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谢的名人

栏目:资讯发布:2023-09-22浏览:8收藏

姓谢的名人,第1张

姓谢的名人有哪些? 5分 导演谢晋、演艺圈的谢霆锋、山水诗派开创者谢灵运、诗人谢眺、淝水之战东晋丞相

谢玄、中浮著名才女谢道韫

历史上姓谢的大人物有哪些 谢夷吾:(生卒年待考),字尧卿;会稽山阴人(今浙江绍兴)。著名东汉大臣。汉建初中期,左转下邳令。他曾经极力推荐班固的才华。

晋朝,由于以谢安与谢玄为首的陈郡谢氏士族位高权重,政治地位极高,引领风潮,所以该时期出现了最多古代的谢姓名人。

名人包括:

谢鲲:晋朝名士,亦是谢安之伯父。

谢尚:名将,谢鲲之子,谢安从兄。

谢安:东晋名臣,淝水之战运筹帷幄者。

谢万:名士,谢安之弟。

谢玄:东晋名将,淝水之战前线作战者,谢安的侄子。

谢道韫:才女,谢安侄女,谢奕之女,王羲之的儿媳妇,王凝之的妻子。

谢琰:名将,谢安次子,孙恩之乱时殉国。

谢灵运:南朝文学家,谢玄之孙,著名文人。

谢惠连:南朝文学家,谢灵运之从弟。

谢庄:(公元421~466年),字希逸;陈郡阳夏人(今河南太康),出生于建康(今江苏南京)。著名南朝宋大臣、文学家。谢庄是谢弘微的儿子,大谢的族侄,曾官至吏部尚书。

谢赫:(公元479~502年),著名南朝齐梁间画家、绘画理论家。善作风俗画、人物画,著有《古画品录》,为中国最古的绘画论著。他评价了公元三~四世纪的重要画家。提出中国绘画上的“六法”,成为后世画家、批评家、鉴赏家们所遵循的原则。

谢I:名士,诗文清新,唐朝大诗人李白称赞他“中间小谢又清发”。

谢声鹤:著《雪溪诗集》。

谢颖苏:著《北溪剩稿》。 谢g樵:中国著名书画家。

谢浣湘:中国女诗画作家,著《谢浣湘诗存》。

谢锡铭:贵州知府,著作《梦草轩诗词集》。

谢清高:(公元1765~1821年),嘉应州程乡金盘堡人(今广东梅县)。著名清朝航海旅游家。谢清高有中国的马可波罗之称,著有《海录》一书。

谢子远:(生卒年待考),福建汀州人(今福建长汀),著名清朝将领。清康熙三十六年(公元1697年)携十六姓人开垦湘地(今湖南),促进和发展了湖广地区的经济与文化。

历史上姓谢的名人有哪些? 谢夷吾:(生卒年待考),字尧卿;会稽山阴人(今浙江绍兴)。著名东汉大臣。汉建初中期,左转下邳令。他曾经极力推荐班固的才华。

晋朝,由于以谢安与谢玄为首的陈郡谢氏士族位高权重,政治地位极高,引领风潮,所以该时期出现了最多古代的谢姓名人。

名人包括:

谢鲲:晋朝名士,亦是谢安之伯父。

谢尚:名将,谢鲲之子,谢安从兄。

谢安:东晋名臣,淝水之战运筹帷幄者。

谢万:名士,谢安之弟。

谢玄:东晋名将,淝水之战前线作战者,谢安的侄子。

谢道韫:才女,谢安侄女,谢奕之女,王羲之的儿媳妇,王凝之的妻子。

谢琰:名将,谢安次子,孙恩之乱时殉国。

谢灵运:南朝文学家,谢玄之孙,著名文人。

谢惠连:南朝文学家,谢灵运之从弟。

谢庄:(公元421~466年),字希逸;陈郡阳夏人(今河南太康),出生于建康(今江苏南京)。著名南朝宋大臣、文学家。谢庄是谢弘微的儿子,大谢的族侄,曾官至吏部尚书。

谢赫:(公元479~502年),著名南朝齐梁间画家、绘画理论家。善作风俗画、人物画,著有《古画品录》,为中国最古的绘画论著。他评价了公元三~四世纪的重要画家。提出中国绘画上的“六法”,成为后世画家、批评家、鉴赏家们所遵循的原则。

谢I:名士,诗文清新,唐朝大诗人李白称赞他“中间小谢又清发”。

谢声鹤:著《雪溪诗集》。

谢颖苏:著《北溪剩稿》。 谢g樵:中国著名书画家。

谢浣湘:中国女诗画作家,著《谢浣湘诗存》。

谢锡铭:贵州知府,著作《梦草轩诗词集》。

谢清高:(公元1765~1821年),嘉应州程乡金盘堡人(今广东梅县)。著名清朝航海旅游家。谢清高有中国的马可波罗之称,著有《海录》一书。

谢子远:(生卒年待考),福建汀州人(今福建长汀),著名清朝将领。清康熙三十六年(公元1697年)携十六姓人开垦湘地(今湖南),促进和发展了湖广地区的经济与文化。

姓谢的历史名人有哪些? 谢安:(公元320~385年),字安石,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著名东晋政治家。

其家族是流寓江东的北方世家大族士族。沉静有识鉴,少有名望。居会稽东山,屡次谢绝征召,与王羲之、支遁等遨游山水,以音乐诗文自遣。年逾四十岁才出仕,历任征西大将军、桓温的司马、吴兴太守、吏部尚书、中护军。

谢觉哉:(公元1883~1971年),原名维],字焕南,笔名觉哉、飞飞、见心、马彬、敦夫等。湖南宁乡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新中国司法制度奠基人。

谢万:名士,谢安之弟。

谢玄:(公元343~388年),字幼度,陈郡阳夏人(今河南太康),著名东晋军事家。淝水之战前线作战者,谢安的侄子。

谢道韫:才女,谢安侄女,谢奕之女,王羲之的儿媳妇,王凝之的妻子。

谢琰:名将,谢安次子,孙恩之乱时殉国。

谢灵运:(公元385~433年),陈郡阳夏人(今河南太康)。著名晋、宋期间诗人。

谢灵运他是谢玄的孙子,袭爵封康乐公,后世习惯称他为谢康乐。谢灵运出生于会稽始宁(今浙江上虞),出生后不久就寄养在钱塘杜家,十五岁时回到建康,所以小名曰客儿,后世又称之为谢客。生平谢氏和王氏同为东晋以来的高门领袖。

谢惠连:南朝文学家,谢灵运之从弟。

谢庄:(公元421~466年),字希逸;陈郡阳夏人(今河南太康),出生于建康(今江苏南京)。著名南朝宋大臣、文学家。谢庄是谢弘微的儿子,大谢的族侄,曾官至吏部尚书。

谢赫:(公元479~502年),著名南朝齐梁间画家、绘画理论家。善作风俗画、人物画,着有《古画品录》,为中国最古的绘画论着。他评价了公元三~四世纪的重要画家。提出中国绘画上的“六法”,成为后世画家、批评家、鉴赏家们所遵循的原则。

