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有几个旗?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11浏览:1收藏

蒙古有几个旗?,第1张

内蒙古自治区共有52个旗(截至2018年11月),分别是:

1、呼和浩特市辖1个旗

土默特左旗

2、包头市辖2个旗

土默特右旗、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

3、呼伦贝尔市辖4个旗、3个自治旗

阿荣旗、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鄂伦春自治旗、鄂温克族自治旗、陈巴尔虎旗、新巴尔虎左旗、新巴尔虎右旗     

4、兴安盟辖3个旗

科尔沁右翼前旗、科尔沁右翼中旗、扎赉特旗

5、通辽市辖5个旗

科尔沁左翼中旗、科尔沁左翼后旗、库伦旗、奈曼旗、扎鲁特旗

6、赤峰市辖7个旗

阿鲁科尔沁旗、巴林左旗、巴林右旗、克什克腾旗、翁牛特旗、喀喇沁旗、敖汉旗

7、锡林郭勒盟辖9个旗

阿巴嘎旗、苏尼特左旗、苏尼特右旗、东乌珠穆沁旗、西乌珠穆沁旗、太仆寺旗、镶黄旗、正镶白旗、正蓝旗

8、乌兰察布市辖4个旗

察哈尔右翼前旗、察哈尔右翼中旗、察哈尔右翼后旗、四子王旗

9、鄂尔多斯市辖7个旗

达拉特旗、准格尔旗、鄂托克前旗、鄂托克旗、杭锦旗、乌审旗、伊金霍洛旗

10、巴彦淖尔市辖4个旗

乌拉特前旗、乌拉特中旗、乌拉特后旗、杭锦后旗

11、阿拉善盟辖3个旗

阿拉善左旗、阿拉善右旗、额济纳旗

扩展资料:

内蒙古自治区简称内蒙古,首府呼和浩特市。截至2018年11月内蒙古自治区辖9个地级市、3个盟(合计12个地级行政区划单位),23个市辖区、11个县级市、17个县、49个旗、3个自治旗(合计103个县级行政区划单位)。

内蒙古自治区位于中国北部边疆,由东北向西南斜伸,呈狭长形,东西直线距离2400公里,南北跨度1700公里,横跨东北、华北、西北三大区。土地总面积1183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123%。东南西与8省区毗邻,北与蒙古国、俄罗斯接壤,国境线长4200公里。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行政区划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区情概况

现在的科尔沁草原

现在的科尔沁草原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通辽市部分地区,西接锡林郭勒草原,北邻呼伦贝尔草原,总面积约43万平方千米,不足清初科尔沁草原的十分之一。科尔沁草原境内有绰尔河、洮儿河、归流河、霍林河纵横交错,水草丰美,资源丰富。境内有大青沟、特金罕山、蒙格罕山、科尔沁湿地、五角枫保护区等自然景观和辽代古城、金界壕、科尔沁十旗会盟地旧址、达尔罕王府、图什业图王府等人文景观。

科尔沁部的历史

科尔沁部的始祖是元太祖铁木真胞弟哈布图·哈撒尔。

1206年,铁木真统一了蒙古高原,建立大蒙古帝国。在铁木真及其诸子弟看来,大蒙古帝国是他们家族的共同财产,而这份财产继承自铁木真之父也速该。尽管也速该死后蒙古部落四分五裂,但是铁木真成年后最早收复的也是也速该的原属子民。所以,按照游牧民族的传统,铁木真必须将诸子弟应得的份子分给他们,于是,就形成了大蒙古帝国的左右翼各兀鲁思(封地)。右翼(西道)各兀鲁思由铁木真的三个子(术赤、察合台、窝阔台)及其后裔组成,他们成为了蒙古四大汗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左翼(东道)各兀鲁思由铁木真的四个弟弟及其后裔组成;居中的是大蒙古国的汗廷,即中央兀鲁思,由成吉思汗及其幼子托雷统领。

哈布图·哈撒尔又称拙赤·哈撒尔,“拙赤”是名字,“哈撒尔”是“猛兽”的意思,说明他是一个十分勇猛的人,而“哈布图”是“神箭手”的意思。哈撒尔在辅佐铁木真统一蒙古诸部,建立蒙古帝国时,立下了丰功伟绩。铁木真曾说:“有别里古台之力,哈撒尔之射,此朕之所以取天下也”。所以,在铁木真分封诸弟的时候,特别看重与他患难与共的胞弟哈撒尔,就把额尔古纳河以西,包括南边的海拉尔下游,呼伦湖、贝尔湖一带封给了哈撒尔。1818年,人们曾经在额尔古纳河的支流乌卢龙贵河的上游乌儿墨儿河附近发现一块移相哥石(移相哥是哈撒尔次子),因此,此处可能是哈撒尔家族的统治或活动中心。

铁木真时期,哈撒尔负责斡耳朵(大汗营帐)的警卫和警戒的重任,因为善射,其后裔部众遂有了“好儿趁”之称。好儿趁亦译作“科尔沁”,词义为“箭筒士”,于是,“科尔沁”便由军事机构的名称逐渐演变成了哈撒尔后裔所属各部的泛称,形成了著名的科尔沁部。

1368年秋,徐达率领的明朝北伐军攻陷了大都,元顺帝仓皇出逃,退居漠北,从此,元朝失去了对中原的统治,中国历史进入了北元流亡政权和明朝对峙的“新的南北朝时代”。元朝政权的统治者由于汗位之争,长期以来,就与西北窝阔台、蒙哥、阿里不哥系诸王隔阂很深。特别是元朝末年,为了镇压农民起义,元顺帝曾经调西北诸王前来支援,想不到的是,奉诏前来的窝阔台系诸王却趁机在上都发动了叛乱,要元顺帝让出帝位。虽然他们的叛乱最终被平息,但是元顺帝在放弃元大都北上的时候,拒绝了一些大臣提出的与西北诸王共图复国的大计,而是冒险选择退回到了蒙古人的祖源之地,即东道诸王(包括哈撒尔后裔的科尔沁部)的封地。

