逄的逄姓村落
逄姓人群虽然在全国来说不多见,但由于历史原因,在个别地区(山东居多)却承聚居的特点,有许多村落名中带有“逄”字,以下为带有“逄”字的村落名(来源于百度地图):
山东省青岛市
逄猛王村——山东省青岛市胶南市
逄猛孙村——山东省青岛市胶南市
逄猛王村——山东省青岛市胶南市
逄猛张村——山东省青岛市胶南市
逄家庄村——山东省青岛市胶州市
逄家庄村——山东省青岛市平度市
逄家沟村——山东省青岛市胶州市
逄家屯村——山东省青岛市胶南市
逄戈庄村——山东省青岛市平度市
逄家桃园村——山东省青岛市胶南市
前逄家会村——山东省青岛市莱西市
后逄家会村——山东省青岛市莱西市
逄家台后村——山东省青岛市胶南市
逄家大沟——山东省青岛市胶南市
逄家下泊村——山东省青岛市平度市
逄家村——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
崖逄村——山东省青岛市胶南市
山东省潍坊市
逄家庄村——山东省潍坊市高密市
逄家庄村——山东省潍坊市昌邑市
逄家庄村——山东省潍坊市安丘市
逄戈庄村——山东省潍坊市高密市
东逄峪村——山东省潍坊市青州市
逄家岭村——山东省潍坊市诸城市
逄家沟村——山东省潍坊市诸城市
前南逄村——山东省潍坊市昌邑市
东逄翟村——山东省潍坊市昌邑市
西逄峪村——山东省潍坊市青州市
逄家庄子村——山东省潍坊市诸城市
逄家芦水村——山东省潍坊市诸城市
徐家北逄村——山东省潍坊市昌邑市
高家北逄村——山东省潍坊市昌邑市
王家北逄村——山东省潍坊市昌邑市
刘家北逄村——山东省潍坊市昌邑市
西逄翟村——山东省潍坊市昌邑市
小逄翟村——山东省潍坊市昌邑市
逄王一村——山东省潍坊市安丘市
逄王新村——山东省潍坊市安丘市
逄家村——山东省潍坊市高密市
南逄村——山东省潍坊市昌邑市
逄源村——山东省潍坊市寿光市
逄山——山东省潍坊市青州市
逄山森林公园——山东省潍坊市青州市
山东省烟台市
火山逄家村——山东省烟台市龙口市
乌沟逄家村——山东省烟台市蓬莱市
逄鲍村——山东省烟台市龙口市
逄家村——山东省烟台市龙口市
马回沟——山东省烟台市莱州市
辽宁省大连市
大逄村——辽宁省大连市瓦房店市
大逄屯——辽宁省大连市瓦房店市
小逄村——辽宁省大连市瓦房店市
吉林省
逄家崴子——吉林省长春市德惠市
逄家沟——吉林省通化市集安市
四川省
逄家楼——四川省德阳市中江县
河北省邯郸市
逄官营村——河北省邯郸市鸡泽县 序号 省、直辖市 带逄字的镇名、村名、社区名 1 河北省 邯郸市鸡泽县吴官营乡逄官营村 2 吉林省 长春市德惠市边岗乡双城子村逄家崴子 3 吉林省 通化市集安市头道镇米架子村逄家沟 4 辽宁省 大连市瓦房店市复州城镇大逄村 5 辽宁省 大连市瓦房店市复州城镇大逄屯 6 辽宁省 大连市瓦房店市复州城镇小逄村 7 山东省 青岛市黄岛区红石崖街道逄家村 8 山东省 青岛市黄岛区琅琊镇逄家屯村 9 山东省 青岛市黄岛区铁山街张仓村逄家大沟 10 山东省 青岛市黄岛区王台镇逄猛山(山名) 11 山东省 青岛市黄岛区王台镇逄猛孙村 12 山东省 青岛市黄岛区王台镇逄猛王村 13 山东省 青岛市黄岛区王台镇逄猛张村 14 山东省 青岛市黄岛区王台镇崖逄村 15 山东省 青岛市黄岛区张家楼镇逄家台后村 16 山东省 青岛市黄岛区张家楼镇逄家桃园村 17 山东省 青岛市胶州市北关街道逄家庄村 18 山东省 青岛市胶州市铺集镇逄家沟村 19 山东省 青岛市莱西市孙受镇后逄家会村 20 山东省 青岛市莱西市院上镇前逄家会村 21 山东省 青岛市平度市兰底镇逄家下泊村 22 山东省 青岛市平度市马戈庄镇逄家庄村 23 山东省 青岛市平度市仁兆镇逄戈庄村 24 山东省 潍坊市安丘市黄旗堡镇逄王二村 25 山东省 潍坊市安丘市黄旗堡镇逄王三村 26 山东省 潍坊市安丘市黄旗堡镇逄王四村 27 山东省 潍坊市安丘市黄旗堡镇逄王新村 28 山东省 潍坊市安丘市景芝镇逄家庄村 29 山东省 潍坊市昌邑市都昌街高家北逄社区 30 