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氏家谱21代起字辈,宗孝廉真美,仁慈德惠良……
你好!这一般只有本族族亲知道,而在网上遇到族亲的几率是很小的。
每个姓氏都有很多支派,每个支派的行第、字辈也不一样。建议你找找本族的族谱、宗谱,里面有详细的记载。一般族谱在族长、族头那里,或者族里指定的某个人保管,另外祠堂也会有。建议你去找长辈,父亲、爷爷、父亲的兄弟、爷爷的兄弟、或者其他族亲问问。
如果找不到族谱,试试下面的方法。
附寻祖步骤
一、寻根问祖第一步,必须搜集到相关资料
1、先祖迁居前居住地的确切记载(家谱记载或口头流传,如果是做官迁来的可以查看当地地方志史书记载)
2、始迁祖的名、字、号、排行字号,始迁祖生卒年月及相关生平事迹,典故。(始迁祖的兄弟、父、祖父的名号和有无同族、同支);
3、字派、排行字辈;
4、始祖的相关资料(始祖其他旁证资料,如哪个郡望,和谁是本族);
5、家族的迁徙史(如迁徙年月,还有迁徙的故事传闻)。
6、始祖和所修现有家谱的年代。
二、寻根问祖第二步:怎么搜集寻根资料?
1、有家谱的查看家谱,一般家谱的记载最清楚。
2、没有族谱的,查看祖坟墓碑文字 ,特别是始迁祖的墓碑,大都能发现一些有价值的资料。
3、没有族谱也没有碑记的,只能多问问族中老人,认真记录他们口述的祖居地名、村名、祖先名、字辈、故乡风物人情、故事传说等;尽可能的和老人交谈了解,并把这些珍贵的资料通过各种方式记录下来保存。
4、查看家里有没有保存以前的土地、房产契约,可以大致考查出始迁祖的名字,和所处的时代。
三、寻根问祖第三步:寻根信息的对接和确认
寻根信物并不是特指某件物品,而是指宗谱记载的、口头流传的祖先名号、祖坟祖墓这些寻根信息,通过网络交流,你可以和同宗相认对接的这些信息,没有相似点的,是同宗的可能性就很小,而寻根信息越详尽,寻根可能性也就越大。对于始迁祖的来源地名,因为在不同年代记载的方式不一样,比如多少都、什么府、郡之类的,可以根据大致地名所在地的地方县志,寻找到详细的精确位置,再对照如今的地图进行确认,也可以根据当地的人加好友咨询。
四、寻根问祖第四步:寻根的方式和实地考查
把以上这些东西收集得越丰富越好,然后在网上寻找宗亲网、姓氏网,发布寻亲信息。也可以在当地论坛发帖,再或者搜索加入当地QQ群,进入祖地群、同支派群等和宗亲交流,也可以在一些族谱数据库平台网站搜索。在网上联系上祖居地宗亲后,要向他了解祖居地相关情况;当大量资料能够确认对接上以后,可以到祖居地实地走访。在根据祖籍族谱记载,找出是否有外迁人员,与始祖资料是否一致来进行确认。
希望对你有帮助~
袁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三十三位的大姓,人口众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五四。�
寻根溯源 起源有三:1、据《名贤氏族言行类稿》、《唐书·宰相世系表》、《明方九灵序四明姓氏谱图》等所载,袁姓出自妫姓,帝舜之裔,周时陈国始君胡公满之十一世孙诸,字伯爰,其孙涛涂,从齐桓公盟会,赐邑阳夏(故城在今河南太康),以祖父字名为氏(因古时爰、袁、辕相同)。2、一说涛涂字仲,谥号宣,人称之为袁宣仲,其裔孙告,秦末时避难于河洛之间,少子政,以袁为氏。③其他少数民族如满、蒙、回、土家、彝、瑶、白、朝鲜有此姓。
