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徐州沛县有多少镇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11浏览:3收藏

江苏徐州沛县有多少镇,第1张

  沛县辖15个镇:龙固镇、杨屯镇、大屯镇、沛城镇、胡寨镇、魏庙镇、五段镇、张庄镇、张寨镇、敬安镇、河口镇、栖山镇、鹿楼镇、朱寨镇、安国镇。

  沛城镇(驻正阳路):面积114平方千米,人口199766人。辖22个居委会(铁西、西郊、泗水、汤沐、大风、新风、南谭、古楼、正阳、新建、香城、汉台、西关、杨彭庄、郝小楼、东关、南关、甄庄、二堡、孟桥、那庄、南孔庄)、26个村委会(小街子、刘园、韩坝、北孔庄、蒋庄、孔庄、晓鸣寺、马庙、邓园、张楼、李集、张桥、户屯、金沟、陈楼、韩楼、王楼、前滩、鹿湾、任庄、赵圈、封楼、刘庄、石河、潘阁、纪庄)。

  胡寨镇(驻胡寨村):面积82平方千米,人口55145人。辖2个居委会(陶庄、狄庄)、16个村委会(胡寨、杨店、十里铺、符庄、草庙、隍城、曹岗、朱阁、辛庄、中闸、鹿口、吴双楼、一分场、二分场、三分场、四分场)。

  龙固镇(驻中心一村):面积66平方千米,人口63454人。辖9个居委会(龙西、韩庄、镇东、新建、中心一、中心二、中心三、镇西、三里)、13个村委会(龙东、前程子、沙河、奚阁、张耿庄、三河尖、张王庄、焦刘庄、新建、邵马、桃园、后洼、果园)。

  大屯镇(驻郝寨村):面积1123平方千米,人口140580人。辖10个居委会(郝寨、小营、大菜、冯桥、秦岗、夏官屯、花园、大张庄、野场、徐王庄)、26个村委会(齐心、郝尧、李大庄、四座楼、刘寨、八里屯、许塘坊、董庄、许阁、四堡、侯楼、大王庄、魏营、朱大庄、孟庄、丰乐、关庄、安庄、徐庄、张庄、大屯、石大屯、小屯、马寺、王坑、贾庙)。

  敬安镇(驻敬安一居):面积752平方千米,人口64060人。辖5个居委会(敬安一、敬安二、敬安三、郭庄、吴庄)、21个村委会(梁集、杨楼、新庄、新安集、王刷楼、唐楼、褚口、巩楼、小韩口、郭楼、袁大庄、宗楼、刘庄、葛口、汪楼、孙楼、许庄、赵庄、韩大楼、肖吴庄、大韩口)。

  杨屯镇(驻杨屯村):面积876平方千米,人口55647人。辖4个居委会(西姚桥、甘庄、孟店、张街)、17个村委会(东姚桥、彭官屯、杨屯、蒋海、南仲山、张庄、孔庄、欢口、后屯、大山湾、卞庄、刘屯、旧姚桥、西仲山、西安庄、许庙、赵楼)。

  魏庙镇(驻魏庙村):面积94平方千米,人口56371人。辖17个村委会(魏庙、张洼、河涯、蒋桥、韩营、冯集、梅庄、杨河、房村、毛寨、斗虎店、胡甫、小楼、王庄、双河、佟场、孙庄)。

  五段镇(驻五段村):面积56平方千米,人口49835人。辖1个居委会(后五段)、15个村委会(五段、前六段、七段、后六段、前四段、四段、高庄、三段、张庄、孟庙、彭尧、许口、龙塘、姜庄、余庄)。

  张庄镇(驻张庄村):面积92平方千米,人口91060人。辖31个村委会(刘庄、张楼、范庄、单集、赵楼、胡集、卓洼、袁庄、邓楼、白楼、张庄、姚楼、陈桥、黄寺、朱庄、阚庄、崔寨、司庵、于淹、阎楼、田楼、吴传楼、夹河、乔口、祁庄、杨庙、朱桥、韩张、张孟庄、潘庄、兴国)。

