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西北区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10浏览:1收藏

浙西北区,第1张

浙西北区上中生界划分早已取得基本一致的认识,它集中地反映在 《浙江省岩石地层》 ( 浙江省地质矿产局,1996) 成果中,共建两个群,八个组,即建德群 ( 包括劳村组、黄尖组、寿昌组和横山组) ,衢江群 ( 包括中戴组、金华组和衢县组) 以及桐乡组等。本书基本采纳上述划分意见,仅将建德群的定义略作修订,时代归属也有明显更改。现作如下划分 ( 表 3-1) :

表 3-1 浙西北地区白垩系地层划分对比

( 一) 早白垩世早期地层———建德群 K1J ( 劳村组 K1l、黄尖组 K1h、寿昌组 K1s)

建德群一名来源于刘季辰、赵亚曾 ( 1927) 创建的 “建德系”,原定时代为晚白垩世。1959 年浙西地层现场会议后,研究者逐步将 “建德系” 进一步划分为建德统( J22 —J3) 、紫红色砂岩页岩层 ( K1) 及浙江流纹岩 ( K1) 等地层单位或改称武夷群( 建德亚群和浙江流纹岩组) 。1965 年逐步建立了至今仍沿用的地层系统,将建德群自下而上划分为劳村组、黄尖组、寿昌组 ( 下段、中段、上段) 和横山组,这四个组是最基本的岩石地层单位,可以独立用于地质填图、描述和阐明区域地质特征。因此,建德群一名似可以废弃,但考虑到建德群自创名以来,广为沿用,知名度较高; 同时建德群内前三组化石属于同一生物组合,与其上覆的永康生物群有明显的差异,所以继续保留群的名称,有利于区域地层对比以及生物群分析与对比等。

《中国地层指南》指出,“群可以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相邻或相关的具有共同岩性 ( 或岩性组合) 特征的组组合而成”,据此,劳村组至寿昌组属于陆上火山喷发沉积组合,构成完整的火山活动旋回,具有相似的古生物化石,将它们置于一个群内是合适的。而横山组以紫红色碎屑沉积岩为主,厚度巨大 ( 最厚达 1 400 m) ,在底部或下部已发现的介形类、叶肢介化石与下伏地层中同类化石面貌不同。中、上部地层中,曾发现区别于寿昌组的孢粉组合,近年在兰溪墩头梅坞发现恐龙蛋化石,在墩头盆地东端上木坑、虞街附近,横山组底部夹 20 ~100 m 气孔玄武玢岩。从层序、化石及区域地层对比来看,横山组似与浙东南馆头组和朝川组大致可以对比。因此,就岩性、化石而言,将以红层为主,岩性单一,厚度巨大,产恐龙蛋化石的横山组归入建德群似不合适。本书建议建德群的定义为:不整合覆于中侏罗统或更老地层之上,整合或超覆不整合伏于横山组之下的一套陆上火山喷发、沉积组合,包括劳村组、黄尖组和寿昌组,产特有的多门类化石组合,时代归早白垩世早期。这样的定义既有利于大范围区域地层及古生物群的对比,也与地质事实相协调。

1 劳村组 ( K1l)

劳村组由浙江省区域地质调查大队 ( 1965) 创名,命名地点在建德市大同劳村,原定时代为晚侏罗世,自创立以来,广为沿用至今。

浙西北劳村组发育于大致呈 NE 向断续分布的盆地中,主要出露于建德劳村—梅城,浦江盆地南、北侧,桐庐杨家坞,临安和安吉等地,此外富阳胥口、新登和淳安等地亦有零星出露。

本组岩性主要由河湖相的紫红色砂、泥岩夹酸性火山碎屑岩组成,底部常见砾岩,局部含钙质和钙质结核,夹少量泥灰岩透镜体,厚度变化较大,一般为 526 ~1 318 m,最厚可达 2 000 余米,普遍不整合覆于中侏罗统渔山尖组或更老地层之上。劳村组典型岩性是红层夹火山岩,但在建德梅城—寿峰山一线以东,火山岩急剧增多,几乎构成本组主体,而紫红色碎屑沉积岩仅以夹层形式出现。综合劳村组岩性、岩相特征,在空间上自西向东、由南往北火山岩呈逐步增多的趋势,而紫红色碎屑岩则减少变薄; 在时间上,自下而上火山岩逐步发育,沉积岩相应减少,反映火山活动从无到有,由弱到强,属间歇性的弱喷发活动,显示了白垩纪大规模火山喷发活动的初始阶段。

劳村组生物化石主要有植物、腹足类、双壳类、叶肢介、昆虫、介形类和鱼类等。

据俞云文等 ( 1999) 对浙江白垩系同位素年龄值的收集和总结,指出劳村组年龄值在135 ~ 127 Ma 之间。另用 Ar-Ar 法测试方法获得桐庐劳村组同位素年龄值为 124 Ma。

2 黄尖组 ( K1h)

黄尖组一名系顾知微、邹鑫祜等 1962 年创议,邹鑫祜等 ( 1964) 首次报道,命名剖面位于建德市寿昌镇南 4 km 的黄尖山,创名后一直沿用,原定时代为晚侏罗世。

