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姓家谱的来历
吕姓,的确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姓氏,从一开始,便表现不同凡响——《辞海》对于吕字的解释,便是引用吕姓始祖大岳的典故,这个典故,是《说文》吕部上所说的:“昔大岳为禹心吕之臣,故封吕侯。”
吕侯大岳,是后世所公认的吕姓的始祖,他是圣君大舜的“心吕之臣”,后来就被封为吕侯,子孙也自此以吕为姓,历代繁衍下来。这位吕侯大岳,根据《姓纂》的记载,是炎帝姜姓之后。
吕姓出自姜姓,是根据国号而来的姓氏,他的始祖是伯夷,在历史上属于炎帝的后代。相传,炎帝的裔孙伯夷在帝尧时负责制订礼法,管理四方诸侯,号称“太岳”。至大禹时,他又以帮助治水有功,被封为吕侯,在今河南南阳县西部一带建立吕国。经夏、商、周三代,吕国都是诸侯国之一,直到春秋时期才被楚国灭掉,吕国贵族也从此姓吕。周代还有一个吕国,在今天河南新蔡,是南阳吕国分出的一支,历史上称为东吕,春秋初期被宋国吞并。
吕氏的字辈排行:
山东武城吕氏字辈:“连元岭一宝春化福云昭”。
山东莱州吕氏字辈:“诜希宝臣峰启泽永康长绍堂志兴润桂占金清绪世再延香”。
山东青岛吕氏字辈:“维贤可继世”。
山东沂水、莱芜吕氏字辈:“纪文全志兴”。
山东曹县吕氏字辈:“法付太亦”。
山东烟台吕氏字辈:“应瑞永道贻序兆”。
山东日照吕氏字辈:
一支派:“咸鸿福益友全成乃作之相传怀纪广存德庆吉祥”。
二支派:“贤世立永昌全成乃作之相传怀纪广存德庆吉祥”。
三支派:“京东海青秀家邦定吉祥忠能传延世宣布绪刚强”。
其他源流说:
源于任姓,属于任氏分封之国,据《左传》:任姓,谢、章、薛、舒、吕、祝、终、泉、毕、过。言此十国皆任姓也。
任姓,黄帝最小儿子之姓,分封在任国,任氏势力扩张,建立起来十个小国,毕为其中之一。
西周初期,有谢氏、章氏、薛氏、舒氏、吕氏、祝氏、终氏、泉氏、毕氏、过氏这十个姓氏,都是任氏后裔的封国,是由任氏分支出来的。又据《左传》上有一句话说:“不敢与诸任齿”,其中所谓的“诸任”,指的就是这十个姓氏,为西周贵族大姓,因此不甘与其争辩,可见当时任氏氏族的显赫。
得姓始祖:
吕姓始祖为伯夷的裔孙,为姜姓,是四岳的始祖。他因助夏禹治水有功,被封为吕侯,建立姜姓诸侯国吕国(国都在今河南南阳)。春秋时,吕国被楚国所并,其后裔子孙以国为氏,称吕氏,史称吕姓正宗。尊伯夷为开国始祖。
以上内容参考 吕氏
1360山西临晋吕氏家谱不分卷
(清)吕一纶 吕 常等修
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木活字本 四册
日本 美国
1361江苏武进毘陵吕氏谱十八卷
(清)吕子珊 吕佶孙等重修
清道光二十年(1840)活字本
北图 辽宁图
注:吕克敬首修於清顺治十年。
1362江苏武进昆陵吕氏族谱二十二卷首一卷末
一卷
(清)吕贽庭 吕继午纂修
清光绪四年(1878)活字本 十三册
历史所 苏州大学 日本 美国
注:吕克敬首修於清顺治十年。
1363江苏武进昆陵吕氏族谱二十四卷首一卷末
一卷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木活字本
江苏常州市图(存卷3、4)日本 美国
1364江苏武进塘洋吕氏族谱十卷
(民国)吕荣桂修
民国十五年(1926)文献堂木活字本 十二册
南开大学
注:谱始修於清康熙三十二年。
1365江苏江都甘泉吕氏宗谱六卷
(民国)吕 国三修
民国二十一年(1932)木刻本
江苏江都县双沟乡吕庄村
注:吕卉池始修於清道光二十八年。
1366江苏无锡白沙圩吕氏宗谱二十一卷首一卷
末一卷
(清)吕洪裕 吕正兴等重修
清同治九年(1870)木活宇本
日本 美国
注:一名《吕氏续修宗谱》。
1367江苏江阴暨阳开化吕氏宗谱二十二卷
(民国)吕挹清总纂
民国十七年(1928)维则堂活字本 四十二册
北图
1368江苏宜兴吕氏宗谱三十卷首一卷
(清)吕精法等重修
清宣统二年(1910)活字本 二十四册
吉林大学
1369安徽旌德吕氏宗谱不分卷
钞本 一册
安徽博
注:记事至明万历间。
