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姓的来源和历史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10浏览:1收藏

任姓的来源和历史,第1张

任姓是源于风姓。

黄帝之前为炎帝,炎帝之前为伏羲氏。伏羲氏即太昊,也称太皞,风姓。太昊晤裔在夏朝时称有仍氏,有仍氏部落活动于山东南部微山湖地区,建立有仍氏国。

夏朝建立于公元前2070年前后,是中国第一个以父系传位的王朝,禹传启,启传太康,太康传仲康,仲康传相,夏后相娶有仍氏女缗,生夏后少康,少康就生于有仍氏,即今山东济宁东南。到商朝时,有仍氏也称任。

一直到西周初,风姓任国仍很活跃。周桓王时周大夫仍叔即为其后,仍叔也称任叔。太昊后裔所建立的国到春秋时存在的仍有任、宿、须句、颛臾等国,任国在战国时为齐国所吞并。任国以后有任氏。

迁徙分布:

任姓尽管得姓很早,但在发展中由于一直深埋不显,所以其早期历史一直很难让人知其详。上述各支任姓中,影响最大者是出自黄帝之后的一支。据某些任姓家谱记载,黄帝之子禺阳在得姓以后,六传至奚仲,再封于薛(今山东省滕县南)。

春秋战国时,魏国有任座,秦国有任鄙,他们都是禺阳的后代,楚国有任不齐。可见在先秦时期,任姓已播迁于今湖北、山西、陕西等境。

同时,还可以判定任姓早期是以山东为其繁衍中心的,故任姓有以“乐安”为其堂号,其后遂成为当地一大郡望。另据《史记·南越列传》所载,南海尉任嚣曾矫诏使赵佗立国,这说明秦代已有任姓徙广东。

任姓 有哪些名人 任弼时,革命先辈。

任长霞,以身殉职的女公安。

任鲁豫,央视主持人。

任达华,香港演员。

任贤齐,台湾歌星。

历史上最著名的任姓人物是谁? 大任,周文王(姬昌)之母,贤德

任奚仲,造车始祖,古薛国第一代国君

任不齐,儒家创始人之一

任章,辅助魏环子

任鄙,秦武王时大力士,芈月当政时,相魏冉推荐为太守

秦末任嚣,建立古广州城

任光,辅助刘秀建国,云台二十八将之一

西夏,任得敬,分西夏,为楚王

唐助李渊的管国公任环,历史上最怕老婆的好男人

貂蝉,任红昌,四大美女之一

太平天国,任化邦,鲁王,灭“曾格林沁军”

任弼时,中国第一代***之一

任仲夷,赵 的亲家,广东深圳改革开放第一人

任姓的名人分别是什么时期的人物 任弼时 开国功臣

任姓名人轶事典故(要三则)谢谢~~ 我为你奉上几则,请你参考!

任尚(公元-118):东汉将领。初为西域戊己校尉,代班超为都护。安帝时,任征西校尉,率军镇压羌人起义,在平襄(今甘肃通渭西北)大败。后又任中郎将、护羌校尉,与邓遵(邓太后弟)、马贤等镇压汉羌联合起义,杀起义军首领杜季贡和零昌。元初五年(公元118年),因和邓遵争功,被邓太后所杀。

任姓

任峻(公元-204):字伯达,河南中牟(今属河南)人。东汉末天下大乱,他劝中牟令杨原代理河南尹,被任为主簿。不久归附曹操,任骑都尉,娶操从妹为妻。操每出征,常留守,供应后勤。曾任典农中郎将,主持许下屯田,获得成功,保证了军粮供应。魏文帝时谥成侯。 任棠:字季卿,上(今甘肃省天水市)人,东汉著名学者。有学问,不做官,修居教书,有气节,因他曾以物暗示太守广行仁政,故有“任棠水”之佳话。 载:“庞参拜为汉阳太守。郡人任棠者,有奇节,隐居教授。参到,先候之。棠不与言,但以薤一大本,水一盂,置户屏前,自抱孙儿伏于户下。主簿白以为倨。参思其微意,良久曰:棠是欲晓太守也。水者,欲吾清也;拔大本薤者,欲吾击强宗也;抱儿当户,欲吾开门恤孤也。”唐高适《东平旅游奉赠薛太守二十四韵》赞其事:“不改任棠水,仍传晏子裘。”

任询(公元1133-1204):字君谟,号龙岩,又号南麓先生,易州(今河北易县)人。金代著名书画家。父贵,有才,善画,喜谈兵,宣、政间游江、浙。询生于虔州,为人慷慨多大节。书为当时第一,画亦入妙品。评者谓画高于书,书高于诗,诗高于文,然王庭筠独以其才具许之。登正隆二年(公元1157)进士第。历益都都勾判官,北京盐使。年六十四致仕,优游乡里,家藏法书名画数百轴。年七十卒。

任P(公元460-508):南朝梁著名文学家,字彦升,乐安博昌(今山东寿光)人,仕宋、齐、梁三朝。16岁举秀才,为太常博士。南齐时,官至中书侍郎、司徒右长史。他与萧衍都是“竟陵八友”中人,并相友善。永元三年(公元501),萧衍进军建康,任P为记室。次年,萧衍代齐立梁,禅让文告即出自任P手笔。入梁,拜黄门侍郎、吏部郎,出为义兴(今宜兴)太守,召为御史中丞、秘书监。又出为新安太守,逝世于任所。追赠太常,谥号敬子。任P是南朝的散文大家,以擅长表、奏、书、启等实用文体知名于时,与诗坛圣手沈约齐名,史称“任笔沈诗”。其藏书多至万余卷,与沈约、王僧儒并称为三大藏书家。《隋书经籍志》有34卷,已佚。明代张溥辑有 ,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又及二书,旧均题为任P作。”事见(《南史任P传》)。

任姓

任雅相:唐高宗时宰相,在位时间不长,曾为坝江道行军总管、燕然都护等。唐显庆四年(公元659)以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封安乐县公,两年后卒于军中。

任伯雨(公元1047-1119):字德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神宗元丰五年(公元1082)进士(清嘉庆卷一二二),调清江主簿,知雍丘县。哲宗元符三年(公元1100),召为大宗正丞,旋擢左正言( 卷六十 )。徽宗初政,条疏章敦、蔡卞罪状,章、蔡贬官。居谏省半载,大臣畏其多言,寻出知虢州。崇宁元年(公元1102),以党事编管通州(同上书),徙昌化军、道州。宣和初卒,年七十三。著有二卷,《乘桴集》三卷(《宋史艺文志》),已佚。现存>

