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姓属于黄帝还是炎帝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10浏览:1收藏

贺姓属于黄帝还是炎帝,第1张

源流一

会稽贺氏出自东汉汝阴令庆仪曾孙庆纯之后,

属于因避帝王之讳改姓为氏。而会稽庆氏的来源则主要有两种观点。

一是源于姬姓。

三国时谢承的《会稽先贤传》对贺氏的起源作了明确的记载:“贺本庆氏,后稷之裔。太伯始居吴。至王僚,遇公子光之祸。王子庆忌挺身奔卫。妻子迸渡淛水,隐居会稽上。越人哀之,予湖泽之田,俾擅其利。表其族曰庆氏,名其田曰庆湖。今为镜湖,传伪也。安帝时,避帝本生讳,改贺氏,水亦号贺家湖。”该观点认为专诸刺王僚时,王僚的庆忌正出使郑国和卫国,后来庆忌逃到了卫国,而他的妻子和儿子则渡过浙江,逃到会稽山傍隐居下来,当时那儿是一片沼泽,沼泽中有些高地可以耕种,越人就把这些高地给他们耕种,称他们为庆氏,把他们种田的沼泽湖泊地区称为庆湖。该记载认为会稽贺氏起源于庆忌。另外,北宋著名词人认为会稽庆氏起源于庆忌曾经记载于唐以前的官谱中。

二是源于姜姓

据史籍《姓纂》记载:“庆姓,齐公族庆公之后。”又据史籍《古今姓氏书辨证》、《姓氏考略》等文献记载:齐桓公的支庶后代庆封的后代中,皆以先祖名字为姓氏,称庆氏。春秋时期,齐桓公姜小白有个支孙名叫公孙庆克,其子庆封以父名命氏,称为庆氏,史称庆父。庆封在齐灵公姜环执政时期(公元前581~前554年)出任大夫,到了齐庄公姜购执政时期(公元前553~前548年)为上卿,执掌国政,后在齐景公姜杵臼继位之后逃往吴国。到了东汉时期,庆氏后裔传至汝阴郡令(今安徽合肥、涡阳一带)、会稽人庆仪时,其曾孙庆纯官拜侍中,在刘祜成为汉安帝之后,为避汉安帝之父清河王刘庆之名讳(追封的汉庆宗、汉孝德皇帝),改姓名为贺纯,其后代便相传为贺氏。

谢承的《会稽先贤传》

是关于贺氏来源的最早的记载,比后来的《元和姓纂》的记载早近600年。

贺氏族人大多尊奉贺纯为得姓始祖。

源流二

源于鲜卑族,出自南北朝时期鲜卑慕容部,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魏书·官氏志》记载:在南北朝时期,北魏孝文帝推行汉化改革政策,将鲜卑拓拔部中的贺兰氏、贺赖氏、贺楼氏、贺敦氏等部落,均改成汉字单姓为贺,称贺氏。

当时,鲜卑族慕容部中的贺若氏未予汉化,但在后来的历史长河中,也逐渐汉化为汉字单姓贺氏。

图腾

贺龙应该是白族人,但正式文本都只是认定他为汉族。

贺龙的父亲有土家族和白族血统,他的曾祖父贺廷宰是土家族人,其曾祖母、祖母和母亲都是白族人。因此,贺龙有一半以上的白族血统。按照国家关于民族族别确定的有关政策规定,贺龙的族别可以跟着他母亲王金姑算白族。贺龙去世的时候湖南的白族还没有被国家确认,贺龙当然不知道自己是少数民族了。

查阅《贺氏家谱》发现,贺龙和他的一家与白族有着十分密切的血缘关系。贺龙的生母王金姑,清同治二年(公元1863年)生于原桑植县五道水镇茶园坝王家河村(1962年后划归湖北省鹤峰县毛坝乡)一白族农户家,该村有王、针、谷诸姓,均为白族。她18岁嫁到洪家关,勤劳耕织,与贺士道生育了5女2子。于1915年病故,终年52岁。因为桑植白族过去严禁“同姓同宗结婚”,主张“姑表优亲”,所以,贺家与谷、王、钟、熊、李等白族大姓人家多有姻亲关系。特别是与谷家,更是转来转去都是亲戚。贺龙的姑母贺从姑嫁给谷新斋(白族),大姐贺英嫁给谷新斋之子、表兄谷吉廷(白族),二姐戊姑嫁给谷忠心(白族),三妹嫁给谷青云(白族)。据《贺氏家谱》记载,贺龙的祖父、曾祖父辈,贺家均有人与谷姓和其他姓氏的白族人家联姻。大量文字记述和口碑资料说明,桑植贺氏历来与当地其他姓氏白族人家关系密切。如果按照1981年11月28日国务院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公安部、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关于恢复或改正民族成份的处理原则通知》的精神,贺龙是完全可以并应该恢复其白族的民族成分的。

