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世宗之父耶律倍生平简介
耶律倍,又名耶律突欲,被赐名李赞华 ,是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的长子,辽太宗耶律德光的长兄,辽世宗耶律阮的父亲。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辽世宗之父耶律倍生平简介,希望大家喜欢!
耶律倍生平简介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有两位非常宠爱的儿子,一个是长子耶律倍,另一个为次子耶律德光。接下来一起去了解一下耶律倍吧,为什么耶律倍既是长子,又是当时的辽太子,最后却没有真正的继承皇位。
辽太子耶律倍从小就天资聪明,深得父亲的喜爱,早在公元916年就被立为辽太子。早年耶律倍为了帮父亲争夺皇位可以说是立下了悍马功劳,阿保机证讨乌古部时,当时的先锋就是耶律倍。当时耶律倍带领士兵在前面开路,打破乌军,使其全部向契丹投降。922年辽太子耶律倍攻破燕地,大大扩张了契丹的领土,随后几年他又征服了渤海国。
但没想到契丹取得如此重大战果还没有来得及庆祝,随后又陷入到了危机当中,当时阿保机来不及交代后事就病逝了。阿保机逝世之后,皇位继承人按理来说应该是辽太子耶律倍才是。但是由于耶律倍汉化程度很深,想契丹全部汉化,而其母亲述律平主张奴隶制度,对皇位继承人起 决定 作用的述律平决得耶律德光更适合继承皇位。
虽然当时辽太子耶律倍有勇有谋,文武双全,但其母亲从 文化 传统去考量对他的影响非常大。后来皇太子耶律倍也明白了母亲的心思,也觉得多争无益,于是当着所有群臣的面向母亲请命,主动将皇位让给了弟弟耶律德光。其实不管从哪个方面看耶律倍,他都是一个非常优秀的人。可能很多朋友会觉得耶律倍没有继承皇位有所遗憾,但是耶律德光死后,耶律倍长子耶律阮最终又夺会了皇位,并追耶律倍为让国皇帝。
耶律倍和耶律德光
耶律倍和耶律德光都是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的儿子,耶律倍是长子,耶律德光为次子,两兄弟都深得父亲的喜爱与器重。耶律倍从小就天资聪颖,勤奋好学,在916年就被立为“皇太子”。耶律德光他是辽国的第二位皇帝,是辽太祖耶律阿保机与母淳钦皇后述律平的儿子。
耶律倍生于公元899年,卒于公元936年,享年37岁,耶律德光生于公元902年,卒于公元947年,享年45岁。从他们的出生时间来看,耶律倍比耶律德光大三岁,只是耶律倍不到四十岁就去逝了。耶律倍和耶律德光这两兄弟都深得父亲宠爱,那么他们两人后来的命运又是怎样的呢
耶律倍和耶律德光虽然是亲兄弟,但是他们的出生就已经决定了两人在以后免不得斗争。更何况他们两人都深受父亲喜爱,父亲死后皇位由谁来继承,那就得看他们两人互相斗争的结果了。根据 历史 记载,虽然耶律倍为长子,按道理说皇位继承人应该是耶律倍,但历史上辽太祖死后,后一位皇帝却是耶律德光。
公元926年辽太祖病逝之后,耶律德光继承了皇位,而耶律倍封为东丹国王。随后两年东丹国南迁,耶律德光就对他加以控制和监视。后来耶律倍投靠了后唐,但是没过多久后唐却发生了政变,耶律倍也因此遇害。后来在公元947年耶律德光因屡屡战败,最终病死在途中。耶律德光去逝后,耶律倍的长子耶律阮夺回了皇位,并封父亲耶律倍为让国皇帝。
耶律倍与高美人
耶律倍是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的儿子,从小聪明好学,深得父亲宠爱。耶律倍十几岁就被封为皇太子,但最终没有继承皇位。耶律倍一生妻妾比较多,关于耶律倍与高美人的 爱情 故事 在民间广为流传。高美人是耶律倍最宠爱的妃子,耶律倍三追高美人可以说是一段佳话。
