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姓氏的苗族汉姓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11浏览:2收藏

苗族姓氏的苗族汉姓,第1张

中国的苗族,如今已普遍使用汉姓,而且汉族的大多数姓氏在苗族中都可以找到。但不同地区和不同支系的苗族各以某些汉姓为主,相互有些差异。

东部方言地区,湘西凤凰、花垣、吉首等地的苗族,以吴、龙、麻、石、廖为五大姓;黔东松桃,铜仁等地苗族,以吴、龙、麻、石、田(或白)为五大姓。此外,还有杨、张、赵、欧、伍、刘、梁、施、罗、王、邓,满、滕、胡、向等姓。据《古老话》记载,苗族共有148个汉姓。可见,东部方言苗族的汉姓相当多,但以“五大姓”为主,其他姓的人数则较少。  中部方言地区,如剑河县/麻江县,苗族中有杨、龙、王、李、张,姜、吴、刘、邰、陆、万、彭、潘、罗、黄、周等数十姓。而其中杨、龙、王、李为四大姓,人口均在1万人以上 ;福泉县,操中部方言的苗族,有吴、潘、文、雷、龙、杨、王、刘、杜、候、宋、江、熊、张、罗、李等,共52个汉姓,其中则以吴、潘、文、雷、龙、杨等姓为主 。雷山县掌背等地苗族,汉姓有张、白、韩、莫、向、蒋等,而以张姓的人数为最多。

西部方言地区,属滇东北次方言的贵州赫章县苗族(大花苗),主要有16个汉姓,即李、罗、汪、王、张、安、杨、韩、朱、潘、陶、吴、苏、马、龙、陆等 ;威宁县的苗族(大花苗),以朱姓为大姓,其他按人数多少分别是张、王、李、雷、韩、龙、吴等姓。届川黔滇次方言的云南文山地区的苗族(白苗为多),以杨姓人数最多,其次为马、李、陶、熊、项、王、吴,人数最少的还有邓、刘、宋等姓 。 从历史情况看,苗族采用汉姓,是随着汉文化进入苗族地区,以及苗、汉民族之间接触和交往的增多而逐步实现的,而且各地区和各支系先后不一,时间有早有晚。在某些地区,由于较早接触汉文化,因而也就较早地采用了汉姓;在愈偏远、愈闭塞的地区,采用汉姓的时间则愈晚。苗族汉姓的由来大致可归入以下四种途径和方式:

一、民间自己改用汉姓。这是苗、汉民族交往交流过程中自然出现的,早在唐宋以前即已开始。如据民间传说,东汉早期率领“五溪蛮”起义的相单程,他的亲族和后代在起义失败后都改为向姓,至今仍聚居于湖南沅陵县莲花池一带的向姓苗族均为其后裔。在唐代樊绰《蛮书》中记载的苗族杨、雷、向、田、冉等姓;《明实录》记载的,明初出现的“苗首”廖彪、罗哲、吴者泥、石各野等使用的廖、罗、吴、石、龙等姓氏,都应是在部分地区出族民间自发采用的汉姓。又如据记载,明嘉靖十四年(1535年),贵州都匀平浪司苗民起义被镇压之后,苗族的一些头领改用了汉姓,其中“阿四”取汉名叫“王聪”,采用了汉族的“王”姓 。

二、由原流行的苗姓或氏族头领和户主的名号按汉字译音而演化成的。这主要是在苗民编户入籍登造户口时采用的一种方式,即所谓“各照祖先造册”。如川黔滇次方言苗族中苗姓有“所古”(或“夸古”),汉字音译为“古”;还有苗姓“姆尤”汉字音译为“尤”。这应是现在云南一些苗族地区仍流行的苗族古、尤等汉字姓氏最初的由来。又如,据民间传说,贵州雷山—带姓白的苗族,本无汉字姓氏。其头人叫“绍白寡”,编户入籍时就按汉族姓氏改为“白绍寡”,“白”变成了姓,此后这支苗族都姓白 。  三、“官为立姓”。明初年,即有个别苗族酋领在归顺朝廷后,由朝廷和官府赐予汉字姓氏的。如募役长官司(治今关岭自治县西南),长官原叫阿辞,为“有名无姓”,归附明王朝后,授长官司职。传至阿更,朝廷赐姓礼,更名山,即姓礼名山,有了汉姓 。在苗族地区“归流”和“开辟”后,官府在登户造册时更普遍地采用这种“赐”姓,即“官为立姓”的方式。但山于年代久远而又缺乏文献资料,如今很难作具体考证。  四、山汉人带入苗区。汉人以各种不同的原因进入苗区定居,后逐步融合于苗族,苗族中就有了相应的姓氏。如贵州中部地区苗族,姓蔡、宋的不少,历史上称“蔡家苗”、“宋家苗”。据文献记载,他们本是春秋时期的蔡国遗民和宋国遗民,被放逐于黔地,“流为南夷”即演化为苗族,故苗中有蔡、宋等姓。又据上世纪30年代,凌纯声、芮逸夫和石启贵等人在湘西苗区实地考察,乾城(今吉首)、凤凰、永绥(今花址)等地出入有“吴、龙、廖、石、麻五姓”,他们称之为“纯苗”。由于一些“外姓人”(多原为汉人),“入赘于苗而习其俗”,即逐步融合于苗,因而“五姓”之外,在苗族中又有“杨、施、彭、张、洪诸姓” 。由于近代以来,苗、汉之间通婚的现象日渐增多,其中汉族男子入赘苗家者其子女往往从父姓,苗族小的汉姓也就日益增多。据贵州福泉县凋查,其境内萱花乡的柳、陈、何、舒、陆、谢、汤七个姓,翁羊乡的兰、刘、罗、唐、廖五姓,均为苗、汉通婚和汉人入赘苗家后,新增加的汉姓 。