得姓始祖 袁涛涂。以妫为姓的后裔,有被周武王灭商后封为陈侯的胡公满,妫满其孙靖伯庚,靖伯庚第九世孙名诸,字伯爰,其孙涛涂,以祖父的字“爰”为氏,称爰氏,春秋时世袭陈国上卿。“爰”和“袁”在古时通用,爰氏亦为袁氏。又因上古时爰又写作“辕、氵袁、木袁、援”等字,所以后来的子孙就分别以这六个字为姓。正如《袁枢年谱》所云:“一姓有六字五族之异。”涛涂的后代世居阳夏,秦末年,传至辕颇裔孙辕告又避难徙居河洛之间,告少子名政,以袁为氏,其子孙后代未再混用。这样袁涛涂就成为袁姓的得姓始祖。�
繁衍播迁 从前文所述,袁姓发源于河南太康,辕告徙居河洛之间 ,而袁政因把辕改为袁,因而也有人认为袁政是袁姓的得姓始祖。西汉初年,袁政十一世孙袁 ,被封贵乡侯,复举家迁回阳夏定居,并成为当地望族,号称陈郡袁氏。东汉有袁姓播迁河南汝南,到袁 八世孙袁安时贵显荣耀,因其不避权贵,为时人所称颂,又因袁安的子孙后代,累世官宦,四世三公,盛于东汉,“汝南袁氏”遂成为东汉的著姓。到东汉末年,袁姓有袁绍称雄河朔,袁术僭号寿春,皆名噪一时。魏晋南北朝时期,有陈郡袁姓迁河东太原,有陈郡的袁焕(袁安叔父袁璋的后裔)迁京兆,后又分出华阴一支,袁绍次子袁熙的裔孙袁令喜,世居河北东光;袁术败后,子孙散逃于襄阳;居彭城者,出自陈郡,为袁生之后。西晋末年,八王之乱,中原板荡,晋室南迁,许多居于中原的袁姓士族渡江南下,历东晋、宋、齐、梁、陈,多因仕宦而散居江南各地,另外还有许多袁姓人聚居在江西袁州宜春郡,形成当地大族,袁州也因袁姓聚族而居得名。隋唐时期,袁姓子孙旺于江南,而中原袁姓依然繁衍不衰,而且有资料表明唐宋时期袁姓仍为中原大姓,这一时期,还有部分袁姓徙居浙江杭州、宁波、奉化、鄞县及四川成都、江西南昌、福建福安等地。宋末,随着金兵南下和蒙古骑兵进扰,袁姓又徙居于今湖北丹阳,安徽庐江,江苏无锡、扬州、南京等地。宋元以后,袁姓子孙辗转徙居到全国各地。近代史上,做了八十三天皇帝的袁世凯,望出项城,其妻妾成群,家族庞大达千人,分居全国各地,侨居美、英、法、德、日、加拿大、新加坡、马来西亚、港、澳、台。至此袁姓人已遍布海内外。如今,袁姓人在全国分布广泛,尤以四川、河北、江苏、河南、江西、浙江等省多此姓,上述六省袁姓约占全国汉族袁姓人口的百分之五十四。
郡望堂号 袁姓郡望主要有:1、陈郡,治所在陈县(今河南淮阳);2、汝南郡,治所在上蔡(今属河南);3、河南郡,治所在雒阳(今河南洛阳);4、彭城郡,治所在彭城(今江苏徐州);5、东光县,治所在今河北东光;6、京兆郡,治所在长安(今陕西西安);7、华阴县,治所在今陕西华阴;8、太原郡,治所在晋阳(今山西太原);9、濮阳郡,治所在濮阳(今属河南); 10、陈留郡,治所在陈留(今河南开封);11、襄阳郡,治所在襄阳(今湖北襄樊);12、宜春县,治所在今江西宜春。
堂号:“陈郡”、“汝南”、“彭城”、“陈留”、“怀楚”、“维则”、“介禳”、“介江”、“介祉”、“卧雪”、“守正”等。�
宗族特征 1、在汉晋南北朝时期,代有才人出,风光贵显千余年,为世人所敬仰。2、字行辈份严谨有序。如江苏丹徒袁姓一支字行辈份排语为:“恭宽信敏惠,仁义乃贤师,忠孝承家学,道德培福基。”