姓任的有什么名人 战国秦勇士任鄙;汉臣任敖;元水利专家任仁发;明臣、诗人、书法家任道逊;清画家、书法家任伯年,革命家仁弼时,歌星任贤齐,影星任达华等

任 P:南朝梁著名文学家,仕宋、齐、梁三代。当时以表、奏、书、启诸体散文擅名,而沈约以诗著称,时人号曰任笔沈诗。藏书多至万余卷,与沈约、王僧儒并称为三大藏书家。

任仁发:元朝水利家、画家。他曾主持修吴淞江、大都通惠河、青浦、练湖和海堤工程。善画马,其鞍马与赵孟\齐名。著名的《二马图》是他的代表之作。

任化邦:清末捻军起义首领,太平天国封为鲁王。1865年在山东击毙僧格林沁,1866年粉碎曾国藩防河围剿计划,屡败湘、淮清军。

任 熊:清代著名画家,工书善画,长于人物。他继承陈洪绶的传统,造形古硬,敷彩鲜艳,富有装饰意趣。曾画《大梅山房诗意图册》120幅,是他生平的代表作。

任姓起源于什么时代?历史中有那些杰出人物? 任任姓来源有五: 1、任不齐。春秋时期楚国人,孔子七十二贤弟子之一,被唐朝皇帝追封为任城伯,宋朝天子加封为当阳侯。相传黄帝有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为十二姓:姬、酉、祁、己、滕、箴、任、苟、僖、、儇、依。其中被赐以任姓者,其后裔就以任为姓。然而,也许是由于这个姓氏的历史实在太久远了,所以历来对于任姓的姓源,也有好几种不同的考证。譬如,《唐书宰相世系表》上说:“黄帝少子禹阳,受封于任,以国为氏”;《通志氏族略》则说:“任,为风姓之国,实太昊之后,今济州任城即其地”。任姓的所出,真是众说纷纭。因任姓起源甚早,且均属传说,莫衷一是的情形,实际上可以归纳为两大类。一为源自黄帝,一为源自更古远的伏羲氏。那么,究竟哪一种说法才是正确的呢?关于这个问题,在《辞海》所提供的答案是这样的:“任姓之任,与任国之任,子孙皆以任为氏。”以上关于任姓姓源的考据,全部都是正确的。也就是说,数千年来的任姓,有黄帝的后裔,也有伏羲的后裔,他们有的是因被赐姓而得姓,有的是以国为氏。归根究底,所获的结论是:“任姓是一个源远流长的古姓。”但在习惯上,人们把历史上第一个任氏大名人任不齐作为其得姓始祖。 2、由远古妊姓衍传。与女性妊娠有关,可认为是母系氏族社会产生的古姓之一。3、出自风姓。《通志・氏族略》记载,认为任姓子孙是太昊之后:为风姓之国,故址在今山东济宁一带,其后子孙以国为氏。 4、其他改姓而来。如元代王信之子宣,为避难改姓任,其后代亦称任氏。 5、少数民族改姓而来。据《魏书》所载,巴(即板木盾族)夷帅有任姓;另外古代少数民族如西夏、明代哈尼族有任姓;今瑶、回、满、蒙、土家、羌、水等民族均有此姓。――名人有任不齐,任安 任弼时等

求《任氏族谱》辈分表 一、姓氏源流

任(Rén)姓源出有五:

1、出自姬姓,为黄帝少子禹阳的后代,以国名为氏。据《唐书宰相世系表》及《左传正义》所载,任氏是5000年前黄帝赐封的12个基本姓氏之一,是一个十分古老而又具有光荣传统的姓氏。据《姓纂》的记载:“黄帝二十五子,十二人以德为姓,一为任氏,六代至奚仲,封薛,魏有任座,秦有任鄙。”那位任姓的始祖,据考证是黄帝少子禹(禺)阳被封在任国,其后裔以国为氏。周朝时的谢、章、薛、舒、吕、祝、终、泉、毕、过等10个姓氏,都是任姓后裔的封国,最初就是由任姓分支出来的。又据《左传》上有一句话说:“不敢与诸任齿”,其中所谓的“诸任”,指的就是这10个姓氏,可见得当时这10个姓氏与任姓的密切关系。

2、出自远古妊姓衍传,与女性妊娠有关,可认为是母系氏族社会产生的古姓之一。人之所以得生,在于母亲妊娠,因生得姓。从母从女,为妊姓,后传为任姓。据《康熙字典》指出:“太任,文王之母”;又据《汉书》的《班婕妤传》上,也有赞美太任之辞说:“美皇英之女虞兮,荣任姒之母周。”这位周文王的母亲太任之为上古任氏之女,显而易见。

3、出自风姓,为太昊氏之后,以国名为氏。据《通志氏族略》所载,任,为风姓之国,实太昊氏之后,故都任城(在今山东省济宁一带),太昊就是上古的伏羲氏。任国在战国时灭亡,其后代子孙遂以国名为姓,称为任氏。

4、出自其他改姓而来。如元代王倍子之宣,为避难改姓任,其后代亦称任姓。

5、出自少数民族改姓而来:

① 据《魏书》所载,巴 (即板木盾族)夷帅有任姓。

② 另外古代少数民族如西夏、明代哈尼族有任姓。

③ 今瑶、回、满、蒙、土家、羌、水等民族均有此姓。

得姓始祖:任不齐。春秋时期楚国人,孔子七十二贤弟子之一,被唐朝皇帝追封为任城伯,宋朝天子加封为当阳侯。相传黄帝有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为十二姓:姬、酉、祁、己、滕、箴、任、苟、僖、、儇、依。其中被赐以任姓者,其后裔就以任为姓。然而,也许是由于这个姓氏的历史实在太久远了,所以历来对于任姓的姓源,也有好几种不同的考证。譬如,《唐书宰相世系表》上说:“黄帝少子禹阳,受封于任,以国为氏”;《通志氏族略》则说:“任,为风姓之国,实太昊之后,今济州任城即其地”。任姓的所出,真是众说纷纭。因任姓起源甚早,且均属传说,莫衷一是的情形,实际上可以归纳为两大伐。一为源自黄帝,一为源自更古远的伏羲氏。那么,究竟哪一种说法才是正确的呢?关于这个问题,在《辞海》所提供的答案是这样的:“任姓之任,与任国之任,子孙皆以任为氏。”以上关于任姓姓源的考据,全部都是正确的。也就是说,数千年来的任姓,有黄帝的后裔,也有伏羲的后裔,他们有的是因被赐姓而得姓,有的是以国为氏。归根究底,所获的结论是:“任姓是一个源远流长的古姓。”但在习惯上,人们把历史上第一个任氏大名人任不齐作为其得姓始祖。

