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告诉我大宅门里白景琦的家谱!!
《大宅门》白景琦的家谱:
爷爷:白萌堂
奶奶:白周氏
父亲:白颖轩
母亲:白文氏
妹妹:白玉婷
配偶:黄春、杨九红、槐花、李香秀
长子:白敬业
次子:白敬功
女儿:白佳丽
孙子(白敬业的儿子):白占元、白占光、白占邦
孙子(白敬功的儿子):白占平、白占安、白占山
孙女:白慧、白美
扩展资料
白景琦是郭宝昌《大宅门》创作的艺术形象,其原型便是乐镜宇。在剧中,白景琦是一个个性张扬,具有强烈的反叛精神的人。青年时代被亲生母亲赶出家门,发明了32张药方,光宗耀祖。他一生与四个女人有感情瓜葛。
以北京老字号同仁堂为背景的电视剧《大宅门》中,白景琦的原型同仁堂的少东家乐镜宇,是北京同仁堂乐氏家族第12代孙,也是同仁堂当时的店主乐朴斋的第三房侄子。
乐镜宇这一辈叔伯兄弟共有17人,在众兄弟中乐镜宇最不被看好,乐镜宇受此刺激,下定决心,非要在药业上干出一番事业来。于是他私下向同仁堂的老职工请教,潜心学医,练就了一身过硬的本领。
《大宅门》是中央电视台影视部、无锡中视股份公司联合出品的家族剧,该剧讲述了中国百年老字号“百草厅”药铺的兴衰史以及医药世家白府三代人的恩恩怨怨。
-白景琦
姓寿的名人 寿 良:汉代兖州太守。字文淑,成都人。不仅专研《春秋三传》,贯通五经,面且能够澡身浴德,在宦途上唬春风得意,曾官室梁州刺史,历官有治著称。
寿 宁:元代高僧,字无为,上海人。居静安寺,寺有名迹八处,因作《静安八咏》。并汇诸家之作,编为《静安八咏诗集》。
寿光侯:汉代方士。相传寿光侯能刻百鬼众魅,令自缚见形。章帝曾召试其术。
五代时常州太守寿补,为诸暨寿姓始祖。
清朝状元 寿鹏飞,寿鹏飞父亲寿镜吾,父子俩军为鲁迅的先生。
“寿水流芳”是姓什么的人的门牌~~?? 寿水 徐姓
谁知道来氏的起源 一、姓氏源流
来(Lái 来)姓源出有三:
1、出自子姓,是汤王后后裔。据《路史》载:“系出子姓,殷商之子孙。”又据《唐书・宰相世系表》、《史记・殷本纪赞》等籍所载,来氏源出商王族支孙食采于[(今山东黄县东南,一说在河南荥阳东),其后遂以封地名[为姓,后因避难去邑为来姓。
2、出自子性,为大禹的裔孙契之后代,以国名为氏。据《尚书》和《诗经》等载,大禹之后契为子姓,他的后代被分封到各国,就以国名为姓了,有殷氏、来氏、宋氏、空桐氏、稚氏、北殷氏、目夷氏等。
3、出自莱姓,为商朝莱侯的后代,以祖上爵号为氏。商朝时,莱侯曾与太公争营丘(今山东省临淄北),后莱侯之子浮柔跑奔至棠(一作唐,在今山东省鱼台东),遂有莱氏,后去草头作来姓,称为来氏。
二、迁徙分布
(部分)来氏受姓源自公元前十六世纪,夏王桀残暴无道,众叛亲离。商汤带领一些诸侯,发兵攻打夏桀。夏桀逃到南巢(今安徽省寿县东南),被商汤军队追赶后俘虏。商汤将夏桀囚禁于南巢的亭山。后夏桀亡,商汤大胜,把山东莱州分封于各诸侯。到了春秋鲁襄公六年,莱国(今山东黄县东)被齐侯所灭。从此即以国为氏,去草为“来”。这是来氏受姓的一说,《来氏家谱》持此说,后二十二世孙来鸿撰《来莱辨》以驳正前说,并称“来氏子姓,系出于[。”来氏受姓,早于我国宋代的《百家姓》,它虽然被摒于《百家姓》之外,但是来氏后裔遍布世界,许多著名姓氏书都备载来氏渊源。 大量的史料表明,来氏系出于殷人玄鸟之裔,他以王侯将相世系蝉联。同虞帝后裔的姚姓、黄帝后的姜姓、周王后裔的姬姓一样,是我国的华夏族的“子姓”。来氏历经战国、秦朝。齐国时有来章,楚国有来英。西汉时的来歙,因征陇蜀有功,封为征羌侯。三国时的来敏,官典学校尉。来军为羌维参军。隋朝的来护儿官至泉州刺史。唐朝来恒为中黄门侍郎,来济为唐高宗永徽时中书侍郎兼弘文馆学士。宋代有来之邵,字德高,哲宗朝为殿中侍御史。来子时,字以中,绍兴初授袁州通判兼劝农营田事,他的孙子来廷绍,为萧山来氏始祖。来氏南迁萧山定居长河 公元1138年,宋高宗正式定都临安(今浙江省杭州)。北方人口大量南迁,为南方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劳动力,促使南宋社会经济的较快发展。嘉泰二年(1202年),萧山始祖来廷绍,出任绍兴府事。渡西陵时得了急病,未赴任而卒于萧山祗园寺僧舍,葬在萧山湘湖方家坞……(余略,另见下第2楼详细介绍)。来姓望居江都郡(隋开皇九年〔589年〕平陈,改吴州为扬州;大业初改为江都郡)、平阳郡(三国魏置,在今山西省临汾县西南)。
三、历史名人
来 歙:字君叔,东汉初将领。南阳新野(今属河南省)人。建武二年(26年),以劝汉中王刘嘉归刘秀之功,拜太中大夫。数次出使陇西,说服隗嚣附汉,因功拜中郎将。八年春,率2000余人伐山开道,从番须(今陕西省陇县西北)、回中(今甘肃省华亭西南)至略阳(今庄浪西南),斩守将金梁。复坚守数月,抵御隗嚣大军的攻击,在陇西之战中战功卓著。十年秋,统率冯异等五将扫荡隗嚣余党,攻破落门(今武山洛门),灭隗氏割据集团。又率盖延等将击羌人于五溪(今陇西县西),斩首数千,获牛羊万余头。开仓赈饥,安定陇右。十一年六月,与盖延、马成等率军大败公孙述部将王元、环安于河池(今徽县西北)、下辨(今成县西北),正拟乘胜入蜀,被环安遣人刺杀于军中。
来 周:约明万历、崇祯间人。擅画山水,构图简洁,萧疏闲逸,意境清远,墨色秀雅,画风远学宋、元,近学杜琼,受“吴门派”影响。传世作品有万历十五年(1587年)作《山水图》轴,金笺,墨笔,纵513厘米,横31厘米,款署:“丁亥春月上浣,为公篪>>
来的来历 一、姓氏源流
来(Lái 来)姓源出有三:
1、出自子姓,是汤王后后裔。据《路史》载:“系出子姓,殷商之子孙。”又据《唐书・宰相世系表》、《史记・殷本纪赞》等籍所载,来氏源出商王族支孙食采于[(今山东黄县东南,一说在河南荥阳东),其后遂以封地名[为姓,后因避难去邑为来姓。
2、出自子性,为大禹的裔孙契之后代,以国名为氏。据《尚书》和《诗经》等载,大禹之后契为子姓,他的后代被分封到各国,就以国名为姓了,有殷氏、来氏、宋氏、空桐氏、稚氏、北殷氏、目夷氏等。
3、出自莱姓,为商朝莱侯的后代,以祖上爵号为氏。商朝时,莱侯曾与太公争营丘(今山东省临淄北),后莱侯之子浮柔跑奔至棠(一作唐,在今山东省鱼台东),遂有莱氏,后去草头作来姓,称为来氏。
二、迁徙分布
