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氏家谱辈分具体排列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10浏览:1收藏

马氏家谱辈分具体排列,第1张

字辈排序:

陕西神木、秦川、山西罗峪口马氏一支字辈:“茂兆世学子惠明义福照光荣”。

陕西陕南马氏一支字辈:“文成登元良玉启英进昌忠孝全富贵永远正朝堂”。

陕西榆林马氏一支字辈:“金文玉丕振图志川建邦”。

陕西扶风马氏一支字辈:“承斯龙天子单铭德步廷腾世学文正国兴邦永绍汉应汝先君定登云”。

陕西马德昭后裔马氏一支字辈: “乾德秉天勋泽永传”。

陕西榆林马氏一支字辈:有,金,战,登,如,会,凤,鸣,祖,贤,高。

云南华宁回族马氏一支字辈:“文春安甲家有本元国中远正四德维新”。

云南昭通马氏一支字辈:“福寿永远康忠孝传家信诗书衍泽长”。

云南鲁甸回族马氏一支字辈:“贤正义之春荣阳龙明兴(德)毓林广西成刚永长洪真”。

云南马氏一支字辈:“明才贤永关”。

云南马氏一支字辈:“恩清家普昌礼义”。

云南东川马氏一支字辈:国正天兴顺,官清明自安,贤得福利少,子孝父恩宽。资料已毁,口传祖籍,南京应天府高石砍柳树湾。

山东济宁马氏一支字辈:“兴骏瑞照玉”。

山东阳谷马氏一支字辈:“永云月世德文修继志成保守广进化作述维令名光耀功安顺忠孝吉庆祥诗书长久续兴业代相传”。

扩展资料:

马氏家谱被历代马氏子孙视为宗族里的圣物,神圣不可侵犯,被郑重地保管着。

宗族文化是华夏文化的一大特征,家谱(又称族谱)则是宗族文化的重要体现。一部优秀的家谱,记录着一个家族的发源、发展及流布的历史。马氏家谱,正是一部部马姓家族的发展史,是一部部维系马姓家族的圣物。

马姓,中华姓氏之一,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嬴姓、子姓及少数民族改姓等。赵奢得姓始祖,邯郸即是中华马姓的祖源地,赵奢的子孙后代便以“马服”为姓,后又改为单姓“马”。

扶风郡为主要郡望,铜柱堂为主要堂号。主要分布宁夏大部、甘肃大部、青海东部、内蒙古西部、新疆乌鲁木齐地区。

2013年,马姓人口为1198万人,占中国总人口106%,排名第17位。

赵奢即为中华马氏的始祖,邯郸即是中华马姓的祖源地。因赵奢死后葬于今天邯郸县三陵乡的紫山,因此紫山又称马服山,是世界马姓祖山。

在远古的舜帝时代,东夷部落首领伯益因佐大禹治水有功,被舜帝赐姓为嬴姓,伯益的后代造父被周穆王封在赵城。战国初期,赵衰子联合魏氏、韩氏瓜分晋国后,建立了赵国。

当时,赵国公子赵奢(赵武灵王的裔孙)能文能武,以善于用兵而著称。赵文王二十九年(公元前270年),赵奢奉命抗击秦军的进攻而大获全胜,因战功卓著被赵惠文王封在马服(今河北省邯郸市西北),称为马服君,他死后便葬在封邑。

他的子孙最初以“马服”为其姓氏,后去掉“服”字,称为马姓。赵奢从而就成了马姓的得姓始祖。 

家谱体例:

宋代大文学家欧阳修和苏洵都倡修族家乘,他们不仅亲自编写了本姓的族谱,且提出了编写族谱的体例和方法,并逐成为后世修谱的规范。马氏家谱于欧、苏体皆有所采,或者干脆将两种融合。

如暨阳扶风马氏宗谱》采用苏洵“谱法”,“凡子而后得为谱,为谱者皆存其高祖,而迁高祖之父”,用“小宗之法”,即只记五。

《锡山马氏统谱》则采用欧阳修“谱法”,而自可见之世,印为高祖,下至五世玄孙别自为世”。原则上是以远近、亲疏为别,乙远者、疏者略之,近者、亲者详之”。

马氏家谱采用欧、苏两种谱法,但不是单的模仿、套用,而是结合马姓的家规、族等具体情况而有所变通,这就形成了独特马姓家谱编写凡例。如《暨阳扶风马氏宗凡例》有20条,其一说:“系图为谱之纲,传为谱之目。

