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雄主赵雍为何谥号为“武灵”呢?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10浏览:4收藏

一代雄主赵雍为何谥号为“武灵”呢?,第1张

然而,此时此刻,人们不应忘记,80多年前,赵国是魏国的弟弟,又被魏国打得体无完肤,甚至失去了邯郸。赵史上著名的武陵大王赵永乐,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里,领导了赵氏的崛起。

赵勇是战国时期赵的第六位国王。他的遗名是武陵。

从先秦到汉代,后世有很多头衔,如秦朝昭襄王、秦朝庄襄王、汉孝文帝、汉孝敬帝等,但通常都是恭维。“武陵”是什么意思?据《周易书史法杰》报道:

我们必须与灾难和混乱作斗争。吹嘘雄心壮志和贫穷叫做武术。

如果你不努力工作,你会成名的。混乱而不伤害精神。

简而言之,“武”是指优秀的武术。这是个褒义词。”“政治混乱”的代名词。

那么,赵武陵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遗赠头衔?

首先,我们来看看武陵王的“武”。

1、 稳定局势。

武陵王是赵素侯爵的儿子。赵素厚的一生,南北征战,使赵国逐渐强大起来。但这也让许多国家羡慕不已。

公元前325年,赵素侯爵去世。秦国、齐国、魏国、楚国、燕国、中山国派了一万人到赵国,表面上是参加悼念,实际上是在谋划一个错误的计划。赵国,至死方休。

在这个紧要关头,赵武陵王迅速动员全国人民,命令军队进入一级战备状态。他统一了韩宋,牵制了秦魏齐国,收买了越王吴江和娄烦王。燕楚的注意力转移到了岳和娄烦身上。

于是,赵武陵王下令参军部队不得进入赵国境内,否则将视为侵略。只有这五个国家的使节才被允许把他们君主的慰问品带进这个国家。赵国的接待大臣直接把他们送到邯郸。五国见此,便放弃了利用赵的念头。

在武陵王和飞逸的带领下,赵避免了一场灭顶之灾。

2、 胡府骑射

在赵国的西面,有强大的秦国,东面是赵国,东面是强大的齐国,在赵国的南面,有曾经强大的朝鲜和魏国;在赵国的北面,有越来越强大的游牧民族匈奴和娄烦。在赵的中心,还有一个中山国。赵的战略环境相当不利。

战国时期,赵氏要想摆脱这种不利局面,必须进行大规模的改革。由于长期与游牧民族作战,武陵王对游牧民族的战术十分熟悉。他们被他们强大的骑兵作战能力所震惊。

战国时,秦王族是嬴姓赵氏,赵王族也是嬴姓赵氏,二者有关系吗?

说起历史上赵姓创立的王朝,大家肯定会想到宋太祖赵匡胤建立的北宋和宋高宗偏安江南形成的南宋,其实还有一个朝代也是赵姓的天下,哪个呢说出来肯定会让您大跌眼镜却又一头雾水,答案就是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秦始皇开创的大秦朝。

秦朝皇帝不是姓赢吗秦始皇不是叫嬴政吗他们和赵姓有什么关系呢

咱们要先从姓和氏的区别说起。

古籍《通志》是这样论述姓氏之分的:先秦时期,姓氏分而为二,男子称氏,女子称姓。氏用以别贵贱,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姓用以别婚姻,故氏同姓不同者,婚姻可通;姓同氏不同者,婚姻不可通,因为天下同姓是一家。

咱们不妨以具体的历史人物为例来说一说这个事情。

大家一定还记得春秋时期那个因为和亲哥哥私通而臭名昭著的美女文姜吧,其实文姜并不是她真正的名字,而是后人对她的称呼,具体地说,文是她的谥号,姜是她的姓,当然也是她来自的齐国国君的姓。齐国的国君自然是男子,按照先秦风俗,虽然他们也以姜为姓,但他们的名字却应该是吕某某,因为当时男子称氏,而齐国王族属于姜姓中的吕氏那一支。

如此说来,大名鼎鼎的齐桓公应叫吕小白而不是姜小白;他的先祖,“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主人公姜子牙其实应叫吕尚或吕子牙。

姜姓和姬、姚、嬴、姒、妘、妫、姞(一说为妊)并称为上古八姓,秦始皇所属的秦国王室或者说皇室就出自赢姓,具体说,他们是赢姓中的赵氏,和赵国七雄中的赵国不但拥有同一个姓而且属于同一个氏。

