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中(伍)姓在我国主要分布在那些地方?
迁徙分布 伍姓在大陆与台湾均未进入前一百大姓。伍姓起源古老。传说伍姓起源于上古时期,黄帝有臣子伍胥,他的后代非常兴旺。其子孙后代就以他名字中的“伍”为姓。春秋时,楚国有大夫伍参(伍子胥先祖),后代就以他名字中的“伍”为姓。这支伍姓起源于楚国的王族之姓芈姓。伍姓在梁国郡发展成望族,世称梁国望。姓纂:楚大夫伍参之后。又姓氏考略:黄帝臣有伍胥,见玄女兵法,当为伍氏之始。无论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他们实际都有着共同的祖先伍子胥。民俗学家在仔细地研究了伍氏族谱后认为,尽管伍子胥出生在湖北,但是伍氏家族自古以来最早、最重要的发源地还是在湖南常德。在湘西地区苗族也有姓伍的人。伍姓是当今较常见的姓氏,分布较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11%,居第一百二十一位。尤以湖北、湖南、广东多此姓,三省伍姓约占全国汉族伍姓人口的64%(略)。
当然是彝族啦
伍姓的来源 姓氏伍的起源 姓伍的名人
姓伍来源
出自芈姓,以名为氏.据《通志.氏族略.以名为氏》所载:春秋时楚国大夫伍参之后也.伍子胥奔吴, 其子又为王孙氏适齐.
《姓氏考略》中说伍姓是开宗于黄帝之臣——著有《玄女兵法》的伍胥。更为可信的说法,是伍姓始于春秋末期的楚国伍参。楚庄王时与晋争霸,派伍参伐郑。晋国随后前往救援。伍参力排众议,说服庄王与强大的晋军决战,并取得了胜利。伍参被封为大夫,并以名为姓,称伍氏。伍姓由此开宗。
伍姓发源于楚地,而后在安定(今属湖北)、武陵(今属湖南)成为望族。
一、伍姓名人录
伍参之子伍举、伍举之子伍奢都在楚国世袭为大夫。汉灵帝时有大臣伍孚,谋杀董卓不成,大骂董卓,慷慨赴死。晋时出过一位高士伍朝。南北朝学者伍安宾撰写《武陵图记》,至今闻名。南唐伍乔以诗闻名于世。明代有伍福为著作家,伍文定为兵部尚书;明清之际有伊斯兰教学者伍尊契(回族)。近现代有外交官伍廷芳,红军将领伍中豪,当代学者伍连德、伍献文等
伍姓是一个中文姓氏,在《百家姓》中排第89位。它在中国大陆和台湾算是较常见的姓氏,不过未能进入前一百大姓。在中国大陆,伍姓约占人口011%,居第一百二十一位。伍姓分布广泛,但以湖北、湖南、甘肃和广东尤多此姓。 关于伍姓的起源,有两个说法。根据《姓纂》一书,「楚大夫伍参生举,举生奢,奢生尚、员,员字子胥,奔吴,其子又为王孙氏,奔齐」。伍参为春秋时期的楚国大夫,为楚庄王的宠臣。伍参的儿子是伍奢,而伍奢的一个儿子,就是著名的军事谋略家伍子胥。 而《姓氏考略》更把伍姓的源头追溯到更古老的黄帝时代。书中说到「芈姓,黄帝臣有伍胥,贝玄女兵法,当为伍氏之始,望出安定、武陵」。根据此一说法,伍姓出自芈姓(为楚国王族的姓氏)。《玄女兵法》中所载,黄帝为部落首领时,其下有一个大臣叫做伍胥,是伍氏的始祖。 不论哪一个说法,伍氏究竟因何得姓,史书上都没有交代。 伍姓和吴姓的英文翻译都是一样的:Wu(国语)或Ng(粤语),而吴姓为大姓。所以很多时候,如果只知道英文译名的话,伍姓的人常常被陌生人误会成吴姓的。虽然对大部份伍姓的人都已经习以为常,但对于一些姓伍的人而言这仍是很不礼貌的。
参考: no
伍氏ㄍ百家姓》第89位 历史来源「伍」源出 ; 出自芈姓,以名为氏.据《通志.氏族略.以名为氏》所载:春秋时楚国大夫伍参之后也.伍子胥奔吴, 其子又为王孙氏适齐. 家族名人伍员(子胥)(?~前664) 字子胥,春秋楚人。与父兄俱仕楚,后楚王听谗言杀其父兄,员逃亡吴国佐吴伐楚报仇,并辅吴称。吴王夫差灭越后,欲释越王句践回国,不听员谏,因信谗杀之。伍员死前预言越必灭吴,后九年越果灭吴。 伍廷芳(1842~1922) 字文爵,号秩庸,广东新会人。创中外新报,为中国有日报之始。留英习法律,为清修律大臣,草民刑律,开中国法律新纪元。武昌起义,首倡清帝退位之议,民军推为议和代表。后历任司法总长、代国务总理、外交总长等。陈明叛变,忧愤而卒。 地望分布甘肃省安定郡,湖南省武陵郡。
