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邓州翁氏的起源
河南翁姓来自清初福建漳州,随黄伯候打仗遣散到此,在河南南阳邓州市文渠乡,总人口约三千人,有家谱,第二句是:荣宗耀祖德。
以上当地的县史有记载,我们被当地称为闽营人,就是打仗是兵和平是民,曾随施琅打过台湾,后无战事遂流居于此,老祖先有名字在县史上,有人曾到南方寻找祖籍地,找到后很高兴
唐河县也有个闽营。多为福建漳州迁来的涂姓后代。新野一代也有不少台湾本地人后代。
http://xzc2000ynet/mb/2/readnewsaspnewsid=672587
邓县文渠翁氏族来源和发展
--------------------------------------------------------------------------------
发表日期:2006年8月17日 出处:个人查阅 作者:邓县翁德远 已经有354位读者读过此文
翁与周王室同宗
翁氏的来历一目了然。翁氏大致始于公元前1052年至1002年之间的周昭王时。周昭王是周武王的曾孙,翁氏的始祖则是周昭王的儿子,他受封于翁地,史称翁侯。
历史上的翁氏一直是神采飞扬。《史记》中的翁伯是一位以贩脂而富倾县邑的大富豪;唐僖宗时的翁洮,以一首《枯木诗》谢绝朝廷征召,千百年来传为佳话。清末光绪帝老师翁同騄的文章道德,备受后人敬仰。
翁同和,字声甫,号叔平、瓶庐居士,江苏常熟人。1830(淸道光十年)出生於封建官僚家庭,一门四进士、一门三巡抚;父子大学士、父子尚书、父子帝师,道、咸、同、光四朝,翁氏两代累任高官。同和二十七岁以一甲一名进士及第,官翰林院修撰。咸丰八年二十九岁典试陕西,留学政。同治元年升赞善,典试山西,十月丁父忧。三年服阕转右中允,命在弘德殿行走,当了同治帝“师傅”。光绪元年奉毓庆宫授读之命,又当了光绪帝“师傅”。历任户部侍郎,左都御史,刑、工、户部尚书,两度入军机处,兼总理各国事务。1898年4月突被削职归里,1904年5月21日因疾卒於常熟西门外鹁鸽峰的墓庐,享年七十五。1909(宣统元年)吴中人士合词请为湔雪,得开复原官,谥“文恭”。
翁同龢
发布于:2006-6-11 浏览:230次
翁同龢(1830——1904)曾被康有为誉为“中国维新第一导师”。他是一位大政治家,又是一位大书法家。
半亩园是常熟赵氏的藏书楼,背山面溪,亭边花木扶疏,轩畔湖石嶙峋,阁下竹影摇曳。幽雅的环境正适合文人雅集。1872年至1874年,翁同龢因丁忧回籍守制,有短暂的赋闲,常熟及周边地区的文人便云集于此邀翁氏谈书论法。盛情难却,翁同龢便把多年来自己的心得和盘托出——
翁同龢认为,秦汉时期,书法家中的上乘者寥若晨星。他敬佩蔡邕,《鲁峻碑》写得“骨气洞达,爽爽有如神力”。还敬佩钟繇,《乙瑛碑》如“云鹤游天,群鸿戏海”。在隋唐以后的书法名家中,翁同龢特别推崇颜真卿的书法,《多宝塔》工整严谨,用笔劲健;《家庙碑》柔中寓刚,绵内藏针;《争坐位》苍秀流利,舒卷有度。颜字的诞生,使中国的榜帖匾额一展新的形容,颜字的风格,体现了雄视四方的盛唐气象。翁同龢还认为怀素笔走龙蛇,气势磅礴,活而不脱,离而不散,为学习草书的范本。
清末,学习秦汉篆隶、北碑的风气日盛,翁同龢认为学习碑帖重在学其气势,轻在形似。学习碑帖的态度应是“博采”而不“专一”,陶冶众体自成一家。
翁同龢认为临池者应掌握分布和着笔这两大关键,对字的结体和行的章法上,“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入险绝,复归平正。”这些话已领略到否定之否定的意趣。翁同龢还强调:“横划之平,亦为书家一大关键。”至于落笔,则“须曲折并须灵动”、“须悬臂,笔势要张”。又指出书写的常见病是“下笔处未能顿足”,“不顿则全字结构皆散且飘走站不起”。“要留意落墨时圆润有力”,“讲逆锋法,则搦管要虚和”,字的结体才能“刚柔俱美”。
翁同龢还强调成熟的书法应具备“气”、“势”。气势大而体现在篇幅的章法上,小而体现在点划的结体上。结体应有硬度,“书贵瘦硬方通神”。硬度和运腕有关系,“腕中无力,不得佳书”,而执笔坚实,腕方有力。
