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氏姓典故有那些
古(Gǔ)姓源出有四:
1、出自姬姓,周族先祖古公亶父的后代子孙,以古为氏。据《风俗通》上记载,认为古氏是古公亶父之后。而这个古姓家族的始祖,据《史记·周本纪》记载,在武王得天下时,被追尊为太王,所以,古公亶父即周太王,其后代子孙以古为氏,称古姓。
2、出自周代有大夫受封于苦城,以邑名为氏。据《潜夫论》上有关于“古成氏之后分为古氏。”的记载,周代有大夫受封于苦城(在今河南省鹿邑),其后人以讹音古成为氏,以后去成单姓古,称古氏。
3、出自南北朝时北魏鲜卑族有吐奚氏所改。据《魏书·官氏志》记载指出,后魏吐奚氏改为古氏。入中原后逐渐与汉文化融合,改为单姓古氏。
4、回族中有古姓。据考来自唐初进入中国,后于天宝十四年(755年)任大将军的古都白丁名字首音。另据江苏扬州中学退休教师古城厚老人讲,其先古都白丁初在新安郡(今安徽新安江流域、祁门及江西婺源等地),北宋时迁至扬州。《扬州府志》有载。古氏原有家谱,历三十三世,后毁于兵难。在明代时,扬州还有一回回收藏家也姓古,人称“古回回”。古姓回族主要分布在江苏和河南地区。回族姓氏之一。主要分布在云南等地。(见《中国回族大辞典》)。
古姓来源有四种 一般认为古姓源出于姬姓,周文王姬昌的祖父是古公亶父,他在担任周族人的首领时,率领族人定居在岐山脚下肥沃的渭河平原。在这里,古公亶父带领族人开荒种地,发展农业,还兴建了坚固的城墙和宫殿,使周国初具规模并逐渐强盛起来。古公亶父勤政爱民,深受百姓的爱戴。周武王建立周朝后,尊古公亶父为周大公。古公亶父其后代一支子孙,为了纪念祖上就以祖父称号为姓,世代相传姓古,故古姓后人尊古公亶父为古姓的始祖。
1、出自姬姓,
周族先祖古公亶父的后代子孙,以古为氏。据《风俗通》上记载,认为古氏是古公亶父之后。而这个古姓家族的始祖,据《史记·周本纪》记载,在武王得天下时,被追尊为太王,所以,古公亶父即周太王,其后代子孙以古为氏,称古姓。
2、出自周代有大夫受封于苦城
以邑名为氏。据《潜夫论》上有关于“古成氏之后分为古氏。”的记载,周代有大夫受封于苦城(在今河南省鹿邑),其后人以讹音古成为氏,以后去成单姓古,称古氏。
3、出自胡姓。
古为胡的古字,音也相同。如肖,赵等。
4、出自南北朝时北魏鲜卑族有吐奚氏所改。
据《魏书·官氏志》记载指出,后魏吐奚氏改为古氏。入中原后逐渐与汉文化融合,改为单姓古氏。
5、回族中有古姓。
据考证自唐初进入中国,后于天宝十四年(755年)任大将军的古都白丁名字首音。另据江苏扬州中学退休教师古城厚老人讲,其先古都白丁初在新安郡(今安徽新安江流域、祁门及江西婺源等地),北宋时迁至扬州。《扬州府志》有载。古氏原有家谱,历三十三世,后毁于兵难。在明代时,扬州还有一回回收藏家也姓古,人称“古回回”。古姓回族主要分布在江苏和河南地区。回族姓氏之一。主要分布在云南等地。(见《中国回族大辞典》)。
姓氏起源
1、出自姬姓。周族先祖古公亶父的后代子孙,以古为氏[1-3] 。
2、出自苦成氏(参见词条郤犨)。周代有大夫受封于苦城(今河南省鹿邑),其后人以讹音古成为氏,以后去成单姓古,称古氏[4] 。
3、出自南北朝时北魏鲜卑族吐奚氏。后魏吐奚氏入中原后逐渐与汉文化融合,改为单姓古氏[5-6] 。
4、出自回族。自唐初进入中国于天宝十四年任大将军的古都白丁后裔有姓古。其先古都白丁初在新安郡(今安徽新安江流域、祁门及江西婺源等地),北宋时迁至扬州[7] 。古氏原有家谱,历三十三世,后毁于兵难。在明代时,扬州还有一回回收藏家也姓古,人称“古回回”。古姓回族主要分布在江苏和河南地区[8] 。同时,古姓也为回族姓氏之一,主要分布在云南等地[9] 。