名人精粹 袁安:汝南汝阳(今河南商水)人,东汉名臣,他多次弹劾外戚专横,京师肃然,名重朝廷,时人称道。袁绍、袁术:汝南汝阳人,东汉末时诸侯,出身于四世三公的大官僚家庭的兄弟俩,其中袁绍曾割据冀、青、幽、并,后在官渡之战中败北;袁术则曾僭号寿春,后亦为曹操击败。袁山松:西晋吴郡太守,博学能文,曾著《后汉书》百篇。他擅长音乐,与羊昙之唱乐、 桓伊之挽歌,并称“三绝”。袁宏: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东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其文采出众,代表作为《后汉纪》。袁郊:陈郡汝南人,唐朝文学家,作有传奇小说《甘泽谣》一卷。袁枢:建安(今福建建瓯)人,南宋史学家,喜读《资治通鉴》,乃著《通鉴纪事本末》四十二卷,各自独立成篇,为我国第一部纪事本末体史著作。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湖北公安人,明朝学者,三袁是明朝复古派“七子”之后,公安派的代表人物。其中以袁宏道成就最著,有《袁中郎集》传世,其善诗歌古文,反对摹古,以清新见长。袁崇焕:广西藤县人,明朝戍边名将,有勇有谋,敢作敢为,威震关东,后被奸臣陷害而死。袁于令:吴县(今属江苏)人,明末清初著名戏曲作家,作有传奇八种,杂剧一种,另有小说《隋史遗文》。袁江:江苏江都人,画家,所作景物多曲折有致,笔墨严整,为清代画界能手。袁枚: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清朝文学家,人称随园先生,其诗文不拘形式,自成一格,著有《小仓山房集》、《随园诗话》、《随园随笔》等书,为“江右三大家”之一。
袁(Yuán)姓源出:
得姓始祖:袁涛涂。以妫为姓的后裔,有被周武王灭商后封为陈侯的胡公满,妫满其孙靖伯庚,靖伯庚第九世孙名诸,字伯爰,其孙涛涂,以祖父的字“爰”为氏,称爰氏,春秋时世袭陈国上卿。“爰”和“袁”在古时通用,爰氏亦为袁氏。又因上古时爰又写作“辕、溒、榬、援”等字,所以后来的子孙就分别以这六个字为姓。正如《袁枢年谱》所云:“一姓有六字五族之异。”涛涂的后代世居阳夏,秦末年,传至辕颇裔孙辕告又避难徙居河洛之间,告少子名政,以袁为氏,其子孙后代未再混用。这样袁涛涂就成为袁姓的得姓始祖。
二、迁徙分布
从上文所述,袁姓发源于河南太康,辕告徙居河洛之间 ,而袁政因把辕改为袁,因而也有人认为袁政是袁姓的得姓始祖。西汉初年,袁政十一世孙袁爰,被封贵乡侯,复举家迁回阳夏定居,并成为当地望族,号称陈郡袁氏。东汉有袁姓播迁河南汝南,到袁爰八世孙袁安时贵显荣耀,因其不避权贵,为时人所称颂,又因袁安的子孙后代,累世官宦,四世三公,盛于东汉,“汝南袁氏”遂成为东汉的著姓。到东汉末年,袁姓有袁绍称雄河朔,袁术僭号寿春,皆名噪一时。魏晋南北朝时期,有陈郡袁姓迁河东太原,有陈郡的袁焕(袁安叔父袁璋的后裔)迁京兆,后又分出华阴一支,袁绍次子袁熙的裔孙袁令喜,世居河北东光;袁术败后,子孙散逃于襄阳;居彭城者,出自陈郡,为袁生之后。西晋末年,八王之乱,中原板荡,晋室南迁,许多居于中原的袁姓士族渡江南下,历东晋、宋、齐、梁、陈,多因仕宦而散居江南各地,另外还有许多袁姓人聚居在江西袁州宜春郡,形成当地大族,袁州也因袁姓聚族而居得名。