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下的南溪古寨散文
散文是一种抒发作者真情实感、写作方式灵活的记叙类文学体裁。散文是一种抒发作者真情实感、写作方式灵活的记叙类文学体裁。以下是我精心准备的关于夕阳下的南溪古寨散文,大家可以参考以下内容哦!
距安徽池州市东至县城25公里的花园乡南溪村,一个群山怀抱的深山峡谷里,有一个古寨生活着180多户、780多人,他们是匈奴后裔,被称为大山里“最后一个匈奴部落”。据记载,村民们的祖先来自蒙古大漠,是休屠王的后裔。唐朝末年为躲避黄巢之乱从徽州黄灯(今屯溪)迁居于此,至今已有1135年,传世60余代。鉴如此,探究历史的盎然兴趣瞬间被激发出来。——题记
我们从东流下高速,上206国道向南,在皖南的山村之间一路蜿蜒前行,经历山、尧渡到达花园里乡。一路上都是绿绿的山山水水,空气清新通透。季节虽是晚春,却艳阳高照,宛如夏日。几经周折,来到深山峡谷之中的南溪古寨。
南溪古寨又叫金家村,群山环抱,地势险峻。古寨风光旖旎,可以说是山、水、村的巧妙组合,是一幅绝妙的山水画,是藏在深山未经雕琢的一块璞玉。在村口,残存由巨大卵石磊砌而成的寨墙。过了寨墙,走进古寨,首先扑入眼帘的就是几株高高耸立的参天古枫和古樟,那挺直苍老的树干,婆娑作响的繁茂枝叶,似乎记录着岁月的沧桑。村庄内袅袅升起的炊烟,空气中飘荡的淡淡茶香和那小桥流水,人声喧哗,鸡鸣深巷,鸟语山林的意境,显示出勃勃生机和旺盛人气。
对于南溪古寨,我的第一印象是一座被现代文明遗弃的村落。村庄卧于高山脚下,三面环山,仅有一条“村村通”公路通向外面的世界。显然这里没有开发,也没有很好的规划,不是我们通常意义的景点,看不出任何专业意义上的旅游接待设施。在这里,你会觉得时间像门前的流水真真切切地在走,推开古宅的'门,过去的影像剥落在眼前,你一下子会失去了方向感,触摸不到现代城市任何的气息。陶渊明的“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是她的真实写照,目之所及,满眼苍夷和陈旧,感觉与乌镇、南浔、西塘等古镇截然不同,房屋是徽式建筑与北方草原地区建筑的结合,砖瓦结构,高而空旷,老房子、石子路以及里面的摆设都给人以久远的感觉,深邃而宁静。这种宁静与城市迥然不同,我想,如果约三五个好友,在这里喝喝茶、聊聊天,谈谈风月,倒不失为一种不错的休闲方式。
古寨给我的第二印象是一本厚厚的家谱。古寨保存最完整且最雄伟的建筑当属金氏宗祠。这座建于明代的祠堂,山墙耸立,门楣高大,宽敞气派,前后共三进,天井庭院宽敞,两旁有花鸟麒麟浮图座厢,后厅是祖宗排位,内悬“南溪鲲化”等匾额。建筑用材考究,雕刻玲珑剔透,整体组合气势恢宏,格局和其他徽式建筑没有什么明显的区别,但从遗留的石墩上的战马图案和上马石、栓马桩等物件上,依然可以看到这个家族曾经金戈铁马的历史和入朝为官的显赫世家。金家村里至今完好地保存着成套的老谱,历经1135年,传世60余代。家谱延续了一千多年的人物故事,历经年代的更迭,铁骑声己渐行渐远,这些草原牧民的后裔,早已在这里扎下根来,与汉民族和睦相处,不分彼此,成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民。只是每户人家的堂前保留有匈奴祖先的图腾还在无声的叙述着那段遥远的历史。
