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遵义朱氏家谱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11浏览:1收藏

贵州遵义朱氏家谱,第1张

我是贵州瓮安朱氏后人,祖上是江西临江府大桥头朱氏巷(猪屎巷),其祖父之曾祖父从江西迁入贵州遵义,曾祖父从遵义迁入瓮安至今。

其字辈为:

子永(以)贵本,

元言(吉)登山,

由运朝中,诸角,

云华世守,

传代德财(泽)流芳远,

开国必有天。

一、元古宙华北地块的南界

熊耳山—崤山地区位于熊耳裂陷盆地内,熊耳裂陷盆地的东部与嵩箕地块相毗邻,以鲁山-洛阳断裂为界。嵩箕地块缺失元古宙熊耳群火山岩系,出露中新元古代的汝阳群、洛峪群碎屑岩-碳酸盐岩建造。鲁山-洛阳北北西向断裂是基底边界断裂,控制了熊耳裂陷盆地的发展演化。熊耳裂陷盆地的南部是马超营断裂,其两侧的熊耳群火山岩系及上覆官道口群以及南部栾川群的岩石组合、建造特征都存在明显的差异,显示马超营断裂具有基底边界断裂的特征,在一定程度上也控制了熊耳裂陷盆地的演化发展。

元古宙熊耳裂陷盆地的大地构造位置与华北地块南缘边界问题有关。以往由于多从现今大地构造单元的分布出发考虑大地构造位置,因而将黑沟-栾川断裂作为华北陆台的南界,把熊耳裂陷盆地视为陆台南缘或与板块边缘相关的构造。我们认为,应该从演化的观点划分大地构造范围,正确确定元古宙熊耳裂陷盆地构造位置(图1-1)。

图1-1 熊耳裂陷盆地地质略图

(据张国伟1988年资料修编)

1—熊耳群;2—宽坪群;3—秦岭群;4—元古宙火山岩;5—变质基底;6—断裂;7—古岭及编号。

Ⅰ—小秦岭古岭;Ⅱ—崤山古岭;Ⅲ—朱家村古岭;Ⅳ—洛宁古岭;Ⅴ—重渡古岭;Ⅵ—鲁山古岭

黑沟-栾川断裂是位于裂陷盆地南侧的秦岭造山带中的一条区域性断裂,在断裂以南的北秦岭区分布有秦岭群、宽坪群。

秦岭造山带是经历了多阶段、多期运动,特别是加里东、海西和印支期运动的复合造山带,是在太古宙变质基底基础上发生、发展起来的构造带。其中的秦岭群经历了显生宙以来多期强烈构造运动的改造,并呈岩块、透镜体状断续出露,属构造岩石组合体,主体属古元古代,但包含有太古宙岩块。秦岭群的U-Pb年龄为2226Ma左右,Sm-Nd等时线年龄为1982Ma(U-Pb年龄2165Ma、2172Ma;Sm-Nd法等时线年龄1987Ma、1916—2020Ma)模式年龄,指示其生成时代应早于2000Ma。同时,秦岭群的变质变形和部分建造特征与太华群、登封群有相似之处,并有2973±159Ma的Sm-Nd等时线年龄。秦岭群可分出太古宙变质基底岩块。

华北地块南部的基底包括太华群、登封群,太华群Rb-Sr等时线年龄在小秦岭地区为2549±169Ma,在鲁山地区为2667Ma、2981Ma、2270Ma。登封群U-Pb年龄为2510Ma、2945Ma,Sm-Nd年龄为2501Ma。由太华群、登封群连同秦岭群中太古宙残块共同组成了太古宙末期形成的华北地块克拉通。

元古宙时统一的克拉通开始分裂,华北地块南部初始阶段是在陆壳变质基底之上发育了元古宙东西向裂谷系,由北向南包括“熊耳”、“宽坪”和“秦岭”等张裂构造。

秦岭群变质火山-沉积岩系原岩为基性火山岩-陆源碎屑岩-碳酸盐岩建造。变碎屑岩具有近源碎屑沉积的特征。变基性岩的化学组分以低铝、富钛和REE含量较高为特征,类似于大陆裂谷拉斑玄武岩,反映了张裂性陆缘海盆—浅海盆地的古构造环境。

秦岭群北侧的宽坪群为变质火山-沉积岩系。原岩为基性火山岩-泥砂质岩-碳酸盐岩建造。其中变基性岩的化学成分类似于大洋拉斑玄武岩,来源于亏损地幔源区,形成于低压条件下。变碎屑岩原岩为类复理石建造,具近源碎屑沉积和双源区的特征(双源区即北部的太华群和南部的秦岭群分布区),反映华北地块南缘为扩张海盆环境。宽坪群下部火山岩的年龄介于986±169(26)Ma和1142±18(26)Ma之间,其Sm-Nd年龄为986Ma,故其生成时代应在1000Ma之前。

宽坪群的变碎屑岩与秦岭群的变碎屑岩都具有近源碎屑沉积的特征。宽坪群碎屑物质来自太华群和秦岭群,秦岭群的碎屑物质来自古老变质基底。秦岭群中有33Ga的锆石,由此可以判断华北地块(华北地块初始的范围阶段)的南界应在秦岭群分布区的南侧,以商南-镇平断裂为界,在2200—1000Ma的时限内华北地块南部主要处于伸展构造环境。元古宙末期之后开始了现代板块体制和秦岭造山带主演化阶段。

据元古宙东西向裂谷系特征,结合秦岭造山带演化体系特征,可以认为元古宙熊耳裂陷盆地是处于华北地块内部的一个构造单元,不具有与陆台边缘或板块构造边缘相关的任何构造性质。

二、熊耳裂陷盆地的盆-岭构造特征

熊耳裂陷盆地具有大陆裂谷属性,但并不典型。该区具有自己的某些特点。盆地发育期是华北地块盖层正常发展中的一个暂短的阶段,建造发育单调。其分布范围和构造情况表明,它不是始终严格受断裂控制的陕长凹槽,并且其中还有部分地区出露有变质基底的残块。

