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市演丰镇有多少个村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10浏览:3收藏

海口市演丰镇有多少个村,第1张

海口市演丰镇下辖14个行政村(13个村委会+1个居委会),203个自然村:

演东村委会:位于演丰镇中部,东濒东寨港,西倚昌城村,南与演南交界,北傍演西村,驻演丰墟。演丰东河、西河蜿蜒贯穿全境。土地总面积82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339亩,其中水旱田2206亩,坡地2133亩。该村下辖30自然村,17个村民小组,470户,1888人。清乾隆年间,出过一文一武举人。分别立下:文魁坊(为乾隆癸卯科举人符元礼立,在瑶城村);武魁坊(为举人李有魁立,在坡园村)。抗日战争时期,县民主政府县委驻扎在桂南村。指挥海南渡海作战的琼崖电台就设在该村。

演南村委会 位于演丰镇南部,东濒东河与三江镇交界,南至苏民村委会,西至西河与昌城接壤,北倚演丰墟。海文高速公路、东环铁路从辖区内穿过,演丰东、西两条溪河如双龙环抱,环境资源丰富,生态优美,发展潜力大。土地总面积7974亩,其中耕地面积1314亩,水旱田943亩,坡地600亩。该村委会下辖12个自然村,12个村民小组。270户,981人。1937年,迈元自然村在一年时间里发展9个党员,建立属演丰乡十二保党支部。还组织农民协会,青抗会、妇救会和儿童团。1940年4月,在迈元村办起琼崖抗日独立队的兵工厂。

演中村委会 : 位于演丰镇西北部,距镇墟2公里,东倚山尾村,南靠演丰墟,西接演东村,北濒东寨港。土地总面积7200亩,其中耕地面积2677亩,水旱田1651亩,坡地1026亩。该村下辖21个自然村,12个村民小组,348户,1509人。该村是革命老区,为革命事业而牺牲的烈士有67人,老屋主14户。该村是著名侨乡,宫后村吴钟纬、吴毓章等华侨,在1984年捐资11万元修建丰丁小学教学大楼。1987年,由吴钟纬发起演丰地区华侨126人,捐资282万元兴建演丰中学教学大楼。

山尾村委会 : 位于演丰镇东北部,西接演中村委会,北与演海星辉村接壤,南至东寨港红树林保护区所在地,东濒东寨港,距镇墟15公里。道路四通八达,海岸线长28公里,是“全国最美八大海岸线”之一。土地总面积1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6796亩,水旱田面积40596亩。坡地562亩。可供旅游休闲开发的自然资源达1000亩。该村下辖15个自然村,12个村民小组,320户,1002人。该村是革命老区和著名侨乡。1939年苍头村的周经勇为海南特委和琼崖纵队从香港秘密运回第一部电台;明堂村的大家闺秀林素英18岁就加入中国***;党组织设立印刷厂在北排村陈邦昌家里。下塘村的下塘妈,将自家几间房屋底下挖成地道连在一起,约30米,能容纳40多人。抗日战争时期匿藏过几批抗日人士。被琼山县委评为“抗日模范”。革命烈士46人,老屋主17户,堡垒户3户。1924年,山尾村的陈灼之,由共产国际东方局总书记徐天炳介绍加入中国***,并于1926年,派往泰国任泰国***第一任总书记。山尾村的林书清曾任泰国副总理,1962年回乡探亲还捐资家乡教育事业。每年在长宁头村都举行一次盛大的龙舟比赛。

演海村委会:位于演丰镇东北部,三面环海,东与文昌铺前、罗豆隔海相望,西毗邻边海村。境内有曲口墟,墟上有曲口港,有客船通达铺前港。土地总面积3549亩,其中耕地面积57045亩,水旱田26249亩,坡地30796亩。该村下辖12个自然村,11个村民小组,426户,

1602人,黎族2户,8人。演海成为海南实现渔业合作化最早的渔村之一。1955年成立渔群社(初级社)国家扶持老区渔业发展,拨款建造1对60吨位大风拖帆船,1957年演海乡向国家贷款12万元,建造风拖船。1959年改设演海渔业公社,1963年演海大队向国家贷款20万元造大船置胶丝流刺网,后塘、曲口、东山等渔业队建造同样类型渔船。1975年,国家重点扶持演海大队建造2艘250千瓦、140吨机拖船。1979年该村对原有的渔船实行承包到船。渔业队相继折散,船只网具变卖,除偿还国家少部分贷款外,尚欠177000元。该村共有渔船159只,其中编内渔船124只,编外渔船35只。客船5只,中型客轮1艘。海洋捕捞占村民年收入45%。全村共吊养蚝水域面积3500亩,吊养面积752亩,农户15户,还产生一个专业“养蚝村”。

边海村委会:位于演丰镇东北部,距镇墟8公里,东南面与演海村接壤,西濒东寨港以西,与塔市隔海相望,北临东寨港,与文昌铺前、北港一衣带水。海岸线长4公里,总面积19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92亩。该村下辖14个自然村,9个村民小组,218户,786人。 该村都是在明朝万历琼州大地震废墟上重建起来的村庄。从东(田边园)至西(林市村)一带附近村庄有(家谱记载)龙室、塘仔、水汀、南排岭、文蕉、北排田、西行村等村寨,一片桑田牧地,一夜之间变成泽国龙宫。大地震后移居林市村。还有高呼村,原名旧墟村,顾名思义。崇祯十四年(1641)儒林村渔民陈道裨独驾小舟,穿洋过海,经过一个多月与海浪博斗,终于到达越南芽庄侨居生活。康熙三十四年(1695),饶昭聪、陈贵仁、林树华会同旧墟村的饶昭纲,踏着前人开辟的海路,于10月间到达泰国北汶浪港。翌年6月间,满载暹米、柚木和布料返乡,轰动了文昌铺前、演海、演丰、三江一带。直到雍正十三年(1735),这支帆船队发展到73艘,这便是琼山县最早出洋的帆船队。同年,文昌铺前港被辟为通商口岸。下南洋者急剧增多,每年来该村各自然村港口(儒林龙尾头、旧墟前、龙江角、土田肚),乘船去番者达3000人。该村是老区村庄,1955年成立群展社(初级社),国家扶持老区发展渔业,拨款建造一对60吨位大风拖船,1963年,该村向国家贷款20万元,1974年国家重点扶持建造80千瓦机拖船2艘,60千瓦流刺和灯光围网船各1艘。1979年该村渔船承包到人,维持至1982年底。1983年,4只流刺船年久失修报废,3只改作运输船,余下全部折卖。除偿还国家少部分贷款外,尚欠18万元。至2010年12月,全村共有渔船80只,其中编内渔船43只,编外37只,海洋捕捞占村民年收入57%。 

北港村委会:位于演丰镇西北隅。东面隔海与铺前相望,西临塔市鼻,四面环海,是明朝万历三十三年(1605)琼州大地震,北洋港(东寨港)一带陷72个村庄辛存下来的一个小岛,是海口市唯一的岛屿行政村。土地总面积178平方公里,海岸线长22公里。岛内湿地200亩(废弃盐场)。鱼塘面积800亩。可供旅游度假建设用地1200亩。该村3个自然村,3个村民小组,289户,1210人。明万历(1605)琼州大地震到现在下的道头、后溪、上田村。该村是著名侨乡。清乾隆年间著名旅越华侨饶新孝1802年,饶新孝从越南运回柚木、石料,在家乡建起第一所学校和公庙。数年后又载百船石头准备砌筑北港围村防潮堤,在海口(现解放东路一带)置数十亩地,建起饶园,供家乡及经商之人活动娱乐场所。民国初期旧址犹存。该村是老区村庄。1973年,向国家贷款25万元,建造总功率840千瓦机动流刺船42艘。1975年,国家重点扶持革命老区,建造2艘大机拖船,每艘功率250千瓦、140吨。1979年改做运输船,由村民饶朝溪等人承包。1980年底大集体解散,船只、网具变卖,少部分改作它用。除还国家一部分货款外,尚欠19万元。2010年12月,全村共有渔船111只,以流刺、钓业船居多。其中编内渔船72只,编外渔船39只。

