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沙滩八景是哪八景
南屏晚翠、禹门晓钟、石头禅塔等。根据查询遵义沙滩文化旅游景区信息得知,遵义沙滩八景包括南屏晚翠、禹门晓钟、石头禅塔、江桥春柳、栀冈红叶、月浦渔歌、大岭归云、琴洲夜月,其中清代沙滩黎氏举人黎恺在《乐安八景》组诗中有一首诗题取名为《琴洲夜月》。沙滩就是由于沙子堆积形成的沿水边的陆地或水中高出水面的平地。
丰舒。
丰舒系商汤后裔。商时有诸侯国——黎国,商末,西伯姬昌攻灭黎国,武王克商后,大封天下,封成汤后裔于黎国,赐为侯爵,其后有黎侯丰舒。丰舒之后,子孙有以国为氏者,称黎氏,尊丰舒为得姓始祖。
商时有诸侯国黎国,一个在今山西长治县西南,商末被周文王所灭;另一个在今山东郓城县西。这两个黎国的子孙,后以国为氏,姓黎。
商末为周文王所灭的黎国,在周武王分封诸侯时,被封给帝尧的后裔,赐爵为侯,并且仍然沿用黎国的名称。春秋时黎国迁都于山西黎城县东北的黎侯城,后为晋国(在今山西西南部)所灭,其子孙后以国为氏而姓黎。
扩展资料:
黎姓,是黎国直系后裔。它作为中国的一个姓氏,在《百家姓》中排名第92位,普遍分布于湖南、广东、四川、江西、香港一带。
在商王朝时期,尧的裔孙大由就被分封于古滁黎,其族被称为“滁黎”、“黎方”。到殷商晚期,大由的后裔传承之国被称为黎侯国,为殷商的附属国。另据子姓黎氏家谱记载,商代盘庚迁都于殷,庚封其堂叔文魁于山西的西南,建立地方国家——黎国,也作梨国,子姓,侯爵国。
此黎国商末为周武王所灭,周武王另封朝歌殷商遗民到黎国开垦,其后有黎侯丰舒。
春秋时,黎国迁都于今山西黎城县东北的黎侯城, 距离赤狄潞子国不远。周宣王十五年(公元前812年),晋国灭了黎侯国,随即又复其国。
周惠王十四年(公元前663年),潞子国攻灭了黎侯国。周定王十三年(公元前594年),晋国大将军荀林父灭了潞子国,又把逃在异乡的黎侯后裔请回来,重建了黎侯国,不久又为晋国所吞并。
—黎姓
—黎国
沙滩位于遵义县东北部,新舟镇南部,距遵义市 40 公里,距新舟集镇(新舟场) 11 公里的乐安江畔,占地纵横约25公里,现属新舟镇沙滩村。
沙滩早在宋、元之际便已开发,是播州杨氏领主(土司)杨应龙弟杨兆龙的庄园,称为官庄。明代万历年间,播州杨氏土司被明王朝剿灭,改土归流。黎朝邦的《官庄记》记有此事。改土归流后,遵义县设13里130甲,沙滩属乐安里的三甲(一里设10甲),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推行城乡地方自治,沙滩属东三区的三甲,民国二年(1913年)北洋政府颁布《划一现行各省地方行政官厅组织令》后、沙滩属东三上区之一甲。解放后沙滩为三区禹门乡下属的一个村,人民公社化以后,沙滩先后为虾子、新舟公社下辖的一个大队,
黎氏原籍四川广安,宋代就有族人作官,出过诗人,与苏轼结为诗友;明代有族人点过“状元”,当过礼部尚书的高官,堪称“诗礼传家”的望族,改土归流后,其中有一小支迁来沙滩占籍承种,世代在此生息繁衍,以耕读为业,至今已近400年。
从那时起,沙滩便成为黎氏家族聚居地,现有近百户人家,房舍罗列,掩映着翠柏修竹。居住的居民中,黎氏姓就占90%以上。村子座落乐安江畔,前带清流,后枕岗峦,房舍掩映着翠柏修篁,呈现出一派勃郁幽清气象。村前江中有个大沙洲,长约百丈,形似琵琶,因而被叫作琴洲,沙滩也由此得名。沿江两岸,田畴沃野,弥望十里;山岗上槲树成荫,茶桑满山。村南约一里地有松柏蓊郁的龙盘山,山上有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的禹门寺,巍峨的殿堂隐没在修柏古松的林嶂间,寺前绝崖数十丈,下临乐安江,潭深水碧,山影清波。与沙滩隔江相望的望山堂园林,林壑清幽,亭榭错列,遍植奇花异卉,四时纷红骇绿,花香四溢。附近还有锁江桥、石头山、栀冈、水牛山和青冈山等多处景点,风光秀丽,引得历代骚人墨客吟咏不绝。