北元流亡政权迁到东道诸王的封地以后,北元与东道诸王后裔兀鲁思的关系进一步密切。面对共同的敌人明朝,他们为了共同的利益,搁置了争议,成为了最忠实的盟友。其结果就是北元流亡政权成功的将明朝北伐大军的目光吸引到了这里,东道诸王的领地也就成为了北元政权和明朝决战的主要舞台,特别是1388年,明朝大军在捕鱼儿海突袭了北元政权,北元汗廷遭受了毁灭性打击,蒙古大汗脱古思贴木儿被迫西迁,结果还是被西北诸王阿里不哥的后裔也速迭儿杀害。

脱古思贴木儿被杀以后,北元政权彻底进入了四分五裂的时代,游牧于东北地区的东道诸王后裔失去了屏障而直接面临明军的威胁,他们甚至为了自保而归附了明朝。比如,游牧于兴安岭以南嫩江以及洮儿河、绰尔河流域的铁木真幼弟斡赤斤的后裔阿扎失里就请求归附明朝。明朝于是就在此地设立了泰宁、福余、朵颜三卫,并任命阿扎失里为泰宁卫指挥使。

根据蒙古帝国的祖训,诸王的兀鲁思神圣不可侵犯,身为铁木真子孙的帝国大汗也不得侵夺,因此,即使斡赤斤及其后裔一再叛乱,甚至被处死,但作为家族财产的兀鲁思一直得以保留,而斡赤斤的后裔归附明朝后,就给了蒙古大汗侵夺其封地的理由。1546年,蒙古大汗库登汗为了避其族叔俺达汗之锋芒,与哈萨尔第十四世孙科尔沁部左翼首领奎猛克塔斯哈喇、喀尔喀左翼首领虎喇哈赤越过大兴安岭南下游牧,瓜分了斡赤斤的后裔统领的泰宁、福余、朵颜三卫。

科尔沁部左翼首领奎猛克塔斯哈喇南下之时,其弟弟巴衮、布尔海及其部属则没有跟随一同南下,仍居呼伦贝尔。从此,科尔沁部分为岭南和岭北两大部分。奎猛克塔斯哈喇统领的岭南部分因为游牧于嫩江流域,故称为“嫩科尔沁”;岭北部分则称为“阿鲁科尔沁”。阿鲁就是“山阴”或者“岭北”的意思。后世所说的“科尔沁”主要是指嫩科尔沁,其实,后来出现的阿鲁科尔沁、四子王、茂明安、乌拉特诸旗都是科尔沁部始祖哈撒尔的后裔。

科尔沁部与女真人的关系

明朝末年,建州女真在其首领努尔哈赤的多年经营下迅速崛起,他在统一女真各部后,又把目光盯上了嫩科尔沁部控制的东海女真的扈伦四部。这不仅威胁了扈伦四部的安全,也损害了嫩科尔沁的切身利益。1593年,以叶赫部为首的扈伦四部就与嫩科尔沁部组成了“九部联军”共同向努尔哈赤发起了攻击,这就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古勒山战役”。

古勒山战役最终以九部联军惨败而告终,奎猛克塔斯哈喇的曾孙翁果岱、明安、莽古斯逃亡。努尔哈赤为了笼络嫩科尔沁部,一方面采取政治联姻手段,娶了明安的女儿及明安弟洪果尔的女儿为妻;一方面努力教唆翁果岱的儿子奥巴开始称汗,挑拨嫩科尔沁部与蒙古大汗林丹汗的矛盾。

努尔哈赤之所以积极与嫩科尔沁部联姻,其目的是为了将铁木真黄金家族的血统输入到自己的家族中,提高家族在女真各部中的地位,强化其政权的传统权威;努尔哈赤之所以教唆奥巴称汗,这是因为,按照蒙古以右为上的传统,哈撒尔后裔的科尔沁家族,只有哈撒尔嫡系后裔的茂明安部的首领才是科尔沁万户的宗长,也才能拥有汗号。所以,作为哈撒尔的非嫡长系后裔的奎猛克塔斯哈喇家族,他们只能称“巴图鲁”,而不能称为“巴图鲁汗”。

称汗之后的奥巴深知林丹汗不可能漠视他的行径,为求自保,就有意加强与努尔哈赤的亲密关系。特别是奥巴不久以后又接纳了叛离林丹汗的叔祖歹青,引发了林丹汗率部围攻奥巴居住的格勒珠尔根城(今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的吉日格古城遗址)。自知不敌的奥巴一方面与林丹汗求和,一方面向努尔哈赤求援。努尔哈赤于是派他的儿子莽古尔泰、扈尔汉率领5000精骑兵前来援救。当努尔哈赤进兵到农安塔(今吉林农安县)时,林丹汗见腹背受敌,便撤兵了。格勒珠尔根城解围之后,奥巴亲自前往女真谢恩,并与努尔哈赤斩白马乌牛盟誓,正式结成反林丹汗的军事联盟。

林丹汗病逝以后,努尔哈赤征服了蒙古各部。1636年,漠南蒙古十六部四十九旗领主齐聚沈阳,共同推举皇太极为蒙古大汗,并奉上“博格达彻辰汗”的尊号。于是,清政府正式肢解了科尔沁部,将其划为左右两翼四部十旗,并定期会盟于哲里木(今科尔沁右翼中旗西哲里木境内),故称之为“哲里木盟”。

其中:右翼五旗分别是:

科尔沁右翼前旗、科尔沁右翼中旗、科尔沁右翼后旗、扎赉特旗、杜尔伯特旗

左翼五旗分别是:

科尔沁左翼前旗、科尔沁左翼中旗、科尔沁左翼后旗、郭尔罗斯前旗、郭尔罗斯后旗

清代国母孝庄文皇后是哈撒尔二十一世孙,莽古斯的亲孙女,她的哥哥就是科尔沁左翼中旗第一代达尔罕亲王满珠习礼。

近现代的科尔沁诸旗

清朝末年到新中国建立后,根据行政区划的需要,部分科尔沁旗被撤销:

位于科尔沁东南部的科尔沁左翼前旗被撤销,先后析出了今辽宁省的法库县、康平县,其领地部分划归辽宁省彰武县后,其余全部划归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的科尔沁左翼后旗;位于科尔沁北部的科尔沁右翼后旗被撤销,析出了今吉林省镇来县、德惠县,其余部分并入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科尔沁右翼前旗、扎赉特旗;位于科尔沁东北部的郭尔罗斯后旗被撤销,析出了今黑龙江江肇州、肇东、肇源三县。