山东省 潍坊市昌邑市都昌街刘家北逄社区 31 山东省 潍坊市昌邑市都昌街南逄村 32 山东省 潍坊市昌邑市都昌街前南逄村 33 山东省 潍坊市昌邑市都昌街王家北逄社区 34 山东省 潍坊市昌邑市都昌街徐家北逄社区 35 山东省 潍坊市昌邑市奎聚街东逄翟村 36 山东省 潍坊市昌邑市奎聚街西逄翟村 37 山东省 潍坊市昌邑市奎聚街小逄翟村 38 山东省 潍坊市昌邑市围子镇逄家庄村 39 山东省 潍坊市高密市呼家庄镇逄家庄村 40 山东省 潍坊市高密市双羊镇逄家村 41 山东省 潍坊市高密市注沟镇逄戈庄村 42 山东省 潍坊市青州市王坟镇东逄峪村 43 山东省 潍坊市青州市王坟镇西逄峪村 44 山东省 潍坊市青州市西南王坟镇逄山(山名) 45 山东省 潍坊市诸城区辛兴镇逄家芦水村 46 山东省 潍坊市诸城市百尺河镇逄家庄子村 47 山东省 潍坊市诸城市郭家屯镇逄家岭村 48 山东省 烟台市龙口市兰高镇逄鲍村 49 山东省 烟台市龙口市龙港街逄家村 50 山东省 烟台市龙口市石良镇火山逄家村 51 山东省 烟台市蓬莱市刘家沟镇乌沟逄家村 52 四川省 德阳市中江县白果乡壶瓶村逄家楼 53山东省青岛市胶南市珠山办逄家二村
支派分布
1、一支民国重排的辈分字辈:「立志振中华,显乐升平百万年,一心卫祖国,永保共和亿兆年」
2、一支字辈:「永福学殿庆 魁元万德成 天庭保安玉 仁义有连登」。
3、一支字辈:「文国万泗兴 义志德成方」
4、 西安市,祖籍高密:玉、增、林辈,向上还有「单」字
5、 祖籍是山东龙口黄县的台湾的逄家人, 辈分「连、学、(不清楚)、春、(不清楚)、永、麒、海、孝」
6、 山东高密的辈分是:印、凤、清,明,金,德,(注:另一说「凤」在「德」的后面,又另:高密景芝镇人,从曾祖排辈依次为凤.玉.明.春)
7、 山东潍坊昌邑市的逄:维、振、令、云
8、 山东烟台栖霞桃村镇的桥子沟村的,据老辈讲,我们是从烟台福山迁来的,我们现有的排法是:书、丰、忠、晓
9、 山东胶州北王屋镇逄姓:广、熙、洪、恩
10、山东黄县:世、守、诗
11、山东龙口市龙港街逄家村人的辈份:连、学、日、中(春)、天(永)、晓(定居天津祖籍龙口的也有:连、学、日、中、天的排法)
12、山东安丘景芝镇逄家庄的, 看辈份排行仅知道有克、文、志、金(名)、春、作、仁等辈
13、山东诸城凉台的辈分:建、洪、锡、学、志
14、山东青岛莱西市院上镇逄家会村:树、本、焕、型、锦、淑、格
15、山东莱阳,村名是地北头,族谱里辈分: 熙、希、振、玉
16、山东:忠、风、孝
17、黑龙江的五大连池:述、孝、海、国、泰、安、乐
18、黑龙江省庆安县:万、俊、树
19、辽宁的逄姓:井、树、克、忠
20、辽宁省辽阳市逄氏一族 :茂、镇、永、
21、吉林省白山市蒙江县(现靖宇县)辈分(清末有三兄弟闯关东时迁至):吉、广(女淑)、熙、洪、恩
22、山东胶南寨里乡境内,目前推测这支人数分布最广自十五静穆祖之后,按照“金水木火土”五行相生原则排辈--“钧 涵 本 焕 增 / 锦 淑 格 炤 坽”
23、山东省青岛莱西市沽河街道办事处早朝村:洪、京(女:淑)、东、型
24、山东省青岛胶南珠山办二村:锦、淑、格、照、垅
如果您家是辽宁岫岩苏子沟镇的满族逄姓,那么您家应该是汉军八旗,本姓即逄 氏。
您家祖上本是汉人,祖籍江苏海州,明洪武年间被编入卫所成为世袭军人。永乐10年您家2代祖又被迁往山东蓬莱驻防,此后很长一段时间生活在山东。
崇祯6年您的祖先归登州参将孔有德率领,奔赴宁锦战场抵御清军。不巧徒中因遇大雨封道,所部军卒因耽误行程畏惧军法处治而哗变。孔有德被迫率部起义,渡海到辽东投奔皇太极。
您家祖上自此加入清军,崇德初年您家祖上被编入陈汉军正红旗,从此融入满族。后来入关进驻北京。到顺治6年逄氏家族又被抬入陈汉军镶黄旗。清康熙7年逄氏又奉命调往兴京驻防,落户到岫岩苏子沟古龙屯,直到今天。后世子孙散居凤城、岫岩等地。
春[春、萅、、旾、,读音作chūn(ㄔㄨㄣ)]
一姓氏渊源:
第一个渊源:源于官位,出自上古时期少昊帝属下春扈氏,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少昊氏,为中国上古五帝之一,他设置有九农之官,负责掌管农业。农从春起,因此又称“春扈氏农正”,简称“农正”、踳官。
在春扈氏农正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春扈氏、春氏、踳氏、扈氏、舛氏等。
第二个渊源:源于官位,出自西周时期春官制,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中国古代,常以春夏秋冬四季名设官。唐朝时期贾公彦在《周礼正义序》中引《左传》记载:“颛顼以来,春官为木正。”在西周时期,以“宗伯”为“春官”,为六官之一,掌管邦礼。
春官,亦称作春卿、春官正。在周王朝,春、夏、秋、冬四官被称作“四辅”。
在春官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春氏,是非常古老的姓氏之一。
第三个渊源:源于古八卦,出自古代方位之称,属于以方位称谓为氏。
中国古人在天文星图上发现,北斗七星在立春时节,斗柄指向东方日出之处,形如“旾”字。
“旾”字即古“春”字,因此古人以东方为春,后世遂以“春”指代东方,故而有春方(东方)、春路(向东方的道路)、春溟(东海)等称谓。如今天著名的武汉东湖,仍有人称其为春湖。
在春秋时期,即有人以所居方位为姓氏,如居城之东边、邑之东方、国之东部之人就有以向称氏者。到汉朝时期,著名的复姓十三氏中就有东宫、东郭、东门、东野、东田、东陵、东蒙、东莱、东邱、东乡、东里、东关、东闾,其后代中有人省文简化改为单姓东氏,亦称春氏,世代相传至今。
第四个渊源:源于芈姓,出自战国时期楚国春申君黄歇之后裔,属于以先祖爵位名称为氏。
据文献《何氏姓苑》记载:“春姓,春申君黄歇之后。”
春申君,黄歇,公元前?~前238年,战国四公子之一,楚国国相。
黄歇少年时便游学,他博闻、善辩、明智、忠信,他宽厚爱人、礼贤下士、招致宾客,以辅佐治国而闻于世。
在楚顷襄王执政时期,秦昭襄王派大将白起带兵打败韩、魏两国后,联合韩、魏两国共同讨伐楚国。当时形势危急,楚顷襄王派能言善辩的黄歇出使秦国,说服秦昭襄王退兵。
后楚顷襄王病重,黄歇设计使留在秦国作为人质的楚太子熊完逃回楚国即位,即楚考烈王。在楚考烈王元年,楚考烈王以黄歇为相,封为春申君。赐淮北地十二县。在秦军围攻邯郸时,黄歇带兵救援。后又为楚北伐灭鲁。
当时楚考烈王无子,黄歇深以此为忧。后来,黄歇娶赵国女子李园之妹,在李园之妹有身孕后,将她献于楚考烈王,生子被立为太子(楚幽王),而李园之妹则被立为王后。李园因此逐渐掌握大权,他怕这件事情会败露,遂蓄养死士,欲杀黄歇。
在楚考烈王病逝后,李园令刺客埋伏于棘门之内,然后招黄歇来做客。黄歇欣然而来,结果被李园杀死,然后还要戮杀其全家,致使黄歇族人四散逃逸。
在黄歇的后裔子孙中,有以黄歇之爵“春申君”为姓氏者,称春申氏。后有省文简化为单姓春氏、申氏者,亦有仍以复姓承传至今者。
第五个渊源:源于官位,出自南北朝时期北周官制春官府都上士,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西魏恭帝元廓三年(公元556年),宇文护掌管国家大政,为大司马,后封晋国公。他迫使西魏恭帝禅位于周,不久就在西魏恭帝四年(公元557年)杀了元廓。同年,宇文护扶持宇文觉称周天王,建立北周政权,是为北周孝闵帝。
两年后的北周明帝宇文毓武成元年(公元559年),宇文护废黜了宇文觉,然后毒死了他,又立西魏王朝的实际建立者宇文泰第四子宇文邕为帝,是为北周武帝。
北周武帝仿周礼,设置了春官府,通令为大宗伯卿,称都上士,官秩正三命,司职一如西周时期的春官,负责掌管邦礼。该官职后成为历朝历代的礼部员外郎。
在北周春官府都上士的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春官氏,后汉化省文简化为单姓春氏、都氏。