在沙滩这块土质肥美、气候宜人、物产丰饶、景色秀丽而仅方圆几里的土地上,从明末至清末,文化沿袭三百余年,出了数十名举人进士,尤是到清代嘉道咸同之际,涌现了以郑子尹、莫友芝、黎庶昌为代表的数十名文人学者,泽润黔北,角逐中原,会盟吴楚,名噪中华,其著述达221种,2000余万言,内容涉及经史、诗文、音韵、地理、训诂、版本目录、科技、金石、书画等10多个领域,多方面的文化学术成就达到全国一流水平,郑子尹、莫友芝、黎庶昌在《辞海》中有条目,在《中国文学家大辞典》、《中国古典文学辞曲》、《中国文学史》、《中国文学发展史》、《清代艺术概论》等众多国家级工具书上,有沙滩文化和沙滩文人成就的记载,《清史稿》中有6人入传,《大英百科全书》亦有沙滩学者条目,沙滩文化成就曾名噪华夏文坛,蜚声海外。曾国藩、梁启超、张之洞、张裕钊、吴汝纶、翁同和、赵香宋,以及当代名家胡先骕、章士钊、缪钺、王驾吾、钱穆、钱仲联、钱钟书、白敦仁等诸多名家都对沙滩文化都作了高度的评价;徐世吕编的《晚晴移诗汇》收人了沙滩10余人的诗,且郑子尹一人多达30余首,抗日战争期间,浙江大学西迁遵义,校长竺可桢及文学院院长梅光迪、史地所所长张其昀等学人亲临沙滩考察,并在浙江大学主编的《遵义新志》中将沙滩定为全国知名文化区;著名文化名人丰子恺和李瑜、罗巴山等出于对文化的崇敬,专程游沙滩创作了《子午山纪游》。沙滩这样一个小山村的文化成就和产生的重大影响,在全国至今尚无二例,故沙滩应名符其实地称为中华文化第一村。
沙滩文化在此期间的代表人物是郑子尹、莫友芝、黎庶昌(前期为黎兆勋)三先生,其著述最为宏富,成就最大,影响最为深远,《辞海》中列有条目,《清史稿》有传,简述了他们的学术和文化成就。
沙滩黎氏第八代的黎安理(1751—1819年),号静圃,乾隆举人,一生多以教书为业,曾以举人大挑先任永从(从江县)训导,三年后任山东长山县令。平反冤狱,很有政声。著有《锄经堂诗文集》、《梦余笔谈》等。他的德操对子孙影响很深。他有两个儿子黎恂和黎恺。他们文才过人,有“黎氏双壁”之誉。
黎恺(1788—1842年),字子元,道光举人,终身在大定、印江、开州(今开阳)等地任教职,著有《近溪山房诗钞》、《石头山人词钞》。
黎恂(1785—1863年),字雪楼,他是黎氏第九代将沙滩文化引向颠峰的关键人物。黎恂研读经史,治宋五子之学,著有《蛉石斋诗文集》、《千家诗注》、《读史纪要》、《回书纂义》等。他十九年(1814年)中进士,任浙江乡知县,他深谋远虑,把钻研学问和培养下一代作为毕生追求,并说人读书以进士止,我读书以进士始,于是,他以丁忧回籍,称病在家10余年,归家无金银财宝,却购了3万多册经典回乡在沙滩设家塾振宗堂,以他渊博的学识亲授家族子弟,因郑莫黎三家互为姻亲关系,黎恂的子侄共9人,加上郑子尹兄弟3人和莫氏5兄弟都受到黎恂的教诲,这批兄弟学友既有良师指导,又互相砌磋砥砺学问,功力大为长进,后来多数卓有建树,有的摄取功名,有的斐然成家,他们无沦为民为官都著书立说,或学术成果累累,或诗词文采飞杨,成为当时中国文化前沿的专家学人。
这批人是黎恂子5人:黎兆勋、黎兆熙、黎兆祺、黎兆铨、黎兆普。黎恺有4子:黎庶焘、黎庶蕃、黎庶昌、黎庶诚。郑文清(黎安理的女婿,其妻为黎恂之妹,家从鸭溪迁往沙滩)有3子:郑子尹、郑子行、郑子瑜。莫与俦(独山人,进士出身遵义府学教授,黎庶昌丈人)有5子:莫友芝、莫庭芝、莫瑶芝、莫生芝、莫祥芝。另有杨华本(黎雪楼女婿)以及郑子尹子郑知同、女郑淑昭,黎庶焘子黎尹融、黎兆棋子黎汝谦,均在同期学成,颇有成就,亦归入沙滩文化高峰期人物,统计共25人(莫与俦、郑文清不计入内),除莫生芝早逝,莫瑶芝经商外,均有著作传世。
