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柳树湾龚姓,我来自云南!听长辈说是从南京柳树湾迁移过来!没有家谱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11浏览:2收藏

南京柳树湾龚姓,我来自云南!听长辈说是从南京柳树湾迁移过来!没有家谱,第1张

龚自珍有一个儿子,叫龚半伦。龚半伦名橙,字孝棋,又名孝拱,半伦是他晚年的号。之所以叫“半伦”,是因为他言其无君臣、父子、夫妻、兄弟、朋友之道,只爱一个小老婆,五伦去了四伦半,故曰半伦。据《清朝野史大观》中记载,“半伦少好学,天资绝人,顾性冷僻而寡言语,好为狭邪游。中年益寥落,至以卖书为活。”

龚半伦他爹龚自珍是一个名人,而他自己应该也算得上是个名人,但不是什么好名声,因为在各项记载中,都指明了他是带领英法联军去火烧圆明园的元凶。

龚自珍后人五代盼同堂

2009年02月09日 04:09:11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浙江在线02月09日讯 自2月5日报道《百岁老人:五代同堂全家福》后,连日来不少人来电讲述“五代同堂”的幸福生活。昨天下午,龚自珍家族第六代子孙龚为瑶走进钱报编辑部,翻开一本“仁和龚氏家谱”说:“从龚自珍算起,我是第六代子孙,整个龚氏家庭,目前活着的共有五代。”

祖籍浙江杭州的龚自珍,是清朝末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写过很多有名的文学著作,如《病梅馆记》、《己亥杂诗》等。《仁和龚氏家谱》是由龚家第十五代子孙龚德敏主持编写。这本家谱记载了龚家从第一代到第十九代子孙的资料,包括姓名、称谓、住址、工作情况等,还有龚家祖坟的地点以及整个龚家的关系图表。

“龚德敏是我的姑奶奶,现在在北京,这本书是2005年编写完成的,多亏了这本书,才找到很多失散多年的兄弟姐妹。”今年60多岁的龚为瑶感慨地说,龚家原本是个大家族,但是经历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后,很多亲友都失散在全国各地,怎么都联系不上,就在龚德敏编写家谱的这20年,陆续有100人被找了回来,但这只是龚家少部分族人,大部分人至今杳无音信。

“现在,我们龚家共有五代人活着,虽然分散在各地无法相聚,但我很期待能有大团圆的一天。”龚为瑶说,这五代人中,属姑奶奶龚德敏辈分最高,但年纪最长的今年已经87了,最小的子孙,今年才3岁。龚自珍墓现在只能确定是在翁家山一带,龚为瑶最大的心愿,就是有关部门能尽快确定祖先龚自珍坟墓的具体位置。

龚为姚老先生是龚自珍的第六代后人,他于1965年在重庆医科大学毕业,毕业后在四川德阳市工作,1982年调回杭州,在杭州第二社会福利院工作,1997年退休。退休后,龚老先生除了照顾年迈的老母亲之外,还做了一件大事——修订家谱。

家谱中记载了龚家历代的为官的情况。龚家世代为官,最高曾做过二品官,五品以上的官员有近二十位,可谓名声显赫,名门大家。家谱中还记录了这些官员的坟墓具体地址,式样等

敦本堂武陵龚氏宗谱一套共有多少本?根据我所了解的情况,敦本堂武陵龚氏宗谱是龚氏族人的重要家族文化遗产,是记录龚氏家族历史、宗谱和家训的重要文献资料。目前,敦本堂武陵龚氏宗谱一套共有13本。

这个答案是基于我所了解的文献资料和相关研究。据了解,龚氏是中国历史上非常著名的姓氏之一,敦本堂武陵龚氏宗谱是记录龚氏家族历史和宗谱的重要文献资料之一。经过多方查询和核实,我得出的结论是,目前敦本堂武陵龚氏宗谱一套共有13本。