塔市村委会:位于演丰镇西北隅,距演丰墟10公里。东濒东寨港,西接桂林洋经济开发区,南倚桂林洋大学城,北环大海,海岸线长25公里。总面积503平方公里,其中水旱田18407公顷,坡地84公顷。辖28个自然村,14个村民小组,498户,1723人。该村委会是革命老区,在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中革命烈士共35人。每年农历五月十三、大月二十四为关圣公期,是塔市所有自然村村民祭祀关羽诞期和忌日两大传统节日。

演丰社区居委会:位于演丰东河、镇政府傍边、演丰墟中心区域。东濒东河、东寨港红树林保护区、演东村,南与演东村接壤,西邻瑶城村,北倚演中村、演东村、演丰东河、西河,宛如两巨龙川流面过,环境优美,自然生态良好,总面积2平方公里。下辖7个居民小组,1个自然村,1个村民小组。总人口4565人,居民户1115户。山尾头村(原称银星队)

苏民村委会:位于演丰西南部,毗邻罗牛山猪场。东与演南村接壤,西与云龙镇云阁村交界,南傍云龙镇朴合村,北邻昌城村。土地总面积9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6912亩,水旱田3203亩,坡地2709亩。有官路下水库和坡头水库,灌溉农田1100亩,发展潜力巨大。可供农业开发的土地资源达3000亩。该村下辖17个自然村,23个村民小组,460户,1895人。该村是著名革命老区,是海南革命先驱李爱春的故乡。该村有革命烈士48人,老屋主296户。

美兰村委会:位于演丰镇最南端。东接苏民村,西倚灵山镇,南与云龙镇交界,北傍群庄村。辖区内有美兰机场,琼文公路干线从美兰墟上穿过。海文高速路入口和东环铁路从境内通过,该村驻地美兰墟。土地总面积798平方公里。1939年日军侵琼,设梅林区公署。1945年设美蓝乡。下辖15个自然村,18个村民小组,共665户,2615人。该村是革命老区,辖下的塘内村有吴克之、符传荣“一村两将军”美誉。各自然村的民俗节日是:每年农历六月初十。其中英豪村有基督教堂1座。

群庄村委会:位于演丰镇西部,东面与昌城、演西村交界,西与桂林洋大学城、福玉村接壤,南倚美兰国际机场,北至桂林洋大学城,驻美兰墟。海文高速公路和东环铁路从境内穿过。土地总面积112平方公里,其中原耕地面积5595亩,国家建设用地120亩,现耕地面积5475亩。水旱田2020亩。坡地3455亩。辖区13个自然村,15个村民小组,共710户,2484人。该村是革命老区。1927年底,谭康村和龙窝村同期建立党组织。

昌城村委会:位于演丰镇西南面,东傍演南,西邻群庄,南与苏民接壤,北和美演公路交界。琼文公路、海文高速公路、东环铁路从辖区内穿过,交通便利,土地资源丰富,生态优良,发展潜力大。土地总面积7100亩,其中水旱由2900亩,坡地29602亩,2009年国家建设用地150亩。该村委会下辖9个自然村,5个村民小组,283户,1156人。五保户4人,优抚4人。该村是革命老区村庄,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为国捐躯的就有28位烈士。解放前和解放后60—70年代,交通工具都是用牛拖的木轮车,人称“牛车”,“昌城博罗九个村,牛车咿咿叫天光”。

演西村委会:位于演丰镇西北部,东濒东寨港,南与演东村接壤,西傍桂林洋大学城,北邻塔市村。土地总面积12350亩,其中耕地8500亩,水旱田1540亩,坡地1110亩。该村下辖13个自然村,11个村民小组,485户,1778人。 该村是革命老区,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有25位村民为国捐躯,解放后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我也是高阳的你是那村的 看看底下有资料没有 !

  魏家佐,明成化年间魏由中从山左(即山东)迁来建村,故名原属里县,民国29年入属高阳

  高阳县传为颛顼故都,八才旧里商代即有人群聚落汉高祖六年始置高阳县明洪武年间由旧城迁丰家村至今此前的高阳,其时是旧城,这也是旧城的来历

  南关其实包括黄庄,李家庄,中华民国时并入高阳

  北蔡口,因位于蔡家口北称北蔡家口,后简北蔡口蔡家口亦改南蔡口明(1404~1412)王,常二姓由山西,刘,高二姓由本县刘庄(今无)迁来建村

  于八,宋初陈姓建村于鱼坝口之北称北鱼坝口,后简北于八口,后简北于八相传此地西分唐河之水形成坝口,称鱼坝口张,王建村之南称南于八

  赵堡店,宋末当地豪强志士为抵抗外族侵搅,建堡自卫,因打赵王棋号,名赵王堡。明永乐年间设官道于村北,民沿道设店无数,故名。之前,亦称北赵堡。又一说,此为古水域,名赵堡淀,后干涸。明,山西迁来定居,称赵堡店。

  尖窝,宋代甄姓在此建村,以熬盐为生,称村为煎盐窝。清简称煎窝。1958年改尖窝

  边渡口,好像因为在县边上,有渡口而名。

  赵堡店,宋末当地豪强志士为抵抗外族侵搅,建堡自卫,因打赵王棋号,名赵王堡。

  明永乐年间设官道于村北,民沿道设店无数,故名。之前,亦称北赵堡,此为古水域,名赵堡淀,后干涸。明,山西迁来定居,称赵堡店。

  北沙,因南有大片沙地,风吹沙起,不见天日,杀气凛凛(笑谈) 故名

  团丁,相传此处为水泊,姓马的 姓桑的走到这 船搁浅走不了了 定居 民俗称船丁 后叫团丁 ,又一说 该村形状像船 叫船丁后叫团丁

  岳家佐,因为岳姓建村而名,不是岳飞后衰落杨家务有人搬来定居,但仍叫岳家佐所以,该村于杨家务有千丝干系

  苏果庄,于1404年苏姓建村,村人以'哥'互称(有点怪怪的),故名苏哥庄,后演变成苏果庄

  赵官佐此地原属官田,叫官屯运河,(指赵王河,不是京杭运河,)贯川此地,改称赵贯屯明建文年间,王氏定居,朝廷有人,挺牛,不纳粮还佐收税,又改赵贯佐,后再改赵官佐

  古有安洲八景之说,指:云锦春游,齐云远眺,石臼停舟,白洋垂钓,柳絮飞滩,蒲口落花,板桥晓月,易水秋歌,八景其中,蒲口落花就是蒲口村,因靠近蒲水渡口,固名

  莘桥,传为唐代司马殷峤建,也可能是他后代,叫殷峤,后谐音新桥清改为莘桥老有历史的一个村啊

  光绪年间,东赵堡村民离村另建,称赵堡新庄,后改为赵堡辛庄

  南圈头,元代始有人居住山西移民于明代迁来扩建,因居马家河南桥头,名南桥头,后改南圈头

  赵通,北魏时已有人居住。赵王河流经此地,起名赵通。

  季朗,为宋兵寄存粮饷之地,故称寄粮庄。后改季朗

  布里,原属赵王堡(即赵堡店)管辖,后渐成村,称堡里,后改布里。曾分南,北布里。其中,北布里亦叫安澜村(很美的名字),有座安澜桥的,布里是具有传奇色彩的地方,布里人有理由自豪。在中国革命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蔡和森,在这里工作一年多,毛泽东也相当重视。原于李石曾,段子均创建的留法学校。这也是我们的骄傲。