(部分)来氏受姓源自公元前十六世纪,夏王桀残暴无道,众叛亲离。商汤带领一些诸候,发兵攻打夏桀。夏桀逃到南巢(今安徽省寿县东南),被商汤军队追赶后俘虏。商汤将夏桀囚禁于南巢的亭山。后夏桀亡,商汤大胜,把山东莱州分封于各诸侯。到了春秋鲁襄公六年,莱国(今山东黄县东)被齐侯所灭。从此即以国为氏,去草为“来”。这是来氏受姓的一说,《来氏家谱》持此说,后二十二世孙来鸿撰《来莱辨》以驳正前说,并称“来氏子姓,系出于[。”来氏受姓,早于我国宋代的《百家姓》,它虽然被摒于《百家姓》之外,但是来氏后裔遍布世界,许多著名姓氏书都备载来氏渊源。 大量的史料表明,来氏系出于殷人玄鸟之裔,他以王侯将相世系蝉联。同虞帝后裔的姚姓、黄帝后的姜姓、周王后裔的姬姓一样,是我国的华夏族的“子姓”。来氏历经战国、秦朝。齐国时有来章,楚国有来英。西汉时的来歙,因征陇蜀有功,封为征羌侯。三国时的来敏,官典学校尉。来军为羌维参军。隋朝的来护儿官至泉州刺史。唐朝来恒为中黄门侍郎,来济为唐高宗永徽时中书侍郎兼弘文馆学士。宋代有来之邵,字德高,哲宗朝为殿中侍御史。来子时,字以中,绍兴初授袁州通判兼劝农营田事,他的孙子来廷绍,为萧山来氏始祖。来氏南迁萧山定居长河 公元1138年,宋高宗正式定都临安(今浙江省杭州)。北方人口大量南迁,为南方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劳动力,促使南宋社会经济的较快发展。嘉泰二年(1202年),萧山始祖来廷绍,出任绍兴府事。渡西陵时得了急病,未赴任而卒于萧山祗园寺僧舍,葬在萧山湘湖方家坞……(余略,另见下第2楼详细介绍)。来姓望居江都郡(隋开皇九年〔589年〕平陈,改吴州为扬州;大业初改为江都郡)、平阳郡(三国魏置,在今山西省临汾县西南)。
三、历史名人
来 歙:字君叔,东汉初将领。南阳新野(今属河南省)人。建武二年(26年),以劝汉中王刘嘉归刘秀之功,拜太中大夫。数次出使陇西,说服隗嚣附汉,因功拜中郎将。八年春,率2000余人伐山开道,从番须(今陕西省陇县西北)、回中(今甘肃省华亭西南)至略阳(今庄浪西南),斩守将金梁。复坚守数月,抵御隗嚣大军的攻击,在陇西之战中战功卓著。十年秋,统率冯异等五将扫荡隗嚣余党,攻破落门(今武山洛门),灭隗氏割据集团。又率盖延等将击羌人于五溪(今陇西县西),斩首数千,获牛羊万余头。开仓赈饥,安定陇右。十一年六月,与盖延、马成等率军大败公孙述部将王元、环安于河池(今徽县西北)、下辨(今成县西北),正拟乘胜入蜀,被环安遣人刺杀于军中。
来 周:约明万历、崇祯间人。擅画山水,构图简洁,萧疏闲逸,意境清远,墨色秀雅,画风远学宋、元,近学杜琼,受“吴门派”影响。传世作品有万历十五年(1587年)作《山水图》轴,金笺,墨笔,纵513厘米,横31厘米,款署:“丁亥春月上浣,为公篪二兄画。来周。”现藏常熟市博物馆。>>
大家好,请帮忙替三胞胎男孩取个姓名,父亲姓寿母亲姓韩,谢谢了 20分 寿福 寿禄 寿康 寿星 寿望 哥们你真行!怎么生的? 再生两个吧?
寿山石王姓的名家有哪几个老雕刻家姓王的有几个叫什么名字 中国寿山石雕刻大师:王祖光、王则坚、王一帆
中国寿山石雕刻名家:王铨d
东北来姓家族是哪个民族? 好像赖布氏后来有些改姓来的。
[赖布氏] Laibu Hala 见于《清朝通典氏族略满洲八旗姓》,又作赖卜、来布,世居扎库木(辽宁省抚顺东南)、佛阿拉(辽宁省新宾县)、董鄂等地。著名人物有:漕运总督硕干,都统兼议政大臣、骑都尉沙纳海,江宁右翼副都统、骑都尉达尔化,武备院卿护穆萨,云骑尉和敏、胡萨礼、伊成额。
世居札库木的赖布氏分布编入正白旗,世居佛阿拉的赖布氏分布在正黄旗。
萧山地名故事 5分 一、姓氏源流
来(Lái 来)姓源出有三:
1、出自子姓,是汤王后后裔。据《路史》载:“系出子姓,殷商之子孙。”又据《唐书・宰相世系表》、《史记・殷本纪赞》等籍所载,来氏源出商王族支孙食采于[(今山东黄县东南,一说在河南荥阳东),其后遂以封地名[为姓,后因避难去邑为来姓。
2、出自子性,为大禹的裔孙契之后代,以国名为氏。据《尚书》和《诗经》等载,大禹之后契为子姓,他的后代被分封到各国,就以国名为姓了,有殷氏、来氏、宋氏、空桐氏、稚氏、北殷氏、目夷氏等。
3、出自莱姓,为商朝莱侯的后代,以祖上爵号为氏。商朝时,莱侯曾与太公争营丘(今山东省临淄北),后莱侯之子浮柔跑奔至棠(一作唐,在今山东省鱼台东),遂有莱氏,后去草头作来姓,称为来氏。
二、迁徙分布
(部分)来氏受姓源自公元前十六世纪,夏王桀残暴无道,众叛亲离。商汤带领一些诸候,发兵攻打夏桀。夏桀逃到南巢(今安徽省寿县东南),被商汤军队追赶后俘虏。商汤将夏桀囚禁于南巢的亭山。后夏桀亡,商汤大胜,把山东莱州分封于各诸侯。到了春秋鲁襄公六年,莱国(今山东黄县东)被齐侯所灭。从此即以国为氏,去草为“来”。这是来氏受姓的一说,《来氏家谱》持此说,后二十二世孙来鸿撰《来莱辨》以驳正前说,并称“来氏子姓,系出于[。”来氏受姓,早于我国宋代的《百家姓》,它虽然被摒于《百家姓》之外,但是来氏后裔遍布世界,许多著名姓氏书都备载来氏渊源。 大量的史料表明,来氏系出于殷人玄鸟之裔,他以王侯将相世系蝉联。同虞帝后裔的姚姓、黄帝后的姜姓、周王后裔的姬姓一样,是我国的华夏族的“子姓”。来氏历经战国、秦朝。齐国时有来章,楚国有来英。西汉时的来歙,因征陇蜀有功,封为征羌侯。三国时的来敏,官典学校尉。来军为羌维参军。隋朝的来护儿官至泉州刺史。唐朝来恒为中黄门侍郎,来济为唐高宗永徽时中书侍郎兼弘文馆学士。宋代有来之邵,字德高,哲宗朝为殿中侍御史。来子时,字以中,绍兴初授袁州通判兼劝农营田事,他的孙子来廷绍,为萧山来氏始祖。来氏南迁萧山定居长河 公元1138年,宋高宗正式定都临安(今浙江省杭州)。北方人口大量南迁,为南方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劳动力,促使南宋社会经济的较快发展。嘉泰二年(1202年),萧山始祖来廷绍,出任绍兴府事。渡西陵时得了急病,未赴任而卒于萧山祗园寺僧舍,葬在萧山湘湖方家坞……(余略,另见下第2楼详细介绍)。来姓望居江都郡(隋开皇九年〔589年〕平陈,改吴州为扬州;大业初改为江都郡)、平阳郡(三国魏置,在今山西省临汾县西南)。
三、历史名人
来 歙:字君叔,东汉初将领。南阳新野(今属河南省)人。建武二年(26年),以劝汉中王刘嘉归刘秀之功,拜太中大夫。数次出使陇西,说服隗嚣附汉,因功拜中郎将。八年春,率2000余人伐山开道,从番须(今陕西省陇县西北)、回中(今甘肃省华亭西南)至略阳(今庄浪西南),斩守将金梁。复坚守数月,抵御隗嚣大军的攻击,在陇西之战中战功卓著。十年秋,统率冯异等五将扫荡隗嚣余党,攻破落门(今武山洛门),灭隗氏割据集团。又率盖延等将击羌人于五溪(今陇西县西),斩首数千,获牛羊万余头。开仓赈饥,安定陇右。十一年六月,与盖延、马成等率军大败公孙述部将王元、环安于河池(今徽县西北)、下辨(今成县西北),正拟乘胜入蜀,被环安遣人刺杀于军中。
