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子夫三个女儿怎么死的

栏目:资讯发布:2023-09-22浏览:3收藏

卫子夫三个女儿怎么死的,第1张

汉武帝有五个女儿 其中 卫长公主、阳石公主、诸邑公主是卫子夫生的。

汉武帝五女卫长公主、阳石公主、诸邑公主,夷安公主,盖长公主

卫长公主(《外戚传》云:“子夫生三女,长主卫太子姊也。帝以妻栾大。

阳石公主,诸邑公主,在巫蛊之祸中被汉武帝先后冤杀

阳石公主,诸邑公主,戾太子据,戾太子据的三子一女都在巫蛊之祸中被汉武帝先后冤杀夷安公主(隆虑公主子昭平君尚。见《东方朔传》

元朔元年(前128年)卫子夫生下皇长子刘据,由是被立为皇后。

元狩元年(前122年)皇长子刘据被立为太子。

征和二年(前91年),奸人江充、宦官苏文等刻意制造巫蛊案陷害太子刘据,太子被迫起兵反抗,兵败自杀。

卫子夫由于支持太子,被汉武帝迁怒,不能自明而自杀。其时葬于桐柏,十八年后她的曾孙刘询登基为汉宣帝,于是以皇后礼重新厚葬她,追谥号曰 “思”,建园置周卫。史称孝武卫思后。

除皇长子刘据之外,卫子夫还与武帝生有卫长公主及其他两女,此两公主封号史书无载。

根据索隐,此两公主为石邑公主与诸邑公主。诸邑公主死于巫蛊,石邑公主史书无事迹记载。

卫长公主是武帝最宠爱的公主,封地为盐邑(当利),非常富有,是西汉所有记载封地的公主中唯一受封盐邑的公主。

卫长公主、石邑公主皆无记载后事,阳石公主只是同陷于巫蛊,史记汉书并无记载她为卫后女,阳石的称呼在史记中都是“帝女”。阳石公主又名“德邑”公主,可见与石邑公主并非同一人。卫长公主的孙子曹喜在宣帝年间复家,哀帝时曹喜的孙子重新复侯为平阳侯,而到了东汉,平阳曹氏仍旧被光武帝封为平阳侯。而另外一位西汉侯爵到东汉复侯的是富平侯张氏。因为东汉大司空张纯是汉宣帝女敬武长公主与富平侯张临(张安世曾孙)的孙子,所以可以说在东汉时代承侯的独二的两个西汉侯爵的后人都是卫子夫的血脉。

汉武帝有五个女儿 其中 卫长公主、阳石公主、诸邑公主是卫子夫生的。

汉武帝五女卫长公主、阳石公主、诸邑公主,夷安公主,盖长公主

卫长公主(《外戚传》云:“子夫生三女,长主卫太子姊也。帝以妻栾大。

阳石公主,诸邑公主,在巫蛊之祸中被汉武帝先后冤杀

阳石公主,诸邑公主,戾太子据,戾太子据的三子一女都在巫蛊之祸中被汉武帝先后冤杀夷安公主(隆虑公主子昭平君尚。见《东方朔传》

元朔元年(前128年)卫子夫生下皇长子刘据,由是被立为皇后。

元狩元年(前122年)皇长子刘据被立为太子。

征和二年(前91年),奸人江充、宦官苏文等刻意制造巫蛊案陷害太子刘据,太子被迫起兵反抗,兵败自杀。

卫子夫由于支持太子,被汉武帝迁怒,不能自明而自杀。其时葬于桐柏,十八年后她的曾孙刘询登基为汉宣帝,于是以皇后礼重新厚葬她,追谥号曰 “思”,建园置周卫。史称孝武卫思后。

除皇长子刘据之外,卫子夫还与武帝生有卫长公主及其他两女,此两公主封号史书无载。

根据索隐,此两公主为石邑公主与诸邑公主。诸邑公主死于巫蛊,石邑公主史书无事迹记载。

卫长公主是武帝最宠爱的公主,封地为盐邑(当利),非常富有,是西汉所有记载封地的公主中唯一受封盐邑的公主。

卫长公主、石邑公主皆无记载后事,阳石公主只是同陷于巫蛊,史记汉书并无记载她为卫后女,阳石的称呼在史记中都是“帝女”。阳石公主又名“德邑”公主,可见与石邑公主并非同一人。卫长公主的孙子曹喜在宣帝年间复家,哀帝时曹喜的孙子重新复侯为平阳侯,而到了东汉,平阳曹氏仍旧被光武帝封为平阳侯。而另外一位西汉侯爵到东汉复侯的是富平侯张氏。因为东汉大司空张纯是汉宣帝女敬武长公主与富平侯张临(张安世曾孙)的孙子,所以可以说在东汉时代承侯的独二的两个西汉侯爵的后人都是卫子夫的血脉。

