氏族谱 1 1 漳州云霄台办 漳云霄2 

漳州 黄 黄氏族谱 1 1 漳州方志办 漳方33 

漳州 黄 平和霄岭 黄氏族谱 1 1 漳州方志办 漳方51 

漳州 黄 轩辕世系 黄氏江夏谱传 1 1 漳州方志办 漳方55 

漳州 黄 黄氏族谱 1 1 漳州方志办 漳方76 

漳州 黄 黄氏族谱 1 1 漳州方志办 漳方77 

漳州 黄 南靖吕坊黄氏 1 1 漳州方志办 漳方84 

漳州 黄 黄氏族谱(平和) 1 1 漳州方志办 漳方85 

漳州 黄 黄氏谱叙 1 1 漳州龙海台办 漳龙海31 

漳州 黄 长洲族谱 1 1 漳州龙海台办 漳龙海9 

漳州 黄 北斗黄氏族谱 1 1 漳州芗城台办 漳芗城1 

漳州 黄 黄氏族谱 1 1 漳州诏安台办 漳诏安2 

漳州 黄 福建 南靖 和溪 六斗 黄氏坑兜公家谱 1 1 漳州图书馆 漳图34 

漳州 黄 湖西黄氏长房族谱(治燕堂) 1 1 漳州图书馆 漳台428-2 

漳州 黄 新加坡黄氏总会25周年纪念 1 1 漳州图书馆 漳台428-09 

漳州 黄 黄氏族谱 1 1 漳州图书馆 漳台428-12 

漳州 黄 黄氏大族谱(上、下) 1 2 漳州图书馆 漳台428-20 

漳州 黄 湖西黄氏历史资料 1 1 漳州图书馆 漳台428-5 

漳州 黄 福建 平和 黄氏族谱(卷三) 1 1 漳州图书馆 漳图428-24 

漳州 黄 福建 南靖 书洋 上版 寮田寮坑 黄氏族谱 1 1 漳州图书馆 漳图428-25 

漳州 黄 福建 南靖 永丰里 上版寮 黄氏族谱 1 1 漳州图书馆 漳图428-26 

漳州 黄 福建 台湾 黄氏奥杳派族谱 1 1 漳州图书馆 漳图428-27 

漳州 黄 福建 龙海 长洲 黄氏族谱 1 1 漳州图书馆 漳图428-28 

漳州 黄 福建 龙海 古野 黄氏炽昌族谱 1 1 漳州图书馆 漳图428-29 

漳州 黄 福建 南靖 书洋 上版寮 黄氏族谱 1 1 漳州图书馆 漳图428-30 

漳州 黄 漳州 霞美黄氏族谱(上册) 1 1 漳州图书馆 漳图428-31 

漳州 黄 福建 漳州市龙文区 湘桥族谱 1 1 漳州图书馆 漳图428-32 

漳州 黄 福建 漳州市龙文区 湘桥族谱 1 1 漳州图书馆 漳图428-33 

漳州 黄 福建黄氏世谱 宗祠编(福建黄氏世谱丛书之二) 1 1 漳州图书馆 漳图428-34 

漳州 黄 黄氏家谱 船场笔峰 1 1 漳州南靖台办 漳南靖33 

漳州 黄 黄氏英公传下族谱 1 1 漳州南靖台办 漳南靖46 

漳州 黄 黄氏族谱 南靖山城溪雅 1 1 漳州南靖台办 漳南靖50 

漳州 黄 黄氏族谱 南靖湖山 1 1 漳州南靖台办 漳南靖11 

漳州 黄 漳州市龙文区蓝田社黄氏族谱 1 1 漳州博物馆 漳博009 

漳州 黄 福建省漳浦狮关黄氏族谱 1 1 漳州博物馆 漳博010 

漳州 黄 漳浦打石山黄氏族谱 1 1 漳州博物馆 漳博073 

漳州 黄 福建南靖永丰里上版寮黄氏族谱 1 1 漳州博物馆 漳博174 

漳州 黄 龙海长洲黄氏族谱 1 1 漳州博物馆 漳博175 

漳州 黄 福建长泰县枋洋乡赤村岭村赤岭黄氏族谱 1 1 漳州博物馆 漳博176 

漳州 黄 江夏黄氏霄岭族谱 1 1 漳州博物馆 漳博242 

