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吕后驾崩之后,过了多久吕氏家族才被灭门的?
吕氏集团在吕后临朝称制时期势力急速膨胀,在吕后执政末年,他们掌握了西汉的实际统治权。
然而,由于吕后的驾崩,吕氏集团失去了中心灵魂人物,竟在短短的两个月内全族覆灭!为何他们没能继续把持朝政?反而失败得如此迅速?
愚蠢的吕氏兄弟
吕后驾崩前,使吕产、吕禄分掌南北军,严守皇宫,慎勿发丧。这体现了吕后的政治见识和敏感度,将其捍卫娘家势力的一面表露无遗。
吕后剧照
以当时的形势而言,吕产为上将军,吕禄为相国且分掌汉宫精锐军队,不论是地利或是军力,都占有优势,但却在短时间内全部被歼灭,实在是因为吕氏兄弟皆为胸无韬略的蠢材。
吕后崩后,上将军吕禄、相国吕产掌握军政大权,自知这是违背高祖的“白马盟约”,恐被大臣及刘姓诸侯王诛杀,因此谋乱。
此事,却被吕禄的女儿(亦是朱虚侯刘章的妻子)知道了,结果吕禄女:
“乃使人告兄齐王。”
灌婴剧照
诸吕想发动变乱,但因惧怕高帝故臣,不敢发;等齐王发兵向西时,诸吕却派遣灌婴率兵前往迎击!
吕产、吕禄其实并不信任灌婴,还怕他背叛,那又为何派他去镇压齐军?难道没思考灌婴有阵前倒戈之可能吗?
由此可明显看出,吕产、吕禄无用人之明。
后来,当郦寄劝吕禄归还将军大印,将兵权交归回太尉时,临光侯吕媭怒曰:
“汝为将而弃军,吕氏今无处矣!”
一介女子吕媭已经如此愤怒地警告了吕禄,可是最后吕禄仍卸下军印,将兵权交给太尉周勃。
吕媭剧照
而吕产,则在不知吕禄已交出兵权的状况下,进未央宫作乱,最后被杀于郎中府吏舍厕中。
吕氏兄弟确为政治庸才,既已有叛变之心,军队就是保命符,握有军力才有胜利可言,而他们,竟将兵权释出给对大汉忠心耿耿的周勃!
受敌以柄,无疑是将生命交出,无怪吕氏集团覆亡得如此之快!
刘氏诸侯王的助力
刘邦八子,四房灭于吕后。吕后大封诸吕为王,夺的是刘氏诸侯王的地,这注定吕氏与刘氏是站在敌对位置的。
虽然吕后曾想以联姻减缓对立,但却事与愿违,反而加深彼此仇恨。
吕后驾崩,其对立,便马上浮出水面。
吕后剧照
朱虚侯刘章得知诸吕要作乱关中,遂通知齐王,让齐王向西发兵诛吕,自己则准备和大臣们做内应。
齐王起兵,并诓骗琅邪王刘泽征调其军队,后与灌婴联合,驻军西疆,成为反吕集团的强大后盾。
周勃得北军军权后,陈平召朱虚侯辅助周勃,最后朱虚侯亲自带兵入未央宫,待午后,便发动攻击,杀吕产。
周勃言:“所患独产,今已诛,天下定矣!”可知刘姓诸侯王的协助,对此次诸吕行动的帮助极大。
刘姓诸侯以自身利益对抗诸吕,功臣则以“白马盟约”为依归,辅佐刘氏亲王,两股势力合而为一,加速吕氏灭亡。
刘邦剧照
功臣集团的反抗
西汉建立之初,功臣的势力极大。
所谓功高震主,削减功臣的势力,是必须的动作,但个个功臣皆是当初一起打天下的战友,夺得天下后便过河拆桥,难免落人口实。
于是,在刘邦的默许下,吕后诛杀韩信、彭越,吕后与功臣间的嫌隙由此萌芽。
刘邦为巩固天下,与大臣立下了“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的誓言,惠帝死后,吕后欲立诸吕为王,王陵以此誓约反对吕后,认为分封诸吕是不合体制的。
陈平剧照
而陈平与周勃,碍于吕后当时的威势,不得不同意封诸吕为王,但从他们和王陵的对话中——陈平曰:“于面折廷争,臣不如君;全社稷,定刘氏后,君亦不如臣。”——可看出他们其实是反对吕后,效忠“刘汉”的。
