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氏宗谱记项羽后人超百万,项羽墓被菜地包围,为何却无子孙问津呢?
这块被菜地包围的墓地其实并不是项羽真正的墓地,这只是个空墓地,而且当年项羽死状非常惨,也没有人知道项羽的墓的具体地址,所以项羽的后人很有可能是知道这一点的,才一直没有来祭拜项羽。谁能想到当年的西楚霸王,等他死后,他的后人连他的墓都找不到。这其实也是很悲哀的。
刘邦当时在抢夺天下的时候,最大的敌人就是项羽了。当时最后项羽还是失败了,最终的胜利被刘邦取得了。其实刘邦最开始的抢夺天下的时候,项羽还帮助过他,没想到最后是这二人在争夺天下。为了解决项羽会带来的威胁,刘邦下令追杀项羽,而且一旦有人杀了项羽、取得项羽的人头,刘邦允诺会给封赏,这就导致了士兵们在追杀项羽的时候士气特别高。
我们都知道最后项羽在乌江自杀了,在这之前,他怕自己的妻子虞姬受欺负,将她也杀了。但是刘邦告示军中众人,要奖励取得项羽人头的人,所以很多士兵在项羽自杀后,在争抢项羽的人头。最后项羽的尸体还是被这群贪婪的士兵给分割了。那些将士拿着自己抢到的项羽的尸体到刘邦面前领赏。可怜的项羽连死后都不能保证一个全尸。
也正是因为项羽最后没有留下全尸,所以项羽的墓的具体地址,一直没有人知道,就连项羽的后人都不知道。有好几个地方都传有项羽的墓,但是项羽的后人知道,那些墓都不是真的项羽的墓,所以他们也都没有去祭拜过。
是亲兄弟。
项氏兄弟由项秋良、项河生、项水柳、罗婧婧在2010年创立,隶属于杭州传影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旗下品牌。
2014年01月21日通过中国商标网注册,专用权期限2014年01月21日 至 2024年01月20日。
你好!这一般只有本族族亲知道,而在网上遇到族亲的几率是很小的,尝试找找族谱。
一般族谱在族长、族头那里,或者族里指定的某个人保管,另外祠堂也会有。建议你去找长辈,父亲、爷爷、父亲的兄弟、爷爷的兄弟、或者其他族亲问问。
附
一、寻根问祖第一步,必须搜集到相关资料
1、先祖迁居前居住地的确切记载(家谱记载或口头流传,如果是做官迁来的可以查看当地地方志史书记载)
2、始迁祖的名、字、号、排行字号,始迁祖生卒年月及相关生平事迹,典故。(始迁祖的兄弟、父、祖父的名号和有无同族、同支);
3、字派、排行字辈;
4、始祖的相关资料(始祖其他旁证资料,如哪个郡望,和谁是本族);
5、家族的迁徙史(如迁徙年月,还有迁徙的故事传闻)。
6、始祖和所修现有家谱的年代。
二、寻根问祖第二步:怎么搜集寻根资料?
