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音是释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吗﹖
观音并不是释迦牟尼的弟子,佛经上说,观世音是过去的正法明如来所现化,他在无量国土中,以菩萨之身到处寻声救苦。观世音与阿弥陀佛有着特殊的关系。他是西方三圣中的一尊,也是一生补处的法身大士,是继承阿弥陀佛位的菩萨,而且还有说观世音就是阿弥陀佛的化身。
佛陀十大弟子指释迦十大弟子,又作释迦十圣、十弟子。即佛弟子中特别卓越之十人。随乐欲各执一法门,皆具众德而各有偏长,故称第一。
十弟子分别是:
一、舍利弗,智慧第一。
二、目犍连,神通第一。
三、摩诃迦叶,头陀第一。
四、阿那律,天眼第一。
五、须菩提,解空第一。
六、富楼那,说法第一。
七、迦旃延,论义第一。
八、优婆离,持律第一。
九、罗睺罗,密行第一。
十、阿难,多闻第一。
扩展资料
观世音菩萨(梵文:अवलोकितेश्वर,Avalokiteśvara) 两种最通用的译法是:观世音菩萨,观自在菩萨。
观世音是鸠摩罗什旧译,玄奘新译为观自在,这是同一梵语的不同传译。中国每略称为观音。
观世音
自修义:观世音,是《楞严经》卷六所说这位菩萨最初的修行方法,是耳根不向外闻,而是向内自闻耳根中能闻的闻性,由此达到“动静二相,了然不生”的境地。
佛教认为,一般人的耳根是向外分别声音,受外境例如赞叹或诽谤所动,所以生起烦恼并促成恶业,从而受轮转生死的苦报。而观察分析世间音声的虚妄不实,能不受所动,达到“如如不动”大解脱境。
《楞严经》中,观世音菩萨自述了得名的原因,他说自己正是因为达到了“观世音”的修行境界,被当时的如来所赞叹并赐名“观世音”。
度他义:观世音,指的是这位菩萨能观察世间众生的心声并救拔其苦。《法华经普门品》说,凡有众生,若在苦恼之时,只要听说有一位观世音菩萨,而专心虔诚地称念观音圣号,观音菩萨便会立即听到每一众生的音声而同时予以救济,所以叫做观世音。《悲华经》中说,宝藏佛正是因为他有这样的功德,所以赐名为“观世音”。
观自在
特指:Avalokiteśvara,玄奘认为含“观照纵任”之意,即观照万法而任运自在。Avalokita为“观”,iśvara为“自在”,意为众生所见之主,所以玄奘译为观自在菩萨,可见於《般若心经》。
太虚大师认为:因为观世音菩萨有般若的智慧,洞彻世间“五蕴皆空”的真实相,而达到“观自在”境界,所以能救苦救难。平常人执五蕴为世界、为我,所以不能照见五蕴皆空。而真正做到无人无我,则能以众人苦难为苦难,这样则成为无我的大慈大悲,成立大公无私的伟大人格,发挥救苦救难的功用。
通指:观自在菩萨,即般若观慧已得自在的菩萨,不一定特指补怛落迦的观世音菩萨。菩萨依德立名,有某种特殊功德,即名为某某。如《华严经》中便出现若干同名同号的菩萨。印顺法师依此认为,谁有观自在的功德,谁就可以名为观自在。观是对於宇宙人生真理的观察,由此洞见人生的究竟。
自在指摆脱了有漏有取的蕴等系缚,而得身心的自由自在。佛经上说,八地以上的菩萨, 得色自在、心自在、智自在,是菩萨的观自在者。所以凡是菩萨登地,通达真理,断我法执,度生死苦,即可名观自在。而《心经》开头的“观自在菩萨”,便是依此义而言的。
-佛陀十大弟子
-观世音
观音菩萨的身世:
观世音菩萨是佛教圣众体系中的一位印度菩萨。关于观音菩萨的身世,在佛经中多有记述。
