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老建筑的图书目录
CHAPTER 01 行政·司法·军事·宗教·领馆
胶澳帝国法院旧址
胶澳警察署旧址(一)
胶澳警察署旧址(二)
欧人监狱旧址
德国海军营部旧址
伊尔底斯兵营旧址(一)
伊尔底斯兵营旧址(二)
伊尔底斯兵营旧址(三)
江苏路基督教堂
胶澳总督教堂遗址
圣言教会旧址
圣路德教堂
圣神院旧址
圣保罗教堂(一)
圣保罗教堂(二)
圣弥爱尔大教堂(一)
圣弥爱尔大教堂(二)
浸信会旧址
中华基督教会同道堂旧址
朝鲜总督府青岛出张所旧址
德国驻青领事馆旧址
法国驻青领事馆旧址
英国驻青领事馆旧址
丹麦驻青领事馆旧址
伪“满洲国”驻青领事馆旧址
CHAPTER 02 旅馆·饭店·金融·商业·公共设施
海滨旅馆旧址
侯爵庭院饭店旧址
火车站旅馆旧址
胶州旅馆旧址
小洞天西餐店旧址
黑氏饭店旧址
东海饭店
胶澳商埠电气事务所旧址
总督府医院旧址
普济医院旧址
贝克洋行旧址
广西路一角
青岛观象台
青岛中学校旧址
青岛女子高等学校旧址
青岛特别高等学堂旧址
尊孔文社旧址
总督府小学旧址
青岛市体育场遗址
国际俱乐部旧址
水兵俱乐部旧址(一)
水兵俱乐部旧址(二)
青岛市立图书馆旧址
青岛市礼堂旧址
德意志帝国邮局旧址
两湖会馆旧址
青岛火车站
大港火车站旧址
青岛红“刑”字会旧址
青岛屠兽场旧址
团岛灯塔
总督府马厩旧址
金城银行旧址
正金银行旧址
三菱洋行旧址
汇丰银行旧址
朝鲜银行旧址
易卜生洋行旧址
东莱银行旧址
德华银行旧址
渣打银行旧址
青岛交易所旧址
CHAPTER 03 官邸·故居·别墅·公寓
胶澳总督官邸旧址(一)
胶澳总督官邸旧址(二)
胶澳总督官邸旧址(三)
德国民政部长官邸旧址(一)
德国民政部长官邸旧址(二)
总税务司旧宅
副总税务司旧宅
总督牧师旧宅
丹麦领事旧宅
山东大学第一公舍旧址(一)
山东大学第一公含旧址(二)
山东大学教师宿舍旧址
张勋旧居
康有为故居
周学熙别墅旧址(一)
周学熙别墅旧址(二)
闻一多海滨寓所旧址
孔祥熙别墅旧址
司徒雷登别墅旧址
朱树屏故居(一)
朱树屏故居(二)
赵太侔旧居
凌道扬旧居
刘子山理宅
李经羲旧宅
郇庐旧址
馀一贯旧宅
胡若愚旧宅
义聚和别墅旧址
高实甫旧毛
斯泰尔公寓旧址
路德公寓旧址
伯尔曼别墅旧址
果沙洛夫旧宅
坂井贞一旧宅
斯提克否旧宅
……
财政为百事血脉,对文化教育事业尤其如此。大学筹办之初经费拮据,筹办诸人千方百计筹措经费,1924年6月19日青岛总商会曾向美国大使馆请求以美国退回的庚子赔款作为青岛大学的创办经费,未有结果。几经周折,最终由高恩洪捐洋1万元、刘子山捐款2万元作筹备费用,由胶澳商埠督办公署、胶济铁路局拨款和青岛绅商的捐款作为学校的常年经费。10月25日私立青岛大学举行开学典礼,青岛第一座由中国人自己创办的大学成立(青岛最早的大学是德国在1908年创办的德华大学)。
刘子山。根据查询搜狐新闻网显示,青岛安娜别墅曾隶属于德国商人罗伯特卡普勒,后被青岛首富刘子山买下。安娜别墅位于青岛市市南区曲阜路、浙江路口西南侧,始建于1901年,1903年建成,为典型的巴洛克式建筑。