隋唐时期,袁姓子孙旺于江南,而中原袁姓依然繁衍不衰,而且有资料表明唐宋时期袁姓仍为中原大姓,这一时期,还有部分袁姓徙居浙江杭州、宁波、奉化、鄞县及四川成都、江西南昌、福建福安等地。宋末,随着金兵南下和蒙古骑兵进扰,袁姓又徙居于今湖北丹阳,安徽庐江,江苏无锡、扬州、南京等地。宋元以后,袁姓子孙辗转徙居到全国各地。近代史上,做了八十三天皇帝的袁世凯,望出项城,其妻妾成群,家族庞大达千人,分居全国各地,侨居美、英、法、德、日、加拿大、新加坡、马来西亚、港、澳、台。至此袁姓人已遍布海内外。如今,袁姓人在全国分布广泛,尤以四川、河北、江苏、河南、江西、浙江等省多此姓,上述六省袁姓约占全国汉族袁姓人口的百分之五十四。袁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三十三位的大姓,人口众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五四
至于字辈,各地差别很大,不知楼主是哪里人,先将部分地区字辈张贴如下:
安徽萧县袁氏字辈:“道开永玉常兴隆吉庆昌年庆忠振启传世孝述功”。
肥西四合乡袁氏字辈:“传家忠孝增贤至”。
肥东古城镇大袁村袁氏字辈:“帮家之光立修圣德长发次强红中”。
肥东八斗镇花张乡南袁村袁氏字辈:“兆佩开圣有余正家邦”。
肥东梁元稹袁氏字辈:“贤良长玉贵经学”。
合肥肥东、江苏句容袁氏字辈:“家宏从义广增先习性长荣光开大发世代泽忠良”。
定远袁氏字辈:“齐胜开宝□有余正家邦”。
肥西新仓镇袁氏字辈:“水玉光希加良日心依谱序定从先传家中孝遵前志永兆荣名立大贤经国谟猷重绳武兴宗事业贵延年万流同汇归于海五岳相连峻极天”。
寿县双桥镇梨树村袁家郢袁氏字辈:“家传同绪礼绍武庆宣”。
至德(东至)袁氏字辈:“太旺红绍武卫伟国华昌”。
安庆宿松袁氏字辈:“传家民舜诗书维先文章华国卧雪家声远仁奉世泽长”。
池州市贵池区晏溏镇袁氏字辈:“加谟必达正学为良”。
六安马头镇河西袁家湾袁氏字辈:“登新有传家义德宝”。
福安袁氏字辈:“魁廷元思正家干毓玉荣昌”。
广西
贵港平南六陈镇袁氏字辈:“书中有金玉才石”。
灵山文利镇南城村委何屋垌村袁氏字辈:“正扬光中成作定世”。
都安县河东堂袁氏字辈:“中正绍锦”。
荔浦县双江镇龙坪村妙光岭屯袁氏字辈:“角其志斗玉山上必定荣华兴发祥成世文明开金运善良亿万照书香”。
马山袁氏字辈:“志九耀三焕世克家启文绍武卫伟国华”。
云南
敦睦堂袁氏字辈:
西支:“伦彝久着道法可居永丕先型统绪安如”;
长房:“叙秩有庸典谟至言敦务宗本忠敬常存”;
东支:“寅协盛宪祥延昌明述善家范印勋崇”。
昭通袁氏字辈:“会彦祥锺继启龙金枝登厚玉君洪文学志崇先正德克勤本业自光宗仕子傅家存孝友明延大道永思聪”。
昭通昭阳袁氏字辈:“永皇国正天世启大明安开文章”。
楚雄东华镇新柳、梅花袁氏字辈:“成育(易)德(尚)开光(发)必绍怀永昌传述承先策宽宏庆祖祥”。 答案补充 贵州
黔西袁氏字辈:“安国登得发师朝中正华时玉文明代成恩大起家”。
兴义、黔西南布袁氏字辈:“朝登思文安开基尔本端传家承孝友志国绍清官”。
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袁氏字辈:“崇登明希世国正保应昌孝忠先树德文礼耀争光”。