第六个渊源:源于官位,出自元朝时期官制春官正兼夏官正,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元朝时期,在太史院设有“春官正兼夏官正”之官职,由通晓天文历算的学者担当,其中历有西域人、 、波斯人等,定员一人,掌管观测天象,计算历法,官秩正五品,辖下有南北日官等属员。
在“春官正兼夏官正”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春氏。
第七个渊源:源于职业,出自唐朝时期酿酒官衙春司,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在唐朝,人们皆呼酒为“春”,如春杯(酒杯)、春台(饭桌)、春酎(春酒)等。因此,酿酒官衙即作“春司”,掌管酿酒之官吏、工匠俗称春官、春师,甚至许多酿酒家族多称为“春长世家”、“春涌酎世”、“永春人家”等。
在春官、春师等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的官职或职业称谓为姓氏者,称春氏,或酒氏。
第八个渊源:源于蒙古族,出自元朝时期蒙古实哷部,属于以部落名称汉化为氏。
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蒙古八旗姓》记载:蒙古族实哷氏,亦称什勒氏,世居乌叶尔拜柴(今内蒙古郭尔罗斯)。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Sire Hala。
蒙古族、满族实哷氏,在清朝晚期多冠汉姓为春氏、石氏、郭氏等。
第九个渊源:源于赫哲族,出自明朝时期赫哲族禄叶哷部,属于以部落名称汉化为氏。
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赫哲族禄叶哷氏,亦称努叶勒氏、陆如火氏,属于依兰三姓之一,以部为姓,世居黑龙江沿岸、三姓(今黑龙江依兰)、虎尔哈(今黑龙江宁安)、松花江、奇纳林赫哲部(今黑龙江同江秦得利)等地。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Ruyere Hala。
赫哲族、满族禄叶哷氏,在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陆氏、芦氏、春氏。
第十个渊源:源于满族,属于以部落名称汉化为氏。
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①满族富察氏,满语为Fuca Hala,属于满族、锡伯族、蒙古族共有姓氏。今日满族中的富氏、傅氏、春氏等,为同一原始满族姓氏中富察氏的后裔。富、傅二者之间,只是在冠用汉字时所出现的同音异字。满族富察氏是清朝道光末年仿效汉族文化习俗,取其满族多音节姓氏中的第一个音节“富”、“傅”而冠用的汉姓。早在明朝中叶以前,富(傅、春)氏的先人在迁徙中,曾经居住在今日吉林省伊通县境内的阿什河、斡泯河流域。富察氏是以地命名的姓氏。按《八旗满洲氏族通谱》的记载:“富察,本系地名,因以为氏。其氏族甚繁,散处于沙济、叶赫……长白山及各地方……富察氏先世旺吉努,满洲镶黄旗人,世居沙济地方,后金初年率族众投归,清太祖努尔哈赤将族众编为半个佐领,由其统领。”富察氏族众在女真各部的统一战争中,多有业绩,史料中立传之人达十数人之多。查寻富察氏宗族在明代以前的迁徙足迹,他们氏族的原始居住地在黑龙江中下游地区。氏族在随着历史上女真人的数次大规模迁徙而逐步南迁。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迁徙途中遗留下多处氏族居住过的遗址,在宗族谱书中所记注的蜚悠城即是其中的一处。远在金、元时期,富察氏的氏族姓氏为蒲察氏,并为金代的女真大姓,亦是金代的望族。《金史·列传》中记载了十数位蒲察氏族中成员的传记。据史籍《金史,国语》的注释,蒲察氏在金国时期汉译为李氏。今日满族富(傅)的姓氏演变,从金国时期起即产生音移变化,而没有产生译意上的变化,故此形成了由蒲察氏→富察氏→富(傅)氏的全部演变过程。到清朝末期光绪二十六年(庚子,公元1900年),有傅吉凯为镶红旗副都统,率军在北京应用抵抗八国联军的入侵,壮烈牺牲。其妻为免遭侵略军侮辱,令女儿、女婿自缢,然后举烛焚家。其子傅春祥、傅春寿后因家谱焚毁,令后裔皆以“春”为姓氏,世代相延至今。