1918年,刘子山投资20万元,在青岛创办东莱银行,自任董事长兼总经理。次年,在天津、济南两地设立分行。1923年,他将东莱银行改组为股份有限公司,资本增至300万元,并在上海设立分行。以重金借用中国银行的钞票版面,发行钞票。1926年,他将东莱银行天津分行改为总行,青岛行改为分行。1928年将总行由天津迁到上海。接着,在大连等地也设立了分行。在此期间,他还向大陆银行、太平洋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投资,并担任董事职务。抗日战争爆发前,刘子山曾被推举为青岛市商会会董、山东旅沪同乡会名誉会长。曾个人捐款创办青岛中学、济南孤儿院等。
1937年后,刘子山避居天津法租界,拒不与日伪合作,并派儿子刘少山赴上海,召集东莱银行同人,传达他的指示:“国难时期,宜闭关自守,紧缩业务。本人自愿不再提取股息,以维同人生计”。此后,刘子山体衰多病,将东莱银行业务交儿子管理。1948年春天,他从天津到上海就医。同年10月12日,因心脏病发作死于上海。
国立青岛大学是山东大学在1928年-1931年间使用的名字。1928年6月, 国民党政府下令把国立山东大学改为国立青岛大学,并把山大由济南迁至青岛。国立山东大学筹备委员会除接收省立山东大学外,并将私立青岛大学校产收用。1930年5月,国民党政府任命杨振声为校长,国立山国东正式更名为国立青岛大学。1932年9月2日,南京国民政府行政 校门院会议议决,将国立青岛大学恢复原名,仍为国立山东大学。1949年,新中国成立。1958年,山东大学又青岛迁回济南,留下了山东大学海洋系,后来逐渐发展为今天的中国海洋大学。
大凡历史稍长一点的学校,都有属于自己的永恒风景,构成这道风景的,除了眼见为实的校园建筑、宏富藏书、名师高徒之外,还须有心领神会的历史传统和文化精神,介于两者之间的则是那些兼及自然与人文、历史与现实、史乘与口碑的精彩纷纭的传说了。现代社会中,没有比大学更可为充满灵性的场所,也没有比大学更可为心灵栖居的田园。
提起山东大学,当代人往往追溯到1901年清政府在济南创建的山东大学堂,就象北大人追忆母校总要从“京师大学堂”算起一样。母校的悠久辉煌的历史总是令所有山大人激动和骄傲的,但在老山大人阅尽沧桑的心路里程上,对母校的追忆却更愿意从1929年的国立青岛大学开始,一如沙恭达罗中的诗句“你无论走到哪里也走不出我的心,黄昏时刻的树影拖得再长也离不开树根”。如果再细心地揆诸史实你会发现国立青岛大学的创立与北大人竟有着不可分割的渊源。
1922年中国收回青岛以后,将其开放为商埠,抚恤德日统治四分之一个世纪留下的创痍,输入新知,佐育人才,立国安邦,成为全城人的共识。1924年初曾任北洋政府教育总长、交通部长的直系将领高恩洪出任胶澳商埠的督办。高氏在职,勤求治理,政绩可观,“尤于教育一端,锐意进行”,1924年5月29日,联络青岛的富商巨贾和热心教育的人士在其督办行署开会,倡办青岛大学。公推高恩洪、邵筠农、宋徽五、傅炳昭、张德纯、刘子山、王子雍、宋雨亭、于耀西、孙丙炎、孙广钦(字子敬)等11人组成校董会,复由校董会推举孙广钦为筹备主任,邵筠农、孙丙炎为副主任。又聘请了蔡元培、张伯苓、黄炎培为名誉理事。学校校址选在了德占青岛时期修建的俾斯麦兵营(日占后改为万年兵营)。为此还 当时校门有一段故事,青岛驻军对青大校园垂涎欲滴,执意分享驻兵,高恩洪不允。双方争执不休,官司一直打到洛阳直鲁预三省巡阅使吴佩孚处。吴是蓬莱人,清末秀才出身,与高同乡又曾同僚,私谊甚厚,虽系一军阀,但是绝非一介赳赳武夫,“世界竞争端赖学术”的道理是懂得的,就一锤定音该兵营作为办学之用。
