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女皇武则天外,中国历史上当政时间最长的女性有哪些?
武则天
武则天佐持朝政三十年后,亲登帝位,自称圣神皇帝,废唐祚于一旦,改国号为周,成为中国历史上空前绝后的唯一女皇。
武则天(公元624年-公元705年),名武曌,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县东)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的女皇帝,也是即位年龄最大(67岁即位)、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终年82岁)。为唐朝功臣武士彟次女,母亲杨氏。十四岁入后宫为唐太宗的才人,唐太宗赐号“武媚”[1] ,唐高宗时初为昭仪,后为皇后,尊号为天后,与唐高宗李治并称二圣,683年12月27日-690年10月16日作为唐中宗、唐睿宗的皇太后临朝称制,期间,改名为“曌”。武则天认为自己好像日、月一样崇高,凌挂于天空之上。
后自立为皇帝,定洛阳为都,改称神都,建立武周王朝,神龙元年(705年)正月,武则天病笃,宰相张柬之发动兵变,迫使武氏退位,史称神龙革命。唐中宗复辟,恢复唐朝,上尊号“则天大圣皇帝”,后遵武氏遗命改称“则天大圣皇后”,以皇后身份入葬乾陵,[3] 唐玄宗开元四年(公元716年),改谥号为则天皇后,天宝八年(公元749年),加谥则天顺圣皇后。
女皇帝殇帝元姑娘
元氏,女,鲜卑人,生于北魏首都洛阳(今中国河南省洛阳市),真名不详,元姓(本为拓跋姓),是北魏孝明帝元诩与宫嫔潘外怜的女儿,也是孝明帝唯一的骨肉。出生后因时局危险,所以她的祖母、掌握帝国实际大权的皇太后胡氏对外宣称本为女性(即皇女)的她是男性(即为皇子),并宣布大赦天下,改元武泰以安人心。不久,孝明帝暴崩,尚在襁褓中的“皇子”元氏以先帝唯一子嗣的身份继位(528年4月1日),在名义上成为了北魏皇帝。元氏即位当天便被废黜,次日由幼主元钊继位,之后史书上便没有了对她的记载。
元氏的女皇帝身份普遍不被后世所承认,史书中尤其是在正史中从来不把她列入正统的帝系,一来是因为她是胡太后的傀儡,且在位时间只有一天不到,二来是因为她是以冒名男婴而即帝位的。因此,至今为止,武周王朝的武则天仍然被普遍认为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也是唯一的一位女皇帝。不过,学者成扬则认为,元氏的登基虽然是北魏统治集团内部权力斗争的产物尤其是胡太后一手造成的,但其作为“第一个登上皇帝宝座的女性,这一事实却不容抹杀”,并建议将武则天的身份从“(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修改为“中国历史上有作为的女皇帝”。对于成扬的说法,另一位研究武则天的专家罗元贞予以驳斥,他认为元氏的女皇帝地位连封建时代的史家都不承认,“在社会主义的新中国居然会有人承认”,斥之为“标新立异、沽名钓誉之一例”,他本人则坚持认为武则天才是“真正的”中国第一位、也是唯一的一位女皇帝。
文佳皇帝陈硕真
陈硕真是中国史上女性自称皇帝的第一个人,她的举兵事件规模不算大,最后虽然被镇压了,但因她开天辟地般的女性称帝行为,现代史学家翦伯赞称她为“中国第一个女皇帝”。
陈硕真(公元620年—公元653年),睦州雉山梓桐源田庄里(今浙江省杭州市淳安县梓桐镇,属于浙西和徽州南乡的白际山脉,主峰搁船尖)人,早年丧夫,有些书上又写作陈硕贞,唐代浙东农民起义军女首领。
