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王家大院介绍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11浏览:2收藏

山西王家大院介绍,第1张

山西王家大院位于山西省晋中市祁县王家大院村。

山西王家大院建于清代,占地面积近四万平方米。这座清代封建豪门大院,被誉为北方的“故宫”,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封建大院之一。

王家大院是乾隆年间举人王赞孙所建,王赞孙是祁县王家大族的后代,有“祁县第一世家”之称。王氏家族是自唐朝以来,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壮大,成为晋中一带叱咤风云的大姓,世代为官,势力遍及全晋中。

王家大院是一座有四进院落、360余间房屋、4个神堂、18个庭院、6个门洞的建筑群。大院主体建筑是清代晚期、民国年间所建,采用了明清建筑风格,表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建筑艺术和文化艺术,精致的建筑装饰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使之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建筑的完美结合。

王家大院的文化价值

王家大院之所以引人瞩目,不仅是因为其壮美的建筑,更因为其卓越的文化价值。大院中珍藏着数量众多的传世文献和艺术珍品,包括文物、书画、钟表、瓷器、木雕、金银器等。这些珍品让人们更深入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封建社会的真实面貌。

随着时间的推移,王家大院已经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建筑的老化,管理的混乱,以及人为因素的破坏,都正在威胁着王家大院的安全。直到近年来,王家大院通过政府和社会力量共同努力,终于得到了修缮和保护,同时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和学者前来探访,尽情感受这座封建豪门的传奇。

以上内容参考-王家大院

德州至霸州王家大院的沿途需要驾驶237公里,一共得开2小时57分钟,油费预计94元左右,过路费为89元左右

从德州到霸州王家大院途径道路概况

迎宾大街 → 东风中路 → 东风东路 → 德州立交桥 → 京台高速 → X758 → 京澳线 → 安里屯大桥 → 京澳线 → 干渠桥 → 京澳线 → 武庙前街

从德州到霸州王家大院路线详情

从起点向正东方向出发,行驶140米,右转进入迎宾大街。用时1分钟

沿迎宾大街行驶330米,靠右。用时1分钟

继续沿迎宾大街行驶140米,左转进入东风中路。用时1分钟

沿东风中路行驶34公里,朝经济开发区,德兴大道,G104方向,靠左。用时2分钟

继续沿东风中路行驶120米,直行进入东风东路。用时1分钟

沿东风东路行驶503公里后,进入德州立交桥。用时3分钟

沿德州立交桥行驶730米,朝北京方向,靠左。用时1分钟

继续沿德州立交桥行驶650米,直行进入京台高速。用时1分钟

沿京台高速行驶20417公里后,进入荣乌高速。用时2小时27分钟

沿荣乌高速行驶136公里,从S272,胜芳,大城,廊坊出口离开靠右。用时10分钟

行驶590米,靠左。用时1分钟

行驶100米,右转进入京澳线。用时1分钟

沿京澳线行驶10米,靠左。用时1分钟

继续沿京澳线行驶790米,靠左。用时1分钟

继续沿京澳线行驶70米,直行进入胜大路。用时1分钟

沿胜大路行驶42公里,靠左。用时3分钟

继续沿胜大路行驶11公里,靠左。用时1分钟

继续沿胜大路行驶200米,右转进入武平道。用时1分钟

沿武平道行驶11公里,直行进入中山街。用时1分钟

沿中山街行驶200米,靠左。用时1分钟

继续沿中山街行驶710米,到达终点(在道路右侧)。用时1分钟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张聪

2022-01-31 09:21

王家大院,坐落于山西省灵石县城东北12公里处的静升镇,素有“华夏民居第一宅”之称。这座历经三百余年修建而成的明清古建筑群,其完整的建筑面积为25万平方米,是北京故宫的16倍。

清朝末年,王家大院历经战乱饥荒,静升王氏亦家道中落,王家后人不得已将祖宅部分变卖。即便如此,现留存的高家崖与红门堡共计45万平方米院落仍能看出王家曾经的繁荣。

历史 上,位于王家大院西侧的红门堡建筑群,依山就势建造宅邸,由西向东依序扩建,逐渐发展成现在的规模。不同年代的建筑相邻而建,大小院落随形生变。从高处俯瞰,一条南北向的主街,将建筑群划分为左右两部分,三条东西向的横巷将88座院落分为四排,横向通道与中间纵向的干道形成了一个“王”字。王家大院的整体规划和细节设计,都彰显了这个大家族世代绵延的精神血脉。

红门堡东侧一桥相连的高家崖,由敦厚宅与凝瑞居组成,是王家第十七代孙王汝聪、王汝成两兄弟一同建造的宅邸,始建于嘉庆元年,历时十六年建造完成。哥哥王汝聪官拜正五品刑部山东司郎,其住宅层楼叠院,气势宏伟,显示出官宦门第的威严和宗法礼制的规整。