谢I:(生卒年待考),陈郡夏阳人(今河南太康),南齐诗人。曾在朝廷任职,其诗多描写自然景色,为为李白所推许,是永明体作家中成就最高的诗人。

谢声鹤:着《雪溪诗集》。

谢颖苏:着《北溪剩稿》。

谢g樵:中国著名书画家。

谢浣湘:中国女诗画作家,着《谢浣湘诗存》。

谢锡铭:贵州知府,著作《梦草轩诗词集》。

谢清高:(公元1765~1821年),嘉应州程乡金盘堡人(今广东梅县)。著名清朝航海旅游家。谢清高有中国的马可波罗之称,着有《海录》一书。

(生卒年待考),福建汀州人(今福建长汀)。著名清朝将领。清康熙二十八年(公元1689年)进士,官至总兵。清康熙三十六年(公元1697年)携十六姓人开垦湘地(今湖南),促进和发展了湖广地区的经济与文化。

谢冰心:(公元1900~1999),女,原名谢婉莹,笔名悲君、婉莹、男人、冰心等;祖籍湖北咸宁,出生于福建福州隆普营。著名现代文学巨匠。

谢富治:(公元1909~1972年),湖北黄安人(今湖北红安)。著名中国人民 陆军上将。

谢有法:(公元1917~1995年),江西兴国人。著名中国人民 陆军中将。

谢良:(公元1915~1991年),江西兴国人。著名中国人民 陆军少将。

谢明:(公元1915~1985年),江西于都人。著名中国人民 陆军少将。

谢锐:(公元1914~1987年),江西弋阳人。著名中国人民 陆军少将。

谢斌:(公元1914~2010),原名谢海龙,江西吉安人。著名中国人民 空军少将。

谢云晖:(公元?~2002年),四川冕宁人。著名中国人民 陆军少将。

谢正荣:(公元1918~1977年),湖北黄安人(今湖北红安)。著名中国人民 陆军少将。

谢正浩:(公元1914~1992年),江西于都人。著名中国人民 海军少将。>>

历史上姓谢的名人有哪些 你好,谢灵运,谢道韫,谢安 都是的

希望能帮助到你,谢谢

古时候,姓谢的有哪些名人? 中国的谢姓,发源于河南,申被楚灭后,楚把谢姓人一部迁到淮河上、中游一带,后又把其中部分再迁到今湖北武当山东南的荆山,楚国亡后,谢姓一部南迁潇水流域,一部入重庆涪陵。汉魏时期,原潇水谢姓的谢夷吾发迹于会稽山阴(今浙江省绍兴)一带,后裔谢 嫁女于孙权,使自己的家族变为皇亲国戚;而中原的谢缵与其子孙均显贵于曹魏。两晋南北朝时期,以陈郡阳夏(今河南省太康)谢衡为代表的谢姓人(谢缵后裔)从北方渡江南下,东山会稽派始祖谢衡迁会稽始宁,其子谢鲲迁豫章(今江西省南昌),谢鲲弟谢褒,因担任会稽郯县令而迁居郯县(今浙江省嵊县),这支谢姓显贵于东晋南朝,侨居于江浙三吴,以谢安、谢石、谢玄、谢琰为代表,并且使得原分为南北的谢姓获得了新的交流,同时阳夏还有一支谢姓迁康乐(今江西省万载县东),又有谢姓北上西迁至陕西冯翊郡,南迁居四川成都、彭水、云南永昌一带。隋唐五代时期的谢姓在以前的基础上又有了较大发展,其中谢夷吾和谢缵的后代都在东南沿海地区或中原一带进一步繁衍播迁,唐僖宗时,谢衡后人中还有一支迁江西宁都。宋时,有会稽山阴谢夷吾之后迁居福建长乐,以及嵊县、上虞等地。至元明清时,南方各省的谢姓人,发展势头远远超过北方,并诞生了许多知名人物和著名家庭,江西宁都的谢新(谢衡后裔)随文天祥收复梅州后,任梅州令,谢新之子谢天佑,定居梅州福乡,成为谢姓在闽、粤之地的开基始祖。谢姓入台,始于明末,同时也有谢姓人迁吕宋(菲律宾)等东南亚各地,清同治年间,有广东南海丹山的谢姓迁美国旧金山……,至此,谢姓人广布全国各地。如今,谢姓人在全国分布广泛,尤以广东、江西、四川、湖南等省多此姓,四省谢姓人口约占全国汉族谢姓人口的百分之四十五。谢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二十四位的大姓,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七二。

谢姓历史名人

[编辑本段]

谢 缵:魏朝时典农中郎将。陈国阳夏人(今河南省太康)迁居会稽山阴,生子衡,官为国子监祭酒,寓居于始宁之东山(会稽在隋朝有建郡治),谢缵实为会稽东山一脉之始祖,其后人遂有会稽郡之称。

谢 鲲:晋代谢万的伯父,是个放浪任性的人。有一次他要调戏邻居家的姑娘,姑娘正在织布,看他要非礼,就将手中的梭子击向谢鲲,结果把他的门牙给打断了。谢鲲也没当回事,出来后得意洋洋地说:“犹不废我啸歌!”

谢安:陈郡阳夏(今河南省太康)人,东晋宰相、太傅,他与弟弟谢石和侄子谢玄通力合作,将号称拥有百万之众的苻坚大败于淝水,创造了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

谢 万:字万石,谢安的弟弟。他的器度不如谢安,却也很有才气,而且擅长自我炫耀,年纪轻轻就颇有名气,仕途通达。升平二年(358年),谢安的哥哥谢奕去世,谢万便被任命为西中郎将,监司、豫、冀、并四州诸军事,兼任豫州刺史。然而他并不是统兵作战的材料,在升平三年十月受命北征时,仍然是一副名士派头,只顾吟啸歌咏自鸣清高,不知抚绥部搐。谢安对弟弟的做法非常忧虑,劝戒说:“你身为元帅,理应经常交接诸将,以取悦部众之心。像你这样傲诞,怎么能够成事呢?”谢万于是召集诸将,想抚慰一番。不料这位平时滔滔不绝的清谈家竟连一句抚慰的话都讲不出,憋了半天,干脆用手中的铁如意指着在座的将领说:“诸将都是劲卒。”如此 轻慢,不仅不能抚慰将领,反而使他们更加怨恨。谢安无奈,只得代替谢万,对队帅以下的将领一个个地亲自拜访,尽力加以抚慰,拜托他们尽力协助谢万。但这并未能挽救谢万失败的命运。谢万率军增援洛阳,还未与敌军交战,手下士卒就惊扰奔溃。谢万单骑狼狈逃还,军士们本来要杀了他,看在谢安的份上才没有动手。>>

历史上姓谢的英雄或伟人有谁知道 谢安(320年-385年10月12日),字安石。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东晋著名政治家,名士谢尚的从弟。

少以清谈知名,最初屡辞辟命,隐居会稽郡山阴县之东山,与王羲之、孙绰等游山玩水,并教育谢家子弟,多次拒绝朝廷辟命。后谢氏家族于朝中之人尽数逝去,方东山再起,任桓温征西司马,此后历任吴兴太守、侍中、吏部尚书、中护军等职。

咸安二年(372年)简文帝崩后,谢安与王坦之挫败桓温篡位意图,并在其死后与王彪之等共同辅政。在淝水之战中作为东晋一方的总指挥,以八万兵力打败了号称百万的前秦军队,为东晋赢得几十年的安静和平。战后因功名太盛而被孝武帝猜忌,被迫前往广陵避祸。太元十年(385年),因病重返回建康,于同年八月二十二日(10月12日)逝世,享年六十六岁,赠太傅、庐陵郡公,谥号文靖。[1]