熊耳断陷盆地的发展具盆-岭构造的特征。初期,在拉张应力作用下,变质基底起伏不平,呈现“盆”、“岭”景观。在低洼盆区沉积了崤山群(图版Ⅰ-1)或是火山熔岩直接覆盖,与变质基底呈角度不整合接触。还可出现熔岩胶结的集块岩堆积在凹处,经切割后显示层位倒置,太华群覆盖在上的影像(图版Ⅰ-2、3)。岭区没有接受沉积,到岩浆喷发阶段依然保持隆起状态,如小秦岭古岭、崤山古岭、朱家村古岭、洛宁古岭、重渡古岭、鲁山古岭等变质基底处于岭区(见图Ⅰ-1)。陕西洛南朱家村隆起是1987年发现的,其中原定为熊耳群的核部地层(官道口群组成翼部)实际上应归属太华群,包括花岗片麻岩、黑云角闪片麻岩、大理岩等,直接被官道口群超覆,它可能是分隔豫西和陕西东部熊耳期断陷盆地的古隆起的一部分。这些古岭大致呈近东西走向,反映南北方向的伸展运动。

由伸展运动形成的裂陷盆地是限于地壳表层在拆离断层上盘发育的构造。纵贯本区的栾川-鸣皋人工地震测深剖面揭露了地下深部的地质结构。由浅到深,区域上存在几个连续、平缓的反射层(R2、R3、R5、Rm)。从产状和深部地质分析,它们不可能代表地层界面,而应代表构造及变质相带界面。从构造层次角度出发,变形机制由浅部至深部从脆性→韧性→流变。10km左右埋藏深度是地壳处于脆性变形与韧性变形的过渡地带。这一带以韧性水平剪切运动占主导,所以最浅部的连续反射层(R2)这一物性界面实际上是折离断层面及变质相带界面的反映。地表的构造是以熊耳群和太华群的变形褶皱和中陡倾角断层为代表的在地壳表层发生的脆性变形。它们变形的深度都限于R2所代表的区域性折离断层的上盘。在伸展运动背景下,地壳中上部发生多层次的近水平方向的折离,在拆离过程中形成裂陷盆地。

变质核杂岩体是一种与拆离有关的伸展构造。小秦岭区为本区中主要的变质核杂岩体。

小秦岭区变质基底(太华群)长期上隆,属伸展运动形成的变质核杂岩体。它的南、北边缘都是以剪切带与邻区接壤的。

北缘剪切带走向近东西,剪切带北倾,倾角60°—70°,宽度100—200m,断距近万米。它延续到新生代,并活动显著。

南缘剪切带曾称为小秦岭南坡断裂或寻马道-小河-朱阳镇断裂带,处于小秦岭南缘,其南侧被高山河组不整合覆盖。它的走向近东西,宽度可达数公里,属于脆-韧性、韧-脆性和脆性变形相叠加的剪切带。由于长期剪切活动,早期深部的韧性剪切带,当埋藏深度变浅时,被脆性剪切带叠加。经恢复构造要素,发现其原为剪切面南倾的斜滑正向剪切带。剪切带不断发生正向滑动,韧性剪切带运动到浅部后被脆性剪切带叠加。太华群变质基底不断向浅部抬升,形成小秦岭变质核杂岩体。

在伸展运动形成裂陷盆地的过程中,主要发育正断层系。本区除嵩县东部、马超营断裂带及其以南后期构造变动出现的逆断层外,其它都为正断层。这些断层形成于各个时期,当然也包容了熊耳期控制盆地发展和岩浆喷发活动的那些断裂和正断层。

裂陷盆地基底出露情况、熊耳群火山岩系展布情况及拆离断层,变质核杂岩体和正断层系的存在等特征都表明熊耳期的古大地构造属伸展构造,在伸展运动作用下形成了大陆地壳表层的断陷盆地,具盆-岭构造特征。

三、熊耳裂陷盆地磁性地层特征

熊耳裂陷盆地磁性地层的特征研究是一项崭新的工作,用以确定熊-崤地区前寒武纪的视极移曲线,是认识华北地块演化特征的基础性研究工作。该地区前寒武纪视极移曲线的建立为探讨有关金矿的成矿时代问题奠定了基础。

本次工作的古地磁样品主要采自熊耳山地区的焦园剖面,测试样品包括岭区晚太古代太华群,盆区中元古代熊耳群的磨石沟组(相当于崤山群)、张合庙组、焦园组、坡前街组以及官道口群的高山河组和龙家园组。

所测定的数据的可信程度是依据国内目前最新的8条古地磁数据可靠性判别准则判定的。这8条准则概括起来为地层时代、统计精度、退磁和矢量分析、野外检验、构造控制、通过倒转检验、与后期古地磁极不重合、岩石磁学实验。本次工作所获得的所有数据满足8条中最重要的1、3、5、7、8条,即地层时代清楚;样品经过系统退磁并采用了主分量分析法分离磁性成分;采样地区大地构造归属明确,局部构造关系清楚;在地理坐标下的磁化方向不同于现代地磁场方向;通过了岩石磁学实验和矿物鉴定。对于不同采样地层单元,不同程度满足其他4条中的某一条,如磨石沟组通过倒转检验,张合庙组通过广义褶皱检验和倒转检验等。总之,本次古地磁工作所获得的数据是可靠的(表1-1)。

表1-1 熊耳山地区地层的古地磁测量结果

①N—样品总数;n—采用样品数。

从图1-2所示的华北地块前寒武纪视极移曲线可看出,熊耳裂陷盆地所获得的极移曲线相对蓟县剖面上的极移曲线而言,形状基本一致,但有一很小距离的相对移动。根据以往对华北地块区域地球物理场的研究,结合地质资料,将华北地块划分为六个太古宙地体,它们是辽东地体、赤峰地体、渤海地体、济宁地体、临汾地体和东胜地体。新太古代绿岩带出现在各个地体周边,可作为各个地体的焊接带。蓟县剖面位于渤海地体内,而熊耳山地区位于临汾地体内,通过两个地体中新元古代视极移曲线的对比可见,临汾地体相对于渤海地体左旋约10°。