永徽四年(653),浙江一带农民不堪官吏贪求及豪强逼掠,陈硕贞与妹夫章叔胤在睦州清溪县的覆船山六甲四十八党(如今的白际山脉主峰搁船尖云心寺)组织农民起义,自称文佳皇帝,以叔胤为仆射。随即遣叔胤率众趁夜袭占桐庐(今浙江桐庐西),自引兵2000攻克睦州、於潜(今临安西),攻歙州(今安徽歙县)不克;其将童文宝领兵4000攻婺州(今浙江金华),为官军所阻。时唐廷命扬州刺史房仁裕发兵南攻,婺州刺史崔义玄等率兵北进,义军在下淮戍(今桐庐东北)与崔义玄部遭遇,大溃,被杀数千人,退至睦州境,又有万人相继投降官军。十一月,房、崔两部会合,义军终因寡不敌众而败,陈硕真等被俘杀。
耶律普速完
耶律普速完,即西辽承天皇帝,年号崇福,在位十四年。
耶律普速完,西辽仁宗耶律夷列之女,公元1163年,仁宗病死,由于太子耶律直鲁古年幼,遗命耶律普速完临朝称制。公元1164年,耶律普速完正式称制,改元崇福,称承天皇帝。后来,耶律普速完经常与驸马萧朵鲁不之弟萧朴古只沙里幽会偷情。耶律普速完为了拉拢驸马,封他为东平王。但驸马并不贪图王位而让自己戴上绿帽子,便经常指责耶律普速完。为了情欲,也为了安心,耶律普速完便罗织罪名把驸马处死。驸马的父亲萧斡里刺是西辽的元老,官拜六院司大王,权势熏天。公元1178年,他发动宫廷政变,杀死耶律普速完和萧朴古只沙里,将仁宗次子耶律直鲁古立 为皇帝,改元天穆西辽。
耶律普速完死后,耶律直鲁古即位。册封耶律普速完谥号为“承天太后”。可以说,耶律普速完是中国历史最后一位女皇帝。
元氏(公元528年),女鲜卑人,北魏孝明帝元诩与宫缤潘充华的女儿,也是孝明帝唯一的骨肉。从严格意义上讲,她才是中国历史上、也是世界历史上有明确记载的第一位女皇帝,并且是北魏自道武帝拓跋珪立国以来在位的第十位皇帝。
但是,元氏却在中国历史上鲜为人知,至在各种史书上都找不到她的任何位置。元氏的女皇帝身份之所以普遍不被后世所承认,史书上从来也不把她列入正统皇帝系列,原因有三:一,她是其祖母胡太后一手导演的政治欺骗的杰作——以女充男;二,她是在襁褓中继位的,她继位时出生才不过50天,堪称史上最小的皇帝;三,在位时间过分短暂,甚至不到一天的时间,就被导演这幕政治大戏的祖母胡太后自己揭穿。
当然,元氏之所以在历史上没有位置,除了上述三种原因外,还在于长大成人后,究竟从事了什么,都有哪些作为这些问题都是历史上的空白,后世的历史学家们遍查各种史料,却始终无法找到任何有关于她长大之后的事情的历史记载,因而元氏这个“史上最早女皇帝”的生平也就成了千古之谜。
由于出生在特殊的家庭里,元氏从未出生时,就被贴上了政治标签,也不知道在其出生前,被其祖母胡太后做过多少次精密的政治盘算继而出生后,就被其祖母胡太后拿来冒充男孩,而其实,她却是不折不扣的女儿之身。在皇位传承这种大事上也敢弄虚作假,胡太后堪称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朵奇葩。
母子成寇仇,女婴元氏无端卷入政治漩涡
导演这一闹剧的胡太后原本是北魏司徒胡国珍的女儿。后来,胡氏因为容貌秀丽、品德端正而被选入了后宫,成了宣武帝的贵妃。
当时,北魏的后宫实行的是母死子贵的制度。因此,宫中诸嫔妃及宫人们凡是与皇帝有过肌肤之亲的,都纷纷祈愿,望自己能够生个公主,千万别生皇子。因为皇子降生的那天,也就是她们的死期。
胡氏看见这种情况后,不禁感叹道:“如果人人都这样的话,国之君岂不是要绝后了吗?我怎么能够为了一己之私而不生育皇子呢?因此,她被宠幸之后,并不像其余妃嫔祈祷生下的是公主,想反地,胡贵嫔非常希望自己能够为皇帝生下一个皇子。后来,天遂人愿,胡氏果然成了宣武帝唯一的皇子元诩的母亲,这个元诩就是后来的北魏孝明帝。