谢安多才多艺,善行书,通音乐。性情闲雅温和,处事公允明断,不专权树私,不居功自傲,有宰相气度。他治国以儒、道互补;作为高门士族,能顾全大局,以谢氏家族利益服从于晋室利益。[2] 王俭称其为“江左风流宰相。”[3] 张舜徽赞其为“中国历史上有雅量有胆识的大政治家。”

谢灵运(385年―433年),原名公义,字灵运,小名客,人称谢客,世称谢灵运,南北朝时期杰出的诗人、文学家,也是一位旅行家。祖籍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县[1] ),生于会稽始宁(今绍兴市上虞区谢塘镇)。东晋名将谢玄之孙,谢~之子,生母刘氏。世袭为康乐公,世称谢康乐。

谢灵运的创作活动主要集中在刘宋时代,并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山水诗派,代表作有《山居赋》。谢灵运还兼通史学,工于书法,翻译佛经,曾奉诏撰《晋书》。《隋书・经籍志》、《晋书》录有《谢灵运集》等14种。[2]

谢道韫,字令姜,生卒年不详,东晋时女诗人,是宰相谢安的侄女,安西将军谢奕的女儿,也是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王凝之的妻子。

谢道韫留下来的事迹不多,其中最著名的故事,记载在《世说新语》中:谢安在一个雪天和子侄们讨论可用何物比喻飞雪。谢安的侄子谢朗说道“撒盐空中差可拟”,谢道韫则说:“未若柳絮因风起”,因其比喻精妙而受到众人的称许。也因为这个著名的故事,她与汉代的班昭、蔡琰等人成为中国古代才女的代表人,而“咏絮之才”也成为后来人称许有文才的女性的常用的词语,这段事迹亦为《三字经》“蔡文姬,能辨琴。谢道韫,能咏吟。”所提及。

在孙恩之乱时,丈夫王凝之为会稽内史,但守备不力,逃出被抓被杀,谢道韫听闻敌至,举措自若,拿刀出门杀敌数人才被抓[1] 。孙恩因感其节义,故赦免道韫及其族人。王凝之死后,谢道韫在会稽独居,终生未改嫁。

古代姓谢的名人有哪些明天要用 谢灵运

谢灵运 (南北朝时期诗人、山水诗奠基者) 编辑

谢灵运(385年―433年),原名公义,字灵运,以字行于世,小名客儿,世称谢客。南北朝时期杰出的诗人、文学家、旅行家。祖籍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县 ),生于会稽始宁(今绍兴市嵊州市三界镇)。

谢灵运出身陈郡谢氏,为东晋名将谢玄之孙、秘书郎谢~之子。东晋时世袭为康乐公,世称谢康乐。曾出任大司马行军参军、抚军将军记室参军、太尉参军等职。刘宋代晋后,降封康乐侯,历任永嘉太守、秘书监、临川内史,终于元嘉十年(433年)被宋文帝刘义隆以“叛逆”罪名杀害,时年四十九岁。

谢灵运少即好学,博览群书,工诗善文。其诗与颜延之齐名,并称“颜谢”,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的山水诗派,他还兼通史学,擅书法,曾翻译外来佛经,并奉诏撰《晋书》。明人辑有《谢康乐集》。

三国有姓谢名人吗 谢承(182-254),字伟平,会稽山阴(今浙江省绍兴)人,三国吴大帝孙权皇后谢夫人之弟。父为东汉尚书郎谢。博学洽闻,尝所知见,终身不忘。尤熟悉东汉史事及本郡掌故。孙权时,曾任武陵太守,著《后汉书》143卷。

祖籍山东济宁兖州,现在山东泰安宁阳,我这边于氏家谱我只知道20辈:其有德文章,香道书世昌,明新言圣业,君为先家邦。应该就是这样了!振、守、乾、坤、致、泰、运、亨、通、显、承、兴、龙、英、华、月 (江西都昌人,600年前由河南迁入江西)2、 德宗大贤 学业超先 文明开启 道义时增 世柄锺正 伟厚光朝 (于阳如,河南入江西)

于姓来源(1)出自姬姓。以国名为氏。据《广韵》及《元和姓纂》所载,周武王第三子姬叔受封于邘国,称为邘叔,其后去邑旁为于,有于氏。(2)为鲜卑族复姓所改。(3)《古今姓氏书辨证》所载,唐代淳于氏为避唐宪宗李纯之名讳改为于氏。于氏家谱太多,俗语“姓于的辈乱较劲”今文登超出百种,你提出祖籍所在村庄即可。

谢灵运、谢玄、谢安、谢觉哉、谢庄。

1、谢灵运

谢灵运(385年-433年),原名公义,字灵运,以字行于世,小名客儿,世称谢客。南北朝时期杰出的诗人、文学家、旅行家、道家。

谢灵运出身陈郡谢氏,祖籍陈郡阳夏,生于会稽始宁。为东晋名将谢玄之孙、秘书郎谢瑍之子。东晋时世袭为康乐公,世称谢康乐。曾出任大司马行军参军、抚军将军记室参军、太尉参军等职。刘宋代晋后,降封康乐侯,历任永嘉太守、秘书监、临川内史,元嘉十年被宋文帝刘义隆以“叛逆”罪名杀害,年四十九。

2、谢玄

谢玄(343年—388年),字幼度。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东晋名将,豫州刺史谢奕之子、太傅谢安之侄。

谢玄有经国才略,善于治军。早年为大司马桓温部将。太元二年(377年),为抵御前秦袭扰,谢安荐谢玄为建武将军、兖州刺史,领广陵相,监江北诸军事。他招募北来民众中的骁勇之士,组建训练一支精锐部队,号为“北府兵”。太元四年(379年),率兵击败前秦军的进攻,进号冠军将军,加领徐州刺史。

3、谢安

谢安(320年-385年10月12日),字安石。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东晋政治家、名士,太常谢裒第三子、镇西将军谢尚从弟。

谢安少以清谈知名,最初屡辞辟命,隐居会稽郡山阴县之东山,与王羲之、许询等游山玩水,并教育谢家子弟。后谢氏家族于朝中之人尽数逝去,他才东山再起,历任征西大将军司马、吴兴太守、侍中、吏部尚书、中护军等职。简文帝逝后,谢安与王坦之挫败桓温篡位意图。桓温死后,更与王彪之等共同辅政。

4、谢觉哉

谢觉哉(1884年4月27日——1971年6月15日),字焕南,别号觉哉,亦作觉斋。中国***的优秀党员、“延安五老”之一、著名的法学家和教育家、杰出的社会活动家、法学界的先导、人民司法制度的奠基者。

1884年出生湖南宁乡人。1925年加入中国***。1933年,他在中央苏区任内务部长时,主持和参加起草了中国红色革命政权最早的《劳动法》、 《土地法》等法令和条例。1934年参加长征。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内务部部长、最高人民法院院长、中国政法大学校长等职。

5、谢庄

谢庄(421-466),字希逸,南朝宋大臣,文学家。陈郡阳夏人(今河南太康县),出生于建康。谢弘微子,大谢(谢灵运)的族侄,以《月赋》闻名。历仕宋文帝、宋孝武帝、宋明帝三朝,官至中书令,加金紫光禄大夫。