宅院采用了“下窑上房”的建房营造技术,形成了一层砖窑与二层木结构房屋的巧妙结合,完美体现了“坚固、实用、美观”的建筑三要素。院内宅邸格局继承了前堂后寝的庭院风格,既能提供对外交往的足够空间,又满足了内在私密氛围的要求,起居功能一应俱全。

今年78岁的王儒杰是王家的第22代孙,他的父辈还曾在红门堡中生活过。1994年,王家大院作为景区重新对外开放。王儒杰发现,当时景区讲解员讲解的王家 历史 和他所知道的有很大的差距,便找到了当时的馆长,提议由自己来整理家族的 历史 ,并以此为契机把王家的族谱修出来。当时的馆长虽然不觉得王儒杰能一个人把这些事情完成,但也支持了他的想法。

此后,王儒杰便开始收集资料,很快就整理完成了一本准确记录王氏家族事件的宣讲范本,提供给大院景区的导游。自此,王儒杰便开始了对王家族谱的续修工作。2003年,退休后的王儒杰被聘请到大院,成为了景区的民俗顾问。

关于王家族谱的变迁,可以追溯到1933年。当时,时局动荡,王家人四处逃难,原本二十本的老版族谱不便于携带。王柏雪两兄弟从老族谱里删去了没有后代的族人,将其简化为一本,叫作《王氏家族要览》,分发给当时的王家人。而老版族谱,终因战乱遗失。

后来,王儒杰的父亲从南京回到山西后,闲暇串门时,在邻居家发现了一套编著于乾隆五十四年的全本王氏族谱,便花了三斗麦子将其买下,并保存至今。这两本族谱也成了王儒杰续修族谱的重要依据。

王儒杰说:“我1999年修谱的时候,正好那些人还在世。虽然上面没有他们的名字,但是《王氏家族要览》上有他的父亲和爷爷的名字,这样我就上下相连上了。自打我开始修族谱以后,全国各地的宗亲认识了很多。哈尔滨的王书平老先生和我接触以后,给我提供了一些 历史 资料。”

如今,经过王儒杰的寻访整理,王家族谱上新增全球各地的王氏后代两千余人,记录着王姓28世数万人的生平。

王儒杰在自己年轻的时候,对家族延续、族谱规整并没有什么执念,反倒是年纪大了,一天天穿行在这祖辈留下来的一砖一瓦之间,总觉得自己有一种使命,要在有生之年把王家的族谱重新续上,让这个显赫一时的家族,不仅仅停留在过去。

王家大院之所以能被称为“华夏民居第一宅”,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这里保存并修复了大量极具 历史 和艺术价值的“三雕”作品。“三雕”是木雕、石雕、砖雕的统称,其题材繁多、内容丰富,有人物故事、珍禽瑞兽、符图器皿等。雕刻技艺多种多样,如高浮雕、浅浮雕、圆雕、透雕等技法在王家大院的“三雕”作品中尽数体现。

任清文是王家大院“三雕”艺术的非遗传承人。2001年,任清文和他的师父被请到王家大院,参与大院为时三年的修复。那时候的任清文,还只是一名普通的匠人。之后,因为细致用心以及对传统“三雕”手艺的喜爱,任清文被留聘,专门从事王家大院古建“三雕”的维修保护工作。二十年来,在任清文的努力下,许多艺术价值高、却破损严重的古代砖雕、石雕精品,重新焕发出了生机。

任清文说,他喜欢王家大院的这些“三雕”作品,把它们当作“不会说话的老师”。在这里,他既能学习古人的聪明智慧,又能学习他们的艺术风格。

虽然这些年任清文带过不少徒弟,但是现在和他一起守护王家大院的徒弟却只剩一人了。任清文说:“为了传承,我还想教些徒弟。现在大院给我安排了一个徒弟,我希望把这雕刻的文化传承下去。”

“地上文物看山西”。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山西省坐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31处,稳居全国第一。以王家大院为代表的山西古建筑,不仅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也激发了一位年轻人的创作灵感。

诸葛清嘉是山西省浮山县诸葛村的一位年轻画家,他用手中的钢笔为家乡的古建筑“留影”。在他笔下,黑白的线条将中国传统建筑的古朴厚重与现代艺术的奇思灵动巧妙结合,在互联网上收获了一片好评。

《尺璧寸阴》是诸葛清嘉以王家大院为主题创作的一幅钢笔画作品。诸葛清嘉觉得,王家大院规模宏大,又是依山而建,房屋层层叠叠,种类丰富。院中的瓦当、滴水,还有木雕、砖雕之类最基础的古建筑元素非常有吸引力。

2021年,山西遭遇了百年不遇的秋汛。每当看到有古建筑在暴雨中受损的新闻,诸葛清嘉总是难掩心中的遗憾。他说:“这次我们山西这些古建筑受损之后,才让好多人都知道我们山西有很多这样的高古时期的古建,虽然因此让更多人了解了山西古建,但是这个方式确实是有一点伤感。希望今后自己用更多正面的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到古建筑之美。”