  于堤,唐朝吧,韩氏由陕西去不定哪(惭愧,记不得了),途径本县,定居,因有愚堤,故名愚堤村。

  高阳本属九河下潲,十年倒有九年涝的,经常修葺水利。康熙年间,直隶巡抚于成龙督修愚堤,就改为于堤,村名亦改。

  赞 0

  2010-4-29 01:38回复

  1203200 2楼

  南马,宋时此地有牧马场,该村居之南称南马牛姓建村原在孝义河堤西畔,两次西迁至此

  南路台,挺老的村子,据说在宋代以前其时,此地附近多水,有一块陆地很高,人称陆台许姓建村南部,称南路台刘,阎二姓建村北部称北路台

  马果庄,明马姓由山西迁来建村,村民以'哥'互称,遂叫马哥庄,后称马果庄

  西演,村东有淀名罗汉,村建西沿名之,后称西演。

  后柳,应是后柳滩吧,安州八景之一柳滩飞絮之地,有药王庙,该村在北而名。

  邱佐,应是丘佐吧,因丘姓建村位庞佐南而名。

  相传此地原有杨柳十八村,柳树千棵,遮天蔽日,春,柳絮纷飞,如晴空舞雪,阡陌迷离。

  于留佐,本村建于宋代。以临河道水易泄,名易流佐。还是有几分幽默的。又因有儒生溺死,村人又起名儒留佐,看来该村还是有才气的。后称于留佐。

  晋庄,传唐末晋王李克用在此屯兵,名晋王庄,后称晋庄。

  野王,明建村似乎姓杨因邻村较远,大家都说该村是在大野洼咧,遂叫野洼后改野王

  庞口,周代赫平元自幽州迁来建村,因傍古高河,称旁口后改庞口

  傅家营,因傅姓建村而名

  付家营,说说顺安军付家营传顺安军曾设营田务顺安军是政区建置,一种名称,就像保定,里县一样,而不是军队番号宋置辖今高阳全境,清苑东,任丘西,安新南曾为金据

  让我们热血沸腾的是,1127年,顺安军不肯奉旨归降,群起反抗,金调兵杀百姓数千人,这绝对体现了高阳人的抗争精神

  前柳,后柳,西柳,差不多都是因为一座药王庙,而定方位,此地原为安州八景之一,柳树很多,因此嵌一柳字吧。

  皇亲庄。倒是有皇室宗戚原因而起名。传有皇亲在此建皇庄。

  陶口店,原来有一个很美的名字,叫桃花淀。建村后,村民烧陶器很有名,就叫陶口店

  东留果庄,原为刘姓建村,因在高阳(这里指旧城)附近,起名刘郭庄。后冉姓五兄弟由蠡县迁来,改为留果庄,为区别后建的西留果庄,又加以东字。

  杨家务,古村来历已不可考宋,顺安军设水路营田务,并设一个税务机构,由姓阳的主持,就叫了杨家务

  坎苇该村因位洼地多苇而名北坎苇比南坎苇建村要早 苇地里扔大镰,谜底是坎苇

  苇元屯,建于唐代因傍水多苇称苇园宋顺安军设营田务,所以也有人叫苇营儿后改屯田务,故称苇园屯后改苇元屯

  田家庄,很小的一个村子田姓自明代搬来定居得名初并不成村,只有几家

  堤口,原名狼虎口王,高二姓建村处于分水道冲,就象入了狼虎之口,故名万历年间修横堤至此,故又称老堤口民国分二村

  关于横堤,明万历年间修筑值得一提的是县令周之藩万历三十九年,横堤崩溃,周县申请经费未果,便拿出俸银,雇民修建他下泥地之中,与民同苦,全县感动,争相而来,八天竣工

  高阳位于多河下游,人称九河下潲远古时更是一片汪洋,赵布新庄一带传是高阳最早的陆地所以一大部分村子取名都与水有一定关系

  西柳,因处河道西多柳而名建于金代

  斗洼,明朝苑氏自里县北郭丹搬来,该村四周高,中间洼,因此叫斗洼

  王福,如果高阳是颛项故都,那么王福是他的别墅,是打猎的行宫,当然驻兵把守,颛顼家属有也住这里的,称王府,后改王福也有说该村好,福地也,故名王福的事实上该村风水确实不错,历史上做宫者无数,单知县就有十多名之多,但最有名的首推李乘云 王福大坟,经我多发查证,应是韩荩光之墓。韩荩光,高阳于堤人,曾任中牟县令,顺治年间进士,属于古代焦裕禄式的人物。在任期间多施善政,百姓归乡,编篡中牟县志,后死于案桌之上。康熙自国库拨款为其修墓,全县大车每人一车土,安葬之日数万人为其发葬,其墓考究按文房四宝造型建筑,在京畿只有曾国藩墓能与其相比拟。其墓大多伤于文革,现在只能大概见其轮廓。

  2010-4-29 01:38回复

  1203200 3楼

  旧城的土疙瘩,位置应在村东,是则剬顼之墓。旧城村东北有土疙瘩,名磕鞋冢,传宋军倒鞋中土而成,下有地道,亦宋军建制。

  北圈头,古马家河流经此地,河上架有南桥,北桥因位于北桥头名北桥头,后谐音北圈头

  马家河上文也有提及,即现在的孝义河

  板桥,传古时有河流经过,有桥树碑云,登石望月铁板桥,故名板桥。安州八景之一

  徐果庄,不太确切,尖窝那边那个吗/ 是则是,因徐姓建村,名徐家庄,后因广种桑榆,改徐果庄

  周家辛庄,源于任丘百尺周家。有人自该村迁出建庄,称周家新庄,后写周家辛庄

  布里上文有述,南布里亦是。大约清康熙年间,因村民纠纷分为南北布里。雍正年间,北部里,改为安澜村。

  安州,指安新安州。 古称儒阳,盖因在儒水之阳也。 八景之说由来已久,前文有述,不再多言。 高阳占其三。上文均有述。其中易水秋歌,也不在高阳,出于个人喜欢。其余四景,那就简单说说,与高阳没连系的。

  博士庄,原名史家庄,盖因史姓建村。后王姓出一博士,改博士庄

  利家口,相传乃蔺相如的故乡,称蔺家口,后谐音利家口。

  北圈头上文有述。刘家连城,我不知道有多少人看过古龙的书,知道十二连环坞,但我们高阳确有十二连城。有王,张,严,石,刘,尹,穆,李,等十二盟兄弟各居一地,叫十二连成,后南部几组南连城,1939,分两村,本村刘姓多,得名

  三房子,顺治年间,有张氏,段氏,辛氏建屋定居,人称张家房子,段家房子,辛家房子,后合为一村,称三房子。其中段有说是教台段

  西庄,盖因在楞严塔西得名。其村亦出孙岳,陆军上将,北伐一路军总司令。 楞严塔,也称赵通塔,宋时建,用以了敌

  西河大鼓,创始人马大河,又名马三峰,生于教台,后随母改嫁至端村,在端村,马唱到:端村人来,教台种(zhuo三音),生来就叫马大河。马增芬之父连登居北京改进独成一派,为其后人,郝艳霞生于辽宁,据说原籍教台不知是否确切

  于留佐上文有述。晋庄上文有述。值得一提的是,北晋庄原有两个村子,尚建有北晋庄堡。有村杨家佐因建于堡东,称杨家左,后名杨家佐。

  三坊子的来历和教台当家院密不可分,教台当家院为冀中最大地主之一,且历史久远,三房子原为给其种地的佃农,以段氏最早,因离教台当家院(今教台村桥西)较远不便,随在种地处盖房居住,后张、辛两姓也来此成为佃农,繁衍至今,教台村南称南场,为当家院的场片