漳州 黄 台湾黄氏奥查派族谱 1 1 漳州博物馆 漳博256 

漳州 黄 台湾黄氏族谱 1 1 漳州博物馆 漳博267 

漳州 黄 龙海长洲黄氏族谱 1 1 漳州博物馆 漳博308 

漳州 黄 平和黄氏族谱 1 1 漳州博物馆 漳博329 

漳州 黄 平和江夏黄氏宗谱上卷 1 1 漳州博物馆 漳博345 

漳州 黄 福建平和霄岭黄氏南三应元家谱 1 1 漳州博物馆 漳博373 

漳州 黄 建溪东山黄氏族谱卷七一卷十 1 1 漳州博物馆 漳博375 

漳州 黄 福建南靖书洋上版寮田寮坑黄氏族谱 1 1 漳州博物馆 漳博376 

漳州 黄 霞美黄氏族谱上之一 1 1 漳州博物馆 漳博377 

漳州 黄 霞美黄氏族谱上之二 1 1 漳州博物馆 漳博378 

漳州 黄 霞美黄氏族谱下 1 1 漳州博物馆 漳博394 

漳州 黄 龙海长洲黄氏族谱 1 1 漳州博物馆 漳博483 

漳州 黄 建溪东山黄氏族谱卷七一卷十 1 1 漳州博物馆 漳博485 

漳州 黄 龙海古野黄氏炽昌堂族谱 1 1 漳州博物馆 漳博486 

漳州 黄 福建平和霄岭黄氏南三应元家谱 1 1 漳州博物馆 漳博488 

漳州 黄 福建南靖书洋上版寮田寮坑黄氏族谱 1 1 漳州博物馆 漳博489 

漳州 黄 龙海长洲黄氏族谱 1 1 漳州博物馆 漳博490 

漳州 黄 江夏黄氏霄岭族谱 1 1 漳州博物馆 漳博491 

漳州 黄 福建南靖永丰里上版寮黄氏族谱 1 1 漳州博物馆 漳博492 

漳州 黄 霞美黄氏族谱下 1 1 漳州博物馆 漳博493 

漳州 黄 平和黄氏族谱 1 1 漳州博物馆 漳博494 

漳州 黄 福建长泰县枋洋乡赤岭村赤岭黄氏族谱 1 1 漳州博物馆 漳博495 

漳州 黄 霞美黄氏族谱上之二 1 1 漳州博物馆 漳博496 

漳州 黄 霞美黄氏族谱上之一 1 1 漳州博物馆 漳博497 

漳州 黄 龙海古野黄氏炽昌堂族谱 1 1 漳州博物馆 漳博546 

漳州 黄 狮头黄氏族谱 1 1 漳州漳浦台办 漳漳浦5 

台湾 黄 平阳黄氏志 1 1 台115 

台湾 黄 黄氏祖先像传集 1 1 台116 

台湾 黄 苍南黄氏通志 1 1 台117 

台湾 黄 江夏堂紫云衍派金门金水黄氏宗亲旅居印尼东加省麻里巴板名册 1 1 台118 

台湾 黄 江夏紫云金溪黄氏族谱 1 1 台119 

台湾 黄 江夏紫云金溪黄氏族谱黄氏参山二房二族谱 1 1 台120 

台湾 黄 江夏紫云金溪黄氏族谱黄氏参山二房二族谱 卷三佳槐公派 1 1 台121 

台湾 黄 江夏紫云金溪黄氏族谱黄氏参山二房二族谱 卷三仲槐公派 1 1 台122 

台湾 黄 江夏紫云金溪黄氏族谱黄氏参山二房二族谱 卷三应槐公上维谷王庵支卷 1 1 台123 

台湾 黄 江夏紫云金溪黄氏族谱黄氏参山二房二族谱 卷三应槐公上维谷启文、启齐支卷 1 1 台124 

台湾 黄 江夏紫云金溪黄氏族谱黄氏参山二房二族谱 卷三应槐公上维谷裕昌支卷 1 1 台125 

台湾 黄 江夏紫云金溪黄氏族谱黄氏参山二房二族谱 卷三应槐公派下乐山分卷、高槐公派分卷 1 1 台126 

台湾 黄 江夏紫云金溪黄氏族谱黄氏参山二房二族谱卷首、卷二宗谱 1 1 台127 