高美人,真名高云云,是一个行医人家的女儿。有一天她去山中打猎,突然看见一只大白兔,便拉起弓对准白兔一箭射正。没想到这只大白兔却是耶律倍与高美人爱情的开始。当时耶律倍也正在山中狩猎,他的随从误把高美人射中的白兔当成了太子的猎物。这时高美人骑马飞奔而来,从随从的手中夺去了兔子,便飞驰而去。从此耶律倍对高美人一见倾心,
后来母亲述律平去高美人家提亲,第二天高云云与父亲两人就失踪了。耶律倍到处寻找都没能找到,最终背着高美人的画像离开了家,一个村一个村的去找。后来耶律倍在龙城找到了高美人,便叫当地的皇叔替他又一次上门提亲。皇叔召见高美人父亲,说了很多狠话,高美人知道后又一次与父亲连夜出逃。
耶律倍与高美人两人的爱情可以说是一波三折,虽然高美人第二次逃走,但还是没能让耶律倍死心。高美人与父亲找了一个非常偏僻的山村住了下来,没想到两年后高美人又一次在山上打猎,射中了一只大雁,但大雁落入了悬崖。没想到后来一个英俊少年手拎大雁从悬崖下面爬了上来,从此两人便经常相约一起打猎,渐渐的高美人爱上了这位少年。突然一天,一队人马站在高美人家门口,高喊太子,高美人这才明白真相。
1 五代十国后汉历史简介
2 五代十国时期最惨烈的战役
3 五代十国的年代和首都
4 五代十国后梁的历史
5 五代十国的历史趣闻
在我国波澜壮阔的历史长卷中,曾扶摇而起一个搏击长空的鹰之族--契丹。这个民族建立的大辽国,雄跨长城内外,以今我国北方辽河流域为核心地区,在中华大地轰轰烈烈地拓创了200余年的辉煌,奇迹般地留下一个个惊奇、一个个谜团后,突然消失得杳无踪影。 从公元916年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家,到耶律延禧于公元1125年被俘辽亡,辽存国共209年。辽灭亡后,阿保机第八世孙耶律大石又于1124年建立了西辽,存国90多年,1218年为元朝所灭。但令人不解的是,伴随着大辽帝国的灭亡,最多时曾拥有120多万人口的契丹民族也随之消失得无踪无影。 那么,这个曾经创造了众多文明的优秀民族到哪里去了呢? 史学界只能推测几百万契丹人的命运大致有三种: 第一,居住在契丹祖地的契丹人渐渐忘记了自己的族源,与其他民族融合在一起。 第二,西辽灭亡后,大部分漠北契丹人向西迁移到了伊朗克尔曼地区,被完全伊斯兰化。 第三,金、蒙战争爆发后,部分“誓不食金粟”的契丹人投靠了蒙古,并在随蒙古军队东征西讨,扩散到了全国各地。 我国史学界以往认为,契丹人在不同时期、不同历史条件下,大都融入其它民族之中。辽亡以后,除一部分契丹人随耶律大石西迁以外,大部分契丹人仍留居在东北地区。这些契丹人虽大都与女真、汉族、蒙古族融合,但一部分契丹人还是以集团形式保留着契丹民族的风俗习惯。金、蒙战争爆发以后,许多契丹人起事,参加反抗女真人统治的斗争。这部分契丹人有的被女真人镇压,有的投靠蒙古人。投靠蒙古人的这部分契丹人,随着蒙古人东征西讨,契丹人也随之分散到了全国各地。 而随耶律大石西迁的这部分契丹人,在西辽亡后到今伊朗克尔曼省建立一个起儿漫王朝,俗称后西辽。但这部分契丹人的传统习俗已不见,被完全伊斯兰化了。但他们对西方的影响至今仍在,以至现代俄语和拉丁语一直把中国称为“契丹”。 黄斌在《大辽国史话》中记述了一件有趣的事:13世纪蒙古族南征中亚、西亚等地,将中国火 药和管形火 器的制作使用方法传到阿拉伯国家,此时契丹已灭亡了100余年,但成书于13世纪晚期著名的阿拉伯兵书《马术和军械》,还把火 药配方记为“契丹花”,把管状火 器记为“契丹火 枪”、“契丹火 箭”。 达斡尔 人是契丹人吗? 是否还有没被其他民族融合的契丹人呢?关于这个问题,清代就有人提出达斡尔人源于契丹人的说法,现代学者也认为达斡尔人是继承契丹人传统最多的民族。我们来到达斡尔人聚居的内蒙古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进行实地采访,发现这里的达斡尔族有许多传说、习俗、语言等,与史料上记载的契丹族有很深的渊源关系。 达斡尔族一直供奉本族菩萨库烈佛,而库烈儿是800多年前契丹北迁首领的名字。