最后,坚决反对的王陵被迫称病辞归,周勃被闲置。吕后虽仍任用陈平,但对其严密监控,此一作为更加深了功臣们与吕氏集团之间的对立。
吕后因自身的才能,所以能驾驭功臣集团,且以当时功臣各自的实力尚不足以与吕后为中心的吕氏集团抗衡。
诸吕擅权,危刘氏,右丞相陈平为此担忧,但其力不能争,又恐祸及己,于是陈平采用陆贾的建议“交欢太尉,深相结”,以五百金为绛侯周勃祝寿,遂“两人深相结,吕氏谋益坏”。
以周勃、陈平为中心的功臣集团遂立,故当吕后崩,诸吕欲在关中作乱时,功臣集团便伺机歼灭了吕氏集团。
周勃剧照
吕氏集团不仅没有得到功臣的支持,也没有得到基层士兵的拥戴。《汉书‧高后纪》记载,当吕禄将军权交予周勃后,周勃进军门,对北军下令曰:
“为吕氏右袒,为刘氏左袒。”
吕雉汉高祖刘邦的皇后,后世称为吕后。刘邦死了以后,刘家人心怀鬼胎,总想着篡权,功臣们虎视眈眈总想着弄权,孤儿寡母的,只有娘家人才放心。
陈胜吴广的呐喊,唤醒了不少人浮动的心。大汉王朝初立,刘邦尚且不踏实,吕后内心的恐惧可想而知。自从陈胜喊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呐喊,无数平头百姓揭竿而起。刘邦本命刘季,也就是刘三,这样通俗易懂的名字,其实和狗娃、狗剩差不多,代表三儿他爹不是达官也不是贵族。
刘邦当皇帝,不同于周武王和秦始皇,他们本就是贵族,与部下就是主仆关系,内心是尊敬的。刘邦和他们都出身底层,突然有一天,成了皇帝。不少人心里是不服气的。像黥布、吴芮、彭越等,都出身名门内心更是不服,所以刘邦大开杀戒,这都是心虚的表现。
刘邦死后,刘盈柔弱,功臣们虽然杀的差不多了,剩下的人也是不服气的,因此吕后内心是恐惧的。
据说,吕后曾对审食其说:你看那些功臣元勋,向先帝北面称臣已是别扭委屈,有可能心甘情愿侍奉少主吗?
刘邦几次想立戚夫人为皇后,更是让吕后内心恐慌,她必然想着巩固权力,让放心人来辅佐。刘邦天生好色,在没有和吕雉结婚前,就勾搭上了一个姓曹的女子,非婚生下了长子刘肥。
后来,攻打到定陶时,听说当地有个女子长的国色天香,能歌善舞,两人就纠缠在一起了。这就是戚夫人,和吕雉比起来,戚夫人不仅温柔贤惠,还能歌善舞,深得刘邦喜爱。
特别生下儿子刘如意后,老来得子,当上皇帝的刘邦,看着一天天长大的孩子,越来越喜爱。与吕雉心狠手辣相比,戚姬更让刘邦舒心,几次提出废立太子,让吕后恐慌不已。
所以,刘邦死后,吕后就先后毒死了赵王刘如意,将戚夫人整成了“人彘”,性命都快保不住了,怎么会手软。
汉惠帝虽然软弱毕竟是名义上的继承人,权臣也有所顾忌。驾崩后,吕太后就更加孤立无援了,为了保命,为了大汉基业,能相信的,也只有自家人啦!因此,汉惠帝驾崩后,更加势单力薄的吕太后便封王封侯。其中刘氏四王:淮阳王刘(强),常山王刘不疑,济川王刘太,琅琊王刘泽。吕氏三王:梁王吕产,赵王吕禄,燕王吕通(梁王原本是吕王,吕王最早是吕台,后为吕嘉,再后为吕产)。
仔细看看就会明白,刘家表面上也封了,但都是小国,吕家那都是大国。
这样看,吕后安全了。可是她死之后,京城喋血,那些表面温顺的都露出了獠牙,吕后设计的大厦就土崩瓦解了。吕家人被铲除的一干二净,拥立低调的刘恒为帝,汉朝才走上了正规。
总 结历史在沿着本来道路前进,路上遇到的情况,都有必然性。吕后一女流,没有辜负刘邦的期望,无为而治,发展经济,排除杂音,保持了国家的稳定。有人黑吕后有野心称帝,我认为不现实,她所做的这些自保都很勉强,没强大的后盾,没有舆论支持,这是很难的。这些都是那些男权史家的抹黑,也是“酸葡萄”心理的表现。