参考: greatchinese/surname/089
伍姓是一个中文姓氏,在《百家姓》中排第89位。它在中国大陆和台湾算是较常见的姓氏,不过未能进入前一百大姓。在中国大陆,伍姓约占人口011%,居第一百二十一位。伍姓分布广泛,但以湖北、湖南、甘肃和广东尤多此姓。 关于伍姓的起源,有两个说法。根据《姓纂》一书,「楚大夫伍参生举,举生奢,奢生尚、员,员字子胥,奔吴,其子又为王孙氏,奔齐」。伍参为春秋时期的楚国大夫,为楚庄王的宠臣。伍参的儿子是伍奢,而伍奢的一个儿子,就是著名的军事谋略家伍子胥。 而《姓氏考略》更把伍姓的源头追溯到更古老的黄帝时代。书中说到「芈姓,黄帝臣有伍胥,贝玄女兵法,当为伍氏之始,望出安定、武陵」。根据此一说法,伍姓出自芈姓(为楚国王族的姓氏)。《玄女兵法》中所载,黄帝为部落首领时,其下有一个大臣叫做伍胥,是伍氏的始祖。 不论哪一个说法,伍氏究竟因何得姓,史书上都没有交代。 伍姓和吴姓的英文翻译都是一样的:Wu(国语)或Ng(粤语),而吴姓为大姓。所以很多时候,如果只知道英文译名的话,伍姓的人常常被陌生人误会成吴姓的。虽然对大部份伍姓的人都已经习以为常,但对于一些姓伍的人而言这仍是很不礼貌的。 名人 古代 伍胥 伍参 伍子胥 伍孚 伍朝 伍乔 伍祐 伍钝 伍福 伍儒 伍隆起 伍文定 伍遵契 近代 伍廷芳:清末民初《中外新报》创刊人,留英习法律,历任司法总长、代国务总理、外交总长等。 伍修权 伍绍祖 伍宜孙:永隆银行创办人。 现代 伍纯道:当代书法家。 伍晃荣:前中国香港无线电视资深体育新闻主播。 伍咏薇:1989年参加亚洲**。 伍思凯:台湾知名歌手。 伍卫国:中国香港知名艺人。 伍经衡:中国香港知名英文科补习名师 --- Richard Eng,伍咏薇兄长。 伍乐城:中国香港著名音乐人。 伍泽元:台湾通缉犯。 伍锦霖:马总统任命之考试院副院长。
参考: zh /w/indextitle=%E4%BC%8D%E5%A7%93&variant=zh-
伍姓是一个中文姓氏,在《百家姓》中排第89位。它在中国大陆和台湾算是较常见的姓氏,不过未能进入前一百大姓。在中国大陆,伍姓约占人口011%,居第一百二十一位。伍姓分布广泛,但以湖北、湖南、甘肃和广东尤多此姓。 关于伍姓的起源,有两个说法。根据《姓纂》一书,「楚大夫伍参生举,举生奢,奢生尚、员,员字子胥,奔吴,其子又为王孙氏,奔齐」。伍参为春秋时期的楚国大夫,为楚庄王的宠臣。伍参的儿子是伍奢,而伍奢的一个儿子,就是著名的军事谋略家伍子胥。 而《姓氏考略》更把伍姓的源头追溯到更古老的黄帝时代。书中说到「芈姓,黄帝臣有伍胥,贝玄女兵法,当为伍氏之始,望出安定、武陵」。根据此一说法,伍姓出自芈姓(为楚国王族的姓氏)。《玄女兵法》中所载,黄帝为部落首领时,其下有一个大臣叫做伍胥,是伍氏的始祖。 不论哪一个说法,伍氏究竟因何得姓,史书上都没有交代。 伍姓和吴姓的英文翻译都是一样的:Wu(国语)或Ng(粤语),而吴姓为大姓。所以很多时候,如果只知道英文译名的话,伍姓的人常常被陌生人误会成吴姓的。虽然对大部份伍姓的人都已经习以为常,但对于一些姓伍的人而言这仍是很不礼貌的。 名人 古代 伍胥 伍参 伍子胥 伍孚 伍朝 伍乔 伍祐 伍钝 伍福 伍儒 伍隆起 伍文定 伍遵契 近代 伍廷芳:清末民初《中外新报》创刊人,留英习法律,历任司法总长、代国务总理、外交总长等。 伍修权 伍绍祖 伍宜孙:永隆银行创办人。 现代 伍纯道:当代书法家。 伍晃荣:前中国香港无线电视资深体育新闻主播。 伍咏薇:1989年参加亚洲**。 伍思凯:台湾知名歌手。 伍卫国:中国香港知名艺人。 伍经衡:中国香港知名英文科补习名师 --- Richard Eng,伍咏薇兄长。 伍乐城:中国香港著名音乐人。 伍泽元:台湾通缉犯。 伍锦霖:马总统任命之考试院副院长。