既然秦赵两国同祖同宗,而赵国的君主宗室们都按照当时的风俗被称为赵某,比如赵武灵王赵雍,平原君赵胜,那么,秦国和秦朝的君主宗室的名字也应该以赵开头。

关于这一点,人家太史公司马迁给出过板上钉钉,确凿无疑的证据,请看《史记·楚世家》中的这段文字:秦庄襄王卒,秦王赵政立。

与《史记》同时代的《淮南子》一书中也有秦始皇名为赵政的证据,如《人间训》中的:“秦王赵政兼吞天下而亡”,《泰族训》中的“赵政昼决狱而夜理书,御史冠盖接于郡县,复稽趋留,戍五岭以备越,筑修城以守胡,然奸邪萌生,盗贼群居,事愈烦而乱愈生”。

直到宋朝时期,在经史著作中秦始皇仍然被称为赵政而非嬴政,如北宋太宗时成书的《太平御览》有这样的内容:“赵政昼决狱夜理书……赵政不增其德而累其高,故灭”

;南宋罗泌的《路史》则说:“二十有九世,而赵政替周,号始皇帝。”

有趣的是,唐朝时诗人骚客笔下却已经出现了“嬴政”这个称呼,如初唐书法家孙过庭的《书谱》记载说“六文之作,肇自轩辕,八体之兴,始于嬴政”;

晚唐诗人胡曾则在他的咏史诗中写到:嬴政鲸吞六合秋,削平天下虏诸侯。山东不是无公子,何事张良独报仇。至于谁是第一个想当然地错误地把秦始皇称为嬴政的人,目前还是一个无解的历史谜团。

那么,为什么秦赵两国会拥有同一个姓同一个氏呢这和历史上最著名最了不起的马车夫造父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姓赵的皇帝有18个,分别是赵匡义、赵恒、赵祯、赵曙、赵顼、赵煦、赵佶、赵桓、赵构、赵旉、赵昚、赵惇、赵扩、赵昀、赵禥、赵显、赵昰、赵昺。

1、赵匡义

赵光义(939年11月20日-997年5月8日),即宋太宗(976年—997年在位),字廷宜,宋朝第二位皇帝。本名赵匡义,后因避其兄宋太祖名讳改名赵光义,即位后又改名赵炅。

开宝九年(976年),宋太祖驾崩,赵光义继位。即位后使用政治压力,迫使吴越王钱俶和割据漳、泉二州的陈洪进于太平兴国三年(978年)纳土归附。次年亲征太原,灭北汉,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两次攻辽,企图收复燕云十六州,都遭到失败,从此对辽采取守势。

2、赵恒

宋真宗赵恒(968年12月23日-1022年3月23日),宋朝第三位皇帝(997年5月8日-1022年3月23日在位),宋太宗第三子,母亲为元德皇后李氏。初名赵德昌,后改赵元休、赵元侃。

赵恒历封韩王、襄王和寿王,曾任开封府尹。至道元年(995年),被立为太子,改名恒。至道三年(997年),即位为帝。赵恒即位之初,任用李沆等为相,勤于政事。景德元年(1004年),赵恒北上亲征,与入侵的辽军会战于澶渊。

3、赵祯

宋仁宗赵祯(1010年5月30日-1063年4月30日),初名赵受益,宋朝第四位皇帝(1022年3月23日-1063年4月30日在位),宋真宗赵恒第六子,母为李宸妃。早年历封庆国公、寿春郡王、升王,官中书令。 [2]  天禧二年(1018年),被立为皇太子,赐名赵祯。

4、赵构

宋高宗赵构(1107年6月12日~1187年11月9日),字德基,东京汴梁(今河南开封市)人。宋朝第十位皇帝,南宋开国皇帝,宋徽宗赵佶第九子、宋钦宗赵桓之弟。

大观元年五月(1107年6月),生于宫中,天性聪明,博闻强记,拜检校太尉、定武军节度使。靖康之变后,金兵俘虏其父宋徽宗和其兄宋钦宗,灭亡北宋。

5、赵惇

赵惇(1147年9月30日—1200年9月17日),即宋光宗(1189—1194年在位),宋朝第十二位皇帝,宋孝宗赵昚第三子,母成穆皇后郭氏。

宋孝宗即位后,拜镇洮军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封恭王。乾道七年(1171年)立为皇太子。淳熙十六年(1189年),受宋孝宗禅位,登基为帝,改元绍熙。