参考资料:

-谢灵运

参考资料:

-谢玄

参考资料:

-谢安

参考资料:

-谢觉哉

参考资料:

-谢庄

起源主要有二:①出自姬姓,以国命姓。春秋时江淮一带有舒、舒庸、舒蓼、舒鸠、舒龙、舒鲍、舒龚等小国,都是周武王分封皋陶后裔所建封国,号称“群舒”。后灭于楚。公族后代以国名为姓。②出自任姓,黄帝之后。据《潜夫论》及《左传正义》等所载,谢、章、薛、舒、吕、祝、佟、泉、毕、过,此十国乃任姓后裔小国,春秋时舒国子孙以国为氏。③出自他族。据《中国姓氏大全》载,清满洲八旗姓舒穆禄氏、舒觉罗氏、舒佳氏、他塔喇氏等后均改为舒姓;满、土家、赫哲、蒙古等民族均有舒姓。   始祖:皋陶。 迁徙:  据史料记载,公元前657年徐国灭舒,前552年,复国后的舒国再次被楚国灭亡。此后舒姓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均以安徽庐江为繁衍中心,后逐渐昌盛为舒姓第一大郡望——庐江。并有舒姓子孙逐渐播迁于当时楚国腹地今湖南、湖北一带。秦统一六国,不久又为汉所灭,秦汉均为统一的国家,时长安(今陕西西安)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故有舒姓子孙迁居该地,并逐渐兴旺昌盛起来。后北方各地舒姓大多源自京兆郡,舒姓成了北方著姓之一。东汉时舒姓才有人散见于史册,其中东汉义士舒邵兄弟为陈留(今河南开封)人。三国时陈留人舒燮播迁江南。两晋南北朝时,社会动荡,避居江南之舒姓渐多,并与原居于南方的舒姓相融合,使舒姓又开始成为南方大姓之一。此际,北方舒姓巨鹿郡望也已形成。隋唐之际,见诸史册之舒姓渐多。唐安史之乱和黄巢起义更促进了北方舒姓南迁,两宋之际见诸史册之舒姓日盛,从这些历史名人的籍贯来分析,可以知晓舒姓已播迁繁衍于今浙江之东阳、慈溪、奉化、宁海,安徽之旌德、沈丘,江西之吉安、靖安等地。元时,今福建、云南、贵州、广东、广西、四川等南方各地都有了舒姓人活动的身影。明初,山西舒姓作为明朝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湖北、江苏、安徽、河南、山东等地。之后到清中叶,舒姓分布之地更广,并有渡海赴台,远播海外者。如今,舒姓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四川、湖南、江西、湖北为多。目前舒姓人口列全国第147位。 郡望:  庐江郡 秦代九江郡,治所在舒城,在楚汉之际分出一部分为庐江郡,在今天安徽长江以北庐江西南一带。

  巨鹿郡 秦始皇时置郡,治所在巨鹿,相当于现在河北平乡至晋县一带。

  京兆郡 治所在长安,即首都长安直辖区。相当于现在陕西西安西北至华县一带。 堂号:  阆风堂 宋朝时,舒岳祥任承直郎。宋朝灭亡后,避居奉化,不做元朝的官,读书于阆风台,著有《阆风集》200余卷。

  其它堂号:①郡望堂号:京兆、巨鹿、庐江。②自立堂号:紫阳、兰藻、厚德、伊登等。 字辈:  某支舒氏字辈:景祚文明启,光辉远秀新。学开方可进,敦厚永从仁。

  溆浦舒氏字辈:国三成仕宗,文时智有登(通)。

  湖北通山舒氏字辈:永朝由善德,靖献在忠诚。克思全美道,继续作良仁。

  邵东舒氏字辈:孝忠宜显达,正大是光明。

  湖南致和公后裔舒氏字辈:夏致光宗保,惟孟继凤心,一庚郝天有,正大单世应。

  湖北麻城舒氏字辈:致光宗保惟万世,鼎文祀国功如空。登汝长洪盛仕厚,富贵荣华永远通。昌隆纪泽开新宇,汉晋熙元振亚东。卫泰安平经惠理,德智仁杰伟玉中。

  湖南芷江舒氏字辈:乾坤符易象,孝友振纲常。

  四川舒氏字辈:贤天廷子衷,正德永世隆。

  湖北咸宁舒氏字辈:□尚建昌象,再耀安宗成,克诗严美道,继序(绪)祚良仁。

  江西抚州舒氏字辈:志大思兰乾、所以宏自守、钦翼应明君、诗礼能传世、文章定耀邦。 名人:  舒元舆(-835),唐文学家。婺州东阳(浙江东阳)人。擢进士高第,调鄠县尉。累迁监察御史、刑部员外郎。李宗闵以其浮躁,改任著作郎。后李训擢其为左司郎中,迁至刑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新唐书》言其“诡谋谬算,日与训比,败天下事,二人为之也”。与李训谋除宦官,事败,同被杀。工诗善文。《牡丹赋》篇,时称其工。有《舒元舆集》。

  舒雅(-1009),北宋学者。字子正,歙县(今属安徽)人。南唐时,受知于韩熙载,保大间熙载知贡举,以状元及第。入宋,历将作监丞、屯田员外郎,充秘阁校理,迁职方员外郎。咸平末,出知舒州。秩满乞致仕,掌潜山灵仙观。真宗东封,加主客郎中,改直昭文馆,转刑部。舒雅多预文事,于太平兴国中修《文苑英华》,淳化中校《史记》、前后《汉书》,至道中修《续通典》,咸平中校七经疏义。撰有《山海经图》、《十九代史目》等。好学善属文,与吴淑齐名。晚年与西昆派诗人相酬唱,为西昆派诗人中年最长者。《全宋诗》录其诗五首,《全宋文》收其文三篇。

  舒亶(1041—1103),北宋臣。字信道,明州慈溪(今浙江宁波西北)人。举进士。历审官院主簿、奉礼郎、太子中允、提举两浙常平。元丰初,以权监察御史里行,与李定奏劾苏轼作诗讥讪时事,轼下御史狱。官至龙图阁待制,卒,赠直学士。

  舒翁,南宋陶瓷家。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永和镇人。永和镇唐时即以瓷器著名。他烧制玩具、仙佛最精,其女舒娇长于制垆瓮,亦擅上釉构图。产品以白、黑为主,乾道间最盛行,传盛水其中久而不变色味,永和诸窑中最为有名。后世称为吉州窑。

  舒璘(1136-1199),南宋臣、学者。字元质、元宾,奉化(属浙江)人。从学张栻、陆九渊、朱熹、吕祖谦。家书曾言:“敝床疏席,总是佳趣;栉风沐雨,反为美境”(《宋史》)。乾道进士。教授徽州,时称第一教官。知平阳县,严除郡政之苛。通判宣州卒。袁燮曾谓璘“笃实不欺,无毫发矫伪。”有《舒文靖集》。

  舒芬(1484-1527),明臣。字国裳,号梓溪,江西进贤人。正德进士。授修撰。因极谏武宗南巡被廷杖,谪福建市舶副提举。世宗时复官,因大礼议下狱廷杖夺俸。母丧归,病卒,世称“忠孝状元”。《明史》载其“负气峻厉”,“以倡明绝学为己任”,“其学贯诸经,兼通天文律历。”有《太极绎义》、《周礼定本》、《梓溪文抄》等。