观音为远古删提岚国转轮圣王无诤念的太子,名叫不眴。长大后和父王一起随宝藏如来出家修行,后来,父王被授记为阿弥陀佛,不眴太子即被授记为“观世音”菩萨,国王第二子名尼摩,被授记为“大势至”菩萨。父子三人合称“西方三圣”。按此说,观音菩萨为阿弥陀佛的儿子。
《观世音菩萨得大势菩萨受记经》,按此经所说,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为莲花所化生。经中记云:昔金光狮子游戏如来国,彼国中无有女人。王名威德,于园中入三昧,左右二莲花化生童子,左名宝意,即是观世音;右名宝尚,即是大势至。
《大悲心陀罗尼经》,说观音菩萨是远古时期一位名叫“千光王静住如来”的弟子。这位如来为观音菩萨宣讲“广大圆满无碍”的《大悲心陀罗尼》,并以金色手摩他的头顶,说道:“汝当持此心咒,普为当来恶世一切众生作大利乐。”菩萨发愿之后,就具足千手千眼,同时,十方所有的佛都放光普照其身,从此便成为了观世音菩萨。此经中又说,观音菩萨很早以前就已成佛,名叫“正法明如来”,大悲愿力,为欲发起一切菩萨、安乐成熟诸众生故,现作菩萨。
《十一面神咒经》,说观世音菩萨过去世中曾“作大仙人”,“作大居士”。经中说:“我时作大仙人,从佛受得此咒,见十方佛,应时证得无生法忍。”“又,过去殑伽沙劫,有佛名美音香,我身作大居士,于佛受得此咒,便于生死超四万劫。诵持此咒,复得诸佛大悲智藏、一切菩萨解脱法门。”
《不空羂索咒心经》,说观音菩萨为过去“胜观”世界“世主王如来”的弟子,经云:“往昔九十一劫,有世界名胜观,佛号世主王如来。我从佛受此咒心,教化无量百千子,令趣菩提,以是功德,获十亿三摩地,不空妙智为上首。”
《楞严经》,说观音菩萨原为过去世中一个名叫“观世音”如来的弟子。经云:“忆念我昔无数恒河沙劫,于时有佛出现于世,名观世音。我于彼佛发菩提心,彼佛教我从闻、思、修,入三摩地……忽然超越世出世间,十方圆明,获二殊胜。”“彼佛如来叹我善得圆通法门,于大会中授记我为观世音号,由我观听十方圆明,故观音名遍十方界。”
观音大士
观音大士为大乘佛教西方极乐世界教主阿弥陀佛座下的上首菩萨,同大势至菩萨一起,为阿弥陀佛的左、右胁侍菩萨,并称“西方三圣”,同时她也是四大菩萨之一。“家家有弥陀,户户有观音”,这句古今流传的俗语,就充分说明了中国民众崇敬供奉观世音菩萨的盛况,以及观世音菩萨在中国民间的深远影响。印度的菩萨和中国民众结缘最深的,莫过于观音,中国民众对她的崇信远在其他佛教神祇之上。
观音是最富有中国特色的菩萨,民间对她的崇信远在其他诸佛神之上。照理在民间信仰的神系中,玉皇大帝应排在第一位,但人们对观音的信仰,远远超过玉皇大帝。无论是各地的寺庙,还是传记小说中,都能够看到菩萨的身影,虽然如此,但是相信很多人,都不清楚观音是何来历,因为处于对观音的敬畏,所以民间有很多关于他的故事,其中也有关于他的来历传说。
闽兴福石雕
关于观音菩萨的来历,佛教中说法各异。有的说观音原是转轮王的儿子,名叫不旬。他和父亲、弟弟一起跟随释迦牟尼出家,修得正果,转轮王成为阿弥陀佛,不旬和弟弟分别成为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有的说观音原是妙庄严王的女儿,名叫妙英。父亲为她亲许婚事,但她不愿出嫁,逃婚到荒山,结庐修行。这是佛教的说法,但是观音真的是佛教的吗?
