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氏辈分排列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10浏览:2收藏

符氏辈分排列,第1张

符氏辈分排列:

1、宁乡符氏

始祖彦文公,字成章,元季授万户侯,由闽宦湘,协镇长沙。长子公辅之次子忠宪,行二,析居沩宁。自忠宪十传至世材、世珑、世栋,衍为三房,世居沩宁。清雍正间创修通谱,咸丰7年(1857)宁乡三房续修。

2、益阳符氏

始祖彦文公,三传至忠烈(公辅长子)徙资阳,五传思诚、思得、思明、思三。思诚居修山,生必道、必进、必华三房。思明(盟)居侧上冲,子必远徙居郭公庙,分泰、伦、铭三房。清康熙59年(1720)诚、得、明、三四房合修族谱,雍正13年(1735)合修全省通谱,之后各房各自为谱,1948年诚房九修。道光7年(1827)明房纂有族谱。道光8年(1828)、光绪元年(1875)得、三两房合纂族谱。派语同通谱。

3、醴陵攸坞符氏

始迁祖万春公,明成化15年(1479)自攸县迁此。族人分布于贺家桥、明月山。至1948年,全族人口500人。

4、衡山符氏

明季自江西、河南迁入,分居岳北留笔塘。

平江岑川符氏

始迁祖约初公,清道光间自长沙迁此。至1994年,全族人口361人。

5、桃源漆河符氏

先世明天启5年(1625)由江西迁桃源县北漆河之黑岩嘴。至1948年,全族人口约200余人,分布于漳江、沙坪、灵岩等地。宗祠在黑岩嘴。族谱创修于1914年。

扩展资料:

符姓为中文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名第251位,注意符与氐族前秦君主苻坚之苻姓有别。符的姓氏是以中国古代官职名称命氏,源自姬姓,系承周文王后裔,而得氏于春秋战国时期。

公元前256年楚国灭鲁,鲁顷公的孙子公雅乃出奔秦国并获擢用为符玺令,符玺乃古代朝中传达任命、行军遣将所用的凭证(见兵符),先用金、玉、铜、竹或木制成某个形状(如虎型),再从中间剖成两半,帝皇的代表与被调遣的将领各持一半,传令时相合以厘清真伪。公雅的族人后裔遂以职为姓,而郡望则来自原属鲁国境内的琅邪郡(今山东省青岛市)。

东晋氐族领袖苻洪,本为蒲姓,以谶纬而改姓。后封氐王,征北大将军,假节。其子苻健建立前秦,前秦被姚秦灭亡后,苻氏后人多因避祸改为符姓,少数改回原本的蒲姓,也多半融入汉族。

参考资料:

-符氏

据伊洛地区程氏的《河南程氏正宗世系谱》记载,程氏世系从程颐的十三世孙程子中开始,排列了三十二个辈字:

“子彦思克,继世心宗。佳接起延,倓洛璋铭。毓秀广远,相传大千。源推其业,长流万年。”

以及新续辈字“恪守秉正,修齐治平,道珩仲兴,志笃永恒。”

清同治七年(1868年)修订的《四箴堂·太康程氏族谱》中列入辈序二十四字(二十三至四十六世):

建万端士

克文光耀

慎勉惟习

敬守修省

庆逢致泰

树培永锡

公元1986年五次重修谱牒,按照书经中洪范篇章,择八字作命名字式,接上面共三十二字:

本在有钦

心睿恭聪

广东梅州五华、河源程氏从始祖程吹四十三世开始,编定了五言辈字歌:

“国家传世德,理学必宗先,孝支宜为则,崇文作善元。”

后来又往下续了二十个辈—字:

“燕翼富强本,知书万道全。品行铭高洁,昌兴起俊贤。”

湖北仙桃、天门、洪湖一带程氏辈分:

“忠厚传家远,诗书衍庆长。果克从斯语,定贤德荣昌”

为了使族人添丁加口选字取名时,不至于感到以上“正行辈字”不足或有忌讳、拗口等情况,又确定了四十个辈字,称为“副行辈字”,和上面所说的四十个“正行辈字”一一对应,如果正行辈字不合适,可以取“副行辈字”。这四十个副行辈字是:

“邦光其佩毓,兆吉福相延。开智明龙启,敬业定飞腾。勤修竞荣秀,常思乃识远。长隆显达贵,千秋怡乐天。”

重庆市万州区程氏字辈排列如下:

正福文运启,世学光家邦,明德少先代,元善广积昌。(共二十字)联系人:程燃:老万县程氏人

四川广安区程氏字辈排列如下:

文武朝天子,世代祝明君;儒学崇兴正,才德有光荣;尚纪先泽远,家国道长清。(共三十字)

河南信阳程氏字辈排列如下:建德修道,敬守先则。薪茹培学,永振家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由于宗族观念的淡漠,人们为子女取名,大多已不再按辈字规定。因此,从程姓人群的名字中,已难以知道他的辈分。由于古代山河阻隔,交通不便,不同地区、不同宗族的辈字也不统一。

现广东茂名高州顿梭镇程村人口数千、有始祖坟,每年清明均有数百名已定居广西、阳光等地程氏返乡拜祭声势浩大,可见其年代久远。字辈为,其孙子昌、安邦定国、德立朝廷。

安徽无为县昆山乡莲花行政村程院自然村、靠山村等程姓字辈:

贵天庭守

时日士祚

世家忠良

文章华国

礼义经邦

光明灿烈

正大端方

文献公:敕封懮德公,娶余氏。生子二:龄杰、龄智。公原籍徽州歙县千秋乡仙凫里名曰关子。二子乃迁无为州村瑶石焉。

龄杰公 娶环川徐氏生二子:兴、旺。妣卒葬徽州府麻榨巷。继娶周氏周洪公女,生子一:财。公葬眠牛形,妣葬三涧口铁矿山丑未向。

金鸡笼、眠牛坞、大山窊、田饭诸村皆为其后。

龄智公 娶徽州梅结金氏生子三:高、宾、亮。妣卒葬徽州。继娶庐邑王氏生子一:江。妣卒葬狮形。继娶张氏生子二:员、盛。公妣卒葬宅后仙人现掌形未丑向。

靠子山、牛埠、鹤毛河镇皆为其后。

程氏五林分支字辈:

  侗年(侗族过年)简介

  侗族传统节日。流行于贵州锦屏县九寨区一带。每年农历十一月三十日举行。当地传说,很久以前,有个德高望重的族首,因为拒绝向汉人进贡,汉人带人包围村寨。族首为了维护民族尊严和乡亲的安全,挺身而出,被汉人充军戍边。后来这位族首获准从边疆还乡,此时正是农历十一月三十日。当地人吹芦笙,弹琵琶,敲锣打鼓去看望这位族首。后人便把这一天成为侗年。节日里,除打糍粑外,各家还杀猪宰羊表示庆贺。过年之晚,人们以肉食为主,忌食蔬菜。煮的米饭多于平常,以示“吃剩有余”晚饭前,老人们在神龛和“祖宗角”摆上祭品,烧香焚纸,以祭祀祖先,招请祖宗来过年,并包有全家发达幸福。然后全家欢宴。出嫁的姑娘及亲友也在侗年是前来祝贺。节日当天的主要娱乐活动是斗牛,晚上鸣炮宴请胜者。青年男女通过玩山、对歌、跳芦笙等活动,寻找伴侣。同时还演出侗戏。这些节日活动一直要延续到春节。