古寨给我的第三个印象是独具匠心的村庄布局。大自然鬼斧神工的造化,使这里的山峦显得格外奇特。走进古寨,村口小溪上有3座石拱桥,前人称此为“进村三把锁”,又有山溪穿行而过,将整个村落一分为二,形似太极图之阴阳两极。村内巷弄内全是曲径通幽的石板小道,内有99弄,88沟,弄弄相通,沟沟相连,整个布局就是一副完整的太极八卦图形,外人易进难出。村中园林格局风景幽美,空气清新怡人,房屋依山而建,成梯形走向,绕着小溪有序地排列着,溪水就从房檐屋脚下流淌,潺潺入耳。由于这里风光秀丽,地形奇特,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优势,抗日战争时期,伪至德县政府和县城中学曾一度迁到这里。
好不容易走出来,回头打量一番,再次印证我的印象:群峦叠翠的山峰上,云雾缭绕,林木葱郁,杂树生花,三三两两的游客给这个沉寂的古寨增添了一点新的活力,古寨在夕阳的沐浴下,显得格外的静美。我想,如果当地政府能好好把这把这个神奇的古寨规划保护好,以更好的形象展示出来,古寨就会奔出山林,走过田野,把这里的美丽和神奇,传到远方。
2020年5月16日周六,天气晴好,弟弟带著我练车,载著姐姐姐夫一共五人,驱车200公里,来到向往已久、以许多神奇传说而闻名的白溢古寨。
四面绝壁的白溢古寨位於五峰土家族自治县,东临天池河,西濒鱼泉河,原名白鱼砦,属武陵山脉,自古有「登览胜区」之誉,被列为「中国名胜」和「神州九奇」,是一方未开发的原始天然绝景,是古代土家部落首领的军事险隘和「皇城」。清代诗人郑光藻作古诗《白溢寨》:「唐家世职废当年,帅府雄图怅杳然。万仞山头空古寨,石桥悠自带蛮烟。」
神秘而古老的山寨,蕴藏著无数的自然奇观,特别是以其世间罕见的「六大不解之谜」闻名遐迩。
一是「暑天冰穴」之谜。寨西绝壁半山腰海拔1800米夹湾中,有著神奇的洞穴,每年立夏前後天气转热时,洞穴内慢慢结冰。天气越热,结冰越厚,立秋後随天气转冷而消融。伏天天气酷热,唯此处却冰冻三尺,呈现出石上鲜花绿叶,石下冰封三尺的罕见自然奇观,英法等国际洞穴专家曾专行实地考察也未解其因。
二是「地动石」之谜。寨上湖坪有一巨石,人立其上用力踏地只见地动山摇,百米内犹如地震。
三是「冷水谷」之谜。湖坪稻田之米奇香可口,蒸熟後粒粒竖起,细长如杆,古为上贡皇帝专用。米为何熟後自立,无从道清,乃华夏一绝。
四是「舞动的稻田」之谜。湖坪稻田其中有一块面积约05亩「怪地」,人站在田边跳跃,整个稻田里的植物也都跟著摇摆起来,甚是神奇。
五是「藏金洞」之谜。绝壁上有明末土司唐镇邦为其舅父田双云营建藏宝的「藏金洞」。传说土司请石匠凿岩逐级而登,将金银财宝藏於悬崖上一隐秘洞中,又令石匠逐级後退,毁去台阶,掩盖痕迹。土司为永保其秘用刀杀死石匠,将刀插於壁下石缝中,而後来却能摇动而拔不出屠刀,至今仍能见到石缝中的刀尖。
六是「银花金盆」,寨上海市蜃楼。深秋午夜,只见在第二级绝壁之上银花绽放,接著在其下方出现一金盆,托起银花,光彩四射,清晰可见,由暗变明,再由明变暗,最後消失,大约持续30分钟左右,寨上许多农民亲眼目睹,现年71岁的老支书曾有幸3次看到如此奇观。