陈阿娇囚死

班固《汉武故事》云:“数岁,长公主嫖抱置膝上,问曰:'儿欲得妇不?'胶东王(即刘彻)曰:'欲得妇。'长公主指左右长御百余人,皆云不用。末指其女问曰:'阿娇好否?'于是乃笑对曰'好!若得阿娇作妇,当作金屋贮之也。'”成语“金屋藏娇”即缘此。长公主便是刘彻的姑妈刘嫖,阿娇即陈阿娇,乃是刘嫖的女儿,刘彻的表姐。后来,在姑妈刘嫖的努力下,刘彻7岁被立为太子,阿娇也被立为太子妃。刘彻在17岁那年即帝位,立阿娇为皇后,两人也曾耳鬓厮磨,卿卿我我。

可是,好景不长。阿娇虽是天生丽质,终没有给刘彻生下一男半女。刘彻满肚子不如意,又宠幸另一个女人卫子夫。阿娇知道后,那种嫉妒之火,无法遏止。她绞尽脑汁,要夺回失去的宠幸。她让巫女楚服在皇宫设坛请神,作法念咒。刘彻最讨厌巫蛊,他察觉后,立即将楚服枭首于市,株连被杀者300余人。据《汉书·外戚传》载,刘彻治罪阿娇,“皇后失序,惑于巫祝,不可以承天命,其上玺绶,罢退居长门宫。”

可怜兮兮的阿娇,终日以泪洗面,愁闷孤寂。她听说刘彻喜欢司马相如的文章,便用黄金百斤,请司马相如为之作《长门赋》,想以哀婉凄切的文章,感动刘彻回心转意。还是辛弃疾说得极是:“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

刘彻另有新欢,乐在温柔乡中,真可谓“但见新人笑,不闻旧人哭”。阿娇倚闾相望,苦苦期待,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公元前110年,这个美丽的囚犯,终于死在长门宫,年仅三十八九岁。

卫子夫自尽

陈皇后被冷落后,刘彻常到姐姐平阳公主家。平阳公主知道弟弟所好,将众多的美女召来,供刘彻挑选。可是,刘彻看来看去,竟无一中意女娃。姐姐难以巴结讨好弟弟,便令人洗盏更酌,唤来歌伎卫子夫唱曲劝酒。没想到,刘彻顿时眼睛火亮,席间,两人便眉目传情。刘彻以更衣为由,命卫子夫随之入尚衣轩,两人遂于轩中初试云雨。

平阳公主知道弟弟已宠幸卫子夫,便趁机奉送入宫。刘彻欣然笑纳,赐平阳公主黄金千斤。卫子夫入宫后,生三女一男,男则为刘据。刘彻喜得龙子,于公元前122年,立刘据为太子,册卫子夫为皇后。自此,女奴兼歌女的卫子夫便时来运转,平步青云。卫氏家族也因之而势倾全国。时有民谣曰:“生男无喜,生女无怒,独不见卫子夫霸天下。”

刘彻是个喜新厌旧的主,如白居易所说:“新人迎来旧人弃,掌上莲花眼中刺。”岁月无情,如花似玉的卫子夫也日见色衰,再也吊不起刘彻的情欲。此时,直隶绣衣使者(相当京都警察厅长)江充素与太子不和,为防太子登基报复,便恶人先告状,诬陷太子参与巫蛊作祟。刘据知道老爸最忌巫蛊,于是,便一不做二不休,亲自举兵收捕江充。可是,太子兵败,江充阴谋得逞。刘据在朝廷的追逼下自缢而死。卫子夫听到太子失败的消息,只得战战兢兢地交出皇后御玺,然后悬梁自尽。但刘彻余怒未消,遂诛灭卫氏三族,处决太子的幕僚,数万人倒在血泊之中,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巫蛊之狱”。

