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开展新家谱的编修工作

栏目:资讯发布:2023-09-22浏览:3收藏

如何开展新家谱的编修工作,第1张

新家谱的编修涉及方面太多,以下抛砖引玉:

一、修谱的大致思路

1、明确修什么样的家谱:

    1) 纸质家谱:印刷纸质家谱

    2) 电子家谱:制作XLS/DOC/PDF等电子书家谱

    3) 网络家谱:使用 找你家谱 FindU 采集家谱成员数据,可同步完成电子家谱、网络家谱,数据供纸谱印刷

2、明确修谱的目标:印刷数量?考证家族世系人文?寻根问祖、认谱归宗?

3、修谱的分工:

哪种方式采集资料?

    1) 纸质文档手动填表收集

    2) xls/doc电子文档表格填表收集

    3) 各支脉负责人使用 找你家谱 建立支系家谱,直接在找你家谱内分享给主编/总编

谁来编辑整理?

    1) 明确修谱主编/总编,统一整理所有的家谱成员资料、编辑排版、付印。

二、家谱的主要内容(章节)

1、家谱序言、家族源流介绍;

2、历代家族名人画像;

3、历代先祖家规家训;

4、世系图(家谱核心):记载家族代代繁衍、婚丧嫁娶的人文信息;

5、家谱总结/统计:从政、经商、学文等达到一定程度的成员统计表;

6、家族重大活动记载、慈善公益事迹;

7、家族相关趣闻逸事;

8、附记、家族成员联系清单、结语等。

三、纸质家谱、电子家谱和网络家谱的差异

1、纸质家谱:装订印刷成册,具有较高的文史典藏价值;

2、电子家谱:表格、文档、、PDF电子书等,便于分享和传播;

3、网络家谱:通过网站或APP应用实现,便于随身携带、快捷更新。

四、纸质家谱、电子家谱和网络家谱示例

纸质家谱

电子家谱(宁波西袁氏家谱)

网络家谱(找你家谱 FindU)

袁了凡的事迹是真实存在的。他在嘉善县志、赵田袁氏家谱、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等资料中都有相关记载,而且袁了凡的高尚品德和事迹也得到了人们的肯定和赞赏。

袁了凡原名袁黄,字坤仪,明代吴江人。他在嘉靖十四年中了进士,并担任了宝坻知县。在任期间,他劝农桑、薄赋徭、兴水利、治城垣,做了很多实事,并在离开宝坻时,百姓痛哭挽留,甚至有人捐了千金以送袁公。

除了在宝坻任职外,袁了凡还曾任兵部尚书、加封太子太保等职务。他善于审理冤案,做官时以“廉明公正”著称。他的著作《了凡纲鉴》也被认为是一部很有价值的著作。

袁了凡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官员,还是一位思想家和文学家。他的思想注重实践,反对空谈,强调“知行合一”,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他的著作涉及哲学、历史、政治等多个领域,其中《了凡四训》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被誉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经典之作。

总之,袁了凡的事迹是真实存在的,他在政治、思想、文学等方面都有卓越的成就,是中国历史上的杰出人物之一。

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从过往经历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是人类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但是,心理学家发现,如果我们总结经验教训的方法不对的话,我们甚至有可能不光记不住教训,反而有可能南辕北辙,变本加厉地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跑越远。这类我们容易犯的错误的总结教训的方法就是“反事实思维”。

反事实思维是个体对不真实的条件或可能性进行替换的一种思维过程。它经常是以“如果……,那么……”的形式出现,也就是说它通常包括两个部分,虚假的前提(“如果自己每天多学了一个小时”)和虚假的结论(“那么这次就会考好”)。实际上,“如果自己每天多学了一个小时,那么这次就会考好”和“如果出门前记得带伞,那么就不会被淋成落汤鸡了”这样的反事实思维想法也经常出现在日常生活之中。

长期以来,我们心理学家认为,反事实思维能够帮助人类预测未来行动从而增强我们的行动力,并且对于学习事物之间的联系和拓展思维也有相当重要的作用。美国的“天才与资优教育计划——GATE(Gifted and Talented Education)”也注重通过反事实思维训练来开拓学生们的思维。

但最近有研究者发现,在人们通过重复性实验对可能性结果的发生概率进行认知时,反事实思维反而会影响人们的学习。过多的反事实思维,尤其那些强调会发生不同结果的想法,会干扰人们对实验结果的记忆,使他们对结果的发生概率的判断产生偏差。