黄尖组分布范围与劳村组基本一致,其中以建德鸟龙山—富阳杏梅尖和天目山等地最为发育。本组岩性为一套酸性火山熔岩或酸性火山碎屑岩,夹中性熔岩,偶夹少量凝灰质砂岩,为本区白垩纪火山活动鼎盛时期的产物,各地厚度变化较大,建组剖面厚度 943 m,向北相距 10 km 的枣园剖面厚度仅 175 m,总的趋势是自南西向北东方向变厚,如绍兴王家大山厚达 1 551 m,天目山一带厚度大于 4 390 m。

本组底部以中性或酸性火山熔岩、火山碎屑岩呈整合关系覆于劳村组沉积岩之上,顶部以酸性火山碎屑岩呈整合关系伏于寿昌组沉积岩之下,故顶、底界线清楚,野外易于识别。

黄尖组中沉积夹层少而薄,且富含凝灰物质,化石稀少,保存不佳,仅发现少量植物与孢粉化石。

本组同位素年龄值 ( 俞云文等,1999) ,除一个为 140 Ma 外,其余均在 130 ~ 126 Ma间,与下伏劳村组同位素年龄相近。

3 寿昌组 ( K1s)

顾知微 ( 1959) 于建德市寿昌创立 “寿昌组”一名,1962 ~ 1964 年间顾知微、邹鑫祜等将伏于寿昌组之下的原称 “蔡郎岗组”中、上段归并到寿昌组,就此扩大了寿昌组的含义,后人沿用寿昌组一名是指扩大了含义包括三个岩性段的寿昌组,原定时代为晚侏罗世。原浙江省地质矿产局 ( 1996) 修订了寿昌组顶界,将原横山组底部酸性凝灰岩划归寿昌组,并以该层凝灰岩的顶界作为与上覆横山组底部紫红色中层状含砾粉砂岩的界线。本书沿用这一划分意见。

寿昌组主要分布于寿昌—临浦一带的寿昌盆地,兰溪墩头盆地边缘,浦江盆地女儿坑、阳山、杭口坪与诸暨等地,淳安—临安地区寿昌组不发育,出露较零星。本组岩性为一套灰绿、黄绿、紫红等色砂、页岩,中部和顶部各有一层厚度不稳定的酸性火山岩。寿昌盆地寿昌组以湖相沉积为主,火山岩所占比重不大,往东经兰溪墩头、浦江至诸暨等地,本组中火山岩明显增多,在寿昌盆地火山岩仅厚 65 m,浦江盆地厚近 467 m,至诸暨盆地厚达 736 m。

本组厚度随地而异,由数十米至 1 200 m 不等,与下伏黄尖组及上覆横山组呈整合或超覆不整合接触,岩性界线清楚,野外易于识别。值得提及的是,临安平山盆地寿昌组为河湖相的火山-沉积岩,含大量的火山玻璃,在钠质碱性水的不断作用下,形成了具较大规模的钙、钠基膨润土矿。

寿昌组以富产生物化石而著名,计有植物、轮藻、孢粉、腹足类、双壳类、叶肢介、昆虫、介形类及鱼类等化石。

寿昌组同位素年龄数据在 124 ~117 Ma 之间 ( 俞文云等,1999) 。

( 二) 早白垩世晚期至晚白垩世早期———横山组 ( K1-2h)

浙江省早白垩世晚期—晚白垩世地层分布示意见图 3-2。

本区下白垩统上部仅有一个地层单位———横山组。横山组一名系浙江省区域地质调查大队 ( 1965) 于建德市寿昌镇横山所创,原定时代为早白垩世。建组剖面未见顶,出露厚度 >214 m,兰溪墩头盆地横山组发育较全,厚度巨大,约 1 400 m。

横山组主要发育于建德寿昌盆地和兰溪墩头盆地,在淳安—临安一带亦有出露。寿昌盆地横山组岩性以滨浅湖相的紫红色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为主,夹有砂岩,厚度大于214 m,至盆地边缘岩性明显变粗,为紫红色砾岩、砂砾岩与细砂岩互层,夹薄层凝灰岩,厚度变薄。墩头盆地横山组发育较全,顶底界线清楚,厚度可达1400m,其上部为河流相紫红色钙质粉砂岩、细砂岩,夹砾岩与砂砾岩; 中部为滨湖相灰紫红色钙质粉砂岩,夹钙质中—细粒砂岩与凝灰质粗砂岩; 下部为浅湖相紫红色厚层钙质、泥质粉砂岩夹紫灰色凝灰质砂岩。在盆地东端上木坑、虞街附近,本组底部夹 20 ~100 m 的气孔状玄武岩。

本组厚度为82 ~1 400m,与下伏寿昌组顶部酸性火山碎屑岩是连续过渡关系,但在盆地边缘,横山组底部有一层暗灰紫色砾岩与下伏寿昌组接触,似为超覆不整合接触关系;本组亦可超覆在黄尖组或劳村组抑或更老地层之上。与上覆地层关系,在兰溪墩头盆地与中戴组下段砾岩呈整合接触。