②满族洪鄂春氏,满语为Hongecun Hala,世居伊汉阿拉屯、雅兰(今俄罗斯雅兰河流域)、绥分(今黑龙江绥分河上游地区)、辉发(今吉林柳河、辉发河以及沙河下游,桦甸、辉南一带)等地,后多冠汉姓为洪氏、关氏、春氏。
③满族讷哷氏,亦称那尔氏,满语为Nere Hala,世居黑龙江,所冠汉姓为春氏、康氏。
④满族诺罗氏,亦称诺落氏,满语为Nolo Hala,世居舍楞阿河(今地待考),所冠汉姓为春氏。
二得姓始祖:
春申君
三当代名人:
春良会:(公元?~1357年待考),亦称东良会;巩昌人(今陕西陇西)。著名元朝末期将领。
春良会个性耿直,事亲孝顺,教子爱国。
春良会很重视文教,并且培养儿子继承他的事业。经过长年的努力,后来东良会和他两个儿子治理的地方,人们都知书识礼,尊重文化。
元朝末期,春良会出任商州(今陕西商洛商州区)总兵,适遇红巾军大起义,他让长子携眷属前往华州(今陕西华县)居住,次子携眷属前往朝色居住,临行前他对两个儿子说:“朝廷把一方土地交由我管理,义当死守。”
元至正十六年(公元1357年),当红巾军在李武、崔德再的率领下,经襄樊大举进攻商州城时,春良会指挥全城将士奋勇死守,直至战死。部属将士们在他的忠勇行为感召下,个个奋不顾身,虽死伤众多,但城未失守,保住了全城,为摇摇欲坠的元朝陕西的各州、郡地方官员树立了忠臣之榜样,陕西的各州、郡因此拼死抵抗红巾军,并向元朝廷告急。
元朝 派遣悍将察罕帖木儿、李思齐等领兵入关围剿。元至正十六年夏天,红巾军首领刘福通又派李喜喜、白不信、大刀敖等将领率军进陕增援。红巾军援军入陕后,攻占了兴元路(今陕西汉中)、秦州(今甘肃天水)、巩昌(今甘肃陇西)等地,又合兵围攻凤翔,但最终皆遭到了察罕帖木儿的凶猛打击,损失重大。
春 柳:(公元1937~今),本名柳春青;内蒙古人。著名教育家、书画家。
文化部特聘书画家,世界杰出华人艺术家,世界杰出华人艺术家金紫荆荣誉勋章获得者,文化部中国诗歌文化中心研究员,世界汉诗优秀艺术家,中国优秀作家,世界优秀专家,世界教科文卫组织专家成员。《中国评论》特邀评论员, 中央党校《市县领导月刊》管理委员会委员,《中国书画研究》特邀撰稿人,《华人艺术》特邀编委,中国亚太经济发展研究中心行业高级研究员,中国国际经济文化发展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中国国学研究会研究员。书法作品在美国纽约华埠孔子大厦、中国艺术中心大厦、美国休斯顿大学、日本东京美术馆、日本东京银座、日本大阪美术馆、韩国汉城、首尔、泰国曼谷、巴西圣保罗、比利时布鲁塞尔、加拿大温哥华、澳大利亚悉尼、澳洲新西兰、法国巴黎、古莱姆国家博物馆、奥地利维纳,、俄罗斯中央美术家之家、香港大会堂和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展出。
作品经文化部艺术品质部审定,经中 宝艺术品中心认定,收入《中 宝——书画艺术大典》销售于中国嘉德、荣宝、翰海、中商盛佳等各大拍卖公司,亚洲酒店易站,欧美和马来西亚网站,销售于《世界艺术网·中国杰出艺术家作品拍卖库》获中国当代书画艺术杰出成就奖,当代中国书画最具收藏价值的书画艺术家,书法作品印制“当代中华文化名家专题邮票,由人民日报、中国书画报和中国艺术报,各以四分一版面刊登宣传,与国际接轨,使书画艺术走向国际市场。
书法作品和论文《从美国高考作文看问题》由中国国家博物馆艺术品开发中心发出邀请,以国家顶级艺术珍品由国家博物馆收藏,并收于《中国艺术名家精品典藏》。