来 周:约明万历、崇祯间人。擅画山水,构图简洁,萧疏闲逸,意境清远,墨色秀雅,画风远学宋、元,近学杜琼,受“吴门派”影响。传世作品有万历十五年(1587年)作《山水图》轴,金笺,墨笔,纵513厘米,横31厘米,款>>
有谁知道“来”这个姓是怎么出现的,发源地何处 一、姓氏源流
来(Lái 来)姓源出有三:
1、出自子姓,是汤王后后裔。据《路史》载:“系出子姓,殷商之子孙。”又据《唐书・宰相世系表》、《史记・殷本纪赞》等籍所载,来氏源出商王族支孙食采于[(今山东黄县东南,一说在河南荥阳东),其后遂以封地名[为姓,后因避难去邑为来姓。
2、出自子性,为大禹的裔孙契之后代,以国名为氏。据《尚书》和《诗经》等载,大禹之后契为子姓,他的后代被分封到各国,就以国名为姓了,有殷氏、来氏、宋氏、空桐氏、稚氏、北殷氏、目夷氏等。
3、出自莱姓,为商朝莱侯的后代,以祖上爵号为氏。商朝时,莱侯曾与太公争营丘(今山东省临淄北),后莱侯之子浮柔跑奔至棠(一作唐,在今山东省鱼台东),遂有莱氏,后去草头作来姓,称为来氏。
二、迁徙分布
(部分)来氏受姓源自公元前十六世纪,夏王桀残暴无道,众叛亲离。商汤带领一些诸候,发兵攻打夏桀。夏桀逃到南巢(今安徽省寿县东南),被商汤军队追赶后俘虏。商汤将夏桀囚禁于南巢的亭山。后夏桀亡,商汤大胜,把山东莱州分封于各诸侯。到了春秋鲁襄公六年,莱国(今山东黄县东)被齐侯所灭。从此即以国为氏,去草为“来”。这是来氏受姓的一说,《来氏家谱》持此说,后二十二世孙来鸿撰《来莱辨》以驳正前说,并称“来氏子姓,系出于[。”来氏受姓,早于我国宋代的《百家姓》,它虽然被摒于《百家姓》之外,但是来氏后裔遍布世界,许多著名姓氏书都备载来氏渊源。 大量的史料表明,来氏系出于殷人玄鸟之裔,他以王侯将相世系蝉联。同虞帝后裔的姚姓、黄帝后的姜姓、周王后裔的姬姓一样,是我国的华夏族的“子姓”。来氏历经战国、秦朝。齐国时有来章,楚国有来英。西汉时的来歙,因征陇蜀有功,封为征羌侯。三国时的来敏,官典学校尉。来军为羌维参军。隋朝的来护儿官至泉州刺史。唐朝来恒为中黄门侍郎,来济为唐高宗永徽时中书侍郎兼弘文馆学士。宋代有来之邵,字德高,哲宗朝为殿中侍御史。来子时,字以中,绍兴初授袁州通判兼劝农营田事,他的孙子来廷绍,为萧山来氏始祖。来氏南迁萧山定居长河 公元1138年,宋高宗正式定都临安(今浙江省杭州)。北方人口大量南迁,为南方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劳动力,促使南宋社会经济的较快发展。嘉泰二年(1202年),萧山始祖来廷绍,出任绍兴府事。渡西陵时得了急病,未赴任而卒于萧山祗园寺僧舍,葬在萧山湘湖方家坞……(余略,另见下第2楼详细介绍)。来姓望居江都郡(隋开皇九年〔589年〕平陈,改吴州为扬州;大业初改为江都郡)、平阳郡(三国魏置,在今山西省临汾县西南)。
三、历史名人
来 歙:字君叔,东汉初将领。南阳新野(今属河南省)人。建武二年(26年),以劝汉中王刘嘉归刘秀之功,拜太中大夫。数次出使陇西,说服隗嚣附汉,因功拜中郎将。八年春,率2000余人伐山开道,从番须(今陕西省陇县西北)、回中(今甘肃省华亭西南)至略阳(今庄浪西南),斩守将金梁。复坚守数月,抵御隗嚣大军的攻击,在陇西之战中战功卓著。十年秋,统率冯异等五将扫荡隗嚣余党,攻破落门(今武山洛门),灭隗氏割据集团。又率盖延等将击羌人于五溪(今陇西县西),斩首数千,获牛羊万余头。开仓赈饥,安定陇右。十一年六月,与盖延、马成等率军大败公孙述部将王元、环安于河池(今徽县西北)、下辨(今成县西北),正拟乘胜入蜀,被环安遣人刺杀于军中。
来 周:约明万历、崇祯间人。擅画山水,构图简洁,萧疏闲逸,意境清远,墨色秀雅,画风远学宋、元,近学杜琼,受“吴门派”影响。传世作品有万历十五年(1587年)作《山水图》轴,金笺,墨笔,纵513厘米,横31厘米,款署:“丁亥春月上浣>>
方氏家谱字辈排行
方氏族谱字辈排名国,顺,正,家,之,文,明,启,厚,依,照,朝,同,捷,远,世,袭,克,昌,期,
2 方氏辈分排名
德泽丕昌运,泽字辈后面是丕字辈。
3 方氏族谱得字辈
四川资阳方氏字辈,明字辈后面是正。
1,四川资阳方氏字辈:“庭朝应志仕文如之从明正是同书于万中和泰起永耳汝洪心耀前入"。
2,安徽太湖方氏字辈:“一德向传明献点英才记昔”。
3,安徽天长方氏字辈:“高伦序定绍法敦行”。
4,安徽阜阳方氏字辈:“伸子建学万”。
5,安徽舒城方氏字辈:“良存仁茂德家道远昌”。
6,安徽寿县方氏字辈:“德茂登家庆贤良玉国华”。
7,安徽合肥方氏字辈:“观美善怀开宗明义孝友传家贤能继世”。
8,安徽淝南方氏字辈:“大宗延世则群秀正家申中孝成先德”。
9,安徽桐城方氏字辈:“世德延长曾元”。
10,安徽枞阳方氏、许氏字辈:“敬承宗系培植本支实修名立勋铭钟彜”。
4 方氏家谱字辈排行榜
大宅门第二部小说附录人物表为准;
由于设定的每一行为一个辈分,便于一目了然,所以詹王府的老福晋忽略了;
仆人丫鬟也一并忽略,亲戚关系基本牵扯不到的也一概忽略——除了特意加了个王喜光;
有关人名矛盾之处也以正传两部的七十二集为主,前后矛盾的按照时间推衍选择后者;
白老爷 白萌堂(杜雨露) 妻 白周氏(王丽媛)
长子白颖园(李洪涛) 妻 白殷氏(赵珍祺)
长子白景怡(贾新光)
次子白景泗
三子白景陆
四女白玉芬(艾丽娅)
孙:白敬生
次子白颖轩(毕彦军) 妻 白文氏(斯琴高娃)
长子白景琦(陈宝国) 妻 黄 春(茹平) 妾 杨九红(何赛飞) 妾 槐花(雷娟) 填房 李香秀(谢兰)
长子白敬业(赵 毅) 妻唐幼琼 周玉莲
孙子:白占元 妻:苗若珍、白占光,白占帮(周玉莲生) 孙女:白美、白慧-儿子:童大陆
次子白敬功 妻 高月玲
孙子:白占平、白占青
女白佳莉(张 谊) 女婿何洛甫
外孙女:何琪
养子李天意
次女白玉婷(蒋雯丽)
三子白颖宇(刘佩琦) 妻 白方氏(张 岩)
长子白景双
次子白景武
白颖宇,白方氏:儿子:白景双 白景武
白雅萍-关少怡
四女白雅萍(李 萍) 女婿关少沂(白 杨)
女:关香菱
长子关小宝
次女关秀伶(魏然)
女婿詹奎禧
子詹立志
白家相关人等
白家世交 沈树仁(郭宝昌)
胡总管(张 谦)
新总管 王喜光(雷恪生)
听差 秉 宽(张兆北)
白景琦老师 季宗布(张丰毅)
白景琦友 日军老田木(田壮壮)
詹王府
母 老福晋(贺小书)
子詹王爷(鲁继先)
长女大格格(贾 妮)
情夫武贝勒(章 申)
私生女黄 春(茹 平)
次女二格格
三子詹 瑜(李心敏)
朝廷
慈 禧(赵奎娥)
李莲英 (张艺谋)
常公公(黄宗洛)
府台大人(姜 文)
巡 捕(陈凯歌)
朱 顺(申学斌)
其他
于八爷(李雪健)
白 桦(于荣光)
当铺掌柜(何 群)
老駂珍儿(宁 静)
韩荣发(杜旭东)
5 方氏家谱辈分