  舒赫德(-1703),清将领。满洲正白旗人,姓舒穆鲁,字伯雄,别字明亭。雍正年间由笔帖式授内阁中书,后迁监察御史。乾隆时,历任副都御史、刑部侍郎、正黄旗汉军都统、兵部尚书、经筵讲官、国史馆副总裁、参赞大臣,直至英武殿大学士。他曾随傅恒参赞军务,指挥大金川之战,还长期参加并指挥平定西部回域之战,功著西陲。

  舒位(1765-1816),清文学家。顺天大兴(今属北京)人,字立人,小字犀禅,号铁云。乾隆举人。家贫,以馆幕为生。曾随王朝梧至贵州作宾客。博学,善书画,尤工诗、乐府。书各体皆工。作画师徐渭,诗与王昙、孙原湘齐名。著有《瓶水斋诗集》、《皋桥今雨集》等。另有《瓶笙馆修箫谱》,收其杂剧《卓女当垆》、《博望访星》、《樊姬拥髻》、《酉阳修月》等。

  其他舒姓名人有东汉义士舒邵;宋学者舒亢、舒邦佐,陶瓷家舒娇;明官吏舒化、舒清;清将领舒赛、舒明、舒亮、舒常、舒保,医学家舒诏,诗人舒焘等。近当代舒姓名人有红军将领舒传贤、舒翼,辞书编纂家舒新城,作家舒庆春(老舍)、舒乙、舒群,书法家舒同,诗人舒婷,作曲家舒模、舒风,**演员舒秀文、舒适,弹词演员舒三和,舞蹈家舒巧等。

上古周朝时候,周宣王将自己的母舅申伯封在“谢”这个地方。申伯受封后在那个筑起了谢城,建立了谢国。后来谢国君主的后代就用地名做姓,世代姓谢。另外一支,是唐朝时北方的鲜卑族人谢偃的后代,相延用谢姓。原来黄帝的后代中有一支迁居在东北鲜卑山区,便得名鲜卑族。

谢姓先人还有如:〔谢安〕晋朝将军,文武双全,他善于弹琴,为人沉着冷静。他胸中计谋万千,深知哲学、兵法、天文、地理,指挥作战神出鬼没,战无不胜。他指挥的“淝水之战”是战争史上著名的战例。〔谢灵运〕南北朝时的诗人。那时文人喜欢游山玩水,一边吟咏诗歌,产生了山水诗。谢灵运是做山水诗的好手,当时极受赞扬。

姓氏何来

1、谢姓出自姜姓,是炎帝后裔申伯的后代。相传炎帝居于姜水畔,便以姜为姓。至商代有后裔孤竹君的长子伯夷与叔齐一起投奔到周。到周后反对武王伐商,武王灭商后他们又逃到首阳山,因不食周栗而死,他们的后裔仍留在商朝。成王继位后封伯夷的后裔为申侯,称申伯,是申氏的始祖。厉王时娶申伯之女为妃,生字为宣王,宣王继位后,封母舅申伯于谢国,后来这仪家失去了爵位,公元前668年楚国灭掉申国。其子孙按当时的习惯以新都之邑名为姓,称谢氏。望出陈留、会稽,史称谢氏正宗。是为河南谢氏。

2、出自任姓,为黄帝之后。相传黄帝之子25宗。得其姓者14人,为12姓,其中第7姓为任姓。任姓有10个小车,其中第一为谢国,因周宣王时使召公营谢邑,以赐申伯,盖谢已失国,子孙亡散,以国为姓。是为河南谢氏。

3、为他姓改谢姓。据《旧唐书不文苑传》,卫州人谢偃之本为鲜卑族人,姓直勒氏,后改为谢氏。亦为河南谢氏。

姓氏分布

1、夏商时期谢国比较弱小,居于姜水流域(今陕西境内)。

2、西周末期,申伯被改封为谢,以加强西周对南方的统治。任姓灭谢国后,国人有一部分留在当地,大部分外逃,但都以国为姓,即谢氏。

3、西周末至春秋时期,谢氏除了大部分分布在今河南外,还有一支迁往山东,一支迁至湖北,还有一支迁至湖南,迁至四川,后又分为三支:一支于三国时迁至蜀郡,至晋代有部分迁至陕西;一支迁至云南永昌,后发展为当地大姓;还有一支迁至四川彭水一带及贵州北部。隋唐时被称为东谢蛮、西谢蛮、南谢蛮,后大多融入布依族、水族和苗族。汉代谢氏的聚居地有增加了会稽郡、江西九江、章陵等处。其中会稽郡的谢氏人丁兴旺,已相当有名望。

4、晋代,成郡谢氏发展成为名门大族,其中最著名的是阳夏谢氏,以及由此迁出的康乐谢氏。西晋末年,黄河流域战乱频繁,中原人大量迁往江南,阳夏人谢衡因避战乱迁望会稽始宁东山,在此繁衍,成为谢氏最重要的一支。谢衡极其后代在东晋至南朝时期多数都很著名。

5、唐朝时,河南固始谢氏入福建泉州,同时入闽的还有一支居于福建宁化县,后有一支自宁化迁至江西,至洪武四年(1371年)移居梅县(广东):还有一支自宁化迁至广东大埔,后移居梅县。

6、至清代,谢氏不仅遍布中原及南方各省,而且还发展到北部及东北的一些省区。

7、谢氏移居海外,始于明代,多数是自闽粤地区先迁至台湾,进而远播东南亚及世界各国。

郡望堂号

堂号:

威怀堂。

安晋堂:因谢安命名。晋朝时的谢安名望很高,朝廷屡次请他做官他都不干,一直到了40岁那年才当了司马。在作官的过程中表现了高风亮节,拜为尚书仆射加后将军。在淝水之战中携其侄谢玄大败苻坚,使晋朝转危为安,得此堂号。

此外还有以"陈留"、"会稽"为堂号。

郡望:

陈留郡。西汉置郡,治所在陈留。相当于今河南东至民权。宁陵,西至开封、尉氏,北至延津,南至杞县。

陈郡。秦始置郡,西汉时改为淮南国,东汉章和二年改为陈国,治所在陈县。献帝时改变郡,隋开皇初废。

会稽郡。秦始皇二十五年于原吴、越地置郡,治所所在吴县。西汉相当于今江苏省长江以南、茅山以东、浙江大部及福建全省。顺帝时移至山阴。此支谢氏为陈郡谢氏分支。

冯诩郡。汉武帝太初元年设置同名行政区。三国魏在此置郡,治所在临晋。

姓氏家谱

全国:谢氏族谱十卷、谢氏通谱、谢子村后裔谱系卷。

辽宁:谢氏谱册一卷

江苏:镇江润州谢氏九修族谱十卷、江苏当阳西州谢氏族谱十卷、常州谢氏宝树堂创修族谱三卷、常州谢氏族谱二十二卷

浙江:绍兴谢氏族谱不分卷、绍兴状元桥谢氏族谱不分卷、四门谢氏四房谱六卷、盖东谢氏族谱不分卷、绍兴谢氏族谱不分卷、常山陈留谢氏族谱二卷、常山宗谱一卷

安徽:祁门中山谢氏家谱不分卷、怀宁宝树堂谢氏宗谱十八卷

江西:铜鼓谢氏家谱卷首一卷、丰城谢氏家谱、谢氏家乘不分卷

山东:烟台福山谢氏家乘不分卷

河南:太康谢氏迁玉族谱十四卷末一卷

湖北:黄岗吕阳村谢氏宗谱十四卷首一卷、新州谢氏宗谱三卷

广东:四会谢氏族谱一卷

广西:横县谢氏族谱不分卷

历史名人

谢清高:今广东梅州市人,请代航海旅游家,航海4年返国,后流寓澳门,今存《海录》一书。

谢安: 东晋人,字安石。出生士族。年四十余岁出仕,孝武帝时位至宰相,在淝水至战中打败苻坚,使晋朝转危为安。

谢玄:东晋名奖。字幼度,陈郡阳夏人。谢安为宰相时哦任他为广陵相,组织北府兵。在淝水之战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谢夷吾:汉代人,曾经极力推荐班固的才华。

谢庄:文学家,陈郡阳夏人、曾官至吏部尚书。

谢赫:南齐著名画家,善于作风俗画、人物画、著有《古画品录》是我国最早的绘画理论书籍。

谢眺:陈郡夏阳人,南齐诗人,曾在朝廷任职,其诗多描写自然景色,为为李白所推许,是永明体作家中成就最高的诗人。

谢灵运:陈郡阳夏人,南朝著名画家文学家,后移居会稽,谢玄子孙,曾任永嘉太守等职。博览全书,文学称“江左第一”。其诗歌创作开创了新风。开创了文学史上的山水诗派,许多佳句为后人所传诵。

谢子远:福建汀州人,清康熙二十八年进士,官至总兵。三十六年携十六姓垦湘

  谢姓起源有四:

  一、是出自姜姓,为炎帝后裔申伯之后。

  据《姓谱》、 《元和姓纂》等所载,相传上古部落首领炎帝,传至商未有后裔孤竹君,其长子伯夷与弟叔齐一齐投奔到周。到周后,反对周武王进军讨伐商王朝,武王灭商后,他们又逃避到首阳山,不食周粟而死,但其后裔仍留在周朝,到成王继位后,便封伯夷的后裔为申侯,称申伯,是为申氏之始祖。厉王时娶申伯之女为妃,生子为宣王,宣王继位后,便封母舅申伯于谢国(今河南唐河县南部,一说在今河南南阳县)。公元前688年,楚文王发兵攻申,不久灭掉申国。其子孙按照当时的习惯,以新都之邑名为氏,称谢氏,史称谢姓正宗。是为河南谢氏。

  炎帝,世称神农氏,作为中华民族人文始祖之一,为世代所敬仰,也被谢姓奉为始祖之一。关于谢姓的先祖来源,许多姓氏书都说它出自炎帝,是姜姓部落的后裔。如《元和姓纂》卷九去声四十杩:“谢,姜姓,炎帝之胤。”《通志》卷二六《氏族略二·以国为氏》:“周异姓国:……谢氏,姜姓,炎帝之裔。”《万姓统谱》卷一。五去声二二杩:“谢,陈留,商者。炎帝之胤。”

  炎帝是中华民族公认的人文始祖之一,也称神农氏。司马迁作《史记》,依据《世本》,不将其正式列入《五帝本纪》之中,把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作为五帝,而将炎帝附于黄帝,故其名不显。

  炎帝为传说中的古帝,姓姜,由于以火得王,所以称为炎帝。大概其执政时间较早于黄帝,所以《史记》说:“轩辕之时,神农氏衰。”但是所谓“氏衰”,并非指神农本身,而是指他所在的部落。《帝王世纪》云:“神农氏,姜姓也,母曰任姒,有娇氏女,名女登;为少典妃,游于华阳,有神龙首,感生炎帝。人身牛首,长于姜水。有圣德,以火德王,故号炎帝。初都陈,又徙鲁。又曰魁隗氏,又曰连山氏,又曰列山氏。”

  根据《竹书约年》的说法,“炎帝……育于姜水,故姜为姓”。可知炎帝最早的活动区域在姜水一带。姜水,在今天陕西的岐山、武功一带,属渭水流域。

  炎帝部落后来还有多次迁徙。上述引《帝王世纪》说炎帝“初都陈”,即今河南的淮阳县;又说“又徙鲁”,鲁即曲阜,在山东西南部。炎帝还有一支向南发展,《竹书纪年》说:“炎帝……其起本烈山,号烈山氏。”烈山后来成了厉国,其地望在湖北省的随州市,与河南省桐柏县接壤。《史记·五帝本纪》说:黄帝“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阪泉在河北省西北部的涿鹿县城东一里,说明炎帝的足迹除到过陕西、河南、湖北外,还到达过河北地区。

  至于炎帝一生的事迹,主要有五个方面的贡献:第一,《白虎通》:“制耒耜,教民农作。”第二,《帝王世纪》:“始教天下种谷,故号神农氏。”第三,《太平御览众“神农耕而陶。”第四,《商君书·画策》:“神农之世,男耕而食,妇织而衣。”第五,《淮南子·修务训》:“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一百日而遇七十毒。”

  近年来,考工作者在炎帝的主要活动地区,先后发现了距今七千多年、新石器时代前期的磁山一裴李岗文化和老官台文化,出土了许多磨制精致的石斧、石铲和石镰等石质农具(木质农具难以保存不知其形),还有石磨棒、石磨盘之类的粮食加工工具,以及储存在窑穴中的碳化粟谷,炎帝开创了中华民族的农业文化,因而被后人尊称为神农氏,当做农业神世代敬仰。

  二、是出自任姓,为黄帝之后。

  据《左传》、 《古今姓氏书辨证》等所载,相传黄帝有子二十五人,得十二姓,其中第七为任姓。黄帝赐子为姓,谢氏出于黄帝子族任姓。由此,谢姓另一部为黄帝后裔,得姓时间为夏王朝以后。

  当今谢姓人中又有不少人尊黄帝为祖先,自称是黄帝的裔孙。其实,这种说法由来已久。

  宋王应麟《姓氏急就章》引《世本》曰:“谢,任姓,黄帝之后。”《世本》是成书于战国时期的史学著作,记黄帝迄春秋时诸侯大夫氏姓、世系、都邑等。这是谢姓出于黄帝的最早说法。

  汉王符《潜夫论·志氏姓》:“黄帝之子二十五人,班为十二:姬、酉、祁、己、滕、葳、任、拘、厘、姑、衣氏也……王季之妃大任,及谢、章、昌、采、祝、结、泉、卑、过、狂大氏,皆任姓也。”王符是东汉时期人,根据这段记载,可知汉代有人认为谢姓是黄帝之后。

  宋罗泌《路史·国名纪》:“谢,伯爵。《荆州记》:棘阳东北百里谢城是。有谢水。棘阳城在唐之湖阳西北。”又:“黄帝之宗:欧阳修《谢绛铭》云:黄帝后,昔周灭之以封申伯……见《诗·嵩高》。其地西甚广,郑公友言谢西之九州者二千五百家者也。”上述意思是说,谢姓得名于谢国,黄帝之后,诸侯国,伯爵。至周代亡国,其地为申伯封邑,后人以国名为姓氏。

