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氏”来源?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11浏览:1收藏

“曾氏”来源?,第1张

姓氏起源:

曾姓来源比较纯正,据有关史料查证,主要出自姒姓,为夏禹的后裔。相传帝舜时,鲧的妻子因梦食薏苡而生禹,故帝舜便赐予禹姒姓。据《世本》、《元和姓纂》及《姓氏考略》所载,相传夏禹的第5世孙少康中兴了夏室后,曾把自己最小的儿子曲烈封于一个叫“鄫”的地方,在今山东省苍山县西北。少康的这一房子孙所建的国历经夏、商、周三代,大约相袭了近两千年,一直到春秋时代,即公元前567年才被莒国所灭。这时候,怀着亡国之痛的太子巫出奔到邻近的鲁国,并在鲁国做了官。其后代用原国名“鄫”为氏,后去邑旁,表示离开故城,称曾氏,就此世时代代承袭下来,一直流传到今天。曾氏家族长久以来未曾有被外族或外姓冒姓的记录,现在曾姓的中国人,都是一脉传自太子巫,系出上古圣君夏禹,名副其实的四千年前是一家。所以,对于同姓联婚,曾氏家族一向严格禁止。

郡望:

1、天水郡:西汉元鼎三年(前114年)初置郡,治所在平襄(今甘肃通渭县西北)。相当于今甘肃通渭、秦安、定西、清水、庄浪、甘谷、张家川等县及天水市西北部、陇西东部、榆中东北部地。西晋移 上邽(今天水市)。北魏相当今天水、秦安、甘谷等市县地。

2、庐陵郡:东汉时置郡,治所在石阳(今江西吉水东北),三国吴移治高昌(今江西泰和西北)。相当今江西永新、峡江、乐安、石城以南地区。

曾氏在南宁有多家祠堂,各家没有联合一起修过国谱,大家各家修各家的族谱,没有统一的修谱时间。

家谱:又称族谱、宗谱等。是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家族的世系繁衍及重要人物事迹的书。皇帝的家谱称玉牒,如新朝玉牒、皇宋玉牒。它以记载父系家族世系、人物为中心,由正史中的帝王本纪及王侯列传、年表等演变而来。家谱是一种特殊的文献,就其内容而言,是中国五千年文明史中具有平民特色的文献,记载的是同宗共祖血缘集团世系人物和事迹等方面情况的历史图籍。家谱属珍贵的人文资料,对于历史学、民俗学、人口学、社会学和经济学的深入研究,均有其不可替代的独特功能。

天下曾姓,自古同宗。作为中国的四大圣裔,曾氏子孙从六十三代“宏”字辈开始,用与孔、颜、孟统一的字辈。

据《曾氏彰户族谱》(四修)记载,将曾氏班次如下

彰户房曾姓四十六世祖曾泰谕公的老班次为:

泰延文仲德

承仕思友子

时克欣永原

蒙正大光明

显志德功成,

大字班,实宗圣公六十三派,今谨遵御赐班字于大字班,以后班字悉为更易。”

明熹宗皇帝天启四年御赐班次十五字(自宗圣六十三派起宏字班):

宏闻贞尚衍

兴毓传纪广

昭宪庆繁祥

清仁宗睿皇帝嘉庆二年御赐班次十字:

令德维垂佑

钦绍念显扬

清光绪三十四年,宁乡总局拟定班次

正心诚意

知定静安

家齐国治

康阜熙咸

曾氏家族很重视家训、家法。历代均遵从宗圣公曾子训:

孝悌忠信,礼义廉耻,

三省诚身,道传一贯。”

宗圣曾氏家规(清代同治十一年东南两宗共订):

孝亲悦心,尊师扶幼;

世袭立嫡,承嗣立长;

嫡宗不婚,子嗣敏聪;

抚子继嗣,同宗择侄;

招赘为嗣,宗圣脉混;

