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铭传故居位于哪儿
刘铭传故居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刘铭传故居原建有房屋数百间,是合肥郊县当时一处规模宏大的私家圩宅,原建筑现多数不存。故居四周清雅静穆,风景怡人,现仍有当年刘铭传亲手栽植的广玉兰,虽经百年沧桑,至今仍高大挺拔,香飘四方。据说,广玉兰是慈禧太后赐给淮军的,后来被刘铭传等淮军将领带回合肥栽种。广玉兰如今已成合肥市的市树。
刘铭传故居位于肥西县的紫蓬山区最高峰大潜山北麓2公里处。占地面积近百亩,四周筑有内外两道深深的壕沟,壕沟内的水是从大潜山引来的金河水。四周的围墙用石头砌成,其上共建有五座碉堡。故居的外壕东南、东北角各建有一座大吊桥(现已改建为石桥)。各桥分别有两层门楼七间,旧时住有兵勇保护圩子。
过外吊桥进圩,便是内壕沟,再是吊桥和门楼。进入内壕沟,才是刘铭传家族居住的内宅。正大厅为三进,每进十三间,头进与二进之间的天井院是回廊包厢,第三进为两层堂楼,主要为女眷居所,正厅大门面对外壕沟的月牙塘,月牙塘的两尖角内弦是一个矩形荷花池,池中有花圃。
刘铭传故居
正大厅的西南角是西式洋楼,三间两层,小巧玲珑,楼上藏书,楼下住人。正大厅北面又有一座两层五间的“钢叉楼”。据说,故居的对面大潜山侧有一“老虎洞”,故而特建“钢叉楼”用于“压邪镇圩”。
“盘亭”是刘铭传专为陈列国宝“虢季子白盘”特地建造的。位于“钢叉楼”的后面,它四面环水,只有一座石桥可以相通。1950年元月,刘铭传的曾孙刘肃曾先生亲自护盘进京,将“虢季子白盘”献给国家。从此,这件“虢季子白盘”一直珍藏在中国历史博物馆。
“盘亭”北面的九间厅,是刘铭传居家时宴客会友的场所。故居的西北有座霸王墩,为古人类的遗址;故居的东南有个大堰,是当年为建造故居取土烧砖瓦形成的一大片水面。堰中有小岛两座。较小的那座小岛正好位于九间厅后,曾经是刘铭传居家时的弹药库。大岛上面是一座读书亭,仅架一座栈桥与外相通。
保护范围:以濠堰为界,周围50米内。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北、西、南三面450米,东面950米。
刘铭传(1836-1896)字省三,汉族,安徽合肥人。淮军将领,洋务派骨干,台湾第一任巡抚,不但打退了法国舰队的进犯,而且练洋操,议铁路、建台省,为台湾的现代化作出了突出贡献。道光十六年(1836)丙申生于安徽合肥西乡大潜山下之蟠龙墩,祖上世代以农为业,在兄弟中最小,排行老六。刘铭传幼年曾染天花,脸上留有“陷斑”,同乡人叫他“六麻子”或“幺麻子”。他刘铭传详细信息++
刘姓续派之宗谱
------------襄阳市牛首镇刘官冲
二00一年间,刘显贵、刘显昌、刘显江、刘显斌于襄阳市樊城区牛首镇刘官冲村一组探觅先辈于一九二一年(辛酉年)续立刘氏宗谱四十派之石碑,碑之所云:
明 显 定 高 扬 邦 家 必 洪 昌
有 能 修 祖 德 中 正 世 泽 长
毓 景 开 道 泰 安 然 乐 文 章
继 述 周 治 体 远 培 万 年 芳
酌碑三载,考证据实。有履约于前谱“……庭、自、天(富)、月(贵)、明”之刘姓者,请据此谱繁衍生息,分论辈份大小。
本族刘姓者,应借集会、聚宴、串亲、巡游之机,有义务复印该谱接力传递,加大覆盖面积,使本族刘姓者皆知。
刘显昌 刘显江 刘显斌
公元二00三年十月二十八日
刘铭传故居位于肥西县铭传乡(原南分路乡和井王乡合并)的大别山区末端大潜山北麓2公里处。 刘铭传晚年自号“大潜山人”,可见他对故乡的怀念。
占地面积近百亩,四周筑有内外两道深深的壕沟,壕沟内的水是从大潜山引来的金河水。四周的围墙用石头砌成,其上共建有五座碉堡。故居的外壕东南、东北角各建有一座大吊桥(现已改建为石桥)。各桥分别有两层门楼七间,旧时住有兵勇保护圩子。
过外吊桥进圩,便是内壕沟,再是吊桥和门楼。进入内壕沟,才是刘铭传家族居住的内宅。正大厅为三进,每进十三间,头进与二进之间的天井院是回廊包厢,第三进为两层堂楼,主要为女眷居所,正厅大门面对外壕沟的月牙塘,月牙塘的两尖角内弦是一个矩形荷花池,池中有花圃。
刘铭传故居正大厅的西南角是西式洋楼,三间两层,小巧玲珑,楼上藏书,楼下住人。正大厅北面又有一座两层五间的“钢叉楼”。据说,故居的对面大潜山侧有一“老虎洞”,故而特建“钢叉楼”用于“压邪镇圩”。
“盘亭”是刘铭传专为陈列国宝“虢季子白盘”特地建造的。位于“钢叉楼”的后面,它四面环水,只有一座石桥可以相通。1950年元月,刘铭传的曾孙刘肃曾先生亲自护盘进京,将“虢季子白盘”献给国家。从此,这件“虢季子白盘”一直珍藏在中国历史博物馆。
“盘亭”北面的九间厅,是刘铭传居家时宴客会友的场所。故居的西北有座霸王墩,为古人类的遗址;故居的东南有个大堰,是当年为建造故居取土烧砖瓦形成的一大片水面。堰中有小岛两座。较小的那座小岛正好位于九间厅后,曾经是刘铭传居家时的弹药库。大岛上面是一座读书亭,仅架一座栈桥与外相通。
1、洋务派骨干刘铭传生平简介2、台湾首任巡抚刘铭传有怎样的事迹?3、1885年,台湾正式建立行省,第一任巡抚是4、刘铭传的重大事迹洋务派骨干刘铭传生平简介
刘铭传(1836年9月7日—1896年1月12日,字省三,自号大潜山人,因排行第六、脸上有麻点,人称刘六麻子,安徽合肥(今肥西大潜山麓人。清朝名臣,系台湾省首任巡抚,洋务派骨干之一。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洋务派骨干刘铭传生平简介,希望大家喜欢!