5、源自“姑发氏”。古姓来自吴国泰伯弟仲雍次子旻,吴国被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灭国,吴王室逃亡一蹶不振,从此改姓隐居,春秋后期受男尊女卑思想的影响,由“姑发氏”改为“古氏”[10] 。
6、源于苗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苗族古氏主要居住在贵州省修文县、云南省河口县、屏边县、文山县及越南。
7、源于蒙古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11]
8、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12]
9、源于高山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1、福建南平一支刘氏家谱字派(部分) ……国、泰、玉、明,初、孔、白、梦,正、宗、德、仪,永、春,启、元,士、英、子、宁,林、考、岳、恩,生、秉、礼、义,仕、名、朝、庭,克、米、尔、祖,万、世、永、盛。…… 3、江苏刘楼一支刘氏家谱字派(部分) ……敦、本、思、敬,绍、廷、克、光。荣、培、希、守,世、泽、延、长。…… 4、吉安县富田一支刘氏家谱字派(部分) ……儒、德、君、明、世、家、道、永、昌。…… 5、吉安文陂竹山一支刘氏家谱字派(部分) ……佑、重、叔、贤、甫、师、元、承、子、嘉、迪、曰、春、龙、尧、克。…… 6、吉安文陂镜湖一支刘氏家谱字派(部分) ……佑、重、叔、贤、甫、师、元、承、子、嘉、承、志、汝、愈、光。…… 7、泰和高垅一支刘氏家谱字派(部分) ……永、宗、用、促、彦、希、宽、奇、见、先、诚、有、望、积、德、在、宗、贤、训、迪、惟、崇。…… 8、赣州章水水西一支刘氏家谱字派(部分) ……武、昌、翊、朝、积、兴、应、广、天、开、大、运、启、定、吉、祥、孚、嘉、允。…… 9、江西永丰沙溪一支刘氏家谱字派(部分) ……厚、松、柏、樟、竹、弥、致、高、难、度、僶、巨、景、文、庭、仕、冠、圣、得、人、德、各、庆、好、施、感、受、发、添、兴。…… 10、广东紫金一支刘氏家谱字派(部分) ……乌、郎、法、琏、应、开、纪、象、崇、永、朝、开、纪、昌、文、字、子、传、兆、志。…… 11、山东滕州古滕一支刘氏家谱字派(部分) ……守、真、希、书,近、儒、临、端,崇、正、显、微,世、毓、庆、观。…… 12、山东单县迁曹县刘寨一支刘氏家谱字派(部分) ……闻、汉、良、彦、静,源、兆、本、玉、泥;荣、升、俊、道、崇,世、传、宪、效、锡;建、守、克、永、志,作、君、广、宗、起;同、贵、相、进、敏,培、恭、信、俭、义。…… 13、沛县朱王庄藜照堂一支刘氏家谱字派(部分) ……昭、鸿、运,庆、履、祥。遵、祖、训,延、绪、长,建、家、政,诗、书、良。为、忠、厚,冠、汉、乡。…… 14、江苏睢宁永思堂一支刘氏家谱字派(部分) ……良、延、荣、保,益、滋、廉、方,笃、厚、肇、隆,英、才、崇、尚,礼、贤、为、本,泽、惠、恒、长。…… 15、睢宁城东汤一支刘氏家谱字派(部分) ……允、守、振、清,恩、庆、光、荣。邦、靖、德、正,朝、永、昌、明。树、义、延、培,庭、良、绍、兴。志、远、宏、伟,继、贤、盛、隆。…… 16、睢宁凌城一支刘氏家谱字派(部分) ……其、业、宜、广,维、士、则、良。本、仁、祖、义,喜、尔、寿、县。…… 17、睢宁王集林庙一支刘氏家谱字派(部分) ……金、华、开、启,福、庆、勋、宣,忠、桢、崇、祥,百、世、其、昌,贵、坤、献、锦,新、建、久、远,学、奎、武、扬,宇、元、安、长。…… 18、江苏徐州铜山一支刘氏家谱字派(部分) ……永、保、宗、祖、训,勤、忍、刚、正、宏,传、家、维、孝、友,为、善、本、忠、行。