  老调源于流行在保定东白洋淀的西河调,后有一姓韩的自幼从蠡县迁居至此,迷恋于是,后经其整理便有了老调的雏形,传唱于高阳、安新淀南一带,并开始步入天津、北京、保定等城市,1953年(也可能是1954年)高阳老调剧团成立,是最早的老调专业剧团。

  难教台,燕王扫北时设教兵台。位南名南教台。

  归还,原有桂花树,毁于南归还西明朝。谐音归还。树南男归还。树北,北归还。南归还西,西归还。系南归还迁出。

  南归还四姓建村,北归还三姓建村

  古代这里有堡,靠近潴龙河。村民为祈福去灾,名龙化。因南处,名南龙化。北为北龙化。有传说刘基曾欲在此建都,因龙化一名而打消念头。传说而已。

  潴龙河自南向北,为季节性河流。 上游纳沙河,滋河,小唐河,北入白洋淀。

  2010-4-29 01:38回复

  1203200 4楼

  无影山,旧县志确有记载,亦有诗云,天上有关临胜境,日中无影落瑶坛。说的就是无影山。在旧城。传尚有苍山,洗马池,均已不见。旧志云,无影山,旧城西北约一里许。山峰日照无影,今垒然丘耳。

  宋景德四年,战争少有,宋军营田,屯田务,河槽渡口,开始有人居住,高阳及附近县出现了许多以营,田,河,务,口为名的村庄,有四古屯,三古务之说。旧城以东,至今有十营九务。

  延福屯,大约始于唐朝,召流民在此开盐池,设盐屯,后渐成村,称盐夫屯。后,村有雅士,易名延福屯。

  田家佐,明田姓自山西迁来建村,称田家庄,清因佐收赋税,易名田家佐。

  关于六郎延召,所需篇幅过长,只作寥寥数语。高阳塘淀密布,深不可涉,浅不可舟,辟为险固之地,与霸州益津关,雄州瓦桥关,并称三关,时高阳关亦称草桥关,设在三岔口一带。太宗年间,移旧城,即当时的高阳,称高阳关。宋景德二年,杨延昭自保州调任高阳关副都部署,在任九年病死。杨延召功勋卓著,且品德高尚。事迹甚多,苦木不一一详述,单说其屯田。杨延召有许多军事发明,屯田只是其一。他在关外挖河渠,置斗门,垦荒地,植水稻,广种桑榆。此举后人颇赞,并广为引用,最成功的一人便是明兵部尚书孙承宗

  宋朝的“三关”则是瓦桥关(也称雄关,在今河北雄县境内)、益津关(在今河北霸县境内)、草桥关(或淤口关文安境内)据史实杨延昭二十多年的戍边生涯都是在沧州(包括今山东的西北部的无棣)北部的“三关”前线度过的,这是历史的真实,而不是戏剧的艺术演义。

  旧城又称龟背澶洲府,为高阳县先前之县城,历经国、州、城、府、县、镇、村,你明白吗?世界许氏宗亲会的来历你或许知道一二。旧城有历来传说,聘出的闺女往北不走正北的街口

  黄帝25子。正妃嫘祖。嫘祖生二子,一名青阳,一名昌意。昌意子名颛顼。此人便是我国远古第二帝。曾有苍舒,仲容等八才抚佐,初国高阳。这个高阳,就是旧城。高阳,盖在高水之阳也。汉高祖六年始置高阳县。明洪武三年因水患西迁,此地称旧高阳城,后称旧城。 旧城历史久远,传说众多,不是一朝一夕说完的

  高阳有好几个村子消亡。其中包括许姓的渊源塔头村。原因大致有三。一为水淹。二是一种硬盖得红虫吃人,咬人即死。三,战争。其中燕王扫北时,曾在这里屠村无数,梅果庄东北,和西龙化之间以前有一村,因瘟疫消亡,关于消亡的村庄,列举几个。刘庄,南蔡北蔡之间。 银庄,梅果庄村北。 太平庄,教台村东南。 王家坨,辛侨东。

  小冯村,很有意思的一个村。曾数度改名,元朝聂姓建村,名小堡村。后易小福村,村民强横,人又称小霸村,解放前,还叫过赵元佐。大约在1944_1946年间改称小冯村

  梅果庄,该村成于元代,由梅姓建村,称梅庄,该村有一段时间属于石氏村,大家就叫他梅郭庄,后改称梅果庄。

  都曹口,张姓建村。因位于都漕河渡口,而名都曹口。

  石氏,村建于汉代。村有碑云,汗永元石将军里也。故名石氏里。后称石氏。

  小王果庄,原名王古庄。后称王果庄,为区分东边的大王果庄,又叫小王果庄。

  骆屯,原属北圈头。清朝骆姓定居自立,冠其姓称骆家屯

  宋代梁姓建村,称梁村,后梁姓渐无,清代改良村

  南赵堡成村较晚,因位于赵堡店村南,称南赵堡。

  2010-4-29 01:38回复

  1203200 5楼

  宋时,高阳关兵多将广,良马甚多,所需草料供给不是很充足,就在关北寻水草丰富的水淀,设马棚监,专饲马。此淀即名马棚淀,在今龙化、蒲口一带。

  拥城原名淀边村,盖因处淀边也。明有人迁来定居,改名雍城,取四面水雍之意。后简化成拥城。

  刘家庄,系杨家务有人搬来。刘姓,故称刘家庄。

  有村名龙化。盖因此村古代临潴龙河道,“以猪化龙”取一个祈福镶灾的意思,故名龙化。有南龙化,北龙化。

  明永乐年间,曹姓自山西搬来在北龙化村西建村,名西龙化。

  永乐年间戴姓自山西搬来,冠其姓称戴家庄,后简化为代家庄

  宋代即有此村。史姓建村。称史家庄。后因河流改道,本村居河道之南称史家左,建国后改史家佐

  河西村,因位于河道之西,名河西。

  庄头,原属于河西。原名桩头,好像和防水排桩有些联系。后改名庄头

  辛留佐,系刘姓自蠡县刘佐搬来建村,称新刘佐。后刘姓衰落,改新留佐。后简写为辛留佐。

  东街原为丰家口

  南蔡家口,蔡姓宋时建村,因濒临古滱水渡口冠其名称蔡家口。后为区别北面的安新蔡家口,更名为南蔡家口。也叫南蔡口。

  高阳县的移民大约是明永乐二年,即1404年后迁来。自山西省洪洞县城北广济寺旁古槐树下。在一定意义上有积极的方面,比如果树栽培,比如商业活动。另有小兴州的说法。

  移民到高阳之后,曾在三岔口集结。再分散各村。

  古有利家口王家大户,王福村王驸马世家的记载,没有南蔡家口王姓的记录。

  留祥佐,建于北宋末期,曾因赵王堡屯兵故址命名赵堡屯,后因河流改道,村民择吉祥之意改称留祥佐。该村出过高人啊,否则,留祥之语不易想出啊。

  北佛堂教台上文有述。

  孟仲峰,建于周代末期,吴、杜二姓建村。相传此地曾有两座土山,称孟峰、仲峰,遂称村名孟仲峰。

  尚家柳,宋初尚姓建村称尚家里。明代邓文德自北佛堂搬来定居,尚姓渐绝,留下许多柳树,故改名尚家柳

  杨庄,清代有杨姓自庞口迁来定居,冠其姓称杨庄。好像也叫东杨庄,是为了区分西北边的杨家庄。

  东王,西王应该是东王草庄,西王草庄宋时为官兵屯积军草之地,民称皇草场明代移民在东西各建村落,故名东\西皇草庄,清代又将皇字改为王字

  西庄上文有述。值得补充的是,此村西南有关帝庙,北二里为古安洲界,西南里许有运河故道。孙承宗、孙岳的故里。

  明洪武三年,因为水涝,高阳由旧城西迁丰家口。丰家口为运河渡口,在今圈头的西北面,高阳的东街一带。

  古人讲究吉利,丰家口有丰富丰厚之意,村南有马家河流过,交通便利。高阳数水,也因此可使高阳继续处于河之阳。高阳的初得名,就是因为处于高河之阳。高河,以后我会给大家讲述。