对于想要了解龚氏家族历史和宗谱的人来说,敦本堂武陵龚氏宗谱是非常珍贵的文献资料。如果您想查看这个宗谱,可以通过一些途径进行查询和获取,例如到相关图书馆或文献档案馆查阅,或者通过一些书籍和网站了解相关信息。

总之,敦本堂武陵龚氏宗谱是一份珍贵的文献资料,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研究价值。对于龚氏家族和文化的研究和传承有着重要的意义。

共[共,读音作gòng(ㄍㄨㄥˋ)]

一姓氏渊源:

第一个渊源:源于姜姓,出自炎帝神农氏属下的共工氏,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共氏源远流长,渊源可以远远地追溯到上古时期的“共工氏”。

传说,姜姓共工氏与姬姓华夏首领之间在其后的历史上不断发生纷争,产生过三次大的战争:

第一次是颛顼与共工之战:

颛顼与共工之战是相传中公元前二十五世纪,颛顼部落联盟与风氏姜姓共工部落联盟在中原地区(今河南北部)的战争。

原始社会晚期,相传黄帝之孙颛顼号高阳氏,继黄帝为该部落联盟首领。他生于若水而居帝丘(今河南濮阳),正处黄河(今卫河)东岸附近。这一时期,炎帝的后裔共工,已成为炎帝族分支共工氏部落联盟的首领,居九有(即九州)黄河中游河西地区(今河南辉县),在颛顼部落联盟的上流。当时,黄河经常泛滥成灾,祸及百姓。共工率领部落联盟修筑西岸河堤,防止水患。大水冲毁东岸河堤,殃及下流颛顼部落联盟。两部落联盟发生冲突,在中原地区展开大战。颛顼终于击败共工。

第二次是帝喾与共工之战:

帝喾攻共工之战是相传中公元前二十四世纪,帝喾部落联盟,进攻风氏姜姓共工氏(今河南辉县)的战争。

原始社会晚期,黄帝之后,黄帝族部落联盟生活在中原东部高辛(今山东)一带。相传黄帝曾孙帝喾号高辛氏,继颛顼成为部落联盟首领。炎帝族的一个分支共工氏部落联盟,居其上流黄河西岸(今河南辉县),经常侵犯其他部落,不服帝喾管辖。帝喾遂进攻共工氏,将其一举击败。此战,给共工氏以沉重打击,巩固了帝喾及其部族的领导地位。

第三次是禹与共工之战:

禹攻共工之战是相传中公元前二十二世纪,禹部落联盟进攻风氏姜姓共工氏部落联盟(今河南嵩县)的战争。

原始社会晚期,中原地区生活着黄帝族系的部落联盟(今山西),舜为首领。当时,黄河经常泛滥成灾,祸及人民。舜命禹治水。炎帝族系的共工氏部落联盟,长期与舜领导的部落联盟争夺生存地域,并为治水发生冲突。于是,禹率领本部落联盟进攻共工氏,将其击败并驱离治水地区,以便治水。从此共工氏再也无力与黄帝族系部落联盟抗衡。

史籍《通志·氏族略》中记载:“洪氏,本共氏,因避仇改为洪。豫章弘氏,因避宋朝讳,亦改为洪。”史籍《姓氏寻源·姓纂》中记载:“共工氏之后,本姓共,后推本水德之绪加水于左。一云避仇敌。豫章有弘氏,避唐明皇讳,亦改为洪。望出敦煌、豫章,又出宣城。”

第二个渊源:源于子姓,出自商朝时期古共国之后,属于以国名为氏。

共国,亦作恭国,是商朝时期的一个诸侯国(今河南辉县),后因侵犯周的都城宗周(今陕西西安)而受到周文王姬昌的讨伐,被灭国。共国灭亡后,其子孙以原国名为姓氏,称共氏。

第三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卫国共伯和之后。

西周后期,卫国侯爵康叔九世孙卫厘侯将世子余封在卫国的属地共国,称共伯。共伯余早死,卫厘侯又封次子和为共伯住共国。卫厘侯四十二年(公元前812年),厘侯死。共伯和继位,就是卫武公。