李夫人身后

据《汉书·孝武李夫人传》:“延年待上起舞,歌曰:'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李延年是宫廷乐师,为讨得刘彻的欢心,举荐的这位倾国倾城的“北方佳人”,便是他的妹妹。刘彻很快予以召见,此女果如李延年所言,体态优美,婀娜生姿,能歌善舞,举止宜人。刘彻喜上眉梢,立即封为夫人,升李延年为协律都尉。

李夫人入宫后,刘彻大加宠幸,生一男,是为昌邑王。可是,李夫人偏偏命薄,难以消受浩荡皇恩,入宫不久便沉疴在床,形体枯槁,容颜憔悴。刘彻多次亲临探视,李夫人都以被蒙头,拒而不见。她对自己的妹妹说:“我是因貌美而得宠,如今色衰也就宠衰。皇帝所以要看我,是要看美丽的女人。一当看到现今的样子,他一定会厌恶而唾弃。”

李夫人死后,刘彻的脑海中还是那个楚楚动人的俏佳人。他日夜思念,茶饭不进,唤来方士装神弄鬼,让李夫人还魂,以纾解朝思暮想的痛苦。香烛烟火缭绕之中,李夫人飘然而现,似有似无。刘彻慨然作诗曰:“是邪,非邪?立而望之,偏何姗姗其来迟!”李夫人死后,刘彻追封其尊号曰“孝武皇后”。

李夫人可谓聪明丽人,硬是不向刘彻展现病容,而让天生丽质永驻其心中,以至勾魂摄魄,其生也哀,其死也荣。但不久,她的哥哥李延年、弟弟李季,都被刘彻以奸乱后宫的罪名,诛灭全家,血流漂杵。她的另一个哥哥李广利,因害怕株连治罪,率兵投降匈奴,后又被全家杀绝。李氏全族,无一人幸免。此时,李夫人的千种风情和百般妩媚,都被刘彻丢到爪哇国去了。

赵钩弋被害

公元前95年,刘彻往北部巡视,有谄媚者向他奏报,此地有祥云袅绕,必有奇女显现。尝言“能三日不食,不能一日无妇人”的刘彻,立即命令逐家逐户地搜查,终于在赵家找到赵钩弋,此女美艳照人,秀色可餐。刘彻看到后龙心大悦,召赵钩弋回宫,起造巨厦,置之于内,名之为“钩弋宫”。那年,刘彻50多岁,赵钩弋只十七八岁,老夫少妻,视之如宝。

赵钩弋怀孕了。但凡女人都是“十月怀始,一朝分娩”,可是,赵钩弋却怀了14个月的胎,才产下一男儿。他便是汉昭帝刘弗陵。刘彻老年得子,乐不可支,他说:“唐尧帝便是怀14个月才出生的。”于是,又把“钩弋宫”改名“尧母门”。

自从“巫蛊之狱”后,刘彻一直未立太子,他喜欢赵钩弋所生的儿子,遂在其七岁的那年将其立为太子。这年,刘彻已近古稀之年,而赵钩弋正当青春年华。公元前88年,刘彻有意找茬,给赵钩弋安了个莫须有的罪名,将她处死。他谈及此事时,振振有词地说:“自古以来,国家所以大乱,就是因为君王年幼而母亲年轻,子少母壮,女主专权,为所欲为,谁能制止得了呢?”如此冷血凶手,视人命如草芥,伤天害理嗜杀成性,说出此等歪理邪说,竟然心不跳,气不虚,嗟夫!

汉武帝

汉武帝刘彻奋其先辈五世之余烈,施展其雄才大略,创造了震古烁今的辉煌业绩。在书写汉代历史最光彩夺目的篇章的过程中,他大胆改革选官制度,不拘一格选拔人才,并知人善任,使得各方面人才风起泉涌,极一时之盛。

  董仲舒是汉武帝时期出现的一代儒学大师。公元前140年,17岁的汉武帝一即位,就诏举贤良。亲自策问后,拔董仲舒为第一。他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创太学,置五经博士,让地方官推荐孝廉、贤良文学,使此后“公卿大夫士吏彬彬多文学之士”。董仲舒的“天人感应”神学理论,“刑德互济”的政治学说,“三纲五常”的道德论,标志杂糅法学、阴阳五行的新儒家思想的形成。董仲舒还以“春秋大一统”为汉武帝强化皇权作了理论准备。所以,他的学说符合汉武帝“内多欲而外施仁义”(《汉书·汲黯传》)的性格,很合理地成了汉王朝的主流思想,并给后世以深远的影响。

