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周柴家后代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11浏览:2收藏

后周柴家后代,第1张

柴道琳 柴立宏 柴立超

柴成务,宋文科状元,(九三四~一○○四),字宝臣,曹州济阴(今山东曹县)人。太祖乾德六年《九六八》进士。太宗太平兴国五年(九八○)任峡路转运副使(《武夷新集》卷一○《柴公墓志铭》)。历知果、苏二州,两浙转运使,入为户部判官。淳化二年(九九一)为京东转运使。召入知制诰。蜀王小波、李顺事平,知河中府。真宗即位,迁给事中,历知梓、青、扬州,入判尚书刑部。景德元年卒,年七十一。有文集二十卷,已佚。《宋史》卷三○六有传。

柴禹锡,字玄圭,大名人。少时,有客见之曰:“子质不凡,若辅以经术,必致将相。”禹锡由是留心问学。时太宗居晋邸,以善应对,获给事焉。太平兴国初,授供奉官。三年,改翰林副使,迁如京使,仍掌翰林司。每夜直,上以藩府旧僚,多召访外事。迁宣徽北院使,赐第宝积坊。告秦王廷美阴谋,擢枢密副使。逾年,转南院使。服劳既久,益加勤敏。

雍熙中,议广宫城。禹锡有别业在表识中,请以易官邸,上因是薄之。又与宰相宋琪厚善。会广州徐休复密奏转运王延范不轨状,且言倚附大臣,无敢动摇者。上因访琪及禹锡曰:“延范何如人?”延范与琪妻为疏属,甚言其忠勤,禹锡亦傍赞之。上意其交通,滋不悦。禹锡又为琪请卢多逊故第,上益恶其朋比。坐琪以诙谐罢相,不欲显言之也。下诏切责禹锡,以骁卫大将军出知沧州。在任勤于政治,部民诣滨州列状以闻。改涪州观察使,徙澶、镇二州驻泊部署,俄知潞州,州民乞留三载,诏奖之。徙知永兴军府,再召为宣徽北院使、知枢密院事。

至道初,制受镇宁军节度、知泾州。入谢日,上谓曰:“由宣徽罢者不过防御使尔,今委卿旌节,兼之重镇,可谓优异矣。”禹锡流涕哽咽而已。咸平中,移知贝州。是岁,契丹兵奄至城下,禹锡内严备御,寇寻引去。明年,徙陕州。

柴宗庆(九八二~一○四四),字天佑,大名(今属河北)人。禹锡孙。真宗咸平三年(一○○○)尚太宗女鲁国长公主,升其行为禹锡子,拜左卫将军、驸马都尉,领恩州刺史。历官武胜、静难、永清、彰德诸军节度使。仁宗即位,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出知外州。庆历四年卒(《宋会要辑稿》礼四一之一七),年六十三。有《登庸集》,景佑二年(一○三五),因词语不合体制,韶悉收众本,不得流传(《宋会要辑稿》刑法二之二一)。《东都事略》卷三三、《宋史》卷四六三有传。