王家大院承载着厚重的 历史 ,从遥远的回忆中走来。后人用匠心和智慧,让伟大的建筑屹立不朽,将流淌的文脉代代传承。

                    王家大院

    王家大院被誉为中国民间故宫、华夏民居第一宅、民间紫禁城,位于山西省晋中市灵石县静升镇。

    2019年五一,我和家人一行四人,从沁县出发,沿208国道向北行驶约50公里,就到了东吕高速,再向西行驶大约60公里就到了介休市张兰镇,再转京昆高速向南行驶50多公里就到了灵石县。灵石北临介休,南接霍州,东靠沁源,西连交口、孝义,界于太岳山脉和吕梁山脉之间,太原盆地最西南段。春秋,始置邬县,隋开皇十年(590年),文帝杨坚北巡挖河道,获一巨石,似铁非铁,似石非石,色苍声铮,以为灵瑞,遂命名为“灵石”,置为灵石县。

    王家大院规模和气势在晋商宅院里首屈一指,“王家归来不看院”,是山西大院文化的杰出代表,它是一个完全封闭的城堡建筑群,依山而建,随形生变,被称为“华夏民居第一宅”,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比故宫还大,王景生家族经明、清两朝历时300余年修建而成,它包括五巷六堡一条街,这座拥有123个院落,1118间房屋的豪宅,是名副其实的深宅大院,齐齐整整,方方正正,继承了传统前堂后寝的风格,前院多采用砖木结构,后院二层窑楼,形成梁柱式木结构与砖石窑相结合的典型的建筑特色;庭院布局多为复式庭院,但格局多变,组合得当,吸收了南方园林建筑在局部和细微方面的匠心,将建筑技巧与园林艺术有机结合,形成了王家庭院建筑艺术的又一大特色,使各个庭院成为一个多元文化的艺术宫殿,具有典型汉族文化特色的建筑艺术博物馆,称得上北方地区民居的一颗璀璨明珠。

    王家大院由两处建筑群组成,我们买了票,先通过高大的城门进入高家崖建筑群,踏着青砖铺就的巷道,拾级而上,这里大小院落35座,房屋342间,主院敦厚宅和凝瑞居皆为三进四合院,每院除有高高在上的祭祖堂和两旁的绣楼外,又都有各自的厨院、家塾院,并有共用的书院、花院、长工院,大小院落既珠联璧合,上下左右的门既相互通达,又独立成章。

    参观完东建筑群,我们跨过桥就是红门堡建筑群,它早于高家崖建筑群,始建于乾隆四年(1739年)至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总面积25000平方米,是堡又是城,依山而建,从低到高分四层院落排列,左右对称,中间一条主干道,形成一个很规整的"王"字造型,堡内88座院落各具特色,无一雷同,每个座院落依主人身份、喜好的不同在结构和装饰上呈现出不同的风格。司马院是王氏十六世孙王寅德的宅院,该院落特点为一关辖三门,三门通四院,四座院落主题各异,分别为加官、进禄、增福、添寿。绿门院是十六世孙王中极的宅院,是一座典型的北方四合院,庭院装饰华丽,雕刻讲究,尤以木雕挂落"满床笏",石雕"四爱图"为最。

      王家大院建筑雄伟,精雕细刻,匠心独具,凝结着自然质朴、清新典雅、明丽简洁的乡土气息,大院的砖、木、石三雕题材丰富、技法娴熟,大量采用象征、隐喻、谐音的艺术形式,在文人、画家、雕刻艺人的共同参与下,将花鸟鱼虫、典故传说、戏曲人物或雕于砖、或刻于石、或镂于木,体现了清代建筑装饰的风格,将儒、道、佛思想与传统民俗文化融为一体,是清代精雕细刻的代表作。各院落内的楹联匾额,形式多样,做工考究, "映奎"、"桂馨", 是期盼子孙科考顺利,出类拔萃; "观我"、"视履",是警示做人要时刻规范自己的行为;"就日瞻云"显示谒见帝王之荣耀,楹联匾额作为文化品位的象征,潜移默化地熏陶着世代子孙。

    静升镇王氏家族,源出太原,元仁宗皇庆年间(1312年-1313年),先祖王实迁至静升村后,静升王氏从耕作与兼营豆腐业开始,由农及商,由商到官,家业渐大,家资渐厚,声名渐高,其后大兴土木,营造宅第。王家从十三世进入清朝,鼎盛于康熙、乾隆、嘉庆年间,从十八世以后(清道光年间)逐渐衰败,大院内再无人居住。

    大院的珍品有圣旨、千工床、大清万年一统天下全图,家具有在花梨木中间镶嵌螺钿并得以完整保存的书柜式多宝阁,以及许多用红木、梨木、榉木等珍贵硬木精心打造的精美古典家具等。由于名声在外,很多影视的拍摄都在王家大院取景,例如:《刀客家族的女人》、《吕梁英雄传》、《杀虎口》、《古镇大河》、等影视作品。

      我们沿着主街巷由东向西,再向北走到最高处,俯瞰大院,层层叠叠、院院套院、院院挨院,转完大院,坐在四周城墙的垛口上,吃了一根雪糕,凝视着眼前的一切,思考起来,细想在两百多年前,这里的繁荣程度哪里能比?这里究竟发生了多少豪门恩怨情仇的故事?还有多少不为人知的趣事?