图1-2 华北地块前寒武纪视极移曲线

1—熊耳山地区视极移曲线;2—蓟县剖面视极移曲线

对华北地块而言,新太古代末期(25亿年左右),各地体基本焊接在一起,形成统一的太古宙克拉通。古元古代早期,构造体制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不同性质的活动带同刚性地体并存,在地块北缘内侧的东段和中段及南缘内侧出现活动带,以碰撞形式将破裂克拉通焊接起来。中元古代(18亿年前)开始时,大陆内部地壳再次破裂,产生近东西向断裂控制的裂陷槽,统一克拉通开始解体,主要发生在燕山—太行山和豫—晋—陕地区。豫—晋—陕地区在伸展运动作用下发生裂陷,裂陷中心在熊耳山一带,以强烈的熊耳期岩浆侵入、火山喷发活动为代表。中—新元古代裂陷盆地继续扩展,“盆”、“岭”差异愈益明显,出现浅海—滨海环境,发育碎屑岩火山岩建造、碎屑岩-碳酸盐岩建造和冰碛岩建造。须要指出的是,由碎屑岩-火山岩建造组成的高山河组在这期间遭受的重磁化作用是最严重的一次,虽然在不同地区采集了大量古地磁样品,仍无法分辨出其原生剩磁方向。现在所测得的剩磁极点位置分散,并明显偏移熊耳群—官道口群龙家园组的极移曲线。根据高山河组火山岩的Rb-Sr法等时线年龄(482±59Ma),极点分散很有可能是因其受到了加里东晚期的热-构造事件的影响而造成的。

四、熊耳群的时限

熊耳裂陷盆地内主要发育熊耳群火山岩系,其同位素地质年龄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以往有关熊耳群及相当的地层西阳河群的Rb-Sr等时线年龄和个别锆石的U-Pb年龄、K-Ar年龄的测定结果(表1-2)存有一定差异。

应用U-Pb法测定火山岩中锆石的年龄是确定成岩年龄的有效方法,其关键在于锆石的生成时代。锆石通常分为两类,一类是在岩浆结晶过程中生成的,另一类是混熔重熔岩浆捕虏的早先生成的锆石或经部分熔融再次结晶的锆石;前者代表成岩年龄,后者则标志熔融原岩的成岩年龄或混合年龄。

表1-2 熊耳群火山岩同位素年龄表

眼窑寨正长岩,呈岩穹产出,从中选取的锆石较为复杂,晶形不同(图版Ⅰ-4),颜色多样,测试结果谐和线上交点年龄为1750±65Ma,其中年龄为2204±68Ma的锆石为混熔岩浆中残留的古老锆石(表1-3、图1-3)。

表1-3 眼窑寨正长岩锆石测试结果

分析者:李惠民

图1-3 眼窑寨正长岩锆石U-Pb同位素年龄谐和图

表1-4 官道口石英二长岩锆石测试结果

分析者:李惠民

官道口石英二长岩呈小岩株产出,具霏细结构,被高山河组石英岩不整合覆盖。所选取锆石晶形完好,主要为白色透明长柱状和淡紫红色短柱状两类(图版Ⅰ-5)。其谐和线年龄为1731±39Ma(表1-4,图1-4)。

测定取得的1750±65Ma和1731±29Ma两组锆石谐和线年龄是相当接近的,这无疑表明该类锆石是在岩浆活动过程中结晶生成的。同时测得的2204Ma年龄是捕虏残留的古老锆石的年龄,这点也可以进一步反证上述结论。因为古老的锆石可以被后期岩浆活动所捕获,与成岩结晶的锆石混杂在一起,而不可能出现相反的情况。

眼窑寨正长岩和官道口石英二长岩均系熊耳期晚期岩浆活动向碱性演化的次火山岩,并且都赋存在熊耳群上部坡前街组碱性、偏碱性的火山岩中。由于官道口石英二长岩被高山河组不整合覆盖,因此1750士65Ma、1731士29Ma单个锆石组合的谐和线年龄代表熊耳群的上限年龄。孙大中等报道的西阳河群底部许山组英安斑岩、流纹岩的锆石年龄(1826±32Ma、1840士4Ma、1829士1429Ma)是比较谐和的,若将其作为熊耳群的下限,则熊耳群的时限为1700—1850Ma,相当于长城纪。这是代表熊耳裂陷盆地形成强盛时期的年龄,表明华北地块南部发生的南北向伸展运动是在1850Ma之前开始的。

图1-4 官道口石英二长岩锆石U-Pb同位素年龄谐和图

上述构造背景表明华北地块在太古宙花岗-绿岩地体的基础上,于1850Ma前开始进入伸展张裂构造环境演化过程,为本区创造了良好金矿成矿作用的区域构造背景条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地幔物质的不均匀运动,局部地幔柱上升导致地壳拉伸变薄,进入张裂构造环境演化阶段。地壳张裂,发生伸展运动,逐渐形成裂陷盆地。地幔柱上涌形成局部地热异常。由来自地幔的物质及由地壳(太华群)重熔形成的拉斑玄武岩浆和碱性玄武岩浆发生强烈的岩浆侵入-火山喷发活动所形成的熊耳群火山岩系和变质基底太华群,为豫西熊耳群火山岩区金矿成矿作用奠定了物质基础。

(2)在地壳拉伸变薄(南北向伸展运动)过程中,裂陷盆地内部由于局部均衡补偿作用使变质基底持续上隆,形成初始的“盆”、“岭”景观,为火山浅成热液活动创造了环境条件。

(3)裂陷盆地内的高热流及大规模火山活动形成的火山地热流为金矿成矿作用提供了能量条件。

(4)伴随伸展运动,在裂陷盆地内部形成的一系列正断层系为金矿提供了成矿空间。

(5)元古宙形成的裂陷盆地经历了长期的地质演化历史,经历了后期多次发生的热-构造事件,因而相应出现了金的成矿作用或叠加改造作用。

历史上的朱姓,也与中国其他族姓一样,非常重视本族姓历史的编修。最早的朱氏族谱兴修于何时何代,资料不足征;但作为汉魏六朝东南最古老和庞大的门阀世族,朱姓已有家乘、谱牒。

隋唐之世,谱牒之学大兴。当此之时,朱姓谱牒不仅藏于私家,且为国家收藏,甚至公开流传于世。所以宋人欧阳修撰《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时,才可能将宰相朱敬则的沛国朱氏世系理清。唐人林宝的《元和姓纂》,也应是参考了朱氏谱牒而撰成其“朱姓”条的。