二、迁徙分布

任姓尽管得姓很早,但在发展中由于一直深埋不显,所以其早期历史一直很难让人知其详。上述各支任姓中,影响最大者是出自黄帝之后的一支。据某些任姓家谱记载,黄帝之子禺阳在得姓以后,六传至奚仲,再封于薛(今山东省滕县南)。春秋战国时,魏国有任座,秦国有任鄙,他们都是禺阳的后代,楚国有任不齐。可见在先秦时期,任姓已播迁于今湖北、山西、陕西等境。同时,还可以判定任姓早期是以山东为其繁衍中心的,故任姓有以“乐安”为其堂号,其后遂成为当地一大郡望。另据《史记南越列传》所载,南海尉任嚣曾矫诏使赵佗立国,这说明秦代已有任姓徙广东。至汉时>>

姓任的名人都是有谁啊 任不齐:(公元前545年―公元前468年)周朝灵王二十七年三月――周元王八年九月。葬桃乡,墓在济宁城北房葛铺。

任鄙:任不齐五世孙,生活在距今二千三百年左右,秦始皇前的秦武王时代。著名勇士。《史记》有秦人谚语记载:“力则任鄙,智则樗里。”任鄙当时是大力士,“扛鼎\牛者”。

任嚣:任不齐七世孙,在距今二千二百零五前。他肩负着开发岭南的重任,率领秦军挺进岭南。他文武兼备,治粤七年;善于安抚土著居民,搞好民族团结,促进民族融合。为岭南历史由原始社会末期飞跃到封建社会,作出了杰出贡献。

任延:汉光武帝初年(公元25年),曾任九真郡太守(九真即今越南河内以南一些地区)。施政宽弛,大体保持着安定局面。他教民用牛犁地,因此田亩年年增辟(《后汉书任延传》)。

任敖:(公元前?――公元前179年),秦代沛县人,西汉开国名臣。初为沛县狱史,素与刘邦相善。刘邦初起时,敖以客从,为御史。亡秦后,刘邦立为汉王,与楚霸王项羽争天下。刘邦东击项籍,敖迁为上党太守。高后当政时,封任敖为御史大夫。孝文元年,任敖卒,皇赐谥号“懿侯”,葬于广阿县丘底村前,清乾隆年间隆平县知县袁文涣曾吊以诗曰:

广阿城外夕阳愁,太息茫茫土一天。

古墓寒烟分野色,残碑衰草冷荒洲。

千秋事业光青史,十载勋名起汉刘。

丰沛当年成往事,萧萧叶落老松揪。

任敖墓位于隆尧县城东偏北25公里处的丘底村南。此墓高10米,占地12亩。该墓系土封墓葬,虽经两千余年的风吹雨打,迄今仍若岑丘,肃穆壮观。该墓墓顶有树木数株,并立有隆尧县“重点文物保护”标志。墓地附近的地面上有汉代筒瓦和卷云纹瓦当。墓地原有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的“乡贤汉御史大夫任公之墓”石碑。该碑现已搬迁到隆尧县文物保管所保存。现在,任敖墓基本完好,属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任安:字少卿,曾任益州刺史、北军使者护军等职。司马迁因李陵之祸处以宫刑,出狱后任中书令,表面上是皇帝近臣,实则近于宦官,为士大夫所轻贱。任安此时曾写信给他,希望他能“推贤进士”。司马迁由于自己的遭遇和处境,感到很为难,所以一直未能复信。后任安因罪下狱,被判死刑,司马迁才给他写了回信《报任安书》。关于此信的写作年代,一说是在汉武帝征和二年(前91),另一说是在汉武帝太始四年(前93)。

任光:南阳宛(今河南省南阳市)人。东汉云台二十八将之一。后人又将二十八将配入古代天文学四方二十八星宿之中,任光为南方“朱雀”柳宿。古代将星空分为四组,四方和四种动物:东方苍龙,北方玄武(龟蛇合体),西文白虎,南方朱雀。每组有七宿(宿―星的位次。柳宿系南方朱雀的第三位次,有星八颗)。任光曾跟刘秀在昆阳大战,破王莽(外戚王莽篡位,建新王朝)兵百万立过功。刘玄迁都洛阳,派任光为信都太守。任光在战争中能争取民心,为汉光武帝左大将军,土阿陵侯。

任峻:字伯达,河南中牟人,三国时魏国典农中郎将。曾主持屯田,数年中,所在积谷,仓廪皆满。《三国志卷十六・魏书十六》载:“峻宽厚有度而见事理,每有所陈,太祖多善之。于饥荒之际,收恤朋友孤遗,中外贫宗,周急继乏,信义见称。官渡之战,太祖使峻典军器粮运。贼数寇抄绝粮道,乃使千乘为一部,十道方行,为复阵以营卫之,贼不敢近。军国之饶,起于枣祗而成于峻。太祖以峻功高,乃表封为都亭侯,邑三百户,迁长水校尉。建安九年薨,太祖流涕者久之。子先嗣。先薨,无子,国除。文帝追录功臣,谥峻曰成侯。复以峻中子览为关内侯。”

任棠:上(今甘肃省天水市)人,东汉著名学者。有学问,不做官,修居教书,有气节,因他曾以物暗示>>

姓任的古代名人有哪些? 任姓得姓始祖――任不齐

春秋时期楚国人,孔子七十二贤弟子之一,被唐朝皇帝追封为任城伯,宋朝天子加封为当阳侯。相传黄帝有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为十二姓:姬、酉、祁、己、滕、箴、任、苟、僖、、儇、依。其中被赐以任姓者,其后裔就以任为姓。然而,也许是由于这个姓氏的历史实在太久远了,所以历来对于任姓的姓源,也有好几种不同的考证。譬如,《唐书宰相世系表》上说:“黄帝少子禹阳,受封于任,以国为氏”;《通志氏族略》则说:“任,为风姓之国,实太昊之后,今济州任城即其地”。任姓的所出,真是众说纷纭。因任姓起源甚早,且均属传说,莫衷一是的情形,实际上可以归纳为两大类。一为源自黄帝,一为源自更古远的伏羲氏。那么,究竟哪一种说法才是正确的呢?关于这个问题,在《辞海》所提供的答案是这样的:“任姓之任,与任国之任,子孙皆以任为氏。”以上关于任姓姓源的考据,全部都是正确的。也就是说,数千年来的任姓,有黄帝的后裔,也有伏羲的后裔,他们有的是因被赐姓而得姓,有的是以国为氏。归根究底,所获的结论是:“任姓是一个源远流长的古姓。”但在习惯上,人们把历史上第一个任氏大名人任不齐作为其得姓始祖。