论著颇丰,号称其至今对人类有五大贡献:
①关于从根本理论上指导中小学生作文的理论,将人类从作文的误区里解放出来;
②关于书法之妙和传统与创新理论;
③美于全力培养人类社会竞争佼佼者的理论;
④关于撰写原始创新理论的理论;
⑤关于现代社会及其艺术表现的理论。
其《素质论》出席泰国曼谷国际教育论坛大会作专题学术报告。其《当今书法的弊病及其医治》由《中国书画研究》刊发后,由人民大会堂管理局赠发给全国十届人大和政协三次会议“两会”的文化艺术代表们阅读,受到广泛关注和高度评价。其《“外师造化”不能丢》和《书法创新论——略论传统入与传统出》双获国际金奖。《书法创新论——略论传统入与传统出》评为国家自主创新,中华爱国十大文化领袖人才特别提名奖。其《再论全力培养人类社会竞争的佼佼者》收入《中国专家、学者十年贡献人物业绩与文论》,其《问题不能混淆》刊发于《国际学术交流》和《中国新时期学术论文经典》;其《现代论》由《国际学术交流》刊发,被评为优秀论文一等奖,被誉为“学科带头人”,为中华民族的精神文明建设做出优异贡献。
以上由国家八大部委相关组织组建的中国记录年鉴汇编委员会和中国纪录证书鉴证委员会评为“华夏精英”金奖,为推动人类社会文明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做出了突出贡献,由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改革与发展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从二十余万优秀人物中评为“改革先锋”金奖,为我国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事业做出突出贡献。
由中国人才战略与经济发展研究院、前进中国杂志社和新世纪兴国人才信息汇编编委员,从近十万余名具有高、中级职称的专家学者、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社会各界有一定影响力的知名人士代表中评为“新世纪兴国人才”金奖,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做出了突出贡献。
四迁徙分布:
根据公安部全国公民身份证号码查询服务中心统计,我国大陆春氏人口数为28323人以上,主要分布在云南、内蒙古、安徽、河南、四川五个省份,其他省份春氏户籍人口数均不足一千。北京市内春氏人数为228人以上。
注:
中国大陆夏氏人口数为4254549人以上,秋氏人口数为22707人以上,冬氏人口数为15661人以上。
五郡望堂号:
1郡望:
平原郡:始建于西汉高祖时期的西汉初年(公元前206年),治所在今山东省平原县西南。辖境相当于今山东省平原、陵县、禹城、齐河、临邑、商河、惠民、阳信等地。东汉以后,或为国,或为郡。北魏时期废黜。隋、唐两朝时期曾以德州为平原郡,治安德,即今山东省陵县。
光 州:即今河南省信阳市潢川县,古称弋阳郡、定城、光州、南郢州、淮南郡。潢川在古时称光国,西周初期为黄国,是中华黄氏的发源地,战国四公子之一春申君黄歇的故里。以流经境内的潢河而名,其水因流经黄国故土,春秋时期名为黄水,后来在“黄”旁加水,为“潢”。西汉初期,汉高祖刘邦在黄地置弋阳县,为潢川建县之始。东汉初期以弋阳为弋阳候国。三国时期,魏文帝黄初元年(公元220年)置弋阳郡,辖弋阳、期思、轪和西阳四县,隶豫州,始系郡、县同治。南北朝时期更名为定城。宋、齐、北魏、北齐、北周,曾改为南郢州、淮南郡,仍隶豫州。隋文帝开皇元年(公元581年)废淮南郡,复弋阳郡,统定城、光山、殷城、固始、期恩、乐安六县,隶杨州。唐高祖武德三年(公元620年)改弋阳郡为光州(治光山),以定城名为弘州(隶光州),唐睿宗太极元年(公元712年)徙光州治定城(潢川名光州之始),辖定城、光山、固始、仙居、殷城五县,隶淮南道。