  春节

  受汉族影响, 各地侗族也过春节, 并且十分隆重。农历年

  底, 侗族村寨一片喜气洋洋的景象, 家家忙着打年粑、酿年酒、

  杀年猪、张贴春联、打扫卫生。侗族的“ 春节” 和汉族一样也俗

  称“ 过年”, 有大小年之分, 但与汉族的小年不完全相同, 汉族

  过小年是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 相传是敬灶神。侗族农历十二月

  二十九日为小年, 又叫“ 姑婆年”, 是纪念姑婆的节日, 意思是

  祖宗各代的姐妹出嫁后, 过年快结束时回家探亲团圆。这天, 除

  过年的食品外, 侗家还用几个粑粑夹着酸肉敬奉姑婆, 作为“ 飨

  年”, 并用甜酒祭奠, 说是有的姑婆、姑母不会喝烧酒, 就饮甜

  酒, 反映了侗族人家具有尊重妇女的传统美德。

  各地侗族的春节活动既有相同内容, 又有地方性的特点。

  三江侗族农历三十过大年, 除夕当天宰猪杀鸡鸭祭祀祖先,

  又用酸汤煮鱼祭莫一大王。初一的清晨用烧肉和酸肉祭祖。同乐

  地区的杨姓侗族初一除用酸肉外, 还以甜酒祭祖, 到达摩娘娘庙

  (萨堂、圣母祠) 去祭祀, 同乐独峒一带的侗族放鞭炮驱逐“ 野

  鬼”。马胖一带的吴姓侗族不设祖宗神龛, 除夕这天, 杀猪宰鹅,

  首先去祭祀飞山庙杨公祠, 然后祭祀土地庙和“ 萨坛”, 最后在

  火塘边烧香摆饭桌吃晚饭, 在饭桌前说几句请祖宗一起过大年的

  话。初二后, 亲朋好友之间互相请吃油茶或喝酒, 寨上吹芦笙,

  唱侗戏, 进行“ 月也” 集体交游。

  榕江侗族称“ 春节” 为“ 达年”, 是一年中最大的节日。从

  农历十二月中旬就开始打年粑、酿酒、打扫卫生。喂牛的人家要

  为牛备足年料。农历十二月二十七、二十八日杀年猪, 农历十二

  月三十日贴春联、门神。小伙子给未婚妻送礼, 新郎迎接新娘回

  来共度佳节( 因侗族新娘有不落夫家之俗) 。除夕之夜, 家家燃

  香点烛, 摆设供品敬祭祖先。大年初一零时, 鸣炮辞旧迎新。初

  一早上用茶水祭祖, 传说此时是祖先的“ 斋时”, 晚上才供奉酒

  肉。当天不往屋外倒水和垃圾, 表示全年财喜不外出。初一饭菜

  均吃前一天做好的, 意为上年剩下的, 以示年年有余。除夕晚上

  和初一整天不请客。初二这天, 寨上妇女到萨堂祭祀“ 萨岁” 祈

  求保佑, 兄弟请已出嫁的姐妹回来吃饭, 同时亲友也可以互请。

  初三以后寨中开始玩龙舞狮、演侗戏、“多耶”、“行歌坐月”、芦

  笙会、唱大歌等, 节日期间充满了欢乐气氛, 直至正月十五把龙

  送下海, 春节结束。

  □过侗年

  流行于榕江、通道、三江等地。内容是缅怀祖先, 祭祀农

  耕。相传侗族祖先从远道而来, 原以打猎为主, 后学会开荒种

  田, 从事农耕而获丰收, 秋后举行欢庆活动, 从此世代相传为侗

  年。也有的地方相传杨姓祖先是一位将军, 因被派远征, 担心在

  春节前不能回家团圆, 族人商议, 决定在他出征前提前过年。侗

  年的时间, 不同地区不一致。榕江瑞里、本里、保里一带选在摘

  禾后的十月, 俗称过禾蔸年( 侗话“ 记年高棒”) 。榕江往里选在

  农历十一月二十日后的辰、戌两日, 如先遇上辰日即以辰日为年

  (即大年初一) , 卯日为年三十。如遇戌日则以戌日为年。过侗年

  一般为7 天左右。榕江县七十二寨除过侗年外, 还过春节, 俗称

  陪年, 侗语称“ 记年卡”, 即过汉年。新年前, 家家打扫房前屋

  后, 杀年猪、打年粑等。新年期间, 寨上举行大规模的踩堂对

  歌、跳芦笙和斗牛活动。

  通道“侗年”, 节日的主要内容是“ 吃冻”, 即以吃冻鱼为

  主, 其他美酒佳肴也应有尽有, 有如过春节, 所以称为过侗年。

  吃冻的日期各地不同, 李姓、杨姓是农历十一月十一日。相传杨

  姓祖先有八兄妹依次各吃一天。青年去做客可以村连村、寨连寨

  地吃去, 一路吃鱼冻, 一路唱歌。吃冻鱼也有一些禁忌。有的地

  方禁吃黄鳝, 传说因古代侗族在迁徙中要躲避官兵, 恰好官兵看

  黄鳝打架去了, 人们才得以逃生, 故把黄鳝当作救命恩人。

截至2016年,阳春市辖15个镇和2个街道,分别是河朗镇、松柏镇、陂面镇、合水镇、春湾镇、岗美镇、河口镇、潭水镇、八甲镇、双滘镇、永宁镇、圭岗镇、石望镇、马水镇、三甲镇、河西街道、春城街道。具体介绍以下几个镇:

1、河朗镇

河朗镇位于阳春市北部山区,西北与罗定、云浮市毗邻,西南与信宜市相连,辖区总面积197平方公里,居民使用白话和涯话。

2、合水镇

合水镇位于广东省阳春市东北部,南邻春城街道,北靠春湾镇,西北隔漠阳江与陂面镇相望,东南部与阳东区交界,镇区东部一角伸入到恩平市与春湾之间。全镇总面积240平方公里,其中镇区面积24平方公里。

3、潭水镇

潭水镇隶属于广东省阳春市,位于阳春市南部,辖区总面积265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3万亩,其中水田面积51万亩,旱地面积有54万亩。居民使用白话和涯话。

4、双滘镇

双滘镇位于广东省阳春市西南部,东北部、东部、南部分别与山坪乡(已并入三甲镇)、三甲镇、八甲镇相接,西部、北部毗邻高州市大坡、马贵两镇,潭水河流及其支流双滘河,双坪河,永水河,罗迈河纵横全境,间中有河谷小平原,属低山丘陵区。

5、三甲镇

三甲镇,隶属于广东省阳春市,位于阳春市西南部,交通方便。三甲镇是春南中心镇,距市区38公里,镇内主要流行方言为涯话(客家话),另有白话分布。

-阳春

-河朗镇

-合水镇

-潭水镇

-双滘镇

-三甲镇

婺源位于江西境内,你将成为史上最出色的旅行家,这里完美的保留了明清古代的建筑物,徽派建筑独特的造型给人无限幻想的空间,来这里寻找灵感也是一件很寻常的事情,下面给大家分享婺源自驾游最佳路线攻略。

江西省婺源县,古徽州六县之一,不仅有“书乡”、“茶乡”之称,更是被誉为“中国最美乡村”。

婺源之美,美在地理环境。群山环抱,山清水秀,风光旖旎。

而这其中,最为耀眼的就是婺源独特的徽派建筑。婺源是当今中国古建筑保存最多、最完好的地方之一。这里的村落建筑大多依山傍水,民居多是面临街巷,粉墙黛瓦,鳞次栉比,或散落在山麓,或坐落在丛林间,浓绿与黑白相映,充满浓郁的文化气息和园林趣味。

徽派建筑在民居的造型上一个非常明显的标志,就是采用层层跌落的马头墙。

那种半掩半映,黑白分明的表现手法更让徽派建筑凸显出一种独特的建筑美。在蓝色的天际间,青砖黛瓦和白色的马头墙,黑白的淡雅点缀在绚烂的绿叶黄花之上,衬着远山近水,宛然一如水墨画,百看不厌。

林海涛、薛超、刘文、王肖霏、尤春雷、林宝存、汪海景、陈大千、徐志明、刘慧明10位艺术家与艺空联盟一起走进江西婺源举办写生采风活动。

一样的山,一样的水,不一样的视角,就有不一样的风采。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一·婺源历史

