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 徐昌图 赏析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11浏览:1收藏

临江仙 徐昌图 赏析,第1张

临江仙 徐昌,是一篇写离别相思的词令,词风清婉动人,意境甚美。本文由大学高考编辑收集整理,希望大家喜欢!

临江仙

徐昌

饮散离亭西去,浮生常恨飘蓬。回头烟柳渐重重,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

今夜画船何处?潮平淮月朦胧。酒醒人静奈愁浓!残灯孤枕梦,轻浪五更风。字词解释:

浮生:一生。古人谓“人生世上,虚浮无定”,故曰浮生。

飘蓬:像蓬草一样飘浮无定。作品赏析:

这首词抒写了离别之痛,相思之苦。风格柔丽,抒情宛转。语言美,意境尤美。

从“饮散”写起,截去饯行的场景,让读者去想象;一问之后展现的画面转换和心理变化,又完全出于想象。其艺术构思,极富独创性。

上阕以“孤雁”和“寒日”这些凄哀的景物,营造了一个悲凉的气氛,以此表达出作者离别之痛,相思之苦。语言美,意境尤美,抒情宛转。词末用了虚实相生的表现手法,想象了未来旅程中将要面临的顾忌,来表现出此时心中离别的哀愁。

下半片以一问开头:“今夜画船何处”?问谁呢?当然不是问船夫,而只是问自己。以下各句所写,乃是想象中可能出现的情景,作为对问语的回答。船在淮水上行进,现在还未起风,“潮”该是“平”的;天空中“淡云”飘动,月光是“朦胧”的;离亭话别之际,为了麻醉自己,只管喝酒,但酒意终归要消失,一旦“酒醒”,正当夜深“人静”,又有什么办法解愁;一个人躺在船里,“孤枕”、“残灯”,思前想后,哪能入睡?熬到五更天,也许会有点儿睡意,恍惚间梦见亲人;然而五更天往往有风,有风就起浪,即使是“轻浪”吧,也会把人从梦中惊醒;醒来之后,风声、浪声,更增愁烦,将何以解怀?这是多么细致入微的心理描写!作者资料阅读: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天祚三年七月初七(相传),李煜出生于金陵,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于宋建隆二年(961年)继位,史称李后主。开宝八年,宋军破南唐都城,李煜降宋,被俘至汴京,封为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后因作感怀故国的名词《虞美人》而被宋太宗毒死,李煜虽不精于政治,但其艺术才华非凡。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诗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有《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等。被誉为“千古词帝”。 以上这篇临江仙 徐昌就为您介绍到这里,希望它对您有帮助。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不妨分享给您的好友吧。更多古诗词尽在:!

搞笑谜语,脑筋急转弯,祝福语,每日惊喜不断,尽在大学高考!可通过扫描本站微信二维码或者添加微信号:miyu_88,即可进行体验!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宋代·陈与义《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宋词三百首 , 豪放 , 回忆感伤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回忆当年在午桥畅饮,在座的都是英雄豪杰。月光映在河面,随水悄悄流逝,在杏花的淡淡影子里,吹起竹笛直到天明。

二十多年的岁月仿佛一场春梦,我虽身在,回首往昔却胆战心惊。百无聊赖中登上小阁楼观看新雨初睛的景致。古往今来多少历史事迹,都让渔人在半夜里当歌来唱。

赏析二

这首词通过回忆在洛阳的游乐来抒发作者对国家沦陷的悲痛和漂泊四方的寂寞。以对比的手法,明快的笔调,通过对旧游生活的回忆,抒发了北宋亡国后深沉的感慨。寥寥几笔,勾画出来的自我形象相当丰满。