吕后,(公元前241~公元前180) ,汉高祖刘邦结发之妻,名雉。秦时单父县(今山东单县)人。其父吕公因避仇家,移居沛县,在一次宴会上认识刘邦,遂以吕雉许配。楚汉战争开始不久,吕雉和刘邦父母被项羽俘虏,置吕后军中以为人质。汉王四年(前203),项羽因形势失利,被迫与刘邦讲和,吕雉和刘邦父母获释。次年,刘邦称帝,立吕雉为后。
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封吕雉为皇后。吕后为人有谋略而性残忍,在刘邦翦除异姓诸侯王的过程中起了很大作用。高帝十年(前197),陈豨谋反,刘邦率兵亲往平定,吕雉留守长安,听说韩信阴谋诈赦诸官徒奴发兵策应陈稀,遂与萧何商议,骗韩信入宫后处死,并夷三族。刘邦击陈豨,至邯郸,向彭越征兵。彭越称病不往,被刘邦废为庶人,徙居蜀地。吕后认为不可遗患,又指使人诬告彭越谋反,夷灭其宗族。
吕后生汉惠帝刘盈及鲁元公主。刘邦嫌刘盈柔弱,生前曾打算另立宠姬戚夫人之子赵王如意为太子。由于大臣反对,吕后又多方设法为刘盈辅翼,废立太子之事未成。
刘邦死后,吕雉以惠帝年少,恐功臣不服,密谋尽诛诸将;后畏惧诸将拥有兵力,不敢下手。后来她毒死赵王如意,砍断戚夫人手足,挖眼熏耳,用药使之变哑,置于厕中,名曰“人彘”。对其他刘氏诸王,亦加残害。惠帝为人仁柔,不满吕后所为,弃理朝政,吕后便执掌大权。惠帝七年,刘盈忧郁病死后,吕后,“临朝称制”掌握朝政大权8年。成为中国皇朝历史上第一个独揽国家大权的女人。
吕后称制期间压制功臣势力,大封诸吕为王,拔擢亲信,专擅用事。但其称制的八年期间,继续执行汉高祖以来与民休息的政策,奖励农耕,废除夷三族罪和妖言令等苛法;对外通过和亲保持和匈奴的和平,因此人民生活比较安定,残破的社会经济也得以恢复,为汉初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一定贡献。
公元前180年,吕后去世,享年62岁。她死后,太尉周勃和丞相陈平联合刘邦的旧臣,杀掉相国吕产、上将军吕禄,灭吕氏家族,恢复了刘氏政权。
汉惠帝继位之后,吕后的手段和势力渐渐浮出水面。惠帝本无能,而且多病,根本没有心思处理国家大事。在这种情况下,吕氏家族势力迅速壮大,吕后通过非 常手段,将刘家江山占为己有,这就是汉朝初期的不安局面。惠帝在位期间,吕后成功实现了对宫廷的重组,身边靠拢着一批军功大臣和心腹文臣。> >根据一些专家的理解,高祖“白马之盟”是隔断造成刘家江山不稳的誓言。但是,吕后却很好地利用了它,使它成为一纸空文。这是过去学者一致秉持的观 点。近几年,一些新锐学者提出,白马之盟是高祖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局面,即以皇帝为代表的宫廷集团;地位刘氏侯王势力;支配帝国中央 和各地方 的 军功集团。> > 由于刘邦是开国皇帝,又是平民出身,所以宫廷集团势力严重依赖其他两个集团。高祖刘邦在位时,根本没有三六九等的地位,大 臣与皇帝之间可以零距离地接触。甚至出现卢绾经常出入高祖“卧内”。汉王十一年(公元前196年),樊哙身带佩剑,闯入内宫,指责刘邦不与外廷大臣讨论国 家大事。很明显,刘邦当时并没什么权威,只是靠自己的资格和战场上的威望让臣下对自己恭敬。据史书记载,高祖刚刚建国时,连像样的宫室都没有,直到高祖七 年,正式的皇家宫殿才落成进驻。> > 吕后登临权位之后,急于树立宫廷势力的权威。就一般情况来说,刘氏家族成员已享受安逸、稳定的生活, 他们并没有太大的斗志,去树立一个权力至尊的形象。