横山组所产化石大多采自寿昌盆地横山组底部或下部,计有植物、腹足类、双壳类、叶肢介与介形类等,在墩头盆地仅发现孢粉化石。2003 年在该组上部或近顶部发现了恐龙蛋化石,这一新发现意义重大,为横山组的时代归属提供了可靠的化石佐证。

图 3-2 浙江省早白垩世晚期—晚白垩世地层分布示意图( 据浙江省地质矿产局,1996,改绘)

( 三) 晚白垩世中、晚期地层———衢江群 ( K2Q) ( 中戴组 K2z,金华组K2j,衢县组 K2q)

衢江群一名来源于刘季辰、赵亚曾 ( 1927) 所创的 “衢江红砂岩”,原定时代为新近纪。1960 年以来,浙江省区域地质调查大队和浙江石油地质大队等多次在金衢盆地 ( 金华—衢州) 做了大量的地质工作,曾先后提出衢江群再划分的多种意见,开始由划分五个岩性段逐步演变到划分成三个组,迄今主要有两种划分方案: 浙江石油勘探处 ( 1993) 将衢江群划分为方岩组、兰溪组和衢县组,同时将分布在杭 ( 州) 嘉 ( 兴) 湖 ( 州) 第四系覆盖下的桐乡组也一并归入衢江群; 陈其奭 ( 1989) 与浙江省地质矿产局 ( 1996) 则将衢江群划分为中戴组、金华组和衢县组三个组。本书采用后者划分意见。

本书定义: 衢江群系指浙西北区整合覆于横山组或超覆不整合于前横山组之上、由山麓堆积相-河流相-湖相-河流相组成的以紫红色为主夹杂色的碎屑沉积地层,包括中戴组、金华组和衢县组,其上未见顶。现按组分述如下。

1 中戴组 ( K2z)

中戴组系陈其奭 ( 1981) 于浙江省金华市中戴创建,原定时代为晚白垩世。

中戴组主要发育于金衢盆地,向东延至义乌、东阳以及浦江等盆地,泗安—嘉兴地区出露零星。本组岩性可分成两个段: 下段属山麓堆积相堆积物,以紫红色块状砾岩、砂砾岩为主,夹含砾砂岩、粉砂岩,局部偶夹火山岩; 上段为河流相堆积物,下部为紫灰色砾岩与砖红色含砾粉砂岩互层,向上为中粒砂岩、粉砂岩,偶夹含砾中—粗粒砂岩,顶部为紫红色钙质、粉砂质泥岩夹钙质粉砂岩。

本组厚度由 247 ~1 500 m 不等。在兰溪墩头盆地与下伏横山组呈整合接触,浦江盆地超覆不整合于寿昌组之上,大多以砾岩与下伏磨石山群之不同层位呈超覆不整合接触。

本组化石稀少,计有植物、轮藻、介形类和吉兰泰龙。

采自龙游上圩头橄榄玄武岩的同位素年龄样品,经 K-Ar 法测试,年龄值为 105 Ma( 张利民,1997) 。

2 金华组 ( K2j)

金华组系邹鑫祜、陈其奭 ( 1964) 创名,顾知微 ( 1980) 介绍,命名地点在浙江省金华市,原定地质时代为晚白垩世,选层型在浙江省龙游高仙塘剖面 ( 由浙江省区域地质调查大队 1993 年测制) 。

金华组主要发育于金衢盆地。本组岩性为浅灰紫色薄层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粉砂岩、夹细砂岩与灰绿、浅灰、灰黑色泥岩,属湖相沉积物。金衢盆地两端岩性变粗,北部夹有暗色泥岩、粉砂质泥岩,偶夹泥灰岩、含膏泥岩、白云岩及白云质泥岩等。其厚度在兰溪沈店为469 7m,但在盆地南部龙游一带厚度变薄,约263m,最厚达2125m。与下伏中戴组呈连续过渡,岩性界线不十分明显,是从河流相逐步过渡到湖泊环境。

金华组化石比较丰富,计有植物、轮藻、腹足类、双壳类、叶肢介、昆虫、介形类等。

3 衢县组 ( K2q)

衢县组系李龙通、甄金生 ( 1981) 于浙江衢县创建,原始定义是指浙江石油地质大队( 1979) 在金衢盆地划分衢江群的第五段,其后陈其奭 ( 1981) 、徐克定 ( 1989) 和浙江省地质矿产局 ( 1996) 所称衢县组皆指衢江群四、五段,本书采用后者衢县组定义。衢县组选层型为浙江龙游小南海曹垄—刘家村剖面 ( 浙江省区域地质调查大队,1993) 。

衢县组为河流相沉积物,主要出露于金衢盆地,据钻井资料杭嘉湖地区似有衢县组存在。其岩性主要由棕褐、棕红色,中厚层、厚层至块状砂岩、粉砂岩、含砾砂岩、砂砾岩及砾岩组成。金衢盆地东部和西部岩性较粗,以棕红、浅棕红色厚层至块状粉砂岩、细砂岩为主,夹灰白色厚层状砂岩、含砾砂岩和砂砾岩透镜体。常见不规则交错层理与大型板状交错层理。