  公孙弘为汉武帝时由儒生任丞相的第一人。公元前130年(元光五年),在贤良文学对策中,汉武帝擢“明当世之务,习先圣之儒者”,公孙弘为第一。一年内官至左内史。四年后升为御史大夫。公元前126年(元朔三年)为丞相,封平津侯。公孙弘少为狱吏,年40余始学《春秋》杂说,又习文法吏事,缘饰以儒术,为人圆猾狡诈,每朝会不肯庭争,以此得到武帝赏识。他生活俭朴,俸禄皆以给故人宾客,家无余财。然性格外宽内忌,睚眦必报。如对提出“推恩令”以削弱诸侯的名臣主父偃、对董仲舒、对治黄老之学的名臣汲黯等,他都有怨必报,其品性阴暗的一面暴露无遗。但也正因为他事君与做人奉命唯谨,善于察言观色,唯汉武帝马首是瞻,所以官运才能亨通,以80高龄死于丞相之位。在他之后先后为丞相的李蔡、庄青翟、赵周、石庆、公孙贺、刘屈氂等,除石庆因“醇谨”寿终正寝外,其他人都因种种原因死于非命。

  以儒为主而兼采众家之长的著名史学家司马迁,先后为太史令、中书令,伴随汉武帝数十年之久。公元前99年(天汉二年),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而触怒武帝,被处腐刑。出狱后尊宠任职,发愤完成了《太史公书》(《史记》)的著述。此书对后世史学、文学影响甚为深远。但就司马迁的为人处事而言,他在受刑前后可谓判若两人。之前,他不顾官微言轻、满朝文武“顺上指”而为李陵仗义执言;之后,他对将要受死刑的挚友任安的求救冷漠不睬。可见,他对汉武帝的专断嗜杀也只有逆来顺受,为完成自己的著书目标而明哲保身。

  在汉武帝时长期对匈奴的战争中,形成了以大司马大将军卫青、大司马骠骑将军霍去病为代表的军人权势集团。当时,一大批功勋卓著的将军,如李广、程不识、张骞、公孙贺、公孙敖、苏建、李息、张次公、赵食其、郭昌、荀彘、路博德、赵破奴等等,皆有名于时。他们或出任公卿,或为地方郡守将相,一时成为左右朝政的实力派。为解决军旅数发带来的财政困难,汉武帝实行统一货币,盐、铁、酒官营,均输平准,算缗告缗等一系列经济改革措施。他任大盐商东郭咸阳、大冶铁家孔仅为大农丞领盐铁事,任幼能心计的洛阳贾人子桑弘羊管计算,任杨可主持告缗。这些人尽心尽力协助武帝的财政改革,抑止了商人活动,充实了国库,也加强了中央集权。

  为强化皇权,严惩不法的宗室、外戚、豪强富商和游侠,武帝比其父辈更加重用酷吏。当时著名的酷吏有张汤、赵禹、周阳由、王温舒、杜周等,不胜枚举。王温舒杀河内豪强,流血十余里,株连千余家。杜周为廷尉,专伺人主旨意为狱,以诏令捕系者多至六七万人。武帝还让张汤、赵禹等人条定刑法,以致律文冗繁,官吏因缘为奸,往往“罪同论异”,“所欲活则傅生议,所欲陷则予死比”(《汉书·刑法志》)。酷吏嗜杀成性,妄杀无辜,虽维护了皇权,也激化了社会矛盾。

  汉武帝朝的官吏中最品行不端的就数佞臣江充了。他因与妹夫赵太子丹交恶,诣阙告丹诸不法事,致丹死狱中。因为人伟岸,容貌甚壮,胆识过人,被武帝任为谒者使匈奴,归来后任为直指绣衣使者,“督三辅盗贼,禁察逾侈”。他奉法不阿,所言中上意。卫太子家吏乘车马行驰道中,亦遭其惩治,遂与太子有隙。后巫蛊事起,见武帝年老,怕他死后太子可能报复自己,故欲借巫蛊陷害太子。他领人掘巫蛊于太子宫,太子惧,亲手斩之。太子败后,武帝知江充诈,遂夷灭其三族。