柴宗亮,官太子中允,生三子:元亨、无吝、无咎。

柴宗愈,为周恭帝族弟柴禹锡次子,曾任温州刺史,北宋初随二帝版权而聚居衢州。

柴熙诲更名卢璇,卢璇在宋真宗时曾任殿前防御使、节度使、同知枢密院事(相当于国防部长),仁宗天圣元年(公元1023年)被封为武烈侯,其妻卢锦被封为吴国夫人。

柴熙让,宋朝封义国公,世居沧州

柴皇城,周世宗柴荣的五世孙,世居山东省高唐

柴金花,周世宗柴荣的公主,杨门女将,杨六朗的妻子,又名柴郡主

柴中守,号蒙堂,馀干(今江西馀干西北)人。中行弟。事见《宋元学案》卷七九。

柴中立,宋理学家,柴中行柴中守的兄弟

柴纯臣 住长台,元丰八年(1085)进土,官东京留守。

柴天锡 元符三年(1100)进士,官司封郎中。

柴天因 元符三年(1100)进士。与天锡兄弟同榜。

柴授之 住长台,崇宁二年(1103)进士。

柴 绂 住长台,宣和三年(1121)进土,官临川判官。

柴 瑾 绍兴八年(1138)进士,官殿中侍御史。

柴致一 住长台,绍兴十五年(1145)进土。

柴卫 住长台,绍兴十八年(1148)进士,官大理寺正卿。

柴椿年 住长台,淳熙八年(1181)进土。

柴宏休、住长台,淳熙八年(1181)进土。

柴适正 淳熙八年(1181)进土。

柴中行 住长台,绍熙元年(1190)进土,知赣州。

柴得之 住长台,嘉泰二年(1202)进士。

柴可翔 住长台,开禧元年(1205)进士。

柴周臣 住长台,绍定五年(1232)进土,官翰林待制。

柴澹然 住长台,绍定五年(1232)进士。

柴可治 住长台,绍定五年(1232)进士。

柴土表 住长台,嘉熙二年(1238)进士,官沿海制参。

柴 霖 住长台,淳佑元年(1241)进士,官翰林学士。

柴 霂 住长台,与史柴霖同榜进土,官御史中封丞辅国定远将军都督同知宣尉副元帅。

柴 胜 住长台,宝佑元年(1253)进士。

柴随亨.住长台,宝佑四年(1256)进士。

柴元亨 住长台,宝佑四年进士。

柴蒙亨 住长台,宝佑四年进土。

柴元彪 住长台,咸淳四年(1268)进士。

柴肃,宋朝时期为三班奉职

柴咏,诏换殿中丞,封崇义公,签书奉宁军节度判官事,以奉周祀

柴荣之后,曰熙、曰愈、曰若拙、曰上善并为三班奉职曰余庆、曰诚为州长史、助教,曰贻廓等十一人复其身,仍各赐钱一万。又录世宗曾孙揆、柔及贵曾孙日宣、守礼曾孙若讷皆为三班奉职。

柴若讷为卫尉寺丞,袭封崇义公,签书河南府判官厅公事。

柴宣义郎,周恭帝后,世世为宣义郎,监周陵庙,与知县请给,以示继绝之仁,为国二恪,永为定制。”

柴叔夏,周世宗玄孙,为右承奉郎,袭封崇义公,奉周后。二十六年,叔夏升知州资序,别与差遣。以子国器袭封,令居衢州。朝廷有大礼,则入侍祠如故事。其柴大有、柴安宅亦各补官。

柴彦颖,世宗八世孙,特补承务郎,袭封崇义公。

柴桂,南宋梁王,住南宁州

柴排福,南宋梁王,住南宁州

柴进,北宋义国公,住河北省沧州

柴熙谨,改名潘惟道,《宋史》中作惟正,讳玖,任职光禄大夫、西京作坊使,由大名府迁居山东省青州府临朐县竹搭桥,卒葬府城北郭龙形,配王氏葬竹搭桥犬形,生子五:贞周、元周、明周、能周、尊周。贞周公袭祖职为光禄大夫,与明周、能周同事于宋,於神宗熙宁初年兄弟三人被谪入楚,元周、尊周二派尚在齐地青州府,改回柴姓

  主要在今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额伯尔昆都伦河流域。

  阿鲁科尔沁:位于今内蒙古自治区中部,赤峰市东北部,西拉沐沦河北岸,东与扎鲁特旗为邻,南以西拉沐沦河、台河的老河身与翁牛特旗、开鲁县相望,西与巴林右旗、巴林左旗毗邻,北与西乌珠穆沁旗接壤。清顺治年间设旗。

供参考。

周世宗柴荣病逝时,周恭帝柴宗训尚年幼,当时的赵匡胤是后周的都点检,在陈桥发动兵变,黄袍加身,成为了北宋开国帝王,所以说北宋的天下来自于柴家,而柴荣是周太祖郭威的养子兼内侄,郭威的儿子全被后汉隐帝刘承祐所杀,郭威就将皇位传给了柴荣,所以说柴家天下来自姑父郭威,而郭威的皇位就来自后汉隐帝刘承祐。

一、刘承祐逼反郭威,郭威起兵建立后周

郭威为刘承祐的父亲后汉高祖刘知远打下江山立下汗马功劳,刘知远对其十分信任,而郭威对刘知远也绝对忠诚,刘知远临终前,将郭威立为顾命大臣,希望其能继续辅佐年幼的刘承祐。

但是刘承祐对郭威并不信任,因害怕郭威拥兵造反,决定先发制人,杀死郭威,谁知消息走漏了出去,郭威知汉隐帝对自己起了杀心,就假传圣旨,说刘承祐要杀死所有的将士,群情激愤之下,郭威真的造反了,一群人打着“清君侧”的名号向都城开封攻去,后汉军队无力抵抗,汉隐帝刘承祐在逃跑途中被部下所杀,郭威于是建立起了后周,史称后周太祖

二、郭威无子,将皇位传给了柴荣

郭威原本没有造反之意,因刘承祐逼迫,无奈举兵造反,因情势紧迫,家小全部都留在都城开封,所以郭威率军未及到开封,刘承祐就将郭威所有家属全部杀害,包括尚在襁褓中的幼儿,此后郭威一直未能生出儿子,只得将皇位传给了养子又是柴皇后亲侄的柴荣,即周世宗。

三、柴荣英年早逝,留下幼儿孤母便宜了赵匡胤

柴荣继承了姑父郭威的江山后,曾经制定了三个“十年计划”,为了实现第一个“十年计划”,柴荣一生都在南征北战,取得了辉煌的战绩,但是年年征战,也损伤了柴荣的健康,在继位六年后,柴荣驾崩,年仅七岁的周恭帝柴宗训继位。