古寨由四级绝壁台阶,划分为下白溢、中白溢、上白溢和天堰坪。
早先,白溢寨是个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自古只有东西南北四关扼守绝壁的四处入口,有炮台、关口、寨门等古军事遗址,现今,如果不是修建有九曲回肠、险峻雄奇的挂壁公路,如果不是驾龄近三十年、驾照最高等级的弟弟亲自开车,估计我很难登上白溢古寨。
白溢古寨背靠著高俊雄奇的山脉,山脉延绵100平方公里有馀,山体独立,四周皆为千丈岩石绝壁,唯南北两路可至峰顶,真乃「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整个山体至下而上又形成两级陡壁,气势雄伟壮观。
第一级陡壁上为面积12平方公里的白溢山寨,是数千年来土家人拥寨而守的聚居地,海拔在1100至1300左右,是三面环山的一片坪坝,只见田畴相接、阡陌纵横,古朴的土家民居星罗棋布,与茶树农田相映成景,构成一幅寨上江南的优美图画。
第二级陡壁更为壮观,绝壁高达千米,长约5千馀米,气势恢宏,在夕阳映射下,呈现出红、白、黄、青多种色彩,勾画出一幅壁立千仞的五彩画卷。
这里有八平方公里的平地,树木稀少、矮小,一派风吹草低现牛羊的高山草原风光。
车行至此,再无车路可走。五人下车,但见高山绝壁横亘在眼前,一幅巨大而宽阔的彩色石壁如屏风般在面前展开,查资料瞭解到,绝壁主峰黑峰尖海拔2320米,为五峰第一高峰,华中地区第二高峰(仅次神农顶),山体险峻雄伟,以「田房高辟接云层,鸡犬声如天上闻」而称奇,为鄂西南名峰。
我们此行时间有限,主要目的是去暑天冰穴一探究竟。沿著依稀可辨的羊肠小道,穿过一长段滚石路,上行一小时後,痛风的弟弟腿脚开始疼了起来,遂不敢继续攀爬,一路晕车的二姐此刻又高原反应喘气急促,他们二人原地休息,我和三姐三姐夫挥汗如雨,继续攀爬。
爬行81°陡坡将近两小时後,来到绝壁白岩的山腰,树荫底下凉风习习,甚是舒服。我用手机测试海拔1775米,陡坡开始转成沿著山脊右转的缓路。继续前行,路边开始出现几朵三叉九顶野牡丹花,以及零零星星的高山杜鹃花和小小的悬挂在枝头摇摆的野泡桐花。
越走越凉爽,突然看到前面一树树盛开的高山杜鹃花,红的白的黄的,鲜艳无比。
追著杜鹃花,我们进入一片怪石崚峋、苔藓植物茂盛的夹沟,乾不见水,却顿感湿润冰凉,犹如进入冰窖。此时已无路可寻。
越走越冷,我不禁打起哆嗦。这么冷!又没有一点路的痕迹了,应该是离「暑天冰穴」不远了吧!可是,冰穴在哪里呢?环顾夹沟四周,未见有什麼洞啊!
爬过沟里的一块块圆石,原本打算近距离拍摄那株最艳丽的花朵的时候,突然发现花树下,由几块石头叠垒著成三角形的地下洞穴里面是白花花的积雪!哈哈!原来这就是我们要找的「暑天冰穴」!洞穴是在夹沟石缝地下!
兴奋之余,沿著夹沟查找,发现只有这方圆约50平米范围内气温骤冷的地方才有冰穴,一共找到大大小小八个冰穴,最大的穴口直径两米左右,深探不到底(下山後询问寨民得知最深的有十七八米),一块巨石旁有个小冰穴,用树枝戳雪初探,深足有一米。
令我生奇的是,夹沟乾乾如也,未见一滴水,洞穴内怎麼会积雪结冰?