曾任桑植县委书记的中共张家界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陈美林说:“贺龙的生母王金姑是白族,贺龙的生父贺士道有白族血统。关于落实贺老总白族身份一事,我们曾通过省里报告过中央,中央批复说,贺老总已去世多年,无法再征求他本人的意愿,所以不恢复也罢了。”

贺龙不是土家族人,而是汉族人。

贺龙(1896年3月22日-1969年6月9日),原名贺文常, 字云卿。 湖南桑植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始人和主要领导者之一。

1896年3月22日,贺龙出生在湖南省桑植县洪家关一户贫苦农民家庭。由于家境贫寒,念私塾五年,便辍学务家。

1914年,参加了孙中山领导的中华革命党,在桑植、石门、沅陵等县从事反帝反封建的武装斗争。曾三度入狱,威武不屈。

1924年至1927年中国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贺龙积极拥护孙中山先生“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高举打倒列强、打倒军阀的旗帜,率部参加北伐战争。

1939年9月,在晋察冀边区指挥了著名的陈庄战斗。

1949年12月,贺龙率华北野战军第十八兵团等部,由陕入川,配合刘伯承、邓小平指挥的第二野战军,歼敌数十万人于成都地区。

1959年底,任国防工业委员会主任,同罗瑞卿等领导了我国的国防工作建设。

1969年6月9日,被迫害致死,终年73岁。

贺龙的人物评价:

贺龙是杰出的共产主义战士。他一生追求真理,把毕生的精力和心血都奉献给了党和人民。战争年代,为人民的解放事业,英勇善战,历尽艰险,百折不挠;和平时期,为社会主义建设,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他大公无私,刚直不阿,言行一致,光明磊落,平易近人,豁达大度,爱护战士,关心群众。他的英雄形象和崇高品德深受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崇敬和爱戴。

家谱是按同族同宗血缘关系排的,同一辈分的男性一般名字中带有一个同样的字,字辈是由先人排的,一般排16个字或者20个字,用完之后由当代的族长重新排

字辈,名字表示家族辈份的字(多为名字中间的字),俗称派。其意均为修身齐家。安民治国,吉祥安康,兴旺发达。字辈是中国传承千年的重要取名形式,也是古代一种特别“礼”制,它一直延续到现代。

最正式的字辈应该是起源于宋朝。当年宋太祖赵匡胤,为其后代规定了十三个字辈,同自己的匡字一共十四个字,构成一副对联“匡德惟从世令子,伯师希与孟由宜”。这是人们见到的最早的正式的字辈。一般情况下,字辈的形式、内容、涵义等都比较单一,内容讲的要么是修身、治国、平天下,要么就是后世子孙对祖宗前辈的尊敬、赞美与歌颂,要么就是祖宗前辈对后世子孙的鼓励、期望与祝福。

四言类诗体属于比较常见的,其广泛被各大家族使用。譬如山东日照丁氏,他们在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六修丁氏家乘时,从第十三代开始将字辈定为:“惟我家谱,履历备详,原籍海州,肇始武昌,明初来照,相宅河北,天启开科,崇祯任职,乡贤名宦,德言事功,显扬令绪,繁育兴隆,聿愿同心,孝敬和睦,世代绵长,丕承祖泽”这套字辈以四言的形式,叙述了日照丁氏的来历、迁徙、发展以及对子孙后世的祝福与期望。再如贺龙元帅家族的字辈,贺氏先人贺从先,明末从军来湘。第二代叫贺云贵。第三代兄弟五人,分别以象、虎、龙、凤、凰名之。除贺凰无出外,余者繁衍成今日洪家关贺氏四大房。从第四代起,贺氏宗族即以“大廷良土,文学兴邦,光宗耀祖,世代永昌”十六字排辈。在桑植,贺氏宗族支脉繁多,盘根错节。“门第鼎盛,簪缨蝉联,世为吾邑望族”绝非虚妄。贺龙乃贺氏第三代长房贺象之后。先祖贺大忠,曾祖贺廷宰。廷宰公幼读诗书,颇具文采,但命交华盖,屡试不第。他只得开馆授业,在家乡教起私塾来了。不过廷宰公“丰有财宅”,热心公益,乐善好施,全乡闻名。