所以,宫廷势力需要重新调整,来树立某种更过硬的权威。这就位吕氏家族的兴起提供了好机会。吕后看到, 自己要想成为大汉江山的实际控制者,就必须让吕氏家族控制主要职位,并缓和与刘氏成员之间的关系。她左思右想,最后决定用亲上加亲的方式,解决这一棘手问 题。> > 首先,吕后任命吕家女婿刘泽代替郦商担任卫尉,负责长乐宫和未央宫中的防卫工作。这主要是因为在高祖刘邦去世时,郦商曾极力反对 吕后诛杀军功大臣,存下怨恨。吕后本是个心狠手辣,有仇必报之人。这次,她是万万不能放过郦商的。紧接着,被封为郎中令,长期侍奉惠帝。陈平本是个被 边缘化的军功大臣,想再升已经很苦难,但吕后打破先帝立下的潜规则,再升陈平为右丞相,郎中令的位置则让给了冯无择。从这些动作中我们能发现,军功老臣在 吕后这并不炙手。从某种意义上说,军功老臣威望并不比吕后差,通过启用新人,就能实现吕家控制一切的局面,削弱军功老臣的地位。> > 在高 祖刘邦时代,宫廷集团与军功集团几乎是平起平坐的关系。军功老臣们可以随便进出皇宫,可以与皇帝争辩,甚至可以左右皇帝的决策权,很没有体统。高祖渴望形 成皇家的绝对权威,但他的出身和经历总是制约着他的行为。吕后擅权之后,这一目标开始被实施。吕后的想法是,树立宫廷独立权威的只能是吕氏家族,所以刘家 江山只能是空壳,实际控制权必然是吕家。为了这一目标,吕后苦苦经营了十几年,直到汉惠帝病逝之后,宫廷权力集团地位才得以确立。> > 在 惠帝的殡葬仪式上,群臣哀嚎,吕后大声地喊了几声,然后假哭起来,并没有一滴眼泪。当时,的儿子张辟强在内廷担任侍中,看到这一情形之后,轻步来到右 丞相陈平面前,低声道:“你知道吕后为什么不泣吗?”陈平善于见风使舵,怕出口害己,于是摇头。张辟强认真地道:“因为皇帝没有后嗣,怕汝等篡夺皇位。” 陈平睁大眼睛道:“原来是这样。”张辟强又追道:“丞相,我建议你向太后直谏,允许吕氏成员入宫担任侍卫,执掌护卫禁宫的南北军。只有这样,君等才能高枕 无忧,避免祸害。”陈平有些紧张,忙答应道:“好,我答应就是。”几天之后,吕后家族成员吕台、吕产和吕禄等人任长安南北军主将。> > 由 此,长安城内的守备和武装工作就落入吕氏手中。长安城内的各级 机构对中央军功老臣产生威慑。正是这一局面的出现,让刘邦订立“白马之盟”,树立皇帝及 宫廷集团至高无上的权威成为现实。这让汉朝初期的权力对比发生重大转变。从前的军功集团势力削弱,皇帝宫廷集团势力增强,而刘氏侯王势力在前面两者之间的 角逐中,显得更脆弱。> > 看到军功集团势力有所削弱,吕后非常高兴,但军功集团并不会坐以待毙,他们一定会有所反抗的。吕后看到这一点, 积极采取缓和措施。她使用恩威并举,物质与精神奖励双管齐下的方式,将大部分军功老臣安抚得服服帖帖。同时,吕后还培养宫廷亲信,以备与军功集团进行长期 对峙。有人认为,这是高祖刘邦“白马之盟”的中心思想,即依靠,又打压的措施。事实上,如果吕后不擅权,为刘家江山服务,她可能还会落得一个美 名,但她的出发点完全是替代刘氏,成为国家的主宰。就这一点来说,吕后是篡夺了高祖刘邦的“白马之盟”,很让人心痛。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吕后杀害了诸多 刘氏家族成员和废除少帝,立吕氏家族成员为王,并擅权朝廷,吕氏完全控制了国家的军事力量。无论哪一点,都能让吕后被灭三族。同样,这也是吕后篡权不彻底 和不成功的根本原因。