*邪**,圣规则罚。

曾氏派行及字辈

派者分也,行者同也。祖、孙、父、子名,兄、弟、叔、侄之分,自古有之。

只有区别层次,才能以礼相称。

曾氏繁衍至数代后,全国各地文形成无数派行,各派又有各派字辈。

虽然清圣祖仁皇帝(康熙)为孔、颜、曾、孟赐了统一的名派,

但仍有一些派行没有使用钦定派语。

至清代著名“中兴”名臣曾国藩(派名:传豫)方从曾参第六十四代起达到全国统一。

武城派行从曾参至六十二代无全国统一派行,

自六十三代以清圣祖仁皇帝所赐:

“弘、闻、贞、尚、衍、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15字,

为圣裔排行命名,故谓之名派。其它各派行先人定的字句,以之取字,故谓房派。

孔氏从六十一代始用此15字为名派。“弘”因敬避改作“宏”,

曾氏尊孔从六十三代始用此字,迭至“祥”字则是七十七派。

“继”字因曾族避大宗讳名改作“纪”。

因此,自六十三代起,后来全国各派行统一使用名派15字是:

宏、闻、贞、尚、衍、兴、毓、传、纪、广、昭、宪、庆、繁、祥。

清朝道光年间,宣宗皇帝又续赐名派20字:

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

鼎、新、开、国、运、克、服、振、家、声。

民国元年(1911年)大总统袁世凯还续赐名派20字:

建、道、敦、安、定、懋、修、肇、益、常、

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

曾 子即曾参春秋末期鲁国南武城今山东省费县人他是孔子的弟子以孝著称。相传《大学》是他所著被后世儒家称为“宗圣”。 曾 谭汉代泉陵人。推举为孝廉拜官为尚书郎。有文韬武略之才官累至太常。 曾 玉曾参十三代孙二支曾顼的长子、曾嘉的孙子扶风今陕西省兴平东南人。拜官汉御史大夫。 曾 万汉镇南将军曾率兵征讨南部边境开拓了南康郡的境界。后被封为南康逸士。 曾 辉曾骈次子、曾庆的孙子任吴散骑常侍镇南节度银青光禄大夫、国子监祭酒兼御史中丞。 曾 芳唐代曾经任程乡县令当时老百姓为瘴气所苦曾芳用药来接济百姓。来求药的人接连不断。 曾 布北宋建昌军南丰今属江西省人嘉佑进士曾参与王安石变法任三司使在徽宗年间为相主张调和新旧两派。 曾 慥今福建晋江人北宋末南宋初诗人能诗文曾编有《类说》又广辑有关遒教的文献资料编成《道枢》。 曾 几今江西赣州人南宋诗人曾历任江西、浙江提刑。其诗学江西派风格清隽。陆游曾从他学诗。 曾 巩北宋文学家字子固1019-1083南丰今属江西省人世称南丰先生。嘉佑进士尝奉诏编校史官书籍官至中书舍人曾为王安石所推许。散文平易舒缓长于叙事说理讲究章法结构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有些文章对当时在位者的因循守旧表示不 满主张在“合乎先王之意”的前提下对“法制度数”进行一些改易更革。有《元丰类稿》。另《隆平集》也题为所作。

有很多分支,你自己看一下属于那个支嘛

四川岳池新塘 福(80)志厚家道永隆昌

40、 四川三台有一支是从湖南省湘乡市沙石迁入的,入川始祖为第78世兴秀公,是永龙公(刘戴氏)之子,在雍正元年入四川。旧派:梦仕子友祖,福受永兴隆,时正乾坤大,光辉日月明。续派:忠义立朝纲,孝行定炽昌,尊宗崇典训,贤哲绍书香。