婺源建县的历史大约有1200多年,自古属安徽管辖。 

据婺源旧县志记载,唐开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洪真谋反,以安徽的休宁县回玉乡鸡笼山为营寨,聚众活动于歙、衢、睦边境之遂安、开化、休宁等县400余平方公里地区。朝廷发兵经三年讨平。为便于统治,唐开元二十八年(公元740年)唐玄宗决定,于正月初八设置婺源县,将安徽休宁县的回玉乡和江西乐平县的怀金乡划归婺源县管辖,县城设在清华镇,到天复元年(公元901年),县城迁至弦高(今县城紫阳镇)。建县时,婺源隶歙州。  

以后历经宋元明清各代,尽管歙州的隶属有所变化,但是婺源隶属歙州的管辖一直没有变化。宋宣和三年,歙州改称徽州,因此,历史上的徽州一府(歙州)六县(歙县、休宁、婺源、祁门、黟县、绩溪)就是这样形成的。辛亥革命后,废府留县,婺源县直属安徽省管辖。1934年,蒋介石政府为了在江西进行“剿共”的需要,曾把婺源划归江西省第五行政区管辖,到1947年又划回安徽省第七行政区管辖。1949年5月1日,婺源获得解放。解放婺源的是解放军的“四野”,和解放江西的同属一支部队,为了军事管理的方便,当时又把婺源划归江西省赣东北行政区浮梁专区管辖;9月,改属江西省乐平专区;11月重属浮梁专区。1952年10月,划归江西省上饶专区管辖至今。所以从婺源建县1200多年的历史来看,除近代有60来年的时间外,都是归属于安徽管辖的。关于婺源县名称的解释,众家说法不一。婺字的意义,《辞海》里是这样说的:一、古星名,即“女宿”,旧时用作对妇人的颂词,如婺焕中天;二、水名,亦为对金华一江的别称。《现代汉语辞典》是这样说的:(1)婺江,水名,在江西;(2)指旧婺州,在浙江金华一带。对婺源的解释,归纳各派说法,大致可以分为三种:一是以“婺水绕城三面”,故名;二是“旧以县本休宁地,曾属婺州,取上应婺女之说”,故名;三是“ 以县东大镛水流入婺州”

自古以来,婺源一直属于徽州府的管辖范畴,不仅在地理上同属黄山山脉,而且在经济、文化上和徽州其他各县是同为一体的。

婺源全县面积为446135861亩,其中林地面积占了8288%,耕地面积只占755%,茶果面积占365%,水域面积占179%。东北部重峦叠嶂,海拔16298米的鄣公山为最高,有“盘踞徽绕三百里,平分吴楚两源头”之称,从地势、地貌来看,是和徽州连成一片的,都属于皖南丘陵山区。

婺源的经济作物中历来以茶叶为主,所生产的绿茶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旧有“祁红婺绿”之称。祁红,是指安徽祁红的红茶,婺绿则是婺源的绿茶。  婺源产砚台,名曰龙尾砚;实际上,我国四大名砚之一是歙砚,其原料就产在婺源的龙尾山,和婺源的龙尾砚同出一辙。  

婺源的风俗习惯、房屋建筑、饮食居住和徽州其他各县大体相同。

婺源在文化上和徽州其他各县一样,属徽文化的组成部分。宋代宣和三年,朝廷改歙州为徽州,辖歙县、绩溪、休宁、黟县、祁门、婺源六县。徽文化的形成,主要得力于外来移民,这些移民来源于为躲避战乱而迁徙来到徽州的难民,也包括在这里做官或喜爱这里山水的人。外来移民带来了比山外居民更为丰富的儒家文化,更为先进的文明。徽文化正是以历史上的古徽州府为核心,并扩展辐射到其他地区富有特色的文化积淀和文化现象。徽文化既是地域文化、移民文化、儒家文化,又反映着中华儒家文化的特性,具有典型性和标本价值。徽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沿袭了中原文化的精髓,成长鼎盛于安徽,延绵古今,影响播散于海内外,在一定历史时期内具有主流文化特征,对研究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徽州山多田少,随着人员的增加,生活需求和实际满足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于是在南宋之后,徽州人逐渐外出经商。外出经商的徽州人凭借文化优势,迅速致富,并逐渐发展成著名商帮。徽州商人将经商利润的一部分用来作为继续经营的资本,另一部分带回徽州,用来购田地、建造房屋,注重教育,培养子弟读书做官。有了雄厚的经济基础,使各种文化要素较之其他地区得到了更好的发展,从而使徽文化走向了繁荣和辉煌。徽州有着大量的物质文化遗存,许多古村落和古建筑保存完好,成为中国古代文化直观的标本,不仅是旅游和经济资源,而且也能让人从中领略到中华民族的灿烂文明。

徽文化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和合”精神。如在徽州民间楹联中不少都体现了“和为贵”的思想,追求人际关系的和谐;古代徽州民居的环境和建筑,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这些对于我们今天构建和谐社会都有所启迪。徽商注重商业道德,重视法制,讲究诚信。他们的一些经营方式,值得我们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大力弘扬。徽文化中的医学、建筑学以及程朱理学的积极因素等,也非常值得专家们进一步挖掘。