关于观音菩萨到底是道家还是佛教的,人们一直争论不休。世人大都认为,观音菩萨当然是佛教人物了。在佛教中,他是西方极乐世界教主阿弥陀佛座下的上首菩萨,同大势至菩萨一起,是阿弥陀佛身边的胁侍菩萨,并称“西方三圣”。
闽兴福观音石雕
当然,关于观音是道教的说法,民间也有传说。相传殷商时代,有一女真人修道普陀山,因纣王无道,常残害百姓,女娲娘娘传慈航千手千眼之术,指引其拜师于元始天尊,修道成仙,称为慈航道人。那这样看来其实他应该是道教的了。
但是看过封神演义的都知道,观音菩萨的前身是慈航道人,昆仑十二仙之一,修行于普陀山落伽洞,无徒弟,因封神一战被西方的准提道人看中,后弃道入佛,成为佛门三大士中的观音菩萨,化男为女,最是著名,号称“大慈大悲观世音”。 所以,你们说,观音到底是道教的还是佛教的呢?
关于观音菩萨的真实身份,到底是道教还是佛教?其实从客观的角度来分析,应该先了解道教与佛教的区别,从思想理念上去辨别。
观音菩萨像
佛教和道教的区别有以下几点:
对待生和死的态度 :佛教追求的目标是“涅磐”,脱离生死轮回。佛教认为,人生是苦。生是苦,死是苦。而且这种苦是没有尽头的,是在一个循环往复、不到头的生死轮回中。只有实现涅磐,才能脱离生死轮回。那么怎样实现涅磐呢就是人要“觉悟”。佛者,觉也。说到底,就是对人生是苦的觉悟。佛教认为,当你真正认识到人生是苦的时候,你就“觉悟”了。佛教的核心思想就是这个。道教对人生总的来说持积极的、正面的态度。这是道教与佛教乃至其他宗教的最大不同之处。比如,基督教认为人生来就带有原罪,人生下来就要赎罪,佛教认为人生是苦。就是通过修炼达到不死,长生不老。道教修行秘诀中有一句话,“顺成人,逆成仙,全在阴阳颠倒颠”,就是道教对如何取得长生不老的方法。这句话是源自中国的五行理论,而五行理论又是中医的基础理论。
道教与佛教的最大区别就是,“道日今生,佛说来世”。 佛说来世,劝世人忍耐,所谓今世作孽,来世偿还,这辈子凄惨,可能下辈子不再受苦,简单地说,它的宗旨是,把希望寄托在来世而道教则完全不同,所谓修炼成功的第一步就是长生不老,道教讲究今世,信道则信永生,来世的事来世讲,反正今世就要成不灭。和尚需禁欲,心中只有佛,死后坐化,留舍利,莲花宝座重生;道士的要求则不是那么严,且更实际,有助人的信念,讲究修炼,最后羽化飞升。
基本区别在于 :道教主张以生为真实,追求延年养生、肉体成仙。道教认为,人的生命由元气构成,肉体是精神的住宅,要长生不死,必须形神并养,即有"内修""外养"的工夫。与道教相反,佛教主张"无生",认为现实对—切来说都是苦海。对现实,人们是无能为力的,所以只能忍受。要忍受,必须放弃各种欲望,把希望寄托在来世上,要追求超脱生死轮回的"苦海"而进入涅般木(无苦的极乐世界)。可见,道教主张对现实生活的追求,而佛教则主张舍弃对现实物质的追求,注重的是精神的修持和对来世的向往。佛教以其悲天悯人的情怀,弃恶杨善的教条,因果轮回的法则还是令人敬佩的,也是佛教的生命力所在对比于伊斯兰和基督教,佛教少了一些野蛮的排他性,多了出世性。