  宋邓名世《古今姓氏书辨证·人声四十马》:“谢,出自黄帝之后。任姓之别为十族,谢其一也……三代之际微不见,至《诗·嵩高》始言周宣王使召公营谢邑,以赐申伯,盖谢已失国,子孙散亡,以国为氏。”

  三、他姓该姓

  两唐书《谢偃传》记载,隋末唐初有个人叫谢偃,卫州(治所在今河南淇县,唐贞观元年移治汲县,即今河南卫辉市)人,他在隋朝任散从正员郎,于唐太宗贞观初年应诏对策高第(即考试成绩优秀),被太宗李世民任为弘文馆直学士,又调任魏王府功曹,受诏献赋(我国古典文学中的一种文体),以能得规讽之意,受到太宗的称赞。当时有李百药工诗,而谢偃善赋,人称李诗谢赋,可见谢偃以文学知名当时。谢偃的祖辈本姓直勒,《旧唐书·文苑传》说,他的祖父叫孝政,在北齐任散骑常侍,改姓谢。

  直勒氏又称敕勒氏、敕力氏,出自南北朝时北方的主要少数民族之一高车部。高车本是匈奴人近属,在语言上属土耳其语系,汉代称丁零。至南北朝时,北方的鲜卑、柔然人称它为敕勒,汉人则因为其“俗多乘高轮车”而称之为高车或狄历,南朝人则仍旧称为丁零。直勒、敕勒、敕力、狄历、丁零,都是译音之转。他们原分布在今西伯利亚南部的安加拉河和叶尼塞河一带,以后逐渐南迁,到达色楞格河以西至阿尔泰山以东地区。南北朝初期,他们还处于原始社会末期的部落联盟时代,后来因为经常与北魏作战,受其影响,才慢慢进入阶级社会。公元5世纪时,被北魏打败的数十万敕勒人被迫从漠北迁居大漠以南,开始接受北魏的统治,负担赋税和兵役。由于不堪忍受奴役,到北魏末年,他们在酋长胡琛的带领下参加了由各族人民联合发动的反抗运动,推倒北魏王朝后,便与汉民族融合在一起了。

  直勒人粗犷豪放,曾在公元460年前后举行过一次有数万人参加的民族盛会,“合聚祭天,众至数万,大会走马,杀牲游遨,歌吟欣欣”。后来追随北齐武帝高欢创业,又唱出了传颂千古的《敕勒歌》:“敕勒歌,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辽阔万里的草原风光和天仙般的敕勒民族生活尽在歌声之中。

  后来被改谢姓的直勒人就出在这样的民族中。在谢偃父直勒思政被改姓以前,直勒族中早已有人以族名为姓。如据《魏书·太祖纪》和《高车传》记载,天兴三年(400年)十一月,高车直利曷部酋长敕力犍率九百余落内附,被授以扬威将军之职,置司马、参军,并赐谷两万斛。《周书·陈欣传》也说,北周明帝武成元年(559年),陈欣与开府敕勒庆破齐将王鸾嵩。从时间上推算,敕勒庆应是与谢偃父同时的人。按照高车人的习俗,部落酋长世代相袭,则谢偃父与敕勒庆都可能是敕力犍的后裔,或者二人之中还有一人接任了本部落的最高职务。如果这种推断无误的话,那么,改姓谢的直勒政就出在高车直利曷部落,而率众降魏的敕力犍也就是他的血缘先祖。

  另外,先秦时期,姓氏之中有射氏,因与谢字同音,常被写作谢,后人遂有以谢为氏者关于射氏的来源,史书记载不一。《万姓统谱》说出自晋大夫貌之后,《姓氏考略》则认为由古代司射官而来,《汉书》颜师古注更认为是谢氏的分支。

  还有一种改姓谢的情况是:周宣王封支子于洛邑西南的谢水之滨,乎王东迁洛邑后,这部分人被迫东迁兖州龚邱县(今山东宁阳县)。为了纪念故地,也把新到的地方称作谢丘。后来又以谢丘为姓

  四、少数民族谢姓:

  涪陵谢氏

  居住在今四川彭水县一带的谢姓人祖先。据研究,他们可能出自被楚文王南迁荆山一带的谢人,约在战国时迁居涪陵,与巴人杂居,有的融人巴人。东汉末年,一个叫谢本的人请求以丹兴(今四川黔江)、汉葭(今彭水县东)二县设涪陵郡,得到批准,可知他在当地已有相当的势力。另据晋人常琚所撰《华阳国志·巴志》说,蜀后主延熙十三年(250年),涪陵大姓徐巨起兵作乱,被车骑将军邓芝讨平,“乃移其豪徐、蔺、谢、范五千家于蜀,为猎射官。分赢弱配督将韩、蒋,名为助郡军。遂世掌部曲,为大姓。晋初,移弩士于冯翊莲勺。其人性质直,虽徙他所,风俗不变,故迄今有蜀、汉、关中、涪陵,其为军在南方者犹存。”就是说,谢姓作为涪陵四大姓之一,因受徐巨的牵连,被邓芝北迁于蜀(今四川成都一带),担任猎射官或助郡军,后来又被称为弩士,在蜀汉亡国后北迁冯翊莲勺(今陕西渭南县东北)。这些被两度迁移的涪陵谢氏,人数当在千家以上,可见其势力之大。也正是因为这种迁徙,涪陵谢氏一分为三,在蜀郡和冯翊都留下了生活的足迹。

  早在东汉时,涪陵谢氏的一些人还与当地的白虎夷人融合在一起,甚至有人当了他们的首领。《东汉繁长张禅等题名碑》中有“白虎夷王谢节”,显然就是其中之一。白虎夷是巴人中的一支,繁县在今四川鼓县西北,正是谢人的迁徙之地。 邓芝迁徙涪陵谢氏之后,勉强留下来的谢姓人又有南迁南中地区者。《华阳国志·南中志》说永昌郡有陈、赵、谢、杨四姓,都是“大姓”,可见谢氏迁到这里以后仍然保持其大族地位。永昌郡就是今天以云南保山县为中心,包括缅甸东北部在内的广大地区。