据史料记载,辽亡后,这个不肯降金的契丹将领,率领一部分契丹人来到嫩江流域,并按照契丹人的风俗,组织氏族部落定居下来。直到明末清初,根河地带的达斡尔酋长根铁木儿还被通古斯人称为契丹酋长。 达斡尔族的狩猎、捕鹰、驯鹰、捕鱼方式也与史料记载中的契丹人大致相同;达斡尔人爱下围棋,他们的围棋和棋盘与我们所见过的围棋及棋盘有很大区别,但与辽墓中出土的围棋及棋盘很相似;达斡尔族至今保持着“同姓可为友,异姓可为婚”的婚俗,同姓间不管疏远了多少代,绝不通婚,这与契丹族同姓不婚的习俗也相同;达斡尔族的祭天仪及其神树与契丹族的祭天及“树君”有相通之处;达斡尔族过去盛行火葬和风葬,萨满死后将尸体放在木架上,过几年再将遗骨埋入土中。契丹人也是“但以其尸置于山树之上”;两族同属阿尔泰蒙古语系,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都有相同处;两族都信奉萨满教,“烧饭”致辞骨卜,崇尚黑色,崇拜太阳,行跪拜礼等。 此外,辽代把皇帝的宫帐称为“斡尔朵”,守卫斡尔朵和保护皇帝的军队叫斡尔朵军。皇帝死后,斡尔朵就归守这个皇帝的陵寝。守卫阿保机的军队称“迪斡尔朵”。专家推测,很可能“迪斡尔朵”在历史长河中逐渐演变成现在的“达斡尔”。 云南发现了契丹后裔 辽亡时,还有一些契丹人南下或北投大漠,千百年来音信渺茫,踪迹难寻。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从内蒙古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和云南民族研究所突然传来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在距我国北方万里之外的南部边陲云南省施甸县和保山、临沧、大理、德宏、西双版纳等地,发现了15万契丹人的后裔,其中以居住在施甸县的为多。 据两个研究所1990年以来的调查,这些契丹人就是当年随从蒙古军队远征云南而落籍于此的。他们历经元、明、清和中华民国及新中国几个历史时期,至今仍保留着许多契丹民族的文化传统。现在,他们在自己祖先的坟墓上仍使用契丹小字,统称“本人”。他们的体质特征也与当地人明显不同,长得比较高大。这些人有阿莽蒋、阿莽杨、阿莽李等姓,明清以来已改为蒋、李、赵、何、茶等姓。 在这些契丹人的后代中,以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蒋家云所珍藏的《勐板蒋氏家谱》中记载的蒋氏家族变迁史最具有代表性:“蒋氏祖先姓耶律氏,名阿保机,创建辽朝,为金所灭。后裔以阿为姓,又改为莽。在元初,随蒙古军队南征有功,授武略将军之职。明朝洪武年间,因麓川平缅叛有功,分授长官司,并世袭土职。后又经历数代,改为蒋姓。”这个家谱清晰地记载了勐板蒋氏家族是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的后裔,及其姓氏的演变过程。 在保山地区施甸县由旺乡木瓜村蒋文良家中,还发现一本《施甸长官司族谱》,其开篇记有一首四阕七言诗:辽之先祖始炎帝,审吉契丹大辽皇;白马上河乘男到,青牛潢河驾女来。一世先祖木叶山,八部后代徙潢河;南征钦授位金马,北战皇封六朝臣。姓奉堂前名作姓,耶律始祖阿保机;金齿宣抚抚政史,石甸世袭长官司。祖功宗德流芳远,子孙后代世泽长;秋霜春露考恩德,源远流长报宗功。 这首七言诗不仅道出其族源和家族的英雄历史,也点出了“名作姓”的姓氏变化历程。在这本族谱中还插有一幅“青牛白马图”,描绘的是有关契丹起源的古老传说。 在施甸县由旺乡木瓜村寨西隅还建有一座祠院,即蒋氏宗祠。祠院呈南北进深,分前后两院,祠院的正门按契丹人的习俗开在东墙上。在祠院东开门楼正面尖顶檐下,篆刻有“耶律”二字,再下是竖方长匾,匾框内有“蒋氏宗祠”四个大字。在门饰柱之间写有一副对联曰:“耶律庭前千株树,莽蒋祠内一堂春。”在祠院内的墙壁上,绘有具有浓郁北方草原风格的彩绘,类似于辽墓出土的壁画,表现出他们对自己祖先的怀念之情。 近年来,我国专家通过DNA测定,发现云南这些契丹后裔与北方辽墓出土的契丹人同源度比较高,并同现今的达斡尔人有很高的同源度,即有最近的遗传关系,从而解开了契丹后裔之迷。 补充:据东北学者考证,辽朝灭亡后,一部分“誓不食金粟”的契丹人流落东北沈阳和蒙古附近,继续过起了游牧生活,后来金朝灭亡,契丹人才开始迁往城市。明朝年间,东北耶律部归顺大明,被赐姓刘、丰等汉姓,后来一部分投降后金,一部分开始西迁至伊朗附近,完全伊斯兰化。