      思今追昔,当然最不能忘记的一个人是耿彦波先生,斥巨资修缮大院,30年前的中国大地,沿海经济刚刚有点生机,市场有点活力,但内地还在一片死气沉沉中挣扎,就在这时,耿彦波入主灵石,经过调研,实地查看,做出了自己任职的第一个重大决定,修缮灵石王家大院,做出的预算远远超出众人的极限,五千万元,这可是灵石财政收入的一半啊,瞬间,犹如冷水掉进热油锅里,官员反对,群众骂声一片,也许初生牛犊不怕虎,耿彦波铁了心要干成这件事,一边不停的拆迁,一边群众不断骂声,最后打上了横幅,上访。在修缮大院的同时,老旧县城也开始了改造,群众更是气急败坏,直骂耿彦波是“耿疯子”、“耿拆拆”,据说当时几千人跟耿市长辩论,围着不能走,说怪话的多得很,“还有给寄子弹的,用报纸包着,上面写‘送魔鬼见阎王’,还有送花圈的,可想而知,当时难度有多大,好在经过三年多的时间,大院在骂声中竣工了,如今已经走过20多个年头,1997年对外开放,2000年获评国家4A景区,2006年,王家大院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为了世界知名的景点,从此,王家大院成了灵石人民的摇钱树,每年为灵石带来大量的游客,2015年首次突破百万人次,2016年,单日接待游客量已经超过10万人次,每年仅门票收入达3千万,带动一个镇消费收入达3亿元。

      当时,按人们的思维定势,认为耿彦波要么有利益可图,要么就是为升迁做政绩铺垫,现在20多年过去了,他先后在榆次、大同、太原的政绩证明,耿市长的谋划,不是一般人能想得通,想得到的,他以超远的眼光和胆略 ,为地方谋划,为人民谋利,这才是他真正的目的。

      今天,我们在畅游王家大院的时候,感慨大院的规模、感叹古人的智慧、称赞建筑的精美,千万记住我们最应该感谢的是他---耿彦波先生!

                    2022年5月20日!星期五

建筑规模宏大的王家大院,现在保存完整的建筑群有西大院、东大院、孝义祠等三部分,共有大小院落231座,房屋2078间,建筑总面积达45000平方米,是王家大院保存最为完好的建筑之精华。

西大院俗称红门堡,是一处十分规则的城堡式封闭型住宅群。俯视西大院,其平面呈十分规则的矩形,东西宽105米,南北长180米,整个大院只有一个堡门,一条主街。

其中,堡门开在南堡墙稍偏东的位置,正对着城堡的主街。西大院雄伟的堡门为两进两层,一方刻有“恒祯堡”的青石牌匾镶嵌在堡门正中央,因堡门为红色,所以人们都叫西大院为“红门堡”。

堡墙外高8米,内高4米,厚2米多,用青砖砌筑。堡墙上有垛口。堡门外正对堡门的地方,有一座砖雕影壁。堡门左右及堡墙东北、西北角各有一条踏道可上堡墙。堡内南北向有一条用大块河卵石铺成的主街,人称“龙鳞街”,街长133米,宽36米。

主街将西大院划为东西两大区,东西方向有三条横巷,横巷把西大院分为南北四排。从下往上数,各排院落依次叫底甲、二甲、三甲、顶甲。一条纵街和三条横巷相交,正好组成一个很大的“王”字。

堡墙东北角和西北角各有更楼一座。堡内东南角、西北角各有水井一口。堡内共有院落27座,除顶甲为6座外,其余三甲均为7座,各院的布局大同小异,多数为一正两厢二进院,正面以窑洞加穿廊为主,顶层有建窑洞或建阁房的。

在西大院,大部分院落以南北中心线为对称轴,东西基本对称。也有一部分院落为偏正套院,院门偏在东南方向,院门内是一条较长的信道,信道西侧南端是通往前院的门,北端是通往后院的门。

王家大院,数经增建。西大院建成57年后,又修建了东大院,也就是高家崖。它始建于1796年至1811年,是一个不规则形城堡式串联住宅群。

这是王家十七世孙王汝聪和王汝成兄弟俩建成的本族最后一座古堡。据说,在明清以前,此堡所占土地为静升村中高家所有,且地名亦随高家姓氏谓之高家崖,因此,后来虽被王家造堡征占,但旧地名依然在民间沿用下来。