凡有官爵者,制诰敕论等文当备载于谱首,无官爵者,生配、死葬、序赞、传文亦宜附载于后,俾后之子孙得有所观法而兴起焉。”其四说:“总图五世一提者,仿苏老泉遗式;盖取五世,外亲尽之义也。”其五说:“各派复为旋图,以引其传者,盖取曾南丰式,为分别小宗之义,明亲疏也。”

对于哪些族人不能入谱,马氏家谱一般都有明确规定,这通常与其家规、家法密切相关。

如《暨阳扶风马氏宗谱凡例》规定:“子孙为僧道者,不列行第,不登图叙,以其外宗族,而趋异端也。”

“子孙有过恶、训诫不悛者,会众声罪,谱削其名,以其玷宗祖也;如能改进,则复之。”

“同族结婚,即同族同谱者,风化攸关,应禁入谱。”

“某子配合某氏,已经结婚者,倘某子亡故,某氏转配族人,则不论尊卑、适合与否,一概不得入谱。”

不得入家谱,也就相当于赶出族门,这对于重根崇源的中国人来说,是莫大的耻辱与惩罚。马家家法之严,由此亦可见一斑。

参考资料:

马姓-

马姓家谱-

  马姓家谱文献目录

  莆田马氏族谱:不分卷马俊光等纂修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钞本 一册 残本 书名据书签题 上图:JP994

  河北省

  河北·丰润马氏家谱不分卷 (民国)马怀义纂民国二十一年(1932)铅印本 一册 国图

  河北廊坊·安次得胜口马氏家谱不分卷 (民国)马钟诱修民国十二年(1923)铅印本 四册 国图(存十六卷)吉林大学(存十七卷)

  河北廊坊·安次得胜口马氏家谱稿不分卷马钟诱编味古堂钞本 一册 国图

  河北廊坊·东安马氏家谱稿不分卷 (清)马钟诱编钞本 三册 国图

  河北大城·马谱一幅马日兴纂钞本河北青县崇仙镇野儿屯

  河北·东光马氏家乘附补遗不分卷 (清)马德潜等八修 清咸丰十年(1860年)唏眩堂刊本 四册 美国

  河北东光·马氏家乘附补遗不分卷 (清)马(钅荣)(王步)等九修 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睇眩堂活字本 四册附二册日本 美国

  河北东光·马氏家乘不分卷 (民国)马春晟 马春垌等十修民国十一年(1922年)木刻本 八册 中央民院 河北大学 吉林大学 苏州大学

  河北青县·崇伦堂马氏宗谱二十三卷首一卷 (民国)马步瀛纂修民国十年(1921年)铅印本 二十四册历史所 吉林大学注:明成化二十二年马思聪始修此为八修

  河北·马氏族谱不分卷 (清)马毓椿 马斡臣等修 清光绪八年(1882年)刻本 四册人民大学

  山西省

  山西·介休县张兰镇马氏族谱不分卷 (清)马书奎等修 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刊本 一册 日本 美国山西介休县张兰镇

  马氏族谱不分卷 (清)马书奎等纂修 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刻本 二册 书名据书名页题 上图:915655——56

  辽宁省

  辽宁本溪马氏谱单一卷 辽宁本溪市偏岭满族乡小夹河

  辽宁马佳氏族谱四卷图一卷 (民国)马延喜修民国十七年(1928年)京华印刷局排印本 五册 国图(二部)历史所 北京大学中央民院 人民大学 南开大学 辽宁图 吉林大学 哈尔滨师大 日本 美国注:始修于 清道光二年此为三修

  吉林省

  吉林·马佳氏族谱不分卷 (民国)马广菜撰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写本 一册日本 美国

  吉林永吉·马氏谱书不分卷 (民国)马双春撰修民国二十九年(1940)铅印本 一册吉林 吉林市图

  上海市

  上海嘉定·马氏族谱不分卷 (民国)马元芳纂修民国十六年(1927年)马仲常钞本 一册四川图

  江苏省

  江苏·常州马氏宗谱前编八卷首一卷末一卷续编二卷首一卷末一卷 (清)马裕丰撰 清光绪间常州马氏木活字本 国图 日本 美国注:前编总目题(东门马氏宗谱);前编卷六及七各分上下实四卷;有光绪元年马裕丰序

  江苏南通·马氏宗谱七卷首一卷末一卷 (民国)马炳黎总纂 南通马氏阁族续修 民国十年(1921年)铅印本 二册江苏南通市图

  江苏镇江·京江马氏宗谱二卷图一卷 马汉卿等修 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活字 二册 日本 美国