衢县组厚度一般在 1 000 m 以上,龙游横山一带为 1 562 m,兰溪沈店附近厚度大于2 361 m。与下伏金华组呈整合渐变关系,地表剖面未见顶。本组富产介形类与轮藻化石,同时发现恐龙牙齿、碎骨及恐龙蛋化石。

( 四) 晚白垩世末期地层———桐乡组 ( K2t)

桐乡组一名由浙江石油勘探处 ( 1988) 创建,它是依据钻井资料建立的地层单位,命名地点在浙江省桐乡县白马庙双桥钻井剖面 ( 杭 31 井) ,原定时代为晚白垩世。

桐乡组仅在桐乡凹陷中分布,未见地表露头,在杭 31 井、杭 33 井、杭 34 井、杭 38井都先后发现该组地层,其岩性可归纳为三部分: 下部为灰紫、浅棕色泥岩、粉砂岩、细砂岩、含砾砂岩、砂砾岩、细砾岩,总趋势下粗上细,厚 287 4 ~ 450 5 m; 中部为浅棕色、灰紫色泥质粉砂岩、细砂岩、含砾砂岩、砂砾岩、间夹泥岩或粉砂质泥岩,总的以粗碎屑岩为主,厚度 178 ~ 235 5 m; 上部以浅棕、粉红色泥质粉砂岩、粉砂岩、细砂岩为主,夹灰紫色泥岩及粉砂质泥岩,底部为含砾岩或砂砾岩,总之以细碎屑岩为主,下粗上细,厚度 100 m 左右。下与衢县组接触关系尚不完全清楚,推测为假整合接触 ( ) 。

桐乡组含有丰富的介形类、轮藻和孢粉等微体化石。

[三泉村] Sanquan cun 位于镇政府驻地西南2800米。因地有喷泉三眼由此而得名三泉。地属丘陵,区域面积321平方公里,耕地912亩,山地29257亩,水面58亩。1个自然村,8个村民小组,399户,1165人。以种植水稻为主,兼种茶叶、蚕桑、水果。村中有水塘,民居环塘而建,呈放射状,并有明清古筑春夏秋冬四厅,亦环塘而建。村北建有“将仕厅”,为祭祀宋末抗元名将唐元章、唐良嗣而建。清道光20年(1840)拆建,1903年、1980年分别修茸,保持元代建筑风格,为省级文保单位。

三泉村与潘村村、芝堰村、都心村、三峰殿口村、柏树园村、朱家村、上包村、下包村、社溪村、清塘何村、佳泽坞村、大坞陈村、刘家村、余粮山村相邻。

2020年12月,三泉村被命名为浙江省2020年度省级“民主法治村(社区)”。

2019年6月6日,三泉村被列入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2019年4月15日,三泉村被列入浙江省第一批省级传统村落名录。

2019年1月16日,三泉村入选2018年度浙江省美丽乡村特色精品村。

兰溪世德堂

时代:明至清地址:浙江省金华市兰溪市位于黄店镇三泉村。又称“将士厅”。始建于南宋淳熙八年(1181年)。现存三进,面阔皆三间,坐北朝南,偏东,硬山顶,占地面积710平方米。第一进建于明嘉靖年

三泉村附近有兰溪世德堂、黄店刘氏四祠、上唐承庆堂、朱家绍德堂、诸葛八卦村等旅游景点,有兰溪芝堰荞麦烧、兰溪芝堰水米糕、余粮山大红柿、兰溪杨梅、兰溪小萝卜等特产。

爷爷今年九十二岁,他说家谱文革土改时破除迷信,被烧毁了,当时他不在家,本族的兄弟姐妹都还小,所以他只记下了“宗德洪茂、仁文丕(佩)显、元善炳万、英世广远”。这十六个字里面后八个后面的也是他听老人们说的记了下来,字可能不同,音也可能不同。据爷爷说“宗德洪茂”前面还有四个字,年代久远,无从考证。如果我们家谱真的一样,说明我们是同宗啊,我家在黑龙江,爷爷的父亲小时候在蓬莱。

芝堰村 Zhi yan cun 位于镇政府驻地以北8000米。村民委员会驻芝堰而得名。地属丘陵,区域面积747平方公里,耕地575亩,山地10534亩,水面100亩。辖芝堰、花墩2个自然村,11个村民小组,479户,1542人。以种水稻为主,兼种茶叶、茭白、西瓜。以冷水茭白为特色产品闻名。村中九堂一街为明清筑群,市级文保单位。芝堰 Zhiyan 村民委员会驻地。村前有一条芝堰,宋时曾筑有堰,村以溪堰得名芝堰。10个村民小组,337户,1459人。花墩 Huandun 位于村民委员会驻地以南500米。以土墩而得名。地属丘陵。1个村民小组,28户,67人。