1、有家谱的查看家谱,一般家谱的记载最清楚。
2、没有族谱的,查看祖坟墓碑文字 ,特别是始迁祖的墓碑,大都能发现一些有价值的资料。
3、没有族谱也没有碑记的,只能多问问族中老人,认真记录他们口述的祖居地名、村名、祖先名、字辈、故乡风物人情、故事传说等;尽可能的和老人交谈了解,并把这些珍贵的资料通过各种方式记录下来保存。
4、查看家里有没有保存以前的土地、房产契约,可以大致考查出始迁祖的名字,和所处的时代。
三、寻根问祖第三步:寻根信息的对接和确认
寻根信物并不是特指某件物品,而是指宗谱记载的、口头流传的祖先名号、祖坟祖墓这些寻根信息,通过网络交流,你可以和同宗相认对接的这些信息,没有相似点的,是同宗的可能性就很小,而寻根信息越详尽,寻根可能性也就越大。对于始迁祖的来源地名,因为在不同年代记载的方式不一样,比如多少都、什么府、郡之类的,可以根据大致地名所在地的地方县志,寻找到详细的精确位置,再对照如今的地图进行确认,也可以根据当地的人加好友咨询。
四、寻根问祖第四步:寻根的方式和实地考查
把以上这些东西收集得越丰富越好,然后在网上寻找宗亲网、姓氏网,发布寻亲信息。也可以在当地论坛发帖,再或者搜索加入当地QQ群,进入祖地群、同支派群等和宗亲交流,也可以在一些族谱数据库平台网站搜索。在网上联系上祖居地宗亲后,要向他了解祖居地相关情况;当大量资料能够确认对接上以后,可以到祖居地实地走访。在根据祖籍族谱记载,找出是否有外迁人员,与始祖资料是否一致来进行确认。
希望对你有帮助~
项燕:(公元前?~前223年),下相人(今江苏宿迁),战国末年楚国著名将领。
项燕是西楚霸王项羽之祖父,曾大败秦将李信。公元前224年秦将王翦大破楚军。
项燕其家族世代为楚国将领,受封于项(今河南沈丘南),后用为姓氏。
秦王政二十三年(楚王负刍四年,公元前224年),秦王倾全国兵力,以王翦为将,蒙武为副,率六十万大军大举攻楚,楚国危亡在即。项燕在淮南(今安徽淮河以南)立昌文君(一作昌平君)为楚王,起兵反抗秦国。
王翦攻取楚国陈(今河南淮阳)以南至平舆(今河南平舆)之间的地域。楚国则倾一国兵力迎击秦军,以项燕为将,准备与秦军决一死战。王翦因势而变,采取坚壁固守的方针,避其锋芒。楚军多次挑战,秦军始终不出。两军相持日久,楚军以为秦军将长期驻守新占领土,于是撤军东归。王翦伺机起兵追击,令勇壮军士为先锋,突袭楚军。楚军猝不及防,仓促应战,结果大败,项燕在兵败之下自杀。秦军乘胜攻占了楚国大片地域。
项 梁:(公元前?~前208年),楚国贵族后代,项羽的叔父。
项梁曾因杀人,与侄子项羽避仇来到吴中。
项梁在吴中威信很高,贤士大夫皆出其下,当地的大事全由他出面主办。项梁利用这种条件暗地里用兵法训练宾客及子弟。
陈胜起义爆发后,项梁叔侄杀了会稽太守殷通响应,任张楚政权上柱国,渡江西进,屡胜秦军。
陈胜死后,他听从范增之计,立楚怀王之孙熊心为王,仍称楚怀王。
项梁曾率军击败秦将章邯,在雍丘阵斩秦将李由,后因轻敌,在定陶被章邯打败,战死。
项 伯:(公元前?~前192年),名缠,字伯,项梁的弟弟,项羽的叔父,秦末下相人。
年轻时曾在下邳杀人,后跟从张良一起隐匿。
秦朝末年,项伯跟从项梁、张良从刘邦反秦。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项梁、项羽在吴(今江苏苏州)举行反秦起义,项氏家族多人卷入,项伯亦在其中,后以功官左尹。公元前206年,项羽大破秦军,率四十万大军进驻新丰鸿门(今陕西临潼),与谋士范增设计攻打先于项羽入秦的刘邦。当时刘邦驻军霸上,仅有十万余众。项伯因与刘邦谋士张良友善,便在当夜驰往刘军驻地劝其逃走。张良引项伯见刘邦,商定挽救之计。项伯回来,把此行情况报告项羽,劝他善待刘邦。
第二天,刘邦至鸿门谒见项羽,项羽设宴招待。席间范增一再示意项羽杀刘邦,项羽默然不应,于是令项庄借口舞剑助兴以剌杀刘邦。
项伯见此情景,也拔剑起舞,以自己的身体蔽障刘邦使他得脱危难。