春秋后期,共国被卫国自己所灭。共伯和留在共国(今河南辉县)的子孙,就以原封地“共”为姓氏,称共氏。

第四个渊源,源于姬姓,为春秋时期晋国君主晋献公的后裔,属于以谥为氏。

春秋时期,晋献公姬诡诸的儿子姬申生在被人诬陷后,以自杀表示对父王忠心的,其弟姬奚齐即位晋国国君以后,给前太子兄加谥号为“恭君”。

在周王朝时期,“恭”即是“共”,二字通义。恭(共)君姬申生的后代便以先祖的谥号为姓氏,称共氏。

第五个渊源:源于姬姓,为春秋时郑武公的儿子共叔段后代,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据《史记·郑世家》记载,春秋时期,郑武公姬掘突的大儿子郑庄公姬寤生继承了帝位,封其弟姬叔段于京邑(今河南荥阳京襄城村)。到了郑庄公二十二年(公元前722年),姬叔段从封地出兵袭郑夺位,并由母亲武姜作内应。但郑庄公早有防备,立即出兵征伐姬叔段。姬叔段一战即败,而且其封地京邑的民众皆背叛了自己,姬叔段只好逃至鄢(今河南鄢陵)继续组织抵抗,又被郑庄公打败,便再从鄢北逃至共邑(今河南辉县),后来便称为共叔段。

共叔段逝世后,郑庄公念及兄弟之情,赐其子共仲姓侯,形成一支侯氏。

在共叔段的后代中,除了侯氏以外,还有的以其最后居地“共”为姓氏,称共氏;有人以“段”为姓氏,称段氏;有人以“共叔”为姓氏,称共叔氏。后来,共叔氏大多也省文简化为共氏。

第六个渊源:源于芈姓,出自战国末期楚国贵族的后代,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

战国时期,楚武王熊通封王室贵族于共邑(今河南辉县),其后裔以封邑为姓氏,称共氏。

据姓氏专家考证,芈姓共氏族人在春秋、战国和秦朝时期一直存在,直至西汉初期的共尉临江之乱后,共氏族人因避仇难,一部分人加“龙”成龚氏,一部分人加“氵”成为洪氏。关于共氏后人因避仇而改为洪氏、龚氏,在史籍《姓纂》中有记载:“共工氏之后,本姓共氏,因避仇改为洪氏。”

得姓始祖:共工。

上古炎帝的后裔,黄帝时任水官。史书云:“共工,人面,蛇身,朱发。”是把共工神化的一种描绘。其活动中心应在黄河中游,近伊、洛流域。据古史记载,他曾与颛顼争为帝,怒而撞不周之山,使支持天的柱子被撞断,地的四角也裂开,所有这些神话般的描绘都是在说明炎黄两系争权斗争的激烈。为了怀念这位先人,遂有共姓。后因避仇,又因共工有水德,成洪氏,尊共工为洪氏的得姓始祖。

二郡望堂号:

1郡望:

敦煌郡: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汉武帝刘彻将敦煌郡从酒泉郡分出来置郡,治所在今甘肃省敦煌,其时下辖敦煌县、龙勒县、效谷县、广至县、渊泉县、冥安县等六个县,是为敦煌设治之始。敦煌郡据有阳关、玉门关,与酒泉郡、武威郡、张掖郡并称河西四郡。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通了连结东西方的“丝绸之路”,敦煌成为商旅必经的丝路重镇和通往西方的三条线路的交汇点,并以此奠定了敦煌在中国历史上的特殊地位。

江陵郡:原为春秋时期楚国的郢郡,汉朝时期置江陵县,为南郡治所。南北朝时期齐国改置江陵郡,治所在江陵(今湖北江陵),其时辖地在今湖北省江陵县及川东一带地区。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公元937年)以金陵府为江宁府。北宋朝与清朝时期亦为江宁府。江宁又为县名,或在城区,或在郊区,清朝时期与上元县同为江苏省城。民国时期废府及上元县,先以江宁县为江苏省省会,民国 建都南京后,又移江宁县于南京市郊区一带。