“方姓”百家姓氏之一,主要分布在苏、浙、闽、粤、皖、赣、湘、鄂、豫等地区。那么在方姓字辈排行中的辈分划分是怎样的呢,下面不妨来看看吧 贵州德江方氏字辈:“成月正天文大德在朝廷传佳忠孝友远代万年春”。
贵州德江方氏字辈:“成月正天文大德在朝廷传佳忠孝友远代万年春”。
6 方氏家谱辈分查询
源出 ; 出自「姬」姓,以字为氏。
周宣王有大臣方叔。见《诗经.小雅.采芑》云﹕「方叔止。」「方叔,卿士也。支孙以王父字「方」为氏。又,《风俗演义》云﹕相传为古帝榆罔之子方雷氏之后。万一公支下流传字派1至60世: 01世至10世:万省元福钜,志胜添凤一; 11世至20世:应逢希世思,懋极道昌华。 21世至30世:大学先明德,继之以新民; 31世至40世:其成在止善,宗绪乃克行。 41世至50世:物格后知至,身修必意诚; 51世至60世:齐家治国本,天下乐太平。 万七公支下流传字派: 01世至05世:万召太人广; 06世至12世:仕欲本绍目隐瞪, 13世至19世:仰献观之日从轮, 20世至26世:一恭志同修显尚, 27世至33世:来迟进作四逢成, 34世至40世:衣冠叠侣天颜观, 41世至47世:甲第联绵海内名, 48世至54世:运会璇推尊道德,
7 方氏家谱字辈排行表
统一的应该没有,每个地方都有姓方的,然后大家族有自己的族谱家谱,辈分什么的都在那里写着。不同的分支应该合不到一起。
8 最新方氏族谱排辈分
方姓字辈: 江苏南通方家村字行:应克先人志,荣光兆泰和。 安徽天长方姓字行:高伦序定,绍法敦行。 浙江衢州方氏派语:世辈二十字:育廷逢洪锡,文明衍盛传,邦家崇淑德,光荣显祖先。行辈一十二字:智仁圣义中和,孝友睦娴任恤。 江西上饶尊公桥方氏字派诗:文章长秉得,审兆绍希荣,慎守宗维远,恪传祖德行。存诚修信效,尚志式朝正,克广金紫庆,化通任酌成。 柱国方氏派语:本生宗敏存,堂昂肃永昌,和当贵兴隆,乾元亨贞远,成谦让。 某支方氏老派行:延良天文一,士国必大邦。新派行:祖上有宏德,永世作隆昌
北[北,读音作běi(ㄅㄟˇ)]
一姓氏渊源:
第一个渊源:源于姜姓,出自地名,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
相传,黄帝与蚩尤大战之后,把蚩尤部落整个迁移至北地,其后裔便以“北”为姓氏,称北氏。
第二个渊源:源于复姓,出自古代方位所指居住地,属于以居邑方位称谓为氏。
当为北人氏、北门氏、北官氏、北殷氏、北郭氏、北野氏、北方氏、北狄氏、北海氏、北土氏、北唐氏、北山氏等复姓省文简化所改。
第三个渊源:源于古癸北部落,出自虞帝第三妃癸北氏,属于以先祖名字为姓。
第四个渊源:源于古玄菟郡,出自高句丽民族,属于因地为姓且汉化改姓为氏。
玄菟郡设立于汉武帝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其辖地是卫氏朝鲜属国沃沮的故地,大约是今北朝鲜咸镜南道、咸镜北道以及中国辽宁、吉林省西部一带,郡治大体在咸镜南道境内。汉昭帝始元五年,玄菟郡的郡治迁至今新宾永陵地区,江外之地划入乐浪郡。高句丽邹牟王(或称朱蒙)于西汉元帝建昭二年(公元前37年)在玄菟郡内建国。
玄菟郡在中原以北,迁移至中原的高句丽人被时人称其为北人氏,后其人中亦逐渐引以自称,后省文简化为北氏。
二郡望:
玄菟郡:设立于汉武帝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其辖地是卫氏朝鲜属国沃沮的故地,辖境相当我国辽宁东部、、吉林省西部及北朝鲜咸镜南道、咸镜北道以及中国辽宁一带,郡治大体在咸镜南道境内。汉昭帝始元五年(公元前82年),玄菟郡的郡治迁至今新宾永陵地区,江外之地划入乐浪郡。高句丽邹牟王(或称朱蒙)于西汉元帝建昭二年(公元前37年)在玄菟郡内建国。1980年以来,有学者提出太祖大王(公元一世纪中叶以后)建国,高句丽县建国时,高句丽人已经在西汉郡县制的管辖之下生活了七十多年,高句丽王被王莽政权贬为侯,说明其在西汉末为王国,东汉光武帝刘秀复其王号,也证实了高句丽在两汉时期的封国地确实存在。“玄菟”在后来泛指中国北部边塞要地。
三历史名人:
北 董:(公元1943~今),河北滦县人,本名董天柚。著名现代作家。
1964年高中毕业,务农。1979年任中学教师,1981年供职县文教局,1987年任县政协副主席,1988年任县文联主席。1993年评定文学创作一级职称。
著有长篇小说《北斗峰》、《凤凰城》、《鬼蟹岛》、《溜出天堂的孩子》、《辣娃和银豹》、《纸风车》。小说集《蹈海》、《虎皮伞》、《七色马》、《紫月芽》、《青蛙爬进了教室》、《火桥》。长篇童话《琥珀城奇游记》、《外星人与沉船城》、《男孩有只萤火鸟》。童话集《魔布手套》、《泥狼》等。作品曾获河北省文艺振兴奖,河北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奖、冰心儿童图书新作奖、陈伯吹儿童文学园丁奖等。
是河北省人大第八届代表、唐山市政协第五、六、七届常务委员,兼唐山市作家协会副主席、河北省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
卯[卯,读音作máo(ㄇㄠˊ),亦可读作mǎo(ㄇㄠˇ)]
一姓氏渊源:
第一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西周时期周公旦的第三子茆叔,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从中国国家图书馆珍藏的史料记载来看,茆、卯二氏为同宗。茆氏的始祖为茆叔,为西周初期周公旦的第三子。其后裔子孙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茆氏,后有简笔为卯氏者。
今山东省定陶、巢县、单县,以及河南省的民权县等地的卯氏族人,据传皆为周公旦第三子茆叔之后裔,姓氏读音作máo(ㄇㄠˊ)。
第二个渊源:源于 ,出自明朝时期 将领石纳,属于帝王赐姓改姓为氏。
卯氏 ,原为西北 石姓,明初随军迁居威宁。据威宁卯家沟《卯氏碑序》:“始祖石纳,原系东方鞑靼回,明倡义起兵,率众归……”卯氏后人传说,在先祖时期,因皇帝赐晏,封为卯氏。卯氏在定居威宁后,变教为汉族,是威宁和滇东北地区的大姓之一。
根据《威宁县郊草海边卯家沟先祖石纳将军墓碑》记载:“吾祖原姓石,于明朝洪武十四年间(公元1381年)随大将军沐英征云南,从陕西平凉府迁居到云贵高原的乌撒,吾祖立有战功被朝廷封为将军,统领乌撒卫所,并赐三卯之地(一说三箭之地)屯田戍边,洪武皇帝赐姓卯。