台湾 黄 汶水相房黄氏族谱 1 1 台128 

台湾 黄 尚义黄氏家谱 1 1 台129 

台湾 黄 金水黄氏族谱 1 1 台130 

台湾 黄 金门汶水华房黄氏族谱稿 1 1 台131 

台湾 黄 金门金水黄氏族谱稿 1 1 台132 

台湾 黄 金墩安平黄氏大宗谱 1 1 台133 

台湾 黄 晋江黄氏通书 1 1 台134 

台湾 黄 浦西黄氏 1 1 台135 

台湾 黄 浯洲西黄沧海公派下南安石井东安下黄氏族谱 1 1 台136 

台湾 黄 惠安黄氏通志 1 1 台137 

台湾 黄 紫云同安金山黄氏宗谱 1 1 台138 

台湾 黄 紫云金柄派安平黄氏族谱 1 1 台139 

台湾 黄 紫云堂中浯洲西园中甲黄氏家谱 1 1 台140 

台湾 黄 紫云黄氏宗谱 1 1 台141 

台湾 黄 紫云黄氏南安芦川派四甲支系宗谱 1 1 台142 

台湾 黄 黄氏族谱 1 1 台143 

台湾 黄 黄家世谱 1 1 台144 

台湾 黄 福禄寿全祖德流芳-黄氏族谱 1 1 台145 

台湾 黄 檗谷後陇黄氏族谱 1 1 台146 

台湾 黄 蘗谷分派沪江黄氏族谱 1 1 台147 

台湾 黄 蘗谷黄氏大厅份家谱 1 1 台148

1 关于黄氏的诗句

关于黄氏的诗句 1 有谁知道黄姓的那首诗

黄姓的认宗诗

在海内外黄氏族姓中,极为广泛地流传着一种为黄姓宗族特有的认宗诗。这种诗犹如一组特殊的文化密码,凡黄姓族人,无论身处何方,只要能背得这一"密码诗",便可认祖归宗,会被视为同宗兄弟,得到本族姓的互相关照。

黄姓的认宗诗,又分为所谓"外八句"与"内八句"。

外八句,就是当年邵武禾坪黄氏大始祖黄峭山公送别诸子的那首别子诗,又称"上马诗"。诗的全文是:

骏马登程往异方,任从胜地立纲常。

身居外境犹吾境,久住他乡即旧乡。

朝夕莫忘亲命语,晨昏当荐祖宗香。

根深叶茂同庥庆,三七男儿总炽昌。

该诗的文字,各种诗载多有不同,但都大同小异,我们上面的全诗文字,则是清乾隆四十八年(公元1781年)潮州黄氏大宗祠修一修订的。

所谓内八句,其内容和文字,各地流传和文献记载均有很大的差异。一种以当年黄峭山之妻上官氏和吴氏二位夫人作的临别赠子诗为内八句,公元1781年潮州黄氏统一其文字为:

峭老原来娶三妻,官、吴、郑妣廿一儿。

兴家创业务离去,回猷报命省亲仪。

吾年八十难期会,叶茂九州同根枝。

不论贫富与贵贱,相逢当念初分时

该诗上两句为官氏所作,下面句为吴氏所作,广泛流传于闽、粤、赣地区和东南亚华人黄姓之间。但其文字则各地流传者略有差异。另外,如扛西《双井黄氏族谱》和《樟峰黄氏宗谱》,均认为该"内八句''也是黄峭山公本人所作,并非官、吴两夫人所写。

据潮州谱记载,在闽粤及东南亚黄姓中,又流传着另一种"内八句",也称"下马诗",与"上马诗"相配,传说也是黄峭山公所作,全诗文字是:

一脉流传住异乡,八言遗嘱实非常。

子孙追本敦前境,世代寻源仍旧乡。

鼎案碎全遵命语,牲仪腥熟荐馨香。

亲功祖烈垂庇佑,三七分房具兑昌。

又有以下面这首诗为"内八句"者,传说该诗前四句是黄峭山公三夫人郑氏所作,后四句是官氏长子也即二十一子中长兄临别时所作赠诸弟之诗,其文字流传,各地也小有异同,大体内容则无别,也有的族谱称它为"廿一公名赞",其诗云:

和梅荀盖楚龟洋,政化瞿卢福林唐,

祖潭城光昌层贵,官吴郑氏永流芳。

峭公当日官何职,大宋奎章内阁郎。

代代子孙须谨记,枝枝蕃衍绍书香。

诗中前三句21字,即黄峭山二十一个儿子之名。此内八句见载于福建邵武禾坪谱和广东潮州谱,流传于闽粤及南洋。

据广东深圳宝安坪山黄氏谱所录"内八句",即黄氏源流歌,其诗云:

梅江江上旧华堂,阀阅相传江夏黄。

百里华封留政迹,千年翰院擅文章。

绵绵世泽留孙子,赫赫家声继汉唐。

如见普谱应起敬,今人远仰昔高阳。

此诗述黄氏源流,梅江盖指嘉应,高阳即是颛顼,说的是客家黄氏为帝颛顼的后裔,派衍江夏。因此该诗主要在客家黄氏中流传。此诗也见载于潮州谱,该谱认为此诗为诗人黄应谷所作敬贺世系诗,而非"内八句"。据潮州谱,当年黄应谷所作敬贺世系诗共有三首,此其第一首,另有第三首也被有的族谱当作"内八句",该诗云:

江夏名邦阀阅高,簪缨宦族产子豪。

御炉仙枝黄金榜,王阀瑶阶缘锦袍。

诗礼传家承祖德,文章华国迪儿曹。

本支百世千秋盛,万古衣裳冠大韬。

黄姓宗族特有的"内八句"与"外八句"等认祖诗,至今仍在各地黄姓中广泛流传,它说明了黄氏族姓尊尚宗族主义的文化特征。它也是港、澳、台湾和广大海外华裔黄氏寻根问祖、认祖归宗文化心态的反映。

除了认祖诗外,在东南及南洋的海内外黄姓宗族中,还流传着一首回文诗,该诗的读法应从"才"字起读,依次诗句是:

才秀黄君道学开。

开学道君迎路来。

来路迎君千马返,

返马千君黄秀才。

据潮州谱称,此诗是赞颂黄氏学子汇萃,人才济济,其热烈盛况,跃然纸上。

2 黄氏三妻二十一子

1、诗名:

《峭山公遣子诗曰》

2、诗句全文:

骏马登程往异方,任从圣地立纲常。年深外境犹吾境,日久他乡即故乡。早晚莫忘亲命语,晨昏须笃祖宗堂。但愿苍天垂庇佑,三七孩儿永炽昌。

3、释义:

男儿志在四方,四海为家,可以随处生根落地,但君为臣纲,夫为妻纲,父为子纲,这是伦理礼仪,代指成家立室组成家庭,有了礼仪就有家庭,有家庭就有社会,有社会就有国家,追宗认祖才能维系家庭家族的团结稳定,认亲诗则是这个追宗认祖的纽带 。

扩展资料:

黄姓的认宗诗,又分为所谓"内八句":

内八句,其内容和文字,各地流传和文献记载均有很大的差异。一种以当年黄峭山之妻上官氏和吴氏二位夫人作的临别赠子诗为内八句,公元1781年潮州黄氏统一其文字为:

峭老原来娶三妻,官、吴、郑妣廿一儿。兴家创业务离去,回猷报命省亲仪。吾年八十难期会,叶茂九州同根枝。不论贫富与贵贱,相逢当念初分时。

该诗上两句为官氏所作,下面句为吴氏所作,广泛流传于闽、粤、赣地区和东南亚华人黄姓之间。但其文字则各地流传者略有差异。另外,如扛西《双井黄氏族谱》和《樟峰黄氏宗谱》,均认为该"内八句''也是黄峭山公本人所作,并非官、吴两夫人所写。

-黄守恭

-黄氏

3 求一首写在黄氏宗祠的诗

应该是黄氏族谱八句诗分外八句和内八句:黄氏宗亲外八句骏马登程出异乡,任从异地立纲常 年深外境犹吾境,日久他乡即故乡 朝夕莫忘亲命语,晨昏应存祖宗香 万望苍天垂庇佑,三七孩儿总炽昌母亲内八句:十郎峭老有三妻,官吴郑娘七子齐。