1370浙江杭州栖溪吕氏家谱不分卷
(清)吕文华 吕学贤重修
清乾隆五十年(1785)修 吕学贤钞本 二册
浙江图
1371浙江宁波宁城木栏桥吕氏宗谱二十二卷首一
卷
(清)吕蜚雯编辑
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扶雅堂活字本 六册
吉林大学 天一阁
1372浙江馀姚新河吕氏家乘十二卷附录一卷
(明)吕本撰
明刻本
北图(存卷4-9,12)
1373浙江*姚吕氏宗谱不分卷
(清)吕治平纂修
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家刻本 四册
北图
1374浙江馀姚吕氏宗谱八卷首一卷
(清)吕铭纂修
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敬和堂活字本 八册
历史所
注:吕伯真始修於元至正二年。
1375浙江鄞县木阜吕氏宗谱四卷
(清)光绪元年(1876)木刻本
浙江鄞县鄞江镇蓉峰村
1376浙江鄞县木阜吕氏宗谱□□卷
民国间文献堂木活字本
天一阁(存卷2、4)
1377浙江鄞县上本阜吕氏宗谱三卷首一卷
(民国)吕元宾 吕承烈等纂修
民国二十六年(1937)慎德堂木活字本 二册
天一阁
1378浙江平湖吕氏世系不分卷
(民国)吕懋荣修
民国七年(1918)铅印本 一册
日本 美国
注:一名《吕氏族谱》、《东平家乘》。
1379浙江奉化登溪吕氏宗谱五卷首一卷
(民国)毛宝清修
民国十六年(1927)木活字本
浙江奉化县文管
注:谱创修於清乾隆六年。
1380浙江奉化狮山吕氏家谱不分卷
(民国)庄崧甫纂修
民国二十六年(1937)钞本 一册
浙江奉化县文管
注:毛润右始修於清乾隆四十四年。
1381浙江绍兴山阴新和里吕氏宗谱不分卷
(清)吕德森修
清道光三年(1823)钞本 五册
美国
_________________
吕氏现在约有三百五十万人,在全国的分布如下:
(一)河南省 吕氏源于河南,古代夏虞之际,禹封伯夷为吕侯建吕国于南阳西,太始祖吕尚生于河南汲县姜塬(今卫辉市太公泉),于周初被封于齐(山东)二十代七百四十年为君。今留居河南的吕氏有三十多万人。
(01)偃师寇店支
(02)新安县支
(03)嵩县宋岭支
(04)登封吕岗支
(05)孟津翟泉支
(06)偃师牙庄支
(07)泌阳县支
(08)孟津东吕庙支
(09)洛阳西吕庙支
(10)孟津吕家村支
(11)孟津孟庄支
(12)罗山县支。
(二)广东省
(1)广州市及附近南海、佛山、高要等市、县,有吕氏数万人,解放前就有“八大家”,广州有宗祠。
(2)广东潮州、潮阳市、澄海市,吕氏数万人。大部分是蒙通、贲简、大防系列。
(3)湛江市郊大平镇始迁祖象星公,乃蒙正公之后裔。
(4)茂名鳌头镇、高州分界。始迁祖吕荣、吕迁兄弟,成化八年由福建上杭曹田江下村迁广东韶州府翁源县牛岗坝,再迁高州茂尔分界苫草堡南山村。
(5)化州中垌,始袒斌敬公于明成化年间由福建上槁县迁陆川再迂化州中垌之黄垌根,二世文政公,生四子:万一、万二、万三、万清,后裔近千人。
(三)广西僮族自治区 吕氏以陆川、平南、玉林、宾阳、博白、北流及迁到广东廉江、吴川等县的宗亲为一大支,人数逾10万人,
(1)宾阳吕氏5千人中,有3千人的祖先是南宋光宗初年从山东青州府琅邪山耀鸭塘迁来的。始祖树荣公住中华镇下乔村。宥辉公再迁大桥镇罗江吕村,现有七百余人,从宥辉至今已21代。
(2)陆川县现有吕氏人口四万七千多人,几百年间迁出的人数与留居的相等。因为多子的几乎都分出去占籍,自谋出路。
(3)平南县,有吕氏一万余人,与陆川同为蒙亨、夷简系列,同为七十六世太德公之后,属 郎怀礼之后,比陆川吕早到广西数十年,玉林樟木吕氏数千人也是四郎之后,八十三世以期生五子,长子为阎公,号厚道,与陆川迁善公同为八十四世,现在与陆川吕氏联谊甚亲密。
(4)博白县吕氏四千多人,由陆川迁来的。而从博白迁合浦、灵山、钦州、防城的有七千人之多。
(5)北流县,吕氏五千多人,仅山坪村就有四千多,均从陆川迁来。
(四)安徽省 一支,宋初六十一世祖吕龟祥和寿州,便从洛刚迁居寿州(今安徽风台),了孙遂为寿州人,蒙亨公夷简公,公著公皆出寿州。其后嗣希杰,於哲宗二年为金陵宁国府(属安徽)旌德县知事,后人以希杰为金陵始祖。另一支(据安徽寿州吕氏家谱)为吕不韦之后嗣。