史书没有记载耶律大石的祖辈。《辽史》只有简单扼要的记载:“大石字重德,太祖八代孙也”。由此来看大石的出身所谓“皇族”,必须上溯至八代,才与皇帝有直接亲缘,他与天祚帝的亲缘关系,恐怕不会比当年“皇叔”刘备与汉献帝近多少。因此,他的父祖并未因“皇族”关系而身居高位或显要,留名后世,而大石也只得仕进的道路,才能进入统治集团。
照理说,他登基建国应该有一个加封祖先的活动,但西辽的史料又极度缺乏,连一部正式的史书都没有(宫廷记录估计在蒙古入侵后毁掉,和西夏一样)所以最后的可能都找不到了
契丹族辽政权的建立者耶律阿保机和女真族金政权的建立者完颜阿骨打,大抵是能被最多人想起的。那你可知,如今五十六个少数民族里不复存在的契丹和女真,他们到底去了哪里如今的哪些人又是他们的后人
1、 从草原到山林的契丹"耶律"
西晋时,在今日的蒙古、吉林和辽宁一带,正生活着勇猛强悍的契丹族人。他们在这里放牧,在这里弯弓,于这里在耶律阿保机的带领下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后梁贞明二年(916),属于契丹人的王朝辽朝,正式开始占据中国历史的一席之地。
然而时过境迁,曾经所向披靡的辽朝军队在末帝天祚帝耶律延禧的指挥下被金军终结了生命。后来由契丹族人耶律大石建立的西辽,也在南宋嘉定七年(1214)被蒙古大军摧毁。而在此之后,"契丹",好似就消失在了历史的洪流之中。
但细看击败契丹的蒙古族的历史,我们会发现当蒙古挥师南下攻打云南时,蒙古大军中有一群契丹人。甚至辽朝开国皇帝耶律阿保机的后代都在其中。
在蒙古大军到达云南后,出于种种现实考虑,这些契丹人选择了就此在云南扎根。一开始,可能是为了确保种群安全,契丹族人并未以象征其身份的"耶律"或"阿"为姓。早期定居云南的契丹人,诸如耶律阿海的长子忙古台、次子绵思哥、三子捏儿哥,耶律突花的长子朱哥、二子买住,朱哥之子宝童、孙忙古带,以及忙古带的长子火你赤、次子旺扎刺布哈(花)等,都未在名字中带上"耶律"。
而在火你赤之后,火的三个儿子,则恢复了"耶律"的姓氏。作为耶律阿保机第十五世孙的耶律牙、次子耶律周、季子耶律成等人,就虽身在云南,但姓氏已与北方的祖先相通。
洪武十五年(1384),契丹后裔阿干被大明委任为施甸长官司的副长官。而在阿干之后,在云南的契丹族人就多以"阿"为姓氏。"耶律"在云南则越来越难见到。到阿干之孙阿都鲁一代,云南契丹后裔之中又出现了"莽"这一姓氏。阿都鲁被视作是"莽"姓的始祖。而在雍正年间,一批莽姓契丹后裔还将姓氏改为"蒋"。
到今天,"莽"在云南虽不再是契丹后裔的常见姓氏,但原本聚居着契丹后裔的许多村寨,譬如"莽王寨"、"莽林寨"等,还保留着"莽"的痕迹。而"蒋",以及被认为与契丹后裔有着密切关系的李、赵、刘等姓氏,依然常见。我们熟悉的耶律阿保机那一代的契丹人的身影已在北方的草原消失许久,但契丹后裔们的身影却至今活跃在云南施甸、保山、龙陵等地。
2、 从东北到西北的女真"完颜"
在不少人的认识里,清代的建立者是满族,而满族来源于女真,所以女真政权金的建立者完颜阿骨打,和皇太极、顺治帝等大抵是一族人。建立大清的满族来源于女真不假。但此"女真",其实是在努尔哈赤统一各部的基础上形成的"诸申族",而非当年支持完颜阿骨打对抗辽国残暴统治的女真。既然如此,女真完颜氏又去了哪
清代光绪年间成书的《泾州乡土志》记载,同被蒙古大军打败的契丹族类似,完颜氏在被蒙古人灭国后也面临逃亡或支持蒙古的选择。而因为此前完颜氏不少族人已在西北的泾州扎根,于是逃往包括泾州在内的关陇地区就成了亡国完颜氏的首要选择。