  汉武帝时的官吏为数众多,还有如诙谐敢谏的东方朔,文学之士司马相如等,限于篇幅而不能悉举。前面简介的也多为人物个性,若就其共性而言,大多是善于揣摩“圣意”、阿谀人主之徒,这恐怕与汉武帝的专断嗜杀的威严有关。也可以说是时代使然。当然,这是我们不能苛求于古人的。

汉武帝:

汉武帝2007-02-19 15:49汉武帝(公元前156~公元前87年),即刘彻。汉景帝之子。公元前140~公元前87年在位。统治期间接受董仲舒建议,将“独尊儒术”作为巩固政权的工具;采用法术、刑名,加强统治。颁行“推恩令”,以削弱割据势力。设十三郡刺史,加强对地方的控制;经济方面,实行盐铁专营和场输平准等措施,并打击富商大贾;农业方面,实行“代田法”,移民西北屯田;曾两派张骞至西域,加强对西域统治和经济文化交流,用卫青、霍去病为将进击匈奴,保障了北方经济文化的发展。

汉武帝刘彻,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封建君主,也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公元前141年,汉武帝即位时才16岁,到公元前87年他逝世为止,总共做了54年皇帝,占了整个西汉王朝四分之一的时间。

汉武帝在位期间,西汉的社会经济在文景之治的基础之上继续发展,国力更加强盛,达到了鼎盛时期。汉武帝所实行的许多政策和措施,对于以后历史的发展都有很大的影响。

那么,汉武帝的历史功绩主要有哪些?

第一,汉武帝实施了一些加强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巩固了西汉王朝的统一和发展。

汉武帝刚刚登上皇帝宝座时,由他的祖母窦太后掌握大权。公元前135年,窦太后死去,汉武帝开始把一切大权都掌握到自己手中,以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他首先打击了外戚丞相田■,然后加强了他身边收转文书的尚书、中书的地位,使丞相成为有名无实的职位。自此,中书和尚书成了中央发号施令的机构。

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彻底解决藩国问题,他命令藩王们不能把封地仅仅传给继承王位的长子,还必须划出一部分来分封给其他几个儿子,并且互不统属。这样一来,藩国的土地越来越小,势力越来越弱,后来就无法与中央对抗了。这是汉武帝的聪明之举。

汉武帝还加强了原有的监察制度,并建立了一套选用官吏的新制度。他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命令各郡国每年举孝、廉各一人,并用“公车上书”的办法,使官吏及人民都可以上奏章给皇帝建议国事,意见合乎治国要求的,就根据上书人的特长授给官职。

第二,汉武帝为了加强和巩固自己的统治,采纳了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建议,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和中央集权,对后来的历史产生了长久的影响。

董仲舒认为,皇帝是奉上天的意旨来管理人民的,上天给了他统治人民的权力,绝对不能违反。这种说法正好迎合了汉武帝的心意,汉武帝便采取这种思想来做统治思想和维护封建制度的工具。在举行测试的时候,汉武帝对其他各派学说的人一概不取,独取儒生。于是,要想做官就得接受儒家学说,士人都变成了儒生。

第三,汉武帝出兵抗击匈奴,使西汉王朝的政权更加巩固,国家更加统一,为西汉经济文化的发展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从公元前133年到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兵和匈奴进行了多次大规模的作战,最后取得了抗击匈奴的全面胜利,充分体现了他的雄才大略和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在抗击匈奴的过程中,汉武帝还用大量移民的办法来充实边防,发展生产。

第四,汉武帝派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加强了汉朝和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

汉武帝的功绩

公元前138年,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大探险家张骞奉汉武帝之命出使西域,目的是想联合大月氏共同防御并打击匈奴势力。公元前119年,张骞奉命第二次出使西域。随后,中亚、西域各国以朝贡为名,经常到长安访问和贸易。中国和西域各国之间的人员和贸易往来,从西汉开始,历经东汉、魏晋南北朝,直到唐代,延续了1000多年。

第五,汉武帝开拓了南方和西南疆域,使越族以及西南各少数民族和汉族更好地融合在一起。

汉武帝使越族三个部落归属汉室后,把他们迁移到长江、淮河、南海等地,与汉族人民长期共居,彼此逐渐融合,形成了自秦始皇以来没有完成的“大统一”局面。汉武帝在开拓西南地区的过程中,把铁制生产工具和较高的汉族文化传到这些地区,或多或少地破除了这些地区的闭塞性,推动了当地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第六、大力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