刘铭传生平简介
刘铭传是清朝末年的人,他家住安徽省,是合肥县人。刘铭传生于1836年,卒于1895年,字省三,他也是著名的淮军将领。那么刘铭传简介是如何介绍他的呢
通过刘铭传简介知道他童年的生活并不好,生活很艰苦,他在十一岁的时候父亲就死了。不过他后来也并没有像很多贫穷的孩子那样长大之后考取功名为官,他在十八岁的时候不再读书,流落山中做起了劫匪。在1856年的时候他的母亲被受到牵连自杀身亡了,他在被伤不已还乡去做了团练。
后来刘铭传想加入太平天国,但并没有这样做。1857年的时候他入狱了,因为当时他没有答应合肥知县的求救,不久后他才被放了出来。李鸿章手下招兵后他跑去投靠淮军,开始了对太平天国的战争,在这里要提到一件事,刘铭传还未加入淮军的时候他还是反对清政府对抗太平天国的。公元1862年的时候,太平军向清政府投降,上海浦东被收复了。
1864年他被晋升为直隶提督,是因为他当时率领部队攻克常州,俘虏了陈坤书有功。1867年的时候他因将东捻军领袖军任柱击毙,被封为男爵,可是不久之后他又从马上摔落下来受伤昏迷了。昏迷一个月之后,李鸿章从紫禁城求来了一枚丹药,他服用之后才醒了过来。
他在功名越发高大的时候被人诬陷,刘铭传冒功的流言四起,最后彻底激化了湘军和淮军之间的矛盾。刘铭传于1868年辞官回乡,搞起了建设家乡的活动,创办了肥西书院,修建祖祠。
刘铭传后人
关于刘铭传后人,有一个比较著名的时间,牵扯到了“晚清四大国宝”之一的虢季子白盘,这件宝物历经百年沧桑之后,刘铭传的后人将此宝物挖出来献给了国家。
刘铭传的后人刘学亚在说到这件宝物的时候很是感慨万分。1864年,刘铭传奉命率军与太平天国交战,攻打常州。在一天夜里,刘铭传巡查军营的时候在马槽无意间发现了里面的虢季子白盘,原来这竟然是商周时期青铜器。
刘铭传思前考后觉得在战乱的时期虢季子白盘肯定会再次流落,命人将它送到合肥老家,并修筑盘亭,让人看守。刘铭传死后,虢季子白盘便成了刘家的传家之宝,每到了祭祀的时候大家都来轮番祭拜。
刘光亚说在一九三五年他的父亲刘肃曾从上海复旦大学毕业,这护盘的重任便落到了他的身上。刘光亚还说,当时有个美国人想来用移居美国,赠房产的条件引诱刘家拿出虢季子白盘,但被拒绝了。后来这样的事情屡屡出现,但都没能将虢季子白盘献出去。后来日本人想用大笔金钱来换,但刘肃曾照样送客,他说他是中国人绝对不会卖掉国宝,做不肖子孙。后来的七七事变,刘肃曾将虢季子白盘藏到庄园的地下,放出风声说宝物早被运走,转移了日军的注意力。之后刘铭传后人将宝物送给国家保护,不流落国外。这件宝物也是不被容许流进国外的,刘铭传后人这样做也是不希望它被国外的人拿走。
刘铭传故居
刘铭传是合肥地区的人,他在清朝年间曾经参加过许多的战争,开始的时候只是开办了团练,后来因为表现的非常出色而受到了上级的赞扬,他的职位也开始不断的上升,不久之后就升到了总兵的职务。在1884年的时候开始管理台湾地区,并且担任巡抚的职务。在台湾进行了军事、经济等许多方面的改革,因此一直都非常的有名望。而刘铭传故居则是他在合肥地区的居住地。
刘铭传故居原来有上百间的房屋,在合肥当地是一个规模很大的私家宅邸,但是现在保存下来的却并不是很多。在刘铭传故居的周围环境都十分的清雅,风景也非常的秀丽,现在那里仍然有当年他亲自栽培出来的玉兰品种,尽管历经了多年的风霜雨雪,但是仍然十分的高大健壮,如今已经成为当地的市树。在故居的周围还有两道非常深的沟壑,里面的水是从山上流下来的金河水。而围墙则是全部采用石头建造而成的,上面还有五个碉堡。
在刘铭传故居的正厅是一座西洋风格的二层小楼,总共有三间房子,看上去十分的精致小巧,二楼主要是用来收藏书籍,而楼下才是平时住人的地方。在北方还有一个两层高的钢叉楼,而在钢叉楼的后面则是盘亭,四周到处都是水,想要过去只能通过中间的石桥。在盘亭的北面则是用来会客和举办宴会的地方。而在这个会客厅的后面则曾经是主人用来放置弹药的地方。
1近代史人物评价论文范文
2朝鲜高宗李熙的生平介绍
3洋务派代表人物张之洞简介
4洋务运动领导者奕欣生平简介
5清朝经学家王_运生平简介
台湾首任巡抚刘铭传有怎样的事迹?