宋徽宗宣和元年(公元1119年)升光州为光山军,领属依故;高宗改光州为蒋州,未几即复;宁宗建州为两城,南城为县治、北城为州治。明朝时期,将南北城统称光州。清雍正年间升光州为直隶州,隶河南布政使司,辖光山、固始、息县、商城四县。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改光州直隶州为潢川县;民国十七年(公元1928年)为第三行政区治所,辖潢川、光山、固始、息县、商城、信阳、罗山、正阳八县;民国二十一年(公元1932年),为河南第九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辖潢川、光山、固始、息县、商城、信阳、罗山、经扶(今新县)八县。1949年1月中国人民 解放潢川,中央人民 设潢川专署,1952年并入信阳至今。潢川文化源远流长,汉末陈酆、晋代陈冲、元化大文豪马祖常、明朝刘绘、刘黄裳等文坛巨匠,都曾留下不朽的宏著名篇。境内文化古迹众多,黄国故城遗址为省级重点文化保护单位,出土的青铜器中有多件被珍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
2堂号:
玉林堂:明朝春升(东升),博学能文,教子有方,生有四子,其中三人中了进士,人们称他“玉林凤群,科第世家”。
逄 páng
逄氏或是一个典型的汉族姓氏,其人口总数在中国的大陆和台湾省均未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
今吉林省的长春市,江西省的鹰潭市,山东省的黄县、龙口市、安丘县、胶县,天津市,等地,均有逄氏族人分布。
——摘自百科
逄的拼音是:páng。
逄,páng,汉字,多用于姓氏。
逄姓起源有三:
一、出自姜姓,上古炎帝之后。炎帝裔孙有人名陵,商朝初年受封于逄(今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县),建立逄国,为伯爵位,也称逢伯陵。至西周武王时,逄国灭亡,易其地为齐,改封给姜太公,原逄国后人以原国名命姓,遂成逄姓。见《姓氏考略》。
二、起源于夏朝,是名弓箭手逄蒙的后代。唐代学者颜师古说,逄姓的起源和逢姓相同,都是逢蒙的后代。夏朝时候,有个出名的弓箭物叫逄蒙,曾拜后羿为师。他的后人芤姓逄,称逄氏。
三、起源于春秋时期。春秋时齐国君主齐顷公有车右官名逄丑父,其后代子孙也称逄氏。成为逄姓又一支。
逄氏属地:谯郡,现在安徽省亳州。
逄姓始祖:
逄伯陵。逄姓出自姜姓,起源于6000年前,炎帝之子逄伯陵,以国名为氏。据《万姓统谱》记载,炎帝有子名叫陵,商朝初年受封于逄(今山东省临朐县石门山),建立了逄国,为伯爵,世称逄伯陵。后来周武王灭掉了逄国,该国的后世子孙便以原国名作为姓氏,这样就有了逄姓,故逄氏后人奉逄伯陵为逄姓的始祖。
1、逄姓,在《百家姓》中排名第296位,《百家姓》是一篇关于中文姓氏的传统启蒙读物,与《三字经》《千字文》并称传统蒙学三大读物,按文献记载,其成书于北宋初年,现已流传千百年,在中国姓氏文化的传承、中国文字的认识等方面起了巨大的作用。
2、《百家姓》既是一本启蒙教材,也是一本记录中国姓氏的书籍。其内容来源于姓氏的发展。在《百家姓》之前,有关姓氏的文字记载可以上溯至商代甲骨文。战国时有史官编著的《世本》,记载黄帝至春秋时期诸侯大夫的姓氏、世系、居邑等等,可惜到宋朝已经逐渐毁坏。该书原收集姓氏411个,后增补到568个,其中单姓444个,复姓124个。其采用四言体例写法,按韵编排,每句四字读起来朗朗上口,便于学习和记忆,因此流传极广,至今仍是妇孺皆知。
逄的逄姓村落
本文2023-11-10 14:32:37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4513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