上片忆旧。“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回想往昔在午桥桥上宴饮,在一起喝酒的人大多是英雄豪杰。用“忆”字开篇,直接了当把往事展开来。“午桥”是唐代白居易、刘禹锡、裴度吟诗唱和、举杯相欢的地方。作者青年时期,追寻遗韵,仰慕前贤,在故乡洛阳,与当时“豪英”一起,也在午桥宴饮聚会,把酒临风。“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白天和朋友们在午桥畅饮,晚上围坐在杏树底下尽情地吹着悠扬的笛子,一直玩到天明,竟然不知道碧空的月光随着流水静悄悄地消失了。桥上欢歌笑语,桥下一片宁静,以静衬动。这三句写景叙事,优美自然,它如同明净澄澈的清水一样。特别是“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两句, “杏花”则点明在春天的夜晚,豪杰们抚琴弄笛,那情致高雅的笛声此起彼伏。作者以初春的树林为背景,利用明月的清辉照射在杏花枝上所撒落下来的稀疏花影,与花影下吹奏出来的悠扬笛声,组成一幅富有空间感的恬静、清婉、奇丽的画面,将作者那种充满闲情雅兴的生活情景真实地反映了出来。

下片感怀。“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作者在政和三年(1113年)做官后,曾遭谪贬;特别是靖康之变,北宋沦亡,他逃到南方,饱尝了颠沛流离、国破家亡的痛苦。残酷的现实和往昔的一切形成鲜明的对照,很自然会有一场恶梦的感触。这两旬概括了这段时间里国家和个人的激剧变化的情况。这里,作者以饱蘸着久历艰难和劫后余生的血泪的笔触,写下这感慨深沉的诗句,发人深思,启人遐想。经历了国破家亡,战事连连之后,曾在一起吟诗饮酒的豪杰们如今散落各方,九死一生,身世之感和家国之痛油然而生。接着写道:“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闲登”句是说:我闲散无聊地登上小阁,观看这雨后新晴的月色。这旬点题,写明作此词的时间、地点和心境。“新晴”与“长沟流月”照应,巧妙地将忆中之事与目前的处境联系起来,作者今昔不同的精神状况从中得以再现。“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把国家兴亡和人生的感慨都托之于渔唱,进一步表达作者内心寂寞悲凉的心情。古往今来的大事已经转瞬即逝了,只有把它们编成歌儿的渔夫,还在那半夜三更里低声歌唱。这是低沉的感叹,软弱的 ,无能为力的自我表白。这种看破世情、回避现实的消极态度,从侧面显示诗人对现实的极度不满,这是乱世怀古伤今的主题。

创作背景 靖康之难后,宋室南渡,词人也因之开始了流亡生涯,饱受国破家亡的痛苦,历经颠沛流离。他在南宋都城临安回想起青壮年时在洛阳与友人诗酒交游的情景,不禁感叹今昔巨变,写下了这首词。 赏析

这首《临江仙》词大概是在公元1135年(宋高宗绍兴五年)或1136年(绍兴六年)陈与义退居青墩镇僧舍时所作,当时作者四十六或四十七岁。陈与义是洛阳人,他追忆起二十多年前的洛阳中旧游,那时是徽宗政和年间,当时天下太平无事,可以有游赏之乐。其后金兵南下,北宋灭亡,陈与义流离逃难,备尝艰苦,而南宋朝廷在南迁之后,仅能自立,回忆二十多年的往事,真是百感交集。但是当他作词以抒发此种悲慨之时,并不直抒胸臆,而且用委婉的笔调唱叹而出(这正是作词的要诀)。上片是追忆洛中旧游。午桥在洛阳南,唐朝裴度有别墅在此。“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二句,的确是造语“奇丽”(胡仔评语,见《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四),一种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宛然出现词人心目中。但是这并非当前实境,而是二十多年前浩如烟海的往事再现而已。刘熙载说得好,“陈去非……《临江仙》:‘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此因仰承‘忆首’,府注‘一梦’,故此二句不觉豪酣转成怅悒,所谓好在句外者也。”(《艺概》卷四)下片起句“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凉。”一下子说到当前,两句中包含了二十多年无限国事沧桑、知交零落之感,内容极充实,运笔也极空灵。“闲登小阁”三句,不再接上文之意进一步抒发悲叹,而是直接去写,作者想到国家的兴衰自己的流离失所,于是看新晴,听渔唱,将沉重悲愤的情感转化为旷达之情。