财政为百事血脉,对文化教育事业尤其如此。大学筹办之初经费拮据,筹办诸人千方百计筹措经费,1924年6月19日青岛总商会曾向美国大使馆请求以美国退回的庚子赔款作为青岛大学的创办经费,未有结果。几经周折,最终由高恩洪捐洋万元、刘子山捐款2万元作筹备费用,由胶澳商埠督办公署、胶济铁路局拨款和青岛绅商的捐款作为学校的常年经费。10月25日私立青岛大学举行开学典礼,青岛第一座由中国人自己创办的大学成立(青岛最早的大学是德国在1908年创办的德华大学)。
青岛是一个自由港,中外商人云集,工商业发达。学校董事会根据《大学令》确定私立青岛大学“以教授高深学术、养成硕学宏材,应国家需要为宗旨”,规划分为文、理、法、商、工、医、农林七科,最终的目标是发展成一所综合性大学,但考虑到青岛工商发展的需要, 杨振声校长创办之初以实用学科设置为主。先设工、商两科。1924年8月11-13日,在北京、南京、济南及青岛四地同时招生。除本国学生外,还有南洋华侨子弟和朝鲜学生前来报考。学校重质不重量,首届招收工商预科学生80名。
私立青岛大学延聘教师十分讲究,师资来源之一为国内名牌高校毕业的学生,北大、燕大、齐鲁大学等,特别是北大毕业生居多;一为高薪聘请海外归国的留学生。根据1925年的统计,私立青岛大学全校教职员中留学生有11人,约占教职员总数的42%强,尤其以留学美国的最多。如逻辑学教师凌道扬、外文教师凌达扬、闵星荧,都学有专精,入校前已有名气;多数教师年龄在30-40岁之间,年富力强,学识涵容中西,又有陶铸中国新学术的襟怀与理想,教学认真。学校机构精干,教学和行政管理的负责人都由教师兼任。正是这些良好的规制和浓厚的学术空气。学校发展蒸蒸日上,相继设立土木工程科、机械科、矿科,并预备增设农林科、法科和文科。讵料第二次直奉战争突起,直系败退,高恩洪去职,私立青岛大学的发展遭到挫折。后由山东省议长宋传典接任校长,维持残局,终于因经费问题维持到1928年初,被国立青岛大学接收。但是私立青岛大学的创建,为后来的国立青岛大学提供了理想的校址,她注重师资力量建设和良好的校风也为国立青岛大学镌刻了自己的印记。
1928年蒋介石的国民军北伐入鲁,中国统一加速,南京国民政府在全国各地大力加强或创办国立大学,以培养国家精英,作为“恢复国权”运动的重要措施。1928年8月,南京政府教育部根据山东教育厅的报告,决定在已停办的省立山东大学的基础上筹建国立山东大学。并指令何思源、魏宗晋、陈雪南、赵太侔、王近信、彭百川、杨亮功、杨振声、杜光埙、傅斯年、孙学悟等11人组成国立山东大学筹备委员会,着手筹备工作。8月7日,国立山东大学筹委会在泰山红门宫召开第一次会议,何思源等7人出席会议。会上讨论通过了筹委会组织条例,研究了院系设置,以及扩建校舍,充实图书仪器设备等问题。但因日本制造济南“五三”惨案,济南及胶济铁路沿线尚未光复,一切筹备工作化为纸上谈兵。1929年3月,日本撤出济南,济案解决。山东省政府由泰安迁往济南,筹委会也于此时移至济南。此年夏天,我国著名教育家、曾任北京大学校长的蔡元培先生再次莅青,携眷借住在私立青岛大学女生平房宿舍内(即今中国海洋大学档案馆)。他对青岛的优美环境,宜人的气候,倍加赞赏。鉴于当时军阀割据,战乱频仍,济南是四省通衢,乃兵家必争之地,而青岛地处东海之滨,战乱较少波及,所以力主将国立山东大学迁往青岛筹办。
6月3日南京国民政府教育部接受了蔡元培先生的提议,决定迁址,并鉴于青岛已经独立出山东省,成立特别市,直属行政院管辖,指令将国立山东大学筹委会改为国立青岛大学筹委会。除接收原省立山东大学校产外,在青岛接收私立青岛大学的校址和校产。