刘铭传是一个讲近代台湾发展绕不过的一个人物,曾国藩评价他有帅才,曾把太平军打的节节败退,先败东捻军,后又以收平西捻军的全功而晋爵一等男爵。之后又以少胜多,以弱胜强打败法国舰队,为国争光。但刘爵爷可不只有帅才,他治理台湾所取得的成就更令人惊讶,更是被誉为了台湾近代化之父,帮助台湾实现了第一波快速的发展,听闻台湾被割让后,他本人忧郁吐血、不久后就病逝。
刘铭传是安徽人,而且家里头世代务农,后来又因为看不过乡里土豪横行霸道,夺了人家的佩刀反手一刀把人家劈了,之后又振臂高呼拉了一帮人开始了团练生涯。要说到这,也还只是草莽英雄,成不了大器。但刘爵爷到底是有远见,在朝廷攻打太平军受挫急需征兵时,刘爵爷马上带着手下一干人投了军。从草莽摇身一变成了有名有份的官兵。
雪中送炭到底比锦上添花强。曾国藩很看重手底下这帮“草莽”新兵,待遇给的都和自己手底下的湘军一样,而刘爵爷又是自己这一帮人的主心骨,就当了自己这一帮人的营官。有装备有粮草还有一帮服从命令的兄弟,刘爵爷开始了神一样的的人生。
刘铭传打太平军,几乎是派到哪里就胜到哪里,一路上实力越来越强,官也越做越大。年仅28岁就做到了清朝军队的最高军阶—提督。但在一路高升的过程中,刘铭传也得罪了不少人,有些是抢军功得罪的,有些则是身为武夫的刘铭传说错话得罪的。但人非圣贤,刘铭传也有犯浑的时候。
1867年正月,刘铭传为了争功,率“铭军”冒进,遭遇太平军东捻军,被杀的大败,差点就为国捐躯了,好在友军鲍超及时杀到,不仅救了刘爵爷还反败为胜。但刘铭传不但不感激,反而把自己失利的锅甩到了鲍超头上,鲍超功劳没挣到还无端受了个处分。虽然之后李鸿章为鲍超请功平息了这事,但军中本就忌讳抢夺军功,何况刘爵爷还恩将仇报,可想而知在一众同僚中这事影响有多恶劣。后来刘铭传被弹劾赋闲在家,与此不无关系。
刘铭传被革职只是因为军中闹事,被弹劾举荐非人。本来这事好像也不是啥大事,主动认个错受点小罚就完了,但偏偏就因此被革职了。这换谁估计也平衡不了。刘铭传心灰意冷,索性回到了老家过起了清闲日子,这一过就是十八年。人生有几个十八年?直到听闻中法战争爆发,47岁的刘爵爷才愤然而起,准备杀敌报国。
清政府也寄希望于这位常胜将军能给自己挣回点颜面,命爵爷督办台湾军务。1884年,法军进攻基隆,刘铭传率部下奋勇抵抗,而这场抵抗持续了半年之久,终究以少胜多。直到1885年,清政府“乘胜即收”,与法签订条约,这场保卫战争以中国的英勇抵抗最后胜利结束。台湾民众在这场战役里始终与清守军同仇敌忾,共御外敌,这场胜利其实也是全台军民的胜利。
有了这场台湾的保卫战,刘铭传在台湾也有了一些民众基础,清廷便索性任命刘爵爷为首任台湾省巡抚,把一个武夫丢去治理台湾,也不知道清政府如何下的这个决心。但是出人意料的是,刘铭传不仅治理了台湾,还打理的相当的好,为后来台湾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刘铭传一到台湾,首先把建制给敲定下来,把台湾行政建制定为三府、一州、十一县、四厅,这些也为后来台湾地方行政区划奠定了基础。接着就是新官上任三把火,刘爵爷抓了不少蛀虫,又提拔了许多为台做出贡献的人才,稍稍稳固了大战后台湾的局面。但真正让民众稳定的还是民生。
首先是平内乱,台湾当地有土著,即高山族人,当时清人称他们为番人。番人不得教化,一些未经招抚的番人出现了杀害垦民的事件。这里刘铭传就没有发挥武夫本色,一股脑都杀了。而是派兵过去,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咱们都是朝廷赤子,一视同仁,分什么里外,又何必打打杀杀?当然,愿意接受招抚的自然大家皆大欢喜,不愿意还继续闹事就只能用兵了。
刘铭传这一手恩威并施,民族大团结的政策收效甚著,“半岁之间招抚四百余社,剃发归化逾七万人”可见其功。此后刘铭传教番民耕种,操办番民学堂,教授番民知识,甚至还编写了一首《劝番歌》,对番民教化显著。民族团结平息内斗也只是民生的一部分,另一部分自然就是衣食住行了。想要生活的好,首先得有钱,想要有钱,工商业就得发达。
所谓,要想富,先修路。交通是商业发展的命脉。1887年沪尾至福州川石山海底、安平至澎湖妈宫港海底电缆铺设成功,保证了台湾与大陆的通讯。之后爵爷又效仿外国设立邮局,于1888年在台北设立邮政总局,发行邮票,这相比于当时用驿站传送消息不知道先进便捷到哪里去了。随后又成立了轮船公司,与外国商轮展开竞争,毕竟台湾是个岛屿,水路至关重要。
刘铭传还主张修建铁路,他认为铁路对于海防极为重要,对于商业也可以“繁兴商务,鼓舞新机”。这就十分有远见了,要知道在当时汽车可不普及,铁路运输比之车马驼运不知效率高了多少,所谓时间就是金钱,兵贵神速,这点不管是对于商业还是海防都极为重要。花了将近四年的时间,台北至基隆段铁路在1891年竣工通车。这是中国第一条自己花钱自己建造自己控制的铁路。
刘铭传对于台湾的治理是极有成效的,刚开始台湾每年还要朝廷每年支援80万两白银,五年后就不用支援能自给自足了,而且一系列措施为台湾近代化建设建立了资金基础,与台湾来说,刘爵爷是当之无愧的台湾近代化之父。