这首词节奏明快,浑成自然,如水到渠成,不见矫揉造作之迹。张炎称此词“真是自然而然”(《词源》卷下)。然“自然”并不等于粗露浅显,这就要求作者有更高的文学素养。彭孙遹说得好,“词以自然为宗,但自然不从追琢中来,亦率易无味。如所云绚烂之极仍归于平淡。……若《无住词》之‘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自然而然者也”(《金粟词话》)。

陈与义词作虽少,但却受后世推重,而且认为其特点很像苏东坡。南宋黄升说,陈与义“词虽不多,语意超绝,识者谓其可摩坡仙之垒也。”(《中兴以来绝妙词选》卷一)清陈廷焯也说,陈词如《临江仙》,“笔意超旷,逼近大苏。”(《白雨斋词话》卷一)陈与义填词时是否有意模仿苏东坡呢?从他的为人,诗作可以看出,他并不是有意模仿,而是感情的自然抒发。陈与义作诗,近法黄(庭坚)、陈(师道),远宗杜甫,不受苏诗影响。至于填词,乃是他晚岁退居时的遣兴之作,他以前既非专业作词,所以很不留心当时的词坛风气,可见并未受其影响。譬如,自从柳永、周邦彦以来,慢词盛行,而陈与义却未作过一首慢词;词至北宋末年,专门雕饰,有矫揉造作之感,周邦彦是以“富艳精工”见称,贺铸亦复如是,而陈与义的词独是疏快自然,不假雕饰;可见陈与义填词是独往独来,自行其是,自然也不会有意学苏(东坡)的。

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汉族,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故为宋代河南洛阳人(现在属河南)。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同时也工于填词。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近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

陈与义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宋代·辛弃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宋词三百首 , 中秋节 , 神话 , 咏物 , 月亮抒怀春风只在园西畔。荠菜花繁胡蝶乱。冰池晴绿照还空,香径落红吹已断。 意长翻恨游丝短。尽日相思罗带缓。宝奁明月不欺人,明日归来君试看。——宋代·严仁《玉楼春·春思》

玉楼春·春思

春风只在园西畔。荠菜花繁胡蝶乱。冰池晴绿照还空,香径落红吹已断。

意长翻恨游丝短。尽日相思罗带缓。宝奁明月不欺人,明日归来君试看。 宋词三百首 , 婉约 , 春天 , 妇女相思见也如何暮。别也如何遽。别也应难见也难,后会难凭据。 去也如何去。住也如何住。住也应难去也难,此际难分付。——宋代·石孝友《卜运算元·见也如何暮》

卜运算元·见也如何暮

见也如何暮。别也如何遽。别也应难见也难,后会难凭据。

去也如何去。住也如何住。住也应难去也难,此际难分付。 宋词三百首 , 宋词精选 , 婉约 , 叹恨离别

临江仙(罗贯中《三国演义》开篇词)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送余学官归罗江

豆子山,打瓦鼓;阳平关,撒白雨。白雨下,娶龙女;织得绢,二丈五。

一半属罗江,一半属玄武。我诵绵州歌,思乡心独苦。送君归,罗江浦。

出郊

高田如楼梯,平田如棋局。白鹭忽飞来,点破秧针绿。

竹枝词

神女峰前江水深,襄王此地几沉吟。暖花温玉朝朝态,翠壁丹枫夜夜心。

于役江乡归经板桥

千里长征不惮遥,解鞍明日问归桡,真如谢眺宣城路,南浦新林过板桥。

夏水谣

街沿下,雨戴帽。龙嫁女,天公笑。日反烧,水淹灶。岩洞青蛙树上叫。

三岔驿

三岔驿,十字路,北去南来几朝暮。朝见扬扬拥盖来,暮看寂寂回车去。

今古销沉名利中,短亭流水长亭树。

六月十四日病中感怀

七十余生已白头,明明律例许归休。归休已作巴江叟,重到翻为滇海囚。

迁谪本非明主意,网罗巧中细人谋。故园先陇痴儿女,泉下伤心也泪流!

