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氏子孙在宋朝时期,真的可以“横着走”吗?
在道教对世界的认知之中,天上有着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天贵星就是其中一颗。而“天贵星”正是《水浒传》中一百零八位好汉之一的柴进所对应的星宿。
柴进在《水浒传》的百余位好汉当中,出身不可谓不高贵。施耐庵说柴进是后周世宗柴荣的嫡系子孙,掌握着宋太祖御赐的丹书铁券。而丹书铁券,其实就是我们熟知的“免死金牌”。
而历史上,后周世宗柴荣确有其人。宋太祖赵匡胤也确实和柴荣有交集。所以问题就出现了,历史上真的存在在宋朝地位极高,完全可以横着走的柴氏子孙吗?
当然不存在。事实上柴氏子孙在宋朝不仅不能横着走,还活得不如自己的老祖宗。我们都知道:宋太祖赵匡胤在陈桥兵变时黄袍加身,从而开启了大宋的历史。但赵匡胤称帝的基业哪来的?从后周世宗柴荣那抢来的。
柴荣是五代十国时期后周的第二位皇帝。而后周的建立者是郭威,柴荣的养父。郭威死后,流淌着柴家血液的柴荣,接过了郭家的后周。而赵匡胤,在显德元年(954)被新帝柴荣提拔为禁军首领。
到了显德六年(959)六月,柴荣病重,在临死前擢升赵匡胤为检校太傅、殿前都点检。六月十九柴荣病逝,其时年七岁的长子柴宗训在灵柩前即位。赵匡胤则改任归德军节度使、检校太尉。此时的赵将军,可以说是独揽了后周的军权。
也正是因为手握大军,赵匡胤才“坦坦荡荡”地走进后周皇宫,和合伙的大臣们上演了一出柴宗训“禅位”于赵匡胤的大戏。幼小的柴宗训根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就从皇宫里搬了出去,在奴仆的陪伴下到达房州(今湖北房县),住进了自己新得到的郑王府。
可以说赵匡胤的资本,北宋的基础,正是从柴氏手上夺来的。等到了赵匡胤基本平定周遭,建立起一个相对稳定的政权的时候,他就又想起来当年自己侍奉的皇族柴氏,想起来柴宗训和他的三个兄弟。毕竟是禅位于自己的前任皇帝和自己支持过的前朝皇室。赵匡胤为了向天下展现自己的尊礼守仁,把柴宗训的兄弟们也封赏了一遍。
但事实上,柴氏后代只有柴宗训一个人还以“柴”姓活着。据说柴宗训的五弟柴熙让遭到赵匡胤追杀,为了活命改姓宁,后来不知所踪。而六弟柴熙谨和七弟柴熙诲,分别被潘美和卢琰收养,也换了身份和姓氏。所以到最后,柴家名正言顺的后代也就只剩柴宗训一个。可惜柴宗训二十岁时英年早逝,尚未留下子嗣。后周皇室柴氏,至此就可以说是已经断绝了。
到了宋仁宗时,宋仁宗又想起来柴家一家人。于是他找到了柴宗训的叔伯等旁系的子孙,挑了个过继给柴宗训一脉,将柴宗训的后人封为崇义公。
但按照宋的制度,爵位是不世袭的。所以柴家后来也不过每一代都有一个人被宋朝皇帝选出,封赏一下。其他的,也和普通百姓没什么两样了。
柴氏子孙过得多辛苦,只有他们自己知道。有“丹书铁券”傍身而无所畏惧的逍遥生活,只不过是存在于文人笔下和闲谈之中的美好幻想罢了。
后周终结时,后周皇族中唯一与郭威有血缘关系的男人,只剩他的外甥李重进。他也是当时皇族中最年长的男人。北宋建隆元年(公元960)四月,后周老臣李筠发兵讨宋,却因父子意见不统一,长子李守节降宋、自己也策略失误而迅速失败丧命。李筠造反时,身在扬州领兵的李重进非常高兴,派亲信翟守珣赶往北方与李筠联络,想要对宋来个南北夹击。谁知他用错了人,翟守珣竟跑到汴京去向宋太祖投诚,并按照宋太祖的计策又返回扬州哄骗李重进,使他对李筠产生误解,平白放弃了与李筠同击宋军的战机。李筠被灭后,宋太祖便开始对付李重进,终于迫使其在同年九月起兵造反。由于势单力孤缺乏谋略,李重进起兵仅五十天便被宋军所败,不得不自杀身亡。