> > 一开始,为了能获得至高无上的权力,为吕氏树立威望,吕后残忍地杀害了刘家三个赵王,即刘如意、刘友和刘恢。有 人说,刘友和刘恢之死是因为与吕后不和有关。也就是说,他们心里和行为上存在抵触,还并不是政治上的敌人。但吕后心狠手辣,很自然就将他们铲除。而刘如意 之死,则完全属于 裸的权力斗争,实属冤情。至于少帝,主要是因为他知晓自己身世实情之后,要抱负吕后,他常言:“我未壮,壮即为变”。这让吕后很不舒 坦,所以将他押入永巷,幽禁致死。这都是吕后犯下的罪行,不但让宫廷中人怀恨在心,天下的刘氏皇族更是恨之入骨,恨不得将吕后吃掉。> > 在高祖刘邦时代,刘氏侯王集团就是一个牵制军功集团的秘密武器。到吕后时代,这种局面并未发生质的变化,但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随着时间的推移,高祖的兄 弟都成了远房亲戚,他们不将身为晚辈的惠帝看在眼里,处处与之产生隔阂,而惠帝一支是刘氏家族中最弱的。在这种情况下,吕后得了好处。其实,这种局面也是 她有意安排出来的。吕后一向的宗旨就是,打压势力强大的吕氏侯王,扶持弱小支系,从而平衡各方权力,最终完成吕氏家族一党独大的目标。早前,吕后就强行将 势力强大的齐悼王刘肥三郡——城阳、济南、琅琊收归朝廷。为了实现既打压又牵制的目标,吕后在削弱齐悼王刘肥势力的同时,又封其子刘章为朱虚侯、刘兴为东 牟侯。之后,她又分封了八王七侯,抚养了淮南王刘长。
刘氏在吕氏专权后能够夺回属于他们的江山靠的是隐忍和伺机而动,在这个过程中出力最大的应该还是陈平,可以说没有陈平,刘氏早已被赶尽杀绝,根本就没有反扑的机会。无独有偶,几百年后的唐朝也曾面临过这样的困境,同样是女皇武则天专权,李氏夺回政权的过程和刘氏夺回政权的过程何其相似,可见,所有的政治变迁都是徐徐图之,吕氏从刘氏手中抢得大权也并非是一日之功。
吕氏是如何从刘氏手中夺得政权的?其实在刘邦建立大汉以后,刘邦并非一直稳坐京都,为了巩固稳定扩大大汉的疆土,刘邦常年在外征战,而此时京都的大小事务都必须经过刘邦的皇后吕氏的同意才可施行,这就给了吕氏有了可趁之机,吕后随身为女子,却有不输男人的手段和谋略,她利用自己的智慧和刘邦的威信,除掉了刘邦的劲敌韩信,在政治上也树立起了很强的威严。
在提高自己威望的同时,吕后也着力发展着吕氏家族的势力。在刘邦稳坐京都的时候,吕氏的实力也已经和刘邦平起平坐,直到刘邦死后,已经没有人可以压制吕氏,吕氏才真正暴露自己的野心。吕氏能够专权也并非一蹴而就的事情,同样是通过长时间的经营还有了这样一个机会。
在吕氏专权的时候,刘氏皇族损失惨重,几乎被赶紧杀绝,只有那么几个人侥幸逃脱,而这些人都是通过向吕氏示弱,甚至和吕氏联姻等方式才得以苟活,可以说,在尽量保存刘氏皇族的过程中,陈平的计策占据着关键的因素。刘氏在长期的隐忍之下,终于在吕氏死后,吕氏家族失去了主心骨的时候把握住了最好的政变时机,才得以成功收回大权。
吕后,历史上一伟大女政治家,虽未称帝,却实际掌握帝权,而在吕后的带领下,吕氏势力更是达到顶峰,吕氏王、侯遍天下。但是在吕后死后,吕氏势力一夜之间便被连根拔起,土崩瓦加,是吕氏势力不够强吗?还是另有原因? 吕氏集团强大的势力 吕氏集团势力不可谓不强大,在吕后在世时,想方设法的为吕氏子弟封王、封侯、封将,目的就是通过不断的提升吕氏子弟在朝廷中的地位以及掌握的实权,来巩固吕氏,使其能够泰山崩而吕氏不倒,当然,后事证明,吕后的想法有些异想天开。 