  丰,为周易64卦之一,离下震上,火上行风,颇多吉祥。更有诸多丰字命名的地方,如丰京,丰镐,有周朝800年天下,所以,丰家口是高阳理想的搬迁地方。

  明景泰年间,山东人鲁能知高阳县事。此人清正廉明,体察民情。甫上任便缉捕盗贼,修桥筑堤。修建庙学。1460年,鲁能修筑高阳城池。置四门,南城沾化门,北城迎恩门,东城东作门,西城西成门。

  2010-4-29 01:38回复

  1203200 6楼

  梁庄,清代梁姓三兄弟自山西搬来,逐渐繁衍成村,人称梁家庄,也叫北梁家庄,为的是区分西南的梁家庄。

  庙子,称隆和庄。

  嘉庆十八年,满人元善来建此庄。后于村西北角建一座麦王庙,供天、地、风、雨、雷、雹六神,取尊贵六合之意名隆和庄。时因有大庙,亦称庙子。

  1957年因为修潴泷河分洪道,全村搬出。现又有人定居,仍称隆和庄

  古旧城人称龟背澶州府,高阳巧得是也出土了一座石龟。于是新高阳城大体延续了旧城街道的特点。比如,南街长,北街短,东街长,西街段。四条主街名称相同,柴市街,枣市街,辘轳把街等也名称相同

  邱佐,应是丘佐吧,因丘姓建村位庞佐南而名 丘家左。后改为,丘家佐。

  相传本村为唐太宗时帅府司马殷峤之后裔所建,称殷峤。后谐音新桥。宋时有史书记载新桥镇之说。清时改写为莘桥。

  西河,唐代此地有两条河流经过,一名东河,一曰西河。该村以河命名,盖因傍于西河也。秦、曹、吕、季四姓建村。

  赵官佐,上文有述。值得一提的是赵王河。赵王河指宋军开挖的运粮河。该河由季朗、王草庄,经赵通往东至旧城。

  河西村,唐代即有此村。明永乐年间,侯氏三兄弟自山西搬来定居,因位于河道以西,名河西村。

  赵官佐 ,此地原属官田,叫官屯运河,(指赵王河,不是京杭运河,)贯川此地,改称赵贯屯明建文年间,王氏定居,朝廷有人,挺牛,不纳粮还佐收税,又改赵贯佐,后再改赵官佐

  边家务,唐代就有人居住。宋顺安军设水陆营田务,并设商税务,由姓边的主持。后来,此地有人居住后,便称边家务。

  崔庄,明朝因崔姓由山西搬来建庄,人称崔家庄。 崔姓的来历,崔姓起源于西周时期的齐国,曾长期是山东望族和全国著姓,在当今以人口多少为序的中国姓氏中名列第74位。齐国是西周初周武王分封的重要诸侯国之一,建都临淄(今山东淄博东北),开国君主吕尚。吕尚本性姜,因其先祖被封于吕(今河南南阳西),从其封姓。吕尚的儿子丁公伋,是齐国的第二代国君,他的嫡子叫季子,本该继承君位,但却让位给弟弟叔乙(即乙公得),而自己则住到食采地崔邑(今山东章丘县西北),后以邑为氏,就是崔氏。

  西梁淀以水成名。古来地势低洼,高河泛滥,贮水成淀,称梁淀。该村因位于淀西,而名西梁淀。

  高阳县城原名丰家裕,明永乐年间(大概,不过肯定是明朝)原高阳县县城(今旧城)遭洪水,因丰家裕地势较高搬迁至此,原原高阳县县城更名为旧城。

  明洪武三年,因为水涝,高阳由旧城西迁丰家口。丰家口为运河渡口,在今圈头的西北面,高阳的东街一带。原高阳县县城更名为旧高阳城。后,称旧城

  河西村始建于唐中期,秦贾二姓建村。明永乐二年侯氏仁义友三兄弟由山西洪洞迁此定居,因处河道之西,称河西村。庄头村原属河西村,因防洪打桩形成桩头之称。清咸丰十年前后与河西村分离,名曰桩头,后简写为庄头。都曹口古为高河支流都漕河的渡口。明永乐初张姓由山西洪洞迁此建村,称都漕口,后写为都曹口

  石氏汉代以前石姓建村,曰;石氏里。后简称石氏

  2010-4-29 01:38回复

  1203200 7楼

  龙化乡张庄;明代一张姓以卖糖为生于此居住,始称张糖庄,后称张庄。 请苦大师快出,主持课堂。

  周辛庄:据周氏家谱载,明永乐二年周氏兄弟二人由山西洪洞小行舟迁于本县百尺(今属任丘)定居,后其一人由百尺迁于此处始建新村。冠其姓氏名周家新庄,后简写为周家辛庄。长果庄:明永乐七年(1409年)山西移民李友智和同村张氏来此定居,种桃、李、杏、桑等果园,取名长果庄。

  高河,也是高阳的名字的来历。高阳,盖因在高河之阳也。于是说说高河。说说高阳。高为崇,阳为日,这高阳含自然崇拜之意。很见吉祥。旧城成龟形,中间高四处低。古有四象之说,即青龙、白虎、朱雀、玄武,这玄武,便是龟,颛顼族的族徽。

  高阳自古多水,但是所有的防水工程里,只有旧城是龟行的。十字街是龟背,坚硬无比,从来轧不出车辙来,北街为龟尾,人言常有车翻死人之事,盖因尾巴常常晃动所致。南街口两侧各有一井,为龟眼。南街就是龟脖子,很长,正对高河。

  高河,天启四年高阳县志记载,潴泷河传‘颛顼时猪化龙而成河,在旧城东三里。高河会河间经流入邑,在旧城汇入潴泷河。

  河间得名,便是因为处于高河和沱沱河之间。河西村,是因为处于高河之西,庞口则是因为处于高河河口,坎苇,是因为高河在这里被砍了尾等等。

  高河的走向应是,河间、相连口、边渡口、汜水、庞口、坎苇流入潴泷河,今已不再。

  说说杨六郎高阳关(指旧城)拒辽。杨六郎到任高阳后,曾有许多措施用于抗辽。他训练部队,巩固城防,修补城墙。挖井以备冬季灌城结冰御敌。修地道。用来袭击。还有传说宋军曾在城墙上放蜈蚣蝎子,敌军上城被咬,无法进攻。因此,旧城又称蜈蚣蝎子城。杨六郎还在关外挖河渠,置斗门,垦荒地,植水稻。广种桑榆。明朝高阳人孙承宗曾亲临杨六郎屯田地考察,并效仿在山海关广为应用。杨六郎作战身先士卒,功勋卓著。从不抢功。他自景德二年(1005)一月调来,在任九年病死。死后民间为其修建庙宇,称六郎庙。当地人亦称三关庙。

  高阳沙土地很多,很适合棉花的播种。集中区大多在高阳蠡县清苑交界之处、高阳南部、东部。

  高阳自古十年九涝,夏季水涝之后,农民无事可做,便用自己的棉花开始纺织业。当然,高阳碱地也很多,也可以熬煮硝盐,但当时这是违法的。

  天长日久,出现了很多布匹的交易市场。有任丘的青塔,莘桥,季朗,大庄等等。这时的织布机很落后的,生产的布匹很粗劣,直到天津洋行,足踏机的介入、引进,高阳纺织才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局面。

  高阳的陆路,是可以到达天津的。但是那时没有公路,泥路很难行走,交通多用水运,高阳水路发达,渚泷河自太行山发源,经博野、蠡县,在高阳城东北三十余里注入白洋淀。是该河上游各县到天津的要道。高阳城雇大车往北到安新的同口,装货登船,渡白洋淀,经大清河,直奔天津。水路大约三百余里。只需三日。由天津来高阳亦然。