创业兴家离祖地,归来报命省亲惟。君思日久难相会,宗叶分枝为汝题。

若有富贵与贫贱,相逢须念共根蒂。该诗的文字,各种诗载多有不同,但都大同小异,我们上面的全诗文字,则是清乾隆四十八年(公元1781年)潮州黄氏大宗祠修一修订的。

所谓内八句,其内容和文字,各地流传和文献记载均有很大的差异。一种以当年黄峭山之妻上官氏和吴氏二位夫人作的临别赠子诗为内八句,公元1781年潮州黄氏统一其文字为:峭老原来娶三妻,官、吴、郑妣廿一儿。

供参考。

4 关于黄氏名人的诗,文有哪些

楼主您好;黄姓出了很多大名人啊。

宋代的黄庭坚,江西诗派的创立者,一祖三宗的一宗。清代的黄景仁,天妒英才,壮年殒命。

可仍是一颗闪闪发光的明星,雄霸清代诗坛。清代的黄宗羲,清初三大思想家之一。

黄庭坚代表作品:散文 《书幽芳亭》《答洪驹父书》《赠高子勉》《苦笋赋》《毁璧赋》《跛奚移文》 诗歌 《博士王扬休碾密云龙同事十三人饮之戏作》《题王居士所藏王友画桃杏花二首》《题郑防画夹》《牧童诗》《新喻道中寄元明》《病起荆江亭即事》《王充道送水仙花五十支》《和答梅子明王扬休点密云龙》《登快阁》《寄黄几复》《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弈棋二首呈任渐》《喜太守毕朝散致政》《晚楼闲坐》《清明》《新竹》《题竹石牧牛》《春近四绝句》《登快阁》 词 《定风波·次高左藏使君韵》《阮郎归·效福唐独木桥体作茶词》《谒金门·示知命弟》《谒金门·示知命弟》《渔家傲·三十年来无孔窍》《菩萨蛮·半烟半雨溪桥畔》《蓦山溪·赠衡阳妓陈湘》《醉蓬莱·对朝云叆叇》《水调歌头·瑶草一何碧》《清平乐·春归何处》《念奴娇·断虹霁雨》《满庭芳·茶》《鹧鸪天·人生莫放酒杯干》《虞美人·宜州见梅作》《南歌子·槐绿低窗暗》《西江月·老夫既戒酒不饮》《南乡子·诸将说封侯》《品令·茶词》《木兰花令·当涂解印后一日》《千秋岁·少游得谪》《望江东·江水西头隔烟树》《诉衷情·小桃灼灼柳鬖鬖》 黄景仁诗名句:夕阳劝客登楼去,山色将秋绕郭来。《都门秋思》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

《杂感》文章草草皆千古,仕宦匆匆只十年。 《呈袁简斋太史》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绮怀(其十五)》历穷讵有绳堪续,面改难如镜可磨。

《辛卯除夕》垂杨密密拂行装,芳草萋萋碍行路。《短歌别华峰》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

《癸巳除夕偶成》马因识路真疲路,蝉到吞声尚有声。《杂感》火轮杲杲悬中天,下铄大地生青烟。

《苦暑行》云中见祥凤,百鸟无文章。《和容甫》才见银水动地来,巳将赤岸浮天外。

《观潮行》须臾一线吐复落,砉然万丈车轮红。 《登衡山看日出用韩韵》全家都在西风里,九月衣裳未剪裁。

《都门秋思》老乌守巢啼,日暮雏不归。羽翼各自有,知他何处飞? 《乌栖曲》呼群声榖榖,隔烛影婓婓。

《鼠》黄山白猿千年物,出没无时不知穴。裹身只借千岩云,疗饥惟餐太古雪。

《白猿》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别老母》风前带是同心结,杯底人如解语花。

《感旧》黄宗羲代表作品:《明夷待访录》《明儒学案》《南雷文定》《四明山志》。

黄氏族谱

黄姓谱牒源起于何时,史籍中没有明确记载,传说早在商朝,便有陆终第四十四代孙黄成德,创修最早的黄氏宗谱传后。黄成德的第十一世孙黄飞...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