历经六百多年繁衍生息,该支卯氏家族遍及云贵高原,至今人口近十余万。主要分布在贵州省威宁县、赫章县、纳雍县、织金县、大方县、修文县、毕节市、六盘水市、安顺市、六枝县、镇宁县;云南省昭通市、巧家县、彝良县、会泽县、鲁甸县、永善县、镇雄县、富源县、宣威市、曲靖市;四川省金阳县、德昌县、西昌市。该支卯氏家族所在的乌撒,清朝以后改威宁府,是以彝族苗族为土著,元朝时期转入 ,故现在称威宁彝族苗族 自治县。现散居云贵川的该支卯氏子孙均从威宁县迁出。根据史籍《明实录》的记载,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农历1月,置乌撒卫,隶云南都指挥使司。明王朝统治西南地区时期,当地土著举行多次反叛朝廷的起义,卯氏先祖作为地方卫所的军事长官,曾被多次派往云贵高原周边平叛守城,故卯氏族人在征讨过程中散居于云贵高原各地。”
该支卯氏原为 石氏,出身元末明初朱元璋手下将领,后在镇守西南地区时,多次参与乌撒卫所(今贵州威宁)的镇压戍边战争,因功被明太祖朱元璋赐姓为“卯”,因以改姓为卯氏,世代相传至今,姓氏读音作mǎo(ㄇㄠˇ)。
第三个渊源:源于轩辕氏,出自陆终第五子晏安的封地邾,属于以避难改姓为氏。
该支卯氏源出朱氏。朱氏出邑名,源于陆终第五子晏安封于邾,食采于曹;经二十四世传至曹侠,周武王姬发封功臣曹侠于邾子国;至四十四世,仪父仕齐桓公有功,被进爵为子爵,始平王为邾国之君;传至五十四世春秋时,朱茅荑鸿被楚国所并,子孙避乱于沛国,遂将“邾”去“邑”以单字为姓氏,称朱氏。
朱氏传至明朝末年,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攻占北京,明崇祯皇帝朱由检自己吊死在煤山(今北京景山公园)后,部分皇室族人从北京逃出后,躲到山东曹州(今山东菏泽),落户于此。由于朱氏族人们大都能识文断字,常为邻居代写家信、春联等,因此很受邻里的尊敬。
传说,有一次一位朱氏族人与邻友喝酒,酒后失言,说出了自己的身世。回家后越想越怕,怕消息传出去招来杀身之祸,便决定离开曹州。为了减小目标,族人们分开迁逃,在分离之时,正好是早晨的卯时(清晨5:00~7:00之间),于是大家共同约定,改姓为“卯”,以后遇到姓卯的,就是一家人,姓氏读音作mǎo(ㄇㄠˇ)。
据说,当时曾有一部分人去云南投奔吴三桂了,其余的多数人皆迁至今山东单县蔡堂镇的卯楼。
当时,大太监王承恩的母亲带着一部分朱明皇室族人来到了卯楼安居下来,因此,该支卯氏族人皆奉王承恩的母亲为卯家恩人,其逝世后被卯氏族人安葬在今山东省单县的蔡堂镇,现在每次卯氏族人祭拜先人,都要先祭拜王老夫人。
当时卯氏族人在山东单县蔡堂镇也是大户人家,但却有一条严厉的家规:所有的族人皆不得考取满清功名,永不为官。
卯时族人原来都住在卯楼,后来由于战乱、天灾人祸等各种原因,许多人都陆续搬走了,没走了的人后来也搬迁到不远处的郝庄,卯楼现在只剩下一些破房子和一个老枣树林。但周围县市的卯氏族人一直都互有联系,包括山东的单县卯庄、定陶、安徽临泉、江苏的铜山县、丰县,以及山西等地。
第四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黄帝臣子于则,属于以历史事件改姓为氏。
于则发明了用麻编织的鞋子履,结束了古人光着脚的历史,因功大被封在于邑(今河南内乡),称为于则。于则的子孙后代以封地为姓,称为于氏。通常认为于则是于氏的始祖。
于氏一族传至北宋末期著名宰相于谦,字廷益,钱塘人(今浙江杭州),明永乐十九年(公元1421年)进士。明宣德元年(公元1426年)任御史,明宣德五年(公元1431年)升兵部右侍郎,巡抚山西、河南,整顿军备。明正统十三年(公元1448年)升兵部左侍郎。明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秋季,在与蒙古瓦剌部也先军的决战中,明军主力在土木堡之战中溃败,明英宗朱祁镇被俘,蒙古瓦剌军乘胜进攻京师(今北京)。
在此关头,于谦反对迁都,力主抗战,果断拱推郕王朱祁钰为帝,即明景帝,稳定了朝堂。于谦升任兵部尚书,率军击败瓦剌军,取得了京师保卫战的胜利。战后,他首创团营军制,加强边戍,委任名将镇守。他主张以战求和,多次击败瓦剌军的进攻,迫使其首领也先释放明英宗回朝。
明景泰八年(公元1457年)农历1月中旬,明英宗借夺门之变重登帝位,他们怀挟私心,诬陷于谦谋反。农历1月22日卯时,于谦在京师被杀害。于谦被害当天,京城百姓哭声震天,行刑之时,乌云蔽日,可谓是天怒人怨。
锦衣卫的官兵在抄查于谦的家产时,什么罪证也没查出来,只看到于谦家的房屋仅能挡住风雨,屋里空荡荡的,除了书籍之外,没有任何值钱的东西。只有一间正室的大门锁得很牢固,打开一看,里面是明景帝所赐的蟒衣、剑器等,密封得很严,从来没有动用过。锦衣卫被他的高风亮节所感动,不禁失声恸哭。
皇太后听到于谦被处死的消息后,叹息、哀悼了好多天。事后,明英宗自己也后悔自己错杀了一位忠臣。而那些诬陷于谦的人,在不到一年的时间,接二连三地被明英宗以贪污或谋反罪落狱,使于谦的冤情得以天下大白。
明宪宗成化二年,于谦的冤案昭雪,明宪宗在诏书中赞叹于谦道:“当国家之多难,保社稷以无虞,惟公道之独恃,为权奸所并嫉。在先帝已知其枉,而朕心实怜其忠。”
诏书被天下人传诵,历史终于还忠臣以公道。于谦留下了惊世千古的名诗“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痛感于一代“救时宰相”于谦被害的日子,有于谦的后人以其被害时刻“卯”改姓为卯氏,姓氏读音作mǎo(ㄇㄠˇ)。
二各支始祖:
卯纳(石纳):一世祖,祖籍明陕西省平凉府人,迁封定海将军,镇守乌撒卫。娶刘氏。生二子:长子卯京,次子卯东。
卯 京:二世祖,封标骑将军,娶李氏镇守云南长官司。坟基在卯家沟(草海边)坐北向南。次祖卯东,娶安氏居住在官庄卯官屯(离草海不远处)坟基卯官屯。坐东向西有碑记。
卯世尊:三世祖,京卯之长子,文生。娶蒋氏,住威宁府卯官屯。生二子一女,坟基在卯家沟坐北向南。
卯世耀:三世祖,京卯之次子,武生。娶刘氏,生二子一女。移居鲁安州。
卯世夺:三世祖,京卯之三子,贡生。娶妻陈氏。
卯建宗:四世祖,卯世尊之长子,娶管氏生四子职千总住石河。
卯成宗:四世祖,卯世尊之次子,娶殷氏职守都司调云南海司生二子。
卯德宗:四世祖,卯世耀之子,教授。娶张氏移居普安州。
卯升阳:五世祖,卯建宗之长子,娶管氏生三子。
卯升云:五世祖,卯建宗之次子,娶赵氏生二子。
卯升龙:五世祖,卯成宗之长子。
卯升朝:五世祖,卯成宗之次子。
卯升科:五世祖,卯成宗之三子。
卯升堂:五世祖,卯成宗之四子。俱随调云南望海司。
卯应奎:六世祖,卯升阳之长子,娶刘氏,职务副总兵,调云南楚雄镇守。坟基在卯官屯坐东向西。
卯应夺:六世祖,卯升阳之次子,文生。