理学大师朱熹也非常重视族史的研究。他成名后,曾率领福建族人到安徽婺源寻根访祖,又亲自编修了《婺源茶院朱氏族谱》,并撰写谱序。他的这种重视家族历史的态度,为后世朱氏树立了榜样。

明清之世,朱姓修谱之风更盛,并产生了如南海九江朱氏的朱次琦这样的谱学名家。朱次琦在继承前人谱学成就的基础上,提出了系统的编纂体例,强调重实证的修谱方法,编成了一部清代谱牒的典范之作《南海九江朱氏家谱》,被誉为“清代谱牒学发展中的一个大家”(见《谱牒学研究》第三辑所载冯尔康文《清代谱牒学家朱次琦》)。

解放以后,祖国大陆朱姓修谱一度中断,但港、台地区则仍有公刻或私印朱氏族谱问世。时至今日,修谱之风在祖国大陆又悄然兴起,就笔者所知就有多处朱姓在新修族谱。如湖南平江岑川紫阳堂1991年九修《朱氏宗谱》,1993年湖北应城紫阳堂《朱氏宗族》,就是其中有代表性的新修族谱。

唐,介公(朱熹为介公十二世孙)之十八世孙万四公在南宋末迁桐城罗塘洲,后第三代朝二、朝四、朝六、朝九四兄弟迁会里(现安徽省安庆市枞阳县会宫镇)。成为现遍布全球朱姓之始。这一支已于2011年完成会里朱氏忠恕堂九修家谱,共二十二本。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按照历代规制,也编制了皇家家谱,称为玉牒,朝廷设有专官管理,称宗人府,记录皇族成员的世系。由于战乱,明代的玉牒没有存世。

家谱的编修是每族的大事,朱氏家族:的家谱一般20年或30年编修一次,称为做谱。编修家谱时,全宗室或整个家族设立总局,总管家谱编修的人叫谱东,掌管财务的会计称银东,以下各支族设立分局,分局也设有谱东和银东。各房还要派人担任分录、汇抄、校对。分局负责填写各户人丁口数目,出生、婚配情况,收取一定的手续费。总局将分局的材料进行汇编,请人执笔编纂,刻板印刷。领谱时,全族要摆宴庆贺,附近的家族和官府也会派人来祝贺。家谱每户一册,必须妥善保管。为了保证家谱的准确无误,每隔若干年还要进行验谱,验谱由族长主持,对每户族谱的收藏情况进行调查,凡把族谱损坏的,都要受到重。

修谱

历史上的朱姓,也与中国其他族姓一样,非常重视本族姓历史的编修。最早的朱氏族谱兴修于何时何代,资料不足征;但作为汉魏六朝东南最古老和庞大的门阀世族,朱姓已有家乘、谱牒。

隋唐之世,谱牒之学大兴。当此之时,朱姓谱牒不仅藏于私家,且为国家收藏,甚至公开流传于世。所以宋人欧阳修撰《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时,才可能将宰相朱敬则的沛国朱氏世系理清。唐人林宝的《元和姓纂》,也应是参考了朱氏谱牒而撰成其“朱姓”条的。

理学大师朱熹也非常重视族史的研究。他成名后,曾率领福建族人到安徽婺源寻根访祖,又亲自编修了《婺源茶院朱氏族谱》,并撰写谱序。他的这种重视家族历史的态度,为后世朱氏树立了榜样。

明清之世,朱姓修谱之风更盛,并产生了如南海九江朱氏的朱次琦这样的谱学名家。朱次琦在继承前人谱学成就的基础上,提出了系统的编纂体例,强调重实证的修谱方法,编成了一部清代谱牒的典范之作《南海九江朱氏家谱》,被誉为“清代谱牒学发展中的一个大家”(见《谱牒学研究》第三辑所载冯尔康文《清代谱牒学家朱次琦》)。

解放以后,祖国大陆朱姓修谱一度中断,但港、台地区则仍有公刻或私印朱氏族谱问世。时至今日,修谱之风在祖国大陆又悄然兴起,就笔者所知就有多处朱姓在新修族谱。如湖南平江岑川紫阳堂1991年九修《朱氏宗谱》,1993年湖北应城紫阳堂《朱氏宗族》,就是其中有代表性的新修族谱。

族谱的内容

各家朱氏谱牒,其体例分类多少不一,内容详略也各有不同,但基本上是大同小异。一般的朱氏族谱,大都有这几项内容:

(1)谱名,(2)谱序,(3)目录,(4)凡例,(5)恩荣录,(6)遗像、像赞,(7)五服图,(8)家规家法,(9)宗支世系,(10)谱系本纪,(11)任宦记,(12)家传,(13)祠宇,(14)坟茔,(15)艺文,(16)族产,(17)派语,(18)后跋,(19)领谱字号,(20)杂录等等,共约20类。可见,族谱相当一部志书,其内容极为丰富,它记述了本族姓的来源、世系、迁徙、婚姻、族人事迹、经济状况、丧葬、祀典、家规家法等方面的文献资料。可以说,族谱是中国传统宗族主义文化的百科全书。

谱名,朱姓族谱名称有称“朱氏族谱”的,也有叫“朱氏家谱”的。此外,有的称“支谱”,也有的称“统宗谱”或“通谱”。有的族谱还在名称上详细注明地域或宗支,如朱次琦所编《南海九江朱氏家谱》,又如《紫阳朱氏建安谱》、《紫阳朱氏武林派宗谱》。

谱序

谱序,是族谱中极有价值的文章。一部族谱往往有多篇序文,它们大都由本族名流与本族有渊源关系(如亲朋好友)的著名学者、政界人士所写。谱序文章,其内容多为论述族谱的重要意义、本族修谱的历史、本族姓的源流。历史上保存下来见载于各朱氏族谱或各朝文集中的朱氏族谱序,数量极多。其中,最著名、流传最广的首推朱熹所作《婺源茶院朵氏世谱序》。该谱序又叫《新安朱氏世谱序》,见载于大多数朱姓族谱上。

族谱的保存

中国人对待族谱的态度是极神圣的,各族姓往往把本族家谱作为圣物收藏,朱姓也不例外。朱姓对族谱的爱惜程度可从同治壬申年湖南紫阳堂《朱氏族谱》上所载的《领谱家规》一文反映出来。