看时间差不多下午三点半,因要赶路不敢久留,我们三人在惊叹和兴奋中匆匆下山与二姐和弟弟汇合,时已五点半,天色渐晚,急忙长途驱车返回宜昌,到家已是晚上十点半。 此次探奇,可惜时值初夏未到最热的暑天,所以只看到「雪穴」未见「冰穴」。据当地寨民讲,目前天气刚热起来,才开始积雪,待到三伏天就会结冰,气温越高,结冰越厚,最热的时候可以看到一大块一大块的冰往外涌……
雄伟的高山风光、神秘的自然奇观、浓郁的民族风情、秀美的田园山水、古老的土家兵寨遗址,让白溢寨充满了无穷的魅力。此次时间有限,下次择某个暑天再来,小住几日,品尝湖坪冷水贡米和高山正宗腊肉,深度探奇,踏遍古寨的沟沟壑壑,看暑天冰穴的冰涌奇观,看土家的撒叶儿嗬和搙草锣鼓,还有那绝壁上的土司帅府遗址和神秘的藏军洞。
鲜卑、契丹、匈奴这些曾显赫一时的民族,在历史长河里,早已经消亡。 用消亡或许不太确切,准确来说,这些民族如今都已融入进了其他民族,主要当然是汉族。 他们的后裔,现在确实还分布在中华大地上,小院从头来捋一捋这几个民族的兴亡。 先说说游牧民族的老祖宗——匈奴。 匈奴最早在战国时期就出现在史料中,它曾经与其他几国军队联合攻秦,这时候,匈奴还是个松散的联盟,由许多游牧部落组成。在中原看来,他们都是匈奴人,在他们自己看来,匈奴只是外人对自己的称呼,我们可都有自己的部落,这些大大小小的部落不下数十个,其中较大一些的有:屠各、荤粥、丁零、林胡、楼烦等等。 不过发展到了战国末期,匈奴就真正成了一家子,对中原的威胁也越来越大,各国不得不开始修建长城,防止匈奴三天两头来打劫。 即便如此,也挡不住匈奴的不断入侵与蚕食,各家子也没办法,战国时期的仗实在打不完,没有多余力量对付匈奴。 这种情况,到了秦始皇统一后才得到改变,他派蒙恬北伐,收复了被侵占的河套地区,把匈奴赶回了漠北。 不过秦始皇一死,匈奴就在头曼单于的带领下卷土重来,河套再次被占领,并且匈奴越来越不得了,击败了另外两大游牧民族——月氏和东胡,已经开始形成大型帝国。 所以刘邦亲征匈奴,都被包围在白登,差点提前领盒饭。 这时候匈奴控制的地区,大致如下图所示,可以看到,比汉高祖的地盘要大多了。 接下来到了汉武大帝出场,卫青霍去病等名将吊打匈奴,收复了大片失地,匈奴认怂,被迫西迁,不久分裂为南北匈奴。南匈奴南下归附汉朝,此后汉朝要对付的,实际上就是留在漠北的北匈奴。 东汉王朝继续暴击北匈奴,北匈奴内部本来就不太平,还有蝗灾助阵,连吃几个打败仗,损失人口几十万,只得继续往西逃跑,这一时期,汉军的主帅是名将窦宪。 逃到乌孙国附近,这地方在哪里呢,找了张图示意一下,这已经是西域极西了。 这还不够,汉朝继续进行打击,北匈奴继续西撤,进入中亚草原,此后就失去了记载。 许多人认为,欧洲人谈之色变,被称为「 ”上帝之鞭”的匈人领袖阿提拉率领的部众,就是西迁的北匈奴,不过这点在史学界还没有得到公认。 归附汉朝的南匈奴,到了东汉末年,也不安分起来,逐渐恢复了独立地位。 南北朝时期,南匈奴单于更是占据了并州,开创了霸业,也开启了五胡十六国时期。 这个时期,刘渊建立的前赵疆域如下图: 这是匈奴最后的辉煌,前赵灭亡后,匈奴再也没能崛起,曾经称霸一时的匈奴,此后在历史上消失,主体融合进了汉族。 匈奴的后裔,广泛分布在今天的陕西、山西、山东、河南和福建等地。 