豫章郡:原为春秋时期的洪州之地,战国时期秦国置为九江郡。楚、汉之际置豫章郡,治所在豫章(今江西南昌),其时辖地在今江西省南昌市,南朝陈时包有今江西锦江流域、南昌、清江、九江、历陵、彭泽、柴桑等十八县和两个候国,即今江西省北部地区。唐朝以后又改为豫章郡洪州,后期曾改为钟陵县,再后又改为南昌。

宣城郡:宣城郡始建于晋朝,晋太康二年(公元281年)从原丹阳郡中分出来的,治所在宛陵(今安徽宣城),辖十一县。辖境包括今繁昌、南陵、青阳、池州、石台、太平、泾县、宁国、广德等地。隋、唐两朝有宣州宣城郡,其时或废州存郡则为宣城郡,或废郡存州则为宣州。

武陵郡:汉高祖刘邦置郡,治所先在义陵(今湖南溆浦),辖境包括今湖北西南部长阳、五峰、鹤峰、来凤等县、湖南省沅江流域以西、贵州省东部及广西壮族自治区三江、龙胜等地。东汉时期后移临沅(今湖南常德)。以后郡境渐次缩小。隋朝时期改临沅县为武陵县(今湖南常德)。隋、唐两朝改为朗州武陵郡,均治武陵,以后武陵为鼎州、常德路、常德府治所。民国时期改为常德县。今为湖南省常德市。

六桂郡:又称六桂县,就是“六桂联芳”的誉称,分布在古代的泉州地区。治所在地闽县(今福建福州),相当于今天的福建全省。后来改为闽州。唐朝景云年间改武荣州置县,治所在晋江(今福建泉州)。

2堂号:

渤海堂:以望立堂。

武陵堂:以望立堂。

六桂堂:以望立堂。

临江堂:共敖是战国末期楚国贵族的后代。在秦朝末年,项羽奉熊心为楚怀王,共敖担任柱国(司马)。在项羽扫荡赵国秦军,西征咸阳时,共敖受楚怀王熊心(后被尊为“义帝”)的委派,攻取了辖境大致为今湖北西部、西南部及南部的南郡。南郡,曾是楚国的发祥地,楚国的古都郢城就曾经作为南郡的郡治,功勋卓著。因此,公元前206年项羽分封十八路诸侯时,共敖被封为“临江王”,封地就是他的占领区,南郡也就得以改名为“临江国”,都城是江陵(今湖北江陵)。其后人因以为堂。

三字辈班派:

宁乡洪氏字辈:

老派:“兴应正光汝承家永先志

酌派:“尚德培基业恢彰定有贤诗书徵锡类孝友克昌传瑞启谋犹远祥钟秀杰绵人文丕振起国器重瑶编”。

新派:“允光文运锡汝本业克振家声常思先泽”。

娄底洪氏字辈:“学士忠良全名家孝义传奇勋昭令绪玉翰策英贤保受光先业书馨裕楚南文章湘上焕锡祚庆恩覃”。

龚氏一支字辈:“汉时宣世茂泽金祁显正生诗书家学远庆习国恩云繁衍归益本万载记昌明”。

龚氏一支字辈:

旧序:“仲仕添思显元大阳如应兴世若方东佐辅文明运”;

新序:“立政兆嘉祥时升遇盛昌逢道承先志修纪定伦常”。

湖南武陵龚氏字辈:

通序:“武昌宗子荣文朝百万成廷大兴世守国泰定长春亲德如天重君恩与日新能明伦序理裔载建奇勋”;

日公房旧序:“日曰奇福泽允敬凤朝阳”;

日公房增序:“亲德良高厚家传尚慎勤尽伦敦爱敬为学在明新士慕垂诗教臣怀立汉勋先贤均可法后起益多英”;