贵定袁氏字辈:“功洪正佩服先贤永光明”。
赤水袁氏字辈:“文兴开玉礼安胜绍志明腾仁义系德忠朝师正华时玉维荣道”。
六枝袁氏字辈:“启文士在学兴发开”。
金沙袁氏字辈:“万金子德开席正大光明龙生贵定府兴安国太平”。
遵义深溪镇袁氏字辈:“师世登正应洪鸣治国中传家福有道忠诚发达长”。
辽宁
沈阳袁氏字辈:“家生启忠”。
大石桥周家大金袁氏字辈:“勇福家景世季长青”。
辽阳、鞍山袁氏字辈:“德成文宏世廷凤守太和景庆志光正广恒集福多”。
旅顺口北海镇袁家沟袁氏字辈:“世国常守振安邦永顺兴殿庭君贵显书传万代清”。
鞍山袁氏字辈:“宝雨先仁旭唯其克世行”。
舒兰法特镇焦家村袁氏字辈:“永士振绍武卫伟国华昌”。 答案补充 黑龙江
哈尔滨道里区袁氏字辈:“伦序有永典”。
台湾桃园中历德庆堂袁氏字辈:“源业公敦裕嘉修嗣弈芳明伦华国庆康燕进年长”。
台湾袁氏字辈:“角亢氐房心尾箕斗牛女元业功敦裕嘉修嗣奕芳明伦华国器康衍晋年长”。
香港袁氏字辈:“应子启贵发富荣华万永安平福禄国仕正维文朝庭锦光鸿”。
海南三亚袁氏字辈:“名宜超肇卫伟国华”。
互助东和乡袁家庄村袁氏字辈:“廷泰字家长中生有德峻成仁守善大寿文章建国民安永发”。
加拿大袁氏字辈:“修德明道尊贤尚能芳传奕叶永世隆昌裔荣福厚家声远振本立邦宁国运长兴”。
越南河内袁氏字辈:“忠良承庆”。
袁氏字辈十八户歌:
旧班派:“光细进政俊忠松仁念公二五友贵应必仲允任仁礼知信章华国”;
新班一:“叙伦辉祖泽积善致和祥代启英才裔诗书锡福长”;
新班二:“高平肇先绪新化庆繁祉雍睦笃宗新忠孝肃纲纪”;
统班派:“洋晚道然与金孙志潮丙户及袁成朋成气成兼显户克铭志器递克斌朋继洪孙并岳户忠良志通添庆临”。
袁氏一支字辈:“启正大有祥光世照苗”。
袁氏一支字辈:“必仲允有任仁义礼智信文章华国珍家世愈昌盛”。
汝南袁氏为东汉时期的著名世族,在东汉末年湮灭,祖籍在汝南郡(今河南商水西南)。
自袁良以后,至其孙袁安官至司空、司徒,安子袁敞及袁京皆为司空,京子袁汤为司空、太尉,汤子袁逢亦至司空,逢弟袁隗亦至三公、太傅。四世中居三公之位者多至五人,故号称“四世三公”。
袁绍,是袁逢之庶长子,袁逢将袁绍过继给其兄袁成。袁绍在少帝朝官拜司隶校尉,至献帝时任大将军。
中文名汝南袁氏
时期东汉
地址汝南郡
史书记载《新唐书·宰相世系》
历史渊源
据考证,袁氏是虞舜的后裔。西周初,周武王追封先贤后裔,封有虞氏之裔妫满于陈(今河南准阳),建陈国。妫满死后,谥号为陈胡公。他的十一世孙有个叫诸公,字伯媛。伯媛的孙子涛涂,以祖宗字媛命氏。春秋时,媛氏世袭陈国上卿。当时媛、辕通用,故媛涛涂又写作“辕涛涂”。至西汉初,辕氏后裔政将“辕”字的“车”旁去掉,邕以袁为氏。唐宋时期的姓氏书名如《古今姓氏书辩证》等对此均有详细记载。
家族发展
据《汝宁府县志》载,汝南古为沈蔡诸国之地,战国时在楚魏二境之交,秦属颖川郡。到汉朝时设置汝南郡,隶属豫州,领县三十七,包括了今天的平舆、项城、西华、漯河、潢川以及安徽的阜阳、蒙城在内的大片疆域,在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中,由于战乱、官职调任等原因,虽然汝南袁氏又派生出许多支脉,向海内外广为发展,但发端于袁安的汝南袁氏始终是最为兴旺的一支。
袁逢的嫡子袁术则官至后将军,后自取玉玺,自立为帝。