(五)山东省 为太公立围之地。吕氏不少于三十万人。连系上有族谱的为吕蒙亨一一夷简一一公著一一希哲——复问——本祥系。蒙亨公之十一世孙伯达公于洪武四年由莒州沂水迁霁邱山偏屺口(今山东省梁山县吕屺口镇)为始祖裔孙多居梁山县境、少数分迁嘉祥县、郓城县、汶上县、济宁市、肖县和河南台前等地。从始祖至仿已传至二十五世,达一万五千多人。
(六)福建省 两大宗支,一是泉州南安县占公竟茂(十八世)之后。另一支是闽西始祖大德公,1178年(宋孝宗泞熙五年)生丁安徽旌德县,足蒙亨——夷简——公绰——希杰一
一求一这个系列。 。
(七)台湾省 有三万吕氏,台北、新竹桃园县等儿处吕氏宗亲会,回大陆控亲祭祖。
(八)香港特别行政区 有两万吕氏,粤桂闽出去的都有,也组成宗亲会。
(九)新加坡 吕氏宗亲会,有2500人参加,出会刊,与陆川有联系。
(十)泰国曼谷 有吕氏四万人,有客家报,华侨报。首相川吕沛即吕基文,祖籍福建南安。
(十一)马来西亚 有吕氏宗亲会于槟城,吕氏四千人。
(十二)港、台、新、马、泰 吕氏联谊会有过聚会,只联欢会餐,出会刊。
(十三)江西省 全省不少于十万人。九江附近一个镇就有五千人,瑞金修了《吕氏族谱》有数千人,赣南兴国一带吕氏甚众,兴国县尚公九十八代嗣孙宗法公汇编了《吕氏族谱》裔水《行钧公推、拾二子联修四大房(珍元、梦奇、德熊、时思)分支图表》。
(十四)湖南省 吕氏也不少于l O万人,爵乐家吕骥就赴湖南人,汀南多一些。从福建迁米的也不少,支系不。
(十五)湖北省 吕氏约二、三十万人,钟祥县绝大部分姓吕,支系不祥。
(十六)江苏、浙江 也有数十万吕氏,分散居住,很难联系。店代吕延之为浙东节度使,有子孙在金华定居吕祖谦是南宋定居金华的。在扬州,见到吕氏姑姐,云是镇江人,世系不明,南京附近江宁、上元、大德之长子迁回来,子孙不少。
(十七)山西省 河东郡乃我吕氏发祥之地,永泳、芮城,吕洞宾故乡老吕多,吕梁地区分散居住,估计山西有三、四十万自不伐公入晋至唐宪宗吕镇迁洛阳,刚好一千年,故全国各地吕氏门联都写“河东家声”。
(十八)辽宁省 海河县是全国政协副主任、上将吕正操故里。吕东也是海河人,大连附近有吕村。
(十九)四川省 有吕氏数万人,仪巴东县就有五千人集居。其他地方联系不上。
(二十)云南、贵州 吕氏分散居住,有大防公后裔迁云南。大德公三子情礼后人也有迁云南的。
(二十一)陕、甘、宁 吕氏不少。西谅国王吕光之后也会有,是另一支吕氏。
真、元、开、乾、泰、周、左、如、金、玉、林、凤、自、天、来、国、家、万、年、世
名行、字行辈序诗
清雍正甲辰(1724)科吕日登进士邀集占(竞茂)公派下暨顼公派下之蒙正(文穆)公等系族亲肇泉州吕氏宗祠聚会共尊太公为一世祖。以(汉)御史大夫卅二世孙吕猗清子氏《续吕氏世谱序》、(北魏)咨议参军五十三世孙吕蒙之《天启世谱牒序》、(唐)六十二世孙河东吕温化光氏之《举要族谱序》为计世准则,占(竞茂)公、顼公为六十四世。蒙正(文穆)公为六十八世。各支派系计世不齐,以此类推。并共编名行、字行辈序诗二首各六十字。起太公八十九世——一百四十八世。诚为族亲伯仲埙篪合奏,长鸣一千五百年而尚有余响之大曲(估计可用至公元三千二百年)其序言曰:
别以昭穆,序以礼义,人道也。各派字行参差不齐。偶然相见,不知世次称谓混淆,名既不正,事曷以成。今编两诗,别之于谱,依次为名依次为字,子侄繁归于画一。礼义以别,昭穆以序。(如:竞茂公为一世,则起二十六世)继后则续编。
名行辈序诗
肇启原悠裕 承基尚振荣 联辉培吉士
济美树芳声 惠泽仁为质 因心义以衡
礼真谦则益 智远静斯清 广业宜修德
光前在显名 嗣徽余庆集 永序自观成
字行辈序诗
尔甫希贤哲 于兹毓俊良 子孙敦本实
伯仲炳文章 若汝忠惟允 如余孝友常
立廉存素志 秉节植宏纲 登仕才犹着
经邦体扬彰 云礽循祖法 奕世锡嘉祥
吕姓家谱的来历
本文2023-11-11 01:22:37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4542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