没有被撤销的科尔沁旗也被进一步分解:

郭尔罗斯前旗境内析出长春厅、农安县、长岭县,长春厅后改为长春县,后并入长春市;科尔沁左翼中旗境内析出奉化县、怀德县,奉化县就是今天的吉林省四平市梨树县,怀德县就是今天的吉林省的公主岭市;科尔沁左翼后旗境内析出了昌图厅,后改为昌图县,隶属于辽宁省铁岭市;科尔沁右翼前旗境内析出了洮南府、洮安县、开通县,洮南府与洮安县合并,就是今天的吉林省白城市洮南县;开通县就是今天吉林省白城市的通榆县;扎赉特旗境内析出了大赉县,现在成为了大安县的一部分;科尔沁右翼中旗境内析出了澧泉县,就是今天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的突泉县;杜尔伯特旗境内析出了安达直隶厅,就是今天黑龙江省绥化市的安达市。

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区最富裕。

1、通辽市的前身为哲里木盟,始建于清朝崇德元年(1636年)。 1999年10月,撤销地级哲里木盟建制,成立地级通辽市政府,辖科尔沁区、霍林郭勒市、 科左中旗、科左后旗、开鲁县、库伦旗、奈曼旗、扎鲁特旗。

2、科尔沁区是通辽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内蒙古东部的商品物资集散中心。土地面积3175平方公里,总人口725万人。蒙汉回满朝等26个民族团结和睦,形成了勤劳、勇敢、豪爽的性格和热情好客的传统美德。

3、科尔沁区是内蒙古综合经济实力最强的旗县(区)之一。2003年完成国内生产总值9191亿元,财政总收入3亿元,地方财政收入21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472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3502元。

孝庄文皇后(1613年3月28日-1688年1月27日),博尔济吉特氏,名布木布泰,亦作本布泰,蒙古科尔沁部(在今通辽)贝勒寨桑之次女。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之妃,孝端文皇后的侄女,顺治帝爱新觉罗·福临的生母。是史上有名的贤后,一生培育、辅佐顺治、康熙两代君主,是清初杰出的女政治家。