汉武帝在位时修建了漕渠、白渠、龙首渠,还在秦朝开成的郑国渠旁边开了6条辅渠,灌溉高地。公元前109年,汉武帝征发数万士兵堵住了黄河决口。经过这次治理,黄河下游大约有80年没有闹过大水灾。

汉武帝还大力推行屯围、屯垦等发展农业的重大措施。他还大力推行代田法和新农具,大大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总之,汉武帝在位期间,充分施展了他的雄才大略,把西汉王朝推向了极盛阶段。

  征和二年(公元前91),丞相公孙贺之子公孙敬声被人告发为巫蛊咒武帝,与阳石公主奸,贺父子下狱死,诸邑公主与阳石公主、卫青之子长平侯卫伉皆坐诛。武帝命宠臣江充为使者治巫蛊,江充与太子刘据有隙,遂陷害太子,并与案道侯韩说、宦官苏文等四人诬陷太子,皇后卫子夫和太子刘据相继自杀。久之,巫蛊事多不信。田千秋等上书讼太子冤,武帝乃夷江充三族,烧死苏文。又修建“思子宫”,于太子被害处作“归来望思之台”,以志哀思。 汉武帝末年,年老多疑,适有周围一些心怀奸恶之人,乘机制造事端,挑拨他与太子、大臣之间的关系。 司马光《资治通鉴》记载:“群臣宽厚长者皆附太子,而深酷用法者皆毁之。邪臣多党与,故太子誉少而毁多。卫青薨后,臣下无复外家为据,竞欲构太子。” 太子素行宽仁,与爱好使用酷吏的武帝有分歧。同时在后宫,苏文在勾弋之子出生后,频频诬陷刘据,在武帝识破之后杀死诬告太子的小黄门之后苏文才稍有所收敛。 当时,有一些胡人巫婆作俑,诅咒武帝死亡的事被发觉。于是汉武帝在朝廷内外大加搜索,受牵连的人很多。专门主持处理此事的是素与太子不和的酷吏江充,他得到汉武帝的命令调查,便故意带着桐木人在卫皇后和太子刘据居住的地方掘地搜索,假意将早已准备好的桐木人拿出陷购太子,即把巫蛊之事加在了太子头上。 当时,汉武帝年事已高,身体不好,在甘泉宫休养,外间人怀疑他是否还在人世。江充与太子刘据有前嫌,看汉武帝身体一天不如一天,担心武帝死后刘据对其不利,所以提前下手,想除掉太子。江充对武帝说病总不好的原因是有巫蛊诅咒,武帝信以为真,令江充严查。最后于陷害太子和皇后。太子刘据起初并无惧怕,认为没有做过不怕江充诬陷,打算去向武帝解释。但车马被江充拦下。刘据惟恐不得自明,就请教他的师傅石德,石德以扶苏的例子警示他,怀疑武帝是否像秦始皇一样已经死亡被小人操纵。于是刘据决定先杀掉江充绝不做第二个扶苏。 因为太子能指挥到的车马有限,刘据在决定起兵后报母亲卫子夫,动用了皇后宫的车架,并以武帝已死奸臣作乱的名义征兵,与江充等人在长安城中展开激战,终于杀死了江充。他起兵后,一度得到民众的支持。但后来调兵不利,护北军使者任安接受了太子的符节却没有出兵,汉武帝派去了解情况的使臣不敢入京,谎报太子造反。武帝派丞相刘屈髦讨伐并亲临前线证明自己尚在人世,太子兵败后逃到湖县隐藏。后行迹被发现于是自缢而死。卫皇后因不能自明也自尽身亡。 因此,后代史学界对戾太子刘据持同情态度,否认他与卫皇后与巫蛊之祸有关。武帝晚年也深有悔意。  西汉班固在写到太子蒙冤这一节时点评:江充造蛊(诬陷太子),太子杀。太子逃亡时期,茂陵三老上疏,明确指出太子无辜,前不能见君王申辩,后被奸人逼迫,才子弄父兵,但这也不过是打一段板子就能结束的事,希望武帝能赦免太子。 唐睿宗李旦时期,太府少卿韦凑向皇帝上书,提到刘据起兵,性质是“非称兵诣阙,无逆谋于父”,可见历代的史家和当时的百姓都认为刘据起兵性质的无辜。 事后武帝查出太子受人诬陷,于是族灭江充,苏文被绑在桥上活活烧死,去追捕太子的人也被武帝灭族,深表后悔的武帝建思子宫,于太子被害的湖县造“归来望思”之台。天下闻而悲之。 巫蛊之祸中,丞相公孙贺一家被杀,诸邑公主与阳石公主、卫青长子长平侯卫伉皆坐诛,卫子夫、太子刘据自杀。也许是上天眷顾,值得庆幸的是,虽然刘据妻儿都被害死,但刘据之孙刘病已,因巫蛊之乱时尚是襁褓中的婴儿于是幸免于难,后继昭帝之位,改名刘询,是为汉宣帝。所以汉宣帝继位后,为卫子夫改葬,并定谥号为“思”,置园邑三百家,长丞周卫奉守焉。史称孝武卫思后。 天道昭昭 后嗣善遇  根据《史记》以及《汉书》的列传以及诸侯表和史记索引,除皇长子刘据之外,卫子夫还与武帝生有卫长公主及其他两女,此两公主封号史书无载。 根据索隐,此两公主为石邑公主与诸邑公主。诸邑公主死于巫蛊,石邑公主史书无事迹记载。 卫长公主是武帝最宠爱的公主,封地为盐邑(当利),非常富有,是西汉所有记载封地的公主中唯一受封盐邑的公主。 卫长公主、石邑公主皆无记载后事,阳石公主只是同陷于巫蛊,史记汉书并无记载她为卫后女,阳石的称呼在史记中都是“帝女”。阳石公主又名“德邑”公主,可见与石邑公主并非同一人。卫长公主的孙子曹喜在宣帝年间复家,哀帝时曹喜的孙子重新复侯为平阳侯,而到了东汉,平阳曹氏仍旧被光武帝封为平阳侯。而另外一位西汉侯爵到东汉复侯的是富平侯张氏。因为东汉大司空张纯是汉宣帝女敬武长公主与富平侯张临(张安世曾孙)的孙子,所以可以说在东汉时代承侯的独二的两个西汉侯爵的后人都是卫子夫的血脉。