观音菩萨的来历,我们无从实证,但是从理念来看,观音属于佛教,纵观佛教与道教在我国流传古今史,可以看出一些渊源。佛教距今已有2500多年,起源印度,依照悉达多所悟到修行方法,发现生命和宇宙的真相,最终超越生死和苦、断尽一切烦恼,得到究竟解脱。道教距今已有1800年历史,是中国本土宗教,为多神崇拜,尊奉的神仙是将道教对“道”之信仰人格化体现。佛学指引人修心达到正觉的境界,更多的是精神方面的指引,道教是现实主义,推动着阴阳五行乃至中医的发展。中华文明得以多元化的发展和传承,与我们包容的心态分不开,所以外来宗教在我国能得到发展与融合,这是包容的智慧。佛教和道教在我国至今能成为主流宗教信仰,说明符合人民心中所愿,从哲学的角度来讲,存在即合理,合理即存在。芸芸众生,很多人信仰宗教,却对宗教理解得比较肤浅或者片面,像我们闽南一带,百姓家中经常同时供奉着观音和土地公,其实他们分属佛教和道教,从这方面来看,哪个宗教理念符合人民心中的愿景,人民就愿意去信仰。
一、观音33种化身:
1、杨柳观音 2、龙头观音 3、持经观音 4、圆光观音 5、游戏观音 6、白衣观音7、卧莲观音 8、阿摩提观音 9、垅见观音 10、施药观音 11、鱼篮观音 12德王观音
13、水月观音 14、一叶观音 15、青颈观音 16、威德观音 17、延命观音 18、多宝观音 19、岩户观音 20、能静观音 21、阿耨观音 22、叶衣观音 23、璃琉观音 24、多罗观音 25、蛤蜊观音
26、六时观音27、普慈观音28、合掌观音29、一如观音30、不二观音31、持莲观音32、洒水观音33、千手观音
二、33化身主保:
1、杨柳观音:表示观音菩萨对众生怀有慈悲之心,众生如做错了什么事,只要诚心改过,就会得到菩萨的原谅与仁爱。
2、龙头观音:表示观音菩萨法力无边,乐于为民除害,保佑众生安居乐业。
3、持经观音:表示只要众生心怀天下,就能成就天下大事,只要众生多积功德,观音菩萨就会保佑众生心想事成。
4、圆光观音:表示众生只要临危不乱,树立必胜信念,观音菩萨就会保佑众生解除灾难。
5、游戏观音:表示观音菩萨告诫众生不要以为做了恶没人知道,要多做善事,所谓恶有恶报,善有善报,没有人逃得了因果报应。
6、白衣观音:相传中原兵乱,无辜百姓死伤无数,到处都是孤魂野鬼,不得安宁。观音菩萨在鬼节的那天来到中原,现出一袭白衣的宝相,超度冤魂。表示观音菩萨怀有纯净的菩提之心,接引众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7、卧莲观音:卧莲菩萨对有心向佛的众生有求必应,求财者得财,求子者得子。
8、阿摩提观音:表示观音菩萨匡扶正义,惩治邪恶。所谓邪不压正,只要正气凛然,就能无畏无敌。
9、垅见观音:表示观音菩萨关注众生的苦难,保佑众生五谷丰登,人畜安康。
10、施药观音:表示观音菩萨无时不惦念着世间疾苦,解救众生于病痛之中。
11、鱼篮观音:众生做任何事都要有信心,只要树立坚定的信心,就能得到观音菩萨的帮助,同时也能影响周身的人们。
12、德王观音:是观音化身中的梵王身,象征着福与禄。表示观音菩萨乐于满足众生的愿望,保佑众生福禄双全。
13、水月观音:表示众生只要心中有佛,观音菩萨就会在众生的身边永保众生的平安。
14、一叶观音:相传有个叫贾一峰的商人得到菩萨的点化后,便到各地朝礼名山,他因感念菩萨的点化之恩,每到一处便会雕刻一尊他曾经看见过的观音法像。他雕刻最多的便是一叶观音。表示观音菩萨为普济众生,不辞劳苦。
15、青颈观音:保佑众生逢凶化吉,遇险化夷。
16、威德观音:威德观音化身中的天大将军身。表示观音菩萨保佑众生度过眼前的一切障碍和危难,从而走上平安的坦途。