比如位于江苏苏州的金氏,位于福建福安市赛岐镇宅里村的金氏,位于河南省鹤壁市的赫连氏,位于安徽省皖南东至县南溪古寨金氏,甘肃省兰州市榆中金崖镇金氏,浙江省浦江县郑宅镇后路金村金氏,山东省文登市丛氏等,传说皆为匈奴金日䃅的后裔。 再来讲鲜卑。 鲜卑的始祖来自古西伯利亚,现在一般认为是东胡或山戎的后裔。 讲到鲜卑,还是要讲到匈奴。鲜卑的祖先东胡就是被匈奴的冒顿单于击败后,退到鲜卑山,由此得名。那时候,鲜卑的主要活动范围相当于如今的内蒙古东部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哈古勒河附近和辽宁西北部。 鲜卑长期被匈奴压制,隶属于匈奴,直到窦宪击破被匈奴后,蒙古高原出现了真空,鲜卑才有了崛起的空间,特别是汉末另一个游牧部落乌桓被曹操讨伐后衰落,鲜卑就成了老大,许多原本匈奴控制下的部落,都自称为鲜卑。 西晋至东晋这段时期是鲜卑的高光时期。 他们分为三大支部。 其中的慕容部在历史上建立了前燕、后燕、西燕、南燕等一系列大大小小的燕国,难怪《天龙八部》中慕容复还矢志不渝想要光复燕国。 宇文部则建立了北周,拓跋部建立了代国、北魏、东魏、西魏等国家。 西鲜卑的吐谷浑部则雄踞青海、甘肃、新疆南部、四川西部,直到663年被吐蕃攻灭。 此外还有西秦、南凉等小政权,在那段时间里,鲜卑活跃在东北、西北、西南的许多地区。 这些国家一一被灭亡后,鲜卑再也没能翻身,主体并入汉族,其余演化为柔然等其他草原部落。 在现代,锡伯族被认为是鲜卑后裔,他们主要分布在辽宁省和新疆 尔自治区,有大约19万人。 另外,广东鹤山县宵乡的3000多源氏族人被认为是鲜卑秃发氏后人。 还有大名鼎鼎的契丹。 这是正儿八经建立了较大的王朝,称霸亚洲,和中原政权鼎立上百年的厉害角色。 他们打哪儿来的呢,其实还是来自于鲜卑、匈奴等部落。 他们的祖先,有逃到辽河上游的柔然一部,也有东鲜卑宇文部落中的迭刺部,此外不少散落在草原的原本属于匈奴的部落,也为契丹贡献了不少人口。 所以契丹到了唐末才逐渐崛起,在雄主耶律阿保机的统治下建立辽国,并延续长达200多年。 辽国的疆域,那是相当的大,被称为幅员万里,具体可以看下面这张图,可以说名副其实,强盛时是当时东亚和中亚第一强国。 辽国被金国灭亡后,契丹贵族耶律大石又在西北建立了西辽,延续了87年,最后被蒙元所灭。从此,契丹作为一个独立的民族也消失了。 契丹灭国后,后裔大多融入了其他中国北方的民族,如汉族、蒙古族、满族等。 也有保留了族群的,在中亚,哈萨克人的中玉兹乃蛮部有契丹遗民,吉尔吉斯人中也有契丹部落。 在中国,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鄂温克族自治旗以及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梅里斯达斡尔族区一带的达斡尔族被认为是契丹的直系后裔,他们有大约13万人。 在云南被称为「 ”本人”的族群,根据家谱记载,也是随蒙古军队出征而留在当地的契丹后裔。
中国民间从来不缺乏古老的村寨。而在山区更多的是建在山崖上,用来躲避战乱或抱团取暖。
可是,这样的民间古寨,正在慢慢消失。