兰溪市黄店镇芝堰村与建德相邻,距兰溪市区20公里。西北与建德交界,属半山区,千里岗山脉,左右群山环抱,山清水秀,村东为东山,西面为伏虎山,南面为大片良田,北边为芝堰水库,流水沟渠贯穿整个村落。芝堰村为古时金华、兰溪、寿昌、严州(今建德)诸府县之间的交通要道,过往商旅众多,商贸繁盛。据《芝溪陈氏家谱》记载,芝堰村始建于南宋淳熙年间,陈氏后裔陈悌于淳熙四年(1177)迁居建邑山口(今芝溪芝堰)。至今已有830年的历史。明早、中期建孝思堂、衍德堂,使芝堰村初具规模。明嘉靖年间《陈氏大成谱》编制完成。明代中、后期又增建世德堂、济美堂、承显堂、怀德堂及大量民居和部分商店、客栈。清代继续增建善述堂、成志堂、光远堂、重修了光裕堂。民国初年重建承显堂。严婺古驿道贯穿南北,为严州通往金华的交通要道。整个村形以“笔墨纸砚”做象征,全村一水环村。古建筑数量达到50多处。1985年6月13日,公布为兰溪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8月29日由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5月25日,由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2006年白露山——芝堰公布为浙江省风景名胜区。

芝堰村与三泉村、三峰殿口村、潘村村、朱家村、都心村、柏树园村、上包村、下包村、社溪村、清塘何村、佳泽坞村、大坞陈村、刘家村、余粮山村相邻。

2014年11月17日,芝堰村被列入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2019年12月25日,芝堰村入选第一批国家森林乡村名单。

芝堰村附近有兰溪世德堂、黄店刘氏四祠、上唐承庆堂、朱家绍德堂、诸葛八卦村等旅游景点,有兰溪芝堰荞麦烧、兰溪芝堰水米糕、余粮山大红柿、兰溪杨梅、兰溪小萝卜等特产。 芝堰村特产与美食兰溪芝堰荞麦烧

兰溪芝堰荞麦烧,是兰溪芝堰村的著名土特产,芝堰又是一个美丽富有历史酒文化的古村落,加上芝堰的地理环境,芝堰酿酒师的传承,芝堰荞麦烧以运用古老传统的酿酒工艺,得到大家的认可,所熟悉。文化历史,芝堰荞麦烧

兰溪芝堰水米糕

兰溪芝堰水米糕和兰溪芝堰的荞麦烧一样,是一种地域特产,区域范围很小,只限于芝堰、新叶、上吴方、李村、芝堰、殿口、黄店附近几十个村庄。由于芝堰地处建德、兰溪、龙游三地交界,各地的风俗相互融合,特别是四餐