唐开元二十八年(740年),析休宁县之回玉乡和乐平县之怀金乡置婺源县,因婺江(今乐安河上游)绕城三面,因而得名。隶江南西道歙州管辖。县治清华。唐天复元年(901年)县治迁弦高(即今县城紫阳镇)。

宋宣和三年(1121年),歙州改为徽州,婺源隶徽州管辖。

1934年划归江西省,1947年复归安徽省。1949年5月1日又划隶江西省。现属江西省上饶市。

二、 卧龙谷风光

大鄣山卧龙谷地处婺源北部。站在入口处,满眼尽是绿树翠竹,葱葱茏茏。此山不是一峰独秀,而是山岭随树木一起连绵不绝。去时正下小雨,远远望去山并不高,只是山顶笼罩朦胧的烟雾,给人神秘之感。

左右两边的山峰中夹着一条流淌清泉的沟壑。这正是名声显赫的卧龙谷。看谷中泉水清澈见底,流淌于石头之中。石头有的巨大,独当一面,阻绝了沟壑,迫使清泉从巨石边缘的缝隙中流出,激起一团团白色泡沫,打着旋儿,一溜地下去。有时遇上细碎山石,清泉便冲击石头,泠泠作响,悦耳动听。走到山腰,只见两道瀑布从山头飞泻而下,冲击瀑布下方的深潭。浪花飞溅。看地人心潮澎湃,蔚为壮观。

山的一侧有一石洞,名曰“红军洞”。据说是抗日战争时期,红军战士开会的地方。里面很狭窄,站起来都顶着洞顶,只有一张石桌,三张木凳极其简陋,当年红军抗战的艰苦由此可见一斑。

走不远,便见一索桥架于两山之间,全由木头和绳索构成。其下是布满大小各异的石头的深、谷,激流涌进,走在桥上,摇摆不定,令人心寒生畏。我不禁想起红军飞夺泸定桥的壮举,现在看来,那情景确实让人望而生畏,泸定桥下可是万丈深渊啊!

水多石多树更多,卧龙谷一派安详静谧的气氛,不愧为“龙卧”之地。

三、徽文化——李坑、汪口、晓起

徽州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可迫溯至商周时期。在长达几千年的渐进深化中它经历了远古文化,山越文化,新安文化几个阶段,徽文化广泛而深刻,它包含徽州土地制度,徽商,徽州宗祠,徽州历史名人,徽州教育、徽州科技,新安理学,徽州历史、徽州建筑、徽州村落,徽州民俗,徽州菜肴等。

婺源虽处江西,但由于其历史原因,使婺源文化成为徽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婺源徽文化主要表现在徽派建筑,祠堂文化,水吕文化,村落文化,徽商文化,民俗文化,历史名人等,尤以、李坑、汪口、晓起为代表。

李坑是一个李姓聚居为主古村落。李坑自古文风鼎劢,人才辈出。自宋至清,达官商贾达百人。万以南宋年间的武状元李知诚最为著名。村落掩映于群山之中,村落中明清建筑遍布,民宅沿溪而建,依山而之。

汪口是俞氏家庭聚居地由宋朝议大夫俞杲于大观年间始建,距今有1100余年历史,汪口俞氏宗祠是不得不提的代表性建筑,庄严肃穆是其总体特征,建筑室内高而实,很有充实感。

晓起村始建于公元787年,村中古建筑古民居颇多。风格鲜明,气势非同一般,商人居位的屋由大青石筑成,门面极高,外表轮廓形成一个“商”字,“商”字底下门槛两侧有灵猴像,灵猴生动活泼,做工精细,门槛有一级,希望自己有一本成利。屋脊两端外突部位有龙守护,龙须看假柔软,实则刚劲有力。它们均由石头制成,晓起村权种极多,千午樟权王精壮高大,枝生叉,又生枝,叶繁根深,四五人团抱都不能团权干一周,林中香樟权随处可见,给当地带来丰厚的经济应。

三地都源于徽文化,都体现了徽文化的详和,小桥流水人农毫不罕见。细水长流,石桥木筏,明清古层成为显型特征。李弯的翘檐,精细的石刻,狭窄的村苍,幽深的山林构成一幅独具特色的徽派气象。

婺源之行 归来已一月有余

却迟迟未提笔写下这段故事

今日整理照片

仿佛又把我拉回那个山雾缭绕的乡村

清明节后去婺源

寻那万亩梯田和油菜花海

未果,

今年花期早 油菜花大多都谢了

结了绿油油的油菜籽

或许,这是我遇见的婺源另一种美

婺源为江西上饶市下属县城,是徽州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被外界誉为“中国最美的乡村”。村村是画,步步皆景。婺源的景点围绕其村落展开,最有名的是油菜花和徽派建筑,3-4月间梯田上黄灿灿的油菜花,江岭便是婺源看油菜花的最佳地点,油菜花与徽派民居相呼应。

现在,婺源旅游已形成东、西、北三条旅游线路,游客可在不同线路的景区体验婺源温婉的山水小镇景色与其深厚的徽州文化。东线主要景区有江湾、篁岭、李坑、汪口、晓起、江岭、庆源。西线是婺源良好生态环境的浓缩,鸳鸯湖景区是世界最大的野生鸳鸯栖息地,湖光山色。文公山风景区是文化与生态并重的江南文化名山。北线景区以原汁原味的明清古村落和田园自然风光为主。思溪延村、长滩摄影地、彩虹桥、灵岩洞、大鄣山卧龙谷等景点都是自古以来文人墨客会聚之地。