卢氏县城的西南方向,有一个古寨,因为处于黑马渠村后的山头上,当地人俗称为“黑马渠古寨”,或者干脆称作“黑马寨子”,以有别于其他古寨。
从县城西边的张麻竹园新村向东北方向有一条上山的水泥路,通向北岭万亩核桃林。初始很陡,越往上行,坡度减缓。慢慢向东延伸,半山腰处绿树掩映,白墙黛瓦的几处院落,地图上显示的是买家岭,其实也就几户人家,但也鸡犬相闻,怡然之乐。
整个北岭郁郁葱葱全是大大小小成林的核桃树,树下种植的油葵,已是收获季节,蔚然壮观的葵花盛景已经败落。
绕过买家岭,折向正东,同样有水泥路通向“核桃窝”,这是一个传统村落,也是农村户户通的成果。
穿过“核桃窝”村子,水泥路到了尽头,往日的村民小道已经荒芜,但不影响行走。绕来绕去,有路没路只管朝着黑马渠古寨的方向走就行了。
终于到了古寨北侧的高墙下。说是高墙,更像是孤立的、高大的土寨子。因年久坍塌,也有大型机械上寨的路线,已经看不出寨墙的壁立和陡峭,徒手即可攀爬而上。
进入寨内,才发现古寨的面积其实还挺大的,北高南低,呈两层阶梯状布局。特别是北侧,还能明显看到残存的一人多高的寨墙,只是已经坍塌得不成样子了。如果没人注意到这是一个古寨,也不会联想到这会是残存的寨墙。
站在寨墙上向外观察,西北的买家岭、核桃窝村,东北的前、后九龙凹清晰可见。
古寨内已被平整了,但既没有种植庄家,也没有栽植树木,只有茂盛的杂草足以没膝。
按豫西山区的传统和生活习惯,建在山顶古寨的古寨,理应有古井存在。
高处的第一个台地上,除了空旷的草地和残存的寨墙,也看不到其他什么遗存。而在稍低一些的第二阶台地,远远看到有亭子,有廊道。
终于在第二台地偏西的位置,看到一处黑魆魆的空地,走过去一看,就是古井了。
井口没有任何防护,甚至连一句警示、提醒之类的文字也没有,对游人而言,实在是极大的隐患。
随手拾起一块土坷垃扔进古井,竟然没有一点动静,开始怀疑是不是土块太小了没有声音时,才从井底传来一声闷响和回音。
和友人不约而同一声轻呼:“好深啊!”
需知,这至少百年的古寨和废弃的古井,该有多少游人向里边投掷石块、杂物,甚至大规模的回填。但时至今日,还是这么深,未免有些神奇了!
木质长廊连接着两个木质亭子,就在古寨的南侧边缘处,作为观景平台还是不错的。
亭子和长廊建成时间不会很长,虽经日晒、雨淋和风吹,但其新鲜程度还比较明显,只有伸进廊道里的杂草好像告诉游人:来这里游玩的人并不多。
确实是的,不但廊道上已经长了杂草,寨内的小路也被杂草淹没,只能和友人凭着感觉去寻找寨内的行走路线。
北望寨内,绿草覆盖,如青青草原,以及背依的北山。
俯瞰山下,卢氏山城历历在目,洛水带绕,高楼林立,高速公路和铁路从小城南北两侧穿过,感受到山城的高速发展和日新月异的变化。
除了古井和新建的廊亭,旧时人们居住的窑洞也不见了踪影,应该是被整体平整掉了。这样,古寨的烟火气儿就彻底失去了影踪。
太阳的余晖出现在西边的天空,古寨暗了下来,荒芜中又增添了一丝凄凉。好在山下的霓虹亮起,全新的生活就在山下,黑马古寨也行将消失在夕阳下,夜幕里。
重庆的历史悠久,也留下了不少建筑景点,在重庆有不少私藏的古寨可以感受清凉一夏的世外桃源,远离城市喧嚣,享受与世隔绝的生活,下面小编就为大家推荐了不少古寨景点,一起来看看吧!