生下皇子的胡贵嫔非但没有被赐死,反而被大喜过望的宣武帝晋封为贵妃。她的儿子元诩也被册立为皇储。这件事令当时的皇后高氏又是嫉妒又是愤恨。高皇后想方设法想要制胡贵妃于死地,多亏朝中大臣刘腾、于忠、崔光等从中相助,才保全了胡贵妃的性命。
宣武帝驾崩之后,胡贵妃的儿子元诩即位。元诩尊高皇后为皇太后,自己的母亲胡贵妃为皇太妃。不久,胡氏就逼皇太后高氏到瑶光寺出家做了尼姑,而自己顺理成章地成为了胡太后。
从此之后,胡太后亲览万机,裁决政事,随手批答,把朝政处理得有条不紊。孝明帝元诩的日渐长大,让母子间渐渐生出了矛盾按照北魏的祖制,如果即位的皇帝年幼的话,皇太后是有权利临朝听政的。但是,当皇帝长大之后,皇太后却需要把处理国家大事的权力交还给皇帝,让皇帝亲政。
但是,权力这东西一旦到了手,任何人都不会轻易放开的,胡太后自然也不例外。这样一来,胡太后不肯放权,孝明帝急于夺权,再加上胡太后在生活上荒*放荡,这不但引起朝臣们的反感,连孝明帝对她也大为不满。尤其是孝明帝把与胡太后私通的清河王元怿处死后,胡太后对儿子也恨之入骨,母子之间的裂痕越来越深。终于,孝明帝为了夺权,密令大将尔朱荣进兵首都洛阳,准备以兵变的方式胁迫胡太后归政。
胡太后知道后,自然不肯束手就擒。正赶上这时候孝明帝的后妃潘充华生下了一个皇女。胡太后就打起了这个孙女的主意她假称潘充华生下的是皇子,而且下令大赦天下,以此来转移朝臣的视线,人们深信不已,然后暗中谋划除去孝明帝。
武泰元年(公元528年),孝明帝元诩突然驾崩。虽然历史上并无记载,但孝明帝多半是被胡太后串通近臣用毒酒毒死的孝明帝一死,胡太后的阴谋也就到了图穷ヒ见的时候。
昙花一现,元氏创下在位时间最短纪录
孝明帝元诩突然驾崩之后的第二天,胡太后谎称皇女元氏为皇太子,拥立元氏登基为皇帝。这样一来,胡太后就成了太皇太后,也就可以顺理成章地继续临朝听政了。当时的元氏出生刚满50天,由于没有跨年,因此就没有改元,仍然沿用“武泰”年号。这样,从常理上来说,元氏成为北魏第十位皇帝,亦为中国历史上、也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位女皇帝。当然,由于这位女婴皇帝才出生一个多月,不可能真正地行使皇帝的权力,实权仍然掌握在她的祖母、临朝称制的胡大后手中,元氏只不过是胡太后的傀儡。
又过了一天,胡太后见人心已定,于是便发布了一道诏书,这道书令所有人都大吃一惊。诏书上说,昨天胡太后所立的皇帝本是女儿身,因此废昨天刚刚登基的女婴皇帝,改立宗室临洮王元康的世子元钊为皇帝元钊于第二天正式即位,成为了北魏王朝3天内的第二位皇帝
胡太后对这次事件的解释是:孝明帝死得仓促,来不及指定继承人,因此只好让他唯一的女儿暂且以皇子身份继承皇位。但是后来,胡太后又发现元钊是继承皇位更加合适的人选,再加上历史上也没有女人做皇帝的先例,于是便废黜了元氏女婴皇帝而让元钊当皇帝。当然,这一废一立都是胡太后试图长期掌握帝国最高权力而使出的手段,因为元钊虽然比女婴皇帝大几岁,但也只有3岁,胡太后立他为皇帝是因为他年幼不能管理国家,她可以继续临朝称制,做事实上的女皇帝。而那位仅仅当了不到一天皇帝的女婴元氏也就此不知所踪。
元(Yuán)姓源出有五:
1、出自殷商元铣之后,世代相传姓元。元姓之为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国姓氏,最具体的证明,就是殷商名臣元铣。关于元铣,清代学者张澍在其所著的《姓氏五书》上曾有介绍说:“帝乙废弃立受辛,太史元铣据法力争,是商代即有元氏。”由此,元姓的具有3000年以上的历史。以识之明而反对帝乙把帝位传给纣王(受辛其名)的殷朝太史元铣,自然是后世元氏最早的始祖。不过,他并不是元氏的唯一始祖,因为,到了周代的春秋战国时期,魏国和卫国又分别出现了两支元姓;南北朝之际,改姓为元的外族更至少有3支以上,使得元姓的来源多端,血缘方面也不甚单纯。