影视剧中吕后形象 在吕后临死时,为吕氏留下最后一个手段,令吕禄、吕产统率南北军,掌握整个皇城的军权 七月中,高后病甚,乃令赵王吕禄为上将军,军北军;吕王产居南军。——《史记》 并对他们苦口婆心的说道: 吕太后诫产、禄曰:「 ”高帝已定天下,与大臣约,曰‘非刘氏王者,天下共击之’。今吕氏王,大臣弗平。我即崩,帝年少,大臣恐为变。必据兵卫宫,慎毋送丧,毋为人所制。”——《史记》 高祖曾说过非刘氏不可称王,若有称王的天下人可以起兵讨伐他,而我对诸多吕氏封王,我在的时候还好,可以压制住众人,而我不在了,众人势必会反,所以为了防止他们反,或者有能力平定他们反叛,我吕氏一定要牢牢地握住兵权啊!在我死后,不要为我送葬,而是要把握兵权,守卫皇宫的安全。说完,吕后便离世了。 影视剧中吕后形象 吕后离世了,而其煞费苦心为吕氏集团势力培育起来的势力,仍是最强,可以死死的压制住众人,此时的吕氏集团势力仍是不可谓不强。 吕氏一夜之间土崩瓦解的表面原因与直接原因 就是这么强大的吕氏势力一夜之间便土崩瓦解了,而其表面原因与直接原因都很简单,无外乎是惦记吕氏的人太多与吕氏掌门人吕禄、吕产太蠢。 吕后死后,齐王是第一个发难的:齐王乃遗诸侯王书曰:「 ”高帝平定天下,王诸子弟,悼惠王王齐。悼惠王薨,孝惠帝使留侯良立臣为齐王。孝惠崩,高后用事,春秋高,听诸吕,擅废帝更立,又比杀三赵王,灭梁、赵、燕以王诸吕,分齐为四。忠臣进谏,上惑乱弗听。今高后崩,而帝春秋富,未能治天下,固恃大臣诸侯。而诸吕又擅自尊官,聚兵严威,劫列侯忠臣,矫制以令天下,宗庙所以危。寡人率兵入诛不当为王者。”——《史记》 总之,齐王说了一大顿,吕氏的各种各样的坏,我齐王要替天行道,起兵伐吕,这是刘氏藩王的行动。 紧接着朝中大臣绛侯周勃丞相陈平开始谋划。 绛侯乃与丞相陈平谋,使人劫郦商。令其子寄往绐说吕禄曰:「 ”高帝与吕后共定天下,刘氏所立九王,吕氏所立三王,皆大臣之议,事已布告诸侯,诸侯皆以为宜。今太后崩,帝少,而足下佩赵王印,不急之国守籓,乃为上将,将兵留此,为大臣诸侯所疑。足下何不归印,以兵属太尉?请梁王归相国印,与大臣盟而之国,齐兵必罢,大臣得安,足下高枕而王千里,此万世之利也。”——《史记》 若说刘氏藩王直接起兵伐吕,朝中以周勃、陈平为代表的大臣们则是在内部搞破坏,以虚言哄骗吕氏,待其交出兵权后,吕氏便是鱼肉,而众人则成为了刀俎。 吕后一死,内外之一便全部开始活动,可见此时吕氏的敌人实在是太大,令人防不胜防。 影视剧中周勃形象 而吕氏失败的直接原因就是,此时吕氏的掌门人吕禄、吕产实在不是很聪明,不但不清楚时局,还很容易被骗。 在姑姑吕嬃得知吕禄要交出兵权后十分生气,大骂吕禄,并且将收藏的金银珠宝全都拿了出来撒一地,说道:「 ”我不要在为别人守着财物了”。 嬃大怒,曰:「 ”若为将而弃军,吕氏今无处矣。”乃悉出珠玉宝器散堂下,曰:「 ”毋为他人守也”——《史记》 由此可见,吕氏的掌门人不够聪明果断也是吕氏快速灭亡的一个重要原因。 吕氏灭亡的根本原因——人心向刘不向吕 大汉王朝的开国皇帝是汉高祖刘邦,而此时刚开国不久,朝中很多文武大臣都是先帝忠实的追随者,对刘氏还有深厚的感情。吕后乱政,碍于吕后的威势以及她是高祖微时妻子的身份,这些大臣们拿吕后没有办法。但是吕后一死,便再也没有什么力量可以束缚他们了,刘氏受到的屈辱已经够多了,是时候光复汉室了。 影视剧中刘邦与吕后结婚时 不光老臣们人心向刘,近乎天下人此时仍是人心向刘,这点从周勃进军后,众军士的反应便可以看出。 太尉将之入军门,行令军中曰:「 ”为吕氏右襢,为刘氏左襢。”军中皆左襢为刘氏。