白塔村

位于博山区北部。南距博山城五公里。地处凤凰山之东南麓。东临孝妇河,南靠东河,西依张(店)博(山)铁路。张(店)博(山)公路从村中南北穿过。现为白塔镇驻地。 设一村民委员会。共255户,817人。耕地608亩,主产小麦、玉米。建国前绝大部分民房均为破陋草房,现村民居住条件有了大的变化,95%以上的民户均新建了瓦房。

工副业:原有砖厂一座,小型机械修理厂一个。自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新建了汽车修理厂、水泥制品厂、钢材变型厂、饭店、商店等,年产值1192万元。1984年又根据中发(84) 一号文件精神,在张店新建了“博山海味餐馆” , 并于当年国庆节正式营业。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人均收入为233元,至1983年,提高到612元,较前增加了16倍。

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白氏世谱》载:“我白氏……宣和七年(1125年)辽亡金兴,干戈扰攘,避乱于青郡之右刘家坞。后迁居白滩庄。元泰定四年 (1327年) 立下祖坟”。又据清同治九年《梁氏家谱》载:“始祖松,于洪武年间由山西洪洞县迁居白塔店。”据此,元泰定四年(1327年)之前,已有此村。明嘉靖二十五年《淄川县志》、清康熙九年(1670年)《颜神镇志》,均载村名为“白塔店”。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淄川县志》载村名为“白塔”。

据该村75岁老人高明宝讲:明代以前,有白姓在村东沙滩上开店,故名“白滩店”。后因店房倒塌,行人称此为“白塌店”。后演变为“白塔店”。以后又简称“白塔”。 西阿 位于白塔镇政府驻地白塔西北二公里。地处凤凰山之阴,地势低洼。设一村民委员会。共175户,643人。耕地747亩,主产小麦、玉米,其次是花生、地瓜。村西北建小塘一个, 容水量一万立方。 工副业有水泥制品厂、建筑队,年产值166万元。

《般阳胡氏族谱》载:“我始祖讳克忠公。自洪武二年由直隶枣强迁居于淄邑明水店。长门次支居西阿。”据此,胡氏当于明永乐年间(1403—1424)在此定居。

据该村60岁村民穆少颜讲:因村处凤凰山之阴,地势低凹,遂以地形命名为“凤凰窝”。又因村处大海眼之西,改名为“西窝”。因“窝”与“阿”谐音,后又演变为“西阿”。

  吴氏宗谱

  我家藏有民国元年修订的陆家堰吴氏(敦本堂)红面缎宗谱一本,长43公分,宽30公分,记录吴氏始祖一世待问公居福建省建宁府浦城县,到三世由安时公赘居姑苏,到五世由柏公居鄞之丽山孟公桥之东墙里宅的宅前,到十世由显公桂公迁陆家堰十三世由净观公分支陆家堰,由宅前起<陆家堰在内>民国六年止吴氏共有二十一个分支<内有分支地名附件一份>都有共同建立的二十个一统的(二十个)排行(辈分)是:德、泽、承、先、世;诗、书、启、嗣、昆;永、祈、常、庆、泰;忠、孝、立、乾、坤;

  陆家堰吴氏由净观公德字辈现临孝字辈了。

  陆家堰吴氏<敦本堂>宗谱中有数幅对联,其中一幅对联是(共五十个字)。

  三让流风不替,发祥于闽历仕于宋待郎正肃事业功名昭古史。

  延陵旧俗维新,一迁于苏再徒于鄞宣使义郎文章书画傲南宫。

  吴氏始祖待问公居福建省建宁府浦城县东五里的吴山。宋乾德四年授光禄卿官至礼部待郎。三世时期由安时公赘居姑苏,任平江府提刑决狱,五世时期由柏公,因宋高宗南渡居鄞之丽山丰乐乡宅前,仕至宣义郎,十三世净观公避金兀术之乱居陆家堰。

  丽江宅前吴氏分支

  民国元年时期止

  共二十一个分支

  1丽山宅前 2西宅金家堰 3后宅

  4姜山菱池漕 5陆家堰 6墙里宅

  7泥桥巷 8宁海 9山西宅

  10奉化汘路下霍 11唐家桥 12松树坟头

  13东河际 14杭州 15江东后街

  16杨家岸 17河泊所 18廨院桥

  19吴家山 20茅山斗门桥 21定海

  宁波市鄞州区姜山镇陆家堰

  吴祈康

赣南旅游资源丰富。有以宋代“四古”(古石窟、古城墙、古浮桥、古瓷窟)为代表的宋城文化旅游区;还有被誉为水上丝绸之路的梅关古驿道旅游区;有道教第35福地翠徽峰金精洞;还有传说中汉钟离得道成仙的汉仙岩;有天然氧吧阳岭,人间仙境小武当山,水上明珠陡水湖,还有东江源头桠髻钵山……。 赣南推出有“红色故都、江南宋城、东江源头”三个旅游品牌,并整合包装了三条独具特色的精品旅游线可供旅游者选择。

赣江是江西的母亲河。赣江(东江)的源头在赣南。到赣南去,走进赣江(东江)源,探寻客家源,追溯共和国之源。您收获的不仅仅是丰富的知识与美丽的风景,更有这里悠扬的风韵和纯朴的民情。 瑞金市 瑞金市境内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境内有传统的九堡密溪客家围屋(瑞金密溪古村)景点。也有太平天国时留下的旧址、风景秀丽、自然风光绝佳的罗汉岩风景区。尤其是上世纪二、三十代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在瑞金建立时所留下的红色旧居旧址获得国家级保护文物、景(区)点更是全国之最。瑞金境内共和革命旧居旧址180多处,拥有红军广场、“一苏大”会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大礼堂、红井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3处,这些都是发展红色旅游的宝贵资源;同时,自1995年新华社在瑞金修建革命旧址、续写“红色家谱”以来,修建革命旧址,在叶坪乡、沙洲坝镇已经成规模较大的国家部委旧群,成为瑞金红色旅游的一大景观。瑞金共和国摇篮景区于2015年7月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成为赣南首个5A级旅游景区。

通天岩 风景名胜区 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区,全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素有“丹霞地貌独特,生态景致宜人,文物遗迹丰厚,石窟艺术宝库”之称谓。通天岩之名源于“石峰环列如屏,巅有一窍通天”。是一座开凿于晚唐,兴盛于北宋晚期的石窟寺,至尽保留自唐代以来较完整的摩崖造像359尊,题刻128品。这里,林木苍翠,景致独特,是一处发育良好的丹霞地貌风景区,被誉为"江南第一石窟",历史景区主要由忘归岩、观心岩、通天岩、翠微岩五个岩洞构成。忘归岩是丹霞地貌发育最好,景致最独特的岩洞。1996年中央电视台《正大综艺》节目为纪念毛泽东诞辰一百周年的专题节目专程来此地拍摄取景。通天岩是整个景区的中心,内有古老的广福禅寺院,蒋介石企图囚禁张学良将军的双桂堂、苏东坡拜访阳孝本的阳公祠。蒋经国先生避暑之所、玉水池、一滴泉等自然景观和历史遗迹,整个山岩绝壁环绕,颇具佛国气象,山岩上还保留有北宋中期所雕刻的拱卫毗罗遮那佛及五百弟子听佛讲经群像,气势雄伟壮观。随着旅游事业的发展,景区由原来的05平方公里扩展到6平方公里。逐步完善了基础设施,绿化美化了景区;同时为游客提供了商品购物一条街,开放了蒋经国舞厅和怡心阁竹楼住宿,一个集吃、住、行、游、娱、购为一体的综合旅游风景区已初具规模。 郁孤台 建在赣州市区北部的贺兰山顶,以山势高埠、郁然孤峙而得名,为省级重点风景名胜区。郁孤台坐落在城区西北部的贺兰山上,海拔131米,是城区的制高点。以其地山势高埠、郁然孤峙,故名。郁孤台在唐代宗时就有记载,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历代文人墨客登临题咏甚多,其中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菩萨蛮》词:“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成为千古绝唱。景因文传,郁孤台也随之名扬四海。原台已毁,但有清代同治十年(1871年)所建的全木结构的楼台一座,1982年重建时改为钢筋混凝土仿木结构,其形制外观均未改动,仍为3层、高17米。登上郁孤台,可鸟瞰古城全景。