东大院的造型,传说是一只正欲飞舞的“凤”。仔细辨识,虽轮廓有些牵强,但也看得出几分相似。堡内共有大小院落35座,房屋342间,面积近20000平方米,是王氏家族现存宅院的精华,尤其在建筑装饰艺术上,被誉为“纤细繁密”之典范。

整个东大院建筑规模宏大,结构严谨,大院因地布局,顺势而建,主要由3个大小不同的矩形院落组成:中部是两座主院和北围院;西南部是大偏院;东北部是俗称“柏树院”的小偏院。

东大院的四面各开一个堡门。东堡门位于主院前大通道的东端,是主门,门楼三层,巨幅石雕匾额上写着“寅宾”两字,功力深厚意为东方之神敬导日出。门前大狮子头大面宽,雄狮身佩绶带,象征好事不断,雌狮抚护幼狮,祝愿子孙昌盛。

南堡门开在主院前大通道的中间,装饰虽没有东门豪华气派,但简朴中含风韵,粗犷中有韵味。

北门开在小偏院的东北角,门楼高大坚固,供护堡人员出入。

西堡门开在开在大偏院的西南角,可以沟通西大院。这样四通八达,出入畅通,极为方便。

南堡门外是一条长50米、宽3米的石板坡路,直通村中的五里后街。主院前的大通道长127米,宽11米,全部用青石铺成。大通道的南面是高高的砖砌花墙,墙内建有60多米长的风雨长廊。

东大院主体建筑是中部的两座三进四合院,一座是王汝聪的住宅区,另一座是王汝成的住宅区。

王汝聪的住宅区也称敦厚宅,大门位于东南角,是一座高拔挺立的鸡头门楼。门面为单间,门楼的装饰,以木雕和砖雕为主,木构件上雕有琴棋书画和一些瓶、鼎器、皿及花草之类,两侧墀头、盘头上的砖雕图案分别为凤戏牡丹和神话人物。

门前台阶之上的两边是一对威武蹲踞的石狮子,为镇宅之物。

同大门相映成趣的是一块镶在墙壁上的大型石刻影壁。壁心是狮子滚绣球,背面是牡丹、荷花、菊、梅四季花卉,配以公鸡、鸳鸯、鹌鹑、喜鹊,寓意为“功名富贵,鸳鸯贵子,安居乐业,喜上眉梢”。

从石雕影壁西折,便是敦厚宅的前院,这里是主人的社交活动空间,按传统风水“坎宅巽门”修建,南房和东西厢房是佣仆居住的,北房则是高级过厅。

在北房的过厅前走廊有一幅浮雕,造型精细雅美。第一层平面阳刻团花底纹,第二层是主体物,有佛手、荷叶、折扇贝叶等吉祥物,第三层是琴棋书画等。

在这个三面檐廊的四合院里,当数上屋会客厅装饰讲究。屋宇三间七架结构,明间大于次间,每间都装有隔扇门窗,外有帘架,架心依次雕有“指日高升”“岁寒三友”“玉堂安居”木雕图案。

厅前檐廊由雀替与额枋组成的三层高浮雕挂落,集吉祥花草、祥云蟒龙、琴棋书画、钟鼎彝尊等艺术图案为一体。

敦厚宅的后院为王汝聪的生活区,具有私密性、隐蔽性。

从前院进入后院有两个途径,一是出正厅后门,经过一个狭窄的条带小院进入;一是从前院东侧的小偏门出去,绕小巷北边的另一道门而入。

这后一道门是“条带小院”,它把前院和后院既隔离又连接在一起,是一个过渡性的空间。在此小院的南面是一座两厅一院的三元书院。

三元书院又叫丽正书塾,是供少爷们读书的地方,厅舍不大,朴实简陋,没有任何华丽的装饰,是一处很适合读书的僻静所在。房子分南北两厅,门枕石是老鼠拉葡萄,象征子孙兴旺,蔓延不断。

书房院后是一座七门三院的厨院,也就是王家人用餐的地方。这里有“内三外四”七道门。

那么,为什么会有七道门呢?这是说院内不同身份的人要走不同的门,而且在不同的餐厅吃饭,主人在后院楼上的高雅餐厅里,高等佣人在中院,扛粗活的长工则是在三等院里。

敦厚宅后院的正面是五间窑洞,这是长辈们居住的地方,东西厢楼一层是儿孙居住的地方,二层是专为**设计的闺房。在正窑和厢窑间隔的东西两侧,是上绣楼的台阶。

主窑二层正窑是子乔阁,阁中供奉着太原王氏鼻祖王子乔的塑像。这种布局方式在清代封建社会宗法礼教制度下,便于安排家庭成员的住所,使尊卑贵贱有等,上下长幼有序,内外男女有别。