《领谱家规》

谱乃通族法物也。祖宗之名号攸存,埋葬之山方攸寄。编号分给,须当视同至宝。凡有事看谱,务宜洗手焚香,拂拭几席,然后开箱启谱,眼同观看。看毕即数清部数,随贮谱箱。毋得剜补添墨污由秽,并不得传至异姓与异姓人抄媵。每年冬至,各捧家谱,齐赴宗祠;祭祖行礼毕,宣讲家政,即将谱册验明。倘领谱者精谱不到,即系卖宗鬻祖之人。除家法惩治外,另择贤明者收管。其剜补污秽者,均罚银五两入祠。然验谱牒,须举素行公正者同验,亦毋得作奸贻害,违者公同议罚。今编立“祖泽绵长隆祀典,孙技繁衍振家声”字号,订为十四册。草谱文册,编立“孝友睦姻任恤”字号,各房照字号具领收存。谨将字号另列于后,毋得彼此互易,致有重收偏废,以干罚责。慎之、慎之。

也因此大批朱姓族谱从“文革”之火和“扫四旧”余烬中被抢救出来,为我们今天的寻根和研究提供了十分珍贵的资料和依据。

今天,国内外公私收藏和新修的朱姓族谱极多,其中,仅北京图书馆所藏朱姓族谱就72部之多,其族谱数在各姓中排第九位,而见载于《美国犹他家谱学会中国族谱目录》中的朱姓族谱更多,达88部,在各姓中名列第六。又据山西人民出版社所出《中国家谱目录》记载,山西省社会科学院中国家谱资料研究中心所藏朱姓族谱也有60部计771册71652页之多。

--------------------------------------------------------

[编辑本段]朱姓家谱文献目录

中国国家·大兴朱氏家乘五卷 藏地:上海图书馆 (清)朱锡庚撰

河北省

河北抚宁·朱氏谱图一幅 藏地:河北抚宁县上庄坨乡未村 清道光九年(公元1829年)稿本

上海市

上海·朱氏族谱六卷 藏地:日本美国 (清)朱朝坤等修 清嘉庆七年(1802年)刊本四册

上海·朱氏族谱六卷 藏地:上海图书馆 (清)朱文忻修 清道光七年(1827年)刊本四册

上海·朱氏族谱六卷 藏地:美国 (清)朱文烈等修 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刊本四册

上海·朱氏家谱三卷 藏地:上海图书馆 (清)朱朝栋纂 清道光间刻本三册

上海·朱氏族谱八卷 藏地:中国国家图书馆 中国科学 院图书馆 中国社会科学 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辽宁图书馆 吉林大学 苏州大学 日本 美国 (民国)朱澄俭续修 1928年活字本

上海南汇·周浦朱氏家谱不分卷 藏地:中国国家图书馆 辽宁图书馆 吉林大学 上海文化管理委员会 江苏镇江市博物馆 美国 (民国)朱世杰 朱惟恭修 1926年铅印本

上海宝山·罗阳朱氏重修家谱四卷 藏地:人民大学 吉林大学 上海图书馆 美国 (民国)朱诒彬续修 朱世贤纂 1934年排印本四册

江苏省

江苏南京·金陵朱氏家谱不分卷 藏地:上海图书馆 (清)朱嘉龄编 清光绪三年(1877年)钞本四册

江苏南京·金陵朱氏新谱稿二卷 藏地:中国国家图书馆 日本 美国 (清)朱朝柱纂 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树滋堂木活字本二册

江苏盱眙·朱氏入支宗谱十卷 藏地:美国 (民国)朱兆藩等修 1929年务本堂木活字本十册

江苏扬州·朱氏族谱四卷

江苏邗江·邗东朱氏宗谱十卷 藏地:中国国家图书馆 (清)朱上斌等编 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白鹿堂活字本十册

江苏·靖江资善堂朱氏支谱十卷 藏地:复旦大学 (民国)朱一凤等纂 1941文华斋石印本

江苏·宝应朱氏家乘□□卷 藏地:江苏宝应县图书馆 民国初钞本

江苏·宝应朱氏家谱二卷 藏地:江苏宝应县下舍乡顾家村 (民国)朱思襄主修 1924年石印本

江苏江都·维阳江都朱氏十二修族谱八卷 藏地:中国国家图书馆 (清)朱泽林等重修 清光绪七年(公元1881年)余镜堂活字本八册

江苏江都·维阳都朱氏族谱十二卷 藏地:美国 (清)朱步南等十修 清光绪七年(1881年)活字本十四册

江苏·江都朱氏宗谱六卷 藏地:上海图书馆 (清)朱治卿修 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木活字本六册

江苏·江都朱氏重修族谱十四卷 藏地:中国社会科学 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民国)朱承业主修 1920年铅印本十四册

江苏·泰兴朱氏宗谱八十四卷 藏地:南京市图书馆 (清)朱铭修 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刊本十二册

江苏南通·崇川朱氏宗谱不分卷 藏地:河北大学 (二部) 江苏南通市图书馆 (民国)朱大淼 朱阳生纂 1917年南通翰墨林书局铅印本八册

江苏·如皋范湖州朱氏族谱十六卷首一卷末一卷 藏地:中国社会科学 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哈尔滨师范大学 (民国)朱祖荣总纂 1920年铅印本十二册

江苏镇江·月潭汪润朱氏支谱四卷 藏地:日本美国 (清)朱淑续编 清道光七年(1827年)序刊本二册

江苏镇江·润东朱氏族谱十二卷 藏地:人民大学 美国 (清)朱淳高等修 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活字本十二册

江苏镇江·润东彪林朱氏宗谱二十四卷 藏地:日本 美国(清)华锦章等修 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世德堂木活字本二十四册

江苏镇江·顺江洲朱氏重修族谱十二卷 藏地:中国社会科学 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清)朱琳朱洪文七修 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注经堂铅印本十二册

江苏丹徒·朱氏宗谱八卷 藏地:吉林大学 (清)朱锡九修 清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敬岭堂活字本八册 ·

江苏丹徒·朱氏九修族谱十六卷 藏地:中国社会科学 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民国)朱永煦修 丁德昌辑 1921年活字本二十册