17、延命观音:表示观音菩萨乐于帮助众生消除灾难,保佑众生延年益寿。
18、多宝观音:表示贫富自有天命,不可强求。只要是正当的愿望,观音菩萨都会让众生得到满足。
19、岩户观音:表示观音菩萨保佑众生免受蛇蝎等毒物的侵害。
20、能静观音:能静观音象征静慧如海,不为烦扰所动。表示观音菩萨保佑众生度过世间的烦扰,求得内心的永远安宁。
21、阿耨观音:相传观音菩萨来到南海普陀山面海静修时,常常从海水中见到世间的疾苦和罪恶。于是菩萨便大发慈悲之心,决定到世间点化有缘之人。表示观音菩萨洞察世间一切,解救众生苦难。
22、叶衣观音:叶衣观音是观音菩萨三十三应化身之一。相传观音身披一件八万四千功德衣,把众生所做的每一件善事都记录下来。表示观音菩萨无时不关注众生所做的一切,行善积德的众生最终都会得到好的报应。
23、璃琉观音:表示心诚则灵。只要心诚,观音菩萨就会帮助众生实现自己的心愿。
24、多罗观音:多罗观音又称多眼观音,是观音菩萨三十三应化身之一。象征观音菩萨能够观照世间一切,无所不察。表示观音菩萨知晓世间的一切善恶,并对众生惩恶扬善。
25、蛤蜊观音:相传唐文宗爱吃蛤蜊,地方官吏便借进贡蛤蜊为由而鱼肉沿海渔民。观音菩萨便隐身蛤蜊内,文宗见到蛤蜊内的观音宝像后,大惊之余,便下旨取消进贡蛤蜊。表示观音菩萨对众生怀有怜悯之心,乐于救苦和劝善。
26、六时观音:六时为佛教中的晨朝、日中、日没、初夜、中夜、后夜。表示观音菩萨在这六时之中格外挂念护佑众生,并普为施惠。
27、普慈观音:是观音化身中的自在天身宝相。象征三界的最高神祗。表示观音菩萨对众生怀着一视同仁的慈悲之心,保佑众生平安度世。
28、合掌观音:象征观音菩萨时刻心怀着众生的疾苦。表示观音菩萨乐于化解众生的一切苦难,实现众生的良好愿望。
29、一如观音:寓意不二为一,不异为如,是为一如,即真如之理。表示观音菩萨观照众生的一切,对众生一视同仁的惩恶扬善。
30、不二观音:寓意八万四千法门,不二法门最高。表示观音菩萨道行精深,佛法无边,保佑众生消灾消难,福寿无边。
31、持莲观音:持莲观音是观音菩萨三十三应化身之一。是观音化身童男童女的一种显示宝相。表示观音菩萨慈悲为怀,引度众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32、洒水观音:表示观音菩萨乐于救赎众生,即解除生者的苦难,还超度死者的亡灵。
33、千手观音:千手观音又称千手千眼观音,是观音菩萨三十三应化身之一。千手象征观音菩萨法力无边,千眼象征观音菩萨观照一切,无所不察。表示救苦救难的观音菩萨能圆满无碍普度一切众生。
扩展资料:
观世音菩萨为拯救人类的苦难保驾慈航,显现菩萨身份,寻声救苦,随缘度众生现三十三应化身,成为释迦牟尼佛教育度化众生的助手,也是西方极乐世界的上座菩萨,是阿弥陀佛的接班人,又称为观自在菩萨。
观世音菩萨是我们这个世间最熟悉最崇拜的大菩萨,是慈悲的化身,早已成佛,叫正法明如来。 观音法象就是化身。
:观音应化身法像
观音的法像有很多,观音是佛教的,来自印度,到了中国,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愿望,有了三十三,观音
观音菩萨应众生的需求,化身人间示现的变身,据经典所记绿就有三十三种之多,未来还不知有多少新的应化身呢!