41、四川宜宾县永兴高坎和白花失主村烂泥沟等地的字辈:成(61派)仕永远景。思彦祖宗志朝廷。学仁存义万长龄。从本德政必显达。定逢贤良继高明。还有四十辈这里没写。

42、四川宜宾县1727年从广东惠洲府和平县上塘黄沙方入四川宜宾县的:元(66)维荣集学绍登鹏举

43、四川宜宾:德元明清久 燕富正开科

44、四川内江市(属珪公次子绰公房泰谕公房系):谨箓前班次歌:泰延文仲德 永仕思友子 汝九世从虞 添景朝廷显 凤省有曰启 元舜肃恭唐 尚慈和惠礼 孔达立嗣昌。 新增后班次歌:渊源宗东鲁 开基发长祥 祖泽弥新远 兰奕总公方 荣华富贵美 余庆更称良 先前裕后盛 名魁四海扬。始祖(泰谕君佐公之次子字圣)

45、四川内江市响石镇白岩曾氏字辈:其(65)宗熙在万,润树照廷崇;肇蒙洪庆玉,嘉群尤维龙。系广东长乐儣渊公后裔。曾一书老先生有隆昌响石镇的曾氏族谱。电话:0832-3941105。

46、四川资中县鱼溪镇芋河村:文成万仕兴,国正天心顺。世代存忠孝。钦绍一唯明。崇儒怀先训。光宗守大伦、乾坤正应永、?荣乐升平。

47、四川资中某一支派:据传我所在位置的曾氏与四川宜宾蓝溪某处曾姓同是湖北进川一脉,当时说是三兄弟出发后一人走散而这两兄弟所持排辈谱一样。。。现我处所持辈谱是:成世永远景,思念袓宗治朝庭,仁存义?万常能,崇本正至必显达,智宏贤良继高明

48、四川资中另一支派(我祖发派江西,后迁湖南永州府祁阳县永隆乡):可、文、三、世、德;维、新、景、运、开;宗、祖、传、家、远;帮、国、定、有、财。

49、四川资中又一支派:志仕文洪开,贞德育贤材,世广传忠恕,繁祥庆继来

50、四川长宁:莲之文登良 有德朝廷重 英财盛世兴 诚身传一贯 万代永明微

51、四川广汉:文才宗景,思敬再通,世承一任,存忠志万,维由义行,慎修正位,理启迪广,居仁有善,昌邦彦此,显永利成。

52、四川乐至:泰延文才宗,景思敬汝廷;朝国正天心,顺家和世一;孔光昌荣耀,孝道启高贤;万世兴良善,学修永日新;吉庆迁汝庭 …

53、四川三台县:子 光 起 有 国 兴 顺 明 德 永 正 志 祥 诚 (明孝顺光全智)

54、四川省三台县另一支派:延为贵昌成, 文天玉上仁;明伦忠孝庆, 积德世家兴;丕显昭前哲, 诗书启后昆;贻谋光圣泽, 繁衍继儒林;大道宣思孟, 雄才冠古今;三省流芳远, 声传历代君

55、四川有一支的派语是:延文才宗景,思敬汝廷朝国正天心顺,家和世德饶传道圣学绪,代有士名标孝友能为宝,诗书可作调

56、四川某一从湖北麻城县孝感乡入川的:太延文才忠 景思敬儒庭 朝国正天新 顺家何如一 孔光昌云耀 孝道奇高贤 万事兴良善 日休永时兴

57、四川另一从湖北麻城县孝感乡入川的:宗祖承德义,绍泽裕厚裔

58、四川仁寿(湖北省麻城县孝感乡李子坝中板桥举家迁移至四川省仁寿县北土镇(现北斗镇)闵家湾):仲长启曾子,时正大明宗,克成光先德,永远世泽隆

59、从楚迁到四川:梦(65)仕子友祖福受永兴隆,时正乾坤大光辉日月明

60、四川某一入川字派是;弟文之金,国正天星,祖宗德泽,

61、四川某一从湖南衡阳县永伏乡入川的;启应正宗祖,福荣世代兴

62、四川自贡另一支派派语:千宪应士先,正朝忠恕贤,仁义光宗绪,富贵永万年

63、四川广安的辈分排列。从湖北麻城县高坎堰这个地方搬到四川的:灿直明永乐;希坤锦沛芸(云);光尧世代祖;万开见发生。

64、四川另一支派。有九文启福 家传本孝经 开宗先至德 万世允仪型

65、四川省遂宁市安居区东禅寺镇:太言文才中,景师进儒廷,朝国镇天星,顺家和如一,孔光昌荣耀,孝道启高贤,万世心良善,学修永时新(有些字可能是同音)