可惜刘铭传因为在税务问题上被弹劾被迫离职,离开了经营7年之久的台湾。不久,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清政府战败,签订《马关条约》,把台湾拱手让人,这让刘铭传备受打击,十分难过。最终忧思难解,口吐鲜血。据传刘铭传曾面向东方高呼“苍天啊,还我的台湾!”。刘铭传于1896年一月病逝,享年六十岁。
台湾被日本占领后,林朝栋仍然穿华装拒不归日,说:“吾不忍负刘公也!”刘铭传治理台湾的功绩由此可见一斑。
本文作者:白明
审核:国师
1885年,台湾正式建立行省,第一任巡抚是
1885年,台湾正式建立行省,第一任巡抚是刘铭传。
1885年清廷任命刘铭传为首任台湾省巡抚。刘铭传在台湾任职期间,修建铁路,开煤矿,创办电讯,改革邮政,发展航运事业,促进台湾贸易,发展教育事业,促进了台湾近代工商业的发展,台湾防务也日益巩固。清廷加刘铭传兵部尚书衔,帮办海军军务。
1890年刘铭传因通商口岸税务问题上与外商交涉及基隆煤矿招商承办等事,遭到顽固派官僚的激烈反对和清廷的严厉申斥,忧病交加,被迫向清廷提出辞呈。次年清廷准其辞职。刘铭传怀着忧郁之心乘船离开他苦心经营7年之久的宝岛。
扩展资料:
刘铭传是推动台湾现代化建设的先驱者,有台湾洋务运动之父和台湾近代化之父之誉。1896年1月12日,《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来,已辞职居住老家刘新圩的刘铭传得知自己一生中花最大精力创置的台湾省被割让给日本,忧愤而逝。
1956年,为了纪念清朝台湾巡抚刘铭传,包德明博士与李应兆博士共同创办了台湾铭传大学。2011年4月12日,刘铭传遗骨葬到其故里肥西大潜山麓,并建有刘铭传墓园,作为肥西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刘铭传
人民网—台湾首任巡抚刘铭传抗法保台
刘铭传的重大事迹
刘铭传的重大事迹如下:
1854年在家乡举办团练,对抗太平军。1859年协助湘军攻陷六安,朝廷授给他千总的军职。1862年刘铭传带领自己训练的团勇投奔李鸿章,被编为淮军铭字营,在苏浙地区从事镇压太平军的活动。因为他军功卓著连升为都司、总兵。
1865年至1868年先后跟随曾国藩、李鸿章围剿捻军,升任直隶提督,加封一等男爵。1868年10月率军入陕西镇压回民起义,后来因为生病而返回,1880年上疏朝廷,主张向洋人借债来兴修铁路。1884年,中法战争期间,奉命督办台湾军务。刘铭传采用灵活机智的战术击退法国舰队对台湾的进攻。
1885年台湾设行省,出任台湾首任巡抚。在他任职期间,兢兢业业,大力开发台湾,加强海防,增筑炮台,整顿吏治,丈田轻赋,兴修铁路,开办煤矿、铁矿及兴办新式学堂,为台湾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1891年刘铭传因病辞去了巡抚的职务。
扩展资料:
刘铭传主要功绩:
1、奠定建制
刘铭传到台湾各地巡视、查勘,于1887年10月正式提出新的行政区划方案,全台行政建置定为三府、一州、十一县、四厅,从而基本奠定了台湾地方行政区划的基础。
2、整顿财政
刘铭传注意开源节流,重点抓好了清赋和整顿厘金两项工作,为台湾的近代化建设提供了资金基础,台湾刚建省时,经费不能自给,需要中央的财政补贴和福建的协饷每年共80万两白银,经过刘铭传的整顿,五年后就取消了福建的协饷,并且不要中央财政的补贴了。
3、发展教育
刘铭传大力发展近代教育,在全台各地开办了几十所书院、义学、官塾。于l887年3月兴办了一座“西学堂”,开设英文、法文、地理、历史、测绘、算术、理化等课程。当他被迫离开台湾以后,他把朝廷历年来给他的养廉银和赏银,都留在了台湾的西学堂和番学堂。
-刘铭传
合肥是一处充满了江淮风情的地方,此地经济房发展,自然景观和人文传统文化都非常值得考究,耐人寻味,这里的优秀传统民俗和美食保留诸多,是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好去处。
1、徽园
徽园位于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繁华大道276号,始建于1999年,占地面积20公顷,徽园东部皖北园区采用皇家园林建筑风格,西部皖南园区以徽派建筑皖南水口园林为主要思路,中部有极具现代建筑风格的世纪桥和世纪广场,全省17个城市在徽园均建有代表各自地方文化特色的标志性建筑物,既相对独立成园,又与相邻各园及整个园区相得益彰。徽园,是安徽省文学艺术集中展览区,安徽省具有代表性的主题公园类风景旅游区,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拍摄基地,是一座融展示安徽、观光娱乐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纪念观光园。徽园总占地面积20公顷,以安徽行政区划为基本框架,全省16个地级市在相应的区位均建有自己的馆园。徽园东部是皖北园区,西部是皖南园区,东西分别是“淮河”、“长江”,世纪桥通往世纪广场,世纪广场为椭圆形,占地面积1公顷,围绕世纪广场的看台,呈阶梯形,面对彩色喷泉和宽广水面。园区从东到西环形布置为,大门、蚌埠园、合肥园、宿州园、淮北园、亳州园、阜阳园、淮南园、六安园、安庆园、铜陵园、池州园、黄山园、宣城园、马鞍山园、芜湖园、巢湖园、滁州园。