  张寨镇(驻张庄村):面积110平方千米,人口88255人。辖29个村委会(张寨、司楼、王集、菜园、苗辛庄、吴阁、张集、三官庙、周庄、郑庄、于楼、唐楼、孙洼、吴集、丁辛庄、王元、关帝庙、辛梨元、玉皇庙、李楼、魏老家、立寺、陈油坊、付庙、桑庄、韩集、李庙、张庙、李庄)。

  河口镇(驻河口村):面积815平方千米,人口58390人。辖18个村委会(河口、燕湾、河申、封黄庄、田堤口、李集、吴河、黄庄、孟庄、孟集、丁六、袁圩子、张李庄、朱楼、孔堤口、孟三楼、共和、郑庄)。

  栖山镇(驻栖东村):面积91平方千米,人口62643人。辖22个村委会(栖东、栖西、大王楼、石楼、马村、姜梨园、何庄、王梨园、蒲庄、孟寨、朱新楼、姜庙、王店、胡楼、袁集、李集、蔺楼、魏庄、前孟、陈庄、梁庄、周店)。

  朱寨镇(驻朱寨村):面积82平方千米,人口62504人。辖22个村委会(朱寨、张楼、王楼、朱集、杏花、梅村、蔡小楼、燕牌坊、朱岗、蔡村、邵庙、甄楼、燕庙、阎集、马元、黄庄、罗庵子、蔡楼、暗楼、黄井、甄庙、阎寨)。

  鹿楼镇(驻鹿楼村):面积124平方千米,人口70742人。辖24个村委会(鹿楼、房庄、宋庵、邱庄、杜桥、魏花园、陈心庄、谭寨、黄楼、赵庄、卢楼、张伙庄、曹文、团结、踪平楼、任董庄、高彭庄、闵堤口、姬庄、鸳楼、何庄、刘饭铺、七堡、八堡)。

  安国镇(驻安国村):面积813平方千米,人口84989人。辖4个居委会(袁庄、蔡家、周田、丁庄)、27个村委会(安国、灌婴、刘邦、双楼、汪塘、魏小楼、苇元、二郎庙、庙道口、吴庙、张庄、刘河涯、朱王庄、程圩子、王三庄、陈辛庄、郝心庄、马庄、五座楼、邵庄、贺庄、张集、苗岗、訾洼、刘寨、前王庄、后王庄)。

徐州市杨吨卞庄到徐州市同山县房村镇温刘庄有126公里。

卞庄村位于江苏省徐州市沛县杨屯镇,耕地27公顷,共1048户,3976人。卞庄村是境内纬度最高的村,西与山东省的孙庄村接壤,东与北陶官屯相邻,南面是旧姚桥村和刘官屯新村,北部2公里便是昭阳湖。

房村镇温刘村坐落在美丽的故黄河畔,房村镇政府驻地往东六公里。北临观光路徐宿高速公路,南临观音机场,东临睢宁县临空工业园,温刘村人口4105人,950户,共有党员86人,土地总面积6557亩。种植作物以小麦、玉米、大豆为主。

驾车路线:全程约1094公里

起点:巨野县

1从起点向正东方向出发,沿古城街行驶390米,左转进入前进路

2沿前进路行驶500米,右转进入凤台路

3沿凤台路行驶15公里,直行进入凤台路

4沿凤台路行驶450米,在第4个出口,左前方转弯进入G327

5沿G327行驶187公里,直行进入兖州路

6沿兖州路行驶30公里,直行进入兖兰路

7沿兖兰路行驶140米,直行进入兖兰东路

8沿兖兰东路行驶19公里,直行进入G327

9沿G327行驶144公里,右转进入西外环路

10沿西外环路行驶13公里,左前方转弯进入G327

11沿G327行驶15公里,左转

12行驶40米,调头

13行驶50米,直行进入S251

14沿S251行驶66公里,左转进入南二环

15沿南二环行驶14公里,右转

16行驶15公里,右转

17行驶146公里,过右侧的裕民村约100米后,直行进入滨湖路

18沿滨湖路行驶135公里,右转

19行驶49公里,直行进入湖陵二路

20沿湖陵二路行驶14公里,左转进入鱼新一路

21沿鱼新一路行驶16公里,直行进入S348

22沿S348行驶960米,直行进入东环路

23沿东环路行驶15公里,直行进入S348

24沿S348行驶111公里,直行进入S253

25沿S253行驶63公里,调头进入S253

26沿S253行驶130米,到达终点(在道路右侧)