江苏淮安山阳阮氏族谱一卷,(清)阮应徵辑,清康熙五十九年(公元1720年)复印清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江苏省淮安县档案馆。

江苏淮安山阳阮氏家谱三卷,(清)阮蕴村重修,清乾隆四十七年(公元1782年)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江苏省镇江市博物馆。

江苏淮安山阳阮氏家谱三卷,(清)阮葵生、阮芝生重辑,阮钟琦增订,复印清乾隆五十四年(公元1789年)勺湖草堂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江苏省淮安县档案馆。

江苏淮安山阳阮氏续谱存草一卷,阮家骏重辑,复印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江苏省淮安县档案馆。

江苏淮安山阳阮氏家谱,(清)阮葵生、阮芝生等修,清乾隆五十四年木刻活字印本三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江苏扬州阮氏族谱不分卷,著者待考,清道光二十六年(公元1846年)手写本。现收藏在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浙江鄞县鄞东鹿峰阮氏宗谱十二卷,首一卷,(民国)吴之才纂修,民国十九年(公元1930年)名贤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册。现收藏在浙江省宁波市天一阁文物管理所。

浙江慈溪阮氏宗谱四卷,(清)阮开除、阮思明纂修,清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敬思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收藏在浙江省宁波市天一阁文物管理所。

浙江绍兴山阮氏家乘不分卷,(清)阮汝昭修,阮大有纂,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收藏在河北大学图书馆。

安徽潜山潜阳阮氏宗谱六卷,著者待考,清光绪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广东新会阮氏族谱不分卷,(清)阮有才编,清光绪五年(公元1879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收藏在广东省中山图书馆。

广东云浮阮氏族谱不分卷,(清)阮麦秋编,清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石印本一册。现收藏在广东省中山图书馆。

阮氏宗谱八卷,(清)阮易路重修,清道光十年(公元1830年)文焕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册。现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阮氏族谱二卷,(清)阮国珏纂修,清咸丰年间刻,清光绪间续修木刻活字印本二册。现收藏在四川省图书馆。

浙江金华铜峯阮氏宗谱四卷,(清)周泰文拜撰,清光绪元年木刻活字印本两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暨阳阮坞俞氏宗谱,著者待考,清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三斯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浙江绍兴越州阮氏宗谱二十二卷,首一卷,(民国)阮彬华、陶念钦纂修,民国十七年(公元1928年)世懋堂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南开大学图书馆、河北大学图书馆、吉林大学图书馆、浙江省图书馆、杭州大学图书馆。

浙江诸暨暨阳西安西湖阮氏宗谱四卷,(清)阮松臣等修,清光绪十八年(公元1892年)余庆堂木刻活字印本五册。现收藏在南开大学图书馆。

安徽合肥阮氏宗谱十五卷,(民国)阮辑五纂修,民国十年(公元1921年)敦善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六册。现收藏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浙江奉化奉川阮氏宗谱十三卷,著者待考,民国七年(公元19l8年)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浙江省奉化县文物管理局(仅存第九~十三卷)。

江西兴国阮氏宗谱,(民国)阮占魁等修,民国三十二年(公元1943年)敦伦堂木刻活字印本五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浙江永康雅庄村志(有李、汪、阮、施、陈、周、林、蔡等姓),(现代)李修龙等修,1996年计算机排印本一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蔡姓与关姓有仇。

关帝庙现在随处可见,受世人膜拜。但蔡氏家训却写着“蔡、关两姓是世仇,天下蔡氏不拜关公”,只因为关羽使计斩杀了蔡家祖先蔡阳。蔡阳是汉朝曹操手下的名将,其人武艺高强,力大无比,曾与关羽在古城激战,被关羽使计斩杀。起因是关羽被困土山,带着皇嫂在曹朝的阵营挂印封金十数载。

虽然关羽为曹操立下了赫赫战功,但是关羽无时无刻不在想着他的兄长刘备(此为身在曹营心在汉典故的由来)。后来关羽说服了曹操,终于辞别曹操,带着二位皇嫂过五关斩六将去寻找他的兄长刘备。此时曹操阵营的大将蔡阳,为了给被关羽杀死的外甥蔡琪报仇,带了15万人马追关羽到了古城。关羽无奈之下,只好迎战蔡阳。

迁徙传播

春秋战国时期,蔡氏足迹已经遍布于河南、河北、陕西、山西、湖北、安徽、山东、湖南、贵州地区。战国时,蔡姓族人由湖北蔡甸出发向南进入湖南常德,并沿沅江进入贵州,与当地土著混居,成为当今苗、土家、瑶、布依等族蔡姓先民。秦汉时期,蔡姓主要分布于中原地区,在豫东与鲁西一带形成了济阳蔡姓,这是蔡姓历史上最为辉煌的时期,名人辈出,影响深远。

西晋末年,北方战乱,中原民众大量南迁,蔡姓开始大规模进入江浙地区。唐朝时期,中原两次大规模移民福建,蔡姓为主要姓族之一,这为蔡姓成为南方著姓奠定了基础。蔡用元乃蔡氏入闽始祖,唐末,中原战乱,河南蔡氏又有随王潮、王审知入闽者,先居于福建宁华县,二传又迁至广东梅州。到宋朝时,蔡姓已经散布于江南各地,蔡姓主力已经在福建形成。

苗族姓氏的苗族汉姓

中国的苗族,如今已普遍使用汉姓,而且汉族的大多数姓氏在苗族中都可以找到。但不同地区和不同支系的苗族各以某些汉姓为主,相互有些差异...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