江苏扬中·朱氏家谱藏地: 江苏扬中县民国间木刻本六册

江苏扬中·朱氏家谱藏地:江苏扬中县(二部)民国间木刻本十册

江苏扬中·朱氏家谱藏地:江苏扬中县民国间木刻本十二册

江苏丹阳·云阳朱氏重修族谱十六卷 藏地:中国国家图书馆 (民国)朱克导修 单景云纂 1919年活字本十六册

江苏丹阳·云阳观东朱氏重修宗谱十二卷 藏地:中国国家图书馆 中国社会科学 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民国)朱从金 朱之兰经修 1919年在兹堂铅印本十二册

江苏常州·兰东朱氏宗谱八卷 藏地:江苏常州市图书馆 (清)朱兆荣修 清光绪十年(1884年)宗正堂木活字本

江苏常州·毗陵朱氏宗谱四卷 藏地:中国历史博物馆 (清)朱鹤皋撰 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凝祉堂刻本

江苏常州·毗陵韩枢朱氏续修谱十二卷 藏地:中国国家图书馆 (清)朱裕昌等纂 清光绪四年(1878年)崇道堂活字本十二册

江苏常州·古歙潭渡朱氏迁常支谱八卷 藏地:美国 (清)朱鲁堂等修 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义安堂活字本八册

江苏常州·毗陵朱氏宗谱八卷 藏地:中国国家图书馆 (清)朱长松修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怀淳堂活字本八册

江苏常州·毗陵朱氏宗谱十卷 藏地:中国社会科学 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民国)朱景元 朱景昌等修 1920年紫阳堂刻本十册

江苏常州·毗陵朱氏宗谱二卷 藏地:江苏常州市图书馆 · (民国)朱润培编 1931年石印本

江苏武进·马鞍墩朱氏宗谱六十一卷首一卷末一卷 藏地:日本美国 (清)朱光勋 朱有德等修 清光绪元年(1875年)绍文堂木活字本八册

江苏·武进颜塘桥朱氏宗谱六卷 藏地:美国 (清)朱邦英等修 清光绪四年(1878年)遗直堂活字本六册

江苏·武进颜塘桥朱氏宗谱八卷 藏地:江苏常州市图书馆 (民国)吴文盛修 1944年遗直堂木活字本

江苏武进·硕乔朱氏宗谱八卷 藏地:中国社会科学 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清)朱顺德修 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敬义堂铅印本八册

江苏武进·灵台朱氏族谱十六卷 藏地:中国社会科学 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清)朱光耀修 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彝伦堂活字本十六册

江苏武进·灵台朱氏宗谱十二卷 藏地:中国国家图书馆 河北大学 (清)朱百昭 朱绪曾修 清宣统元年(1909年)木刻本十二册

江苏武进·灵台朱氏宗谱十四卷 藏地:江苏常州市图书馆 (存卷2—7、9—12、14)(民国)朱永炳修 朱炳坤纂 1947年诒善堂木活字本

江苏无锡·朱氏宗谱四十八卷首一卷 藏地:中国国家图书馆 (清)朱友仁等纂 清咸丰三年(1853年)听彝堂活字本二十四册

江苏无锡·朱氏宗谱十卷首一卷 藏地:上海图书馆 (清)朱元标修 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听彝堂活字本

江苏无锡·紫阳朱氏家谱二十五卷首一卷 藏地:中国国家图书馆 中国社会科学 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南京大学 福建师范大学 (民国)朱继祖修 朱祖镐辑 1924年听彝堂刊本 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注书堂活字本二十六册

江苏江阴·池墩朱氏宗谱十卷 藏地:河北大学 (民国)朱晋松修 1947年木刻本十册

江苏宜兴·宜荆朱氏宗谱十一卷 藏地:浙江省图书馆 吉林大学 (清)朱人纂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树滋堂活字本十二册

江苏宜兴·古临津朱氏宗谱二十卷首二卷末二卷 藏地:中国国家图书馆 清宣统三年(1911年)怀新堂活字本二十册

江苏宜兴·七修扮里朱氏宗谱十二卷 藏地:中国国家图书馆 中国社会科学 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吉林大学 (民国)朱良英修 1940年白鹿堂铅印本十二册

江苏无锡·朱氏宗谱二十四卷

江苏苏州·古吴朱氏族谱二十首一卷补刻四卷 藏地:中国国家图书馆 南京大学(清)朱恩沐纂卷,藏地:中国国家图书馆 吉林大学 日本 美国 (清)朱瑛编。清嘉庆四年(公元1799年)敦伦堂刻本三十二册

江苏苏州·古吴朱氏宗谱四卷 藏地:江苏苏州博物馆 美国 — (清)朱必荣等辑 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敦伦堂刊本二十册

江苏苏州·古吴朱氏宗谱七十卷 藏地:中国国家图书馆 日本 美国 (清)朱凤衔等修 清光绪九年(1883年)惠山宗祠叙伦堂活字本七十册

江苏苏州·古吴朱氏宗谱十二卷 藏地:中国国家图书馆 (清)朱必江修 清光绪间追远堂活字本十册

江苏苏州·古吴朱氏宗谱不分卷 藏地:中国国家图书馆 中国社会科学 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河北大学 吉林大学 日本美国 (民国)朱述祖等修 1915年惠山宗祠叙伦堂活字本八十册

江苏苏州·紫阳[朱氏]家谱不分卷 藏地:江苏苏州博物馆 民国钞本一册

江苏常熟·虞山朱氏宗谱十五卷首一卷末一卷 藏地:中国国家图书馆 (清)朱昌风 朱泰云主修 朱绂纂修 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惠迪堂刻本十五册

江苏常熟·朱氏先世事实录一卷 藏地:江苏常熟市图书馆 (清)翁,b存邵斋熊等撰民国间徐兆玮钞校本一册

江苏吴县·朱氏家谱八卷 藏地:日本美国 (清)朱荣珍 朱书传等续修 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刊本五册