基本上天下各姓的同姓都不是一家子,贺姓也不例外分会稽贺氏,鲜卑贺氏和其它少数民族贺氏。会稽贺氏来源有二:一是源于姬姓,为吴王僚之子庆忌之后。《会稽先贤传》记载,唐中期以前官谱所载,不少贺氏家谱如北宋词人贺铸家谱也如此记载;二是源于姜姓,为齐相国庆封之后。唐中期后姓氏书籍如《元和姓纂》所载,部分贺氏家谱所载。据《魏书。官氏志》等所载,南北朝时后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实行汉化,将鲜卑族复姓贺兰氏、贺拔氏、贺狄氏、贺赖氏、贺敦氏皆改为汉姓贺氏,此乃鲜卑贺氏之起源。鲜卑贺氏现在也已经汉化为汉族。另外还有其它几十个少数民族也有姓贺的。

族谱,族人之公共事、家族之历史也。

余虽知之不广,识之不博,但经史典籍,仿佛略记一二。纵观诸谱,矛盾尚多:讹脱遗漏,莫衷一是。先以年代论之:从黄帝至叔大心食邑,史记有记录者四十五代,以有记载年份起,源自公元前1620年天乙(汤殷)至宋捷公(公元前691年)历二十九世,平均三十二年一代(因其传位有兄弟相递之故,所以也算合理)。自叔大心至萧何为相,历时不足五百年,相隔代数各有歧说:十六代者有之[30年一代],二十一代说有之[23年一代],似乎都合理,但何以为臬圭?自何至望之,时隔一百五十有一年,代间为二十五年也,然自望之至齐高帝道成历时五百三十三年,代间时隔三十三年,尔后三十八年和三十七年之时间间隔,此皆史书记载,毋庸置疑。据此则难定论,然而在各地宗支谱中,似以二十一世说偏多,孰对孰误,似无凭据。顺流而下,到马王之乱时即公元947年(非930年),应约六十代矣。但纵观诸谱,多有不同。台湾“萧氏族谱”网页上“萧氏源流”中,以其“奋公”为69世,[于‘书山昭穆’中]是公元1480年生人,而萧詧[错写为登](519---562)则是50世,二者仅隔十九世,然年轮之距却有九百余年,其疏漏至少十五世之多。此是一; 有的族谱误将皓仰换位、把皇帝祖父[顺之和道赐]颠倒、唐时名人置于宋后,以至人伦辈份与史不符。此为其二。有的掉代,有的错宗,凡此种种,各地族谱均无定规。这些问题,非有识之士不可与语,然吾萧氏,堂堂世家,皇皇两朝,绵绵十相,代代闻名,于史有据,于谱有乘,出此错谬,余亦惭愧。故尔期望同仁能达成共识,在此盛世,同修族谱。郫讹弥舛。

倘从另一角度言之:昔日“或翱翔仕途而不克修;或励志功名而不暇修;或有志无力如稽阮之谋生而不及修;或有才无年等屈贾之薄命而不能修”之诸因籍口至无统谱,今则荡然无存矣。此时不修,又俟何时?我等不为,谁来为之?慎终追远,见贤思齐,正本清源,昭穆有序,此乃大纲要领也。族谱虽为后人思念前辈之物,但更关键则是为后代服务。自应与时俱进;同步发展,岂能墨守陈规,一如既往?昔日科技空白,雕版梓工,族谱来之不易,自当束之高阁,以尽爱惜之责,备俟后世查而知之;如今电脑兴起,后代皆会,修谱应成共识,且宜尽善尽美,进而上网联之,便寻易检有利同氏是也。

贺姓属于黄帝还是炎帝

源流一会稽贺氏出自东汉汝阴令庆仪曾孙庆纯之后,属于因避帝王之讳改姓为氏。而会稽庆氏的来源则主要有两种观点。一是源于姬姓。三国时谢承...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