无题

石头城畔莫愁家,十五纤腰学浣纱。堂下石榴堪系马,门前杨柳可藏鸦。

景阳妆罢金星出,子夜歌残璧月斜。肯信紫台玄朔夜,玉颜珠泪泣琵琶。

垂杨垂柳管芳年,飞絮飞花媚远天。金距斗鸡寒食后,玉蛾翻雪暖风前。

别离江上还河上,抛掷桥边与路边。游子魂销青塞月,美人肠断翠楼烟。

宿金沙江

往年曾向嘉陵宿,驿楼东畔阑干曲。江声彻夜搅离愁,月色中天照幽独。

岂意飘零瘴海头,嘉陵回首转悠悠。江声月色那堪说,肠断金沙万里楼。

病中秋怀八首选一

迢递城西百尺楼,登兹销暑亦销忧。江山平远难为画,云物高寒易得秋。

吉甫清风来玉麈,涪翁妙墨换银钩。余甘渡口斜阳外,霭乃渔歌杂棹讴。

二十一史弹词

第一段 总说

西江月

天上乌飞兔走,人间古往今来。沉吟屈指数英才,多少是非成败。

富贵歌楼舞榭,凄凉废冢荒台。万般回首化尘埃,只有青山不改。

西江月

滚滚龙争虎斗,匆匆兔走乌飞。席前花影坐间移,百岁光阴有几。

说古谈今话本,图王霸业兵机。要知成败是和非,都在渔樵话里。

第二段 说三代

南乡子

携酒上吟亭,满目江山列画屏。赚得英雄头似雪,功名。虎啸龙吟几战争。

一枕梦魂惊,落叶西风别换声。谁弱谁强都罢手,伤情。打入渔樵话里听。

西江月

阅尽残篇断简,细评千古英雄。功名富贵笑谈中,回首一场春梦。

昨日香车宝马,今朝禾黍秋风。谁强谁弱总成空,傀儡棚中搬弄。

第三段 说秦汉

西江月

道德三皇五帝,功名夏后商周。英雄五伯闹春秋,秦汉兴亡过手。

青史几行名姓,北邙无数荒丘。前人田地后人收,说甚龙争虎斗。

西江月

豪杰千年往事,渔樵一曲高歌。乌飞兔走疾如梭,眨眼风惊雨过。

妙笔龙韬虎略,英雄铁马金戈。争名夺利竟如何,必有收因结果。

第四段 说三分两晋

临江仙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西江月

落日西飞滚滚,大江东去滔滔。夜来今日又明朝,蓦地青春过了。

千古风流人物,一时多少英豪。龙争虎斗漫劬劳,落得一场谈笑。

第五段 说南北史

清平乐

闲行间坐,不必争人我。百岁光阴弹指过,成得甚么功果。

昨日羯鼓催花,今朝疎柳啼鸦。王谢堂前燕子,不知飞入谁家。

西江月

飒飒西风渭水,萧萧落叶长安。英雄回首北邙山,虎斗龙争过眼。

闲看坝桥杨柳,凄凉露冷风寒。断蝉声里凭阑干,不觉斜阳又晚。

第六段 说五胡

点绛唇

暮鼓晨钟。春花秋月何时了,七颠八倒,往事知多少。

昨日今朝,镜里容颜老。千年调,一场谈笑,几个人知道。

西江月

六代瓜分世界,五胡云扰中原。纵横三百有余年,几度交锋索战。

马过生灵齑粉,血流河洛腥膻。耳闻犹自不堪言,有眼休教看见。

第七段 说隋唐二代

临江仙

一片残山并剩水,年年虎斗龙争。秦宫汉苑晋家茔,川源流恨血,毛发凛威灵。

白发诗人闲驻马,感时怀古伤情。战场田地好宽平,前人将不去,留与后人耕。

西江月