终点:刘官屯村

沛县辖4个街道:沛城街道、大屯街道、汉兴街道、汉源街道,13个镇级单位:龙固镇、杨屯镇、胡寨镇、魏庙镇、五段镇、张庄镇、张寨镇、敬安镇、河口镇、栖山镇、鹿楼镇、朱寨镇、安国镇。

沛县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秋季天高气爽,春季天干多变,年平均日照23079小时,年平均气温142度,年日照率为54%,平均年无霜期约201天,一般年平均降水量8164毫米,年均湿度72%,空气质量指数92。

扩展资料

沛县位于江苏省西北端,徐州西北部,处于苏、鲁、豫、皖四省交界之地,与山东省微山县毗连,西北与山东省鱼台县接壤,西邻丰县,南界徐州市铜山区。

面积1576平方公里。地处北纬34度28分~34度59分,东经116度41分-117度09分,全境南北长约60公里,东西宽约30公里,总面积1576平方公里。

沛县境内水资源较丰富,东西走向的主要河道有杨屯河、沿河、鹿口河等,南北流向的主要河道有大沙河、姚楼河、龙口河、徐沛河、苏北堤河、顺堤河等。地下水储量约2219亿立方米。

2015年,沛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610亿元,增长108%,比2010年翻一番。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现593亿元,增长116%,是2010年的28倍。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87亿元,增长19%,是2010年的23倍。

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25060元和14570元,增长86%和10%,是2010年的18倍和17倍。科学发展考核稳居第一方阵,在苏北以县为单位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

沛县名胜古迹众多。泗水亭、歌风台、大风歌碑、琉璃井、汉高祖原庙、吕布辕门射戟台、吕公墓、樊井、微山湖渔村、微山湖千岛湿地、滨河汉文化景区等驰名中外,享誉古今的“五里三诸侯”(周勃、王陵、灌婴)的故里,距沛城约十公里。

境内历史遗存遍布,阎尔梅(号古古)墓(清史稿徐州二遗民之一)、张贞观墓、晓明楼、三碑亭、胡陵城遗址、栖山汉墓、城隍庙碑等急待开发利用。

参考资料:

沛县-

收集了一些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

《明史》、《明太祖实录》、《明成祖实录》等典籍中,从散乱的明代档案里,索章摘句,缀辑编录,笺注出从洪武六年至永乐十五年的近50年里,在洪洞大槐树下共移民18次(洪武年间10次,永乐年间8次)。

移民分别迁至京、冀、鲁、豫、皖、苏、鄂、陕、甘、宁等地。

大迁徙触动了三晋百姓最敏感的神经,明统治者只得定出移民条律,按“四口之家留一,六口之家留二,八口之家留三”的比例迁移。

吴晗先生在《朱元璋传》中这样写道:“迁令初颁,民怨即沸,至于率吁众蹙。

惧之以戒,胁之以劓刑。”这说明,当时的移民,完全是在强权政治的胁迫下进行的。

根据《明史》、《明实录》、《日知录之余》等正史、笔记史料的记载,以及笔者收集查阅的家谱、碑文、信函资料和大槐树祭祖园留言簿的不完全统计,明朝洪洞大槐树移民姓氏共812个,移民分布共18个省(市)、500个县(市)。

其中:河南106县(市),北京、天津、河北129县(市),山东92县(市),江苏、安徽、湖北、湖南62县(市),陕西、甘肃、宁夏51县(市),山西34县(市),内蒙古8县(市),辽宁11县(市),吉林3县(市),黑龙江3县(市),广西1县。