  春兰、莲瓣兰、春剑等都是春天开的,部分的蕙兰、四季兰也是在春天开,品种过多,不一一赘述了,只简单介绍一下常见的部分春兰铭品吧:(一) 荷瓣1、大富贵:(又名,团荷)清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在下海花窖中选出,湖州双林郑同梅和余姚王叔平分养,复花后郑同梅取名“郑同和”,王叔平莳养的命名“大富贵”(后日本兰界引种,故日本只有“大富贵”这一名称)。另一说:郑同梅和杭州吴淳白分别得到。2、 环球荷鼎:公元1922年发现于浙江上虞大舌阜山中,当年上海郁孔昭以八百银元买进培养。3、盖 荷:(又名:翠盖、文荷 )清光绪庚子年(公元1900年)浙江绍兴贾山头兰农胡七十在四明山挖得,后买给当时在上海经商的冯长生。另一说:浙江绍兴县棠棣乡冯长生在山上采得,后杭州邵芝岩培肓。4、端秀荷:据说民国十五年,浙江宁波杨氏选肓。5、宪 荷:公元1917年上海王宪臣发现于王家花园。三十年代流入日本。6、大魁荷:民国年间选出。公元1930年引去日本。7、郑同荷:1909年在上海花窖中选出,湖州双林郑同梅与杭州吴淳白分别得到。(二) 梅瓣1、玉梅:又名:玉梅素清康熙年间,在浙江绍兴选出,是流传至今最老的名种之一。是传统名兰中唯一的赤壳桃思梅素。2、宋梅:又名:宋锦旋梅清乾隆年间(公元1736年—1795年),浙江绍兴宋锦旋选肓。200多年来无一春兰梅瓣花艺能超过此种。瓣型:梅瓣历史:又名宋锦旋梅。乾隆时绍兴宋锦旋出。特征:叶姿斜垂,叶质糯润,上三彩壳,白绿梗出架。三瓣收根、紧边、圆头有尖锋,肩平色翠,蚕蛾捧,刘海舌。壮草可开台,舌上红斑有单点、多点、白舌。香气醇正。为春兰梅瓣代表品种。有时能开梅形水仙或荷形水仙。3、小打梅:清道光年间(公元1821年—1850年)在苏州花窖选出。传说:“孪生兄弟大虎、小虎为争夺此花而打得头破血流,被带到县衙公堂,知县责令哥俩轮流互打屁股,兄弟俩出于无奈,只得说:我们是小打小闹玩玩的”,为此而命名“小打梅”。特征:其叶长25cm左右,叶细不足1cm,叶沟呈V形,质糯有弹性,叶脚细,新叶斜立,老叶斜垂。五瓣分窠,外三瓣短圆,紧边(形似浅匙)、瓣肉糯厚,色绿封白边,收根细。主瓣端头前倾,如盖状。肩平或微落。蚕蛾捧光洁呈淡**,捧端封白边,紧抱短圆舌(有人称刘海舌),舌上有浅红斑。中宫十分完美,外瓣也短圆,色纯形正。花葶细长。“小打梅”属于春兰小式花,小巧而秀丽。形神具佳,春兰之佳品。流传已过百年。4、余姚第一梅:又名:第一圆。清道光年间(公元1821年—1850年)余姚徐岑湖家选肓。《兰言述略》、《兰蕙同心录》等兰谱均有记载。 “余姚第一梅”国内流传少,余姚本地区在公元1996年春从日本引归此种。5、老代梅:清道光年间浙江宁波兰贩选肓。各种兰谱均记述过此种。6、集圆:又名:老十圆。清光绪年(公元1850年),一云流高僧掘得;到清咸丰二年(公元1852年),浙江余姚张圣林选肓。携带至许霁楼先生处命名“十圆”而得名。后杭州高骏甫先生亦出同形梅瓣物,称为“集圆”,其后又见有“后十圆”之称的水仙瓣“翠一品”,相似出现,而通称本种为“老十圆”。瓣型:梅瓣历史:清咸丰初年余姚张圣林选出,又名老十圆。有青杆、红杆两种。特征:外三瓣着根结圆,故名为集圆。有时开梅型水仙瓣,外三瓣稍长圆。五瓣分窠,小刘海舌,花色微带黄绿色,肩平,瓣肉厚,脚壳低,叶绿中带微红。此种健壮,容易生花,繁殖快,故为春兰中流传最广泛品种。7、万字:清同治年间,杭州万家花园首先栽培,故命名“万字”,因发现于浙江嘉兴鸳湖畔,又名:鸳湖第一梅。瓣型:梅瓣历史:清同治年间在嘉兴鸳湖(现南湖)选出,又称“鸳湖第一梅”。后为杭州万家花园所有,遂称为“万字”。特征:三瓣圆头,紧边,肉厚质糯。五瓣分窠,捧瓣头有红色色晕,小如意舌。花肩平,色翠绿。葶高,苞壳微红,叶色深绿,呈弓形。 8、吉字:清光绪甲申年(公元1884年)苏州盛阿关采挖于浙江天目山,后有浙江嘉兴许霁楼培育。9、天兴梅:清光绪乙酉年(公元1885年)沈姓兰贩选出,初为陈姓兰友所得,后归浙江嘉兴许霁楼培育。10、绿英:清光绪中年苏州顾翔霄选肓,公元1902年归杭州吴恩元九峰阁兰苑培育。11、同乐梅:又名:彩云同乐梅。据《兰蕙小史》记载: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由上海陆永生手植。可惜民国丁已年(1917年)被窃,不知今尚保存否?岂知七十三年后(1990年)夏门第二届兰花博览会上得奖的“新春梅”,据浙江绍兴知情人叶某等人透露,“新春梅”其实就是“同乐梅”。12、濂溪梅:公元1910年上海周肇甫选肓。13、春元梅:又名:新秦梅。公元1910年杭州吴淳白选肓。14、翠桃:又名:安昌梅。清光绪年间,翠桃于浦江的山中发现,后归上海“林天颐参号”林翰之培养,又名“品莲”,但早已失传。今流传的“翠桃‘是绍兴安昌出产。15、天章梅:相传公元1918年浙江宁波陈义室主人杨祖仁选肓。