2、天鹅湖
天鹅湖原名荷叶地,位于安徽省合肥市,因湖面呈天鹅形状得名。总占地面积约1000亩,周长35公里,水深35米,有各种雕塑、园林树木、人工沙滩、喷泉等景观,是安徽省开放式公园。天鹅湖东临潜山路、南临祁门路、西临翡翠路、北临南二环路。环湖有合肥大剧院、天鹅湖体育馆、安徽省博物馆、合肥市政务双子大楼、安徽新广电中心等安徽省标志性建筑。天鹅湖水源全部来自六安响洪甸水库、佛子岭水库、磨子潭水库,库水经淠河流经黄冲闸到大蜀山分干渠,再注入天鹅湖。下游湖水流经十五里河,汇入巢湖。天鹅湖达到一类水质。湖面呈天鹅形,底部像个锅底,周长约35公里,总占地面积136公顷,水面约70公顷,水深35米,容积933万立方米。湖岸东临潜山路、南临祁门路、西临圣泉路、北临东流路。天鹅湖湖中有一些小岛,给水鸟、昆虫,提供了栖居之地。由湖的岸边延伸到湖中所形成的半岛上,有一条小路,弯弯曲曲,岛上大多是樱花、桂树、松树、枫杨、冬青等景观树。
3、享堂
享堂又名李鸿章享堂,位于安徽省合肥市合裕路南侧,在大兴镇东郊,坐北朝南,北临裕溪路,建于清朝光绪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系晚清建筑。享堂占地2500平方米,原有屋四重,连东西花厅、寮房在内共99间,其东还有库房、仓房,大门前有照壁。照壁之外立有御制碑,御赐祭文碑等三座,其西南为李鸿章墓地,墓前大道直通南淝河。李鸿章享堂是对墓上建筑的通称,即在墓旁的建筑群。现存的李鸿章享堂占地14000平方米,建筑面积近3000平方米,是国内保存较为完好的名人享堂。可分为三部分,西部是墓园区,中部是享堂区,东部是仓房区。其归葬故里时,即由水路经巢湖入南淝河至此下葬,以后祭祀官员都由此水路上岸。旧称飨房或飨堂,实际上是李鸿章家的祖坟和祠堂。为一大型四合院,内有两组三进屋,两边各有厢房,现存砖瓦结构正堂和厢房共计444间。李鸿章享堂分为三个部分:墓葬区、祭祀区、仓房区。李鸿章享堂的大门口立有一座四柱三间三楼的新建石牌坊,牌坊上刻“钧衡笃祜”四个大字,这是光绪皇帝在李鸿章七寿时亲赐的,以示对李的器重和表彰。该牌坊也是江淮之间跨度zui大、高度zui高的的新建石牌坊。
4、少荃湖
少荃湖,又称为中国智湖,位于安徽省合肥市新站高新技术开发区磨店街道,占地1500余亩,总库容350万立方米。少荃湖枯水期湖面面积为1500亩,zui大面积150公顷;湖区平均水深6米,zui深达8米;湖水达到国家2级水质。湖水用于养殖水产品及灌溉湖,湖区周边土地平坦。少荃湖属大别山水系,湖畔动物植物种类极其繁多,有杨树、白玉兰、广玉兰、桂花、棕榈,不计其数;喜鹊、斑鸠、白头翁、大眼、白鹤等。少荃湖是一个环形湖,湖中间有座小岛。从景区的大门进入,到处可见矗立的仿古灯杆,在湖边,一个人工的码头已经建好,远远望去,在湖中央的小岛上,两三幢度假别墅已经落成,一条水上高尔夫球道已经基本完工。少荃湖属大别山水系,湖畔动物植物种类极其繁多,有杨树、白玉兰、广玉兰、桂花、棕榈,不计其数;喜鹊、斑鸠、白头翁、大眼、白鹤等。少荃湖周边的湿地,是合肥主城区内zui大面积的一块天然湿地。
5、明教寺
明教寺原名明教院、铁佛寺,又称明教台、曹操点将台。原址是三国时期曹操所筑的教弩台,俗称“曹操点将台”。教弩台高43米,面积3800平方米,呈正方形。
位于安徽省合肥市淮河路东段。是江淮著名胜迹,古庐阳八景之一,是合肥zui大、zui古老的佛教寺院,合肥地标之一。明教寺始建于南朝梁武帝年间,为明朝院式建筑,属禅宗五家之一的临济宗,迄今已有1700余年历史。见证了南朝至民国时期中国江淮佛教文化的发展变化。1983年,该寺被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明教寺由佛殿、藏经阁、西厢院三部分组成。殿分正殿和后殿,有佛像三十多尊。明教寺山门建在一梯形台阶上,山门为单檐歇山式卷棚顶。大雄宝殿为重檐歇山顶。大雄宝殿旁有屋上井亭、教弩亭等景点,整座寺院轴线基本对称。明教寺由佛殿、藏经阁、西厢院三部分组成。殿分正殿和后殿,有佛像三十多尊。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地藏殿、客堂、寮房等,为光绪年间所建。明教寺前殿为天王殿,殿东厢为“三国文物陈列室”,陈列着当年魏、蜀、吴三国军队的旗帜,战场上用过的刀枪剑戟及与教弩台有关的强弓硬弩。
6、合肥三国遗址公园
合肥三国遗址公园为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占地530亩,南临肥水(古施水)故道,西邻鸡鸣山、将军岭,东距合淮路7公里,空气清新,景色秀丽,三国历史文化积淀深厚。园内主要景点有新城文物陈列馆、聚贤堂、满宠草堂、征东门、练兵指挥台、兵器铸造窑址、屯兵营遗址、饮马池、舟师坞、时光隧道等。合肥三国新城遗址公园位于合肥市庐阳区三十岗乡公园路,占地530亩,南临肥水(古施水)故道,西邻鸡鸣山、将军岭,东距合淮公路8公里。三国时期,合肥属魏国扬州淮南郡,孙权凭借水军优势,不断攻打合肥,图谋争夺江淮进而统一全国。魏青龙元年(233),征东将军满宠两次上疏魏明帝曹睿,在合肥旧城西三十里建立新城以抗孙吴。孙吴曾于公元233年、234年、253年等多次围攻合肥新城,但直至公元280年三国归晋,曹魏抵御孙吴的这座桥头堡从未失陷,被誉为固若金汤的不败之城。历经1770余年的风雨剥蚀、沧桑巨变,合肥新城遗址至今犹存,是安徽乃至全国保存较好,极具史学价值和军事研究价值的三国文化遗产,现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7、包公祠