宋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简析

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由于南宋小朝廷腐败无能,准备不足,金兵趁机大举南侵,如入无人之境。金兵兵分两路,一路下建康,陷临安,猛追高宗,直捣福建。另一路从湖北进军江西,紧追隆祐太后,隆祐由南昌仓猝南逃,直到赣州才得到喘息机会。当时,赣西一带遭受金兵的侵扰,人民的损失极其惨重。本篇是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作者在赣州任江西提点刑狱(主管司法与监察并兼管农桑)时所写。作者路过皂口,见景生情,由郁孤台下的江水联想到当年逃难人民的血泪,想到沦陷的中原,禁不住产生了江山易主却无法收复的悲痛。这首词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南宋统治集团屈辱求和这一错误政策的不满,抒写了他关心祖国统一的爱国情怀。 八境台 建于北宋嘉毡年间(1056-1063年),因郡守孔宗瀚筑台后绘制《虔州八境图》,并以图求诗于苏轼而得名。历代文人在这里的题咏甚多。八境台依城墙建造,台高285米,总面积574平方米,新建的八境台为歇山重檐,朱楼碧瓦、飞檐书栋,雄丽壮观,屹立在章贡两江汇合处的古城墙上,大有控三江之势。登台远眺,碧波白帆、绿树红楼,历历在目;江风扑面而来,使人心旷神怡、飘飘欲仙。 赣州古城墙 始建于汉代,距今已有二千年的历史,现保存较完整的古城墙修建于北宋年间,城墙平均高7米,从东门至西门长36公里,垛墙、炮城、马面、城门都保存完好。

说起古城墙,或许大家首先想到的是北京万里长城,而今天要给大家介绍的是座历史悠久、至今还在为防洪起着重要作用的砖城墙,那就是赣州宋城墙,当时是土城,后来因江水岁岁冲坏土城,至北宋嘉祐年间(1056-1063),孔宗瀚任赣州知州,开始用砖修筑城墙,但是这些地方的砖城墙都是明代洪五年间以后的,包括北京万里长城。明代洪五年间创建大明皇朝以后,皇帝朱元璋提出“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策略,下令各州、县筑城墙,这是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后来经过南宋、元、明、清、民国,历时900多年的不断修缮、加固,使赣州城形成了一道周长13华里,高大雄伟的城墙。而且护城河、墙垛、城楼、警铺、马面、炮城等设施齐全,整个城池开有西津门、镇南门、百胜门、建春门、涌金门5座城门,其中前3座城门还有二重或三重瓮城。清朝咸丰年间,为了防止太平军攻城,又在赣州城的主要交通要道口兴建了东门、小南门、大南门、西津门、八境台5座炮城。赣州因城池非常坚固,又有江水相助,易守难攻,有“铁城赣州”之称。太平军两次攻城。古城墙有3600米。这些城墙、城门不仅成为今天的游览景点,而且至今还在为赣州防洪发挥重要作用,赣州市政府每年还拨出一定经费维护古城墙。 尤为珍贵的是,在古城墙上保留有数以万计的带有文字的城砖,这种砖被称为铭文砖,上面载有不同时代的不同内容,主要的是××年、××督造、××窑烧造等。最早的一种铭文砖记有北宋熙宁二年(1069年)。记载着赣州古城的兴衰、嬗变,它对于研究我国古代的城市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历史价值。1996年,国务院将赣州古城墙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赣州古浮桥 环绕赣州市的章贡两江上,原有浮桥3座,既市区西北部章江上的浮桥,俗称西河浮桥; 市区东部贡江上的浮桥,俗称东河浮桥;市区南部章江上的浮桥,俗称南河浮桥。赣州其他地区章江、贡江流经处也分布很多浮桥,如赣州市南康凤岗镇码头古浮桥。分别始建于北宋宁熙年间(1068—1077年)、 南宋乾道年间(1165—1173年)和淳熙年间(1174—1189年)。 3处浮桥都采用篾缆联舟结构。3舟用横梁固定为1节,梁上铺以板,每节长10米,宽4米。 西河浮桥长252米,东河浮桥长500米,南河浮桥长300米。 1986年新建西河大人行桥通行后,南河浮桥也拆除。1990年南河大桥建成通行后,南河浮桥也拆除。现仅存市区东部建春门外东河浮桥1座。游人行走浮桥,目睹碧波粼粼,耳闻江涛声声,别有一番情趣上心头。

现存的东河浮桥始建于南宋时期,始建者叫洪迈,江西鄱阳人,在赣州当过知军。著有《容斋随笔》,是唐宋笔记中规模最大、影响甚深的一部笔记。古浮桥全长400米,用了100只小船拼接而成,每三只为一组,整座浮桥分为33组,用缆绳把它们连接起来,然后用钢缆、铁锚固定在江面之上。赣江水运繁忙的时候,每天早上9:00和下午4:00都要开启一次,让船只通过。过去在很多临江的城市都有浮桥,在赣州已沿用了900多年,构成了赣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特有的人文历史景观。 南迁纪念坛 位于龟角尾公园内。客家人南迁纪念坛分基座、铜鼎二个部分,基座借鉴北京地坛的建筑形式,寓意客家人的根在中原,同时体现了客家人以农为本的特色,基座分为三层,象征着客家民系形成的三个阶段,即形成于赣南、发展于闽西、成熟于粤东。基座的踏步分为五级,象征客家人的历史进程中,共有五次大迁移。在基座上安放一个高达5米的三足大铜鼎,象征客家人在通过五次大迁移、完成了三个发展阶段之后,以一种成熟的文化形态,扎根在相毗邻闽粤赣三省的大地之上,在纪念坛上安置铜鼎,一则有定鼎之意,二则铜鼎之足,又寓意客家人的大本营,立足于闽粤赣三省;三则铜鼎为古代祭祀之重器,有插置香烛的实用功能,同时还可将纪念文字铭铸在鼎身之上。纪念坛按120度分为三个面,各个面又分别代表赣南、闽西和粤东,寓意三地在历史上对客家文化的贡献不分伯仲,在当代客家社会相互依存,今后要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纪念坛相对应的三组踏步,则象征着客家人聚居地的三条生命之源——赣江、汀江和梅江。纪念鼎铭文是由华南理工大家客家研究所所长谭元亨先生所题,铭文文体为志铭体,文稿分为纪和颂两大部分。铭文说明了铸鼎的缘由、时间、地点及其意义,记载了客家发展的历史,颂扬了客家的优秀传统文化,是一篇寓意深远、文辞优秀的佳作。 客家文化城 位于赣县县城的东南面,南依逶迤而过的贡江水,对望风水祖师杨救贫隐居地杨仙岭,远眺赣南名山——峰山,山、水、城相互映衬,是一个得天地之灵气的风水宝地。占地600亩,总投资6000万元。整体设计外方内圆,整个建筑风格即秉承了客家传统文化建筑理念,又结合了浓郁的地方人文特色,她集祭祀庆典、文博展览商贸活动、休闲娱乐为一体,是国内目前规模最大、功能最全的客家文化建筑群,是一座展示客家文化的“大观园”,是一座客家人的“精神家园”。