沙滩文化在此期间的代表人物是郑子尹、莫友芝、黎庶昌(前期为黎兆勋)三先生,其著述最为宏富,成就最大,影响最为深远,《辞海》中列有条目,《清史稿》有传,简述了他们的学术和文化成就。
黎兆勋(1804—1864年),字柏容。青少年时代与郑珍、莫友芝同窗共砚,探讨学问,切磋诗艺,友谊深笃。通经史,尤嗜诗词。礼部尚书潘祖荫称他和郑珍、莫友芝三人为“黔之通人”。任过石阡府学权教授,开泰县学教谕,湖北鹤峰州州判。沉沦下僚,怀才不遇,与江汉、吴越诗家交游,诗、词创作成就较高,有《侍雪堂诗钞》、《葑烟亭词钞》传世,词的成就超过郑、莫,为黔中一流词家,在全国词坛也有名望。
郑珍(1806—1864年),字子尹,少年时代就读于黎氏家塾,得大舅父黎恂精心指导,博览群书,精研宋学;又拜贵州学政程恩泽和遵义学府教授莫与俦为师,研习汉学。以“汇汉宋为一薮”为治学守旨,融会宋代理学和汉代许(慎)郑(玄)之学,著述宏富,经学和文字学的成就很高,有许多独创性见解,学界推尊为汉学大师,有“西南巨儒”的美誉。中过举人,任过古州厅(今榕江县)学和荔波县学训导,主讲遵义湘川书院和启秀书院,培育大批英才,黎氏门中兆祺、庶焘、庶昌诸昆仲,均出其门下。
莫友芝(1811—1871年),号邵亭,独山人,其父是翰林院庶吉士,是他把乾嘉学派的汉学传到西南地区。友芝承继家学,又师承雪楼先生,广交天下英儒硕彦,学识渊博,著述等身,是清代著名版本目录学家和书法家,著名诗人。终身从事教育,不鸣一官。晚年入曾国藩幕府。与郑珍齐名,有“西南两巨儒”之称。
黎庶昌(1837—1898年),字莼斋。少有大志,26岁时向皇帝上“万言书”,指陈时弊,力主改革。在曾国藩幕府供职多年。师从曾氏,为曾门四大弟子之一,成为晚清著名散文家,曾任外交官,驻西欧4国达6年之久,又两度出任驻日本国公使。著述颇丰,代表作有《拙尊园丛稿》、《西洋杂志》等。
黎氏家谱字辈顺序为:仁、义、礼、信、文、才、必、仲、朝、廷、永、承、世、智、德、应、作、绍、隆、昌、国、泰、天、时、顺、家、和、地、利、兴、宗、源、培、正、达、祖、本、积、光、明。
黎姓,中华姓氏,黎姓是一个古老的姓氏,汉族黎氏源于商代、西周时期的黎国。黎国位于今山西境,先建在今长治市西南,春秋时迁于今黎城县东北,后其地入于晋。
家谱文献
江西省:清江(现为樟树市义成镇黎圩村委)版城黎氏八修族谱不分卷,目前全村4000多人姓黎,可以说是黎氏比较大的一个村庄。
江苏句客黎氏宗谱,著者待考,民国九年(公元1920年)木刻活字印本二十一册。现被收藏在江苏省句容县春城乡袁相大队黎甲村。注:首修於宋乾道年间。
湖南宁乡鱼潭黎氏五修族谱民,著者待考,清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第二卷,另有一部存第二卷。现被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
字辈排行
湖南浏阳壕上黎氏:该族先世原籍四川锦竹县,尊圭公为迁浏一世祖,圭公字介之,号瑞斋,元至正丁亥科举人,戊子科进士,初授武冈州录事,历官詹事府丞。勅建攀桂坊于浏邑李家巷口。四世衍为朝祖、朝宗、朝富、朝用、朝宪、朝仪、朝礼七房。
明成化15年(1479)建宗祠于浏阳西城下壕并始纂族谱,清同治11年(1872)七修,光绪29年(1903)八修时因争族产,四、五房不与。
长沙托溪黎氏:始祖圭公,字介之,号瑞斋,原籍四川,元进士,任武冈州录事,后升詹事府丞,勅建攀桂坊于浏阳李家巷口,为迁浏始祖。
四世朝礼公,明洪武间由浏阳迁长沙榔梨市,五世文广公,又迁长沙托溪,八世达庵公,生六子,衍为六房。1917年三修族谱。行派:(自十八世始)志定承先尚,书升懋秀良,人之敦一本,英毓如春芳。