…… 19、江苏盐城新兴一支刘氏家谱字派(部分) ……世、守、其、德,义、孝、承、先;人、如、达、立,家、必、兴、贤;弘、扬、廉、洁,荣、耀、超、前;书、海、恒、慧,昌、盛、万、年。…… 20、吉安樟汲一支刘氏家谱字派(部分) ……廷、茂、以、文、彦、永、迪、梅、理、日、佐、乾、子、学、祥、瑞、愈、昌、德、配、孔、孟、建、贤、良、允。…… 21、吉安值夏一支刘氏家谱字派(部分) ……子、伯、汭、万、文、武、成、周、绍、继、祖、谋、猷、明、理、心、常、泰、存、仁、福、厥。…… 22、吉安新圩黄塘一支刘氏家谱字派(部分) ……仲、鞠、午、参、十、甲、宏、如、文、孟、孔、乔、存、荣、念、齐、尧、方。…… 23、吉安新圩乡城山一支刘氏家谱字派(部分) ……仲、珪、亨、伯、春、仁、德、用、文、高、显、于、渊、邦、从、逊、绍、可。…… 24、吉安大陂一支刘氏家谱字派(部分) ……武、昌、翊、朝、刘、明、光、元、亨、利、贞、大、昌、永、隆、吉、祥、孚、嘉、允。…… 25、吉水绕源远庆堂一支刘氏家谱字派(部分) ……先、绍、光、璠、元、亨、廷、清、永、盛、仁、义。…… 26、吉水五坊一支刘氏家谱字派(部分) ……彦、大、浚、应、容、允、元、已、佑、臧、缉、福、扁、棒、朴、宗、日、云、槐。…… 27、泰和江夹洲一支刘氏家谱字派(部分) ……曰、明、和、震、可、淑、济、均、友、存、永、福、叔、广、崇、京、瑞、应、祯、祥、德、愈、昌、修、齐、道、貌、岸、然、学、建、明、良、安、仁。…… 28、泰和樟塘龙陂一支刘氏家谱字派(部分) ……子、叔、资、朴、荣、常、举、一、士、慰、甲、显、承、光、荣、德。…… 29、泰和下坊一支刘氏家谱字派(部分) ……元、宗、德、光、明、允、有、年、钦、崇、昌。…… 30、泰和苑前东皋一支刘氏家谱字派(部分) ……惠、子、两、鲁、宗、文、以、子、珍、彦、琠、孟、敏、元、春、怀、天、大、承。…… 31、泰和苑前洲刘村一支刘氏家谱字派(部分) ……承、子、均、以、克、仲、叔、广、志、卿、尧、梦、维、同、达。…… 32、泰和钱塘一支刘氏家谱字派(部分) ……存、文、礼、仲、惟、元、希、宽、奇、见、国、振、光、望、积、德、在、宗、贤、训、育、须、从、典。 33、泰和文塘一支刘氏家谱字派(部分) ……嘉、如、鸿、文、隆、宰、卿、相、廷、翰、朝、国、恩、荣、钦、诏、授、爵、禄。…… 34、江西白石一支刘氏家谱字派(部分) ……宾、贯、麾、壁、洞、甫、治、表、焕、坪、钦、源、梁、长、仲、元、效、树、福、惠、瑞、菊、育、君、峰。…… 35、赣州章水水西一支刘氏家谱字派(部分) ……武、昌、翊、朝、积、兴、应、广、天、大、运、启、定、吉、祥、孚、嘉、允。…… 36、湖南宁乡古塘基一支刘氏家谱字派(部分) ……基、钜、润、兰、煐,垂、铭、永、树、熏。培、钟、源、本、烈,增、锡、汝、模、烝。均、鉴、泽、荣、耀。…… 37、湖北监利古柏堂一支刘氏家谱字派(部分) ……开、振、宏、绪、茂、义、耀、儒、传。清、源、启、先、德,甲、第、永、联、芳。孝、友、传、家、远,诗、书、启、善、良。安、邦、承、大、道,治、国、焕、文、章。英、贤、定、新、体,齐、国、图、富、强。政、宪、扬、廉、洁,华、宁、乐、同、康。…… 38、湖北咸丰一支刘氏家谱字派(部分) ……元、富、贵、崇、子、思、受、永、应、仕、文。先、祖、源、陶、唐,汉、代、辉、宇、光。宗、功、启、后、继,大、业、期、尔、扬。乐、维、真、善、美,德、尚、廉、俭、让。仁、义、礼、智、信,忠、孝、世、泽、长。修、齐、治、平、本,昌、明、福、寿、康。…… 39、湖北利川毛坝一支刘氏家谱字派(部分) ……允、光、于、文、德,期、尔、长、世、泽。良、能、方、可、贵,用、贤、以、为、则。先、祖、源、陶、唐,汉、代、辉、宇、光。宗、功、启、后、继,大、业、期、尔、扬。