河南的移民要以黄河流域和淮河流域为主,这和两河流域的水灾及元末农民起义的战场相吻合。

河南地区明朝洪洞大槐树移民主要分布有106个县(市):郑州、荥阳、开封、平顶山、洛阳、焦作、鹤璧、杞县、尉氏、新郑、登封、兰考、中牟、新密、巩县、新乡、卫辉、封丘、获嘉、温县、济源、博爱、辉县、原阳、武陟、盂县、沁阳、修武、安阳、范县、台前、滑县、浚县、内黄、清丰、濮阳、长垣、汤阴、林州、商丘、永城、睢县、宁陵、民权、周口、商水、扶沟、西华、太康、郸城、项城、许昌、漯河、鄢陵、郾城、襄城、鲁山、长葛、临颍、叶县、宝丰、陕县、禹县、驻马店、确山、西平、汝南、新蔡、上蔡、信阳、息县、固始、泌阳、正阳、新县、罗山、商城、南阳、方城、唐河、新野、邓县、淅川、南召、桐柏、镇平、内乡、西峡、三门峡、义马、盂津、汝州、汝阳、栾川、灵宝、渑池、偃师、伊川、宜阳、洛宁、卢氏、新安、淇县、嵩县、郏县、舞阳。

山东最初主要分布在鲁西北一带,这主要是因为元末明初山东的战乱和黄河泛滥都在鲁西北、鲁西南地区,但经过明初的再迁移,移民就分布到山东的大部分地区了。

山东地区明朝洪洞大槐树移民主要分布在92个县(市):济南、历城、章丘、长清、青岛、胶南、胶县、即墨、淄博、枣庄、滕县、德州、宁津、商河、济阳、禹城、夏津、陵县、齐河、武城、广饶、滨县、垦利、阳信、沾化、利津、博兴、惠民、潍坊、潍县、诸城、郯城、安丘、临朐、寿光、高密、益都、烟台、牟平、文登、莱阳、栖霞、掖县、荣城、莱西、招远、黄县、临沂、沂水、日照、平邑、沂源、沂南、莒县、莒南、费县、泰安、莱芜、新汶、肥城、平阴、宁阳、东平、济宁、兖州、鱼台、嘉祥、汶上、曲阜、邹县、菏泽、郓城、巨野、单县、曹县、鄄城、梁山、定陶、东明、聊城、东阿、临清、莘县、金乡、微山、阳谷、冠县、高唐、邹平、无棣、威海。

京、津、冀地区明朝洪洞大槐树移民分布在129个县(市),主要为:北京、昌平、延庆、怀柔、密云、平谷、通县、大兴、房山、天津、静海、武清、宝坻、宁河、蓟县、石家庄、唐山、灵寿、束鹿、晋州、赵县、井陉、获鹿、新乐、正定、深泽、无及、赞皇、元氏、栾城、平山、张家口、怀来、蔚县、张北、宣化、涿鹿、怀安、滦平、隆化、丰宁、万全、迁西、迁安、昌黎、卢龙、滦南、遵化、玉田、乐亭、滦县、丰南、安次、三河、霸县、固安、大城、秦皇岛、安乎、交河、肃宁、文安、永清、保定、涞水、阜平、唐县、徐水、高阳、沧州、青县、海兴、任丘、武邑、故城、冀县、丘县、鸡泽、临西、任县、涿县、定兴、安新、蠡县、博野、定县、涞源、新城、完县、清苑、满城、沧县、东光、河间、献县、衡水、饶阳、阜城、景县、枣强、深县、武强、邯郸、永年、曲周、魏县、成安、大名、涉县、广平、临漳、磁县、武安、邢台、柏乡、隆尧、南宫、巨鹿、沙河、临城、新河、清河、广宗、内丘、威县、南和、南皮、盂村 自治县。