卯吉祥:七世祖,卯应奎之长子,娶贺殷马氏生三子。
卯 祯:七世祖,卯应奎之次子,娶李氏。
卯闻序:八世祖,卯吉祥之长子,娶施氏生一子一女。
卯闻学:八世祖,卯吉祥之次子,娶殷氏生一子。
卯闻重:八世祖,卯吉祥之三子,娶陈氏生一子一女。
卯建国:九世祖,卯闻序之长子,娶耿氏。
卯建成:九世祖,卯闻学之长子,娶苗氏。搬贵定县。
卯建栋:九世祖,卯闻学次子,娶邹氏。移居宣威后所。
卯建梁:九世祖,卯闻学三子,娶吴氏。居云南,阵亡。
卯建高:九世祖,卯闻重之长子,娶李氏。生一子向阳。
卯向阳:十世祖,卯建高之子,娶戚李氏生四子一女。住阁下。坟基在卯家山坐南向北有碑记。
卯有忠:十一世祖,卯向阳之长子。娶马氏,生一子一女。住阁下。坟基在卯家山坐西向东有碑记。
卯有广:十一世祖,卯向阳之次子,娶陈氏,过继毕节陈门,名自新。坟基在威宁鲁章。
卯有箕:十一世祖,卯向阳之三子,娶李氏。住母打鹿,即现今的卯大路。
卯有明:十一世祖,卯向阳之四子,娶管氏。生三子二女。
卯沾荣:十二世祖,卯有忠之子,娶王氏。
卯启琏:十二世祖,卯有箕长子,娶王氏。生三子。封武略将军,阵亡。坟基在阁下坐西向东有碑记。长子卯级寅,次子卯钢寅,三子卯统寅。
卯加荣:十二世祖,卯有明长子,娶李氏。
卯升荣:十二世祖,卯有明次子,娶赵氏。
卯德荣:十二世祖,卯有明三子,娶刘氏,生一子。移居鲁甸。
三分布
今山东省的菏泽市单县蔡堂镇郝庄、卯庄,定陶市,安徽省的临泉县,江苏省的铜山县、丰县,山西省,贵州省的毕节市翠屏村西安组、威宁县,四川省的金阳县对坪,河南省的三门峡市灵宝市焦村镇卯屯村、民权县,云南省的曲靖市富源县竹园乡的大假角村、彝良县、卯雄、昭通市鲁甸卯家竹林、东川市会泽县可河二道桥石嘴子尹家湾,甘肃省的定西市渭源县会川镇、庆坪乡龚家沟村等地,均有卯氏族人分布。
四郡望:
武 州:一称阶州,今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武都位于甘肃省东南部的白龙江中游地带。
威宁县:元明时期称乌撒卫(乌撒军民府治),亦称乌蒙。据《元史·地理志》记载:“乌撒者,蛮名也。所辖乌撒、乌蒙等六部,后乌蛮之裔,尽得其地,因取远祖乌撒为部名。
五家乘谱牒:
山东单县卯氏宗谱,著者待考,1963年油印本。现被收藏在山东省单县的蔡堂镇卯楼村卯氏宗祠。
贵州威宁卯氏宗谱,著者待考,清年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贵州省威宁县郊草海边卯家沟卯氏宗祠。
六字辈排行:
山东,安徽卯氏字辈:“崇德宏广万元明金其福俊文思学继庆贺建国昌”。
贵州威宁卯氏字辈:“世宗升应祥闻建阳有荣启寅文开岱廷昭照时昌升明光永亮钟龄祯毓秀兴国复安邦洪龙跃海宇武德树朝纲良翰培贤士奇才献法章春锦继远煜嘉晏庆云洲孝贵承志睿俊鹏广积辉”。
七历史名人:
卯在东:(生卒年待考),阶州人。著名明朝官吏。其人美丰仪,善谈论,志操轶群。授中城兵马左右,录请不避权贵。后迁河南府。
卯晓岚:(公元1939~今),甘肃武都马街乡人(今甘肃陇南武都)。著名大型真菌分类学家
卯稳国:(公元1956~今),云南富源人。著名 地方党务工作者。迪庆州委书记。
戴氏宗谱序
戴氏出殷汤之后,国于宋,有谥戴公者。子孙因以为氏。初殷后得者十人,殷氏、汤氏、宋氏、孔氏、华氏、肃氏、林氏、褚氏、皇甫氏、而戴氏其一也。其后戴氏子孙,蕃衍散处郡围,居亳州者以谯国为望:居扬州者以广陵为望:居齐州者以济阴为望。由汉以来,代有文人,大小戴以礼学显,凭以明经显,南渡,若渊若邈若逵各以勋德著。若尚书侍郎济,中书侍郎夔,亦其杰然者也。李唐初兴,胄、至德父子相继名臣。而戴氏益大济后家歙之篁墩,都使扩始迁婺源之桂岩,(唐)天祜中,大尉陶公,雅尚书汪公,英武命帅师讨乱,累著勋绩,没于兵马使,其子寿代领其众,仕后唐,为中书舍人。寿之子安,仕南唐,为光禄大夫,其孙匡宜、匡德、复登明经三传科。汪陶二公牒命手贴暨光禄公诰命俱存。武功文学世济其美亦云盛矣,迄今三百年,家传厚德,代跻上寿家诵户弦,入贤关试礼部者,相踵未艾也,于乎,惟善可以寿后,惟学可以亢宗,父子兄弟尚其勖哉。尝读苏文安先生族谱引,有曰吾所以相视如途人者,其视兄弟也,兄弟其初一人之身也。观吾谱者,孝弟之心,可以油然生矣。善哉、言乎,是谱之所以作也,为吾宗者,因其流之异,溯其源之同,必修吕正献之家法,广范文正之义田,而又由近及远,访岷隐之史学,寻石屏之诗卷,考端明之易说,而且参之名公巨卿以订其异同,则尊祖睦族之谊,得而可垂诸来裔矣。虽未能如朱文公之族谱,苏文安序引之意,亦庶几云尔。时
宋开庆元年(公元一二五九年)己未正月十七世孙仲杞述
第一世
黄帝:
以土德旺天下故曰黄帝在位百年建都涿鹿(今河北涿县)少典国君之子母附宝孕而生帝於轩辕之寿丘因名轩辕本姓公孙长於姬水遂以姬姓国於有熊氏代神农为天子帝始作甲子造律吕作舟车制衣裳对古代文明贡献甚大配元妃西陵氏之女曰螺祖生玄嚣昌意龙苗次妃方累氏曰白节生休及清三妃彤鱼氏生辉及夷彭四妃曰嫫母生苍林万阳其馀从妾生子十六共二十五子得姓者十四人於十二姓馀者未详崩葬於荆山之阳桥山括地志云宁州罗川县东八十裏子午岭(今陕西黄陵县)
第二世
玄嚣:名挚姬姓 黄帝长子《帝王世纪》曰少昊帝
母嫘祖生邑於穷桑国之青阳亦号青阳氏继天子位从都曲阜以金德王故号金天氏龙修太昊伏羲之德都曲阜在位八十四年傅位颛顼故曰少昊氏崩葬山东兖州曲阜县西南玄阳山之原
第三世
矫极:因高阳氏静渊以有谋疏通而知事故让位於颛顼
第四世
帝喾:名梦 高辛氏五帝之一
妃四元妃邰氏曰姜嫄生後稷次妃有娀氏曰简狄有玄乌之祥生契三妃陈锋氏曰庆都孕十四月生尧帝於丹陵四妃取訾氏曰常仪生挚喾年十五佑颛顼治天下三十岁代高阳为天子都亳今商丘县南在位七十年据(帝王世纪)寿一百零五岁墓商丘县城南高辛集
第五世
契:名阏伯
佐禹治水有功封於商地赐子姓任唐尧之火正官保管火种观测辰星运行规律并适应天气的变化安排农时祭祀火星其後又任舜之司徒为我国天文历法创始祖后人对契感恩戴德奉若神明称他为火神契逝後葬于所居高台被尊称为火神台也称阏伯台被天文学家称之为观星台阏伯封号商墓冢也被称为商丘位於河南商丘西南三裏王坟乡
第六世
昭明:夏诸侯 后皆子姓
第七世
相士:夏诸侯 继祖父火正司星之职商这势力发展到渤海一带
第八世
昌若:夏诸侯
第九世
曹圉:昌若之子 夏诸侯
第十世
冥:夏诸侯 善治水
第十一世
振:夏诸侯 《纪年》载有殷王子亥甲骨文称王亥 弟:王恒
善于丈量计算商贾始祖从事畜牧业马车制造者
公元前1854年—公元前1803年
第十二世
微:夏诸侯 史称上甲微
《竹书纪年》载“殷侯微以河伯之师伐有易”因父放牧到黄河北岸被有易氏首领绵臣所杀夺去牛马微年长向河伯借兵攻有易杀绵臣夺回牛马报父仇
第十三世