江苏吴县·紫阳朱氏家谱不分卷 藏地:美国 (清)朱熊飞等修 · 清咸丰六年(1856年)钞本二册

江苏沙洲·杨库朱氏宗谱二十四卷 藏地:江苏常熟市图书馆 (民国)朱叙全 沈 清耀等纂 1925年宗德堂活字本四册

浙江省

浙江杭州·紫阳朱氏武林派宗谱十二卷首二卷 藏地:中国国家图书馆 南京市图书馆 浙江省图书馆 (存卷1—4、9—12)(清)朱封修 清嘉庆八年(1803年)刻本

浙江杭州·武林朱氏世谱不分卷 藏地:人民大学 (清)朱廷庆原辑 清钞本

浙江余杭·唐楼朱氏家谱藏地:中国科学 院图书馆 (清)朱执庵修 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刊本一册

浙江富阳·富春灵桥朱氏副谱藏地: 日本 清乾隆间写本六册

浙江富阳·富春灵桥朱氏副谱一卷首一卷末一卷 藏地:美国 (清)朱鼎武等补辑 清道光十四年(1834年)介锡堂木活字本六册

浙江富阳·东安朱氏宗谱四卷 藏地:浙江富阳县南津乡南四村 (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木刻本

浙江萧山·朱家坛朱氏宗谱文集四卷 系图六卷 行传六卷 藏地:日本美国 (清)朱振麟等修 清嘉庆十七年(1812年)敦伦堂刊本四册

浙江萧山·朱家坛朱氏宗谱文集五卷 系图七卷 行传八卷 藏地:浙江省图书馆 日本 美国 (清)朱锤朱风标等纂 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敦伦堂活字本十八册

浙江·萧山朱家坛朱氏宗谱文集五卷 系图六卷 行传九卷 藏地:中国社会科学 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上海图书馆 浙江宁波天一阁文物保管所 日本美国 (清)朱耀纂 清同治八年(1869年)活字本

浙江萧山·黄阁河朱氏家谱八卷 藏地:美国 (清)朱永等修 清嘉庆三年(1789年)木活字本四册

浙江·萧山黄阁河朱氏家谱八卷 藏地:美国 (民国)朱妙助等修 1932年木活字本十册

浙江·萧山翔凤村朱氏家谱十六卷 藏地:日本美国 (清)朱城等修 清同治九年(1870年)敬爱堂木活字本十六册

浙江·萧山翔凤朱氏宗谱十六卷 藏地:中国国家图书馆 日本 美国 (清)朱大纂 清宣统元年(1909年)敬爱堂木活字本十六册

浙江·萧山桃源朱氏宗谱六卷 藏地:浙江萧山县志办公室

浙江宁波·蛟川东管朱氏宗谱十四卷首一卷 藏地:河北大学 (清)朱声榜编 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木刻本八册

浙江宁波·镇海朱氏运石浦家乘一卷 藏地:吉林大学 浙江省图书馆 (民国)朱传型编 1934年铅印本一册

浙江·余姚朱氏宗谱十六卷 藏地:中国国家图书馆 中国社会科学 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南开大学 辽亏大连市图书馆 吉林大学 浙江余姚黎洲文献馆 美国 (清)朱兰总修

浙江·余姚朱氏宗谱二十卷首一卷 藏地:中国国家图书馆 中国社会科学 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南开大学 河北大学 (清)朱九畴总修 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一本堂铅印本二十册

浙江·余姚朱氏谱二十卷首一卷 藏地:中国国家图书馆 中国社会科学 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南开大学 河北大学 浙江省图书馆 浙江余姚梨洲文献馆 (民国)朱元树总修 1931年一本堂活字本

浙江·余姚长丰朱氏宗谱四卷首一卷 藏地:浙江省图书馆 (民国)朱志炎 朱志园修 1927年树德堂木活字本四册

浙江鄞县·四明藕桥朱氏宗谱四卷首一卷 藏地:浙江宁波天一阁文物保管所(清)朱学 山 朱学 宜等纂 清同治五年(1866年)木活字本五册

浙江鄞县·四明藕桥朱氏宗谱四卷首一卷 藏地:中国国家图书馆 中国社会科学 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清)朱充炽纂 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继述堂活字本五册

浙江鄞县·四明藕桥朱氏宗谱四卷首一卷 藏地:中国国家图书馆 浙江宁波天一阁文物保管所 (民国)朱善晋纂 1929年继述堂木活字本六册

浙江鄞县·四明章溪朱氏宗谱四卷 藏地:浙江鄞县章村乡朱汤村 清光绪三年(1877年)木刻本

浙江鄞县·四明章溪朱氏宗谱六卷 藏地:浙江宁波天一阁文物保管所 浙江鄞县章村乡朱汤村 (民国)朱久来 徐廷璋等纂 1919年入和堂木活字本二册

浙江鄞县·四明朱氏宗谱三卷 藏地:浙江鄞县古林乡文化站(残) 清宣统元年(1909年)木刻本

浙江鄞县·鄞江朱氏宗谱十二卷首一卷 藏地:浙江宁波天一阁文物保管所 (民国)朱炳蕃纂 1914年木活字本四册

浙江鄞县·四明鄞江新安朱氏宗谱七卷首一卷 藏地:浙江宁波天一阁文物保管所 (民国)沈济川等纂 1933年木活字本二册

浙江鄞县·光溪朱氏宗谱八卷首一卷

藏地:浙江宁波天一阁文物保管所(存卷首、卷1—7) (民国)朱远萍纂 1937年木活字本

浙江·慈潘江朱氏宗谱三卷首二卷末二卷 藏地:浙江宁波天一阁文物保管所 (民国)朱凤翔 周毓纂 1928年钞本一册

浙江象山·关山朱氏宗谱一卷 藏地:浙江象山县文管会 (清)洪文中修 清嘉庆十年(1805年)钞本二册

浙江象山·关山朱氏宗谱一卷 藏地:浙江象山县文管会 (清)翁有基修 清同治十年(1871年)钞本二册

浙江象山·关山朱氏宗谱一卷 藏地:浙江象山县文管会 (清)丁谦修 清宣统二年(1910年)钞本八册

浙江象山·关山朱氏宗谱一卷 藏地:浙江象山县文管会 (民国)王九维修 1946年钞本

浙江象山·唐翰朱氏宗谱二十七卷 藏地:浙江象山县文管会 (清)马丙书修 清道光八年(1828年)木刻本

浙江象山·唐翰朱氏宗谱二十七卷 藏地:浙江象山县文管会 (民国)鲍谦修 1914年木刻本

浙江象山·朱氏大二四房房谱一卷 藏地:浙江象山县文管会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钞本