维克森林大学的研究者们设计了一项实验,要求被试观察四十个抛掷不均匀硬币的录像,其中实验组(预测组)被要求在观看每个录像前对抛掷硬币的结果(黑色面还是蓝色面朝上)做出预测,而对照组(观察组)则仅需要观察录像。研究发现,预测组的被试们产生了更多反事实思维(比如:差一点就是蓝色面朝上了)。虽然根据单向方差分析法,两组对硬币黑色面向上次数的回忆没有显著不同;但进一步分析表明,反事实思维的多少正是回忆结果与控制变量之间的中介变量。

那有没有可能是因为预测组花了更多心思在预测结果上,从而忽略了真实的结果?研究人员进一步测试了每个被试在观看每个录像后是否知道抛掷结果,实验表明,两组被试的注意力(Attention)并没有明显不同。

研究者还研究了反事实思维的内容对被试的影响。结果发现,相对于对反事实条件进行替换("如果我早点开始的话,⋯"),对反事实结果进行替换("如果兰色球再多岀现几次的话,⋯")的反事实思维会更多地影响被试的认知、记忆和学习效果。

该实验证明,对概率性事件的结果进行预测会增加人们产生反事实思维的频率,而这些反事实思维又会干扰人们对事实的记忆,从而降低他们的学习能力。但对赌徒来说,不断进行反事实思维,给自己的失败找理由,反而会让自己对于胜负的认识产生偏差,赌博成瘾。

心理学家们还设计了实验,给被试一系列随机赌博的结果,反事实思维会让他们产生自己能够控制实验结果的感觉。也有相关研究表明,在经济学领域,反事实思维(如"只要我提前一小时出手,…")让操盘手对股市上的一些随机波动的结果产生自己能够控制股市涨落的错觉,金融监管人员进行错误的思维(如"如果不是美帝国主义对我们搞金融战争,⋯"),不认真回顾和分析自己的原因,都会让我们意识、发现和接受经验教训的能力受到伤害。

这项研究启发我们在学习事实性比较强的问题时,要更加关注事实;而在逻辑思维训练方面,则可以通过反事实思维,拓展自己思维的宽度和增强自己对因果关系的认识。也可以把零散数据进行分类总结,来让自己更高效地学习。

“未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但我们只有认真、理性地总结分析错误和失败的真实原因,而不是幻想不同的结果,才能真正做到“经一事,长一智”。

  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倡导仁、义、礼、智、信。那么你对孔子整理的《六经》有哪些了解呢如果你感 兴趣 ,那么你可千万别错过了这篇文章哟!

  基本信息

 中国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在晚年整理的《诗》《书》《礼》《易》《乐》《春秋》,后人称之为“六经”。

 其中《乐经》已失传,所以通常称“五经”。《礼经》:汉代是指《仪礼》,宋朝以后《五经》中的《礼经》一般是指《礼记》。《三字经》中:“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求。 ”礼指《大礼》《小礼》,后失传其一,并更名为《礼记》。

 这六部古籍并非孔子所作,而是在孔子之前早已存在。孔子仅仅是对它们做了一些整理工作。[1]

 这六部古书,从远古留存下来,在孔子之前,为王室贵族所有,深为历代统治者所宝重。《国语·楚语上》记载申叔时谈到 教育 王室公子时所开列的教材即包含了这六部古书。

 “教之处,使知上下之则;教之乐,以疏其会合而镇其浮,使知废兴而戒惧焉;教之《训典》,使知族类,行比义焉。”这里提到了九种古籍:《春秋》《世》《诗》《礼》《乐》《令》《语》《故志》《训典》。孔子整理的六经已大多包括在里面了,而且这些书名已屡见于先秦其他文献。

六经作用

 《礼记经解》中,提到了《六经》的作用:孔子曰: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疏 通知 远,书教也。广博易良,乐教也。絜静精微,易教也。恭俭庄敬,礼教也。属辞比事,春秋教也。故诗之失,愚。书之失,诬。乐之失,奢。易之失,贼。礼之失,烦。春秋之失,乱。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而不愚,则深於诗者也。疏通知远而不诬,则深於书者也。广博易良而不奢,则深於乐者也。絜静精微而不贼,则深於易者也。恭俭庄敬而不烦,则深於礼者也。属辞比事而不乱,则深於春秋者也。

著作探究

 《汉书·艺文志》说,儒家“游文于六经之中”。所谓“六经”,指《诗》、《书》、《礼》、《乐》、《易》、《春秋》。这些文献,当时并没有称“经”,直到战国后期,庄子转述孔子的话语对老子谈论这六部著作时,才开始有“六经”之说。