历史上的孝庄文皇后,姓博尔济吉特氏,名叫布木布泰(或译作本布泰),野史传说中说她名叫大玉儿实在没有根据。科尔沁蒙古较早就归附了后金,并与后金联姻,以巩固双方的政治联盟关系。后金天命十年(1625)二月,嫁给了努尔哈赤第八子三十四岁的皇太极为侧福晋,也就是偏房。而早在11年前,她的亲姑姑哲哲已嫁与皇太极为正房大福晋,九年以后的天聪八 年(1634),已继承汗位的皇太极又娶了她的姐姐海兰珠,于是姑侄三人同事一夫。 婚后,布木布泰接连为皇太极生下三个女儿。天聪三年(1629)生皇四女,后来受封为固伦雍穆长公主;天聪六年(1632)生皇五女,后来受封为固伦淑慧长公主;次年,又生下皇七女,后来受封为固伦端献长公主。三位公主,成年后分别嫁与蒙古贵族弼尔塔哈尔、色布腾和铿吉尔格。 到了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称帝于盛京(沈阳),同时建立后宫制度,在其众多妻妾中分封了五宫后妃。布木布泰被封为庄妃,居次西宫——永福宫,皇太极颁给她的册文用满、蒙、汉三种文字写成,文辞简约:“……兹尔本布泰,系蒙古廓尔沁国之女,夙缘作合,淑质性成。朕登大宝,爰仿古制,册尔为永福宫庄妃。尔其贞懿恭简,纯孝谦让,恪遵皇后之训,勿负朕命。”庄妃的姑姑哲哲当然是正位中宫为皇后,比庄妃后入宫的姐姐海兰珠被封为宸妃,位居东宫——关雎宫,地位仅次于皇后。其他两位西宫麟趾宫贵妃、次东宫衍庆宫淑妃,原为察哈尔蒙古林丹汗之妻,皇太极征服察哈尔部后娶之,并做这样的安排,主要是出于政治上的考虑。因此,在后宫中,庄妃姑侄的地位是最突出的,除姐姐宸妃最受恩宠外,最年轻的庄妃也是比较受宠爱的。特别是崇德三年(1638)正月,宸妃所生被皇太极视为皇嗣的皇八子夭折,庄妃恰逢时机地于两天后生下了皇九子福临,更加抬升了她的地位。 清代官书称庄妃曾“辅佐太宗文皇帝”,但在太宗皇太极时期,年轻的庄妃还不大可能在政治上有多少展露与作为。只有民间盛传“庄妃劝畴”的故事,为后来“太后下嫁”之说作了铺垫,似乎这位聪明美丽的庄妃娘娘惯施美人计。崇德七年(1642),明清松锦大战,关外明军的最高统帅蓟辽总督洪承畴兵败被俘,被押解到盛京。皇太极迫切希望洪承畴能够归降,为其所用,遂派范文程等一干汉族官员轮番前往劝降。但是,洪承畴似乎意志很坚决,不为所动,在狱中绝食等死,急得皇太极一筹莫展。一天夜里,牢门轻启,庄妃飘然而至,手进参汤,一席话打动了洪承畴,使其回心转意,拜倒在石榴裙下,归降了大清,后来为清王朝立下了汗马功劳。这个故事被很多文学作品演绎得很生动。但是据史书记载,洪承畴被俘之初拒不投降,却被皇太极抓住了他的思想弱点,亲自出马招降成功。 崇德八年八月初九日(1643年9月21日),征战一生的皇太极因病身亡。由于皇太极生前没有指定皇位继承人,朝中出现了权力真空,造成诸王争位的混乱局面。最终,各派达成妥协,立年仅六岁的福临为帝,这时福临的生母庄妃作为五大后妃的地位起到了重要作用。八月二十六日(10月8日),福临即位登基,改年号为顺治,庄妃被尊为“圣母皇太后”。 顺治虽然是个任性的皇帝,但在孝庄的督责下,各方面的学业还是比较优秀的。在他亲政后,孝庄仍时时告诫规劝其言行,使得他在政治上也颇有建树。可惜顺治英年早逝,孝庄于皇孙中亲自选择了不满八岁的玄烨继承帝位,自己再一次担负起保护、教化幼帝的重任,而其地位则进一步升为太皇太后,徽号累加为“昭圣慈寿恭简安懿章庆敦惠温庄康和仁宣弘靖太皇太后”。 孝庄对康熙非常疼爱,幼时即将其留养膝下,并将贴身侍女苏麻喇姑拨出,专门照料服侍他。当然,孝庄对康熙的教育也十分严格。康熙后来回忆说“朕自幼龄学步能言时,即奉圣祖母慈训,凡饮食、动履、言语,皆有规度,虽平居独处,亦教以罔敢越轨,少不然即加督过,赖是以克有成。”在康熙初年复杂的政局中,孝庄以自己的影响平衡着各种关系,尤其是她并没有继续从其母族博尔济吉特氏中挑选皇后,而是亲定首辅索尼的孙女赫舍里氏为皇后,以索尼牵制专擅的辅政大臣鳌拜,体现了其政治家的胸襟与识见。康熙后来成功铲除鳌拜,也是与孝庄的支持分不开的。康熙没有辜负祖母的苦心和期望,很快成长为一代有作为的英主。他对孝庄也极尽孝道,祖孙感情极为深厚,晚年的孝庄是很幸福的。 康熙二十六年十二月二十五日(1688年1月27日),孝庄以七十五岁寿终。弥留之际,她嘱咐康熙说,太宗山陵奉安已久,不可为我轻动,况且我心中也舍不得你们父子,就将我在你父亲的孝陵附近择地安葬。康熙遵嘱,并将孝庄生前居住的慈宁宫东王殿五间拆建于昌瑞山下,称“暂安奉殿”,停灵其中。直至雍三年(1725),才在暂安奉殿原处就地起建陵园,葬入地宫。因其陵在盛京太宗皇太极昭陵之西,故称“昭西陵”。昭西陵与昭陵遥相呼应,实乃一而二、二而一,若将其圈入东陵风水墙内,反而形成阻隔。 对孝庄父母和祖父母的尊封 孝庄文的父亲是 科尔沁部札日固齐(断事官)莽古斯的长子,大清王朝开国皇帝皇太极的正宫皇后哲哲的长兄,名字叫布和,有宰桑职务,连称宰桑-布和。宰桑是取汉语“宰相”的谐音,系部落首领的参谋和助手。清史上多处记载,庄妃的父亲叫宰桑,是把职务当作名字,如同现在把张科长、李科长当作人名一样。宰桑的哈屯(夫人)叫博礼(平平安安的意思),清人称她婆婆叫科尔沁大妃,管她叫科尔沁次妃。博礼为人贤惠敏捷、孝顺谦和,具有很强的交际能力。早在1623年正月,博礼便开始放手让其长子乌克善台吉派使臣与后金往来联系。1626年努尔哈赤病故,她以蒙古孛儿只斤氏台吉哈屯(夫人)的身份,带领长子乌克善前往盛京吊丧。从那以后,她陪同婆母即科尔沁大妃多次到后金宫中走亲戚。崇德二年(1637年)秋,大学士范文程奉皇太极诏,亲自前往科尔沁草原皇后、宸妃和庄妃的故里宣读册诰:追封哲哲之父、宸妃和庄妃之祖父莽古斯为和硕福亲王,立碑于墓前;封哲哲之母、宸妃和庄妃之祖母科尔沁大妃为和硕福妃。随即,福妃特地进京朝见谢恩,也是博礼陪同婆母,让乌克善、满珠习礼两个儿子护卫来盛京的。皇太极亲自率领诸王贝勒、福晋到演武场迎接,直迎至皇宫,在崇政殿里施以规格最高的接见礼,金銮殿摆开盛宴,欢聚一堂。 崇德三年(1638年)之夏,福妃例行进京朝见,还是由博礼陪同,叫两个儿子护卫来盛京。皇太极热烈欢迎,热情款待,以歌舞欢庆。不几天,皇太极诏封海兰珠和布木布泰的母亲、科尔沁次妃博礼为和硕贤妃,并赐给仪仗。这个仪仗有16人组成,护卫、乐师、侍女等,由国家拨款开支,是非同一般的极大荣宠,可算是除爱新觉罗家族之外,独此一家了。后金改国号为大清,迁都北京之后,博礼又多次进京瞧看女儿孝庄皇后和外孙顺治皇帝,密切了孛儿只斤家族与爱新觉罗家族间的关系,很受朝廷的尊敬和爱戴。也正是这个原因,宰桑与博礼的儿孙们为大清王朝的建立、边疆的巩固和安宁做出过巨大贡献。 孝庄文皇后父母的墓地,在嫩江末梢与第二松花江汇流处左岸南约18华里之处,第二松花江与查干湖(圣水湖)的正中间。此地原是孝庄祖父莽古斯及其父兄三代人游牧的地方,是现科左中旗的属地。