追想千年往事,六朝踪迹茫然。隋唐相继统中原,世态几回云变。

杨柳凄迷汴水,丹青惨淡凌烟。乐游原上草连天,飞起寒鸦一片。

第八段 说五代史

定风波

雨汗淋漓赴选场,秀才落得甚干忙。白发渔樵诸事懒,萧散。闲谈今古论兴亡。

虞夏商周秦楚汉,三分南北至隋唐。看到史官褒贬处,得避。不摇纨扇自然凉。

西江月

千古伤心旧事,一场谈笑春风。残篇断简记英雄,总为功名引动。

个个轰轰烈烈,人人扰扰匆匆。荣华富贵转头空,恰似南柯一梦。

杨慎《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杨慎(字用修),明宰相杨廷和之子,自幼聪颖好学,11岁作诗,12岁作《过秦论》、《古战场文》,堪称一代“神童”。明正德六年中状元,嘉靖三年为翰林学士,曾担任明皇论经讲史的“经筵讲官”。 后因直谏明世宗至大怒,两次责以廷杖随贬云南,时年37岁,72岁逝,整35年未“赦免”。 杨慎作为一官宦子弟金榜题名、折桂榜首,本当平步青云、扶摇直上,但却祸从口出,遭贬边地戍所35载。想象之中,一定是将惆怅、愤怨却又无可奈何的失望交织在一起,苦撑着他那过于痛苦、过于悲凉、即将倾覆的风帆,其酸、甜、苦、辣之感受非常人所能理解的。因为,大凡宦海春风得意之时却遭此灭顶之灾,一般都是在自暴自弃、一蹶不振中了却一生的。但杨慎却从中得以自拔,化惆怅为旷达、化愤怨为平和,超凡脱俗、透彻红尘,并于闲暇之中,写下《外集》、《升庵集》、《遗集》及《丹铅总录》等百余卷杂著,可谓读书万卷、著作等身,因此才成为一代文学、诗词名家、大家。 《临江仙》一词中“是非成败转头空”一句看似失意、消沉,但更是透彻之感悟。此种“透彻”是历经痛彻入骨、脱胎换骨之后的自然境界。而“青山依旧”与“几度夕阳红”寓意着时空转换中瞬间即逝与恒古不变所依存的自然法则。试想,“古今多少事”哪一件不都是在变与不变的相互交汇中而逝去的?古往今来,尽数英雄“是非成败”已然转眼为空,都成为历史陈迹,而“青山依旧”、宇宙永恒。杨慎正是悟到这一点,才能以“白发渔樵”为化身,“惯看”世间红尘,把自己从“是非成败”的纠葛中解脱出来,睥睨众英雄轰轰烈烈,转眼化为尘埃,自己则超越是非,顺乎自然,以“秋月春风”为伴,在江湾之上填词作赋、寄情诗酒,笑谈古今、乐在逍遥。这种“空”中有“悟”,寄托深沉的意境,表明其超然物外,对个人荣辱得失的一种旷达之情。现在想来,贬官后的杨慎才真真成了尽享清福之人。 一曲《临江仙》看似漫不经意,却透彻了人生;看似清淡、轻松,却不是人人填得来,填得好,填得深刻的。细细品来,其寥寥数语的确凭借了超凡脱俗的睿智和娴熟老道的功底。

临江仙 徐昌图 赏析

临江仙 徐昌,是一篇写离别相思的词令,词风清婉动人,意境甚美。本文由大学高考编辑收集整理,希望大家喜欢! 临江仙 徐昌...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