敦厚宅后院的装饰和前院也基本相同,可以说是一座艺术殿堂。窑腿子上的石雕,是博古图案,分别有瓶、鼎、爵、尊,配以戟磬如意等民间杂宝,表示爵位高升,吉庆如意。

东西厢房石雕稍小,上刻琴棋书画四季花卉,这里的木石砖雕,造型雍容大方,庄重严整、古色古香。

柱顶石上绘有佛家八宝、道家八宝、民间八宝和麒麟送子、狮子滚绣球,其中仙鹤表示长寿、四艺隐含儒雅、八仙示神仙降临,万事亨通。整个院落可以说是片瓦有致、寸石生情。

东大院内的王汝成住宅区,也称凝瑞居或府门院,此院落与敦厚宅的建筑格局及功能大致相同,只是在部分建筑的形式上有所区别。

最明显的差异是两座住宅大门的设置截然不同。

因为王汝成的官做得比哥哥大,王汝聪官居五品,门楼看似高大,却为单间;王汝成官高一品,较之老大家,门楼虽低矮一些,面阔三间,很有气派。

再者,王汝聪的宅居显得华丽张扬,王汝成的宅院则含蓄低调,但文化积淀丰富,甚有品位。

凝瑞居主体建筑坐北向南,冬可敞南户,夏可开北窗。此院是严格按照封建等级制度建造的,成中轴对称型,大门三间两厦,门前檐柱上雕饰有佛手、仙桃和石榴,象征着多福多寿多子。

在此宅院的正门外是座精美的单间双柱木牌楼。牌楼为悬山屋面垂花梁架,梁柱面雕琢繁冗,带有明显的乾隆风格。牌楼上悬一匾,上书“桂荣槐茂”。与牌楼相对的是凝瑞居的大门,门额上面有一块写着“凝瑞”两字的匾额。

门前的门枕石、上马石、栓马桩一应俱全。柱子上的楹联为:

仰云汉府厚土东南西北游目骋怀常中意;

沐烟霞披彩虹春夏秋冬抚今追昔总生情。

院内布局,由于大门开间设置之原因,与敦厚宅前院所不同的是没有南厅,但有两个对称敞亮的耳房,一左一右,与中间的府第门和仪门形成三间两厦结构,加之整体装饰连中有分,分连得体,看上去很有特色。

北面是高级客厅,高大雄伟、肃穆庄严,装饰虽少、分量却重。檐柱柱头有彩绘“出将入相”,大有“侯门深似海”的感觉。

檐前柱顶石,须弥座造型上下分五个层次,分别雕以鹿、兔、羊、猫、鹌鹑、大猴背小猴,寓意平安高寿,增福进禄、辈辈封侯。

客厅正面柱上的楹联为:

听汾思波涛天下唯心路须静;

望绵知崎岖世上岂蜀道才难。

凝瑞府客厅。上方一匾写有“诗礼传家”4个大字,寓意为:“让儒家的经典和道德规范世代相传”。

客厅的后面是雕刻精致的垂花门,上面雕饰有凤凰牡丹、狮子滚绣球,门匾额上写“天葩焕彩”,是歌颂主人似初绽花蕾,光彩四射,也是对垂花门及后院绚丽多彩的精雕细刻艺术的赞美。

凝瑞宅后院,是主人居住和活动的院子,分两层,是下窑上房的结构。

正面窑房的两柱上的楹联为:

邀造化孝祖先飞鹏起凤;

枕丘山面溪水卧虎藏龙。

窑门上方有一“德高望重”的匾额,寓意屋内住着王家的长辈。

凝瑞宅后院的结构和敦厚宅后院大致相同,也是一层为典型的窑洞住房,二层厢房为**绣楼。

这里的正窑顶层是祭祖阁,阁内装有神龛牌位和塑像,是专门供奉祖先阴灵的地方。

凝瑞宅后院没有敦厚宅后院宽敞,正面窑洞比老大家少了两孔,东西厢楼底层亦少了檐廊装置。这是为什么呢?

据说是因为弟弟不愿意超越兄长的缘故。但凝瑞宅后院的雕刻却比敦厚宅更加别具一格。院内无论墙基石还是墙壁,无论窗棂还是挂落、柱础石以及两侧绣楼台阶的石栏板等,都从不同侧面展示了古人美轮美奂的雕刻艺术。

其中最引人入胜的是分别筑砌于正窑和厢窑基座上的10块规格相同的墙基石,高16米、宽06米、厚03米,上面依次刻着五子夺魁、吴牛喘月、麒麟送子、飞马报喜以及“二十四孝”中行佣供母、乳姑奉亲等图案。

这些雕刻造型生动逼真,线条自然流畅,人物神采奕奕,具有很强的立体效果,真可谓的石雕艺术中的上乘之作。

同时,从正窑到厢窑的窗棂上,还有显露出其特艺术魅力的木雕,有“一品清廉”“喜鹊登梅”“玉树临风”“杏林春宴”等数幅画图组成的窗户小景,画龙点睛,使后室之内有虚有实,有情有景,情景交融,趣味横生。