清顺治五年(1648年)设立以镇国公本巴为札萨克的郭尔罗斯前旗。于是郭尔罗斯人渡过第二松花江大举南下,到今长春(当时叫毛盖图)与科左中旗为邻。在这种情况下,科尔沁部族长、土西业图旗(今科右中旗)亲王巴达礼,于顺治八年(1651年)邀请科右前旗札萨克郡王布达奇、卓里克图旗(科左中旗前身)札萨克亲王乌克善、前郭尔罗斯旗札萨克镇国公本巴及有关官员会盟,商量四旗边界划分问题。因为科右中、前二旗祖车车克、科左三旗祖那木赛、前后郭尔罗斯二旗乌巴什三人系一母所生同胞兄弟,为了防止日后子孙因边界纠纷伤了兄弟手足之情,故以礼让为主,顺利达成协议。在今科左中旗七棵树乡于海屯东北约15华里处坨子上立一大土堆子,群众叫“四王边界堆”。后修平齐铁路,设一火车站,叫边昭(坨子)站,至今尚存。这样,庄妃父母陵区所在地划归郭尔罗斯前旗,但陵区仍归科左中旗管辖,直到新中国成立以后,才划归吉林省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所辖,即今前郭县长山镇库里村(屯)。 库里,蒙古语乎乌日(坟墓)的谐音,村子叫乎乌仁(日)爱里,意为有坟墓的屯子。不是先有屯子后有坟墓,而是先有坟墓,后建屯子,以此取名。 据《清史稿外戚表》载:“孝庄文皇后父宰桑,莽古斯子。顺治十一年五月追赠和硕忠亲王。”这个封号,可以理解为皇帝一人之下,独领一方的王爷。宰桑-布和早逝,就按当时蒙古族丧葬习惯,土葬于现在的库里屯南坨坡上,没起坟头。后庄妃母亲和硕贤妃博礼去世,与其夫宰桑合葬与此。被皇帝追封为和硕忠亲王和和硕贤妃。其实,博礼的贤妃封号,早在1638年就被皇帝皇太极诏封。这次,在顺治皇帝诏封外祖父宰桑为和硕忠亲王的同时封外祖母为贤妃,只是起个重申的作用。第二年,即顺治十二年(1655年)五月初七,按顺治皇帝旨意,由他们的长孙和塔立碑于墓前。至此,这个地方才有了“库里”的名字。 库里屯四面环坨子,呈椭园形,中间是盆地,东西长约10里,南北宽8里许,高处有10多丈,多长杨、柳、榆树。盆地中央有一条西高东低的坨子,当地人叫土龙岗,使盆地一分为二,形成扁“曰”形的地形地貌,屯子则坐落在土龙岗北侧的平原上。土龙岗的东端有一泉眼,四季流水不断,清澈甘甜,弯弯曲曲向南流,形成像杭州龙井村九溪十八涧般的景致,到南坨子北侧形成一个小水泡子。泡子里,夏季荷花盛开,金鱼游翔浅底,有一群鸿雁常来戏水。真是一块风水宝地。庄妃父母的合葬墓,便在土龙岗正中的南坡上。顺治皇帝下旨,国家拨巨款,在今科左中旗札萨克(政府)建筑莽古斯、宰桑两处陵园。 和硕忠亲王宰桑陵园,南隔一坨子与其父莽古斯陵园南北相望。陵园由墓、碑亭、祭祀庙三个部分组成。忠亲王与贤妃合葬墓为土丘圆顶,青砖围裙。墓南50多米处立有石碑,碑上筑有碑亭,呈四方形,青砖黄瓦结构。亭东约30米远有一寺院,外有青砖围墙,前有三间门房,中为朱红大门,门洞左右有关平、周仓泥塑像。园内正庭五间,东西各有三间配房,均为人字架式青砖青瓦房。正庭为祭祀殿,明三暗二,明间靠北墙有供台、供桌,正中有一佛龛,上层供有皇封宰桑和硕忠亲王、博礼为贤妃的两道诏书,诏书为折子形,黄绸裱糊,龙边黄缎包裹,分别置入精制紫檀木、金边镶嵌白玉的匣子里;中层藏有哈萨尔世系家谱,记有自哈萨尔始,至宰桑这一代共十八代人的名字。据传说,哲里木盟(今通辽市)科左、科右等旗都曾派毕车齐(文书)到这里抄录过。现存于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图书馆藏的《科尔沁世系谱手抄件》就是从科左中旗征集到的,也是这个家谱的传抄件。其内容来自《蒙古源流》作者萨囊彻辰族兄道宝-台吉所著《大黄册》(第155页)。西间是供佛藏经室,东间供有关公神像,以弘扬忠义之道。这个寺院,蒙古族群众叫做宾图-额和音-苏莫。宾图是指有学问、睿智、品德高尚、稳重敦厚,有教养的人;额和,是指妈妈;音,是“的”的意思;苏莫,是指寺庙。伪满洲国民生部厚生司教化科康德八年(1941年)十月编辑的《满洲古迹古物名胜天然纪念物汇编》郭尔罗斯旗条记载:“宾图妃坟,在塔虎库里屯,前清顺治年间,该宾图妃作故;由达尔罕王择选坟茔至本旗库利屯地方安葬修庙,同留坟丁十户管理祭祀事宜。”这里记载的“宾图妃”与碑文中的“贤妃”是一致的。墓、碑庙在解放初全部被毁。 重点文物:和硕忠亲王和贤妃墓碑 这个碑,由碑额、碑身、碑座三部分组成,同高582米。碑额呈长方体,顶端两角略圆,高145厘米,宽130厘米,厚40厘米。额正面、背面各有两条相互盘绕的蟠龙组成。双龙前肢下撑,互被对方尾部所卷,后爪共蹬一球,翻腾于云水中,栩栩如生,刻工精细。球下有长45厘米,宽40厘米呈矩形凸起的平面,上面分别用蒙古文满文双线阴刻两行大字,汉语意为“敕立”之意。左侧一行两个字是新满文,右侧三个字是蒙古文。满族人崇东,体现出清朝初期用蒙古文、汉文两种文字行使权利。文字下方至碑额底部12厘米宽皆为精刻云水图案。 碑身呈长方体,高292厘米,宽125厘米厚34厘米。碑身正面四周宽为125厘米的云龙浮雕图案。内刻有十二条小龙,上下各两条,每组两首相对,直奔一珠;左右各四条,皆头向上身朝内,各逐一珠。所逐球上,火焰飘飘,生机盎然。碑面上,并排有十五竖行共383个字,单线阴刻蒙古文满文两种文字,左侧七行为满文,共182个字;右侧八行为蒙古文,共201个字。每种文字第一行皆为“追封忠亲王暨忠亲王贤妃碑”,尾行皆为“大清国顺治十二年五月初七立”字样。碑文主要歌颂庄妃父母之功德。碑身背面的四周和正面一样,亦为云龙浮雕,中间无文字。 碑座为一完整巨石雕刻而成的石龟(名叫贔屃),首尾长310厘米,高145厘米,最宽处132厘米。龟四足撑地,昂首向前,两眼前视,神态自若,大有千年负重而无怨恨姿态。身上纹饰雕刻精美,使石龟更加栩栩如生。 此碑于1947年秋被推倒,碑与座分离,碑身断为两截,抛于荒野。1981年吉林省文物工作队发现后,经翻译碑文,认为该碑在清代碑刻中,规模较大,碑主人名份极高,雕工精细,是艺术处理相当完美的石碑之一,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特别是碑文的满文和蒙古文,对研究蒙满两种民族文字的发展、文化的形成具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吉林省人民政府批准,将此碑列为吉林省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定名为“满蒙文石碑”。吉林省文化厅于1983年拨款在原地粘接修复,恢复其历史面目,上盖六角形钢筋水泥结构碑亭,并建保护围栏,树立标志说明。1987年,在长山电厂建立明珠园,园内兴建省级博物馆——“孝庄祖陵陈列馆”,将“满蒙文石碑”迁到陈列馆院中央,上盖双檐歇山式黄瓦青砖、四角攒尖结构的仿古式碑亭,加以保护,并辟为一个旅游景点,成为研究历史的一个基地。