三十三观音的由来
顺应娑婆世界众生的需求,在不同时代、地区、观音菩萨往往会形成某些固定的形象。最有名的像是手拿杨枝净瓶充甘露滋润悲苦众生的杨柳观音能救病苦。身披白色长袍的白衣观音能保平安。这样的观音形象不只一、二个而已,流传的三十三观音就是这类观音身形的集结。
民间〔三十三观音〕所说的观音化身,大部分没有经典依据,却因为各种灵验、救苦救难的事绩而深受人们喜爱。其他像《阿消退缚抄》有二十八观音,《行光眼观自在菩萨秘密经》有二十五化身或四十观音,西藏经典有三十八化身等等,也都是这样类观音示现的记载。
现代社会的需求千奇百怪,灾难无奇不有,若是碰上飞机空难、摩天大楼失火等等现代灾难,因著观音菩萨的大愿力,也许还会出现太空超人救火的变身示现,到时观音的变身可就不只这三十三观音了!
观世音化身的真正意义不在于到底有多少种变身,而是了解观音愿力、法力的无限。观世间的目的是寻找众生,向他们说法,让他们了解如何解脱生死轮回,而化现神力只不过是完成使命的工具罢了。
三十三观音是指谁?
〔三十三观音〕相当流行于中国、日本民间,根据《佛像图》所描绘的观音形相包括:
1 杨柳观音:右手持莲,左手放掌于胸前或拿净瓶。
2龙头观音:乘龙头在云端,教化天龙的化身。
3持经观音:坐岩石上,右手持经,左手置膝。
4圆光观音:在圆光火焰中,合掌坐于岩石。
5游戏观音:乘坐五彩云,左手置偏脐处,做游戏相。
6白衣观音:著白衣,手结定印,跏趺坐于软草石头上。
7莲队观音:合掌,坐于莲池中莲花座上。
8泷见观音:又名飞瀑观音,倚于继崖上观瀑布。
9施乐观音:右手掌颊,倚于膝上,左手插腰。
10鱼蓝观音:手提装鱼的篮子,亦有乘坐大鱼背。
11德王观音:趺坐岩石上,右手持绿叶一枝,左手置膝上。
12水月观音:在月光下乘莲华舟于海上。
13一叶观音:乘一片莲华,漂荡水面。
14青颈观音:坐在断崖边,右膝立起,右手放右膝上,左手扶崖壁。
15威德观音:右手著地,左手持莲华,右岩上观水。
16延命观音:倚于水岸岩边。能除诸毒害寿命之物。
17众宝观音:右手著地,右足伸展,左手置于立著的膝上。
18岩户观音:端从于岩石洞窟内。
19能静观音:伫立海边岩石上,作寂静相。
20阿耨观音:左膝倚背在岩石上,两手相交,远眺海面。
21阿么提观音:即无畏观音,左膝倚于岩上,二手置于膝上。
22叶衣观音:从于有草的岩上。
23琉璃观音:别于高王观音,乘一叶莲花瓣,轻飘于水面。
24多罗尊观音:又称为救度母,直立乘于云上。
25蛤蜊观音:相传唐太宗石蛤蜊,刨而不开,焚香祈求,忽然蛤蜊变公菩萨。
26六时观音:右手持经箧的立像。
27普慈观音:双手千法衣垂于前方,立于山岳之上。
28马郎妇观音:观音化身美丽女子劝大家学佛,以手提鱼蓝为主。
29合掌观音:立于莲台,虚心合掌势。
30一如观音:坐于云上之莲花座,树立左膝有降伏雷电之姿。
31不二观音:乘坐浮于水面的莲叶。
32持莲观音:乘莲叶,两手持莲蓊,显现童男童女之体。
33洒水观音:右手持瓶作水之相者。
有人称,这就是中国式佛教
观音是释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吗﹖
本文2023-11-11 02:57:17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4547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