后来在成皋之战时,项伯又劝阻项羽不可杀害刘邦之父太公。
刘邦灭楚后,赐项伯姓刘,封射阳侯。
项 羽:(公元前233~前202年),名籍,字羽,下相人(今江苏宿迁),著名秦末重要的反秦领袖之一,秦亡后自封西楚霸王。
祖父项燕为战国末年楚名将,为秦将王翦所杀;叔父项梁。秦统一后,项梁杀人,与项羽躲避吴中,暗中以兵法组织和训练宾客子弟。项羽力能扛鼎,才气过人。
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领导反秦起义,随即建立张楚政权。原六国贵族闻讯后也纷纷起兵,同年农历9月,项羽与叔父项梁杀了会稽守通,举吴中兵反秦。项梁自立为会稽守,项羽为裨将。
陈胜牺牲后,其部将召平矫令拜项梁为楚王上柱国。
秦二世二年农历2月,项梁率部渡江,东阳令史陈婴率义军来归,渡淮后英布、蒲将军又以兵相属,兵力一时达到六七万人,成为当时反秦武装的主力。同年农历6月,项梁立楚怀王孙心,仍称楚怀王。项梁自号武信君。之后,项梁率义军大破秦军于东阿、定陶。项羽、刘邦也攻占城阳,略地至雍丘。
不久,项梁被秦将章邯乘隙袭破。项梁阵亡,项羽、刘邦退保彭城(今江苏徐州)和砀。章邯又渡河北上击赵,与秦将王离、涉间军进围巨鹿。
楚怀王命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率兵救赵国。项羽以宋义与齐密谋反楚为名,袭杀宋义。楚怀王即命项羽为上将军,统率全军救赵国。项羽亲自率全军渡河,破釜沉舟,进击秦军。经多次激战,楚兵大破秦军。
当楚军救赵国时,诸侯军皆作壁上观。战事结束后,诸侯将领谒见项羽,都膝行而前,莫敢仰视,都听从项羽指挥。接着,项羽在污水上又大破秦军,并招降章邯。他怕秦朝的降兵不服,就干脆将降卒二十万全部坑杀了。
当项羽率军进入关中时,刘邦已先期攻占了秦朝都城咸阳。由于楚怀王有约在先,“先入关者王之”,刘邦理应王关中。项羽入关后,依恃手中有四十万大军,企图消灭刘邦,独霸天下。因刘邦卑辞言和,双方暂时和解。项羽随即引兵西屠咸阳,秦民大失所望。
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项羽以楚怀王为义帝,建都郴州,又分封诸侯,自立为西楚霸王,据有梁、楚地九郡,都彭城,封刘邦为汉王。不久,田荣、陈余、彭越等相继举兵反楚。刘邦也还定三秦,进逼西楚,于是爆发了历时四年多的楚汉战争。
楚汉战争之初,刘邦乘项羽羁留齐地,于汉高祖二年(公元前205年)农历4月进占彭城。项羽随即回师救援,大败汉军,刘邦退据荥阳。
此后,楚汉双方在荥阳、成皋一线长期相持。项羽虽取得一系列战役的胜利,但其政治、军事上的弱点却日益显露。他不都关中而都彭城,丧失了有利的战略地势,无法建立一个巩固的后方,一直处于两线作战的不利处境,项羽分封诸侯,举措失当,不公不平,促使那些在分封中没有得到满足的诸侯王倒向刘邦,使他在政治上日益孤立。此外,项羽虽然作战骁勇,却不善于用人,以至在政治上屡屡失策。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农历12月,汉军在韩信指挥下,设下十面埋伏,楚军被围困于垓下(今安徽灵璧),人少食尽。
汉军在包围圈四面唱起楚歌,瓦解了楚军斗志。项羽与虞姬对饮,慷慨悲歌,之后虞姬自杀。随即,与从者八百余骑突围,至阴陵迷失道路,复至东城,从者仅剩二十八骑。汉将灌婴率五千骑兵追及,项羽引兵东向,至乌江(今安徽和县)自刎而死。
至此,楚汉战争结束,汉王刘邦以鲁公之礼葬项羽于谷城。
项氏宗谱记项羽后人超百万,项羽墓被菜地包围,为何却无子孙问津呢?
本文2023-11-11 04:33:29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4552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