皖、苏、鄂、湘地区明朝洪洞大槐树移民分布62个县(市),主要有:合肥、马鞍山、长丰、蚌埠、六安、明光、定远、淮北、安庆、铜陵、宿州、砀山、萧县、灵璧、怀远、滁州、凤阳、和县、泾县、寿县、亳县、蒙城、利辛、睢宁、阜南、南京、徐州、连云岗、丰县、沛县、盱眙、大丰、铜山、泗阳、沐阳、如皋、清江、江都、襄阳、武汉、十堰、孝感、大悟、荆门、监利、沔阳、郧县、均县、随县、随州、枣阳、宜城、保康、光化、钟祥、长沙、株洲、郴州、郴县、桑植、襄樊、邳州。

陕西、甘肃的移民分布在关中地区,宝鸡地区及邻近山西地区多一些,还有相当一部分是从山东、河南间接迁移去的。

其主要分布为:西安、铜川、宝鸡、岐山、武功、眉县、三原、户县、蒲城、韩城、大荔、合阳、白水、澄城、银川、青铜峡、石咀山、麟游、兰州、甘谷、天水、张掖、镇原、扶风、彬县、米脂、绥德、吴堡、周至、民乐、景泰、中卫、兴平、乾县、会宁、榆林、武威、商州、固原、华阴、古浪、洛南、商南、山阳、丹凤、城固、威南、靖远、平凉、庄浪、渭南。

洪洞大槐树移民在山西有34个县(市)、内蒙古8个县(市)、辽宁11个县(市)、吉林3个县(市)、黑龙江3个县(市)、广西1个县。

其分布为:太原、五台、平定、寿阳、代县、交城、祁县、阳城、灵石、平遥、清徐、忻州、大同、浑源、应县、朔州、榆次、太谷、介休、阳曲、阳泉、定襄、榆社、原平、平鲁、阳高、盂县、汾阳、孝义、运城、静乐、长治、潞城、晋城、呼和浩特、包头、固阳、凉城、丰镇、清水河、商都、兴和、沈阳、大连、清原、抚顺、丹东、鞍山、辽阳、海城、凌原、锦州、建平、长舂、四平、洮安、哈尔滨、鹤岗、嫩江、北流县。

为防止移民在迁入地聚族而居,形成新的家族势力,影响社会稳定,明朝的移民条律还规定,凡同宗同姓者不能同迁一地。

注重“行不更名,坐不改姓”的移民们,为了避免骨肉的再次分离,纷纷被迫痛苦地更姓易名,于是就从一些家族中分离出多个姓氏。

据记载:“大明洪武二年,迁民诏下,条款具备,律森严,凡同姓者不准居处一村。

而那些不愿更改姓名者,只能骨肉分离、天各一方,被异地安置了。

如,据家谱资料统计,山东境内的广饶陈官乡古氏与昌乐朱刘镇古氏、寿光田马乡古氏、五莲县古氏等,均来自于山西洪洞县古氏一族。

还有大部分不忍分离被迫改姓的。

如魏氏、刘氏)始祖兄弟二人,不忍暂离手足之情,无奈改为两姓——魏姓和刘姓,铜佛为记。”(曹县《魏刘氏合谱》)