66、四川乐山犍为龙孔镇:康熙十五年由湖南省零陵县兴仁乡常泰里八甲杨塘角迁入四川犍为龙孔镇(当时叫四川上南道嘉定府犍为县杜吴乡),入川后的字辈为“时学继仕,正国安邦,世代荣昌,仁义礼智,天道吉祥”

67、四川乐山犍为:天秋尚宪毕,云世达志昌,明太洪宗秀,朝廷正永光

68、四川省中江县祖籍湖广宝庆府武冈州(现湖南省邵阳市武冈市)南路安乐乡恒乐里,小地名氽(tǔn)水。于康熙年间迁入四川省中江县。字辈排列:祖代仁应仕、文继思显名、孝顺光前志、义重秉国君、朝廷隆学业、凤德选奇英、上启良臣相、永存万世兴。

69、四川成都新津:有九文启福 家传本孝经 开宗先至德 万世允仪型

70、四川成都:国正天星顺家和万代兴,修身锦世泽养志庆常丞,忠恕心源守明新学术承,诗书门第显勤俭古今纯,宗圣流徽远武城衍派升,悦亲资继述道脉识薰蒸,笃族昭雍睦敦伦启瑞征,人文长蔚起富贵用飞腾

71、四川成都成华区龙潭寺:元友魏闻忠德光,家传大学碧芬芳,治国贤良知聚起,荣昌万代左朝纲

72、四川成都都江堰天马镇四种派语:

1、大克思朝,中起佳学,继术永昌,邦国之姜!

2、招(70)贤庆繁祥

3、学(73)继术永昌

4、天(73)德福正永

73、四川省泸州市泸县:家起世懋先,学汝希洪开;富有永安泰,辅象宪良才;终少宗后挥,祥昌世代奎;大庭多仁惠,心正福自培。

74、四川省大邑县:鸿恒克广应文辉 永万绍宗承启微 世德光昌成本守 家兴名显庆荣之

75、四川古蔺县:宏世文章远,渊源德泽深,首应亨家日,明庭作圣君。字辈:天遐齐启惠,玉德占朝方,昭宪庆繁祥,蔺果维垂佑,身居国栋梁,一品付龙长

76、四川蓬溪县:福财友志景兴大,永惟朝廷万载荣,世子开宗延夏统,贤侯绍武示周行,文章代焕贻风远,忠恕家源德教成,勉迪后嗣善继述,书怀经羲先扬名。湖山凤翅秋声举,蒸水鲲鳞春雨惊,奕叶箕裘相递及,业隆族盛慎持盈。 (前面49个字辈与湖南太平曾氏一致的。)

77、四川乐至(入川始祖曾天通;子曾心先): “泰延文才宗,景思敬汝廷。朝国正天心,顺家和世一。孔光昌荣耀,孝道启高贤。万世兴良善,学修永日新。吉庆迁汝庭”