因恭帝年幼,赵匡胤借口外敌来犯,领兵至陈桥处,在手下将士的拥护下发动兵变,黄袍加身后,成为宋朝第一位君王。

柴家巷位于市区西北,北起水亭街,南至宁绍巷。小巷狭窄,却很有些来历。据民国《衢县。族望志》第6页记载:“柴家巷之柴氏,周恭帝后,叔夏封崇义公。收掌二帝位版权,就衢州景福院奉安,孙遂家予衢。”柴家巷就如上街的陆家巷、费家巷一样都是以姓氏得名的,而且有个特点,第一都不是普通百姓,第二并不是柴家巷里的百姓一定得姓柴。这和农村里以姓氏得名的村庄有很大的区别。在农村如戴家、戚家、方家、黄家或徐家坞等,一般来说都有一个大家族,或以本家姓为主。有的能拿出一大本家谱来。电视剧兄弟连里的一个家族为了躲避战乱来到深山老林里,这个家族竟然没有一个外姓。

据清嘉庆《西安县志》记载:县西柴家巷乾隆四十七年<1782>实五十二年<1787>宁绍乡裔祠<亦称宁绍会馆>。民国元年<1912>衢州县知事楼宋光立同乡会创设英才小学校。

时光如梭,如今柴家巷也许早已不见了“柴家”的氏族。,也不见了县知事楼宋光立的同乡会,英才小学校也不见了踪迹。但离柴家巷不过千米的皂木巷到有新名小学,也可能有一点关系吧,可惜没考证过。小巷里有的古建筑墙门上隐约还能见到什么棋局的文字,想当年这里是棋友聚会的地方。据从小在柴家巷长大的周雅庆说:“柴家巷有两个特点,一个是井多,十户人家七户有井。如3号4号有井,斜对面又是井。另一个是这巷里的老人大多长寿,八九十岁的老人很普通”。井多一定和衢江的水有关系。那长寿的原因是什么呢?文革时期,柴家巷曾经一度改名叫和睦巷。邻里和睦相处,深巷里平静的特殊环境,也许是老人们长寿的重要原因。

唐代以前,统治阶级主要是士族,即世家家族成员占据绝大多数的统治阶层的位置,而且那时的人都注重出身,不是世家士族身份基本的不到认可。而唐朝的建立,隋朝的灭亡。主要是世家的作用,四大家族为宇文、太原李家、江南宋家、柴家,还有王世德王家、冀州罗家等等。大唐李家夺得天下依靠世家力量。所以大唐李家深深忌惮世家士族的力量,一直在寻求解决之道,削弱士族掌权,而且大唐开国功勋者有不少出身寒门,让李家意识到寒门拥有不少人才,而且寒门之士迫切想要进入统治阶层,李家引导趋势,开科取士,平衡世家与寒门出身的官员势力,最终让寒门之士取代士族人员的地位,达到巩固统治目的。寒门之士的势力崛起,而士族注重享受不思进取,人才也追渐匮乏,导致士族没落,修族谱也就不再重视。至武则天统治时期,继续加大教育投入,大量开设官办基础学院,开创义务教育的先河。导致大量的寒门之人得到受教育的机会,加大人才的发现。

赵匡胤让后周小皇帝柴宗训当了郑王,符太后当了周太后,小皇帝后来被迁往房州,北宋开宝六年(973)逝世,终年20岁,被谥为恭帝

史书上关于后周恭帝的记载非常少,民间传说倒是有一些,但都不足为信他即位时只有7岁,当皇帝不过半年传说他禅位后先居住在天清寺,然后被迁往房州,一直到20岁去世有的传说认为他是被宋太宗赵光义毒死的,这不太可能因为赵匡胤死在开宝九年(976),柴宗训比他还早死三年,在赵匡胤活着的时候,赵光义绝对不敢擅作主张毒死柴宗训而依赵匡胤的仁慈性格和一生的表现,是绝不会对柴宗训下毒手的

赵匡胤生前,曾在太庙里立下石碑,后来的新天子即位都要到太庙里去拜碑,并默诵誓词这石碑立在太庙寝殿的夹室中,除了北宋历代皇帝,别人都无从得知就是新皇帝去拜碑时,也只有一个不识字的内侍跟随,其他人都离得很远,弄得很神秘直到北宋末年靖康之变后,宫门被打开,人们才得以纵览,不过是很简单的三条:一是保全柴氏子孙,有罪不得加刑;二是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者;三是子孙不得背弃上述誓言,否则即遭天罚此外,赵匡胤还给柴家发了“丹书铁券”,凭此券柴家子孙犯罪永远免死《水浒传》里小旋风柴进就是因为有丹书铁券,所以才那么吃香,活得很滋润由此可见,赵匡胤保护柴宗训和柴家的心是很赤诚的,他怎么会加害柴宗训呢

民间传说还有,柴宗训后来为了避祸,跑到了福建,子孙还改姓为“林”柴宗训的墓现在河南省新郑县城北的郭店,他当然不可能跑到福建去,当时的交通条件也不允许可能是他的子孙后来因为什么原因到了福建,改姓为“林”总之,我们有理由相信,柴宗训一定是得了善终的

后周柴家后代

柴道琳 柴立宏 柴立超 柴成务,宋文科状元,(九三四~一○○四),字宝臣,曹州济阴(今山东曹县)人。太祖乾德六年《九六八》进士。...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