客家文化城是第十九届世界客属恳亲大会的重要参观点之一,中国(赣州)客家文化节主会场,中国客属第三届恳亲联谊大会主会场。城内包括客家宗祠、太极广场、杨公祠、艺术长廊、客家博物馆、风情街等主要景点。 将军园 位于兴国县将军大道南端,占地300亩,是 “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为弘扬苏区革命传统,缅怀将军位的丰功伟绩,充分利用好兴国红色旅游资源而建。将军园由将军广场、将军纪念馆、大型群雕、休闲广场、将军湖、将军岛等组成。将军广场正中安放由汉白玉石雕刻的52米高的毛泽东主席巨型雕像,园内按长征路线进行规划,安放陈毅元帅和兴国籍54位共和国将军的雕像,并利用12块奇石分别雕刻肖华上将所作的12首长征组歌;大型群雕由“中国工农红军兴国模范师”、“中国工农红军少共国际师”、“中国工农红军中央警卫师”三百军旗及69位冲锋陷阵组成的战斗场面群雕环绕组成。将军纪念馆位于将军园内,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屋顶是红军八角帽造型,展厅和大门由镰刀、斧头形状构成,突出兴国红军县的特色,它将利用、实物、文字等形式,再现将军位和省部级领导干部的英勇事迹。 生态保健度假村 明骏九曲生态保健度假村为中国首席生态保健景区。位于定南县天九镇九曲河畔,九曲河位于为东江之源,九曲度假村依山傍水,距离深圳只有320公里,是依据原有地理风貌投巨资建成的集休闲、度假、旅游、保健于一体的生态景区,那里山清水秀、竹海片片、古朴深幽,充分体现着浓郁的客家民俗文化和革命老区的古朴民风,客人可在景区内泛舟、骑马(自费)、射箭(自费),行吟山水间,漫步竹林里,畅游九曲河。

“南武当山”位于龙南武当横岗村。此处以山峰奇险壮美为风景名胜,诸山四面峭壁如削。丛山云雾绕绕似仙境佳地,99座石峰齐耸立,“排如直戟”,直刺穹天,且形似奇异,有“金龟望远”、“巨象凌云”、“五女拜寿“众僧朝圣”、“神女静坐”、“情侣携手”、“玉柱擎天”、“天马跃空”等百姿千态,巍巍壮观。上南武当广东省只有一条九曲盘肠山道。因山势陡峭,有“按胸石”之险,故置铁索供攀援。山上有数百年的两副石刻楹联,皆取“武当”两面三刀字作联首,历来为游人称道。此山明代始建佛堂,清代重修且有“重建武当新碑”。首建佛堂开山祖师钟点有能,法名映莲。传说他一生习武研佛,布善施医,有顶天之力。圆寂葬西岩崖。此后,夕照西岩,常出现“佛光映莲”的奇观。南武当山风景点甚多,除清风关、绝壁天门、寒谷飞虹、空中走廊、“一线天”,尚有松坡、观音井、寒谷、后山等。 关西新围 位于龙南县关西镇新围村,是赣南至今保存最完好、面积最大的围屋。建于清嘉庆三年(公元1798年),竣工于道光七年(公元1827年),历时29年。因规模宏大、保存完整,2000年7月,被江西省政府公布为第四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7月,与燕翼围一起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被江西省政府公布为第一批省级历史文化名村。关西新围,呈正方形,长宽均为88米,占地面积约1万平方米,围墙高约9米,墙厚2米,围屋四角各建有一座15米高的炮楼。关西围整体结构如巨大的“回”字,围屋的核心建筑就在中间的“口”字部位,其构造如同乌石围,是在客家民居“三进三开”特征基础上扩大为“三进六开”,从而形成“九栋十八厅”大型客家民居的典型建筑,共有主房124间。关西新围开基祖徐老四,名名均,字韵彬,号渠园。因他姐姐嫁在燕翼围,常到姐姐家做客,时常为燕翼围的雄伟高大所神迷,内心暗藏竞争意识。姐夫赖世樟资助精明肯干的徐老四做木头生意,他天生聪慧,生意竟渐渐做大。有一回,他从赣州发排往南昌时,顺路搭了省府税官之公子返省,公子的父亲有感于徐老四慷慨助人,遂给了他一块免税牌。从此,徐老四做生意如鱼得水,呼风有风,唤雨有雨,一时间,许多排贩纷纷依附徐老四,也求他给打上其“西昌”火印商号,徐老四则收商号费,从而盈利滚滚。 赣南森林小铁路 于1964年竣工,全线长65公里,途经原赣州市、南康区、上犹县,因生态保护的需要,辉煌一时用于运输沿线地区木材的赣南森林铁路于1998年停用。曾称之为“目前世界上保存得最完好 的小蒸汽机车和窄轨线路之一”,被中科院旅游资源评估小组专家誉为“世界级旅游珍品”。2005年,在当地政府的努力下,赣南森林铁路被改造成森林铁 路旅游专线,通过把铁路沿线上犹五指峰和陡水湖两个国家级森林公园、全国第一座坝内式厂房上犹江水电站、国家A4级景区通天岩、宋城古墙、明代谭邦古城、唐代客家围屋群卢屋村、阳岭森林公园、聂都溶洞群等旅游“珍珠”串联起来,使这条“退役”了6年的森林铁路重现生机。 陡水湖森林公园 位于江西省上犹县,处于上犹江中游。上犹江史称溢江溪、九十九曲河,蜿蜓曲折、水清明净,全长198公里。 陡水湖因建上犹江水力发电站而成湖,水域面积31平方公里,比杭州西湖大40倍。湖面处在群山环抱之中,形成湖岸线长264公里、湖湾427个、湖心岛42个,湖面开阔处纵横达500米以上,视野宽广、波平如镜;狭窄处不足10米,仅容一舟通行。后来,国家又相继在上犹江上建成罗边、龙潭等发电站,形成了“一线穿五珠、一江连五湖”壮美景观,高峡平湖,百里烟波;岛屿港湾,鳞次栉比;火树银花,满江金龙,为犹江山水增添了耀眼的光彩。远眺陡水湖,但见湖水环抱群山,叠山倒映湖中,湖光山色,美不胜收;近看湖水如绸如缎、恬静无痕,偶尔风生斜波、漪涟万顷、袭人芳心。由于环湖植被绿化状态极佳,加之湖水靠近源头,陡水湖的水体更显翠绿清澈。奇峰、异树、石林、飞瀑、漂流、温泉、古庙共同纳入陡水湖绿色生态旅游圈。 阳岭国家森林公园 位于江西崇义县距离赣州市77公里,是集原始森林、天然飞瀑、溪湖山寺为一体的3A级自然风景区。方圆五十平方公里,有秀峰三十六座,飞流瀑布九处。公园内峰峦叠障,古木参天,泉甘溪曲,藤古树珍,四时花木广布,珍禽异兽咸集,保持了完好的亚热带原始森林风貌。苍山翠竹间有云隐寺、观音庙等古迹。由于拥有大面积原始森林,空气负离子含量特别高,平均值达每立方厘米92万单位,最高处为14万个单位,基尼斯总部曾向崇义县阳岭国家森林公园颁发了“空气负离子浓度值最高的风景旅游区”的大世界基尼斯之最证书被称为天然氧吧。是人们回归自然,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主要景点有:

云隐寺位于两座高耸入云山窝中。寺庙种了许多花草,到这里犹如进入世外桃源。听说云隐寺求神拜佛很灵验,信者信之,不信者游之,大家可以进去看看。

阳峰景区阳峰海拔1295米,相对高差1022米。阳峰之趣,在于高、在于险、在于云、在于石、在于杜鹃,登阳岭之巅,经838

海口市演丰镇有多少个村

海口市演丰镇下辖14个行政村(13个村委会+1个居委会),203个自然村:演东村委会:位于演丰镇中部,东濒东寨港,西倚昌城村,南与演南交界...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