由血缘上来看,袁绍、袁术是同父异母的亲兄弟;由宗法来看,则两人为从兄弟。而学者记录,往往分歧。
袁绍、袁术均是东汉末年割据一方的枭雄。因为二人曾率领关东诸侯讨伐权臣董卓,董卓遂把身处洛阳的袁隗和袁基(袁术之兄)一家二十余人杀害。
后来,袁术因自立为帝,遭受各群雄攻伐而死,其子袁耀投奔东吴势力。袁绍欲与曹操争天下,但于官渡之战被击败后不久病死,其子袁谭、袁尚、袁熙因夺位而相争,终于先后同被曹操所灭。
袁安卧雪
东汉袁安没作官的时候,客居洛阳,很有贤名。一年冬天,洛阳令冒雪去访他。他院子里的雪很深,把袁安困在了雪里,洛阳令叫随从扫出一条路才进到袁安屋里。袁安正冻得蜷缩在床上发抖。洛阳令问:"你为什么不求亲戚帮助一下?"袁安说:"大家都没好日子过,大雪天我怎么好去打扰人家?"洛阳令佩服他的贤德,举他为孝廉。
袁氏后人,念祖上德行,后人以卧雪堂为堂号。卧雪堂为袁氏第一门。
《后汉书》记述:当初,袁安的父亲袁昌病逝以后,袁安的母亲就让他去寻找墓地。在路上遇见3个书生,他们见袁安领一班子人在野外找什么东西似的,就问袁安干什么,袁安就把为其父访求墓地的事说了。那书生听罢,便指着眼前的一块地说:“葬此地,当世为上公。”说罢,这几个书生就不见了。袁安感到很神奇,就把他父亲埋葬在书生所指的地方,所以累世兴隆,“四世五公”。后来,袁安死后,其后人也将袁安葬于其父墓穴之下。
袁氏名人
在风云变幻的历史长河中,袁氏名人辈出。据唐人林宝《元和姓篡》载,“袁氏自后汉魏晋至梁陈,正传世二十八人,三公、会仆一十七人。
《新唐书宰相世系》等书记载,袁政后裔袁干封贵乡侯,袁干的八世孙袁良(东汉汝南人),其孙袁安明帝时任楚郡太守、河南尹,以严明著称,后官至司徒。和帝时,外戚窦宪兄弟专权,他不避权贵,多次弹劾窦氏兄弟的专横,为时人称颂。袁氏自袁安以后,兴旺发达,其子孙后代,累世官宦,四节五公,与东汉一代相终始(风《重修汝南县志》),历为东汉有名的世家大族。
据清嘉庆元年(1796年)编纂的《汝宁府志》及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编印的《重修汝南县志》载,历代汝南袁氏封爵位的有六人,为各种史志收编的汝南袁氏名人有二十多位,如袁良、袁安、袁汤、袁逢、袁绍、袁术等,不少人在《东汉书》中列有志传。
随着历史的发展,汝南袁氏虽然已经迁徙分布到海内外许多地方,但仍有大量袁氏后裔在汝南县本土生息繁衍。
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记载,其先出于舜。周武王灭商朝以后,为存先世之后,封舜的后代妫满(史称胡公满)于陈。妫满13世孙陈大夫辕涛涂是袁姓的始祖,也是汝南袁氏的始祖。其封邑阳夏是袁姓的根据地。陈国在春秋时期被楚国灭掉,子孙分流。
如同弘农杨氏,汝南袁氏是一门累世专攻一经的家族,世传孟氏《易》学。
门生故吏遍天下
史称汝南袁氏“门生故吏遍天下”,成为官吏集团中的首脑人物。有大批故吏、弟子、门生出于其门,不过很少有实际授业关系。东汉时期选士唯“论族姓阀阅”,所以世家大族的子弟,在察举、征辟中照例得到优先。
现今汝南县境内袁氏分布广泛,全县二十个乡镇中有一百多个自然村居有袁姓群众,总人数两万多。居住袁姓较多的乡镇有汝宁镇、板店乡等,较集中的村庄有十多个,以“袁”命名的村子就有袁庄、老袁庄、后袁庄、小袁庄等。