乐、维、真、善、美,德、尚、廉、俭、让。仁、义、礼、智、信,忠、孝、世、泽、长。修、齐、治、平、本,昌、明、福、寿、康。…… 40、湖北利川毛坝一支刘氏家谱字派(部分) ……宗、志、洪、思、楚,大、显、文、养、承。士、伯、庠、开、远,永、世、万、代、兴。庆、衍、华、簪、遗、泽、长,弘、蒸、燕、翼、仰、名、扬。箕、裘、丕、振、家、声、盛,奕、禩、云、礽、姓、字、香。…… 41、江西省全南县(虞南)牌坊下(刘村)一支刘氏家谱字派(部分) ……均、景、叟、可、尚,允、绍、庭、刘、大。刘、天、思、嘉、世,永、定、期、昌、隆;盛、国、为、梁、栋,圣、朝、泽、恩、崇。诗、书、传、奕、冀,恒、泰、庆、奇、逢;志、高、鸿、发、达,才、洪、涵、祚、昶。德、声、荣、裕、远,怡、方、添、正、刚;君、子、常、守、礼,儒、士、惟、文、章。哲、克、群、伦、霖,甘、润、万、方。…… 42、重庆万县董家猪羊坝一支刘氏家谱字派(部分) ……君、子、泽、长,善、人、祚、永,观、国、之、光,承、家、有、庆。…… 43、万州董家岩大地坪卫生寨一支刘氏家谱字派(部分) ……贞、元、启、泰,肇、衍、隆、兴,绳、其、祖、武,克、光、德、心,存、仁、履、义,永、恭、康、宁,敦、汝、有、于,世、守、一、经。…… 44、 ……应、俸、朝、元、仕,齐、家、兴、廷、继,一、支、成、文、启,国、崇、显、尚、俗;江、汉、珍、东、海,民、人、重、祖、宗,诗、书、传、世、泽,忠、孝、自、昌、隆;奋、勇、刚、强、智,谦、谨、礼、道、宗,族、和、万、代、旺,勤、政、征、荣、富。…… 45、河南省濮阳华龙区南里商一支刘氏家谱字派(部分) ……原派:树、人、宗、光、显,培、善、传、世、长,格、先、子、孝、顺,继、志、自、荣、昌。 现派:树、人、宗、世、泽,格、先、子、孝、顺,继、志、自、荣、昌。…… 46、河南信光山县十里店一支刘氏家谱字派(部分) ……立、世、秉、直、诚,懋、义、敦、仁、斯,为、德、本、传、家,崇、诗、礼、安、常,守、正、 、广、福。…… 47、河南信阳一支刘氏家谱字派(部分) ……凤、文、显、树、玉。…… 48、北京一支刘氏家谱字派(部分) ……志、国、兴、成、业,安、邦、永、贤、明。…… 49、河北一支刘氏家谱字派(部分) ……泰、道、沛、崇。…… 50、江苏一支刘氏家谱字派(部分) ……堂、诗、礼、遵、亭。…… 51、广西一支刘氏家谱字派(部分) ……京、太、文、庆、合。…… 52、湖南郴州一支刘氏家谱字派(部分) ……朝、臣、元、尚、良,尊、先、贤、肇、运,继、启、发、昌、明,敦、本、传、家、顺,诚、心。…… 53、四川一支刘氏家谱字派(部分) ……一世祖,讳,复初,元末明初,由泰安迁到新泰;二世祖讳 士业、明善,于明初迁往南京。…… 54、湖南华容一支刘氏家谱字派(部分) ……天、国、祖、邦、钦、鸿、廷、永、文、昌、德、世、忠、贞,有、时、显、著、云、龙、际、扶、保、王、朝、寿、宇、清。…… 55、河北省故城县小庙乡刘洼一支刘氏家谱字派(部分) ……孟、瑞、世、凤、文、华、通、顺。…… 56、山东一支刘氏家谱字派(部分) ……佩、振、嘉、生,继、业、长、洪,士、同。…… 57、山东省夏津县新圣店镇徐庄村一支刘氏家谱字派(部分) ……义、承、先、泽,自、今、维、新,书、庭、有、训,家、世、长、春。…… 58、河北威县一支刘氏家谱字派(部分) ……广、华、万、世、昌,安、邦、庆、永、祥,民、心、从、大、道,勤、学、自、成、章。…… 59、重庆市璧山县三合镇刘家沟一支刘氏家谱字派(部分) ……盈、月、朝、天、子,宏、仁、万、世、芳,光、宗、荣、显、耀,永、远、震、乾、坤。…… 60、广传公第八子巨涟公后裔 ……禹、万、清、国,元、亨、利、贞,祥、延、奕、世,文、章、道、德,光、耀、祖、宗。…… 61、广西贺州一支刘氏家谱字派(部分) ……梅臣、圣澄、顺才、日、耀、月、光、天、佑。