16、祥字:又名:朱祥字。民国初年绍兴朱祥保选出。17、永丰梅:日本又名:元梅。公元1920年奉化选取出。另一说:三十年代由兰贩选取出。18、春程梅:又名:翠圆、绿梗十圆,春申梅民国初年浙江宁波选出,流传到无锡后称“春申梅”(无锡地区的惠山有春秋时期的春申君饮马古迹,而以此来称本种)。19、贺神梅:又名;鹦哥梅。民国初年(公元1912年)发现于浙江余姚四明山脉之鹦哥山,余姚县余姚镇江南阜生烟店黄成庆选肓。自从日本引归后流传已广。20、方字:相传民国十年( 公元1921年)左右浙江宁波方姓爱兰者选肓。21、梁溪梅:民国初年,此花本由苏州选出,后来无锡杨干卿购得,便以无锡古称“梁溪”命名。后此种归上海徐笃恭所有。22、冠春:清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冯长生从四明山挖得。,后经吴恩元鉴定命名,并归吴培育。另一说:归杭州吴淳白。23、笑春:公元1919年春,浙江绍兴紫洪山村民王阿堂弟弟王昆去杭州礼佛进香,途经小和山闻香而挖得,后以六十元卖于杭州吴恩元栽培。24、养安梅:公元1922年浙江绍兴钮养安选肓。25、汤梅:又名:奇峰梅。据《兰蕙小史》记载:民国初年,绍兴汤氏选出,公元1918年吴辅臣向浙江绍兴钱阿高购之,杭州吴恩元在花会中“见而爱之,复由钱阿高购得四草一花”。因出自汤氏,故命名为“汤梅”此种国内原已失传,公元1993年从日本引归。26、瑞梅:公元1930年左右浙江绍兴刘家村刘阿余挖得,卖给苏州谢瑞山,谢瑞山命名为“瑞梅”27、萃英梅:公元1920年以前选出,浙江绍兴松厦周萃安培育,28、元吉梅:公元1916年浙江兰溪陈元吉选肓,后采挖者按自已的名字取名“吉元梅”。另一说:经倪敬之介绍,归杭州吴恩元培育。三十年代流入日本。29、省庵梅:民国庚申年(公元1920年)上海朱省庵选肓。30、雪美人:民国初年(公元1912年)由浙江绍兴棠棣乡高念吾采挖得,后卖给杭州邵芝岩培育。31、鹤市:公元1915年发现于苏州花店中,后归毕耐庵培育,公元1933年引渡去日本。此种国内已断种,公元1993年从日本引归几株。32、桂圆梅:又名:赛锦旋、大绿梅。民国初年(公元1912年)浙江绍兴朱祥保选肓。33、发扬梅:相传公元1921年杭州戚子刚选肓。1935年流传去日本。34、冠姚梅公元1916年浙江湖州姚佐田选肓。另一说:抗战前,浙江省余姚王叔平选出。35、畹香:清咸丰年间(公元1851年—1861年)常熟叶畹香选肓,一说公元1922年苏州谢瑞山选肓。36、西湖梅:清光绪中年(1892年前后)杭州火药局胡同龚茂兴花圃选出。37、九庄梅:产地、选肓人已无法考证。日本小原荣次郎著《兰华谱》记述了此种。38、湖州第一梅:又名:逸梅。民国时湖州姚佐田选肓。三十年代流入日本,国内原已断种,湖州于公元1994年从日本引归。39、姚梅:杭州姚羲民先生20岁生日时所得,遂以姓氏命名。抗战时归上海刘汉麟先生,公元1966年刘汉麟先生将仅存的二苗“姚梅”赠送给江苏丁永康。40、翠文:清朝末年(公元1910年)杭州毛荣昌玉器店主人选肓。41、魁字:又名:华字梅。产地、选取出时间不详。相传为一位华姓爱兰者选出。浙江绍兴叶志庆有此种。42、清河梅:民国初年,杭州留下镇张姓兰友采挖于桐坞,后卖给杭州吴淳白。此种国内已无,日本有此种。43、李梅:民国时出余姚。近年由浙江绍兴传来江苏。44、九章梅:产地、选取出时间不详。国内无此种,近年从日本引归此种。45、端春梅:上海姚羲民先生在抗战胜利后选出,46、翠筠:又名发祥梅。民国十二年(公元1913年),杭州吴恩元选出的新种。47、无双梅民国五年上海徐子麟民所得新种。民国八年余姚某君以五百金购此花,老中草两筒零三片。开品三瓣边均微桥, 所谓桥不平整之意,跟西湖梅类似 “无双梅”的兰品。流传到无锡则改名为蛾峰梅48、天禄梅1915年左右出于浙江余姚,一说由苏州爱兰者培育。49、西神梅瓣型:水仙瓣历史:1911年在浙江奉化选出,后为无锡荣文卿所得。特征:外三瓣紧边圆头,收根。蒲扇捧,刘海舌上一颗大红圆点,色绿,花容俏丽,花架高挑。叶半垂,叶幅狭窄,叶缘尖刺明显,叶端尖。耐肥,不易起病。50、龙字瓣型:水仙瓣历史:清嘉庆年间在余姚高庙山发现,又名姚一色。特征:外三瓣短圆头尖,紧边,质厚,浅绿色中略带**,有透明感。观音捧,分窠,大铺舌,舌上倒品字形三个鲜红点。花容丰丽,花葶细长。苞叶玫瑰戏色,叶片深红带光泽,叶茎细,叶姿富于变化。长势强健,易栽增,易繁殖,健花。是春兰四大大天”中花色最为艳丽的品种,与宋梅并称为“国兰双璧”。古人曾题诗称誉:“高庙山头碧耸天,千岩龙脉拱于前。灵根集翠争春媚,此是余姚第一仙。”51、汪字瓣型:水仙瓣历史:清康熙年间浙江奉化汪克明选出。特征:外三瓣长脚圆头、紧边收根。分巢挖耳软捧,圆舌,一字肩。花淡黄绿色,花容端正秀气,春兰四大名花之一。叶斜立,色绿质厚、叶幅细狭。