且因为早已驻留在甘肃泾州的完颜氏有不弱的兵力,在被匆忙传位而成为金朝末帝的完颜承麟战死后,拥护完颜承麟的朝臣们还不远千里地将其遗体运送到泾州。因而最终定居于泾州的完颜氏,包含最先到来的苪王完颜亨的追随者、后来的完颜承麟的追随者,以及零散逃难者这三大群体。
在清代建立后,因为完颜氏与满族同样来自北方女真,所以完颜氏的后裔得到清廷优待。先前长期"隐居"于并不繁华的泾川,后来又不用再躲躲藏藏,完颜后裔便一直沿袭着先祖的姓氏。于是在今天的泾川境内,不仅有大量与完颜氏有关的古迹,还有众多继承了先祖优良传统的完颜后裔。
如果有一天你到云南或甘肃,在那偶遇姓氏为"完颜"、"蒋",或者居住在"莽王寨"等地的朋友,那也许你还能从他们身上感受到当年耶律阿保机或完颜阿骨打的雄风。虽然契丹与女真完颜氏早已成为过去,但他们的优秀品质并未断绝。
都是敌对关系。
耶律就是契丹人的姓,辽国人的国姓(建国的老祖宗,大名人耶律阿保机),比如北宋时期辽国名将,杀的北宋皇帝宋太宗赵光义身中三箭落荒而逃的耶律修哥。
完颜就是金国人的国姓(建国的老祖宗完颜阿骨打)金庸先生小说中的金兀术,就是金国百战名将,金语名字就是完颜宗弼。
公元1125年金灭辽,1127年金军南下进攻汴梁,擒获宋徽宗、宋钦宗、大臣家眷数千人,史称靖康之变,北宋灭亡,高宗皇帝赵构在南方建立南宋政权,因为各种原因,金没能灭掉南宋政权最后和谈。一百年后蒙古人兴起,统一了全中国,忽必烈建立元朝。
扩展资料:
契丹族历史演变
契丹族是中国北方很古老的少数民族之一,原来属于东胡族系,论起源则是源自东胡的一个支系即鲜卑族。而鲜卑族中又有一个宇文部,契丹就是这个宇文部的分支之一。
契丹这个名称最早在中国史书中出现是在公元四世纪的北魏时期,当时他们主要分布在辽水流域以北的潢河(今西拉木伦河)与土河(今老哈河)一带,过着渔猎畜牧的氏族部落生活,以逐水草游牧为主。
在北魏后期,契丹形成了古八部,八部之间互不统辖,也没有什么联系。各部独立地和北魏政府保持着朝贡关系。
到了隋朝,由于突厥势力扩张,对各部族征伐不止,契丹各部为防卫突厥,开始互相联系,互相支援,后来形成了初期较为松散的部落联盟。
到了唐朝初期,契丹形成了以大贺氏为首的部落联盟。其体制是在八部酋长中共同选举一人为首领,或者叫盟主。任期三年,到期改选,但大贺氏的人有世选的特权,这时的首领已经有了管理权力。契丹首领后来率部归入唐朝,唐太宗授予旗鼓,以表示对首领权威的承认。
唐朝又在契丹地区设置了行政机构,即松漠都督府,任命其首领为都督。唐玄宗时期,大贺氏部落联盟瓦解,重建了遥辇氏部落联盟,在被回纥统治了一段时期后,又趁回纥内乱之机重新归附唐朝,而唐朝后期的衰落又给契丹的独立发展提供了良机。
在遥辇氏联盟后期,由于唐朝末年的中原混战,使得北方汉族人纷纷逃入契丹地区,躲避战乱。汉族的先进生产及其他技术对契丹的经济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而在契丹八部中迭剌部又离中原较近,所以发展最快,势力超过了其他七部。
迭剌部的夷离堇(部落酋长或联盟军事首长)一直由耶律氏家族世袭担任,这个家族从阿保机的八世祖耶律雅里重新整顿契丹部落联盟,担任夷离堇之后,就进入了契丹社会的上层,而且从七世祖开始就掌握了联盟的军权,地位仅次于联盟首领。
辽国耶律皇族。辽太祖——耶律阿保机,辽太宗——耶律德光,辽世宗——耶律阮,辽穆宗——耶律_,辽景宗——耶律贤,辽圣宗——耶律隆绪,辽兴宗——耶律宗真,辽道宗——耶律洪基,辽天祚——耶律延禧。
--完颜
--耶律
辽世宗之父耶律倍生平简介
本文2023-11-10 22:28:51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4533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