1、武隆·犀牛寨古韵悠悠犀牛寨藏于大山之中,至今仍保存得十分完好。这里有清风明月相伴,小桥流水相随,农家小舍相栖息,田园风光相陪伴。
一缕青烟缠绵而上,一丝心绪缓缓而归。世外桃源般的犀牛寨,鸡犬之声相闻,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不妨远离城市的喧嚣,逃离俗世的繁华,来这世间一隅,感受清风抚耳,青烟如丝。
所在坐标:武隆土地乡
自驾路线:主城—S21—湘渝高速—白果火炉镇—土地乡—犀牛寨周围景点:天坑地缝、仙女湖、梦幻谷
2、武隆·天池苗寨古韵悠悠的天池苗寨藏于大山之中,至今仍保存得十分完好,好似一块绚丽多彩的“瑰宝”。
苗族和土家族世代居住在此,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倒是跟陶渊明描写的世外桃源别无二致。
寨内是清一色的吊脚楼错落有致,认真一看,竟是月牙形状。
还有青石小路、清澈池塘、清风凉亭和清雅长廊点缀,倒是透出了几分古韵。
所在坐标:武隆后坪乡文凤村
自驾路线:主城—银百高速—沪渝南线高速—天池坝苗寨周围景点:犀牛寨、仙女山、南天湖
3、丰都·龙潭古寨龙潭古寨位于丰都都督乡。
这里有“国宝级”的盖尔坪七彩云海,有象征千年爱情的红豆树,有落差183米的玉龙洞天坑瀑布,还有号称小九寨的东洋角大峡谷
它背依大山,规模不大,但山中缭绕的水汽把寨子烘托得像世外桃源一般。
你还可以和山里阿妹来一场说唱就唱的山歌对决,体验原汁原味的人文风情。
所在坐标:丰都都督乡
自驾路线:主城—沪渝高速—长涪高速—石渝高速—丰都互通—S203—都督乡
周围景点:盖尔坪、东洋角大峡谷、施家嵌天坑
4、石柱·万寿古寨万寿古寨是在重庆城区通往石柱黄水镇的必经路上,浓浓的土家味道弥漫在寨子里的每一个角落。
时而鸟翔浅谷,清幽静谧,时而歌舞纷呈,热闹非凡。
迂回的石梯、婆娑的古树、简朴的古戏台、安静的吊脚楼,它们相映成趣,别有一番韵味。
在这里,你可以观花、品茶,亦可听民歌、吃农家饭,还可跳一场摆手舞,喝一次摔碗酒,唱一曲土家_儿调,美妙至极。
所在坐标:石柱南宾镇红星村花院组宝鼎山自驾路线:主城—沪渝南线高速—石柱—万寿古寨周边景点:黄水大风堡、千野草场、油草河、西沱古镇
5、涪陵·角帮寨角帮寨是乌江进入涪陵的第一道门户,有千里乌江第一寨之称,位于武陵山深山之中。
这里可以看到原生态的山,原生态的崖,原生态的人文古迹,原生态的古村落,原生态的生活习俗。
角帮寨,因传说穆桂英屯兵于此而得名,距今已有1300余年历史。据当地人讲,这里还是穆家的藏宝地。
虽然如今穆家的房子没有了,屋基也消失了,但是作为见证的树还在。这里的俊美、秀丽、温润,也永远留在了后人的心中。
所在坐标:涪陵武陵山乡角帮寨村
自驾路线:主城—石渝高速—银百高速—梓里互通—高成线—角帮寨
周边景点:武陵山森林公园、武陵山大裂谷、816工程
6、黔江·板夹溪十三寨13个原始古朴的土家山寨沿板夹溪两岸分布,而板夹溪则用它清澈的溪水世代滋润着土家人和许多珍贵动植物。
热情好客的的土家人至今仍用石磨推浆,用石臼舂谷,他们大多能歌善舞,无论是耕作还是休闲时,只要开心,山歌张口就来。
你还可以亲自体验土家人的习俗,尝尝地道的土家美食,走走阡陌纵横的田间小路,新鲜好玩又有趣。
所在坐标:黔江小南海镇新建村
自驾路线:主城—沪渝南线高速—银百高速—包茂高速—黔恩高速—板夹溪十三寨
周边景点:小南海、阿蓬江神龟峡、濯水古镇
7、酉阳·何家岩古寨从何家岩村庄沿路进入,一路山道弯弯。
一边是蜿蜒曲折流淌的潺潺溪水,一边是绿树苍山,峰回路转间,梯田和古寨惊喜出现。
这里堪称人间秘境,水也格外甘甜。雕窗画廊、古式木窗、飞檐翼角等细节必让你留恋于古人的巧手中。
附近还有一望无际的菖蒲大草原。成群的牛羊如撒落草原上的黑白珍珠,又像绿毯上绣出各色花纹,颇具匠心。
所在坐标:酉阳菖蒲盖山脉自驾路线:主城—包茂高速—酉阳—双泉乡—马家坝—菖蒲草原周围景点:桃花源、龚滩古镇、乌江画廊