本文提供的内容是兰溪市的城市分区划分情况。帮你了解兰溪市有几条街道、几个镇,同时介绍兰溪市下辖各街道、镇的社区和村的详细分布情况。

兰溪市下辖各街道、镇的详细社区、村情况(2019年10月):

兰江街道:滨江社区、兰荫社区、青湖社区、青松社区、兰花社区、排岭社区、丹阳社区、华丰社区、丹溪社区、横山社区、金角社区、溪西村、下金村、张村、骅骝黄村、水董村、大路口村、何村、浩塘头村、大阜张村、毕家村、厚仁村、里范村、后陆村、莲塘岗村、上戴村、金角村、七一村、映月村、兰纺村、汪高村、万和新村、兰荫新村、应家新村、姚村。

云山街道:桃花坞社区、云山社区、天福山社区、金钟岭社区、和平社区、黄龙洞社区、竹园社区、枣树社区、黄湓社区、永进社区、石阜岭村、十里亭村、中徐村、枣树村、黄湓村、后地村、余店村、茆竹园村、岩头村、黄龙洞村、黄泥岭村、陈家井村、黎明村、蒋里村、永丰村、白沙岭村。

永昌街道:永昌社区、梨塘下村、社塘村、社峰村、童店村、陈森坞村、高端村、胜岗村、沈家村、洪畈朱村、姜坞底村、下畈村、夏李村、钱村、后胡村、太平祝村、永昌新村、兰思村、樟林村、凌家村、瑞溪村、东风村、火炉山村、百凤林村、姚楼村、清风村、朱董村、李塘村、上石桥村、童山村、孟塘村、双项村、朱项村。

赤溪街道:石龙头社区、王铁店村、常满塘村、柳塘村、后龚村、朱犁村、石龙头村、杨塘村、山背岗村、金桥村、上下汤村、利民村。

女埠街道:双龙社区、泉湖村、泽基村、上新屋村、竹塘村、民主村、午塘村、楼塘村、焦石村、下潘村、虹霓山村、垷坦村、郎山村、穆坞村、金家村、里王村、舒村、女埠村、渡渎村、后郑花塘村、汇潭村、勤俭村。

上华街道:马公滩社区、上华村、彭村、下余村、横山村、马鞍徐村、石港塘村、夏家村、中吴村、下吴村、皂洞口村、缸窑村、会桥村、陈家村、沈村、里宅村、金畈村、瓦灶头村、大园畈村、雅园村、黄家村、新周村。

游埠镇:游埠社区、郎家社区、游埠村、伍家圩村、周门村、邵家村、下王村、沐澡塘村、前童村、里郎村、滕家圩村、郎家村、潦溪桥村、洋港村、西山王村、东山项村、范院坞村、高元张村、焦山村、金湖村、九龙村。

诸葛镇:诸葛居民委员会、诸葛村、长乐村、万田村、银塘村、双牌村、厚伦方村、锦溪村、横畈畲族村、厚伦村、马塘村、合济桥村、新塘胡村、余善村、大塘畈村、硕宅村。

黄店镇:王家村、黄店村、肥皂村、范宅村、三泉村、八角井村、上包村、甘溪村、露源村、刘家村、佳泽坞村、大坞陈村、朱家村、太平桥村、蟠山村、余粮山村、芝堰村、三峰殿口村、上唐村、桐山后金村、慈源村。

香溪镇:洲上村、东仓村、董宅桥村、杨公村、宝塔村、双溪村、豹山村、北山村、东升村、富民村、九杨村、施下村、龙港村、前黄新村、官塘村、西章村、坑边村、上新方村、上李村、厚同村、将军村。

马涧镇:马涧居民委员会、下杜村、马坞村、蒋坞村、溪源村、新塘源村、西汤村、毛塘村、郑宅村、仁塘村、大丘田村、姚塘下村、源口村、五星村、穆澄源村、西庄村、横木村、东叶村、菩提源村、马涧村、汇溪村、西湖村、大塘村、东方何村、云溪村、山峰村、严宅村、红卫村、养园村、石渠村、三联村、五丰村、下庄村、盘山口村。

梅江镇:墩头村、沿塘村、戴宅村、倪大村、前倪村、观岩陈村、唐店村、汪宅村、石埠村、密溪岩村、密溪村、群声村、镇溪村、祝宅村、民益村、东源村、永镇村、聚仁村、团结村、朝阳村、太阳岭脚村、桃源溪村、联新村、白沙村、刘源村、龙门村。

横溪镇:国庆村、新胜村、施宅村、双溪村、城头村、胡宅村、西塘下村、田畈周村、宋宅村、里董金村、通津桥村、凤凰村、新联村、渔塘村、虞街村。

灵洞乡:方下店村、甘露源村、杨青桥村、耕头畈村、龚塘村、洞源村、白坑村、西山寺村、烟溪村、方村、板桥村、八石溪村、费龙口村、上下郭村。

水亭畲族乡:柳家村、下方泉村、西姜村、周邵汤村、上朱村、殿下村、古塘村、横塘村、珠带式村、丁家村、西方坞村、柳塘章村、生塘胡村、奎塘畈村、水亭村、金印村、午塘新村、黄江村、河伯村。

柏社乡:洪塘里村、水阁村、北舒村、塘边村、青珠山村、桥头村、溪滩徐村、屠宅村、凌塘村、下蒋坞村、新宅村、岭口村、下陈村、大厦口村、白鸠村、百聚社村、新里胡村、钟王村、方华垅村、芝园村。

浙西北区

浙西北区上中生界划分早已取得基本一致的认识,它集中地反映在 《浙江省岩石地层》 ( 浙江省地质矿产局,1996) 成果中,共建两个群,八...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