《百家姓》是最早的一部记录姓氏的文献,更是一种特殊的文献,全文共有568个字,文体采用四言律体,非常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很容易学习和记住,因此百家姓常作为启蒙学的常用教材;百家姓并不是只有一百姓氏,只是以百来记整,百家姓为中国的姓氏发展提供了非常有效的理论依据;而赵姓能排在第一位,我认为原因有如下四个:

一,《百家姓》编传于北宋初期,而当时的北宋是赵氏统治,宋代的开国皇帝是赵匡胤,而赵作为国姓,首当其冲应该排在第一;赵氏最早的由来源于周朝时的造父,当时的周穆王把赵城赐给了造父,他的后代便以国为姓,赵姓也由此得来。

二,还有大家所知的秦始皇赢政,他的本名为赵政,秦国的许多皇室宗族都是赵姓,秦始皇是统一中国的第一人,为中国历史上的民族统一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因此赵姓排在第一位,多少也有点秦始皇的原因吧。

三,赵氏在历史上出现了众多的名人,赵宣子,春秋时期晋国的正卿,是晋国有名的政治家,他也是赵国的祖先;赵武灵王赵雍,赵国的第六位国君,他实行“胡服骑射”,使赵国能够与秦国独立抗衡;还有“食客数千人”的平原君赵胜,即战国四大公子之一;三国时期著名的大将赵云;赵光义,宋朝的第二位皇帝;宋魏王赵廷美。

四,赵姓人口的分布很广,是北方地区最常见的姓氏之一,据2008年考察,每平方公里就有75个以上的赵姓人口,还有更甚者达到了11个人以上,此为山东半岛和淮河流域的赵氏人口分布;据2014年统计,赵氏人口约有2670万人。

实际上,赵国北击匈奴时,秦国从未出兵相助,不过也没落井下石。

如果要说秦国对赵国打匈奴的态度,可以说说《史记》中记载的李牧击败匈奴时,秦国做了什么,

公元前260年,秦国大将白起在长平坑杀了四十多万赵国降卒。这一事件,虽然奠定了秦国一统天下的基础,但是,也让赵国和秦国结下了不折不扣的血海深仇。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公元前244年,在赵国的李牧将军抗击匈奴的时候,秦国停止了对赵国的战争。在无形中,主动帮了赵国一把。

这是什么原因呢?我认为有以下三点。

 

第一点,秦赵之间虽然有国仇,但是两国之间的文化认同感很强。

缪公怪之,问曰:“中国以诗书礼乐法度为政,然尚时乱,今戎夷无此,何以为治,不亦难乎?”

春秋时期,西戎的首领由余为了学习中原文化,来到秦国拜访秦穆公。秦穆公发现西戎的习惯与中原不同,于是就向由余问出了一个问题。“我们中原一直以诗书,礼乐,法度为主,可还是会有战乱。你们戎狄蛮夷没有这些好东西,治理起国家来,不会很难吗?”

从秦穆公的话里,我们可以发现,早在春秋时期,秦国的君主就把自己当作中原人了,他们会把自己和蛮夷戎狄区别得很清楚。认为戎狄人不懂礼仪法度,无法治理好国家。

 

那么,赵国人是怎样看待自己的呢?根据《史记》和《战国策》记载,赵国人曾经一致反对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理由是,他们认为学习戎狄的东西不妥。可见,赵国人也是“贵中华而贱夷狄”。

秦赵本来就同属嬴姓,再加上同样的文化意识都是以中原为尊。那么,在赵国和匈奴对阵的时候,秦国为了中原考虑,一定会选择帮助赵国。

 

第二点,匈奴如果灭掉赵国,会给中原带来浩劫。

自常山以至代、上党,东有燕、东胡之境,西有楼烦、秦、韩之边

根据《史记赵世家》记载,赵国从常山到代地,上党,东边有燕国和东胡的边境,西边有楼烦,秦国和韩国的边境。

通过这一段,我们可以发现,赵国就处在秦国和诸胡之间,诸胡之间就包括匈奴,如果秦国坐视赵国被匈奴灭掉,那么匈奴下一个要进攻的就是秦国了。

秦国和赵国本来就是中原的双雄,一旦这两个国家都被匈奴打残了,那么,代表游牧文明的匈奴一定会大肆破坏中原的农耕文明,这对于以耕地为主的中原百姓,就是一场浩劫。

 

第三点,匈奴的存在会严重阻碍秦国一统天下的进程。

早在匈奴还没有崛起的时候,胡人就成了秦国的眼中钉了。比如秦国的秦惠文王,秦武王和秦昭王,就曾经和义渠打过交道。

根据《战国策》记载:义渠的首领曾经在公孙衍的游说下,劫掠秦国边境,让秦国失去了进攻魏国的机会。后来,秦昭王虽然打残了义渠,但是其它戎族还是会给秦国带来麻烦。

 