  达茂联合旗(全称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多民族聚居的边境牧业旗,是自治区23个牧业旗及19个沿边旗(县)之一,是包头市唯一的牧业大旗,也是国家民委首批确定的十个“兴边富民行动”试点旗县之一。

  达茂旗地处阴山北麓,地理坐标为东经109°16′—110°25′,北纬40°20′4240′,地势南高北低,平均海拔1376米,属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年平均气温34℃,无霜期90—120天,年平均降水量在255mm左右。

  达茂联合旗东与四子王旗毗邻,南与武川、固阳两县相连,西与乌拉特中旗交界,北与蒙古国接壤,有国境线886公里。全旗总面积18177平方公里,其中草原面积16574平方公里,占总面积895%。

  旗政府所在地百灵庙镇距包头市157公里,距世界稀土之乡白云鄂博45公里。全旗辖有10个苏木、6个乡、2个牧场、1个镇,共有95个嘎查、行政村。全旗总人口113万人,由蒙、汉等11个民族构成。

  达茂联合旗地域辽阔,地上、地下资源十分丰富。占总面积83%的可利用草场上,生长着种类繁多的天然优良牧草,饲养着148余万头(只)牲畜、提供40万头(只)商品畜、年产3800吨肉、20万张畜皮、2000吨绵羊毛、100吨山羊绒等,具有发达的畜牧业生产力。

  达茂旗南半部为农区,有宜农耕地120万亩,主要粮食作物有小麦、莜麦、荞麦、马铃薯;经济作物以油菜籽和胡麻为主。正常年景粮食总产有6500万公斤左右。

  达茂联合旗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地下矿产种类多、分布广、储量大。目前,已探明的矿床、矿点、矿化点有126处;其中,已探明储量并具有开采价值的有稀土、金、铂、铁、铬、锰、铜、褐煤、萤石、沸石、石膏、大理石、花岗岩、珍珠岩、石灰石等32种;其中,黄金、稀土、铁、石灰石、煤的储量尤为可观。目前,全旗已形成以矿产、建材、畜产品三大行业为支柱,以黄金、稀土、铁、珍珠岩、水泥、砖和皮毛肉乳开发加工为主体的生产格局。

  达茂联合旗历史悠久、名胜古迹众多、人文环境独特、旅游资源丰富,主要有百灵庙、哈布图哈萨尔祭奠堂、敖伦苏木古城、草原岩画、花果山(吉木斯泰)、希拉穆仁草原等景点。其中,希拉穆仁草原海拔高、气候凉爽,是理想的避暑胜地。

  旗政府所在地百灵庙是驰名中外的塞北“草原重镇”,是全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素有“草原码头”、“陆路口岸”之称。百灵庙还是“内蒙古人民抗日武装暴动”的发源地和“草原英雄**妹”龙梅、玉荣的故乡。镇内主要游览点和标志性建筑物有:广福寺、广福寺广场、百灵庙抗日武装暴动纪念碑、百灵公园等。

  历史沿革

  1996年5月18日,国务院批准将乌兰察布盟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划归包头市管辖。

  2000年,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辖1个镇、9个乡、11个苏木:百灵庙镇、巴音敖包苏木、巴音珠日和苏木、巴音塔拉苏木、希拉穆仁苏木、查干敖包苏木、查干哈达苏木、查干淖尔苏木、都荣敖包苏木、新宝力格苏木、满都拉苏木、额尔登敖包苏木、大苏吉乡、小文公乡、乌兰忽洞乡、乌克忽洞乡、石宝库伦乡、西河乡、西营盘乡、坤兑滩乡、腮忽洞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旗总人口98325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 百灵庙镇 23185 西河乡 6841 乌兰忽洞乡 5353 腮忽洞乡 5412 乌克忽洞乡 8076 坤兑滩乡 6280 石宝乡 5969 大苏吉乡 6423 西营盘乡 4325 小文公乡 3713 巴音珠日和苏木 1038 新宝力格苏木 2483 查干淖尔苏木 1376 满都拉苏木 1412 巴音敖包苏木 2558 查干哈达苏木 1440 查干敖包苏木 1358 都荣敖包苏木 1658 额尔登敖包苏木 1983 希拉穆仁苏木 Z492 巴音塔拉苏木 379 红旗牧场虚拟苏木 1760 红格塔拉种羊场虚拟苏木 2811

  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行政区划一览:

  百灵庙镇:辖 大街、艾不盖街、吉祥湾街、解放街、新胜街、双塔街、水塔街、呼恒乌拉街8个居委会;黄花滩村委会。

  西河乡:辖 西河、查干此老、前河、什拉文格、德令沟5个村委会。

  乌兰忽洞乡:辖 乌兰忽洞、德承永、碾草湾、希拉哈达、本不台5个村委会。

  乌克忽洞乡:辖 乌克忽洞、东河、大西滩、东山畔、大旱海、腮忽洞、二里半、太平、大毛忽洞9个村委会。

  石宝乡:辖 石宝、点素不浪、幸福、坤兑滩、红山子、腮吾素、温都不令7个村委会。

  大苏吉乡:辖 大苏吉、古碌碡、湾尔图、黄合少、大井5个村委会。

  小文公乡:辖 西拐子、西圪旦、查干此老、拉兑九、小文公、腮林忽洞、菠萝图7个村委会。

  巴音珠日和苏木:辖 杭盖、满都拉、巴音塔拉、敖龙忽洞、巴音敖包、乌兰宝力格6个嘎查。

  新宝力格苏木:辖 沙茹塔拉、那仁宝力格、呼格吉乐图、希日朝鲁4个嘎查。

  查干淖尔苏木:辖 开令河、白音查干、吉忽龙图3个嘎查。

  满都拉苏木:辖 巴音哈拉、尔登敖包、媵格淖尔3个嘎查。

  巴音敖包苏木:辖 巴音宝力格、白彦花、毛都坤兑、乌兰苏格木4个嘎查。

  查干哈达苏木:辖 巴音赛汉、哈达哈少、那仁宝力格3个嘎查。

  查干敖包苏木:辖 查干敖包、希拉哈达、阿拉腾图格3个嘎查。

  都荣敖包苏木:辖 达布希拉图、乌兰察布、格日乐敖都3个嘎查。

  额尔登敖包苏木:辖 阿拉腾敖都、哈沙图、尔登敖包3个嘎查。

  希拉穆仁苏木:辖 白彦淖尔、哈拉乌素、呼和点素3个嘎查。

1593年,莽古斯与其弟明安、洪格尔一起跟随科尔沁部酋长奥巴参与“九部联军讨伐努尔哈赤”战役。战败后与努尔哈赤议和。努尔哈赤遂采取“怀柔政策”,派专使与科尔沁蒙古通好,于是蒙古贝勒莽古斯来清室朝见。清朝廷为坚定其意志,由嫔妃中选出美女为其作妻,结为婚姻关系。

布和的妹妹哲哲,小女儿本布泰和大女儿海兰珠先后嫁给了努尔哈赤第八子皇太极。 父亲:贝勒札日固齐(断事官)莽古斯,被皇太极追封为和硕福亲王

母亲:贝勒札日固齐(断事官)莽古思之妻,清人称其为科尔沁大妃,被皇太极册封为和硕福妃 儿子

吴克善:蒙古科尔沁卓礼克图亲王

察罕

索诺木

满珠习礼:达尔罕王

女儿

海兰珠:皇太极崇德五宫东宫宸妃,宠冠五宫,追谥敏惠恭和元妃

本布泰:亦作布木布泰,皇太极崇德五宫次西宫庄妃,昭圣皇太后,追谥孝庄文皇后 库里屯四面环坨子,呈椭园形,中间是盆地,东西长约10里,南北宽8里许,高处有10多丈,多长杨、柳、榆树。盆地中央有一条西高东低的坨子,当地人叫土龙岗,使盆地一分为二,形成扁“曰”形的地形地貌,屯子则坐落在土龙岗北侧的平原上。土龙岗的东端有一泉眼,四季流水不断,清澈甘甜,弯弯曲曲向南流,形成像杭州龙井村九溪十八涧般的景致,到南坨子北侧形成一个小水泡子。泡子里,夏季荷花盛开,金鱼游翔浅底,有一群鸿雁常来戏水。真是一块风水宝地。庄妃父母的合葬墓,便在土龙岗正中的南坡上。顺治皇帝下旨,国家拨巨款,在今科左中旗札萨克(政府)建筑莽古斯、宰桑两处陵园。

和硕忠亲王宰桑陵园,南隔一坨子与其父莽古斯陵园南北相望。陵园由墓、碑亭、祭祀庙三个部分组成。忠亲王与贤妃合葬墓为土丘圆顶,青砖围裙。墓南50多米处立有石碑,碑上筑有碑亭,呈四方形,青砖黄瓦结构。亭东约30米远有一寺院,外有青砖围墙,前有三间门房,中为朱红大门,门洞左右有关平、周仓泥塑像。园内正庭五间,东西各有三间配房,均为人字架式青砖青瓦房。正庭为祭祀殿,明三暗二,明间靠北墙有供台、供桌,正中有一佛龛,上层供有皇封宰桑和硕忠亲王、博礼为贤妃的两道诏书,诏书为折子形,黄绸裱糊,龙边黄缎包裹,分别置入精制紫檀木、金边镶嵌白玉的匣子里;中层藏有哈萨尔世系家谱,记有自哈萨尔始,至宰桑这一代共十八代人的名字。

据传说,哲里木盟(今通辽市)科左、科右等旗都曾派毕车齐(文书)到这里抄录过。现存于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图书馆藏的《科尔沁世系谱手抄件》就是从科左中旗征集到的,也是这个家谱的传抄件。其内容来自《蒙古源流》作者萨囊彻辰族兄道宝-台吉所著《大黄册》(第155页)。西间是供佛藏经室,东间供有关公神像,以弘扬忠义之道。这个寺院,蒙古族群众叫做宾图-额和音-苏莫。宾图是指有学问、睿智、品德高尚、稳重敦厚,有教养的人;额和,是指妈妈;音,是“的”的意思;苏莫,是指寺庙。伪满洲国民生部厚生司教化科康德八年(1941年)十月编辑的《满洲古迹古物名胜天然纪念物汇编》郭尔罗斯旗条记载:“宾图妃坟,在塔虎库里屯,前清顺治年间,该宾图妃作故;由达尔罕王择选坟茔至本旗库利屯地方安葬修庙,同留坟丁十户管理祭祀事宜。”这里记载的“宾图妃”与碑文中的“贤妃”是一致的。墓、碑庙在解放初全部被毁。 墓碑由碑额、碑身、碑座三部分组成,同高582米。碑额呈长方体,顶端两角略圆,高145厘米,宽130厘米,厚40厘米。额正面、背面各有两条相互盘绕的蟠龙组成。双龙前肢下撑,互被对方尾部所卷,后爪共蹬一球,翻腾于云水中,栩栩如生,刻工精细。球下有长45厘米,宽40厘米呈矩形凸起的平面,上面分别用蒙古文满文双线阴刻两行大字,汉语意为“敕立”之意。左侧一行两个字是新满文,右侧三个字是蒙古文。满族人崇东,体现出清朝初期用蒙古文、汉文两种文字行使权利。文字下方至碑额底部12厘米宽皆为精刻云水图案。