月公房序:“月敬安湖道绍仕志丹成天希文圣祖良善世生贤继先思树德诗礼允传家立品崇儒雅观光应国华”;

暹公房序:“昌耐荣进金正思宗水永廷朝邦守大律法正乾坤文明宏世德孝友克昌荣”。

刘南龚氏武陵堂字辈:

旧序:“俊秀崇伦起彩凤贵铭香高朝开景连贻厚诏祖光奎璧聊辉照堂中耀吉祥成就千秋业长发永攸芳”;

新序:“同福临喜康忠孝永继昌兴旺人才广富贵发文章”。

四历史名人:

共 敖:(公元前?~前204年待考),楚国人。著名秦汉之际西楚将领。

共 尉:(公元前?~201年待考),楚国人。著名秦汉之际西楚将领。

共 欣:(公元1958~今),广东龙川人。著名新闻工作者。

株洲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工商时报)记者,亦系湖南省集报协会会长。

他爱好收藏报纸,现藏中外报纸八千余种,含部分试、创、复刊号及周末刊、星期刊、节日刊等。1986年,在株洲市举办集报展览。

历年来,先后在全国二十七个省、市、自治区的三百余家报刊发表文章和照片一千五百余篇(帧);并由此成为报社的编辑、记者。

《人民日报》《海外版》、《今晚报》、《中国报刊报》等新闻媒体专题报道过其集报事迹。

分类:  草堂话谱

晚清十帅家谱(三)

励双杰

 第四部,小帅邵友濂《 余姚邵氏宗谱 》

浙江《余姚邵氏宗谱》十六卷首一卷贻编七卷,清光绪十三年木活字本,邵曰濂、邵友濂主修,二十四册。

名声煊赫号称上海第一家的“斜桥邵家”静安寺路大府第,那可是邵友濂任补江苏省苏松太道兼江海关道时任上所修。小帅邵友濂,光绪元年出使俄罗斯署理俄罗斯钦差大臣,在曾纪泽与俄罗斯重新订约取回伊犁的过程中发挥过重要作用,光绪十七年又接替刘铭传,成为台湾的第二任巡抚。他的长子邵颐元配李氏,就是李鸿章的六弟李昭庆的三女儿,我曾在《合肥李氏宗谱》中提到过。次子邵恒娶的是中国第一个大买办、资本家、后任邮传部大臣的盛宣怀的第四个女儿。邵恒长子邵洵美是二三十年代闻名国内外文坛的诗人、作家、翻译家、出版家和集邮家。当年,邵洵美在上海文化界人士中有“海上才子”之美誉。而由于他慷慨豪放,交游广阔,他的“洵美沙龙”里几乎汇集了当年南北骚人墨客中的“半朝文武”,因此又被尊上了一个“文坛孟尝君”的徽号。

这样一个人物,这样一个家庭,注定他的家族也是不简单的。

邵氏始迁祖邵忠,为邵雍十世孙。邵雍,字尧夫,行百六,号康节,学者称百源先生,与周敦颐、程颐、程颢齐名,以治《易》、先天象数之学著称。谱何不以邵雍为始祖而以忠为始祖?与邵友濂同时代却又相友善的学人俞樾在为《余姚邵氏宗谱》所撰的序言中说:“康节之孙讳溥者,从宋高宗南渡,始家于浙,又七传而迁于余姚。此谱以迁余姚者为始祖,其以前者昭穆难稽,姑从盖阙,自始迁祖以下备载无遗,考订支派,补辑文献,是吾族者必详,非吾族者必摈,有条不紊,体例秩然”。由此可见任主修的邵曰濂、邵友濂兄弟的学识和严谨,毫无世之通行修谱必上溯三皇五帝的陋习。