报乙:夏诸侯
据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甲骨文字缀合成果《甲骨拼合集》证实《史记·殷本纪》记载商之世系“报丁、报乙、报丙”世次有误应订正为“报乙、报丙、报丁”
第十四世
报丙:夏诸侯
第十五世
报丁:夏诸侯
第十六世
主壬:夏诸侯
第十七世
主癸:夏诸侯
第十八世
天乙:名履 史称商汤、成汤、武汤
契之十四世孙商太祖商朝开国之君甲骨文称大乙商族首领夏王朝腐朽众叛亲离汤以德立威厉兵秣马翦除夏王朝方国十一征而无敌於天下各部落纷至纳贡归服任人於贤重用奴隶出身伊尹为相兴国强盛後逐放夏桀於南巢国号商都亳子姓传到纣十七世三十帝
在位三十年(其中十七年为夏朝商诸侯十三年为商朝天子)《韩诗内传》曰汤为天子十三年百岁而崩(公元前1742年—公元前1730年)
第十九世
太丁:商代王亦称大丁《史记》载未登帝位去世
外丙:《史记》曰帝外丙即位二年(公元前1729年—公元前1728年)
仲壬:商懿王名庸《史记》曰帝仲壬即位四年崩伊尹立太丁子太甲即帝位(公元前1727年—公元前1724年)
第二十世
太甲:名至太丁之子汤嫡长孙继叔仲壬位商朝第四任君主
号太宗在皇宫娇生惯养看不起奴隶出身伊尹以暴治民经尹先劝规不改後给尹放逐祖墓地桐宫(即今河南偃师县)经看墓者演说祖史三年後而悔改成为明君《帝王世纪》曰太甲反位又不怨故更尊伊尹曰保衡即《春秋传》所谓伊尹放太甲卒为明王是也太甲修政殷道中兴《孔丛子》所谓“忧思三年追悔前愆起而即政谓之明王者也”葬於历城(今山东省济南市)在位三十四年(公元前1723年—公元前1690年)
第廿一世
沃丁:名绚继太甲位居毫葬狄泉(河南洛阳)在位二十八年(公元前1689年—公元前1662年)
太庚:名辨又作大庚 太甲次子
《纪年》称小庚继沃丁位崩後由子小甲继位諡号宣王葬于狄泉在位二十五年(公元前1661年—公元前1637年)
第廿二世
小甲:名高太庚之子 居毫葬狄泉在位十七年(公元前1636年—公元前1620年)
雍巳:名伷太庚之子 在位十二年(公元前1619年—公元前1608年)
太戊:名密太庚之子
太戊在位时举贤人伊陟巫咸为丞相天下大治《史记·殷本纪》载述雍己在位时“殷道衰诸侯多不至”及至太戊即位“殷复兴诸侯归之故称中宗”太戊陵位於河南省内黄县亳城乡刘次范村东侧在位七十五年(公元前1607年—公元前1533年)
廿三世
仲丁:名庄太戊之子
《纪年》毫迁都於嚣《史记》称迁都敖在位十三年(公元前1532年—公元前1520年)
外壬:名发太戊之子 甲骨文称卜壬在位十五年(公元前1519年—公元前1505年)
河檀甲:名整太戊之子 在甲骨文中作戋甲继外壬位自嚣迁都于相《太平御览》引《史记》称他在位九年病死後葬於相(今河南省内黄县境内)在位九年(公元前1504年—公元前1496年)
第廿四世
祖乙:名滕 仲丁之子 《纪年》曰胜《史记·殷本纪》称为河亶甲之子甲骨文记载是仲丁之子当以甲骨文为准祖乙在位时国运再度中兴曾迁国都由相迁耿迁邢最後迁庇(今山东鱼台)甲骨文中称他为中宗葬于狄泉据传“春节”和“万年历”是此时樵夫万年发明在位十九年(公元前1495年—公元前1477年)
第廿五世
祖辛:名旦 《史记》在位十六年(公元前1476年—公元前1461年)葬于狄泉其弟沃甲继位
沃甲:名逾《世本》作开甲甲骨文曰羌甲《竹书纪年》载在位五年《史记》记在位二十五年葬于狄泉在位二十五年(公元前1460年—公元前1436年)
第廿六世
祖丁:名新 祖辛之子《竹书纪年》载在位九年继叔沃甲位在位三十二年(公元前1435年—公元前1404年)由堂弟沃甲之子南庚继位
南庚:名更 沃甲之子《史记》南庚在位二十九年《竹书纪年》载在位六年南庚在位时商朝国运再度衰落后迁都于奄(今山东省曲阜县) 崩传位于祖丁之子阳甲在位二十六年(公元前1403年—公元前1378年)
第廿七世
阳甲:名和 祖丁之子 甲骨文中称象甲商朝再度衰落诸侯不朝《史记》阳甲在位十七年《竹书纪年》载在位四年葬于狄泉在位六年(公元前1377年—公元前1372年)
盤庚:名旬 祖丁之子 甲骨文做般庚继位第三年迁都于殷从此政治稳定国又复兴改国号为殷商朝也被称为殷商葬于殷(今河南省安阳县小屯庄)在位二十八年(公元前1371年—公元前1344年)
小辛:名颂 祖丁之子 继位後殷复衰落《竹书纪年》载在位三年病死葬于殷在位二十一年(公元前1343年—公元前1323
年)
小乙:名敛 祖丁之子 《竹书纪年》称在位十年《史记》载在位二十八年(公元前1322年—公元前1295年
第廿八世
武丁:名昭 号高宗 小乙之子 即位後任用傅说和甘盤等贤臣先後征服多个敌国和叛乱不朝的方国殷墟卜辞载武丁配偶妇好也亲自率军征伐羌方使衰落的商朝重新振兴形成“邦畿千里维民所止肇域彼四海”广大疆域《史记殷本纪》称武丁修政行德殷道复兴史称“武丁中兴”在位五十九年(公元前1294年—公元前1236年)
第廿九世
祖己:武丁之子 《史记》称祖己未继君位《帝王世纪》作孝己《太平御览》《帝王世纪》为武丁嫡长子《太平御览》载孝己母早亡继母妣辛虐待流放孝己饿死於野殷墟出土甲骨文中祖己位居武丁之後祖庚之前
祖庚:名曜 武丁之子 《竹书纪年》载在位十一年《史记》在位七年(公元前1235年—公元前1229年)
祖甲:名载 武丁之子 曾征伐西戎改革祭祀早期政治家《史记》称他荒*无度商朝再度衰落在位三十三年(公元前1228年—公元前1196年)
第卅世
廪辛:名先 祖甲之子《竹书纪年》称冯辛在位四年崩在位六年(公元前1195年—公元前1190年)
庚丁:名嚣 祖甲之子 甲骨文作康丁 祖甲之子《今本竹书纪年》称在位八年《史记》曰帝庚丁在位三十一年崩子武乙立殷复去亳徙河北在位二十一年(公元前1189年—公元前1169年)
第卅一世
武乙:名瞿 庚丁之子 《纪年》曰武乙继位居殷三十四年周王季历来朝武乙赐地三十裏玉十瑴马八匹《後汉书·东夷传》载武乙时“东夷寖盛大分迁淮岱渐居中土”《史记·殷本纪》载帝庚丁崩子帝武乙立殷复去亳徙河北帝武乙无道为偶人谓之天神与之博令人为行天神不胜乃僇辱之为革囊盛血卬而射之命曰“射天”武乙猎於河渭之间暴雷武乙震死子帝太丁立《竹书纪年》载武乙三十五年殁在位四年(公元前1168年—公元前1165年)
第卅二世
太丁:名托 甲骨文中作文武丁
在位期间周侯季历(姬昌父)伐戎有功太丁忌惮先嘉其功而杀之《竹书纪年》在位十三年《史记》在位三年(公元前1164年—公元前1162年
第卅三世
帝乙:名羡《吕氏春秋·当务》曰纣之同母三人其长曰微子启次曰仲衍其次曰受德受德乃纣也甚少矣纣母之生微子启与中衍也尚为妾已而为妻而生纣纣之父母欲置微子启以为太子太史据法而争之曰“有妻之子 而不可置妾之子纣故为後用法若此不若无法”《太平御览》八十三引《帝王世纪》载帝乙有二妃正妃生三子长曰启中曰衍小曰受庶妃生箕子年次启皆贤初启母之生启及衍也尚为妾及立为後乃生辛帝乙以启贤且长欲以启为太子太史据法争之帝乙乃立辛为太子