包公祠,位于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芜湖路72号,是包公园的主体古建筑群。明弘治元年(1488年),庐州知府宋鉴在此修建包公书院,后易名为包公祠。这个高地又有“香花墩”的雅号。包公祠是纪念宋龙图阁直学士、礼部侍郎、开封府尹包文拯的公祠。合肥包公祠的全称为“包孝肃公祠”,是祭祀包拯的专祠。“孝肃”二字,是宋仁宗在包公死后赐给他的谥号,以评价肯定包公的忠孝一生。包公祠背靠合肥老城区的环城南路,三面临水,莲荷盈盈,绿树掩映。由于包拯是人们传颂的清官典型,包公祠也因此闻名遐迩,其与逍遥津、明教寺合称为合肥三大古迹。包公祠背靠安徽省合肥老城区的环城南路,在城南的包河畔,有一狭长小岛,三面临水,莲荷盈盈,花木繁茂,绿树掩映。其间隐显着一座白墙青瓦、素朴典雅的古典建筑,这就是包公祠。它是以包河公园的主体古建筑群。据《庐州府志》记载:“香花墩,在城东南门外濠中,是包公少年时的读书处,本为公祠,蒲苇数重,鱼凫上下,长桥径渡,竹树阴翳。”
另据碑文记载:包河小洲上原有一座小庙,明朝弘治元年(公元1488年),庐州知府宋鉴(字克明)见小洲环境风景幽雅,遂将小庙拆除,改建为“包公书院”,并改洲名为“香花墩”。1539年,御史杨瞻把“包公书院”易名为“包公祠”。
8、渡江战役纪念馆
渡江战役纪念馆位于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云谷路299号;2012年11月28日,渡江战役纪念馆正式免费对外开放。渡江战役纪念馆规划用地22万平方米,主馆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展厅面积7000平方米
。渡江战役纪念馆主体建筑体现的是水与战舰的主题;馆内陈列有《渡江战役展览》,室内艺术群雕“胜利之师”,纪录片《八百将士忆渡江》;渡江战役纪念馆展出文物956件,其中一级文物11件(8套)、二级文物38件(21套)。胜利塔,高99米,以“九九八一”的寓意代表“八一”军队的胜利
;整体建筑从空中俯瞰呈五角星的形状,矗立在巢湖岸边,仿佛巨型战舰的桅杆。胜利塔是一座纪念塔,也是巢湖岸边的灯塔,指引船只的方向
。渡江战役纪念馆主体建筑体现的是水与战舰的主题,巨大的馆身像两艘雄伟战舰并排行驶在水面,向前直指南方的长江。整个馆体地面南北长107米、宽39米,舰首跨度35米、悬挑高度44米
;馆身以49°角向前倾斜,象征1949年渡江战役胜利 。
9、巢湖
巢湖位于皖中,地属合肥,连淮通江,东西长55公里,南北宽22公里,常年水域面积约760平方公里,是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宛如一面宝镜镶嵌在江淮大地,有“八百里湖天”之称,为巢湖国家风景名胜区主体区域,巢湖风景名胜区是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重要的区域生态基础,以巢湖辽阔水域风光为背景,以较为原生态的湖岸环境为基础,以湖岛、山林、湾咀为自然景观特征,以巢文化和典型的圩田风光为资源要素,融风景游赏、环境保持、运动体验、科普研究、休闲康养、旅游度假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特大型国家公园。巢湖风景名胜区地域宽阔,包括巢湖市、肥东县、肥西县、包河区和庐江县五个区(市)县的部分陆域,共分为景区,其中三河古镇景区(国家AAAAA景区)、中庙—姥山岛景区、牛角大圩景区、滨湖湿地森林公园、王乔—紫微洞景区、银屏山景区、龟山公园景区、旗鼓山范增故里景区、四顶山-黑石嘴景区、大小黄山景区、三汊河湿地公园-孤山岛景区、唐咀水下古城遗址、灵台圩—袁家山景区等。
10、姥山岛
姥山岛位于安徽省合肥市巢湖市境内的巢湖湖心,是湖中zui大的岛屿,地形椭圆,周长约四公里,面积1平方公里,zui高海拔115米。以其神奇、优美和无与伦比的生态环境著称,是巢湖旅游区的核心景区,也是皖中著名旅游区。姥山岛地处巢湖市中庙街道西南方向,全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之中,形状大致呈纺锤形,岛上林木葱郁,四季常青,如青螺浮水。姥山四面皆水,如同一叶漂于水中,为八百里巢湖唯一的“湖上绿洲”,是巢湖第一胜境。相传“陷巢州”时,焦姥为救乡邻,自己被洪水吞没,化成了一座山,后人遂称之为“姥山”。山巅有古塔、古塘、古船塘。山上建有“望姑”、“虎上”、“望姥”三亭。此山四面皆水,如同一叶飘于水中。山巅的文峰塔建于崇祯四年,塔身为条石垒砌而成,高51米,七层八角,共135级。塔内砖雕佛像802尊,石匾25幅。登塔凭栏远眺,但见水天一色,惊涛拥雪,帆影点点,鸥鹭翔集,令人心旷神怡。姥山不仅山绝、水险,景致秀美,而且名胜古迹众多,令人流连忘返。区内有20多处奇洞,大的能容纳100余人,小的可藏20~30人,洞内钟乳怪石琳琅,十分险妙。山巅有古塔、古塘、古船塘,还建有“望姑”、“虎上”、“望姥”三亭。座著名的文峰塔,又名望儿塔,建于明崇祯四年(1631年),塔身是条石垒而成,7层8角,共135级,51米,塔内砖雕佛像802尊,李鸿章、刘铭传等所题石匾25幅。