6月13日,教育部另行聘请何思源、王近信、赵太侔(赵畸)、彭百川、杜光埙、傅斯年、杨振声、袁家普、蔡元培等九人组成国立青岛大学筹备委员会,并推定何思源为筹委会主任。在九名筹委会委员中,何思源、赵太侔、杜光埙、傅斯年、杨振声、袁家普等6位是蔡元培先生执掌北大时的在校学生,其在筹建国立青岛大学过程中的地位可见一斑。
1929年6月20日,国立青岛大学筹备委员会在济南召开第一次会议,本省委员何思源、袁家普、赵太侔、王近信、彭百川五人出席,外省委员未及出席,何思源为主席。会议除宣布国立青岛大学筹备委员会正式成立外,主要讨论了办学经费来源、大学基金以及筹委会秘书人选等事项。次日,何思源、赵太侔等即赴青岛接收私立青岛大学校产,6月29日接收完毕。
私立青大校舍原是德占青岛时代的俾斯麦兵营(日本占领时改为万年兵营),坐落在汇泉角的南海边,远辟市区的喧嚣,环境清幽;南近海天一色、水浅坡缓、细沙铺底的汇泉浴场,东临风景佳秀的中山公园,西可眺栈桥公园的株栏和历落亭阁;院内幢幢楼房,依山而起、红瓦白墙、格调和谐。“三面郁葱环碧海,一山高下尽红楼”,此乃读书问学绝佳之所在。校址选在这里也是蔡元培先生的主张,他对国立青岛大学提升青岛地方文化寄予厚望,“以青岛之地势及气候,将来必为文化中心点,此大学关系甚大。”
1929年7月8日下午,国立青岛大学筹委会在青岛汇泉大饭店举行第二次会议。这是筹委会最重要的一次会议。蔡元培、何思源、袁家普、傅斯年、杨振声、赵太侔、杜光埙、王近信、彭百川等九位委员全部出席,教育部长蒋梦麟从南京专程抵青岛赴会,并主持了会议。这次筹备会议听取了筹备委员会主任何思源有关国立青岛大学筹备情况的报告,确定了学科设置、院系人选、经费筹措、校址扩充、招生工作、开学日期及在济南设立实习工厂和农事试验场等一系列决定。会议最后公推何思源、傅斯年、杨振声、赵太侔、王近信为国立青岛大学为筹委会常务委员。这次会议基本商定了学校的雏形。
7月14日,国立青大筹委会在济南旧省立山东大学本部召开第三次会议。主要讨论了学校行政组织、教务长和各院院长人选,已聘和拟聘教师、教职员薪金标准、经费预算、新生入学和旧生编级等问题。8月3日,蔡元培先生致函南京政府监察院院长吴敬恒(由何思源面呈),托请转商财政部长宋子文批拨国立青岛大学经费。
赵太侔校长10月,国民政府教育部增聘陈调元、于恩波、陈名豫为筹备委员,使委员人数由9人增至12人。
1930年上半年,国立青岛大学筹备工作基本完成,9月21日正式开学典礼,校长杨振声宣誓就职。根据筹委会的建议,学校第一年先设文理两院,文学院分中国文学系、外国文学系和教育系;理学院分设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四个学系。
1932年9月2日,南京国民政府行政院会议议决,将国立青岛大学更名为国立山东大学;并准杨振声校长辞职,任命赵太侔(赵畸)为国立山东大学校长。
青岛安娜别墅现在不是私人财产。青岛安娜别墅位于青岛市市南区曲阜路、浙江路口西南侧,始建于1901年,1903年建成。最初是德国商人罗伯特·卡普勒建造的,后来出售给了不同的人和公司,现在具体情况不明。
天津路最东端、中山路口是春和楼饭店。关于这家饭店的历史,有两种说法:一说清代末年在大鲍岛村就有一家饭店,青岛建市以后在原地建为二层楼房叫“春和楼”,所以有“先有春和楼,后有青岛港”的说法,因此上世纪90年代该店举行店庆百周年。另一种说法说是天津富商朱子兴(齐燕会馆创办人之一)出资兴建,初期为天津风味,后聘福山人林重孚为经理,经营鲁菜胶东菜系成名,为青岛的“四大名楼”之一,其流传至今的香酥鸡及银丝卷、水晶包子仍是天津风味。解放后,在公私合营中几家鲁菜店并入春和楼,它两此扩大了店面,成为岛城及全国闻名的鲁菜饭店。《中国名菜谱》中收入其“扒原壳鲍鱼”、“荷包干贝”、“凤尾虾”等特色菜,他们设计的“青岛十大风景”菜曾在大赛中获奖。