始迁祖邵忠,行千八,字诚之,一字克诚,号抑庵,官宋扬州路都巡,自会稽宁桑里迁居余姚通德乡清风里。生三子,长元诚,行亚一;次丙,初名元雍,行亚三;三恭,初名元亶,字子泰,号桂轩,行亚六。而析为亚一、亚三、亚六三房,本谱即三大房所修。邵友濂即出自亚三房,为二十一世,世系记载:行三,原名维埏,号小村,配龚氏,续配杨氏,均无出,又继配翁氏,生一子,即后为李鸿章六弟李昭庆的女婿邵颐。修谱之时,邵友濂尚有台湾布政使的任上。

俞樾在序中又说:“溯有明一代,领乡荐者五十三人,登进士榜二十二人,至本朝而科第蝉联,指不胜屈,蔚然为浙东望族。”据统计,仅清代,余姚邵氏一门中进士的就有二十六人,难怪梁启超在论及明清学术界王阳明、朱舜水、黄宗羲家族和邵晋涵家族时,不能不对余姚钦佩不已了。他说:“余姚以区区一邑,而自明中叶迄清中叶二百年间,硕儒辈出,学风沾被全国以及海东……邵氏自鲁公、念鲁公以迄二云,世间崛起,绵绵不绝。……生斯邦者,闻其风,汲其流,得其一绪则足以卓然自树立。”如元代官东流县尹勅使琉球加一品衔的邵全、明代四川布政使司左参政谥庄毅的邵番、福建邵武府知府邵悳久、江南凤阳府知府邵元吉、太仆寺正卿赠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谥康僖的邵锐、福建盐场大使邵时泰、南京中城兵马司指挥邵时健、山东济南府德州库大使邵时直、广东按察司佥事整饬岭西兵备道邵时敏、四川成都府知府邵经济、巡按江西等处地方监察御史邵基、锦衣卫镇抚邵墀、刑部左侍郎赠太子少保刑部尚书的邵陛、南京淮安府海州知府邵甄、山东道监察御史巡按苏松常镇邵稷、太医院御医邵雷、南京刑部郎中邵程、南京后军都督府经历邵守检、北直天津卫怀远将军邵汝楫、山海关千总邵洪祉、监国时总兵威武将军邵继先、鲁王时鲁将军邵一梓等都出自这个家族。

到了清朝,更是不得了,浙东重要史学家邵廷采、詹事府少詹事兼翰林院侍讲学士邵远平、著名天文历算学家邵昂霄、著名史学家经学家邵晋涵、内阁中书邵存懋、江苏徐州府知府邵大业、贵州都匀府独山州知州邵宏堂、麻哈州知州邵自励、都察院左都御史邵自昌、翰林院编修充国史馆武英殿功臣馆纂修邵葆锺、云南鹤庆州知州邵葆槎、翰林院编修攺补内阁中书邵瑛、江苏巡抚邵名甲、漕运总督团练大臣谥文靖的邵灿、河南候补道加盐运使二品项戴邵琦、在任殉难的台湾府嘉义县知县邵用之、同为本谱主修的邵曰濂,同治七年进士,官至太常寺正卿,等等,指不胜屈,正所谓“世间崛起,绵绵不绝”是也。

在浙江余姚,明清二朝,再无第二家可与邵氏相抗衡。

以邵氏之显赫,家谱中收录历代文人墨客为邵氏所撰文篇颇多,如翁大立、黄宗羲、全祖望、钱大昕、卢文弨、张廷玉、陈有年、俞樾等等。本谱之书签即由曾纪泽所署。曾纪泽是曾国藩的长子,沅帅曾国荃的侄子,他们家族的家谱,还得在后面说到。光绪六年清政府委派曾纪泽为驻俄公使,邵友濂襄理曾纪泽与俄方谈判,至光绪七年二月签订了《中俄伊犁条约》,条约达成,中国终于收回了伊犁地区的大片土地,这是我国近代史上惟一的一次敢与洋人叫板而改订的条约。邵友濂与曾纪泽的友情也于此可见,请他给家谱题个书签,那自是不在话下。