翁同龢认为临摹古帖和研习书论两者相得益彰。“名家之书,左规右矩,毫芒皆有法度,非墨池笔zzzz不能造此境。”而临帖不应忘阅览书论,只有不断吸取前人和当代人有关书法的经验,书法才能日益精进。他研习书论,上追孙过庭、宋四家、元代赵孟頫的书法策论,对本朝的包世臣的《艺舟双揖》也推崇备之。
娓娓而谈、款款而论,一席话使听者心悦诚服。随着听者的鸿雁传递,翁氏半亩园论书,影响远播四方常熟籍的宦游之人。不久,京城有识之士也纷纷谈论此事。
翁龢是江苏常熟人,中国近代史上著名政治家、书法艺术家。翁同龢打小就非常热爱学习,这不,还真让他考上了状元,后来他还当了皇的老师,从此的官场青云直上,敢于叫他,是因为他有底气。
翁氏家族家族显赫,曾出了两位皇的老师。也许是基因好,他的后代读书都很聪明,曾经出过两个状元、两个巡抚。翁氏家族显赫起于祖上翁咸封,这人官场当了一个区县的教育局局长,虽然他在官场上没有太大作为,但是他儿子翁心存从小就聪慧,在1822年也就是31岁的时候,考中了进士,也是翁氏家族第一个进士。
翁有三兄弟,分别是:翁同书、翁同爵、翁龢,二儿子翁同爵就简单了,没有走科举考试的道路,凭借父亲的照顾直接进入官场,后来也做过陕西、湖北巡抚,湖广总督。三儿子翁同龢是名气最大的,在26岁的时候就考中进士,殿试时更是考中状元。
在与李章的恩恩怨怨中,当然翁氏家族再往下一代,翁同书的儿子翁曾源,考中了状元,不过没有当多久的官,在翁曾源的后代,还有个翁斌孙,以17岁的年龄考中进士,在当时也是名噪一时。
翁氏故居(翁同龢纪念馆)占地面积6600平方米,建筑面积3500平方米,位于历史文化名城常熟古城区翁家巷门2号。其建筑设计遵循我国古代江南住宅以中轴为主的形制格局,分东、中、西三大部分,建筑形式丰富多样,布局因地制宜,变化生动,富有情趣,是国内完整体现明清时期江南名门望族住宅特点的典型代表。
故居内主体建筑“彩衣堂”为江南典型的明代建筑,建造至今已有五百多年历史,画梁雕栋,气势闬闳。堂内包袱锦彩绘是江南苏式彩绘的代表作,为海内外罕见之物,是中华民族珍贵的传统文化遗产。1996年,“彩衣堂”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0年,翁同龢的玄孙、美籍华人翁兴庆(万戈)将此宅捐献给国家,常熟市人民政府遂将宅立为翁同龢纪念馆。翁兴庆先生亲书“翁氏故居”门额。爱新觉罗·溥杰先生题写了馆名。1991年11月1 日,翁同龢纪念馆成立正式并对外开放。 如今,翁氏故居成为常熟新“虞山十八景”之一,怀古观光的重要旅游景点、翁同龢专题博物馆。馆内有明清式家俱摆设、“中国维新第一导师——翁同龢”展、“同光第一书家翁同龢”书法展、“知止斋”廉政文化教育展和常熟状元历史陈列馆等。 地址: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古城区翁家巷门 门票:20元/人次 开放时间:9:00—16:30 电话:0512—52786639 周边公交信息: 书院街(捷梯教育) - 公交站 124米 途经公交车: 常熟109路 常熟110路 常熟116路 常熟7路 书院街(阶梯教育) - 公交站 127米 途经公交车: 常熟104路 常熟5路 常熟8路 常熟9路 书院街 - 公交站 129米 途经公交车: 常熟105路 常熟109路 常熟9路 第一人民医院 - 公交站 179米 途经公交车: 常熟104路 常熟109路 常熟110路 常熟116路 常熟5路 常熟7路 常熟8路 常熟9路 自驾参考路线:从常熟汽车客运站北站进入海虞北路,行驶32公里;右转,进入锁澜南路,行驶270米;左转,进入泰安街,行驶580米;请直行,进入东门大街,行驶420米;请直行,进入引线街,行驶390米;左转,进入书院街,行驶12公里;右转,进入翁家门巷,行驶50米;到达翁同和纪念馆
河南邓州翁氏的起源
本文2023-11-11 13:04:49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4579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