  江苏镇江·马氏宗谱五卷 (民国)马继光纂修民国十三年(1924年)宝善堂活字本六册 历史所 注:明正德间始修

  江苏常州·马氏宗谱七卷首一卷 (清)马盔高主修 清光绪二十三年(1877年)体仁堂木活字本 八册南开大学注:始修于 清康熙五十三年此为五修

  江苏·常州马氏宗谱六卷首一卷 (民国)马文寿续修民国八年(1919年)志诚堂铅印本 六册河北大学

  江苏常州·毗陵艾干马氏宗谱二十二卷 (民国)马产贤 马金炳纂修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聚未堂木活字本江苏常州市图注:谱始修于明景泰三年马紫(山隆)

  江苏无锡·锡山马氏宗谱不分卷 (清)马玉树重修 清嘉庆八年(1803年)忠孝堂刻本 十五册吉林大学

  江苏无锡·锡山马氏宗谱二十卷 (清)马福培等重修 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木活字本 二十册 日本 美国

  江苏江阴·利城马氏宗谱六卷 (清)马景和等修 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树德堂刊本六册 美国

  江苏·吴县西洞庭马氏宗谱十卷首一卷 (清)马显岳 马学燧等续修 清乾隆四十年(1775年)刻四十五年 (1780年)续刻本辽宁图注:马春创修于明成化十二年

  江苏吴县·洞庭林屋马氏宗谱六卷首一卷 (清)马世钧 马学礼等续修 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刻本 十册辽宁图 吉林大学注:马春创修于明成化十二年版心、书名作《马氏族谱》

  江苏吴县·洞庭林屋马氏宗谱八卷首一卷 (清)马廷珠等续修 清光绪元年(1875年)刻本 八册 国图·吉林大学 南京图

  江苏吴县·马氏家谱十卷 (清)马恩藻等修 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钞本 五册 美国

  江苏·昆山马氏族谱二十一卷首一卷 (清)马光楣修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万卷楼刊本八册 美国

  江苏昆山·马氏族谱十六卷首一卷· (民国)马光楣修民国七年(1918年)万卷楼钞本 六册 美国

  江苏昆山·昆山马氏族谱序一卷 (民国)邹福保撰民国三年(1914年)稿本 三十一年 (1942年)邹福保修装 一册江苏苏州市图

  江苏·马氏族谱□□卷 (清)马敬声修 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修 康熙年间钞乾隆年间增补本辽宁图(存卷1、2、5—7)

  江苏·马氏家乘□□卷 清乾隆间钞本辽宁图注:记事止 清乾隆四十二年在康熙十九年马敬声所修《马氏族谱》基础上续修而成

  江苏·丹阳马氏宗谱:四卷 (清)马明瑶主修 (清)马天林等纂修 清光绪九年(1883年)精忠堂木活字本 二册 存卷1、4 书名据版心题 上图:6891——92

  江苏·维扬江都马氏重修族谱:二卷 马仁远主修 刘嵩泉纂辑 民国九年(1920年)木活字本 二册 上图:ff999

  江苏马氏宗谱 清敦本堂木活字本 二册 存卷7、12书名据版心题 记事至 清光绪间 上图:6869

  江苏马氏宗谱: 清木活字本 一册 存卷15 记事至 清咸丰间 上图:6868

  江苏·吴县古吴西洞庭马氏家乘:十卷首一卷 (清)马显岳等纂修 清乾隆四十五年 (1780年)刻本 四册 五修本 上图:913485——88

  江苏·吴县古吴西洞庭马氏家乘:十卷首一卷 (清)马显岳等纂修 清钞本 四册五修本 上图:JP997

  江苏·吴县洞庭林屋马氏宗谱:八卷首一卷马廷珠等纂修 清光绪元年(1875年)湖南省陈志华堂刻字店刻本 七册七修本 上图:912673—79

  江苏·吴县马氏家谱二卷马平章纂修 清宣统元年(1909年)稿本 一册 书名据书名页题 上图:915440

  江苏·宜兴马氏宗谱 清敦本堂木活字本 一册 存卷1 书名据版心、书签题 记事至 清光绪间 上图:6867

  江苏·常州马氏宗谱:六卷首一卷附余庆录一册收支 清账二册马文寿主修 民国八年(1919年)志诚堂铅印本 六册 书名据版心、书签题 十修本 上图:JP996

  江苏·娄县扶风马氏族谱不分卷 (清)马棠纂修 清钞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纂修本 一册 书名据版心题佚名增补至 清同治间 上图:403540