任姓其他古代名人

任仁发:元朝水利家、画家。他曾主持修吴凇江、大都通惠河、青浦、练湖和海堤工程。善画马,其鞍马与赵孟\齐名。著名的《二马图》是他的代表之作。

任伯雨: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人,北宋著名经学家,宋哲宗的驸马都尉。其深通经述,文力雄健。与寇准、李纲、赵鼎、文学家诗人苏轼、苏辙、秦观、名臣胡铨、李光、王岩臾九人,世称“十贤”。著有《春秋绛圣新传》。

任嚣:任不齐七世孙,在距今二千二百零五前。他肩负着开发岭南的重任,率领秦军挺进岭南。他文武兼备,治粤七年;善于安抚土著居民,搞好民族团结,促进民族融合。为岭南历史由原始社会末期飞跃到封建社会,作出了杰出贡献。

任敖:(公元前?――公元前179年),秦代沛县人,西汉开国名臣。初为沛县狱史,素与刘邦相善。刘邦初起时,敖以客从,为御史。亡秦后,刘邦立为汉王,与楚霸王项羽争天下。刘邦东击项籍,敖迁为上党太守。高后当政时,封任敖为御史大夫。孝文元年,任敖卒,皇赐谥号“懿侯”,葬于广阿县丘底村前,清乾隆年间隆平县知县袁文涣曾吊以诗曰:

广阿城外夕阳愁,太息茫茫土一天。

古墓寒烟分野色,残碑衰草冷荒洲。

千秋事业光青史,十载勋名起汉刘。

丰沛当年成往事,萧萧叶落老松揪。

任敖墓位于隆尧县城东偏北25公里处的丘底村南。此墓高10米,占地12亩。该墓系土封墓葬,虽经两千余年的风吹雨打,迄今仍若岑丘,肃穆壮观。该墓墓顶有树木数株,并立有隆尧县“重点文物保护”标志。墓地附近的地面上有汉代筒瓦和卷云纹瓦当。墓地原有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的“乡贤汉御史大夫任公之墓”石碑。该碑现已搬迁到隆尧县文物保管所保存。现在,任敖墓基本完好,属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任安:字少卿,曾任益州刺史、北军使者护军等职。司马迁因李陵之祸处以宫刑,出狱后任中书令,表面上是皇帝近臣,实则近于宦官,为士大夫所轻贱。任安此时曾写信给他,希望他能“推贤进士”。司马迁由于自己的遭遇和处境,感到很为难,所以一直未能复信。后任安因罪下狱,被判死刑,司马迁才给他写了回信《报任安书》。关于此信的写作年代,一说是在汉武帝征和二年(前91),另一说是在汉武帝太始四年(前93)。

任光:南阳宛(今河南省南阳市)人。东汉云台二十八将之一。后人又将二十八将配入古代天文学四方二十八星宿之中,任光为南方“朱雀”柳宿。古代将星空分为四组,四方和四>>

任姓排百家姓第几位? 排58位

任(Rén)姓源出:

1、出自黄帝,为黄帝少子禹阳的后代,以国名为氏。据《唐书・宰相世系表》及《左传正义》所载,任氏是5000年前黄帝赐封的12个基本姓氏之一,是一个十分古老而又具有光荣传统的姓氏。据《姓纂》的记载:“黄帝二十五子,十二人以德为姓,一为任氏,六代至奚仲,封薛,魏有任座,秦有任鄙。”那位任姓的始祖,据考证是黄帝少子禹(禺)阳被封在任国,其后裔以国为氏。周朝时的谢、章、薛、舒、吕、祝、终、泉、毕、过等10个姓氏,都是任姓后裔的封国,最初就是由任姓分支出来的。又据《左传》上有一句话说:“不敢与诸任齿”,其中所谓的“诸任”,指的就是这10个姓氏,可见得当时这10个姓氏与任姓的密切关系。

2、出自远古妊姓衍传,与女性妊娠有关,可认为是母系氏族社会产生的古姓之一。人之所以得生,在于母亲妊娠,因生得姓。从母从女,为妊姓,后传为任姓。据《康熙字典》指出:“太任,文王之母”;又据《汉书》的《班婕妤传》上,也有赞美太任之辞说:“美皇英之女虞兮,荣任姒之母周。”这位周文王的母亲太任之为上古任氏之女,显而易见。

3、出自风姓,为太昊氏之后,以国名为氏。据《通志・氏族略》所载,任,为风姓之国,实太昊氏之后,故都任城(在今山东省济宁一带),太昊就是上古的伏羲氏。任国在战国时灭亡,其后代子孙遂以国名为姓,称为任氏。

4、出自其他改姓而来。如元代王倍子之宣,为避难改姓任,其后代亦称任姓。

5、据《魏恭》所载,巴 (即板木盾族)夷帅有任姓。

6、另外古代少数民族如西夏、明代哈尼族有任姓。

7、 今瑶、回、满、蒙、土家、羌、水等族均有此姓。

得姓始祖:任不齐。春秋时期楚国人,孔子七十二贤弟子之一,被唐朝皇帝追封为任城伯,宋朝天子加封为当阳侯。相传黄帝有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为十二姓:姬、酉、祁、己、滕、箴、任、苟、僖、、儇、依。其中被赐以任姓者,其后裔就以任为姓。然而,也许是由于这个姓氏的历史实在太久远了,所以历来对于任姓的姓源,也有好几种不同的考证。譬如,《唐书宰相世系表》上说:“黄帝少子禹阳,受封于任,以国为氏”;《通志氏族略》则说:“任,为风姓之国,实太昊之后,今济州任城即其地”。任姓的所出,真是众说纷纭。因任姓起源甚早,且均属传说,莫衷一是的情形,实际上可以归纳为两大类。一为源自黄帝,一为源自更古远的伏羲氏。那么,究竟哪一种说法才是正确的呢?关于这个问题,在《辞海》所提供的答案是这样的:“任姓之任,与任国之任,子孙皆以任为氏。”以上关于任姓姓源的考据,全部都是正确的。也就是说,数千年来的任姓,有黄帝的后裔,也有伏羲的后裔,他们有的是因被赐姓而得姓,有的是以国为氏。归根究底,所获的结论是:“任姓是一个源远流长的古姓。”但在习惯上,人们把历史上第一个任氏大名人任不齐作为其得姓始祖。

