蒯应春的传奇人生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11浏览:2收藏

蒯应春的传奇人生,第1张

3月7日  青岛晴

花了三个夜晚,终于看完这本《走过——蒯家墙门儿的故事》。最后合上书本的时候,已经接近第二天的凌晨,或许因为熬夜太深,也或许故事的结局令人叹息,总之,我失眠了,眼前总是浮现着一个人,她就是本书的主人公于春,也是作者赵苏苏的母亲。

于春,原名蒯应春,1917年出生在吴江黎里的蒯家。蒯姓是黎里八大姓之一,属名门望族。至今的黎里古镇依然有着以蒯姓命名的弄堂和居所,比如老蒯家弄、新蒯家弄、南蒯家弄、南栅蒯家墙门儿、蒯厅等等,也有慎余堂、树滋堂这样的堂号。关于黎里蒯家,它的荣辱沉浮,充满传奇色彩,被称为“一部黎里的红楼梦”。

黎里蒯家如何的荣辱沉浮,这里略表一些。明末,为避战乱,大明工部侍郎蒯祥一族的后裔一支从吴县香山迁入黎里。清乾隆朝起,蒯氏世代读书,是当地有名的书香门第,兴旺了两百多年,出了不少人物。如黎里蒯氏第六代蒯嘉珍,年纪轻轻就当上了广西明江的同知,他的妻子钱与龄,是著名的诗画家,尤工画梅,当代的《中国美术家人名词典》收有她的条目。

黎里蒯家传到蒯嘉珍的孙子蒯贺荪时,他已经是浙江省的按察使,相当于现在的省政法委书记,但是因为《杨乃武小白菜》的冤案昭雪,与此案有关的一大批官员受到朝廷处分,清廉一生、晚年失职的蒯贺荪忧心重重,又逢妻子儿子相继病逝,他在内外忧患中吐血身亡。这件事大大挫伤了这个家族后辈们的进取心,从此,黎里蒯氏一蹶不振。

1906年,蒯贺荪的曾孙蒯友韩与本镇姑娘黄文先结婚,他们就是蒯应春的父母。蒯应春是蒯友韩的第三个女儿,她的前面还有两个姐姐一个哥哥,后面也有两个弟弟一个妹妹,其中最小的弟弟过继给青浦金泽姨妈家,叫许崇德,后来成为我们著名的法学教授。

要说蒯应春的传奇,是从她三岁那年吃了肥肉引起一场重病开始的。那次,她上吐下泻发高烧,家里人请了郎中给她服了药,丝毫不起效果,奄奄一息中,父母抱着她去了罗汉寺求神拜佛,回家后吃了香灰,当晚就退烧,两天后,不吐不泻,奇迹般病愈了。从此,她不再吃肥肉。

应春高小毕业那年,蒯友韩家里已经没有钱供她升学,想到应春是个爱读书成绩又好的孩子,应春的父母把她提前许配给好友的儿子,作为童养媳让男方供她上学。心气很高的应春原本不同意,在哥哥姐姐的劝说下,答应这门亲事,供她上学。

在男方的资助下,应春考上了苏州振华女子学校初中部,毕业后又考上了国立南京女子中学高中部。期间,她接触到革命思想,成为南京女中思想最为新锐的女学生之一。

1936年12月,还在读高三的蒯应春与另外两位同学赶赴北平,加入抗日救亡运动第一线,从此告别亲人,离开家乡,踏上革命生涯。

大凡革命者都不用真名,蒯应春改名为于春。

1941年年底,于春与同是革命者的河北人赵纲结了婚。一年后,生了男孩,但因为抗日部队流动性大,不易带在身边,便寄养在农民家里。可惜才六个月就病死了。

逃婚,参加革命,出生入死,于春的经历充满坎坷崎岖。

新中国解放后,于春夫妇被组织安排到了北京,成为部级高干,他们又有了四个孩子,赵苏苏是其中一个。可惜,赵纲英年早逝,同样早逝的还有她的小儿子。

少年丧父,中年丧夫,老年丧子,人生的三大不幸,于春都经历了。

2011年11月10日深夜,于春因病去世。她的儿子赵苏苏在母亲病重期间的断断续续回忆中才知道外婆家在黎里,也从许崇德舅舅那里知道有关蒯家的历史。于是,他第一次来到黎里,进行实地回访。

此时,黎里外婆家已经没有人了。二舅在20岁那年客死他乡,大舅夫妇因为年轻时参加过国民党受过不平等待遇,后居住在同里;大姨在外地生活,二姨精神失常,外婆生前与小姨生活在浙江金华。金华成了她们的第二故乡。