…… 62、广西贺州一支刘氏家谱字派(部分) ……家、学、代、昌,守、道、成、仙。…… 63、安徽肖县一支刘氏家谱字派(部分) ……夕、光、世、纪。…… 64、山东泰州一支刘氏家谱字派(部分) ……严、新、寿、百、庆。…… 65、山东一支刘氏家谱字派(部分) ……世、宗、要、士、梁。…… 66、 ……仁、士、文、明、秀,成、彰、祖、德、馨,兴、隆、传、汉、代,建、立、万、年、勋。…… 67、江西吉安县一支刘氏家谱字派(部分) ……先、德、诗、书、启、文、章。…… 68、山西祁县来远乡张登村一支刘氏家谱字派(部分) ……形、太、玉、荣,世、学、登、廷,克、广、德、新,永、照、大、统。…… 69、辽宁凤城一支刘氏家谱字派(部分) ……尚、登、文、起、应,国、美、天、志、庆,玉、凤、贵、法、德,永、远、聚、宝、峰。……
古姓渊源
1、以字号为姓:商朝末年的周族领袖古公亶父,是黄帝直系裔孙,本姓姬,古公是号,亶父是名。到古公的曾孙周武王(姬发)建立周朝后,周武王追尊古公亶父为“周太王”。而古公次子仲雍的遗留在周原陕西岐山县的第二个儿子姬旻,为纪念爷爷古公,遂以“古”为姓,称古旻。
2、以国号为姓:商朝末年有“古”国。今出土的青铜器有“古伯尊”等,而“古伯”就是商末周初人,古国族首领。古国其后有以国名命氏者。
3、古成氏改姓:古成氏也是周太王古公的苗裔,晋献公时本姓“却”,后派衍有“苦成氏”,苦成氏又分派出“古成氏”,古成氏中又有一支改为“古”姓。
5、吐奚氏改姓:吐奚氏是鲜卑族姓氏(鲜卑族是黄帝的苗裔),在公元494年北魏迁都洛阳时,实行汉化,穿汉服,改汉姓,其中有“吐奚氏”改为“古”姓。
6、回族古姓:回族古氏来自中亚国家,公元755年有中亚人古都白丁,任大将军,其后有以“古”为姓。
7、
另外,组成古氏大军的还有苗族古姓、彝族古姓、满族古姓、台湾高山族古姓等等,详细来源资料见古小彬、古军喜合著的《古姓史话》一书,该书可与作者联系邮购,1280元/本。
附:近年对“古氏文史”的研究及“古氏文献丛书编委会”出版的古氏文献 》》》》》》》
1、《古氏历代人物采访录》/主编:古奠基、古小彬,1994,古氏历代人物采访录编委会出版。
2、赣闽边《新安古氏八修谱》/主编:古芳清、古小彬,1995。
3、《古氏渊源暨分支(大陆版)》/名誉主编:古国瑞,执行主编:古小彬,1997,古氏文献丛书编委会出版
4、《古氏渊源暨分支(台湾版)》/主编:古国瑞、古小彬,2000,古氏文献丛书编委会出版。
5、《古氏史志(第一卷)》/总编:古培才、古小彬,2000,香港银河出版社出版。
6、《台湾古氏宗谱》/主编:古国瑞,2001,古氏文献丛书编委会出版。
7、《古青淦家谱》/主编:古小彬,2001,古氏文献丛书编委会出版。
8、《古姓史话》/编著:古军喜、古小彬,2002,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9、湖南岳阳县《古氏族谱》/主编:古朝阳,2002,古氏文献丛书编委会出版。
10、广东五华县《古氏族谱》/主编:古赐金(古换新),2003,古氏文献丛书编委会出版。
11、四川三台县《新安堂古氏族谱》/主编:古松元、古小彬,2003,古氏文献丛书编委会出版。
12、四川新都区《新安堂古氏族谱》/主编:古松元、古小彬,2003,古氏文献丛书编委会出版。
13、川滇《古氏宗谱》/总编:古代贵、古代和,总顾问:古小彬、古剑锋,2004,古氏文献丛书编委会出版。
14、《古氏历代系祖及人物略传》/编著:古焕球,顾问:古国瑞、古小彬、古汉金、古汉寿、古进昌、古子隆、古奠基,2004,古氏文献丛书编委会出版。
15、广西贵港市《古氏族谱》/编制:古倩如,2005。
16、