不过,在凝瑞宅众多的雕刻艺术中,最为著名的还有养正书塾的石雕门框。

养正书塾在凝瑞居厨院的南侧,是主人生活区和连接前后主院必经的中间小院。

东大院西南部的大偏院是由两座花园式庭院组成的,一座是王汝聪兄弟俩共同所有的桂馨书院,另一座是王家的花院“叠翠轩”。

桂馨书院为王家高级书斋,分前,中,后3个院,其建筑特点与两主院大相径庭。

整座书院房屋低矮,阳光充足,院落杂错,连环紧套。外观极其平淡简朴,毫不引人注目。然而,当走进简陋的小门后,却是另外一番天地。

对称的“映奎”月洞门和“探酉”月洞门,与门匾刻有“桂馨”两字的正门鼎立呼应,前院十字花径,东西沟通月洞门,南北连接廊亭与后院。

在这块幽雅别致的小天地里,南面廊亭下珍存着12块双面书法石刻,称俗“石书”。上面的笔迹出自王家第十五世王梦鹏之手。

由前院到后院正屋,要经过三级台阶,寓有“连升三级”之意。

后院分上下两院,由一道女儿墙相隔,中央台阶两边紧贴隔墙的望柱为“辈辈封侯”雕刻,底座是浅浮雕“渔樵耕读”四逸图,为简洁朴实的书院涂染了富有教化意味而传神的一笔。

在此书院西边,便是花院“叠翠轩”,在此院落的西南角西堡门顶上有一瞻月楼,洞门上有“云桥”两字。

挺拔俊秀的瞻月亭,斗拱叠出、飞檐四挑,亭基是砖砌玉壁,台阶是石雕栏杆,是花院的主要景观之一。

穿过亭下的垂花门,门内有石雕垂带踏跺,上面是月洞门,如同云梯托着一轮明月冉冉升起。

进月洞门内是一个不足20平方米的小院,里面有三间小窑洞,这里是花房和花窑。

在正窑与厢房之间,有东西两个砖券小洞门,东洞门平直通向桂馨书院的后院,西洞门比东洞门高出两级台阶,里面隐藏着一个不大的精舍小院,如果稍不留意,是很容易被忽略的。

据说,花院和精舍小院过去常年陈设着四季花卉,专供家人茶余饭后赏玩消遣,尤其是僻静幽深、藏而不露的精舍,还是主人怡心养神和著书立说的最佳地方。

此外,在花院大门旁的屋内有一个地窖,明为花窖,实为暗道,是用来防御不测的。一旦堡内被兵燹或歹人围定,便可由此逃走,避过劫难,化险为夷。

在东大院内,除了中间的两座主院和西南部的大偏院,东大院主院正北的后院还有一座由一排13孔窑洞组成而又分隔为4个小院的护堡院。

整个东大院和西大院东西对峙,一桥相连,其总的特点是:依山就势,随形生变,层楼叠院,错落有致,气势宏伟,功能齐备,基本上继承了我国西周时即已形成的前堂后寝的庭院风格

再加上匠心独运的砖雕、木雕、石雕,装饰典雅,内涵丰富,实用而又美观,兼具南北情调,具有很高的文化品位,是国内目前不可多见的传统民居建筑。

在位于东大院和西大院之南,与两座城堡建筑呈品字形排列的是王家大院的孝义祠,也称王氏宗祠或王家祠堂。

孝义祠包括孝义坊和孝义祠两部分,是为乡举孝义王梦鹏而建。

据说,王家当年有牌坊15座,仅有孝义坊保留下来,始建于1786年。

这座青石牌坊是孝义祠较有气势的建筑。高大的三间四柱牌坊,前后共有10只石狮抱鼓,呈俯卧状,很有气势。

孝义祠建于1796年,分上下两层,总面积428平方米,楼上为祭祖堂、戏台,楼下陈列王家宗祠、坟茔模型以及记载王梦鹏一生善行的立体雕塑,艺术价值极高。

由于王家的老祖宗王实是靠卖豆腐发家的,为此,在王家大院里,王实用过的卖豆腐的扁担一直作为王家的宝贝,被放在王家的祠堂内。而且在王家的西大院内,还保留有醋坊和豆腐坊。