11、杜集鸟岛
杜集鸟岛位于安徽省合肥市长丰县杜集镇沛兴村017县道乡附近,AAA景区创建工程项目,总面积15平方公里,核心景区2平方公里,同时拥有320亩的杂树花卉,是名副其实的杜集生态旅游度假区
。杜集鸟岛三面临水,过去是荒芜的河滩,通过数十年的植树造林,如今杨柳、榆槐等高大乔木浓荫蔽日,每年吸引众飞禽在此繁衍生息。杜集鸟岛,不仅仅是鸟类幸福生活的绝佳场所,也是人们旅游观光的不二选择
。景区以荒沛河为玉带,串联起鸟岛、五七干校旧址、翠月湖三颗珍珠。长丰县杜集镇将重点推进荒沛河流域及湿地整治,完善鸟岛景区接待中心、停车场等配套基础设施,谋划候鸟迎春、虾趣旅游、采撷金秋、冬暖毅行等文化活动,打造
春鸣、夏趣、秋韵、冬暖 为主题的四季旅游品牌。
12、丰乐生态园
丰乐生态园位于安徽省合肥市长丰县双凤工业区工业大道中段,是江淮分水岭上现代农业的代表。全园绿化、果园面积近千亩,湖面500亩,是系集科技示范、科普教育、生态观光、餐饮、休闲为一体的安徽省zui大的农业生态旅游观光园。丰乐生态园充分利用生态资源和自然景观优势,景观奇特,集全国植物花卉之大全,观光、科普教育,高科技农产品展示、休闲功能齐全,品种,年展示花卉植物200多万盆。植物界的“老寿星”龙血树,两百岁高龄的珍珠罗汉松,“沙漠甘泉”旅人蕉,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桫椤、中华文木、天鹅葫芦、金星南瓜、蛇瓜、红丝线、蝴蝶兰、美人树、幸福树、珍奇盆景等,各种名贵花卉植物、珍奇瓜果应有尽有,四季百花竞放、万紫千红;亲水休闲区为一河一湖。凤凰湖位于园区中央,纵贯园区南北,湖水面积500多亩,湖畔是3万平方米的喷泉主题广场,中心水柱高达百米;万泉河为千年古河道,蜿蜓曲折,两岸风景秀丽。果蔬采摘园里有瓜果、蔬菜上百种,丰收季节,游人可体验采摘的乐趣。体育运动区为网球场和体育中心,还专门为孩子们开辟了儿童乐园。园内同时还配有餐饮、茶舍、棋牌等娱乐休闲设施。
13、长临河镇
长临河镇,位于合肥东南角,肥东县南部,濒临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东北与撮镇、桥头集镇接壤,东南与巢湖市相连。作为环湖首镇,其镇域面积15668平方千米(2017年),拥有198公里黄金湖岸线,辖6个社区,14个村,人口33436人(2017年),为鱼米之乡,也是安徽省第一侨乡。长临河镇地处安徽省东部,江淮之间,东与巢湖市黄麓镇交界,南与巢湖市中庙街道接壤,西面是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巢湖,同时与滨湖新区无缝对接,北与撮镇相连,全镇辖区面积15668平方千米(2017年),交通便捷,合福高铁设有站点,环巢湖大道、店忠路、石长路、长黄路穿境而过,南淝河在此入湖,位于肥东、包河、巢湖三市县交界处,水陆交通便利,地理条件优越。准提寺位于长临河镇古街景区北街口,大庙始建于南宋,门头上横有大的牌匾,上书工整的“准提寺”三个醒目大字,该牌匾由安徽省佛教协会会长妙安大和尚亲自题写。大门两边两只石鼓雕工精细,工艺考究,栩栩如生,分立两旁。长临河、六家畈集镇向西行,出马槽巷,可以到达巢湖岸边,远远地看到一座巍峨的古塔——振湖塔。塔上系有铜铃,风吹着铃铛,叮当有声,给人一种清脆悠远之感。该塔为清光绪18年间的吴氏家族的人集资而建。高12丈、7层,塔身为六面形密檐式砖石结构,门楣与塔内均嵌有浮雕佛像,内有螺旋式阶梯,缘梯而上可登塔顶层,俯瞰四周,湖光山色尽收眼底。
14、岱山湖
岱山湖位于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古城镇,岱山湖地属亚热带气候,温暖湿润,年平均气温157摄氏度,冬暖夏凉。岱山湖内山水交融,环境宜人,素有“天然氧吧”之称,被誉为“合肥的名片及后花园”。湿地是位于陆生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性地带,在土壤浸泡在水中的特定环境下,生长着很多湿地的特征植物。湿地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拥有众多野生动植物资源,是重要的生态系统。很多珍稀水禽的繁殖和迁徙离不开湿地,因此湿地被称为鸟类的乐园。岱山湖是安徽境内zui大的湿地公园,素有湿地之都鸟类天堂之美誉,占地3000余亩。公园内有数百种水生植物,栖息着白鹭、灰鹭、苍鹭、黑嘴鸥、鸳鸯、天鹅等珍稀鸟类80多类,2万多种,是百鸟栖息的乐园,苇海深处,滴翠流芳,鹤舞鸥鸣,百鸟翔集,一派祥和景象。天鹅岛面积180亩,因外形象一只振翅欲飞的天鹅,故名曰天鹅岛。岛上植被繁茂,花草香溢,岛屿丰富了湖景内容,造就了不少极好景致,是开发旅游度假区的理想之地。