扩展资料:
迁徙分布
宋朝时期,黎姓大约有9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12%,排在第一百二十六位。湖南为黎姓的第一大省,约占全国黎姓总人口的40%。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湖南、四川、江西,这三省黎姓占黎姓总人口的89%,其次分布于广东、福建和浙江等省。
明朝时期,黎姓大约有20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22%,闯入了明朝的百家姓,排在第八十八位。宋、元、明600年间,黎姓人口增长比全国人口的增长要高得多。江西为黎姓第一大省,约占总黎姓人口的42%。
当代黎姓的人口已近200万,排在第一百零三位,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16%。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广东、广西两省区,大约占黎姓总人口的46%,其次分布于江西、四川、湖南、安徽、海南、贵州、重庆、湖北,这八省市又集中了44%。
-黎姓
沙滩文化遗产的精华在于:坚持办学;刻苦学习;购求图书、遗惠后人;积极吸收外来文化,勇于革新开拓。
“贵州文化在黔北,黔北文化在沙滩”,这句话高度概括了沙滩文化在贵州的地位。沙滩文化是清代后期出现在黔北山区的一种地域性文化。沙滩是黎氏家族聚居的村落,与附近郑氏望山堂、莫氏青田山庐衡宇相望。黎、郑、莫三个家族互为师友,结为姻娅。自乾隆至清末民初的100多年间,三个家族中涌现了几十位诗文作家和学者,刊行诗文集和学术著作100多种;其代表人物郑珍、莫友芝和黎庶昌,成了享誉海内外的文化名人,在中国文学史和学术史上都占有相当的地位。抗战期间,浙江大学史地研究所编写的《遵义新志》,把黎、郑、莫三个家族共同创造的丰硕文化成果及所体现的人文精神,统称之为“沙滩文化”。近数十年来,沙滩文化的研究引起学术界的重视,有的学者把它同“巴蜀文化”、“吴越文化”、“河洛文化”等地域文化相提并论。
京兆郡:汉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改右内史置京兆尹,职掌相当于郡太守,为三辅之一,治所在长安(今西安市西北),相当于今陕西秦岭以北、西安市以东、渭河以南地。三国魏辖区改称京兆尹,改官名为太守。此支黎氏,开基始祖是唐京兆尹黎干。九真郡:公元前三世纪末,南越赵佗置郡。公元前111年入汉,相当于今越南清化、河静两省及义安省东部地区。宋城郡:隋时此地为雎阳,是宋朝的治所,宋时改雎阳为宋城,为今河南省商丘县南。
「黎」源出
1出自九黎的后裔。据《风俗通义》等所载,九黎,古时为中国南方土生土长的庞大种族之一,相传为少昊(传说中古代东夷首领)金天氏之时的诸侯。黎曾被封为北正(一说火正)官,掌管民事,其后裔有以字为氏,称黎氏。2出自黎国后裔。据《元和姓纂》等所载,商时有诸侯国--黎国,一个在今山西长治县西南,商末被周文王所灭;另一个在今山东郓城县西。这两个黎国的子孙,后以国为氏,姓黎。又据《风俗通义》所载,这两个黎国均为古部落“九黎之后”。3出自帝尧的后代。据《元和姓纂》等所载,商末为周文王所灭的黎国,在周武王分封诸侯时,被封给帝尧的后裔,赐爵为侯,并且仍然沿用黎国的名称。春秋时黎国迁都于山西黎城县东北的黎侯城,后为晋国(在今山西西南部)所灭,其子孙后以国为氏而姓黎。又据《路史》所载,古黎国被周文王勘平,武王克商后,封商汤后裔于黎国,后有黎侯丰舒,其子孙有黎氏、犁氏。着一支出自帝尧后裔的黎姓人家,史称黎姓正宗,后来成了整个黎氏家族中最为主要的组成部分。是为山西黎氏。4少数民族改姓为黎。据《魏书·官氏志》所载,南北朝时后魏有代北鲜卑族复姓素黎氏,随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改为汉字单姓黎氏,是为河南洛阳黎氏。