  中华姓氏 任姓来源及排名

  2007年04月25日全国户籍人口统计结果:任姓在我国姓氏排名第49位。

  姓氏起源:

  一、源于妊姓,出自母系氏族社会古姓,属于以自然现象称谓为氏。人之所以得生,在于母亲妊娠,因生得姓。从母从女,为妊姓,后传为任氏。周王朝的开国君主周文王姬昌的母亲,就是该支任氏族人,称“大任”。西周初期,有谢氏、章氏、薛氏、舒氏、吕氏、祝氏、终氏、泉氏、毕氏、过氏这十个姓氏,都是任氏后裔的封国,是由任氏分支出来的。

  二、源于风姓,出自太皞氏(伏羲氏)之后裔的封地任国,属于以国名为氏。周朝初期,周成王找寻上古帝王太皞氏(太昊)的后裔,分封于任(今山东济宁)国。春秋、战国时期,弱小的任国先后隶属于鲁、宋、齐等大诸侯国,直至战国末期的七雄之间依然顽强地存在。到了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方废黜了任国而改为任城县。任国被灭亡后,原国王族子民以原国号为姓氏,称任氏。

  三、源于有熊氏,出自黄帝少子禹阳的后代,属于帝王赐姓、以国名为氏。任氏是黄帝赐封的十二个基本姓氏之一。据《姓纂》的记载:“黄帝二十五子,十二人以德为氏,一为任氏。……”在任氏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号为姓氏者,称任氏,世代相传至今,史称任氏正宗。

  四、源于官位,出自商、周初期官吏壬,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壬,即西周初期六卿之一的的地官之长,就是后世的大司徒,后加“亻”偏旁俗称任。在大司徒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其先祖的官职古称为姓氏者,称任氏。

  五、源于契丹族,出自辽国时期人皇王耶律·倍之子耶律·宣,属于避难改姓为氏。

  六、源于巴民族,出自秦、汉时期板楯族后裔,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七、源于党项族,出自西夏王朝党项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八、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九、源于其他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今哈尼族、瑶族、回族、土族、羌族、水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任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任氏。

  得姓始祖:

  任不齐。春秋时期楚国人,孔子七十二贤弟子之一,被唐朝皇帝追封为任城伯,宋朝天子加封为当阳侯。相传黄帝有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为十二姓:姬、酉、祁、己、滕、箴、任、苟、僖、女吉、儇、依。其中被赐以任姓者,其后裔就以任为姓。因任姓起源甚早,且均属传说,习惯上人们把历史上第一个大名人任不齐作为其得姓始祖。

  迁徒分布:

  任姓尽管得姓很早,但在发展中由于一直深埋不显,所以其早期历史一直很难让人知其详。上述各支任姓中,影响最大者是出自黄帝之后的一支。据某些任姓家谱记载,黄帝之子禺阳在得姓以后,六传至奚仲,再封于薛(今山东滕县南)。

  春秋战国时,魏国有任座,秦国有任鄙,他们都是禺阳的后代,楚国有任不齐。可见在先秦时期,任姓已播迁于今湖北、山西、陕西等境。同时,还可以判定任姓早期是以山东为其繁衍中心的,故任姓有以“乐安”为其堂号,其后遂成为当地一大郡望。另据《史记·南越列传》所载,南海尉任嚣曾矫诏使赵佗立国,这说明秦代已有任姓徙广东。

  至汉时,任姓已散居于我国北方的山东、山西、河南、陕西一带,南方则居四川、江苏、广东等地。可见,任姓在汉之前即已南迁。汉时有世居沛地(今江苏徐州)之任敖,其后有子孙迁陕西渭南。魏晋南北朝之际,军阀混战,夷族入侵,中原成为兵家必争之地,任姓族人为避战乱,开始大举南迁至今江苏、安徽、浙江、湖北等地。并有任姓人迁入福建。

  唐时,社会稳定,政治清明,使留居河南、山东的任姓又兴旺起来。

  南宋末期赵姓末代皇帝四处逃亡,元蒙古骑兵南下,使任姓逃难于我国南方各地。

  元末明初,旱涝蝗疫施虐,农民起义军四起,造成中原、江南人口锐减,任姓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别迁于山东、河南、河北、江苏、陕西等地。

  大约自清代开始,闽、粤任姓有徙居海外者,如新加坡现有任姓华人,并建立有宗亲组织。如今,任姓已广布全国各地,尤以河南、山东多此姓,两省任姓约占全国汉族任姓人口的百分之二十五。

  附 排名1到100名的大姓是:

  王( 1)、李( 2)、张( 3)、刘( 4)、陈( 5)、

  杨( 6)、黄( 7)、赵( 8)、吴( 9)、周(10)、

  徐(11)、孙(12)、马(13)、朱(14)、胡(15)、

  郭(16)、何(17)、高(18)、林(19)、罗(20)、

  郑(21)、梁(22)、谢(23)、宋(24)、唐(25)、

  许(26)、韩(27)、冯(28)、邓(29)、曹(30)、

  彭(31)、曾(32)、萧(33)、田(34)、董(35)、

  袁(36)、潘(37)、于(38)、蒋(39)、蔡(40)、

  余(41)、杜(42)、叶(43)、程(44)、苏(45)、

  魏(46)、吕(47)、丁(48)、任(49)、沈(50)、

  姚(51)、卢(52)、姜(53)、崔(54)、钟(55)、

  谭(56)、陆(57)、汪(58)、范(59)、金(60)、

  石(61)、廖(62)、贾(63)、夏(64)、韦(65)、

  付(66)、方(67)、白(68)、邹(69)、孟(70)、

  熊(71)、秦(72)、邱(73)、江(74)、尹(75)、

  薛(76)、闫(77)、段(78)、雷(79)、侯(80)、

  龙(81)、史(82)、陶(83)、黎(84)、贺(85)、

  顾(86)、毛(87)、郝(88)、龚(89)、邵(90)、

  万(91)、钱(92)、严(93)、覃(94)、武(95)、

  戴(96)、莫(97)、孔(98)、向(99)、汤(100)