民国枭雄袁世凯家族宗谱以“汝南家声旧,舜裔世泽长”自诩。
袁家冢
袁家冢:位于平舆县阳城镇新集村委孔坟村西,平舆是汉朝时汝南郡的首府所在地。是东汉和帝司徒袁安及其家族的墓冢,占地面积4000平方米,冢高47米,共3座,南北向排列,西侧、北侧地势突出。中冢为袁安之墓。袁安,汉明帝时历任楚郡太守、河南尹、太仆、司空、司徒。袁安素以严明著称,汉和帝时多次弹劾外戚专横。其子孙世代居“三公”之位。其墓结构严谨坚固,历经浸蚀,仍保存完好,抗日战争期间曾遭日军盗掘。北冢为袁安父亲袁昌之墓。袁昌一生持重、温仁、恭良东汉初官至成武令。
60年代,其墓出土文物有流金、金连盏宫灯、高灯、玄武俑、金背汉刀、陶猪、五株钱等,墓室一侧有完整的砖砌红彩耳室。南冢为袁安次子袁敞之墓。袁敞历任太子舍人、大夫、侍中、东郡太守、征拜太仆、光禄勋、司空等职,为官清廉,有“廉劲不阿权贵”之誉。此冢规模宏大,至今完整。汝南袁氏辈出贤相良臣,成为东汉有名的世家大族。
—摘自《》
2017年10月22日,在袁汝南堂宗亲总会袁雄昆永远会长的带领下,在平舆宗亲的配合支持下,香港与内地五十多位袁氏宗亲于上午十时在河南省驻马店市平舆县阳城镇新集村袁家冢墓园举行了秋季祭祖活动。新筹建的河南省姓氏研究会袁姓委员会部分领导一同参加了祭祖。
—摘自《袁氏家族网》
著名书道家墨玄子袁海涌说:我们袁氏宗亲在这里寻根问祖,不仅仅是为表达怀旧的情感,也是我们后人对袁氏先祖的认同,又是对袁氐历史的反思,更是我们继承者对袁氏未来趋势的探索。
我们对袁氏的研究是寻根问祖的一条重要途径,对于姓氏文化的探秘是对社会心理、民族素质发展趋向研究的不可忽视的方面。
中华民族的历史源远流长,中华袁氏,根深叶茂,有着五千年的历史,而袁氏族的姓氏形成与中华民族的发展几乎与此同步。
伴随着姓氏的形成与发展而积淀起来的中华袁氏文化在中华文化史上展现出别具一格的绚丽多彩的魅力!
历史上出现一代又一代的名人,如民族英雄袁崇焕、著名画家袁枚、世界水稻之父袁隆平等等,他们都对国家对民族做出贡献的功臣,我们袁氏家族为之骄傲和自豪,也是我们后人学习的榜样。
四川绵阳袁氏字辈:“天学正国……”
四川双流袁氏字辈:“天大文国正明德定永兴光中成先策世代必昌盛”。
四川达州袁氏字辈:“德荣光烈……”
四川射洪袁氏一支字辈:“文华兴世泽孝友靖安邦本固生先树”。
四川射洪袁氏一支字辈:“文华兴世泽孝友靖(庆)安邦本固生先树…运永长”。
四川珙县袁氏字辈:“银光增正水长贤玉琨廷丹武宗泽永存体义兴仁孝有式笃”。
四川西昌袁氏字辈:“德运入朝洪承崇文庭开光明兴华耀世福隆永升”。
四川泸县袁氏字辈:“捷上玉国朝正德定思超祖泽丛忠继芳与变世高”。
四川蓬溪袁氏字辈:“天严腾胤子正朝学士家恩昭万代远德裕锡隆遐守义和永睦祯祥泰运昌存心常培厚发达自绵长”。
四川南充长乐袁氏字辈:“正世良大友一二三秀民忠孝纯祖武诗书百代兴”。
四川仁寿袁氏字辈:“仁义礼朝廷斗(分)尚文怀启登宗德荣显”。
袁氏家谱21代起字辈,宗孝廉真美,仁慈德惠良……
本文2023-11-11 11:41:00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4575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