参考: zh /w/indextitle=%E4%BC%8D%E5%A7%93&variant=zh-
新社长沙六月十八日电(记者 余娅琳)中国古代赫赫有名的军事谋略家伍子胥的出身,《史记》早已定论:“伍子胥者,楚人也,名员”。近日,湖南一著名学者根据自己收藏的一套《伍氏族谱》大胆提出:伍子胥的确切“出身”应为炎帝神农氏的后裔。 这部珍贵的《伍氏族谱》是湖南炎黄文化研究会会长、名列该省十大藏书家之一的何光岳先生本月十三日意外获得的。 据悉,该族谱为石印线装本,共二十七卷二十八本,据其中的文字介绍可知印刷于公元一九一八年,当时共印制六十九部。族谱中详细记载了湖南常德汉寿县伍氏家族从东周末期到民国时期的家族全谱。 在与十多年前于湘西地区发现的土家、苗族伍氏族谱进行对比后,专门从事中华民族源流史和中国姓氏源流史研究的著名学者何光岳发现,苗族的伍氏族谱与自己手中这套《伍氏族谱》中记录的谱系竟然惊人的吻合。在仔细研究考证之后,何光岳日前向媒体披露了自己的发现,即许多伍姓少数民族,包括张家界的土家族、湘西的苗族、贵州的布依族等,都与汉族的伍姓原为一家。 何光岳向记者介绍说,从伍氏家族排序中来看,“名列榜首”的是神农氏;接下来为“允”,旁注:“神农氏曾孙,封沙龙雍西为雍侯,是我伍姓受姓为雍之始也”;再接下来有“振”、“克”、“参”等,其中“参”为“楚庄王司马”;从“参”的分支中不难找到“员”,即伍参的第五代孙,族谱上记载:“字子胥,仕吴授大夫”,即为当时吴国的大夫伍子胥。 何光岳先生分析说,可能是由于伍子胥的祖辈五代人一直在楚国当官,所以后人将其误认为是楚国的后代。从目前的这部族谱来看,伍子胥更确切的“身世”应为炎帝神农氏的后裔。 据悉,何光岳收集、研究族谱已有数十年历史,目前共收有族谱四千多部、三万四千多册,其中百分之八十为价值重大的孤本。本月底,由其编写的《中华姓氏源流史》即将出版,该书以七百万字的篇幅概述了中国五十六个民族、一万二千个姓氏的由来与发展,其中亦包括了伍氏家族的历代变迁。 (6月19日载于中国香港《大公报》A18版)
参考: zhidaobaidu/question/462673fr=qrl
伍姓,中文姓氏之一,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芈姓、姬姓、姜姓及少数民族改姓等。伍胥为得姓始祖。
宋代,伍姓人口排在第二百位之后,宋版《百家姓》中未列入。至2010年,按人口排序,伍姓列第89位,人口约二百六十万,占全国总人口的021%左右。
历史发展编辑
起源始祖
起源源流
1、源于芈姓,出自远古黄帝的臣子伍胥,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黄帝为部落首领时,有大臣名伍胥。伍胥就是楚国望族的伍氏始祖,伍氏家族传至春秋时候,楚庄王有个谋臣叫伍参,传说便是伍胥的后裔。此后,伍参的后裔子孙遂以先祖名字为姓氏,其后裔世代称伍氏至今,史称伍氏正宗。[1]
伍姓渊源
2、源于姬姓,出自西周时期官称小司徒,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司徒,是上古时期官名,主管教化民众和行政事务。在夏、商、周王朝时期都设有“司徒”之官,辅佐君主操持行政事务。春秋时期,诸侯列国也多设有“司徒”职位,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命氏的,就称作司徒氏。[2-3]