  详情参考http://wwwcnsurnamecom/threadphpfid=63相关内容。

氏家谱字辈:思、文、柔、孚,予、汝、庆、长,传、之、百、世,启、明、印、清,开、承、述、继,宗、德、绍、光,永、延、亦、绪。

河北卢龙任氏族谱三卷,(清)任保合纂,清咸丰六年(公元1856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河北省卢龙县地名办、河北卢龙县文物管理所。

江苏江都任氏南渡分支集族谱八卷,(明)任钦始修于明洪武三十年(公元1397年),(清)任承烈续修,清光绪九年(公元1883)铅印本八册。现被收藏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源自黄帝

黄帝有二十五子,得姓者十四人,为姬、酉、祁、己、滕、箴、任、荀、僖、姞、嬛、依等十二姓,其中有四人分属二姓。

《国语·晋语》中胥臣解释说:“黄帝之子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人,为十二姓,姬、酉、祁、己、滕、箴、任、荀、僖、姞、儇、衣是也。”

《史记》载:黄帝,少典之子。任姓出自黄帝少子禺阳的后代,属于帝王赐姓、以国名为氏。

据《唐书·宰相世系表》及《左传正义》记载,任氏是五千余年前黄帝赐封的十二个基本姓氏之一,是一个十分古老而又具有光荣传统的姓氏。

隐公十一年左传疏:“任姓,谢、章、薛、舒、吕、祝、终、泉、毕、过,言此十国皆任姓也。”

因黄帝造车,任姓自称轩辕氏、人皇、皇族,又因奚仲造车,任姓自称轩辕皇族。西周初期,有谢氏、章氏、薛氏、舒氏、吕氏、祝氏、终氏、泉氏、毕氏、过氏这十个姓氏。

都是任氏后裔的封国,是由任氏分支出来的。又据《左传》上有一句话说:“不敢与诸任齿”,其中所谓的“诸任”,指的就是这十个姓氏,为西周贵族大姓,因此不敢与其争辩,可见当时任氏族的显赫。

传说轩辕黄帝敕建任国,并将任国赐予少子禺阳,禺阳以此赐姓任,传说任国,民风淳朴,夜不闭户,路不拾遗,无官无吏,无兵无征,无税无赋,无贫无富,无贵无贱,民无害人之心,也无欲无求,却怡然自乐,太平永寿,任国的子民都愿生生世世为任国人,是远古时代的大同世界。

以上内容参考    任氏

你的家谱有误。最近十代的辈份排名应该是,相,叙,怀,成。现,怡。会,再。边,长,现在我们这里“相”字辈的已经是老祖了,没有几个人了,"叙"字辈的还有几个,以"怀"字辈,”成"字辈,“现”字辈居多。任姓主要在山东和河南,我们这方圆几十里大部分都是任姓,光我们村任姓人口差不多就得三千多口,周围几百里的任姓听说都是从我们村搬出去的,

任(Rén)姓源出:

1、出自姬姓,为黄帝少子禹阳的后代,以国名为氏。据《唐书·宰相世系表》及《左传正义》所载,任氏是5000年前黄帝赐封的12个基本姓氏之一,是一个十分古老而又具有光荣传统的姓氏。据《姓纂》的记载:“黄帝二十五子,十二人以德为姓,一为任氏,六代至奚仲,封薛,魏有任座,秦有任鄙。”那位任姓的始祖,据考证是黄帝少子禹(禺)阳被封在任国,其后裔以国为氏。周朝时的谢、章、薛、舒、吕、祝、终、泉、毕、过等10个姓氏,都是任姓后裔的封国,最初就是由任姓分支出来的。又据《左传》上有一句话说:“不敢与诸任齿”,其中所谓的“诸任”,指的就是这10个姓氏,可见得当时这10个姓氏与任姓的密切关系。

2、出自远古妊姓衍传,与女性妊娠有关,可认为是母系氏族社会产生的古姓之一。人之所以得生,在于母亲妊娠,因生得姓。从母从女,为妊姓,后传为任姓。据《康熙字典》指出:“太任,文王之母”;又据《汉书》的《班婕妤传》上,也有赞美太任之辞说:“美皇英之女虞兮,荣任姒之母周。”这位周文王的母亲太任之为上古任氏之女,显而易见。

3、出自风姓,为太昊氏之后,以国名为氏。据《通志·氏族略》所载,任,为风姓之国,实太昊氏之后,故都任城(在今山东省济宁一带),太昊就是上古的伏羲氏。任国在战国时灭亡,其后代子孙遂以国名为姓,称为任氏。

4、出自其他改姓而来。如元代王倍子之宣,为避难改姓任,其后代亦称任姓。

5、据《魏书》所载,巴 (即板木盾族)夷帅有任姓。

6、另外古代少数民族如西夏、明代哈尼族有任姓。

7、 今瑶、回、满、蒙、土家、羌、水等族均有此姓。

得姓始祖:任不齐。春秋时期楚国人,孔子七十二贤弟子之一,被唐朝皇帝追封为任城伯,宋朝天子加封为当阳侯。相传黄帝有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为十二姓:姬、酉、祁、己、滕、箴、任、苟、僖、姞、儇、依。其中被赐以任姓者,其后裔就以任为姓。然而,也许是由于这个姓氏的历史实在太久远了,所以历来对于任姓的姓源,也有好几种不同的考证。譬如,《唐书宰相世系表》上说:“黄帝少子禹阳,受封于任,以国为氏”;《通志氏族略》则说:“任,为风姓之国,实太昊之后,今济州任城即其地”。任姓的所出,真是众说纷纭。因任姓起源甚早,且均属传说,莫衷一是的情形,实际上可以归纳为两大类。一为源自黄帝,一为源自更古远的伏羲氏。那么,究竟哪一种说法才是正确的呢?关于这个问题,在《辞海》所提供的答案是这样的:“任姓之任,与任国之任,子孙皆以任为氏。”以上关于任姓姓源的考据,全部都是正确的。也就是说,数千年来的任姓,有黄帝的后裔,也有伏羲的后裔,他们有的是因被赐姓而得姓,有的是以国为氏。归根究底,所获的结论是:“任姓是一个源远流长的古姓。”但在习惯上,人们把历史上第一个任氏大名人任不齐作为其得姓始祖。