浙江象山·朱氏人房房谱一卷 藏地:浙江象山县文管会。民国钞本

浙江嘉兴·秀水朱氏家乘不分卷 藏地:浙江嘉兴市图书馆 (清)朱嵩龄朱守葆补辑 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刻本一册

浙江嘉兴·秀水朱氏家谱藏地:中国国家图书馆 (存一册)(清)朱荣修 清咸丰间刻本

浙江嘉兴·秀水朱氏家乘藏地:浙江嘉兴市图书馆 (存卷4) (清)朱建子辑朱德遴重修 清钞本

浙江嘉兴·朱氏宗谱一卷 清光绪六年(1880年)刻本一册

浙江嘉兴·朱氏世系家谱不分卷 藏地:吉林大学 (清)朱守葆修 清钞本一册

浙江海宁·紫阳朱氏统宗世谱十卷 藏地:中国国家图书馆 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家刻本一册

浙江海宁·紫阳朱氏宗谱八卷 藏地:浙江省图书馆 (存卷1、2) (清)朱山音辑 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刻本

浙江海宁·朱氏花园支家乘□□卷 藏地:浙江省图书馆 (存卷首、卷1—3) (清)朱一是辑 清顺治十七年(1660年)刻本

浙江·海宁花园朱氏宗谱二十四卷首一卷末一卷 藏地:日本美国 (清)朱存宗等修 清道光八年(1828年)奕载堂刊本七十六册

浙江·海宁花园朱氏宗谱二十四卷 藏地:浙江省图书馆 (存卷2上、3下、9下、10、19上) (清)宋家珍 朱仁寿纂 清光绪二年(1876年)刻本

浙江·海宁花园朱氏宗谱二十四卷首一卷末一卷 藏地:吉林大学 (清)朱维行纂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奕载堂刻本四十册

浙江海宁·花山朱马氏家乘八卷 藏地:上海图书馆 美国 (清)朱昌颐 马惟阳编 清咸丰七年(1857年)远堂刊、民国间增补印本

浙江海宁·海昌朱氏宗谱二十卷首一卷末一卷 藏地:中国国家图书馆 上海图书馆 日本 美国 (清)朱昌燕等修 清光绪十年(1884年)哲延堂刊本

浙江平湖·新安月潭朱氏族谱十卷 藏地:河北大学 (清)朱国兰修 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木刻本五册

浙江·海监澉浦朱氏家乘六卷 藏地:浙江省图书馆 (存卷1) (清)朱毓文 朱文骧辑 清道光间思成堂刻本

浙江海盐·朱氏宗谱九卷首一卷 藏地:上海图书馆 辽宁图书馆 (清)朱元翰修 朱寿均等辑 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至十五年(1889年)刻本

浙江海监·澉川朱氏家乘不分卷 藏地:浙江省图书馆 (存世系表一册)民国间钞本

浙江湖州·紫阳朱氏家乘不分卷 藏地:美国 (清)朱丙熙等修 清道光二十九年(1829年)惠均堂刊本六册

浙江湖州·菱塘朱氏族谱不分卷 藏地:河南省图书馆 (清)朱希孔辑 清道光二年(1822年)诚敬堂木刻本

浙江湖州·菱塘朱氏族谱不分卷 藏地:美国 (清)朱士纯等修 清光绪二年(1876年)诚敬堂刊本六册

浙江湖州·竹墩朱氏族谱不分卷 藏地:日本美国 (清)朱彤书增修 朱纶补 清光绪三年(1877年)思成堂刊本六册

浙江长兴·紫阳朱氏宗谱□□卷 藏地:浙江长兴县博物馆 (第三册)(民国)朱景仰 朱思缙纂 1920年木刻本

浙江绍兴·朱氏宗谱不分卷 藏地:日本美国 (清)朱承仁钞 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写本二册

浙江长兴·松林朱氏宗谱一卷 藏地:·日本美国 (清)朱登瀛订 清嘉庆间玉泉堂刊本二册

浙江长兴·朱氏谱中传文 藏地:日本 清道光十八年(1838年)写本一册

浙江长兴·朱氏谱中传文不分卷 藏地:美国 (清)朱焕祖等撰 清咸丰六年(1856年)写本一册

浙江长兴·山阴天乐朱氏族谱十八卷首一卷 藏地:日本 美国(清)朱王印朱 生等修 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木活字本四十八

朱氏家谱字辈主要分江苏南京、北京市、江西婺源、江西赣州、四川达县、四川资中、江苏维扬7个宗祠的区别,具体如下:

1、江苏南京的字辈:允文遵祖训,钦武大君胜,顺道宜逢吉,师良善用晟。

2、北京市的字辈:高瞻祁见,厚载翊常由,慈和怡伯促,简靖迪先猷。

3、江西婺源的字辈:一代鸿儒宗名哲万世贤声定显扬诗书礼邦永继长德泽乃可菏天祥百忍敦厚遵古训千秋懿行秉格言家盛宏烈振坤乾奇英献景福绵延。

4、江西赣州的字辈:明登承国选,才高应世传,文邦贤学士,圣殿荣封联。

5、四川达县的字辈:文志仕良德学尚贵元有光明方正思应礼义仁兴天开庭惠。

6、四川资中的字辈:登台兴朋世琪宗曾文正光远开志万派原能和联为付寿康。

7、江苏维扬的字辈:以之其瑞,立本荣传,汝学纯万,克绍兴邦。

扩展资料:

历史上的朱姓,也与中国其他族姓一样,非常重视本族姓历史的编修。最早的朱氏族谱兴修于何时何代,资料不足征;但作为汉魏六朝东南最古老和庞大的门阀世族,朱姓已有家乘、谱牒。

中国人对待族谱的态度是极神圣的,各族姓往往把本族家谱作为圣物收藏,朱姓也不例外。朱姓对族谱的爱惜程度可从同治壬申年湖南紫阳堂《朱氏族谱》上所载的《领谱家规》一文反映出来。

-朱姓家谱

贵州遵义朱氏家谱

我是贵州瓮安朱氏后人,祖上是江西临江府大桥头朱氏巷(猪屎巷),其祖父之曾祖父从江西迁入贵州遵义,曾祖父从遵义迁入瓮安至今。其字辈为...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