A、《古姓寻根岐山行》/作者:古小彬,刊载于《游遍天下》2004年2月总第28期。
B、《古姓渊源》/作者:古小彬,刊载于《游遍天下》2004年2月总第28期。
C、《古氏族谱概述》/作者:古小彬,刊载于《图书馆论坛》2004年4月第24卷第1期。
附:古氏人物
古公亶父:商朝末年周族伟大领袖、杰出政治家,尊为“周太王”,古氏鼻祖。
古成昌:汉朝侍郎。
古霸:后汉献帝时,任东平王从事。
古弼:北魏宰相。
古之奇:唐朝文学家。
古云应:山西省临汾市人,唐朝任洪州通判,南迁古氏一世祖。
古全规:江西省宁都县人,任会稽太守。
古成之:广东省河源市人,宋朝岭南第一位进士,官至棉竹县令。著名文学家、孔庙乡贤。
古太素:四川省金堂县人,宋朝名医、藏书家。
古革:广东省梅州市人,宋朝进士,官至潮州太守。潮州府名宦、程乡县乡贤。
古朴:河南省淮阳县人,明朝进士,官至户部尚书。
古彦辉:广东省五华县人,明朝岁贡,官至都察院左都御史。德化县名宦、长乐县乡贤。
古琏:广东省和平县人,明朝岁贡,官至漳州府太守。祀乡贤。
古文炳:广东省番禺区人,明朝进士,官至刑部主事、南宁知府,孔庙乡贤。
古之贤:重庆市梁平县人,明朝进士,官至广东按察司副使,梁山县名宦。
古其品:重庆市梁平县人,明朝末年画家。
古澧:湖北省荆门市人,清朝进士,虞乡县乡贤。
古隆贤:广东省惠东县人,太平天国奉王。
古应芬:广东省番禺区人,民国元老,孙中山秘书、中央财政部长、文官长。
古大存:广东省五华县人,无产阶级革命家、广东省省委书记兼省长、中央候补委员。
古耕虞:重庆市人,民族资本家,全国人大常委。
古柏:江西省寻乌县人:革命英烈,毛泽东主席秘书。
古远兴:江西省兴国县人,毛泽东主席警卫员。
古元:著名美术家,木刻大师,全国政协委员。
相关古氏人物详细资料,可阅读古培才、古小彬总编的《古氏史志(第一卷)》,定价60元/部,可与该书总编联系邮购。
附:45世古小彬直系族谱:
1世:古云应(784--848),任洪州通判。从山西临汾市迁入江西南昌市。
2世:古 浩(807--876),任虔化县令。居江西宁都县。
3世:古 均(833--893),任秘书郎。居江西宁都县。
4世:古 礼(857--924),任揖大祝。居江西宁都县。
5世:古 蕃(877--939),任窦州都监。居江西宁都县。
6世:古全规(900--989),任会稽太守。居江西宁都县
7世:古延昌(921--991),任虔州牧知。居江西宁都县。
8世:古立之(948--1016),居江西宁都县。
9世:古大承
10世:古伯元
11世:古仲达
12世:古元桃 ,迁居江西省宁都县固厚乡。
13世:古松我
14世:古柏仁
15世:古伏元
16世:古长远
17世:古志德
18世:古思仪,号古訔,居江西宁都县固厚乡,1237年举人,《赣州府志》有载。
19世:古时桂,居江西宁都县固厚乡。
20世:古继光,居江西宁都县固厚乡。
21世:古旻可,居江西宁都县固厚乡。
22世:古近天(1320--1391)迁居江西瑞金市云石山乡。
23世:古朝辅(1352--1417)居江西瑞金市。
24世:古兴尚(1404--1464)居江西瑞金市。
25世:古惟江(1423--1466)
26世:古敏善(1443--1520)
27世:古振富(1465--1528)
28世:古凤表(1499—1559)
29世:古应乔(1518—1559)
30世:古文珂(1542—1581)
31世:古必慧(1560-- )
32世:古言慎(1590--1630)
33世:古道江(1613--1651)
34世:古可赞(1644-- )
35世:古奕冕(1678--1741)
36世:古世登(1712--1755)
37世:古德洪(1750--1796)
38世:古瑞鹆(1785—1835)
39世:古庆秀(1815—1867)