迁徙分布

任姓尽管得姓很早,但在发展中由于一直深埋不显,所以其早期历史一直很难让人知其详。上述各支任姓中,影响最大者是出自黄帝之后的一支。据某些任姓家谱记载,黄帝之子禺阳在得姓以后,六传至奚仲,再封于薛(今山东省滕县南)。春秋战国时,魏国有任座,秦国有任鄙,他们都是禺阳的后代,楚国有任不齐。可见在先秦时期,任姓已播迁于今湖北、山西、陕西等境。同时,还可以判定任姓早期是以山东为其繁衍中心的,故任姓有以“乐安”为其堂号,其后遂成为当地一大郡望。另据《史记·南越列传》所载,南海尉任嚣曾矫诏使赵佗立国,这说明秦代已有任姓徙广东。至汉时,任姓已散居于我国北方的山东、山西、河南、陕西一带,南方则居四川、江苏、广东等地。可见,任姓在汉之前即已南迁。汉时有世居沛地(今江苏省徐州)之任敖,其后有子孙迁陕西渭南。魏晋南北朝之际,军阀混战,夷族入侵,中原成为兵家必争之地,任姓族人为避战乱,开始大举南迁至今江苏、安徽、浙江、湖北等地。并有任姓人迁入福建。唐时,社会稳定,政治清明,使留居河南、山东的任姓又兴旺起来。南宋末期赵姓末代皇帝四处逃亡,元蒙古骑兵南下,使任姓逃难于我国南方各地。元末明初,旱涝蝗疫施虐,农民起义军四起,造成中原、江南人口锐减,任姓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别迁于山东、河南、河北、江苏、陕西等地。大约自清代开始,闽、粤任姓有徙居海外者,如新加坡现有任姓华人,并建立有宗亲组织。如今,任姓已广布全国各地,尤以河南、山东多此姓,两省任姓约占全国任姓人口的百分之二十五。任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五十九位的大姓。人口较多,约占全国的百分之零点三七。

郡望堂号

1、郡望

乐安郡:汉为千乘郡。东汉时治所在临济(今山东省高青县高苑镇西北),三国时移治高苑(今山东博兴西南)。南朝宋始置乐安郡,隋置棣州,唐改乐安郡,故址在今山东省惠民县南七十里,下辖广饶、惠民、高青等县。

东安县:春秋战国时期先后属吴、越、楚。公元前333年,楚以此为春申君之封邑,始建菰城县,南浔辖域隶属菰城县。秦灭六国后,分天下为三十六郡,置会稽郡,下设乌程、由拳等县,今区境属乌程县。西晋太康三年(282年),分乌程县东乡置东迁县,县治在今旧馆。南朝宋元徽四年,东迁县改为东安县(治所在今浙江富春县),次年仍复名为东迁县。隋开皇九年东迁县并入乌程县。宋太平兴国7年,分乌程县东南15乡置归安县。民国元年(1912年),乌程、归安合并为吴兴县,今南浔辖域隶属吴兴县。

2、堂号

水薤堂:东汉时候任棠有奇节,不肯做官,隐居教授。太守廖参去访问他,他一句话不说,只拔了一颗薤,端了一杯清水放在桌上,自己抱着小孙子坐在门下。太守明白了他的意思:“一杯水是要我太守为官必须一清如水;拔一颗大薤世告诉我要为人民办好事,必须把财大势大的土豪拔除;抱着幼孙当户,是要我留心照抚孤儿。”

此外,任姓的主要堂号还有:“玉知堂”、“叙伦堂”、“吏部堂”、“乐安堂”等。

宗族特征

1、任姓是一个源远流长的古姓。任姓来源虽众,但数千年来中国的任姓,其来源主要可归纳为两种。一为源自黄帝。具体可直接追溯到黄帝的少子禹阳,跟《元和姓纂》的说法唯一不同的地方,是“以国为氏”与“黄帝赐姓”但究其实质,都是黄帝的亲骨肉。二为源自更古远的伏羲氏,虽血缘不同,却说明任姓由来已久。

2、任姓字行辈份排列有序。如1929年任守正修《任氏族谱》,江苏如皋任姓一支字行为:“允远士大中,万正吉顺太”。

任姓来源有六:

1、出自黄帝的后代,为天子赐姓。

2、出自黄帝少子禹阳后裔。据《唐书·宰相世系表》及《左传正义》所载,相传黄帝少子禹(禺)阳被封在任国(今山东省济宁市),其后裔以国为氏。周朝时,谢、章、薛、舒、吕、祝、终、泉、毕、过十国都是任姓后裔的封国。

3、由远古妊姓衍传。与女性妊娠有关,可认为是母系氏族社会产生的古姓之一。

4、出自风姓。《通志·氏族略》记载,认为任姓子孙是太昊之后:为风姓之国,故址在今山东济宁一带,其后子孙以国为氏。

5、其他改姓而来。如元代王信之子宣,为避难改姓任,其后代亦称任氏。

6、少数民族改姓而来。据《魏书》所载,巴(即板木盾族)夷帅有任姓;另外古代少数民族如西夏、明代哈尼族有任姓;今瑶、回、满、蒙、土家、羌、水等民族均有此姓。

任姓是一个源远流长的古姓。任姓来源虽众,但数千年来中国的任姓,其来源考证,有两个不同的记载:一是《通志·氏族略》记载:任姓子孙是太昊之后;二是《唐书·宰相世系表》载之黄帝少子禹阳,受封于任,便以国为氏。也就是说,数千年来中国的任姓,有伏羲氏的后裔,也有黄帝的后裔。

各支任姓中,影响最大者是出自黄帝之后的一支。据某些任姓家谱记载,黄帝之子禺阳在得姓以后,六传至奚仲,再封于薛(今山东滕县南)。春秋战国时,魏国有任座,秦国有任鄙,他们都是禺阳的后代,楚国有任不齐。可见在先秦时期,任姓已播迁于今湖北、山西、陕西等境。同时,还可以判定任姓早期是以山东为其繁衍中心的,故任姓有以“乐安”为其堂号,其后遂成为当地一大郡望。

详情:族谱录

河北

河北卢龙任氏族谱三卷,(清)任保合纂,清咸丰六年(公元1856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河北省卢龙县地名办、河北卢龙县文物管理所。