 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学者们推崇孔子,才有孔子删《诗》、《书》,定《礼》、《乐》,述《周易》,作《春秋》之说。实际上,这并不是完全符合 历史 实际的。

 《周易》是群经之首,是一部渊源邃古、博大精深的哲学著作, 中国哲学 的源头活水,把它看作一本迷信书是片面的。《易》源于河图洛书,上古有三本《易》:连山、归藏、周易。前两本失传,于是易经现在等同于《周易》。“易”有三种含义,一是变化,即世间万事万物的无穷变化;二是“简易”,即以简单诠释复杂、“以六爻穷变化”;三是“不变”,即永恒不变。中国哲学的许多思想,比如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亢龙有悔、履霜坚冰都出自这部著作。许多科学现象也和《周易》理论不谋而合,体现中国古人的智慧。

 《书》,又称《尚书》,这是周王室外史所藏的 政治 文件。《尚书》从内容上可分为两类,祭祀类和战争类,即所谓“古之大事,惟祀与戎”。从文体形式上,也可以分两大类,即上行的奏议和下行的诏令。《尚书》的文章结构完整,层次分明,在命题谋篇上非常讲究,不少篇章文采飞扬。但由于时代久远,语言佶屈聱牙,古奥难懂。

 《诗》即《诗经》,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它 收集 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五百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又因为其中的作品都可以用 乐器 伴奏演唱,所以《诗经》也称为我国古代第一部乐歌总集。

 《诗经》来源有二,一是王室派“行人”到民间“采诗”,二是公卿大夫给周天子的“献诗”。但无论哪种诗歌,最后统一由周王室设在家庙的“守藏室”(即国家图书馆)删定。春秋时期,诸侯宴飨、会盟,莫不赋诗,可见《诗》已普遍流传。

 《诗经》最初在先秦被称为”诗“或“诗三百”。后因孔子很重视它,在培养从政人此时,非常重视诗教,把诗歌教育放在十分突出的地位。所以到了汉代,一些学者把它奉为经典,便称之为《诗经》。

 《诗》分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包括十五国风,《周南》、《召南》、《王》则是洛阳一带的民歌。雅、颂则是王室的祭歌和颂歌,表现手法有赋、比、兴,它的基本风格是淳朴 自然 ,敢于描写现实,开启了中国诗歌的优秀传统。

 《乐》是隶属周王室司乐的音乐作品,有人说《诗》和《乐》实际上是一体的。《诗》为乐歌,“诗”记词,“乐”记谱。《乐》集夏、商两代音乐精华之大成,由周公在洛邑整理而成,周王室历代乐官修订。现《乐》已失传,无法知道其原貌。

 《礼》,又称《周礼》、《周官》,是周王室的宗伯管理的典章制度。周公在洛邑制礼作乐,奠定周礼的基础。所谓礼,是天子、诸侯、大夫必须遵循的严格的等级制度,其主要内容有建侯卫、宗法制、封诸侯、五服制;爵位、谥法、官制和吉、凶等礼。《周礼》被秦始皇彻底烧毁。西汉末年,刘向自称发现了古本并加以著录,这就是今本《周礼》,此事至今还令人生疑。

 《春秋》之名,是先秦人们对史书的通称,除周王室外,各国也都设有史官。秦焚书后,各国国史皆亡。西汉时,学者们借口耳相传,整理成《左传》、《公羊传》等,汉儒以为以上各书是解释孔子所作的《春秋》的。它们究竟与孔子的关系如何,尚不能定论。

 周代重视贵族教育,贵族子弟把诗、书、礼、易、乐、春秋称为“六艺”(“六艺”有两种,另一种为礼、乐、射、御、书、数),是必备的知识。而诗、书、礼、乐、易、春秋藏于周王室,至春秋末年,周王室大乱后,大量典籍散失。

 因此,除《春秋》存疑外,其余“五经”皆应编修于洛阳。龚自珍《六经正名》说:“仲尼未生,已有六经;仲尼之生,不作一经。”章学诚《校雠通议》说:“六艺,非孔氏之书,乃周官之旧典也。《易》尊太卜,《书》藏外史,《礼》在宗伯,《乐》隶司乐,《诗》颂太师,《春秋》存于国史。”清《睢阳袁氏(袁可立)家谱序》:“若其诗文根本六经,德业师模三代,蠕言螳动,俱无愧于汝南家法。”

 

如何开展新家谱的编修工作

新家谱的编修涉及方面太多,以下抛砖引玉:一、修谱的大致思路1、明确修什么样的家谱:    1) 纸质家谱:印刷纸质家谱    2) 电...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