得姓始祖
丰舒。丰舒系商汤后裔。商时有诸侯国——黎国,商末,西伯姬昌攻灭黎国,武王克商后,大封天下,封成汤后裔于黎国,赐为侯爵,其后有黎侯丰舒。丰舒之后,子孙有以国为氏者,称黎氏,尊丰舒为得姓始祖。
堂号
黎氏堂号主要有“载酒堂”。宋朝时,黎子云兄弟家贫好学。苏东坡曾去访问他们兄弟,子云和弟弟也经常载酒(带着酒)去拜访苏轼,向他请教。苏轼在他们兄弟的大门上题了一块匾叫“载酒堂”。另外还有“京兆”、“九真”、“宋城”等堂号。
迁徙分布
宋朝时期,黎姓大约有9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12%,排在第一百二十六位。湖南为黎姓的第一大省,约占全国黎姓总人口的40%。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湖南、四川、江西,这三省黎姓占黎姓总人口的89%,其次分布于广东、福建和浙江等省。黎姓主要聚集于湘川赣地区。明朝时期,黎姓大约有20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22%,闯入了明朝的百家姓,排在第八十八位。宋、元、明600年间,黎姓人口增长比全国人口的增长要高得多。江西为黎姓第一大省,约占总黎姓人口的42%。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江西、广东,这两省黎姓大约占黎姓总人口的67%,其次分布于湖南、四川、湖北,这三省的黎姓又集中了21%。宋、元、明600余年,黎姓的分布总格局变化较大,其人口主要向东南迁移。当代黎姓的人口已近200万,排在第一百零三位,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16%。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广东、广西两省区,大约占黎姓总人口的46%,其次分布于江西、四川、湖南、安徽、海南、贵州、重庆、湖北,这八省市又集中了44%。广东居住了黎姓总人口的29%,为黎姓第一大省。全国形成了粤桂为中心向四周扩散的分布状。黎姓分布较广,但不均衡。黎姓在人群中分布频率示意图表明:黎姓在粤桂两省区是比较常见的姓氏之一。在粤赣大部、湘桂琼、四川西北、重庆中部、贵州大部、云南东部、湖北南部、甘肃南端、青海东南、福建西端,黎姓一般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032%以上,中心地区可达15%以上,这部分地区的覆盖面积约占了全国总面积的147%,该地区居住了大约66%的黎姓人群。在广东东端、江西东北、福建中部、浙江西端、安徽南部、湖北大部、云川渝大部、陕甘南部、青海东部、新疆西北,黎姓一般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016%一032%,其覆盖面积约占了全国总面积的15%,该地区居住了大约21%的黎姓人群。
遵义沙滩八景是哪八景
本文2023-11-11 21:46:12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4604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