江苏

江苏江都任氏南渡分支集族谱八卷,(明)任钦始修于明洪武三十年(公元1397年),(清)任承烈续修,清光绪九年(公元1883)铅印本八册。现被收藏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江苏江都任氏南渡後分支辑族谱八卷,(明)任钦始修于明洪武三十年(公元1397年),(民国)任承铸续修,民国十九年(公元1930年)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现收藏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江苏如皋任氏大宗谱续修如皋支系十二卷,(清)任大时等辑,任为霖等续辑,民国十三年(公元1924年)石版印本十二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吉林大学图书馆。

江苏无锡梁溪任氏宗谱二十卷,(民国)任鸿声等修,民国十年(公元1921年)乐安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二册。现被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江苏宜兴荆溪任氏家乘十二卷,(明)朱仲始修于明景泰四年,(清)任道镕续修,清光绪十五年(公元1889年)一本堂木刻活字印本三十二册。现被收藏在河北大学图书馆。

江苏宜兴任氏十三修家谱十六卷,(明)朱仲始修于明景泰四年,(民国)任承弼续编,民国十六年(公元1927年)一本堂木刻活字印本三十六册。现收藏在南开大学图书馆。

江苏宜兴任氏宗谱十六卷,(民国)任葆仁、张大龄等六修,民国五年(公元19l6年)诒谷堂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浙江

浙江萧山任氏家乘十六卷,(清)任以治等重修,清嘉庆十二年(公元1807年)永思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六册。现被收藏在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浙江萧山任氏家乘二十卷,(清)任丙炎、任兰陔等修,清同治十二年(公元1874年)永恩堂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浙江萧山埭湖任氏宗谱十卷,首一卷,(清)任荣光等四修,清光绪六年(公元1880年)永恩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被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东山、浙江余姚姚江任氏宗谱十二卷,(清)任开诚、任德增重修,清光给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现被收藏在河北大学图书馆。

浙江鄞县古堇任氏宗谱十六卷,(民国)任良球、张永睦纂修,民国十四年(公元1925年)敦伦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六册。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宁波氏天一阁文物管理所。

浙江鄞县鄞南梅阳任氏宗谱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民国)任尚修,任孝镛纂修,民国二十二年(公元1933年)报本堂木刻活字印本八册。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宁波氏天一阁文物管理所。

浙江嘉兴任氏宗谱九卷,首三卷,(民国)任松年等修,民国二十二年(公元1933年)铅印本十二册。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图书馆。

浙江海盐任氏家谱五卷,首一卷、宗支全图三卷,(清)任昌运等纂,清乾隆四十九年(公元1784年)木刻活字印本十册。现被收藏在上海市图书馆。

浙江绍兴越城任氏家谱,(清)任元运编,清嘉庆元年(公元1796年)序,清光绪七年(公元1881年)重修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台湾、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四川省图书馆。

任氏家谱,著者待考,清乾隆年间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有一卷。现被收藏在安徽省徽州市博物馆。

东洲任氏宗谱,著者待考,清光绪年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杭州大学图书馆。

高演任氏宗谱,著者待考,民国十九年(公元1930)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有两卷。浙江省兰溪县文物管理局。

浙江鄞县剡东乐安任氏宗谱五卷,(民国)任永谟重修,民国十五年(公元1926年)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有第一~三卷。现被收藏在浙江省鄞县图书馆、浙江省嵊县中爱乡马鞍桥村。

浙江鄞县剡东方山任氏宗谱,著者待考,民国十五年(公元1926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嵊县图书馆,今仅存有第四~五卷。

浙江浦江浦阳重修任氏宗谱,著者待考,清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有第七卷。现被收藏在浙江省浦江县档案馆。

浙江黄璜山任氏宗谱六卷,首一卷,(民国)任尚歧等修,民国十二年(公元1924年)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现被收藏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安徽

安徽旌德任氏宗谱六卷,(清)任有馀、任全松重修,清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叙伦堂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被收藏在河北大学图书馆。

安徽旌德任氏宗谱二十二卷,(民国)任起煃纂,民国十三年(公元1924年)木刻活字印本二十二册。现被收藏在安徽省博物馆。

安徽怀宁渌水任氏宗谱十三卷,(清)任鹳峰等修,清光绪十一年(公元1885年)庆源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三册。现被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福建

福建闽候君山任氏族谱,(清)任朝宁重修,清雍止五年(公元1727年)手写本。现被收藏在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

福建闽侯君山任氏支谱,(清)任正沛等续修,清光绪十九年(公元1893年)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被收藏在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山东

山东东昌东郡任氏族谱五卷,(清)任春祐等修,清同治六年(公元1867年)登瀛阁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河南

河南叶县任氏家谱,(清)孝思堂任氏合重修,清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河南省叶县档案馆。

湖北

湖北新洲任氏宗谱二十卷,首四卷,(清)任开恒、任开第等创修于清乾隆六十年(公元1795年),(民国)任嗣黄、任万东续修,民国三十六年(公元1947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湖北省新洲县红旗乡曾寨村。

湖北新洲任氏宗谱十八卷,(民国)任嗣黄纂修,民国三十六年(公元1947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湖北省新洲县冯铺乡。

湖北谷城任氏族谱三卷,(民国)任联芳撰修,民国二十一年(公元1932年)铜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湖北省谷城县图书馆。

湖南

湖南宁乡沩宁任氏家谱四卷,(清)任龙文修,任孟元纂,清道光十四年(公元1834年)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有第一卷。现被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

湖南湘阴任氏三修族谱,著者待考,清嘉庆二十五年(公元1845年)乐安堂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有一册。现被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

湖南湘阴任氏族谱,(清)任月盛修,任正官纂修,清光绪八年(公元1882年)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有卷首上册。现被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

湖南湘陋任氏家谱九十九卷,首一卷、末一卷,(民国)任际盛修,任世鼎纂,民国七年(公元1918年)乐安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四册。现被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

湖南常德任氏族谱,首一卷,(民国)任月樵纂修,民国六年(公元1917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存卷首、卷1)

四川

四川剑阁任氏族谱一卷,(民国)周绍文撰修,民国十六年(公元1927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四川省剑阁县张王乡。

四川宣汉任氏宗谱六卷,(清)任有瑞编订,清同治四年(公元1865年)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有第二~三卷、第六卷。现被收藏在四川省宣汉县档案馆。

贵州任氏宗谱一卷,著者待考,清光绪年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贵州省图书馆。

任姓的来源和历史

任姓是源于风姓。黄帝之前为炎帝,炎帝之前为伏羲氏。伏羲氏即太昊,也称太皞,风姓。太昊晤裔在夏朝时称有仍氏,有仍氏部落活动于山东南部...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