明代第15位皇帝熹宗朱由校的皇后张氏(后谥为懿安皇后)以“性严正”著称。她在明代最后一个皇帝思宗朱由检登上宝座后,曾一度名声显赫,颇得官僚、士大夫的青睐,深受广大人民的称颂。就是她,不畏阉党的强权专制,敢于揭露魏忠贤及熹宗乳母客氏的胡作非为而不怕遭陷害;就是她,在崇祯皇帝清除阉党的过程中曾助一臂之力,起过重要作用。她的一生充满了戏剧色彩。为此,清代学者纪晓岚曾以笔记小说的形式写了《明懿安皇后外传》。但是,更富有传奇的还是她的死。

那是崇祯十七年(即1644年)三月十八日的事。这一天,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攻陷了北京城,统治中国达276年之久的明王朝宣告灭亡。可怜的祟祯皇帝,孑身一人,走投无路,只好自缢于煤山。他的皇后也在宫中自杀身亡。惟独这个懿安皇后却下落不明,不知所归。

当时,崇祯出走,宫中大乱,宫女纷纷出逃。熹宗之妃任氏(魏忠贤养女)乘混乱之机,乔装打扮,诡称为懿安皇后,出迎起义军,不幸不久即被宦官王永寿识破。从此懿安皇后出迎或出走之说不翼而飞、盛传宫中。赵士锦《甲申纪事》云:“相传懿安皇后出迎并献金银,后不知下落。”计六奇的《明季北略》更是进行了一番绘声绘色的描写,曰:“上之出南宫也,使人诣懿安皇后所,劝后自裁,仓卒不得达。两宫已自尽,宫人号泣出走,宫中大乱。懿安皇后青衣蒙头,徒步走入朱纯臣(成国公)家。”就连谈迁的《国榷》也载懿安皇后来不及自杀,只好隐匿于成国公家。