  由于涪陵谢氏居住在古代少数民族生活的地区,他们很早就扮演了民族融合的先驱者角色。早在东汉初年,他们中的一支南人黔中,与散居在今贵州境内的濮人、越人、僚人杂居通婚,成为部落领袖,后采演变为隋唐时期的东、南、西三谢蛮。据《华阳国志》等书记载说,西汉末年,(片羊)柯郡(今贵州凯里县西北)功曹谢暹与郡中大姓龙、傅、尹、董氏拥郡自保,后听说光武帝起于河北,乃派人绕道番禺江(即今珠江)北上,奉贡汉朝。光武帝嘉之,赐号义郎。从此,谢氏世代承袭,发展为大姓。至西晋末年,巴人李特据成都称帝,晋宁州刺史王逊“欲迁烊柯太守谢恕为涪陵太守”,以抵抗李特。谢恕就是(片羊)柯人。其后,李特侄李寿控制了南中地区,“惟烊柯谢恕不为寿所用,遂保郡独为晋”。不久,东晋灭亡李氏政权,对烊柯实行羁縻政策,实际上是承认了谢恕对烊柯的世袭特权。于是,谢恕便分封子弟到郡内其他各县,出任长官,也允许他们世代相继,从而使谢氏势力在烊柯郡内得到更为广阔的发展。为了便于进行区分,居住在郡南庄州(今贵州贵阳市南青岩附近)者称南谢,郡东应州 (今贵州三都水族自治县东)者称东谢,郡西琰州(今贵州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南)者称西谢。而以后的隋唐王朝因为他们居住在蛮族人生活的地区,则习惯把他们称作南谢蛮、东谢蛮和西谢蛮。所以《旧唐书·南蛮传》有这样的记载:东谢蛮,其地在黔州之西数百里,南接守宫獠,西连夷子,北至白蛮。其首领谢元深,既世为酋长,其部落甚尊畏之。贞观三年(629年),元深入朝,以其地为应州,仍拜元深为刺史。又有南谢首领谢强,与西谢邻,共元深俱来朝见,拜南寿州刺史,后改为庄州。此外,在《新唐书·南蛮传》中,也有一系列关于谢蛮人活动的记载,如:武德三年(620年),授谢龙羽为烊州刺史、夜郎郡公;龙朔三年(663年),矩州刺史谢法成率七千户内附;开元十年(722年),烊柯大首领谢元齐死,诏以其孙谢嘉艺袭封;贞元中(785—805年),谢讪出任邛州(今四川邛崃县)刺史;十三年(797年),谢文经任(片羊)州录事参军;等等。他们活动的地区和统辖范围,主要是贵州东南部一带。

  三谢蛮

  “蛮”是我国古代对南方各族的泛称。“三谢”指东、南、西三支,因其首领姓谢而得名。三谢蛮原为一支,是西汉时自四川涪陵南迁至今贵州省境及广西一些地方的,因其居地属(片羊)柯郡,故通称掸柯蛮。他们从事畲(she)田耕作(即焚烧田地里的草木,用草木灰做肥料耕种),无文字,刻木为契,宴聚则击铜鼓。他们据有万寿、且兰、广谈、毋敛等县地,族大人众,酋长世袭,以后居住的方位约于南朝时期分为东谢蛮、南谢蛮、西谢蛮,至唐朝初期,他们的首领向唐朝贡,才再次正式归入中央王朝统治。据《旧唐书》、《新唐书》等书记载,唐代“东谢蛮,其地在黔州(治所在今四川彭水县)之西数百里,南接守官僚,西连夷子,北至蛮,其酋长谢元深世为酋长”。唐贞观三年(629年)闰十二月丁未,东谢蛮首领谢元深向唐朝贡。唐以其地置应州(今贵州东北的思南、德江一带),以谢元深为刺史,隶属黔州都督府。同一时期,南谢蛮首领谢强也向唐朝贡。唐以谢强为南寿州刺史,隶黔州都督府,次年改任庄州(治所在今贵州贵阳市南青岩附近)。西谢蛮在琰州(治所在今贵州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南),首领叫谢汕,贞观中被任为功州(治所在今贵州修文县东北)刺史。又,唐武德三年(620年),授谢龙羽((片羊)柯蛮)为(片羊)治州(治所在今贵州瓮安县东北草塘)刺史、夜郎郡(治所在夜郎县,即今贵州正安县西北)公;龙朔三年(663年),矩州(治所在今贵州贵阳市)刺史谢法成招慰比楼等七千户内附;开元十年(722年),胖柯大首领谢元齐死,诏其孙谢嘉艺袭封,其权后被西赵蛮赵氏夺取。三谢蛮所统辖境域地方千里,约东起今榕江县,北至贵州东北境,北邻剑河,西及八寨,南迄广西北境。贵州谢氏,大多为汉族,部分融入布依、壮等少数民族。

  瑶族谢姓

  瑶族主要居住在广西、湖南等地。族中谢姓的来源,一部分与先秦时迁居谢沐的谢人有关,另则由壮族谢姓融人。广西临桂县宛田乡石灰窑村瑶族《评皇券牒》中有“奉东门大将军、金骑都尉谢思宠”,可知当地瑶族中有谢姓;《武岗州志》卷五三记载,当地瑶族主要居住在13个地方,其中居于上下渣坪团和小麻溪团者皆有谢姓,为著名大族;广东连山县瑶族有盘、赵、李、冯、邓、黄、谢、韦、覃等姓,其中谢姓与韦、覃等姓都是出自壮族,因入赘瑶族而来。此外,近代以来,一些瑶族人由广西南迁越南北部山区,称为山瑶人,越南人则叫做山由人。他们主要来自八个大姓,其中之一便是谢姓。

  壮族谢姓

  壮族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各地,族中的谢姓也主要由当初谢蛮人的后裔融人而来。清咸丰七年(1857年),广西贵县覃塘乡青云村人谢秉彝率众举行了反清暴动,参加者主要是他的壮族同姓人。

  侗族谢姓

  侗族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广西三省交界地区,隋唐时是东谢蛮的活动范围。东谢蛮的绝大部分后来成为汉族,但也有一少部分与西谢蛮部落的人一起发展成为侗族,其中便有以谢为姓的人。他们主要居住于湖南新晃、广西三江、贵州玉屏等地。新晃县侗族有杨、吴、姚、龙、谢五姓,约在清高宗乾隆年间(1736—1795年),一部分人北迁湖北宜恩县潭区、晓关一带,还先后建造了15座具有本族特色的飞山庙。在新到的地方中,谢姓仍是侗族大姓之一。

  满族谢姓

  明代居于辽东的谢姓汉人,由于清朝兴起,成为满洲贵族的臣民和奴隶,满语中“包衣”或“包衣阿哈”就是指这种人。他们除做家奴外,有时还被编人军队。如果运气好,还能谋到一官半职。如《清朝通志》载:“谢氏,谢承宗,正黄旗包衣人,世居沈阳地方,任骁骑校。”又:“谢氏,西林布,正蓝旗包衣旗鼓人,任护军校。”他们的子孙经过清朝近三百年的发展同化,大多仍为汉族,但也有融人满族的人。

江西省吉安市的周氏家谱字辈包括以下几种:

谦安太胜文永元亨利贞恭宽信敏惠智仁圣义中和孝友睦婣任恤博厚髙明悠久。

永昌由作继,聘征佐运兴,章才光有位,瑞凤发祥声。

元仕文甫景,復思彦溆,学度末神,源宏远仁山,庆泽长子孙,承世业万。

绥我庞寿,容保延长,先民则效,後裔克昌,吉士献夫,公卿师傅,学绍前人位,列朝右宣,三爵五任,事维能利,贞协卜乾,首元亨明,复公长子,周初仁编,合修世派顺序,玄震祥阳,文尚时世,永言天命,自求多福,嘉乐君子,邦国之光,式临在上,纯古有常,缉熙敬明,日新德,於万兴年,介尔景禄。

请注意,家谱字辈会因家族的不同分支和地域差异而有所不同。如果您需要了解具体的周氏家谱信息,建议咨询家族长辈或者查阅家族的族谱。

姓谢的名人

姓谢的名人有哪些? 5分 导演谢晋、演艺圈的谢霆锋、山水诗派开创者谢灵运、诗人谢眺、淝水之战东晋丞相 谢玄、中浮著名才女谢道韫...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