周世宗柴荣的儿子们结局也很悲惨。
除了周恭帝柴宗训,柴荣还有三个儿子:曹王熙让、纪王熙谨、蕲王熙悔。
乾德二年十月,当时最多也不过就是六七岁年纪的柴熙谨不明原因地夭折。熙让和熙悔也在不久之后陆续“不知其所终”。
现在,柴荣的儿子就剩柴宗训一人了。柴宗训(郭宗训)(953年—968年),五代时期后周皇帝。原封为梁王。周世宗于公元959年6月病死,他于同月甲午日继位,沿用周太祖年号“显德”。
柴宗训即位时,年仅7岁,由符太后垂帘听政,范质、王溥等主持军国大事。柴宗训在位期间,特别重用宋太祖,使他产生了做皇帝梦。
公元960年正月元旦,群臣正在朝贺柴宗训时,镇(今河北省正定县)、定(今河北省定县)两州忽然有人来报说,辽和北汉合兵南侵,其实这是宋太祖和其他将领编造的谎言。范质便命令宋太祖率领禁军北上抵御。禁军到达陈桥驿后,突然发动兵变,拥宋太祖为帝。宋太祖回师开封,建立宋朝,废黜柴宗训,降封他为郑王。后周亡。
不久,柴宗训被迁往房州(今河北省北房县)居住。史称柴宗训为恭帝。
自宋王朝建立后,周恭帝被废为周郑王,他先是和继母小符氏一起幽居西宫。建隆三年(公元962),年刚九岁的柴宗训被贬居房州,那是一个贬放废帝废太子的好地方,在大巴山和秦岭之间,想当年唐中宗李显贬居房州,又成功地咸鱼翻生重登帝位。只是李显的经历没有在柴宗训身上重演。贬居房陵十一年后,即宋太祖开宝六年(公元973)三月,柴宗训死在了荒凉的居住地。离他的二十岁生日还差五个月。这个死亡年龄,就象他夭折的弟弟们那样,很难让人相信会是自然现象。更有可能是有人万万没想到,那个九岁的孩子竟会在那样艰难孤寂的环境里仍然顽强地活了下来,终于按捺不住要终止他的生命。于是,柴宗训死得很是时候,刚刚成年,却还没来得及成婚,更没来得及为他英雄一世的父亲柴荣留下后代。当然也就为赵宋王朝免去了一个祸患。对比担惊受怕的贬废生涯,柴宗训死后的待遇却是超高标准。赵匡胤为这个儿时曾经喊过自己叔叔的少年穿孝发哀,辍朝十日,又派人专办丧事。还给他上了个“恭皇帝”的谥号。这些热闹生人眼目的事情,柴宗训是再也不会知道的了。当年十月,柴宗训归葬故里,长眠在父亲柴荣的身边,终于不再寂寞凄凉。
赵匡胤让后周小皇帝柴宗训当了郑王,符太后当了周太后,小皇帝后来被迁往房州,北宋开宝六年(973)逝世,终年20岁,被谥为恭帝。
史书上关于后周恭帝的记载非常少,民间传说倒是有一些,但都不足为信。他即位时只有7岁,当皇帝不过半年。传说他禅位后先居住在天清寺,然后被迁往房州,一直到20岁去世。有的传说认为他是被宋太宗赵光义毒死的,这不太可能。因为赵匡胤死在开宝九年(976),柴宗训比他还早死三年,在赵匡胤活着的时候,赵光义绝对不敢擅作主张毒死柴宗训。而依赵匡胤的仁慈性格和一生的表现,是绝不会对柴宗训下毒手的。
赵匡胤生前,曾在太庙里立下石碑,后来的新天子即位都要到太庙里去拜碑,并默诵誓词。这石碑立在太庙寝殿的夹室中,除了北宋历代皇帝,别人都无从得知。就是新皇帝去拜碑时,也只有一个不识字的内侍跟随,其他人都离得很远,弄得很神秘。直到北宋末年靖康之变后,宫门被打开,人们才得以纵览,不过是很简单的三条:一是保全柴氏子孙,有罪不得加刑;二是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者;三是子孙不得背弃上述誓言,否则即遭天罚。此外,赵匡胤还给柴家发了“丹书铁券”,凭此券柴家子孙犯罪永远免死。《水浒传》里小旋风柴进就是因为有丹书铁券,所以才那么吃香,活得很滋润。由此可见,赵匡胤保护柴宗训和柴家的心是很赤诚的,他怎么会加害柴宗训呢?