长信侯毐作乱而觉,矫王御玺及太后玺以发县卒及卫卒、官骑、戎翟君公、舍人,将欲攻蕲年宫为乱。

而根据《史记》记载,嫪毐企图谋反的事情被秦王嬴政知道了,于是干脆一不做二不休,伪造大王和太后的玉玺,发动县卒,守卫,骑兵,戎狄的首领以及自己的舍人,到蕲年宫作乱。

从这里我们可以发现,戎狄一旦得势,很容易干扰秦国内政。而匈奴本就是戎狄的一支,如果秦国不帮助赵国及时打压匈奴,那么,秦国之后一统天下的霸业也就无法快速完成了。

 

总而言之,匈奴在骚扰赵国边境时,秦国在权衡利弊之下,并没有对赵国落井下石。而是在考虑军事,政治和文化等因素之后,选择了“相助”。

/来自网络,侵删。

1、赵匡胤:本为后周大将,"陈桥兵变",代周为帝,建立宋朝,立国320之久,使赵姓的宗族声望达到了最为辉煌的时期。赵匡胤在后汉时投奔枢密使郭威,致身行伍,并于后周世宗柴荣在位时随征北汉、南唐,屡建战功。柴荣病重时,升为殿前都点检,成为禁军最高统帅。显德七年(960年),受命抵御北汉及契丹联军。旋即在“陈桥兵变”中被拥立为帝,并回京逼迫后周恭帝禅位。同年,赵匡胤登基为帝,改元建隆,国号“宋”,史称宋朝或北宋。

2、赵文渊:北周著名书法家,擅长楷、隶书。当时碑文多出其手,又在西魏时奉命编定了一部六体书法字典。擅长楷、隶书。当时碑文多出其手,又在西魏时奉命编定了一部六体书法字典。 《述书赋》云:“文渊、孝逸(赵孝逸),独慕前踪。至师子敬,如欲登龙。有宋齐之面貌,无孔薄之心胸”。

3、赵胜:赵胜即平原君。战国时赵国邯郸(今河北省邯郸市)人。赵武灵王子,赵惠文王弟。相惠文王及孝成王。封于东武城(今山东省武城县西北),号平原君。喜宾客,养食客数千人。赵孝成王七年(前259年),秦围赵都邯郸(今属河北省),他在城中坚守三年,后率毛遂等门客求救于楚、魏,击败秦军,遂存赵国。与齐孟尝君、楚春申君、魏信陵君齐名,时称四公子。

4、赵雍:赵武灵王(约公元前340年-公元前295年),嬴姓赵氏,名雍,赵国邯郸(今河北省邯郸市)人。战国时期赵国第六代君主,先秦时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改革家,赵肃侯的儿子。

5、赵之琛:清代"西泠八家"之一。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字次闲,号献父、献甫,又号宝月山人,斋号补罗迦室。蝶隐园书画杂缀作赵之瑛。清代著名的篆刻家和书画家,精心嗜古,邃金石之学,篆刻得其乡陈豫锺传,能尽各家所长。尝为阮元摹刊钟鼎款识,兼工隶法,善行楷。画山水师倪、黄,以萧疏幽澹为宗。花卉笔意潇洒,傅色清雅,大有华嵓神趣。 

老福读战国:昨天老福说到了赵武灵王赵雍把政权交给了小儿子赵何,也就是后来的赵惠文王,自己跟着大臣楼缓跑到秦国去当间谍。赵武灵王这么做目的是什么呢?《史记》里有给我们交待过,说是赵武灵王想进攻秦国,也就是撞⑶毓

电视剧照:赵惠文王

不过当赵武灵王到秦国去跑了一趟回来后,他还是很失望的,因为秦国实在太强了,国君也很英明,想打败秦国很难,所以精明的赵武灵王放弃了攻秦的想法。但做为战国最英明的君主之一,赵武灵王并没有放弃他的强国梦,在此后的一两年内,他彻底吞并了中山国,以及一些边境上的少数民族势力。