3、源于姜姓,出自春秋时期齐国户甲制度,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西周初期,姜尚为齐国建立了户甲管理制度,将五户人家编在一起,称作“轨”,五户连保称伍,由轨长管理,轨长在民间俗称“伍伯”。在轨长、伍伯的后裔子孙中,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伍氏。[4-5]
4、源于官位,出自春秋战国时期军制,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在周朝,军队编制中设置有伍长,即五人编为一伍,由伍长统之作战。伍长的后裔子孙中,以先组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伍氏。[6]
5、源于改姓而来:
①回族改伍姓,出自元末明初西域撒马儿罕人伍儒,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明洪武二年,伍儒奉诏迁居今南京城中的天津街,授职钦天监刻漏科博士。后裔世居江苏省南京市。
②源于蒙古族,出自元末明初蒙古察哈尔部,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蒙古族台本氏,源出喀尔喀蒙古,元朝时有冠汉姓为伍氏者;武尧氏、乌扎喇氏,世居今河北张家口一带,清朝中叶多冠汉姓为伍氏。
③源于满族,出自清朝满族温都氏部落,属于以先祖名字汉化为氏。清朝中叶多冠汉姓为伍氏。
④源于锡伯族,属于以先祖名字汉化为氏。锡伯族伍都氏,亦称温都氏,世居今黑龙江海林张广才岭及乌苏里江流域。[7]
得姓始祖
伍胥。有学者认为伍姓是传自春秋末期的伍参,也有学者认为是是传自黄帝之臣伍胥。但伍氏后人多奉伍胥为伍姓的得姓始祖。
迁徙传播
先秦时期,伍姓活动主要在湖北一带。秦汉时期,伍姓越过长江向南进入湖南,形成著名的武陵伍氏。唐宋时期,伍姓向南和向西部继续迁徙,之后进入川黔地区,并向东南迁移,福建、浙江成为伍姓的重要聚集地。明清时期,中国南方各地都有了伍姓的足迹,尤以江西安福多伍姓。[8]
2人口分布编辑
宋朝时期,伍姓大约有3万多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04%,排在第二百位之后。当时东南地区是伍姓的重要聚集区。
明朝时期,伍姓大约近10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1%,排在第一百四十三位。江西为伍姓第一大省,约居住了伍姓人口的34%。全国伍姓主要分布于江西、湖南,这两省集中了大约51%的伍姓人口;其次分布于广西、浙江、四川、福建、湖北、广东六省,又占伍姓总人口的42%。全国基本形成了以赣湘为中心,向南、东、西三方逐渐递减的伍姓分布状。
伍姓分布图
当代,伍姓人口有130多万人,为全国第一百二十八位姓氏,约占全国人口的011%。自宋朝至当代的1000余年中,伍姓人口增加率是呈上升的态势。伍姓的第一大省为湖南,约占全国伍姓人口的24%。全国伍姓主要分布于湖南、广东、四川,这三省集中了伍姓人口的57%;其次分布于湖北、广西、安徽、江西,这四省又集中了伍姓人口的24%。全国形成了北起湖南,南接广东,西联四川的伍姓聚集分布带。
当代伍姓人口分布频率,在湖南、赣粤桂大部、海南、贵州东部、重庆南端、湖北南段、四川中南、云南西北,伍姓在当地人群中分布频率约在027%以上,中心地区可以达到07%以上,以上地区覆盖面积约占了全国总面积的116%,该地区居住了大约50%的伍姓人群;在广东东端、福建西部、江西东北、安徽西南、鄂渝川黔大部、广西西段、云南东北和西南、陕甘川交界地,伍姓在当地人群中分布频率大约在018-027%之间,以上地区覆盖面积约占了全国总面积的117%,该地区居住了大约26%的伍姓人群。[8]