另在河南黄县就有魏姓与马姓,陈姓与邵姓,周姓与单姓,温姓与王姓都是异姓同宗。

类似这种情况,在河北、山东也不胜枚举。

在河北省河间县一带至今仍有“回、翟、常一个娘”,在山东“魏、梁、陈一家人”,“崇、刘、顾是一户”,在河南省永城“崔、谢、张、陈是弟兄”等说法。

在豫东和鲁北,关于“打锅牛”的传说,也广为流散。

相传,洪洞县有牛氏五兄弟,在集结于大槐树下后,方知同姓不能同迁一地。

五兄弟深知自此要劳燕分飞,天各一方,便匆忙将一口大锅砸成五瓣,各执一片,以备将来做为续祖寻亲的标记。

时间是弥合心灵创伤的最好药剂。

但在历经六百年风雨后的当今,豫鲁某些农村牛姓素不相识的长者们,见面后还要问“打锅不打锅?”如双方都说“打锅”,便认做同宗一家……

在冀、豫、鲁,关于“打锅牛、打锅常、打锅张、打锅郭、打锅申等传说也广为流传。

河南宜阳县孙氏、陕西省洛川县杨氏也有先祖打锅的传说。

台湾著名作家柏杨在他的一本书中写道:“现代的辉县人,尤其是居住县城东北六公里的常村郭姓居民,他们所有的记忆,最远追溯到五百年前那个令人作呕的明王朝初年。

其他姓氏家族,根据族谱可知端倪。

如河南辉县的《穆氏家谱·序》中云,穆氏于永乐年间,“自……洪洞县乱柴沟初迁河南卫辉……穆家营庄,历居数世。

至万历年间,又迁于获邑西北隅距城十五里穆家营”。

迁往山东地区的移民主要分布于黄泛区的东昌、济南、兖州、青州等府,涉及今天山东的六十多个县市。

移民迁入后,多以姓氏为村庄、屯名,也有以故土的县名为名的,如丁官屯、随官屯、胡官屯、李营、屯留营、长子营等。

山东曹县刘庄的《魏刘氏合谱序》也记载:予族山西平阳府洪洞县人士,大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迁民诏下,条款具备,律历森严,凡同姓者不准居住一村。

始祖兄弟二人,不忍暂离手足之情,无奈改为两姓,铜佛为记,传流至今五百余年依然存在。

据后人回忆,始祖兄弟二人,名为光祖、亮祖,铜佛则可能是一个模样的两尊佛像。

山东曹县的《王氏家谱序》中,还记载了“一枪王”的故事。

谈到王氏始祖王良于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举家由洪洞迁居这里。

由于王良一路上总带着一支长矛,于是为庄子起名为“一枪王”。

这个庄子风水实在不错,“左山东右直隶,乃两省之边界;前雍水后沙山,为一方之胜地”。

于是王氏建阳宅(村庄)于河北,建阴宅(坟地)于河南,兄东弟西,六门同居。

“后繁衍到二十余世,仍然是衣冠峥嵘,宗族旺盛,由“一枪王”变成了“千家王”。

但是,门户虽别,乃是一家之人,后人虽多,“乃不忘一枪之王”。

古槐,伴随着人们的繁衍生息而渐渐长大,古槐也成为历史的见证。

古槐移民更是在家庙、祠堂的楹额上铭记了纪念的文字,以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

山东菏泽固堆袁家祠堂墙碑曾刻有洪武二年袁公正题望槐思乡诗:“昔日从戎驱鞑虏,今朝屯田太行东。

洪洞分支老门第,曹州安居旧家风。

古岗植槐三五株,铭记晋中父老情。

卧雪传说流千古,后昆霞蔚赛劲松。”河南焦作市刘氏祠堂匾额书:“派衍洪洞。”河南偃师县牛氏家庙大厅的楹联写着:“十八祖平阳世泽,五百年亳西名门。”河南省濮阳县习城乡胡寨村胡氏祠堂内始祖像两旁的对联写道:上联是“永言孝思”,右联是“念先祖离洪洞单车匹马昔时苦”,左联是“怀世宗居曹州枝繁叶茂今日荣”。

河南省武陟县小东乡大淘村孙氏牌位对联:“祖洪洞支迁沁左,籍山西裔延河南。”河南偃师县寇店韩寨村《赵氏宗谱》说:始祖兄弟四人,起名“经、营、槐、显”,“显”意为“乡”,合起来就是“经营槐乡”。