帝乙有三子启衍辛无争议而箕子为帝乙之子文献说法不一武王灭商後封箕子於朝鲜《竹书纪年》在位在位九年《帝王世纪》在位三十七年(公元前1161年—公元前1125年)
比干:名干 誉为“亘古第一忠臣”国神比干是林氏的太始祖二十岁乙太师高位辅佐帝乙继托孤重辅帝辛从政四十馀载年纣王暴虐荒*横徵暴敛杀比干剖视其心终年六十三岁周武王封比干垄为国神赐後代林姓魏孝文帝拓跋宏立庙宇唐太宗下诏封諡“忠烈公”宋仁宗为《林氏家谱》题诗元仁宗为比干立碑塑像清高宗祭文题诗清宣宗修复比干庙正殿等等
第卅四世
微子:帝乙之子 名开讳曰启
详见《史记·宋微子世家》纣王无道启数谏纣而不听为周所灭启肉袒面膊以续殷祀而封微地(即今微山)子爵封武庚禄父继殷庚叛为周公平之後成王始封启於宋不以臣相待故皿宾王墓於商丘县西南二十五裏青岗寺村
宋国第一任国君建都商丘立国受封下传三十三君历二十六世唐开元二十一年五月曾立子微庙碑明万历四十年壬子十一月重修殷微子墓。孔子称微子箕子比干为殷末“三仁”
微仲:帝乙之子 名衍或泄曰仲思 宋国第二任国君
帝辛:帝乙之子 名受或受德史称商纣王商朝末代帝王纣王暴虐无道武王伐之纣自焚在位五十二年(公元前1124年—公元前1173年)《竹书纪年》载在位五十三年
第卅五世
宋稽:名稽 继召伯
宋国第三任国君微仲之子详见《史记》卷三十八《宋微子世家》第八多数谱记微子启为宋公稽直系不符史书 礼记曰“微子舍其孙腯而立衍也”郑玄曰“微子适子死立其弟衍殷礼也”微仲衍继兄微子启位为宋公虽迁爵易位而班级不过其故故以旧官为称故二微虽为宋公犹称微至於稽乃称宋公也微仲卒子宋公稽立宋国第三代国君仁而爱民宽其政国乃治
武庚:帝辛之子
武王封武庚禄父主殷使管叔度蔡叔鲜传之武王崩成王少周公旦代国政故管蔡疑之与武庚作乱为旦平之诛武庚杀管放蔡乃命微子代殷
第卅六世
丁申:名申 宋国第四任国君
第卅七世
湣公:子姓名共宋之诸侯 宋国第五任国君
焬公:名熙 宋国第六任国君 被鲋祀诛杀
第卅八世
厉公:名鲋祀 湣公之子 宋国第七任国君
缗公庶长子因不服叔父炀公熙继位杀熙欲立太子弗父何弗父何不受鲋祀於是自立史称为宋厉公封弗父何于栗(今夏邑)任宋国国卿
费父何:湣公之子 宋大夫 弗父何是孔子之远祖
第卅九世
嫠公:名举 厉公之子 宋之诸侯
宋国第八任国君嫠公二十八年(公元前八五九年至公元前八三一年)举崩子覵立
第四十世
惠公:名覵宋国第九任国君《十二诸侯年表》载三十一年(公元前八三0年至公元前八00年)宋惠公薨葬于商丘
第四十一世
哀公:名史逸 宋之诸侯宋国第十任国君在位仅一年崩子撝公继位
四十二世
戴公:名撝 宋国第十一任国君 称宋戴撝公为戴姓第一世始祖
戴姓聚集地
先秦时期,戴氏主要在其发祥地豫东一带发展繁衍。到了汉代,戴氏开始有迁居豫南、江浙、山东等地的。三国至南北朝时,戴氏又有迁居安徽、湖北者。如西汉时的戴遵为慎阳(今河南正阳县北)人,戴崇为沛(今江苏沛县)人。
又如东汉时的戴就为上虞(今属浙江)人,戴宏、戴封均为刚(今山东宁阳县北)人。唐初,戴氏开始入闽。据《元和姓纂》所列当时戴氏聚居点有济北(今山东长清县西南)、谯国(今安徽亳州)、吴兴长城(今浙江长兴)、魏郡斥丘(近河北成安)河东桑泉(今山西临晋)等。清代初年时,广东焦岭县一支戴氏后裔迁往台湾屏东,其后分布于高雄、桃园、新竹等地。
戴姓是台湾的一个大姓位居第五十二位。主要集中在新竹、嘉义和台南,在台北和南投也有不少。台湾戴姓的始祖是清代雍下年间从福建来的。最初到达现在的苗栗县大甲镇孟春里开基,然后乾隆九年(公元1744年),以有来自嘉应州的戴姓入垦今苗栗镇;道光二十六年(公元1846年),则有泉州人戴南仁入垦今新竹县关西镇新富里开垦等等。此后,又有戴氏族人迁往海外。
(1)尧帝第九子刘源明(因封刘国此始姓刘)妣古氏、巫氏——(2)刘永和妣宁
氏——(3)刘纪安妣王氏、刘纪乐妣甘氏——(4)刘岁纪妣黎氏——(5)刘正成妣李氏、刘正定
妣王氏、刘正坤池氏——(6)刘长历妣瞿氏——(7)刘德科、刘德亮妣薛氏、刘德仁——(8)刘
仁宏妣孟氏、刘仁发——(9)刘廷光妣雍氏、刘廷绅、刘廷九、刘廷贵——(10)刘爵南妣尚氏—
—(11)刘行矩妣晏氏、刘行清——(12)刘复胜、刘复旺妣易氏、刘复松——(13)刘茂光、刘
茂清妣丁氏、向氏、刘茂文、刘茂华——(14)刘孔扬妣廖氏——(15)刘日永妣宏氏、刘日贵、
刘日胜——(16)刘德荣妣吕氏、刘德康——(17)刘聚义妣言氏——(18)刘宗妣熊氏、刘孚妣
江氏、刘汉妣汪氏、刘累妣赵氏、汪氏——(19)刘正益、刘洪益、刘永益、刘万益、刘大益、刘
宗益、刘顺益、刘昌益妣黄氏——(20)刘歆妣徐氏、刘锡朋妣古氏——(21)刘永妣林氏、刘
杭——(22)刘琳妣奉氏——(23)刘狱、刘麓妣罗氏——(24)刘洪州妣袁氏——(25)刘绅妣
熊氏——(26)刘茂高妣余氏——(27)刘道山妣贝氏——(28)刘叨明、刘叨亮妣曾氏、刘叨
清、刘叨朗——(29)刘先妣程氏——(30)刘臣、刘坤妣古氏——(31)刘案喜、刘案庆、刘案
临妣陈氏——(32)刘智河妣宦氏、刘智明——(33)刘绘妣以氏、刘缙、刘总——(34)刘元远
妣芋氏——(35)刘观榜妣文氏——(36)刘文祯妣谢氏、刘文祥——(37)刘篮妣甘氏、刘管、
刘符——(38)刘九琳妣张氏——(39)刘道总妣甘氏——(40)刘伯亿妣卞氏、刘叔亿妣景氏、
安氏——(41)刘笃庆妣秋氏——(42)刘陶阳、刘定阳、刘楚阳妣曹氏——(43)刘春、刘淋、
刘弼妣汤氏——(44)刘猛、刘勇妣黄氏、刘刚、刘强——(45)刘建平妣曾氏——(46)刘敬
堂、刘敬典妣张氏、刘敬培——(47)刘照然妣毛氏、董氏——(48)刘之雄、刘之旺妣古氏
——(49)刘茂妣佟氏——(50)刘平环妣古氏、刘平元——(51)刘良妣胡氏——(52)刘世
勋、刘世郎妣易氏、徐氏——(53)刘昌允妣钟氏、刘昌华——(54)刘万宗妣尤氏、刘万全——
(55)刘康妣万氏——(56)刘凤妣官氏——(57)刘致禄妣尹氏——(58)刘伯蛮妣钟氏、杨
氏——(59)刘维纲妣朱氏、刘维统——(60)刘宗仁妣金氏、刘宗义、刘宗礼、刘宗智、刘宗
信——(61)刘大化妣吴氏、刘大爵、刘大禄——(62)刘敏洪妣司马氏——(63)刘晋妣温氏、
刘珍——(64
谁能告诉我大宅门里白景琦的家谱!!
本文2023-11-11 03:43:37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4549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