3姓氏文化编辑
郡望堂号
郡望
安定郡:汉武帝西汉朝元鼎三年置郡,治所高平(今宁夏固原)。
武陵郡:即湖南省常德市。秦昭襄王三十年,秦国蜀郡太守张若“伐取巫郡及江南,为黔中郡”,在今常德城东筑程以守。
堂邑郡:春秋时为堂邑,晋代置郡。治所在堂邑(今江苏省六合县北)。
椒邑郡:春秋时,楚国灵王分封给大夫伍举作采邑,为今安徽全椒县襄河镇椒陵山一带。
堂号
安定堂:以望立堂。
武陵堂:以望立堂。
另外,还有孝友堂、明辅堂、敦睦堂、务本堂、恩远堂、肇基堂、忳取堂、树德堂、敦叙堂等。
采纳
一、 姓氏源流
伍姓出自芈姓。
据《玄女兵法》载,黄帝为部落首领时,其下有大臣名伍胥,他是后来成为楚国望族的伍姓的始祖。
春秋时候,楚庄王有个宠臣叫伍参,是伍胥的后裔。
公元前597年,楚庄王北上与晋国争霸。
他先出兵讨伐郑国,晋国派荀林父救援,两军在邲相遇。
楚令尹孙叔敖见晋军势大,主张撤军,楚庄王也同意。
这时伍参对庄王说:"晋军内部不团结,号令不统一,元帅荀林父没有威望,楚军只要一进攻,晋军必败。
"孙叔敖生气的说:"楚军连年作战,已经疲惫不堪。
如果打了败仗,即使杀了你做肉羹,也赎不了你的罪。
"伍参笑着回答:"如果打胜了,那就证明你无谋;万一打了败仗,我的肉将由晋人来吃,哪里还轮得上你啊!"接着他仔细分析了楚军的有利条件和晋军的弱点,终于说服楚庄王同意出战,结果楚军获胜。
于是楚庄王就封伍参为大夫,伍参便以名为姓,成为伍氏,其后沿袭伍姓。
二、 郡望堂号
郡望安定郡:汉武帝置,相当于今甘肃省平凉地区及宁夏西部。
武陵郡:汉高帝置,治所义陵,在今湖南省溆浦县南。
堂号 "孝友堂":孝是指对父母孝,友是指对兄弟友爱。
春秋时的伍员,字子胥,他的父亲是楚平王的太傅;哥哥伍尚是楚国大夫,父子都是忠臣。
平王听信谗言,把他的父亲和哥哥都杀了。
伍员逃到吴国,帮助吴王伐楚,一举灭了楚国。
当时楚平王已死了多年,伍员就掘开他的坟墓,打了他的尸骨三百多鞭,报了父兄之仇。
三、 历史名人 伍佑:字佑之,宋代宁化人,大中祥符年间进士,曾任太常博士。
他任楚州团练推官时,重新营建了州里久已废弃的盐场,每年收入颇丰,人称"佑盐场"。
伍隆起:新会人,宋代名将。
宋末,他率义军与元将张弘范力战不屈。
后来,他手下的叛将谢文子杀了他,持首级投降了张弘范。
当时的宋朝宰相陆秀夫十分惋惜,命人刻木为首以葬。
后又派人抓到谢文子,杀之以祭祀伍隆起。
伍钝:明朝鄞人,字文琏,才识出众,长于言辞论辩,人们都劝他出仕。
但他的母亲不希望他离开左右,故伍钝绝口不提仕进,一心侍奉母亲。
他的母亲去世后,他结庐守墓三年,乡里称之为"伍孝子"。
伍福:字天锡,明朝时临川人,正统年间举人,历任咸宁教喻,陕西安察副使。
伍福风格高迈,诗文典雅,兼工书法,编著有《咸宁县志》、《陕西通志》、《苹野纂闻》、《三吴水利论》、《南山居士集》、《云峰清赏集》。
柱国房字派:自氓公后十四世“启”字起,即“启元应瑞重,道德允维荣,文学于时尚,世思绍圣明”二十字派。
翰苑房字派:自旅公后十三世“绍”字起,即“绍宜伟茂奕,运会际昌明,鸿勋耀列祖,嘉猷献大廷。”二十字派
谱谍有载曰柱国房子孙散居南山、幕村、麦园、伦滘、广州、横江、阳春、阳江、那马等处。翰苑房子孙分居大巷、山前、良含、马岗、上坪、官窦、沙头冲、那扶、高要、新兴上关村、香山大榄等地。两房有字派可考。
本地伍氏宗族,皆由古新会文章里,即台山市大江镇(公益)斗洞大巷开枝散布,广泛于分布邻近县市。
百家姓中(伍)姓在我国主要分布在那些地方?
本文2023-11-11 05:19:29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4555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