曾为青岛首富的刘子山,在天津路、河南路口建了东莱银行大楼。外墙用花岗岩。1922年的《青岛概要》中写中国人聚居的鲍岛区时说:“房屋比栉,如东莱银行之建筑,则区内首屈一指也。”这家银行“开办以来,业务日见发达,信用昭著,设总行于青岛,分行济南、上海、天津、大连,各大商埠均有特约代理。定期,活期,存放各款,收买公债,兑换货币。”以后总行迁天津,刘子山之子刘少山任经理,解放后他曾任中国公私合营银行副经理。
天津路西接火车站所在的泰安路,旅馆很多,有“旅栈一条街”之说,其中有西式的东华旅社,中式的保安栈、连升栈、悦来栈、高升栈,和式(日本)的青岛旅馆等。
其中东华旅社曾是一家名店,其广告中写道:“新建四层洋式楼房,大、小客房一百余间,汽椅(沙发)铁床,衣镜面盆件件具备,中宴客厅,西餐大间,宽明敞亮,雅净无比。并备有球台、钢琴、游乐等具。厨师俱系南北高手,欧西名匠,中国全席,西洋大餐……”
王树功说:东华旅社与春和楼都是天津富商朱子兴发起并集资开设的。他聘用天津人王雨亭为东华旅社经理。朱子兴与前清遗老刘廷琛关系密切。刘廷琛是书法家,有一怪癖,求书者必须在东华旅社请客,并召妓备酒侍墨,酒酣意浓,方动笔写字。因此刘廷琛为东华旅社的营业助了一臂之力。
有些中国政要来青岛不愿住欧美旅馆,首选东华旅社,如张学良来青岛就下榻于此。
天津路西端的悦来栈,是一家中式客栈,比东华旅社的档次低,但是房间多为单人间或双人间,比起那些大房间的普通客栈又高出一些。
著名作家孟超,“左联”创始人之一,早年在上海从事革命文艺工作,每次回诸城老家,在青岛转车时,都住在悦来栈。在《樱花前后》的散文中写道:“一下了轮船,走进了一家从前住过的客栈。‘来了,来了,来看樱花吗?’客栈的帐房先生也有点像西子湖边的船子樵夫一般的蕴籍,普通的回答,也微微的有点诗意了。”
在济南的革命青年朱道南等人经青岛去参加北伐,《青岛时报》的王弘仁为他们安排中转住在悦来栈。解放后朱道南写了长篇回忆录《在大革命的洪流中》记录了这一段经历,后拍为**《大浪淘沙》。
著名左翼作家胡也频、丁玲在济南教书时,内线传出消息说要逮捕胡也频,他二人逃至青岛,住在客栈,后乘船去了上海。
著名作家贾植芳1947年在上海被捕,1948年被释放,来青岛,与妻子任敏住在悦来栈,但他们不是暂住,而是常住。他化名贾有福,以商人身份作掩护,闭门写作,翻译了恩格斯的《住宅问题》、欧士伦的《尼采传》等,并创作了中篇小说《在亚尔培路2号》等。
1949年6月2日青岛解放,贾植芳写了散文《美丽的早晨》和《欢迎人民解放军》,发表在上海《大公报》上,这也是惟一写青岛解放的散文作品。
公交:2路汽车、电车、5路电车、218路(大沽路站(镇江路及金坛路方向),位于大老李汤圆店旁)(自1997年起,青岛公交的无轨电车自河南路入该路,随后在春和楼饭店门口所在路口进入中山路)
青岛老建筑的图书目录
本文2023-11-11 13:30:18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4580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