2、出自姬姓,为春秋时魏国周文王第十五子毕公高的后代毕万之后,以地名为氏。据《风俗通》记载:“魏武侯公子元之邑,其后为元氏。”这一支元氏,出现于距今大约2200年以前,春秋时的魏国,是周文王第十五子毕公高的后代毕万所建,则这一支元氏,自然也是姬姓的黄帝子孙了。当时的元氏邑,据考证就是现在河北省的元氏县,换言之,该地即为此支元氏的最初发源之地。又据《韵会》:“左传有卫大夫元喧。”这一支元姓,也是周文王的后裔,其发源之地亦为河北、河南一带。
3、出自拓跋姓,为鲜卑族的后代,至北魏孝文帝时下诏改姓为元氏。据《魏书·高祖纪》记载:“后魏本姓拓跋,至孝文帝更为元氏。”这一支元氏,是鲜卑族的后代,在汉末的魏晋之后,我国南北分立,鲜卑族的拓跋氏曾经雄峙北方,建立了北魏王朝。传到孝文帝拓跋宏之时,崇尚汉族文化,于公元496年下诏改姓为元,并且迁都于洛阳。因此,后来这一支源自鲜卑族的元氏,就活跃于河南省一带,并且世代汇为当地的望族,能人名士辈出。
4、出自复姓纥骨氏、是云氏所改。据《魏书官氏志》记载:“纥骨氏,是云氏,均改为元氏。”这两支外族的元氏,后来繁衍的人数较少,主要亦活动于我国北方。
5、出自玄姓,为北宋时为避开国皇帝太祖赵匡胤的父亲圣祖赵玄朗名讳,改姓元氏。北宋时,因为赵匡胤的父亲叫玄朗,就下令天下凡姓玄的都改成元姓,不能与他父亲同姓。
得姓始祖①:元铣。此支元氏元氏出自商末贤人元铣,根据《姓氏五书》上的记载,商朝的帝乙废太子弃要立受辛即纣王为帝位的继承人,太史元铣据法极力反对,因此商代就已经有了元氏。元氏具有3000年以上的历史。由以上的分析看来,我国的元氏,虽然头绪众多,但仍可归划为两大主流:一支为汉族的周文王之后,一支则为后来被汉族所同化的鲜卑族拓跋氏之后,他们的最初活动地区,都是在黄河流域的河南和河北一带。这一点,从历史上许多元姓名人的籍贯,也可以猜得佐证,譬如,唐代的大诗人元稹与名臣元结,就全是河南人。此支元氏奉元铣为元姓的得姓始祖。
得姓始祖②:拓跋珪(北魏道武帝)。据《魏书·官氏志》记载:“黄帝子昌意少子悃,受封北土,黄帝以土得王,北俗谓土为拓,谓后为跋,故以拓跋氏。后孝文帝改为元氏。自是拓跋降为庶姓。”另据《北史·魏本纪》、《通志·氏族略》上也有同样的记载。由此可知,北魏的拓跋氏的得姓历史至今已有1600多年。鲜卑族的拓跋部在今西北部的内蒙古等地建立代国,后为前秦苻坚所灭。淝水之战后,拓跋珪(字涉珪)于公元386年重建代国称王,同年改国号为魏,史称北魏。先建都平城(今山西省大同),后孝文帝拓跋宏迁都洛阳。统治区域北至蒙古高原,西至新疆东部,东至辽西,南至淮河、秦岭为界。共历17帝,171年。故此支元氏奉拓跋珪为元姓的得姓始祖。
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帝是金国的完颜承麟,在位仅仅一个时辰。当时蒙古和南宋的夹攻下,金国皇帝完颜守绪已经无处可逃,于是他为了不当亡国之君,学习了宋徽宗,把皇位传给完颜承麟。后者一开始还不同意,经不住守绪百般劝说,什么你出去了没准还能东山再起,重整旗鼓之类,承麟一想,有可能啊,说不定呢,于是匆匆即位。可是这就是命呀,也就一个时辰(两小时)的功夫,宋兵和蒙古人就攻进了蔡州城,金人兵败,最后一位皇帝死在了乱军之中。
除了女皇武则天外,中国历史上当政时间最长的女性有哪些?
本文2023-11-11 14:42:07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4583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