——《史记》 周勃问众军士,支持吕氏的举右臂,支持刘氏的举左臂,众将士均举左臂。 刘氏人心所向,吕氏人心所背,这就是为什么吕氏有那么多的敌人,而刘氏一呼百应,这便是吕氏灭亡的根本原因。 封建制度的弊端 强大的吕氏集团一夜之间便覆灭,除了以上原因外,还有一个更根本的原因,那就是封建制度的不成熟性。 其实不光是汉朝,不光是吕氏,在整个封建社会中都存在这个问题,而皇位的更替往往伴随着流血事件更能说明这点。 那么封建制度的不成熟性,究竟不成熟在哪里呢? 影视剧中吕禄形象 皇帝具有不可控性,这个皇帝可能是英明的,可能是昏庸的,可能是刚硬的,可能是软弱的,可能是善良的,可能是邪恶的。而皇帝身边的人往往英明的、昏庸的、刚硬的、软弱的、善良的、邪恶的都有,毕竟人口基数大嘛。英明的皇帝身边往往是贤臣,昏庸的皇帝身边往往是小人,软弱的皇帝身边,必定有刚硬的人在支撑,等等,等等。 所以,正是由于这种不可控性,使得往往有很多人伺机而动。贤臣往往等待圣君,圣君在出世建功立业,圣君不在闭世修身养性。小人往往期待的是昏君,昏君在小人耀武扬威,昏君不在,小人夹尾巴做人。因此,皇帝一人可以影响一个朝廷。 影视剧中吕后和刘盈形象 因为刘盈软弱,所以吕后刚强,顺利创立吕氏基业,又因为吕禄、吕产昏庸,所以吕氏基业迅速衰败。正是由于这种封建制度的不成熟性,导致权力的更替,事业的兴衰是很平常的事情。 时刻录品历史 吕氏的灭亡看似因为吕禄、吕产的无能,实则因为人心向刘不向吕。吕氏的故事还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盛极而衰,爬的越高摔的越狠。吕氏过于强盛而走向衰败,站的过高而摔的过狠,倘若吕氏满足于当前的富贵,不谋权篡位,也就不会有最后被灭族的下场,而是永华富贵几百年。所以,富贵适当即可,贪多未必好。 喜欢时刻录的朋友,可以点个关注呦!
吕后掌权15年,在她快要去世的时候,她知道吕氏家族一定会受到刘氏以及拥簇刘氏朝臣的反对,所以她派大将吕禄和吕产分别驻守京城的北面和南面,由此,京城就会一直在吕氏的手中,那么刘氏一帮人将一时很难铲除吕氏一族。从吕后的逝前交代中可以看出,吕后的政治远光非常敏锐,她看到了刘氏一族想要复仇的心思,虽然吕氏一族在吕后掌权期间已经非常强大了,但是吕后仍然担心刘氏一族的复仇。
吕禄被吕后派往京城北部担任驻守北部的将领,按道理说,他应该明白自己职责的重要性才对,但是他对自己的定位不准确,以及对刘氏一族的认知错误,导致刘氏一族不费一兵一卒就占领了京城北部。由此可见,是吕禄的无知导致他拱手让兵权,那么作为吕氏一族的守护者,吕禄为何要这样做呢?他难道不知道就算和平交出兵权,也难以摆脱吕家不被灭族的后果吗?
吕产是驻守京城南部的将领,自从吕禄和平交出兵权之后,吕氏一族能够保护全族的就只剩下吕产了,但是吕产高看了吕禄轻视了敌人,作为一众族人的守护者,吕产跟吕禄不同,吕产想要分离抗敌,但是无奈的是上了当,很快被除掉了。当吕禄和吕产都被刘氏一族除掉之后,这不仅代表着吕氏一族的灭亡,也代表着刘氏一族复仇成功。
吕禄被吕后封为北部守将之后,其实一直守在北部,跟他的兄弟吕产分别在一北一南,按道理说两人的配合加上京城是战略要地,所以吕氏一族手中还是有王牌跟刘氏一族进行较量的,不过吕禄虽然作为实行操控者,但是当他面对陈平等人的好处利诱时,却将吕氏一族的利益置于绝地,最终选择了将兵权交出。这说明吕禄不是一个将才,在政治敏锐上,他远远不如吕后。那么吕禄被智取的经过是什么呢?吕禄交出兵权后的结果又是怎样的呢?