作者赵苏苏早年曾在新华社工作,著有长篇小说《最后的玩家》,翻译了多部外国文学作品。写本文的时候,是以母亲生病后的现状,夹入记忆中的片段,来反映于春的传奇一生。

《走过——蒯家墙门儿的故事》是一部纪实性的小说,大部分情节都是真实的,为了引人入胜,才虚拟了传家宝《竹简》这条线,让它牵着全文,把零碎的片段贯穿一起。

关于蒯家,我以前只知道与杨乃武小白菜一案有关的蒯贺荪,还有他的祖父蒯嘉珍祖母钱与龄,更有树滋堂的诗词唱和、书画文墨。但慎余堂蒯家的故事以及蒯应春的传奇人生,还真是第一次听说。

看完本书,我突然很想去黎里,看看蒯家的树滋堂和慎余堂,或许还能发现些什么。

蒯[蒯,读音作kuǎi(ㄎㄨㄞˇ)]

蒯,姓氏,起源有三种皮谈说法,其一为出自以国名为氏;其二为出自姬姓,以邑名为氏;其燃裂碰三为出自姬姓,以祖字为氏。历史名人有蒯光典、蒯通、蒯祥等。

蒯得。据《风俗通》是记载,是春秋时期晋国大夫蒯得的后代。春秋时,蒯地成为晋国大夫蒯得的封邑,他的子孙即以蒯为姓,而称蒯氏,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望族居于襄阳郡,即现在的湖北省襄阳市。故蒯氏后人奉蒯得为蒯姓的得姓始祖。

扩展资料:

蒯氏或是一个典型的汉族姓氏,人口总数在中国的大陆和台湾省均未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为第三百九十五位门阀。蒯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商代有诸侯国蒯国(今河南省洛阳市西的蒯乡),居于此的国人多以国名为姓,称为蒯氏。

蒯氏或是一个典型的汉族姓氏,人口总数在中国的大陆和台湾省均未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为第三百九十五位门阀。蒯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商代有诸侯国蒯国(今河南省洛阳市西的蒯乡),居于此的国人多以国名为姓,称为蒯氏。春秋时期,晋国大夫得,被封地于蒯(同上),他的子孙就一封邑名为姓,也称为蒯氏,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同样,卫国卫庄公名为蒯聩,他的子孙就取其名的一字为姓氏,称为蒯氏。汉时,河南出现了名为蒯乡的地方(今河南省洛阳市西郊涧水东岸),当时的居民都以蒯为姓氏。蒯姓主要分布在湖北省襄阳一带。

今湖北省的襄阳襄城区、宜城县、安陆县、武汉市,上海市,天津市,北京市,重庆市,安徽省的巢湖市、合肥市、寿县、六安市、芜湖市、安庆市,江苏省的徐州市、丹阳市、苏州市、盐城市滨海县、淮安市、宜兴市、沭阳县、扬州市江都区,河南省的郑州市、虞城县、洛阳市、商丘市、濮阳市、永城市,山东省的潍坊市、济宁市、枣庄市、菏泽市成武县,湖南省的常德市桃源县、衡阳市、益阳市,山西省的朔州,内蒙古自治区的呼和浩特市,江西省的彭泽县,贵州省的贵定县,云南省镇雄县,广东省的怀集市、潮洲市,美国,德国等地,均有蒯氏族人分布。

蒯姓一般是湖北省襄阳人。蒯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商代有诸侯国蒯国,居于此的国人多以国名为姓,称为蒯氏。春秋时期,晋国大夫得,被封地于蒯,他的子孙就一封邑名为姓,也称为蒯氏。同样,卫国卫庄公名为蒯聩,他的子孙就取其名的一字为姓氏,称为蒯氏。汉时,河南出现了名为蒯乡的地方,当时的居民都以蒯为姓氏。

姓氏分布:今湖北省的襄阳市襄城区、宜城县、安陆县、武汉市,上海市,天津市,北京市,重庆市,安徽省的巢湖市、合肥市、寿县、六安市、芜湖市、安庆市,江苏省的徐州市、丹阳市、苏州市、盐城市滨海县、淮安市、宜兴市、沭阳县、扬州市江都区,河南省的郑州市、虞城县、洛阳市、商丘市、濮阳市、永城市,山东省的潍坊市、济宁市、枣庄市、菏泽市成武县,湖南省的常德市桃源县、衡阳市、益阳市,山西省的朔州,内蒙古自治区的呼和浩特市,江西省的彭泽县,贵州省的贵定县,云南省镇雄县,广东省的怀集市、潮洲市,美国,德国等地,均有蒯氏族人分布。