王家祠堂作为王氏先祖灵魂栖息的家园,已有数万名海外王氏后裔相继到此观光并拜祖敬香。

王家大院中的石牌坊

王家大院的建筑,有着 “贵精而不贵丽,贵新奇大雅,不贵纤巧烂漫”的特征。且凝结着自然质朴、清新典雅、明丽简洁的乡土气息。 灵石静升王氏家族,源出太原,元仁宗皇庆年间(1312年—1313年),先祖王实迁至静升村后,静升王氏从耕作与兼营豆腐业开始,由农及商,由商到官,家业渐大,家资渐厚,声名渐高,在此前提下,其后大兴土木,营造宅第,自是常事。王家最早筑屋舍于村西张家槐树附近,之后,由西向东,从低到高,逐渐扩展,修建了“三巷四堡五祠堂”等庞大的建筑群,总面积达15万平方米以上。据《静升村王氏源流碑记》载,明天启年间,族人中,有的不再以耕读为本,有的不持续以商发展,有的满足于一官半职,有的安乐于锦衣玉食,不少人既无承继先业之志,亦无固本守成之心,以有的竟成为盗贼、乞丐或不惜卖儿卖女之“莠民”。王氏家族从十三世进入清朝。鼎盛于康熙、乾隆、嘉庆年间。其时,除大兴土木,营造住宅、祠堂、坟茔和开设店铺、作坊外,在当地还办有义学,设有义仓,修桥筑路、蓄水开渠、赈灾济贫等,善举不断。从十八世以后(清道光年间)逐渐衰败。大院内再无人居住

楹联匾额 楹联匾额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比如 “映奎”、“桂馨”, 是期盼子孙科考顺利,出类拔萃; “观我”、“视履”,是警示做人要时刻规范自己的行为;“就日瞻云”显示谒见帝王之荣耀。楹联匾额作为文化的象征,使得以商发家的王家有所品位,并潜移默化地熏陶着世代子孙脱胎换骨,识礼守制,谨遵祖训,引导他们在一条既定的路上有所作为,不断推动着家族的兴旺发达。 珍品 一、圣旨:这是王家后人历经数代保存,后来自愿捐赠的嘉庆年间颁发给王家的一道圣旨。这道圣旨不仅是王家先祖留下的一份珍贵的实物资料,同时对于研究清代历史、文书制度、官制、书法、针织等方面的演变、发展具有参考价值。

二、千工床:敦厚宅后院“洞房”内摆放的“千工床”,采用雕、嵌、描、绘等多种装饰技法,以最能体现喜庆气氛的红色为主色调,搭配鲜艳欲滴的中国红,彰显富贵的金漆,显示了其作为“婚床”的独特风采。

三、大清万年一统天下全图:凝瑞居大厅内陈列的“大清万年一统天下全图”为刊印本,但对研究中国疆域和行政区域的历史变迁是一份宝贵的科学资料。

四、其它家具:有在花梨木中间镶嵌螺钿并得以完整保存的书柜式多宝阁,以及许多用红木、梨木、榉木等珍贵硬木精心打造的精美古典家具。 门票全票半票开放时间王家大院门票  66  33夏季:8:00—19:00

冬季:8:00—17:00

节假日不休息 王家大院导游票80/资寿寺门票158资寿寺导游票20/ 王家大院距山西省会太原140公里,交通十分便利。 汽车线路 a、太原市建南汽车站乘长途汽车(太原——灵石)到灵石汽车站下车,再转乘1路公交可直达王家大院。(1路公交8分钟一趟,2元/人)

b、太原市建南汽车站乘长途汽车(太原——介休)到介休汽车站下车,再转乘11路公交可直达王家大院。(11路公交20分钟一趟,5元/人) 火车路线 也可乘火车直达灵石或介休,再转乘公交至王家大院。 自驾路线

截止到2020年8月26日,没有关于王家大院的后代在什么地方的消息。

王家大院经明清两朝、历300余年修建而成,包括五巷六堡一条街,总面积达25万平方米,而且是一座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建筑艺术博物馆。

王家大院由静升王氏十七世孙王汝聪、王汝成兄弟俩修建于嘉庆元年(1796年)至嘉庆十六年(1811年),面积达19572平方米。所有建筑严格按照封建等级制度建造,院内雕艺精湛的砖、木、石三雕装饰品,题材繁多、内容丰富,集中展示了王氏家族独特的治家理念。

扩展资料

家族史略:

灵石静升王氏家族,源出太原,元仁宗皇庆年间(1312年—1313年),先祖王实迁至静升村后,静升王氏从耕作与兼营豆腐业开始,由农及商,由商到官,家业渐大,家资渐厚,声名渐高,在此前提下,其后大兴土木,营造宅第,自是常事。

王家最早筑屋舍于村西张家槐树附近,之后,由西向东,从低到高,逐渐扩展,修建了“三巷四堡五祠堂”等庞大的建筑群,总面积达15万平方米以上。

王氏家族从十三世进入清朝。鼎盛于康熙、乾隆、嘉庆年间。其时,除大兴土木,营造住宅、祠堂、坟茔和开设店铺、作坊外,在当地还办有义学,设有义仓,修桥筑路、蓄水开渠、赈灾济贫等,善举不断。从十八世以后(清道光年间)逐渐衰败,大院内再无人居住。

山西王家大院介绍

山西王家大院位于山西省晋中市祁县王家大院村。山西王家大院建于清代,占地面积近四万平方米。这座清代封建豪门大院,被誉为北方的“故宫”...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