15、三河古镇
三河古镇,古名鹊渚、鹊尾(渚)、鹊岸,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南端,地处肥西、庐江、舒城交界处,古镇总面积29平方公里。
三河古镇原是巢湖中的高洲,因泥沙淤积,渐成陆地。南北朝后期称三汊河,明、清置三河镇。三河古镇有丰乐河、杭埠河、小南河在境内汇合,经新河向东流约15公里入巢湖。镇内有古城墙、古炮台、太平军指挥部旧址、英王府、一人巷、万年台、李府粮仓、鹤庐、刘同兴隆庄等历史遗迹,是庐剧的发源地,古镇有米饺、牛皮糖、酥糖、麦芽糖、茶干、米酒等特产。三河古镇以古巷、古街、古桥、古城墙、古庙、古炮台、古民宅、古茶楼闻名。主要景点有三县桥、望月桥、鹊渚廊桥、万年台、忠武阁、英王府等。三河古镇的基本格局是:外环两岸,中峙三洲。临水建房、沿河延伸,呈狭长型、四周环水,三水环绕三河,河湖通航、河圩相连,所谓“枝津回互,万艘可藏。”丰乐河、小南河和杭埠河三条河流成“口”字形布局环抱古镇,街区的基本格局是以小南河为中轴,沿河成街,以码头为端点、河道为边沿,辐射状衍生成数条古商业街。
16、刘铭传故居
刘铭传故居也称为刘铭传旧居、刘老圩、肥西县刘铭传旧居纪念馆,位于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紫蓬山区zui高峰大潜山北麓2公里处,是淮军将领刘铭传的故居。刘铭传故居占地约7万平米,始建于1868年,是一处被两道城墙和两道护城河包围起来的江淮庄园建筑。刘铭传故居原建有房屋数百间,是合肥郊县当时一处规模宏大的私家圩宅,原建筑现多数不存。故居四周有当年刘铭传亲手栽植的广玉兰,虽经百年沧桑,至今仍高大挺拔,香飘四方。据说,广玉兰是慈禧太后赐给淮军的,后来被刘铭传等淮军将领带回合肥栽种。四周筑有内外两道深深的壕沟,壕沟内的水是从大潜山引来的金河水。四周的围墙用石头砌成,其上共建有五座碉堡。故居的外壕东南、东北角各建有一座大吊桥(现已改建为石桥)。各桥分别有两层门楼七间,旧时住有兵勇保护圩子。过外吊桥进圩,便是内壕沟,再是吊桥和门楼。进入内壕沟,才是刘铭传家族居住的内宅。正大厅为三进,每进十三间,头进与二进之间的天井院是回廊包厢,第三进为两层堂楼,主要为女眷居所,正厅大门面对外壕沟的月牙塘,月牙塘的两尖角内弦是一个矩形荷花池,池中有花圃。
17、奎星楼
奎星楼原址位于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环碧公园西角,现址位于庐江县城东新区,奎星为古代天文学中二十八宿之一,亦称“奎宿”。在古代中国神话中,奎星是主宰文章兴衰之神。旧时各地多建奎星楼(阁),以宗祭祀,祈佑一地文章之盛。奎星楼正门在西边,应合天上奎星方位。沿着台阶拾级而上,站在奎星楼平座仰望,每层楼上正门都高挂着一块题字匾额,一楼至三楼依次为“奎星楼”、“天开文运”、“仰止东山”。跨过红门,步入一楼,室内陈列着两块汉白玉石碑,分别撰写有《东门奎星楼碑记》、《文昌宫奎星楼记》、《重修奎星楼记》,及涵盖有庐江历代49位进士资料的《庐江县历代进士题名榜》。顺着木梯上到二楼,一块残碑静静地倚在墙角,碑上“楼”字清晰可见,透着历史的沧桑。残碑系上世纪奎星楼拆除后剩下的仅有物件,弥足珍贵。登上三楼,得见奎星塑像真容。眼前奎星右手握一管朱笔,左手持一只墨斗;右脚独立,脚下踩着海中的一只大鳌的头部,意为“独占鳌头”;左脚后扬,脚上是北斗七星,意为“魁星踢斗”。
18、冶父山
冶父山国家森林公园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位于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中部,距县城约9公里,是合肥市四个国家级森林公园之一。因春秋战国时期欧冶子曾在此地为楚王铸龙泉剑而得名。
公园有“江北小九华”之称。冶父山国家森林公园与皖南旅游区相衔接,成为黄山、九华山、太平湖旅游线上的重要节点,是环巢湖旅游圈上的重要景区景点。冶父山国家森林公园,于1992年被国家林业部批准为国家级森林公园,占地面积12万亩,主峰兜率峰,海拔376米。主要景点有:冶父晴岚、湖山一览、龙池映月、虎洞吟风、百尺松涛、古木参天、响鼓晴雷、三苏倒影等。占地2平方公里的栖凤谷景区,通过路、河等生态廊道的联系,将冶父山下村庄及周边七星湖、心语湖、百花园、百草园、天然生态湿地、江北牡丹园、干将莫邪池等九园九景,串珠成链,聚点成片。园内广植杜英、桂花、栀子花、含笑、罗汉松、合欢、香樟、广玉兰以及红叶李错落开花、生绿,可谓“一年四季有绿色,月月季季花不同”。唐代高僧伏虎禅师移禅兜率峰,开山建寺,设毗尼法坛,弟子受戒八百余众。曾先后受唐昭宗、宋太祖两朝皇帝敕封,一时名噪江淮,为“江北十方丛林”,获“小九华”之称。
刘铭传故居位于哪儿
本文2023-11-11 20:47:40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4601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