查《中国家谱综合目录》、《上海图书馆馆藏家谱提要》等目录,光绪三十三年修本《余姚邵氏宗谱》在北京图书馆、中科院历史所、北京大学、上海图书馆(二部)、南开大学、河北大学、吉林大学(二部)、浙江图书馆(二部)、杭州大学、山西社科院、美国等处各有收藏。而递修的民国二十一年铅印本《余姚邵氏宗谱》十八卷贻编七卷首一卷二十六册,北京图书馆(三部)、中科院历史所、人民大学、上海图书馆(二部)、南开大学、河北大学(缺贻编卷一)、吉林大学、哈尔滨师大、四川图书馆、余姚梨洲文献馆(三部,其中一部缺卷11,一部缺卷12)、山西社科院(缺一册)等亦均有收藏。

虽说《余姚邵氏宗谱》存世较多,我又是邵友濂的余姚同乡(按:后余姚划出姚北地区归拨于慈溪)但这一部到我手上,却也是不容易的。话说2002年秋,余姚城内一个叫小辉的旧货商找到了我,说有一部《邵氏》家谱,只是现在到他手上的,只有第一册,问我多少钱能要。谱没见过,价自然不好多说,何况我与小辉并不相熟。小辉做事够辣,拿到第一册后,与我谈价未果,又与原物主谈,因为价压的厉害,人家不肯,要他把第一册还出来,他就把这一册拆散,只还了人家半册,本来完完整整好好的一套谱,现在成了残谱,如何卖得出好价?原物主斗不过他,只好把谱低价给了小灰。小辉拿到了谱,又来找我,说人家要把谱以150元一册的价让给杭州人,你如果能加点,让我有点利润,我就帮你把谱拿下来,因为我把第一册扣下了,他不敢不听我的。那时我还不知道小辉是啥样的人,加上他在前几天确实说过第一册就在他的手上,这么一说,我就信了,因为是本土的家谱,可遇而不可求,高一点也正常,就要他想办法拿过来。当天晚上谱就到了我的手上,第一册的装订线明显不同,是用的棕色细线,应该是裁缝做衣服的那种。事隔月余,在宁波范宅古玩市场,我又用60元的价配到了家谱的原置谱箱,我问那卖谱箱的,里面的谱呢?他就一五、一十的跟我讲来,才明白小辉之果辣,真令人佩服得一塌糊涂,自叹不如。

当然,那时的价不能与现在相比,何况台湾第一、二任巡抚刘铭传、邵友濂的家族家谱共藏一处的,除我之外,别无分店,还是有理由得意一下的。

后来,我还在余姚城郊的一个旧货商家中,看到过一部民国二十一年铅印本《余姚邵氏宗谱》,缺了十册,还存十六册,有二片谱夹。人家要价并不高,但这十几册谱实在是蛀得厉害,手还没摸就觉得毛骨悚然,后来就没有要。

《近现代名人小传》上册 262 页: 邵友濂:字筱村,杭州人,尝随曾纪泽使节至英俄,荐擢道员,历官至台湾巡抚。乙未命偕张荫恒行成于日,日人拒之。移湖南,至未任,乞休归,卒。友濂精密,为纪泽所称,而实无才。官台湾日,颇受制武弁,故台防军士之骄为各省所未有。一夕,方演剧晏客,突有人登台,摔一仱下,亟问此何人,左右对曰,省防某领统子也,仱为所喏,而中道事他人,久欲杀之,不可得,今闻在此,特摔之去,不取污抚署地也。友濂默然。越日,是仱死,通衢间身分为五矣。予在台日,闻诸胡缉之,盖所目睹也。

南京柳树湾龚姓,我来自云南!听长辈说是从南京柳树湾迁移过来!没有家谱

龚自珍有一个儿子,叫龚半伦。龚半伦名橙,字孝棋,又名孝拱,半伦是他晚年的号。之所以叫“半伦”,是因为他言其无君臣、父子、夫妻、兄弟...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