Day 1 篁岭

北京→九江46晚乘坐Z65次列车由北京前往九江,20:01出发次日早06:52抵达。

婺源有高铁站,可以直达婺源,不过时间都是白天,大约7个小时车程,抵达婺源已是晚上,对于时间紧的我来说耽误一天时间,于是我计划乘坐晚上的卧铺列车,一早到九江站,再搭乘大巴从九江汽车站到婺源县城。(时间上充裕的话坐高铁直达婺源会方便些)

九江→婺源 九江汽车总站,票价100元/人,一天两班9:40 / 14:30发车,行车时间2个半小时左右。

婺源十二景点通票 票价210元(网络购票180元,提前购买),包含

东线:李坑——汪口——江湾——晓起——江岭

北线:思溪延村——彩虹桥——卧龙谷——严田——灵岩洞——石城

西线:文公山 (门票有效期5天)

中午抵达婺源县城,打车到定好的酒店,放好行李吃了午饭。

(大排炒米饭超好吃啊!!强烈推荐!!)

天气超级好,在酒店前台的提醒下我们准备下午去篁岭看晒秋,篁岭不在通票里适合单独游玩。

篁岭

门票+索道套票145元,学生价120元。建议游玩时间3-4小时左右,下山缆车的关闭时间为18:00。

这里一定是晒秋最佳拍摄点,因为好多摄影作品都是这个角度啊,同事姐姐发了张晒秋照片给我们老大,隔天他发了个公众号链接过来说 看到她的摄影作品了,我们一看照片,拍出来还真是一样呢,哈哈哈……

篁岭除了晒秋人家的几个拍摄点之外,还有古巷、怪屋、栈桥等看点…

晚餐:去了酒店前台推荐的廖厨,离酒店很近,很多当地人和外地来的游客。菜很好吃,价格也相对便宜,而且菜码超级大!!推荐他家的包子,去的晚还幸运的点到了最后几个包子,隔壁两桌游客没吃到超级郁闷的离开了。还点了霸王口水鱼和蟹黄干捞粉丝,都是他家的特色菜。

Day 2 婺源东线

行程:月亮湾——庆源——江岭——晓起——江湾——汪口——李坑

由于婺源的景点比较分散、相距又比较远,最方便的就是包车了。

包车价格包一辆车300元一天

(基本上都是这个价格,司机师傅说油菜花季清明节那几天会价格高些)

1月亮湾

东线途经的第一个景点,不要门票,就是一个可以拍照的地方,也可下去乘竹筏游月亮湾。昨晚下过大雨所以水还有些浑浊,等清澈的话拍出来会更好看。

2庆源

离开月亮湾我们直接开车前往北线最远的景点庆源古村,一路上司机师傅跟我们说,你们来得晚了,今年花期早,油菜花都谢完了。可我们还是抱着乐观的心态前往最北的庆源,想着会不会遇见……

庆源古村也是不在通票里,门票价格 20元

古村的村民在河边洗衣服,后面的宅子看起来也有年头了,不过保存完好,美极了。照片调成黑白,看起来颇有年代感。

其实开车沿途的风景就已经很美了,这里不愧是最美乡村——婺源

3江岭

通票内景点,东线最值得游玩的景点。婺源油菜花的最佳观赏地,这里有万亩梯田和满山遍野的油菜花…(当然,很遗憾我错过了,不过一路上依旧很美)建议游玩时间3-4小时(包括爬山),有体力的一定要爬上去,沿途的风景也很美,嫌累的可以乘车上去,我们是爬上去,下山时喊包车师傅开车上来接的。

在一号观景台俯瞰整个江岭(就在几天前,这里应该是嫩**的TT)

于山顶远眺,青瓦白墙掩在黄花绿树间,

阵阵云雾飘来,恍若天上人间,

江岭不愧被誉为中国“四大花海”之一,

真的是美极了…

4晓起

通票内景点,分上晓起和下晓起,商业化严重,一家挨着一家卖特产,菊花茶、绿茶和木摆件的,一走一过就好了,我并没有停留太长时间。不过这个村子的名字很好听啊~

5江湾

通票内景点,婺源景点中唯一一个5A级景区

6汪口

通票内景点,这时已经下起雨了,时间也不早了,所以只在汪口的某个观景台拍了一张汪口村的全景图。

7李坑

通票内景点,我们东线这一天最后的一个景点,然后决定住在李坑的民宿客栈,晚上或是第二天早起就能逛逛。

宿:溪桥客栈,位于李坑景区中部,两条溪水就在客栈门前交汇,体验了一晚小桥流水人家。我们住在了二楼的房间,房门外有可供吃饭休息的茶座,晚上吃过饭就坐在那,听着溪水流淌和雨声风声阵阵,也听着街角的酒吧歌手唱歌,画着淡淡的水彩画,好不惬意。晚饭就在客栈吃的,点了婺源有名的荷包红鲤鱼和马兰头炒鸡蛋,超级好吃,强烈推荐。