香炉古寨又名香炉寨,座落在香炉岭上。香炉岭位于朴店村胡上湾村民组西北角上,同时位于朴店村西北部,东距朴店民委员会驻地约4公里。
从香炉岭的拜金岭朝北看,香炉岭酷似一个大香炉“香炉岭”由此而得名。
据有关资料(胡氏家谱)记载,整个明朝时期,居住在香炉岭附近的村民,为本地“秀山公”支派的胡氏家族。在整个大明朝时期,胡氏家族经过了200多年,十多代人的繁衍发展,人丁兴旺,到明朝后期,胡氏家族已发展到数百人之多。造下偌大家业,仅胡氏族主,就有万贯家财,此时的大明王朝,已是风雨漂摇,大厦将倾,内忧外患,无力回天。胡氏老族主眼见明朝气数将尽,行将天下大乱,自己家族数百人到哪避难万贯家财放在哪里藏匿权衡再三,唯有修建山寨,以求自保,才可解决各种问题。老族主毅然决定集全族之力修建山寨,族人都很赞同,他们经过选择,选中了香炉岭为山寨的寨址。
香炉岭是此处西边一座高山(名叫“黑毡帽”海拔近800米)延伸下来的一条小山岭,中经葫洼盆地南出口窑岗岭,地势较平缓。再往东经过一条狭窄的山梁,就到了香炉岭。香炉岭东西狭长,山体薄大,南坡较缓,北坡陡峭,如斧劈刀削一般,壁立数丈,岭上怪石嶙峋,山势嵯峨,杂树丛生,是一处自然生成的天险。山寨依山势而建,最外面为一圈寨墙,高1--3丈,宽9尺左右,为巨大的块石砌成,非常坚固。山寨的主要材料是石头,全部就地取材,山寨分东、西、南、北四道大门,东门、南门方向为生活区,也是人们进出山寨的通道,北门面对悬崖,是防御入侵的要害之门。西门内还建有子寨,称为“寨中寨”,位置最高,为寨主一家及族中重要人物居住,防守最为严密,里面设有套间,路道狭窄,易守难攻,有暗道通往寨外。山寨内建有仓库、民房、水塘、水井、粮草充足,可作长期坚守。山寨设计巧妙、构筑坚固、充分展示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建筑技术,也充分显示了劳动人民艰苦创业的精神。山寨开始修建时大约是1620年前后,历经十多年终告竣工,起名“胡家寨”,由胡氏老族主担任寨主。相传老寨主武艺精湛,八个儿子个个武艺高强,分守八门,时称“八大王”,一般普通寨兵也都会些武艺。
胡家寨修成时,明末农民战争总爆发,天下已经大乱,胡家寨保卫战打的异常惨烈,寨墙内外血流成河,尸如山积。血战数天,寨兵虽然英勇,但双方力量对比悬殊,寨兵和群众全部牺牲。
当年山寨攻破后,只有老寨主的长孙一人从暗道中逃出,活了下来,在亲友的帮助下,掩埋了族人的尸体,然后娶妻生子,代代相承,经过几百年的繁衍,该派胡氏家族,如今又发展成为朴店村的名门望族了。
清初,这里恢复了社会安定,人们开始安居乐业。在征得胡氏后代同意后,将山寨改名为“香炉寨”,。如今,370余年已经过去,“香炉寨”名声已经叫响,远近闻名。香炉寨地处偏僻山区,距离交通大道教远。平时除有几个挖药人和放牛娃偶尔深入其中外,很少有闲人进入,因此,里面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至今保存良好,没有遭到人为破坏。除部分建筑物毁于当年战火外,大部分保存良好。
朴店村:朴店村位于沙窝镇最南端,属于两省三县结合部,106国道纵贯全境,全村总面积156平方公里,辖22个村民组。总人口502户、2050人。近年来,朴店村党支部坚持围绕党建抓经济,充分发挥村级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朴店村党支部和青岛农大签订了村校联建协议,在朴店村创建了第一所农民党校,聘请县委副书记担任名誉校长,镇党委书记任校长,开展党员教育培训和农民实用技术培训,
夕阳下的南溪古寨散文
本文2023-11-11 19:22:38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4597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