碑身呈长方体,高292厘米,宽125厘米厚34厘米。碑身正面四周宽为125厘米的云龙浮雕图案。内刻有十二条小龙,上下各两条,每组两首相对,直奔一珠;左右各四条,皆头向上身朝内,各逐一珠。所逐球上,火焰飘飘,生机盎然。碑面上,并排有十五竖行共383个字,单线阴刻蒙古文满文两种文字,左侧七行为满文,共182个字;右侧八行为蒙古文,共201个字。每种文字第一行皆为“追封忠亲王暨忠亲王贤妃碑”,尾行皆为“大清国顺治十二年五月初七立”字样。碑文主要歌颂庄妃父母之功德。碑身背面的四周和正面一样,亦为云龙浮雕,中间无文字。

碑座为一完整巨石雕刻而成的石龟(名叫贔屃),首尾长310厘米,高145厘米,最宽处132厘米。龟四足撑地,昂首向前,两眼前视,神态自若,大有千年负重而无怨恨姿态。身上纹饰雕刻精美,使石龟更加栩栩如生。

此碑于1947年秋被推倒,碑与座分离,碑身断为两截,抛于荒野。1981年吉林省文物工作队发现后,经翻译碑文,认为该碑在清代碑刻中,规模较大,碑主人名份极高,雕工精细,是艺术处理相当完美的石碑之一,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特别是碑文的满文和蒙古文,对研究蒙满两种民族文字的发展、文化的形成具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吉林省人民政府批准,将此碑列为吉林省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定名为“满蒙文石碑”。吉林省文化厅于1983年拨款在原地粘接修复,恢复其历史面目,上盖六角形钢筋水泥结构碑亭,并建保护围栏,树立标志说明。1987年,在长山电厂建立明珠园,园内兴建省级博物馆——“孝庄祖陵陈列馆”,将“满蒙文石碑”迁到陈列馆院中央,上盖双檐歇山式黄瓦青砖、四角攒尖结构的仿古式碑亭,加以保护,并辟为一个旅游景点,成为研究历史的一个基地。

1984年,改社划乡,全旗辖21个苏木乡镇和2个国营牧场。分别为:满都拉苏木、查干淖尔苏木、巴音敖包苏木、新宝力格苏木、巴音珠日和苏木、查干敖包苏木、查干哈达苏木、都荣敖包苏木、额尔登敖包苏木、巴音塔拉苏木、希拉穆仁苏木、百灵庙镇、乌克忽洞乡、石宝乡、大苏吉乡、西河乡、乌兰忽洞乡、小文公乡、西营盘乡、腮忽洞乡、坤兑滩乡、红格尔塔拉种羊场、红旗牧场。

1995年前,达茂联合旗属乌兰察布盟管辖,1996年1月1日起,划归包头市管辖当时,旗内辖有1个镇、11个苏木、9个乡和2个牧场,下设8个居民委员会,44个嘎查,50个村民委员会,378个自然村。

2001年,根据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办公厅、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调整撤并苏木、乡、镇和嘎查村的意见》[内党办发(2001)1号]要求,达茂联合旗将原有21个苏木乡镇合并调整为17个。撤销了巴音塔拉苏木,原行政区域划归满都拉苏木;撤销西营盘乡,原行政区域划归小文公乡;撤销腮忽洞乡,原行政区域划归乌克忽洞乡;撤销坤兑滩乡,原行政区域划归石宝乡;将红旗牧场的管辖区域划归巴音珠日和苏木。2002年,希拉穆仁苏木、满都拉苏木和石宝乡撤苏木、乡建镇。2005年,红格塔拉种羊场划归百灵庙镇管辖。

2006年机构改革,又由17个苏木乡镇调整为1个苏木、7个镇,下设8个社区居委会,39个嘎查委员会,38个村民委员会,353个自然村。

百灵庙镇大街居委会、艾不盖街居委会、吉祥湾街居委会、解放街居委会、新胜街居委会、双塔街居委会、水塔街居委会、呼恒乌拉街居委会、黄花滩村、巴音宝力格嘎查、巴音花嘎查、毛都坤兑嘎查、巴音乌兰嘎查、达布希拉图嘎查、乌兰察布嘎查、格日乐敖都嘎查、红格塔拉嘎查、塔日更敖包嘎查、忽吉图嘎查满都拉镇巴音哈拉嘎查、额尔登敖包嘎查、腾格淖尔嘎查希拉穆仁镇白彦淖尔嘎查、哈拉乌素嘎查、呼和点素嘎查石宝镇石宝村、点素不浪村、幸福村、坤兑滩村、红山子村、腮吾素村、温都不令村、大苏吉村、古碌轴村、湾图村、黄合少村、大井村、大阳湾、小阳湾、西拐子村、西圪旦村、厂汉村、拉兑九村、小文公村、腮林村、菠萝图村乌克忽洞镇乌克村、东河村、大西滩村、东山畔村、大旱海村、腮忽洞村、二里半村、太平村、大毛忽洞村、西河村、查干朝鲁村、前河村、什拉文格村、德令沟村、乌兰村、德承永村、碾草湾村、石兰哈达村、本不台村明安镇莎茹塔拉嘎查、那仁宝力格嘎查、呼格吉乐图嘎查、希拉朝鲁嘎查、巴音杭盖嘎查、巴音满都拉嘎查、巴音塔拉嘎查巴音花镇开林河嘎查、白音查干嘎查、吉忽龙图嘎查、敖龙忽洞嘎查、巴音敖包嘎查、乌兰宝力格嘎查达尔罕苏木查干敖包嘎查、希拉哈达嘎查、金旗嘎查、巴音赛汉嘎查、哈达哈少嘎查、那仁宝力格嘎查、金星嘎查、哈沙图嘎查、额尔登嘎查达茂巴润工业园区达茂巴润工业园区虚拟社区。参考资料来源

蒙古有几个旗?

内蒙古自治区共有52个旗(截至2018年11月),分别是:1、呼和浩特市辖1个旗土默特左旗2、包头市辖2个旗土默特右旗、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3、...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