吕禄不可能白白交出兵权,即使他再愚蠢,但是如果守不好北部,那么就会落入刘氏之手,所以要想研究吕禄为何能够看中刘氏一族给的好处而交出兵权,就必须要了解吕禄当时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先来说一下外部环境,在吕后去世之后,仅仅时隔一个月,齐国的刘襄就举兵攻吕。
刘襄为何会做第一个攻吕的诸侯王呢?其实这里面大有原因,至少有三条,一是刘襄是刘肥的儿子,刘肥虽然是齐国的一把手,但是却是受到吕后欺负最惨的一个,短短的时间里,吕后就从刘肥手中拿走了多个郡,并且将这些郡全部分给吕氏一族的人,刘肥是一个懦弱的人,所以只能忍受吕后的欺负的,刘襄虽然是刘肥的儿子,却很是勇敢,对吕后以及吕氏一族怀恨在心;二是刘襄代表刘氏一族,吕氏分封吕家的行为已经违背了刘邦的白马之约;三是刘襄有自己的兄弟在朝廷作内应。
就这样,刘襄举齐国之兵攻打吕氏一族。在刘襄起兵的消息传出之后,天下很快进行了响应,于是不仅是刘襄的部队起兵,还包括其他诸侯王的势力。所以吕禄等人面对的外部势力是非常强大的。
内部的原因是吕禄等人的不善察人和眼光不高。当吕禄等人听到了刘襄等各地诸侯王起兵的时候,想要出兵攻打,但是他们不能离开京城,所以就需要在朝臣中间选择一人出兵做主将,最终选了灌婴。吕禄等人的选人标准有两个,一是必须有带兵打仗的才能,灌婴从15岁就跟随着刘邦,经过数十场大小的战役,非常能打;二是灌婴在吕禄看来是一个值得信赖的人,原因是灌婴在吕后执政期间一直非常安稳,并没有表现出一丝一毫的抗吕行为。但是等到出兵到了荥阳时,灌婴却立即倒戈攻吕。
灌婴的倒戈说明了两点,一是吕禄等人不善察人,二是灌婴倒戈实际上是和刘襄合作,两者的合作实际上也代表着功臣派和皇族派的合作。
陈平和周勃同时也在商量如何拿下吕禄,之所以先拿吕禄,原因有二,一是吕禄跟吕产相比,更加糊涂一些,更容易受骗,二是吕禄是实力最大的一个,假设先骗一个不好哄的吕产而美哟成功,那么一定会招致两吕合作。陈平等人借助吕禄的好友俪寄口,向吕产说明了交出兵权的好处,一是能够让刘氏放心,自此不会找吕家的茬了,二是刘襄等人已经逼近京城,如果刘吕两家兵戎相见,那么吕家一定会被灭亡的。
在听了这一番建议之后,吕禄就交出了大将军的印信,也就相当于交出了兵权。这里面还有一个小插曲,即周勃等人为了防止吕禄不听从建议,特意拿到了印有皇帝玉玺的印信,凭借此印信到达北部军中,然后夺走了将领用的一切控兵的符号,之后召集士兵开会议,重新调整了北部军队。周勃此举相当于真正掌控了北部军队。
吕产跟吕禄不同,吕禄是一个政治糊涂人,但是吕产却相对精明,他在一直等不到吕禄的消息后,就想到了一个办法,决定挟持皇帝,由此可见,吕产比吕禄聪明很多。但是吕产有一个弱势,就是他在进攻挟持皇帝的时候,并不知道吕禄已经交出兵权、北部军队已经被陈平等人掌握的消息,所以在吕产进入皇宫的时候,其实他还以为吕禄依然在坚守北部,也正是因为他坚信京城依然在吕家手中,所以他才仅仅带领小部分人到达皇宫。不过此时的皇宫已经被周勃等人控制住了,所以等到吕产进入宫中之后,刘章就带领一千士兵除掉了吕产。
吕后任命吕产和吕禄担任北南将军,这就充分说明了吕后高明的为政策略,不过吕后也是用人不善,吕禄的无能愚昧使得京城北部很快被陈平等人掌握,正是由于吕禄的糟糕决定,才使得吕产被杀、吕氏一族被很快灭族。但即使如此,我们也不能就由此认为吕后毫无政绩,在位的十五年期间,吕后一边在对刘氏进行赶尽杀绝的同时,一边也为政有功,例如在面对匈奴问题上,就忍住了愤怒而使得两国疆界和平。
在吕后去世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吕家就被灭族,从中可以看出,刘氏一族以及支持刘氏一族的人对吕氏是多么的愤恨和不满,并且这股不满势力还非常的大,否则不可能在两个月之内就除掉了吕氏一族。这恐怕也是吕后所没有料想到的,毕竟在她经营的十五年里,还没有人如此大规模的反抗。
吕产和吕禄是守护吕家最后一道防线,但即使如此,吕氏仍将被灭掉,原因有三,一是皇族派和功臣派的合作,是一股非常强大的势力;二是吕氏一族曾经为掌权,对刘氏一族已经支持刘氏一族的朝臣进行大批的诛杀,所以仇恨吕氏一族的人非常多,因此在吕后去世之后,很多人都起来反对吕氏;三是尽管吕后掌权十五年,但是在天下当中得人心的依然是刘氏,从民心所向上看,刘氏必然消灭吕氏。
参考文献:
《史记》
《资治通鉴》
《汉书》
历史上吕后驾崩之后,过了多久吕氏家族才被灭门的?
本文2023-11-11 19:27:45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4597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