Day 3 婺源北线

李坑——灵岩洞——卧龙谷——彩虹桥——思溪延村

李坑属于开发较早的景点,满商业化的,一大早就有导游带着大波的游客来了,趁还没到跟司机师傅约定的时间,我们收拾好行李,下楼逛了几家店铺,吃了好吃的清明果。推荐一家叫做时光慢递的小店,有好多好看的明信片和小纪念品。9:30从李坑出发,由于我们早就订好了晚上住在思溪村的客栈,所以依旧选择从里往外逛,先开车前往北线最远的灵岩洞景点。

1灵岩洞

涵虚洞入口

我们逛了灵岩洞群三十六洞之一的涵虚洞,洞体面积7200平方米,落差90余米,游乘2100米。涵虚洞属于典型的喀斯特溶岩景观,以“洞险、石怪、水奇、墨香”著称。多个奇特景观让人叹为观止,不由得佩服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正所谓“五岳归来不看山,灵岩归来不看洞”。泛舟畅游地下洞,别有一番情趣。

2卧龙谷

它是一处景观价值独特,完全原始风貌的高山峡谷景区,是一处金庸笔下的人间美景世外桃源。

卧龙谷,号称“江南第一奇谷”,它以雄、险、奇、秀而著称。

雄:峡谷长3公里河段,天然落差730米,急流汹涌,轰鸣震谷;

险:峡谷深切,切割度500-1000米,最大坡度达80多度,峡谷幽深,危崖峭壁;

奇:谷内瀑布众多,千丈瀑从落差193米高处的悬崖绝壁凌空倾泻,属“国内第二高瀑”;

秀:奔泻的清泉,穿行于岩石之间,悬垂流蚀,形成深潭、彩池,宛若银钱串珠,阳光照射,七彩交织,水动石变,相应成辉,呈现一幅幅美妙动感的画面。

3彩虹桥

宋代建造的古桥——彩虹桥是婺源廊桥的代表作。这座桥取唐诗“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的意思取名。桥长140米,桥面宽3米多,4墩5孔,由11座廊亭组成,廊亭中有石桌石凳。彩虹桥周围景色优美,青山如黛,碧水澄清,坐在这里稍作休憩,浏览四周风光,会让人深深体验到婺源之美。

4思溪延村

最期待的最后一站,不是因为这个村子,而是刚到江西就急忙在网上定下的这家客栈,一个道光皇帝赐名的老宅子——七叶衍祥。

客栈共有12间客房,分别以十二节气命名,各有特色也各不相同,我们住的这一间为谷雨。

感谢客栈主人范老师的热情招待,也感谢他在思溪村为万千游客打造的这一方天地,难得的保留了原本徽派建筑的所有精髓之处,在建筑上也是修旧如旧,完美的还原了它本来的面貌,而范老师的油画、水彩、字画等艺术作品又给这间客栈增加了一份浓厚的艺术气息,与其说我是来住一晚的,不如说我是来学习的,建筑亦或是绘画。

客栈里摆放的每一个老物件都是范老师前些年从各个地方收来的,范老师说,他从广东整整拉了一大车过来,可是一件件摆进去又显不出多少,给我讲这件是在西安淘回来的瓦当、那件家具是用门匾改造的小桌…还听他讲客栈的改造过程,这里保留了老房梁上的燕子窝,那里换了新房梁。

客栈的每一处小景都充满了设计者的巧思

我会想念这里的一日三餐,想坐在这吃饭画画,遛狗逗鸟,看四季更替,听风起雨落,这是个来了就不想走的地方。如果你也想,那寻到这来准没错!

Day 4

这一天就在客栈听着歌画着水彩,哪也不想去,就让我好好享受这一刻的宁静与自在…

中午吃过午饭,下午从婺源坐高铁到上饶,

第二天从上饶乘高铁返回北京,结束了这一次的江西之旅。

<鬼节>--中元节的由来

(一)中元节的由来

「中元」之名起於北魏,中元节又称「鬼节」或「盂兰盆会」。佛教也在这一天,举行超渡法会,称为「屋兰玛纳」(印度话ULLAMBANA)也就是盂兰会」。盂兰盆的意义是倒悬,人生的痛苦有如倒挂在树头上的蝙蝠,悬挂著、苦不堪言。为了使众生免於倒悬之苦,便需要诵经,布绝食物给孤魂野鬼。此举正好和中国的鬼月祭拜不谋而合,因而中元节和盂兰会便同时流传下来。

「中元」是道教的说法:根据五杂俎的记载:道经以正月十五是「上元」,为天官赐福日;七月十五是「中元」,为地官赦罪日;十月十五是「下元」,为水官解厄日。修行记说:「七月中元日,地官降下,定人间善恶,道士於是夜诵经,饿节囚徒亦得解脱。」因此在七月十五日这一天,民间都会准备丰富的牲礼,祭拜地官大帝及祖先。

农历七月十五是我国民间的重要的节庆。在古代,民间在这一天以刚收成的新谷祭拜祖先,而佛教的盂兰盆节,及道教的中元节亦在同一天。又相传农历七月是鬼月,在这个月当中间,「好兄弟」们都会来到来人间受人祭拜,由种种的由来融合成今日的「中元普度」。