民间传说还有,柴宗训后来为了避祸,跑到了福建,子孙还改姓为“林”。柴宗训的墓现在河南省新郑县城北的郭店,他当然不可能跑到福建去,当时的交通条件也不允许。可能是他的子孙后来因为什么原因到了福建,改姓为“林”。总之,我们有理由相信,柴宗训一定是得了善终的。直到嘉佑四年(公元1059),不知是不是自己的儿女夭折得太多,五十岁的宋仁宗忽然想起了后周王朝的皇子们来,下令找来柴氏族谱,从柴氏家族的旁支诸房中找一个辈份最长的人,给予一定的待遇,由他及他的后人承担奉祀后周皇族之职。——但是这位柴氏后人,应该是柴荣兄弟们的后代,已经与柴荣没有什么关系了。
那么,郭威和柴荣的女儿们还有谁在吗?我们所能确切知道的,大概就只有郭威之女寿安公主了吧,她当初幸免于后汉的屠杀,是因为她已经出嫁并随夫离京。她的丈夫是与赵匡胤非常铁杆的张文德,入宋后仍然官运亨通,寿安公主在那时候会以怎样的心情看待自己孩子的父亲。
柴荣的女儿,史书上只记载了那个在父亲去世前夭折的无名皇女,其它的公主都不见记载。但在民间传说中倒还能找到柴公主的身影。记得从前看过一篇游记,作者写道:在山西孟县藏山,也就是两千多年前“赵氏孤儿”躲藏过的那个地方,有一座烈女祠,里面祭祀的就是柴荣的一个女儿。据说这位后周公主不甘做亡国妾妇,在皇权交替的混乱中逃出皇宫,打算投奔仍然忠于后周的大臣以图再起。她先是投奔在山西的李筠,李筠却失败了,于是柴公主隐居山西。当李重进的死讯也传来之时,。柴公主终于完全失望,便自尽于藏山。当地的百姓感念柴公主的刚烈,在她下葬之处建祠纪念。千年以来一直祭祀不绝。
郭威代后汉是因为后汉皇帝要杀他,诛后汉皇室更有妻儿血仇在前。赵匡胤代后周是为了什么?灭绝对他有知遇之恩的周世宗柴荣后嗣又有何借口?对于这一点,即使是宋本朝臣子都忍不住要为后周皇室大声喊冤。欧阳修便在《新五代史》中留下了这样一段话:“当周太祖举兵于魏,汉遣刘铢诛其家族于京师,酷毒备至;后太祖入立,遣人责铢,铢辞不屈,太祖虽深恨之,然以铢辞直,终不及其家也。及追封妻子之被杀者,其言深自隐痛之而已,不敢有非汉之辞焉,盖知其曲在己也。故略存其辞,以见周之有愧于其心者矣!”
——“我之所以要写下这段话,就是要留给那些见后周二字而问心有愧的人来看!”
文人的愤慨虽然令人感动,可惜那大约也是因为他自己并没有身处其间的原故吧。天下至高的皇权就是一个漩涡,如果控制不住欲望,就只能选择你死我活的结果,谁也没法逃脱。
显德七年正月,下诏禅位于归德军节度使、殿前都点检赵匡胤。同日,赵匡胤即皇帝位,封周帝为郑王,迁居房州,以奉周祀,行周正朔,车骑服色一如旧制。宋开宝六年暴病不治,薨。年仅二十岁。谥“恭皇帝”,陵曰顺陵。仁宗嘉佑四年,封内殿崇班、相州兵马都监柴咏为崇义公,世袭,以奉周祀,为宋三恪。靖康之难时,崇义公亡于战乱。宋高宗于绍兴五年,访得周后柴叔夏,命其袭封崇义公。崇义公爵位传至宋末。
新五代史》中记载,后周世宗柴荣有七个儿子,其中前三个被后汉隐帝刘承佑所杀。当赵匡胤继位后,柴荣仍有四个儿子活着,即柴宗勋、柴希朗、柴希金和柴希武。让我们分别谈一谈他们。他的儿子们都被汉朝后期的隐帝刘承佑所杀,没有留下任何血迹。赵匡胤篡位时,柴荣仍有四个儿子活着。除柴宗勋外,另外三个是柴熙然、柴熙进和柴熙武。
成,其三子柴宗ð"¯,在柴荣死前都被汉隐帝刘承佑杀死,被封为越王,吴王,这也是郭威和柴荣叛乱的直接原因。他对赵匡胤夺取他家土地的计划非常不满,对这种情况束手无策。最后,他得了抑郁症,在20岁时英年早逝,没有留下子女。柴荣的第五个儿子柴宗仁,又称柴喜仁或宁喜仁。柴荣在七个儿子中真正享受待遇的只有一个儿子和他的后代,至于其余的六个儿子都没有赢得这个荣誉。
相反,有的几乎迎接了灾难。匡胤称帝时,将他废黜到郑国的皇位上。他在20岁的时候就死了。而柴喜让,则神秘失踪,无人知晓下落。剩下的两个儿子柴喜让和柴喜武,奉旨让梁王宗勋做皇帝,七年后出生。~ 《智者之镜》卷294。后周五代柴荣去世时,长子柴宗义、次子柴宗成、三子柴宗ð都被后汉殷商皇帝刘承佑所杀,分别被封为越王、吴王、吴王。这也是郭威和柴荣叛乱的直接原因。
柴宗勋、柴荣的皇位继承人儿子死后,赵匡胤发动兵变夺取政权,柴宗勋主动放弃,赵匡胤没有为难他,让他迁往方州,代之以皇家待遇, 柴宗勋代理皇帝,被迁到房州,降为郑王,倒也没有什么问题。毕竟他不是皇帝,所以应该给他一个适当的安排。但柴宗勋在20岁时就去世了。儿子柴宗义、次子柴宗成、三子柴宗玼都被后汉殷商皇帝刘承佑所杀,被封为越王、吴王,这也是导致郭威、柴荣叛乱的直接原因。
柴氏子孙在宋朝时期,真的可以“横着走”吗?
本文2023-11-10 16:25:32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4515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