78、四川遂宁某一支派派语:清、文、大、义、利…

79、四川德昌县一个乡某支派派语:荣、华、富、贵

80、四川宜宾有支宗亲为仁敷后代(天锡-渠-良儒-闻诗-申伯-宗省-仲瞻-学恕-礼元-恕为。。。后无资料了。入川字派:弟文之金,国正天星,祖宗德泽…

81、四川攀枝花某一支派从广东迁来的,现在的派语:世、元、茂(孟)、玉…

82、四川某一支派:第一次四十五字派语是唐朝吏部侍郎曾泰华之孙曾贤拟定,即:贤至文永君,泰汉彦秀常;清远达魁帮,国顺民志乐;年长应世必,梦仕子有祖;福寿咏兴隆,时正乾坤大;光辉日月明。第一次追加二十字派行于明朝曾氏族人公议拟定,即:忠义立朝纲,孝行定炽昌,敬宗崇典训,贤哲绍前芳。第二次追加二十字派行于乾隆年间曾乾易敬拟,但是为了避免与前六十五字同文,2000年续谱时修正为:作德开基远,以忠世笃长,庶常多吉士,家用绍平康(其实与前面的六十五字同样存在同文现象)。同时,2000年第三次追加四十字派语(略)。

83、四川德阳大全分支:曾大全及曾大金昆仲于康熙年间从湖广宝庆府武岗州新宁县上堰高山寺(小地名马鞍石)来到蜀德阳县落业。 其派语为:文才宗景大,洪书万维由;义行圣修定,谓礼岂弟居;孝正心功欲广,福泽安居仁;有善昌邦业,时贤永立承……

84、四川宜宾某支派派语:朝大守克尚:仁义礼智名:安帮定国显:诗书记世存:坤远能在久:忠孝永茂成:读思千古念:登宗万代荣:

85、四川省宜宾市江安县某一支派,系湖南省新化上下堰曾氏泰谕公的后裔,康熙四十二年从湖南新化迁四川、康熙五十四年落籍南溪县、江安县:延文才宗景、思敬汝廷朝、国正天星顺、家和世德饶、道传圣学绪、代有仕名标、孝友能为宝、诗书可用调。

86、四川南溪县某支派派语:万代传康禹

87、四川宜宾高县沙河镇麻柳乡:章成元万有 世德永兴隆 立志先基启 其家正大中

88、四川富顺曾光勇宗亲家族使用派语:绍(华)、真、光、远

89、四川巴中市平昌县鼎山乡:子思志玉,杨宗斗登,文学芝仕,齐圣广渊,明永笃承,中肃恭懿,宣慈惠和。(家谱记载: 派别江西,后移三楚,而先公之府,常德县武陵岸板村石拱桥破树祠堂(今湖南常德市武陵区),系从龙之一脉。后育志公、玉公。二公之后杨平公继续宗公而公嗣斗焕接继登朝于齐地历有多年。当其先君是耕是读,生文经公。桢公、文政公系经公堂弟也。至康熙二十年,经公托迹于蜀新陵(今四川达州开江县),克勤克俭号小康,遂生学儒于雍正十三年始创基业于巴中顶山乡,今四川巴中市平昌县鼎山乡。)

曾姓字辈

辈分就是家族中的世系次第关系,又称辈、辈行。字辈是辈分的代表字,中国古代每个家族的字辈谱是十分讲究、严肃的,族谱中字辈谱往往是必不可少的内容。而且,到了清代,封建统治者还专门为曾颜孔孟四姓御赐统一的名派。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曾姓第 63派(“派”与“传”、“代”、“世”同义)起使用圣祖仁帝所赐的3句、15字名派:

宏闻贞尚衍,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

后宣宗成皇帝续赐名派2句、10个字:

令德维垂佑,钦绍念贤扬。

民国元年(1912年),中华民国刚建立时,大总统袁世凯(一说是孙中山,又说为孔子七十六代孙令贻所续)又为曾氏赐名派4句、20个字:

建道敦安定,懋修肇彝常,蔚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

曾氏家族在统一辈序之前,各地曾氏没统一的辈序,龙山派语为:

奎璧呈云瑞,人文焕国华;召衡思继武,鼎甲励承家。

一贯书绅永,千秋锡福遐;眙谋资燕翼,世业仰清嘉。

“曾氏”来源?

姓氏起源:曾姓来源比较纯正,据有关史料查证,主要出自姒姓,为夏禹的后裔。相传帝舜时,鲧的妻子因梦食薏苡而生禹,故帝舜便赐予禹姒姓。...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