陕西省蒲城县城东北约十公里的金栗山下,有一个保持着明清风貌的村庄——山西村。

这是一个保留着原始城墙的长方形村落,村庄坐东朝西,有东西城门两个,城墙经数百年风雨剥蚀,已有数十米坍塌,但仍有大部分保存了下来。

尤其是东面、北面的城墙保存基本完好。

其中西城门洞高约六米,门楣上方嵌有一青色碑石,上书“三槐并茂”四字,字呈红色,旁有“大清咸丰元年重修”字样。

据介绍,山西村是明初一王姓家族由山西洪洞县大槐树下迁至该村。

这一王姓家族共有弟兄三人,老大留在山西本地,老二迁至此地,老三迁至白水。

门楣上书“三槐并茂”即为弟兄三人家族兴旺,事业发达之意。

槐指山西大槐树。

因而,蒲城的山西村也是明代人口大迁徙的历史见证。

据村史记载说,该村迁址不久,经常有土匪、强盗来村庄骚扰,后在一王姓老者的倡议之下,全村村民有钱的出钱,无钱的出力,齐心协力花五年时间修筑城墙。

清咸丰九年,又置铁门一对,使西城门洞有两道城门,坚不可摧。

西城门洞上方有三间大房,解放前还有乡 在其上办公。

山西村的城门东西相对,门洞深约七米,门洞里原有两道门,由于时年已久,门已不存,然而安装门的青石门礅、门柱洞、门杠插孔依然保存完好。

穿过门洞走进村子,一条中心道路将村子分为南北两半,村不大,东西长约二百余米。

城堡内共有二十八户居民,其余人已搬至城外居住,以王姓为主。

这个村在当地俗称山西堡(bǔ)子。

村外人称进村为“进城”,村内人称出村为“出城”。

在山西村的城西门外五十米处,有一座陈旧的王氏祠堂,这里是村民一年一度举行聚会、搞年拜的场所。

在王氏祠堂内现存有碑石,上面清晰地记载着祠堂建于清康熙四十三年。

这一记载也说明了到清代康熙四十三年王氏家族已在该地成为一大户。

河南省南乐县福堪乡才丈村,杨氏的祖先于明洪武年间从山西洪洞县大槐树下迁来的。

当时杨氏兄弟二人,老大迁到今县城北坟上居住,老二便到今才丈。

老二到新居后,在住地周围栽了许多杨树,希望杨姓也和杨树一样,能在这里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在老二的精心培育下,不久杨树长大成材。

老二以为这才仅仅是新生活的开始,以后的日子还长着呢?他盼望成材的杨树继续成长,就以此给自己的村子起名叫“材长”。

至清朝末年,演化为今名才丈。

才丈的杨姓至今已传二十四代,有二百多户人家。

当年山西移民东来时,大多异姓结伴而行,共同觅地建村聚居,因此新建之村多冠以姓氏。

当时山东省西部有几户杨姓人家在朝城北约三华里处定居,取村名杨庄,后又有史姓人在附近建村,因其地比较低洼,便取村名“史家洼”。

初建村落,难免缺这少那,遇上许多困难。

移民来时,一般只带些衣物锅碗,农具则一无所有。

后来慢慢置办一些,一时也很难齐备。

特别是大件农具,价格较高,购买不易,往往要节衣缩食三五年甚至七八年才能购进一件。

当时杨庄人经过几年努力,联户拴了一辆大车,一时买不起牛,外村人便把杨庄叫“杨没牛”。

史家洼则只买了一头牛,多年没能拴起车,外村人便戏称其“史没车”。

可喜的是,一个有车没牛,一个有牛没车,这种“瘸腿”现象却促成了两村自发的联合。

两村把车和牛配起套来,轮流拉土、送粪、运庄稼、串亲戚,协调得如同一个村,赶上大忙季节,两村相互推让,尽量让对方先用。

杨家用时,总是用好草好料喂史家的牛,连一下重鞭也舍不得打,生怕弄掉一根牛毛;史家用时,尽量少装载,走好路,遇上坎坷道,就牵牛慢行,惟恐弄坏了杨家的车。

这样合作了几年,牛养得膘肥体壮,车保养得完好如新。

史杨两村亲密无间的合作,在朝城一带传为佳话。

史家因地处低洼,每逢水患,就去杨家躲避。

后来,史家迁居到邻村,杨庄村址也有变更。

不论地理位置如何变化,史杨两家却始终保持着友好的睦邻关系,从古至今,相沿不衰。

江苏徐州沛县有多少镇

  沛县辖15个镇:龙固镇、杨屯镇、大屯镇、沛城镇、胡寨镇、魏庙镇、五段镇、张庄镇、张寨镇、敬安镇、河口镇、栖山镇、鹿楼镇、朱寨镇、...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