秦国打不了,边境上现在也没有什么事了,而政权也交给儿子了,按说这赵武灵王就该享受晚年自在悠闲的生活。

电视剧照:赵武灵王死前与儿子对话

可是赵武灵王在自己跟儿子的交接班时就犯了一个大错误,他没有按传统把王位传给大儿子赵章,而是把它传给了小儿子赵何。

他这样做的原因也是挺无聊的,也可以说是好些男人的通病,有些男人在战场和权利场上大智大勇,但在女人面前往往就很容易短路。这赵武灵王也算是其中之一。就在赵军攻破中山国都城的那一年,也就是公元前299年的时候,春风得意的赵武灵王把他的王后给废了,提拨他的小老婆孟姚为王后。这大儿子赵章是前王后生的,小儿子赵何是小老婆生的。那么现在小老婆得势了,他自然是想让自己的儿子当接班人,赵武灵王也就一不做二不休,为了让心爱的美女高兴,干脆把太子也废了,直接把王位传给了小儿子赵何。

这事虽然做得很过份,很乱,但如果就到此为止,结局也许还能园满。然而退下来以后的赵武灵王根本闲不住,他有点后悔那么早就把王位传给了小儿子,巧的是没有几年,新任王后孟姚死掉了,既然赵何是因为孟姚才当上国王的,现在孟姚不在了,赵武灵王就更加后悔自己把王位传给了小儿子赵何。于是这位聪明的老国王脑子里又冒出了一个很奇特的想法,他把大儿子封到代地,想将赵国一分为二,让赵何当赵王,让赵章当代王,实行邦联制。

电视剧照:赵武灵王与孟姚

对于赵武灵王的这种奇妙想法,赵国的大臣们不同意,便找国君赵惠文王商量对策。

那边赵武灵王发现自己的意图得不到执行,便直接去找大儿子赵章,打算导演一出以儿制儿的好戏。

赵章本来就挺无辜的,现在父亲反悔站到了自己这一边,他那叛乱的热情自然就给鼓动起来了。

公元前295年,赵氏父子三人一同约到沙丘会见。

赵章准备趁机武力夺权。他首先谎借赵武灵王之命召来赵何,企图杀赵何后自立。但我们之前说过,这赵惠文王赵何早就有准备了,并没有去参加会见,而是派了一个使臣去。

赵章叛乱之事败露后,赵惠文王的大臣信期率军包围了赵雍和赵章住的宫室,与赵章的军队展开激战。李兑与赵成很快也率军赶到沙丘,参与平叛。

赵惠文王的军队很快就控制了局面,并将赵章等叛将杀掉。但大将赵成和李兑在赵章死后未撤围。“以章故围主父。即解兵,吾属夷矣”。他们俩无疑想置赵武灵王于死地。但对于前国王,又是现在国王的亲生父亲,他们自然不敢动手。因为没有人敢担刺杀太上王的罪名。

于是他们围而不歼,把里面的人全部赶出来,就剩下赵武灵王一人,内宫本无存粮,一些日常的瓜果点心没几天就被吃光了,赵武灵王饿得实在受不了,就去掏鸟窝,但也不是每天都有小鸟和鸟蛋给他吃。最后一直围了三个月,赵武灵王活活饿死在沙丘宫。

赵武灵王,无论是军事还是政治都堪称雄姿伟略,可惜在家事上太过优柔寡断了,结果沦落到被儿子饿死的下场,实在是可悲又可叹。

1、赵云

说起赵云可能很多人都特别喜欢这位帅气的将军,可以在曹军的敌营中杀他个七进七出,跟随刘备将近三十年,先后参加过博望坡之战、长坂坡之战、江南平定战,独自指挥过入川之战、汉水之战、箕谷之战,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战果。

2、赵匡胤

这位北宋的开国皇帝,在众人黄袍加身的怂恿下发动了陈桥兵变,建立了泱泱大宋王朝,赵匡胤作为唐末五代十国混战局面的终结者、宋朝的开拓者,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人物。

3、赵孟

博学多才,能诗善文,懂经济,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尤其以书法和绘画成就最高。在绘画上,他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

4、赵飞燕

此人虽然是平民出生,在历史上的评价也不是很好,但是她的贡献和后人对她的评价中可以看到,她能从平民成为一代皇后可见其政治手段不一般,然而她主要是以美貌著称。

5、赵佗

南越国的开国皇帝,也是寿命最长的一个皇帝,毛泽东曾经说过,赵佗是“南下干部第一人”,他是开发岭南的第一人。

一代雄主赵雍为何谥号为“武灵”呢?

然而,此时此刻,人们不应忘记,80多年前,赵国是魏国的弟弟,又被魏国打得体无完肤,甚至失去了邯郸。赵史上著名的武陵大王赵永乐,在短短...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