台湾在中元节这一天,家家户户皆杀猪宰羊,准备极为丰盛的酒肉祭品,祭拜祖先与阴间鬼魂。各地并有许多传统的普度活动,尤以基隆的中元祭最具特色。

(二)中元节的传说

有关中元节的传说很多,台湾民间,农历七月是「鬼月」。阎罗王於每年农历七月初一打开鬼门关,称「开鬼门」,冥府的地狱门将开启,放出一批无人奉祀的孤魂野鬼到阳间来享受人们的供祭。直到七月三十才「关鬼门」。所以七月又称鬼月。据说,在这段期间,幽冥界的孤魂野鬼都争先恐后地来人间逍遥,找些好吃好喝的。尤其在七月十五日--中元节,是鬼门大开日,一般认为这天最好别出门,以免撞鬼,更不能到河边,免得不慎失足成了水鬼的替身。

目莲救母的故事:「盂兰盆」来自佛经「目连救母」的故事,其音译自梵语,原意为「救倒悬」,即解救在地狱裏受苦的鬼魂。

佛陀弟子中,神通第一的目犍莲尊者,惦念过世的母亲,他用神通看到其母因在世时的贪念业报,死后堕落在的恶鬼道,过著吃不饱的生活。目犍莲於是用他的神力化成食物,送给他的母亲,但其母不改贪念,见到食物到来,深怕其他恶鬼抢食,贪念一起食物到她口中立即化成火炭,无法下咽。目犍莲虽有神通,身为人子,却救不了其母,十分痛苦,请教佛陀如何是好。佛陀说:「七月十五日是结夏安居修行的最后一日,法善充满,在这一天,盆罗百味,供巷僧众,功德无量,可以凭此慈悲心,救渡其亡母。」这便是台湾普渡拜「好兄弟」(台湾称无人祭拜的孤魂野鬼为「好兄弟」,因此中元节普度孤魂野鬼 便称「拜好兄弟」。)的由来。

於是目连举行法会,诵经施食,终於解救母亲的灵魂。从此以后,佛教徒们都会在这天举行功德法会,为孤魂饿鬼超渡亡魂。七月十五也因而具有教孝的功能。

(三)中元节的意义

从有关中元节的传说中,可深切体认到中元节的祭祀具有双重的意义在,一是阐扬怀念祖先的孝道,一是发扬推已及人,乐善好施的义举。这全是从慈悲的角度出发,很有人情味。所以,我们在庆赞中元的同时,应该跳脱鬼的角度,期勉互爱。

中国人相信,人死后会变成鬼魂,悠游於天地之间。中元普度祭拜无子嗣的孤魂野鬼,让它们也能享受到人世间的热忱,是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博爱」的延伸。而结合目莲救母的故事,亦有助於孝道的宣扬。因此,中元节可说是一个具有正面意义的节庆。

自从政府提倡改善民俗、节约拜拜,各地普度的盛况和规模已大不如昔,但由中元节原来所欲强调的观点来看,现代的中国人所要努力的,应是减少浪费,发扬中元普度的善道。

(四)中元节的活动

放水灯

七月的中元祭,对於水灯的态度各地民情各异,台湾南部并不特别重视;但在中北部,却是一件群众参与的盛大活动。其中又以鸡笼字姓传统所形成的水灯游行与施放最具有特色,它是中元祭的高潮,也足万方嘱目的焦点。由於以字姓为中心所形成的宗亲会,在抛弃械斗的陋习后,改以另一种和平竞争的方式,「赛阵头代打破头」,对内凝聚宗亲的向心力;对外展现宗亲的实力。因此水灯游行融合了水灯展示、阵头表演以及字姓代表游行,兼具游戏、竞赛的双重意义,属於祭典中很重要的节目。从游行及施放的过程言,参与者和两旁观赏者有较近的关系,本地人固然自家观赏,而外来客也易於因同一字姓而产生同族意识,形成热烈而激昂的情绪。

根据普度的本意,放水灯的目的在为水上孤魂照路,招引至陆地共亨,因此都在普度前一天午后举行,民间认为唯有如此,才能使水陆两界孤魂靖安。各地的普度,也都会有这个仪式,「鸡笼中元祭」在送燃水灯之前,还特别准备各种阵头护送,原为代表老大公巡境之意。但因每年轮由不同的字姓主办,在输人不输阵的竞赛心理下,使得这个活动一年比一年盛大,至今场面尤为壮观,成为本省最有名的水灯游行。

十四日的祭典活动仍在庆安宫内,由僧侣组成的诵经团负责举行;从清晨六点「发表」开始,展开一天的诵经礼忏。发表的目的是为了向上苍表明赈济的心意;而一些经诵如《普门品》、《大悲咒》、《往生咒》等,也是作为晚上放水灯前必有的佛教仪式。另外就是正殿大门内,摆放的大士山、寒林所、同归所,也是在上午完成开光、安位的仪式,让十方孤魂有所依归,并有大士爷监视坛所,让男女孤魂各安其位。既然陆上孤魂已陆续归集,听经礼忏,并承受施食;也需对海上的孤魂有所召请,基隆为海港,居民与海有密切的关系,不论捕鱼、经商或往来海上,离免有遭遇海上风波的情 况,因此放水灯就更富於地理文化的意义。

符氏辈分排列

符氏辈分排列:1、宁乡符氏始祖彦文公,字成章,元季授万户侯,由闽宦湘,协镇长沙。长子公辅之次子忠宪,行二,析居沩宁。自忠宪十传至世...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