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原刘氏宗祠通用对联欣赏
有关文章如下:
〖刘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姓启刘国;
望出彭城。
——佚名撰刘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刘姓的源流和郡望。(见上题头《一、姓氏源流·1、3-①、②》、《三、历史名人·刘邦》和《四、郡望堂号·彭城郡·彭城堂》等)。
彭城世泽
汉室家声
——佚名撰刘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刘姓的望族居彭城,在今江苏徐州市,汉高祖刘邦的老家。下联“汉室”,典指西汉、东汉两朝,都是刘家王朝的天下。
术通象纬;
药采天台。
——佚名撰刘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明初大臣刘基,字伯温,浙江省青田人。元末进士,曾官江西高安县丞、江浙儒学副提举、处州总管府判,后弃官隐居,著《郁离子》,揭露元末暴政。至正年间到应天,劝说朱元璋脱离韩林儿,独树一帜,并为他筹划用兵,参与机要。明初任御史中丞兼太史令,封诚意伯。博通经史,善写文章,尤其精象纬(象数谶纬)之术。著作有《诚意伯文集》等。下联典指东汉剡溪人刘晨,相传永平年间和阮肇同入山采药,迷路遇两个仙女,邀他们到家中,吃胡麻饭,睡前行夫妇之礼。半年后回家,子孙已经七代了。
术通乾象,
喜入天台。
——佚名撰刘姓宗祠通用联
同上。
雕龙名著;
殿虎英风。
——佚名撰刘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南朝梁文学理论家、批评家刘勰,字彦和,莒县人,世代居京口,早年立志好学,家贫不娶妻,跟从沙门僧佑钻研佛教理论。梁武帝时,历官奉朝请、东宫通舍人等,深为昭明太子萧统倚重。晚年出家为僧,法名慧地。南齐末年,写成《文心雕龙》五十篇,论述各体作品的特征和历史演变,探讨创作、批评的原则和方法,以及文学和时代的关系等,系统完整,成为我国文学批评史上的杰出著作。下联典指北宋大名人刘安世,字器之,学者称元城先生,熙宁进士,不做官,从学于司马光。司马光任宰相时,推荐他为秘书省正字,官至谏议大夫。刚毅直率,使贪官畏慑,被视为“殿上虎”。著有《尽言集》等。
唐朝正字;
汉室传经。
——佚名撰刘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刘晏,引《三字经》:“唐刘晏,方七岁,举神童,作正字。”下联典指汉·刘向受帝命于天禄阁校正《五经》同异,其子刘歆继承父业,整理六艺群书,成《七略》。
阮嵇作友;
丰沛发祥。
——佚名撰刘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晋·刘伶与阮籍、嵇康为友。下联典指沛人刘邦建立汉朝。
业承西汉;
派衍南塘。
——佚名撰刘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湖南省宁乡县南塘镇
“彭城世泽;禄阁家声”正是姓刘的祠堂对联。
彭城世泽:
彭城郡:西汉的时候设立,当时将楚国改为彭城郡,后又改为彭城国,治所在彭城。此支刘氏 是汉高祖的后代。
禄阁家声
相传汉宣帝时,大学问家刘向勤奋好学,经常苦读到深夜,一天黄昏,一老者看他如此勤奋,吹燃手中藜杖为他照明,于是便有了"禄阁流光"的典故。刘向在禄阁好学成才的故事,就演化成刘姓的"禄阁家声",以此激励后人要勤奋学习,自学成才。
①大门 “刘氏祠堂”四字用金粉刷新;对联:“做好儿孙须尽孝 是真臣子勿忘忠”。屋顶木构件收拾干净利索;挂上壁画“伯牙鼓琴”;大红灯笼必须要有。
②三厅
进入三厅,挂上大型鲜红的“中国结”;左壁挂上大幅著名的王羲之“独笔鹅字”;右壁挂上“百寿图”。放一个大型木结构屏风,对祠堂空间进行分割,避免对祠内陈设一览无遗。
③二厅
放一个大型木屏风。
二厅要尽量营造中华文化的氛围。正面及侧面墙壁上均应挂有著名的对联、中国书画(如“八仙图”、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大夫祠世系图表等;灯具不可少:应设置壁灯、台灯、吊灯、宫灯。
二厅是族人拜祖、开会、会餐、茶话会、娱乐、聚谈以及休息等活动之场所。要购置一定数量的家具,如沙发、椅子、方桌、长桌、条凳等;要购置红地毯以对先祖进行跪拜礼仪;对于子孙的到来,值祭人要有茶水招待,设法播放电视、**、卡拉OK、VCD、DVD等娱乐节目以增强喜庆气氛。
④头厅
头厅是进行祭祀活动的主要场所。要新建神龛,安置祖宗的神主牌,悬挂祖宗画像;下设香案、供桌;桌面铺桌布,摆放祭器、供品及本族新修之数字族谱;祭拜场地铺红地毯、垫子;司仪及主祭人员(4-5人)须穿仿古礼服,使用官话或普通话唱礼,参照原族谱制定新的参拜程序,行礼如仪;墙上应挂名人对联、书法及画作;购置沙发、椅子、方桌、长条板凳、高脚桌、大花瓶、纸灰陶盘;安装吊灯,宫灯,壁灯,台灯,插头插座,照明及广播线路。
⑤寝室,储藏室,阁楼,门窗,围墙
大门应安装铝合金门;庶祖祠应加高、加固围墙、安装木门。
头厅、三厅的部分房间可进行维修作为有关人员住宿之用;其阁楼经维修后作储藏用;主要房间的门窗要安装,例如头厅两个房间。
⑥厨房
烧开水、屠宰猪羊、三牲、烧猪、会餐等都要使用厨房;要添置厨具、餐具及维修相应的储藏间。
⑦厕所
要修建文明卫生的男女卫生间。
开原刘氏宗祠通用对联欣赏
本文2023-11-11 08:57:19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4566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