40世:古英琩(1849—1893)
41世:古贤梯(1874--1945)
42世:古芳葵(1900--1948)
43世:古绍仁(1917—1970)
44世:
45世:
46世:
47世:
古(Gǔ)姓源出有四:
1、出自姬姓,周族先祖古公亶父的后代子孙,以古为氏。据《风俗通》上记载,认为古氏是古公亶父之后。而这个古姓家族的始祖,据《史记·周本纪》记载,在武王得天下时,被追尊为太王,所以,古公亶父即周太王,其后代子孙以古为氏,称古姓。
2、出自周代有大夫受封于苦城,以邑名为氏。据《潜夫论》上有关于“古成氏之后分为古氏。”的记载,周代有大夫受封于苦城(在今河南省鹿邑),其后人以讹音古成为氏,以后去成单姓古,称古氏。
3、出自南北朝时北魏鲜卑族有吐奚氏所改。据《魏书·官氏志》记载指出,后魏吐奚氏改为古氏。入中原后逐渐与汉文化融合,改为单姓古氏。
4、回族中有古姓。据考来自唐初进入中国,后于天宝十四年(755年)任大将军的古都白丁名字首音。另据江苏扬州中学退休教师古城厚老人讲,其先古都白丁初在新安郡(今安徽新安江流域、祁门及江西婺源等地),北宋时迁至扬州。《扬州府志》有载。古氏原有家谱,历三十三世,后毁于兵难。在明代时,扬州还有一回回收藏家也姓古,人称“古回回”。古姓回族主要分布在江苏和河南地区。回族姓氏之一。主要分布在云南等地。(见《中国回族大辞典》)。
得姓始祖:古公亶父。古姓源出于姬姓,周文王姬昌的祖父是古公亶父,他在担任周族人的首领时,率领族人定居在岐山脚下肥沃的渭河平原。在这里,古公亶父带领族人开荒种地,发展农业,还兴建了坚固的城墙和宫殿,使周国初具规模并逐渐强盛起来。古公亶父勤政爱民,深受百姓的爱戴。周武王建立周朝后,尊古公亶父为周大公。古公亶父其后代一支子孙,为了纪念祖上就以祖父称号为姓,世代相传姓古,故古姓后人尊古公亶父为古姓的始祖。
姓氏起源
1、出自姬姓。周族先祖古公亶父的后代子孙,以古为氏。
2、出自苦成氏(参见词条郤犨)。周代有大夫受封于苦城(今河南省鹿邑),其后人以讹音古成为氏,以后去成单姓古,称古氏。
3、出自南北朝时北魏鲜卑族吐奚氏。后魏吐奚氏入中原后逐渐与汉文化融合,改为单姓古氏。
4、出自回族。自唐初进入中国于天宝十四年任大将军的古都白丁后裔有姓古。其先古都白丁初在新安郡(今安徽新安江流域、祁门及江西婺源等地),北宋时迁至扬州。古氏原有家谱,历三十三世,后毁于兵难。在明代时,扬州还有一回回收藏家也姓古,人称“古回回”。古姓回族主要分布在江苏和河南地区。同时,古姓也为回族姓氏之一,主要分布在云南等地。
5、源自“姑发氏”。古姓来自吴国泰伯弟仲雍次子旻,吴国被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灭国,吴王室逃亡一蹶不振,从此改姓隐居,春秋后期受男尊女卑思想的影响,由“姑发氏”改为“古氏”。
6、源于苗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苗族古氏主要居住在贵州省修文县、云南省河口县、屏边县、文山县及越南。
7、源于蒙古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8、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9、源于高山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古氏姓典故有那些
本文2023-09-22 08:06:08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455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