另一种说法则认为懿安皇后被农民起义军义救。谈迁曰:“贼(指农民起义军)搜成国公家,得懿安皇后,令肩舆送归太康侯张氏家。”有的记载则具体指定为被某人义救,或言李岩,或言刘宗敏。彭孙贻《平寇志》卷九载:“伪将军李岩入成国公府,懿安皇后在府中,闻帝后并崩,仓卒将就缢。岩询知为后,呼肩舆令老宫人送归母家。”王宏的《出志》以及《怀陵流寇始终录》、《甲申日记》等也有类此记载,并说懿安皇后到家后不久,即自缢而崩,得以洁身归天。而谈迁的《北游录》记录了当时内侍赵璞的话,曰:“懿安张皇后被难,谓伪将军刘宗敏曰:国母也,毋自辱。送归外戚张氏,张氏母同懿安皇后投环死,因附德陵。”

当然,更多的人则认为懿安皇后与思宗皇后一样,皆自杀于宫中。贺宿《懿安事略》载:“崇祯甲申,贼入京师,宫中鼎沸。后闻变自缢。”并声称宦官王永寿亲眼见到她死。近人孟森在《明皇烈皇殉国后纪》一文中也追述曰:“熹宗张后亦于国变自缢,而熹宗贵妃任氏冒其名。”不过,宫中之变过后,人们只发现崇祯皇帝朱由检及其,皇后尸体,并未见到懿安皇后的尸体,是否自缢宫中,还不能肯定。至于是否像谈迁《北游录·纪闻》里所讲葬于德陵,现在学者也持否定态度。《华东录》及孟森讲:“顺治元年五月己酉以礼葬崇祯帝后及妃袁氏、两公主并天启后张氏,万历妃刘氏。”然则已发掘的定陵中并无刘妃尸棺,由此估计德陵中不大可能有张后,除非葬于他处,但那是不合礼仪的。

汉武帝有五个女儿 其中 卫长公主、阳石公主、诸邑公主是卫子夫生的。

汉武帝五女卫长公主、阳石公主、诸邑公主,夷安公主,盖长公主

卫长公主(《外戚传》云:“子夫生三女,长主卫太子姊也。帝以妻栾大。

阳石公主,诸邑公主,在巫蛊之祸中被汉武帝先后冤杀

阳石公主,诸邑公主,戾太子据,戾太子据的三子一女都在巫蛊之祸中被汉武帝先后冤杀夷安公主(隆虑公主子昭平君尚。见《东方朔传》

元朔元年(前128年)卫子夫生下皇长子刘据,由是被立为皇后。

元狩元年(前122年)皇长子刘据被立为太子。

征和二年(前91年),奸人江充、宦官苏文等刻意制造巫蛊案陷害太子刘据,太子被迫起兵反抗,兵败自杀。

卫子夫由于支持太子,被汉武帝迁怒,不能自明而自杀。其时葬于桐柏,十八年后她的曾孙刘询登基为汉宣帝,于是以皇后礼重新厚葬她,追谥号曰 “思”,建园置周卫。史称孝武卫思后。

除皇长子刘据之外,卫子夫还与武帝生有卫长公主及其他两女,此两公主封号史书无载。

根据索隐,此两公主为石邑公主与诸邑公主。诸邑公主死于巫蛊,石邑公主史书无事迹记载。

卫长公主是武帝最宠爱的公主,封地为盐邑(当利),非常富有,是西汉所有记载封地的公主中唯一受封盐邑的公主。

卫长公主、石邑公主皆无记载后事,阳石公主只是同陷于巫蛊,史记汉书并无记载她为卫后女,阳石的称呼在史记中都是“帝女”。阳石公主又名“德邑”公主,可见与石邑公主并非同一人。卫长公主的孙子曹喜在宣帝年间复家,哀帝时曹喜的孙子重新复侯为平阳侯,而到了东汉,平阳曹氏仍旧被光武帝封为平阳侯。而另外一位西汉侯爵到东汉复侯的是富平侯张氏。因为东汉大司空张纯是汉宣帝女敬武长公主与富平侯张临(张安世曾孙)的孙子,所以可以说在东汉时代承侯的独二的两个西汉侯爵的后人都是卫子夫的血脉。

卫子夫三个女儿怎么死的

汉武帝有五个女儿 其中 卫长公主、阳石公主、诸邑公主是卫子夫生的。汉武帝五女卫长公主、阳石公主、诸邑公主,夷安公主,盖长公主 卫长...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