蒯姓拼音:[kuǎi xìng]。

蒯,汉字,读音为kuǎi。蒯是多年生草本植物,生长在水边或阴湿的地方,茎可编席,亦可造纸。《左传·成公九年》 写道,“蒯草,虽有丝麻,无弃菅蒯”。另外,蒯也是姓氏。

康熙字典:

《唐韵》苦怪切,音喟。《左传·成九年》虽有丝麻,无弃菅蒯。正义:蒯与菅连,亦菅之类。《仪礼·丧服传疏》屦者藨蒯之菲也。《礼·玉藻》《注》蒯席涩,便于洗足也。《张衡·西京赋》草则葴莎菅蒯。《注》蒯草中为索。

又地名。《左传·昭二十三年》攻蒯,蒯溃。《注》河南县蒯鄕是也。

又姓。《前汉·蒯通传》蒯通,范阳人。

又蒯缑。《史记·孟尝君传注》蒯缑,把劒之物,谓以劒绳缠之。

又《韵补》苦对切,音块。引《左传》叶虽有姬姜,无弃蕉萃韵。

又《索隐·蒯成侯緤注》引《三苍》,音裴。

相关组词:

一、缑蒯[gōu kuǎi] :

即蒯缑。谓以草绳缠绕剑柄。如果觉得自己抓不稳,可以缑蒯来处理。

二、蒯邑[kuǎi yì] :

商代蒯国,周畿内地。一直不知道他是不是蒯邑的人。

三、菅蒯[jiān kuǎi] :

茅草之类。可编绳索。这个地方满地的菅蒯,也没人需要真的很浪费。

安徽合肥《平梁蒯氏宗谱》八卷

分类:  百家谱

谱名: 安徽合肥《平梁蒯氏宗谱》八卷

 书名据书名叶题,版心、书签题蒯氏宗谱

版本堂号: 民国三十八年合肥进化印刷社印制,慎远堂铅印本

册数: 九册

修纂者: 蒯晓霞领修兼校对,蒯子盤监修兼采访

开本: 长216厘米、宽177厘米、厚152厘米

目录: 卷一欧阳文忠公谱例说、欧阳文忠公谱图说、凡例、书法、四不书、家规引、家礼仪规、字派、收执谱记、执谱名目、修谱执事名目、跋、总谱序、大二三四房传赞谱序;卷二至卷七世系引,大、二、三、四、五房世系;卷八坟图引、始祖坟图,大、二、三、四、五房坟图。

迁徙经过: 始祖宋时殿中御史蒯鳌,其后裔在元、明之际多散处江西,谱即以其苗裔应始兄弟为始迁合肥一世祖:

 应始,原名冞,字太初,明季由赣始迁合肥北乡大陆店西范家巷居住,是为大房;

 应基,原名罕,字肇兴,生于明隆庆元年,子奎宁,当明季壬午之变避兵迁居庐江北乡路家嘴,为二房;

 应元,原名邦,明季由赣迁合肥北乡大陆店范家巷,为三房;

 应传,原名枝,字承业,亦居范家巷,为四房;

 应宗,原名全,亦居范家巷,为五房。

排行: 德光先世 文振家声 崇尚道义 化育群伦 彝常有序 祖训同遵

历修年代: 清嘉庆间曾各修支谱,但悉遭兵燹,唯二房庐江支支谱犹存,至民国九年六房首次合修宗谱,至此仅为五房合修,第六房没有参与。

赏析: 民国九年杨义房撰“大房谱序”,说“平梁蒯氏吾乡之望族也,敦诗说礼,世有闻人,以吾所知若翰卿、礼卿诸公或蜚英翰苑、或保障乡闾,其嗣君若木返自东瀛,又能以其所学为国殖边……”。他所提到的礼卿,即蒯光典(1857-1910),字理卿,又作礼卿,号季逑,室名金粟斋,光绪九年进士,李鸿章女婿。他的父亲蒯德模(1816-1877),历官夔州知府、江宁布政使。此父子俩为合肥蒯氏最知名者,可查阅此谱,竟无记载,他们的世系当应在民国九年曾参与合修而此次没有参与的第六房中了,可惜。

 “蒯”姓较稀见,家谱也少,《中国家谱综合目录》没有收录“蒯氏”,而《上海图书馆馆藏家谱提要》仅载录三种,其中二种为抄本。

分享:

蒯应春的传奇人生

3月7日  青岛晴 花了三个夜晚,终于看完这本《走过——蒯家墙门儿的故事》。最后合上书本的时候,已经接近第二天的凌晨,或许因为熬夜...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