  江苏·娄县扶风[马氏]族谱:不分卷 清钞本 一册 残本 书名据书口题记事至 清嘉庆间佚名增补至道光间 上图:5512

  江苏·古吴昆山井亭乡马氏家乘:不分卷马鸣鍪纂修 1954年油印本 一册 上图:JP998;又一部JP998—11册;又一部了P998—21册

  江苏·无锡锡山马氏统谱:十二卷首一卷 (清)马辛阶等纂修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忠孝堂木活字本 二十六册 上图:914073—98

  苏州马氏家乘 清钞本 一册 存卷3、4 记事至 清同治间 佚名增补至 清光绪间 上图:923740

  浙江省

  浙江富阳·富春临湖马氏宗谱二十卷民国六年(1917年)木刻本浙江富阳县文管

  浙江鄞县·光溪马氏宗谱六卷首一卷末一卷 (民国)马世渭 吕志锵纂修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裕本堂木活字本 二册天一阁

  浙江奉化·马氏宗谱不分卷 (民国)王礼宾重修民国二十六年(1937)木活字本 一册

  浙江奉化县文管注:谱始修于 清光绪十四年张其柄

  浙江绍兴·会稽马氏宗谱五卷马文燮等修 清道光二十二年(1847年)文英堂活字本 四册 美国

  浙江绍兴·山阴朱成马氏宗谱四卷(民国)马锡康修 民国六年(1917年)活字本 五册 吉林大学

  浙江绍兴·会稽马氏宗谱四卷马举砚续揖民国十六年(1927年)齿德堂活字本四册 国图

  浙江绍兴·会稽吴融马氏分支谱十卷(民国)马荫棠纂修民国二十年(1931年)诚忍堂铅印本 国图 历史所 南开大学 吉林大学日本 美国注: 清乾隆十年马祖发始修此为四修题签、版心作《马氏分支宗谱》

  浙江绍兴·会稽马氏家乘不分卷钞本 一册 国图

  浙江上虞·安家渡马氏宗谱不分卷 (清)马春风修 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刻鹄堂木刻本八册 河北大学

  浙江·上虞干渡马氏重修宗谱:八集马金富主修马祖良总纂 民国十八年(1929年)刻鹄堂木活字本 十册 卷次以伏波世泽江浙名家为序 上图:903230—39

  浙江上虞·虞东干渡马氏宗谱不分卷 (民国)马云升纂修民国十八年(1929年)刻鹄堂活字本十册历史所注:宋宝祜四年马涓始修

  浙江嵊县·仁村马氏东房宗谱七卷 (清)马拧学等重修 清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善述堂刻本七册 南开大学注:始修于 清康熙四十三年此为三修

  浙江嵊县·仁村马氏东房宗谱十卷 (清)马传学 袁素藩重修 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木刻本 十册河北大学

  浙江嵊县·仁村马氏东房宗谱十卷 (清)马素溶等修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善述堂刻本十册 中央民院注: 清康熙年间初修

  浙江·嵊县仁村马氏东房宗谱:十卷 (清)马均世等纂修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善述堂木活字本 十册 书名据版心题 上图:903651—60

  浙江·嵊县仁村马氏东房宗谱 (清)马素潘等总理 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善述堂木活字本 二册 存卷 6、8 书名据版心题 上图:6884

  浙江缙云·票坑马氏宗谱五卷 (民国)马名金撰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木活字本 浙江缙云县档注:首纂于明万历十五年朱灌

  浙江·山阴朱咸马氏宗谱:四卷附历代帝王年号歌一卷马锡康纂修 民国六年(1917年)书诚堂木活字本 五册 书名据版心题二修本 上图:JP995

  浙江·永康重修禄源马氏宗谱 (清)马良福等纂修 清康熙五十广年(1712年)木活字本 一册 存卷1卷首 上图:6896

  浙江·东阳西源马氏宗谱四卷 (清)马懋进等纂修 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木活字本 三册 存卷1 2、 3下、4 八修本 上图:6885

  浙江·东阳西源马氏宗谱 (清)马懋高等纂修 清雍正八年(1730年)木活字本 一册 存卷1、2书名据版心题 七修本 上图:6899

  浙江·东阳西源马氏宗谱 (清)马懋俨等纂修 清嘉庆五年(1800年)木活字本 一册 存卷3 书名据版心题 九修本

  浙江·东阳西源马氏宗谱 (清)马懋康等纂修 清道光二年(1822年)木活字本 二册 存卷7 十修本 上图:6887

  浙江·东阳西源马氏宗谱 清咸丰元年(1851年)木活字本 一册存卷4 上图:6888

  浙江·东阳安恬马氏宗谱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木活字本 一册 存卷20 书名据版心题 上图:7968

  浙江·东阳安恬马氏宗谱 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木活字本 二册 存卷11、13 书名据版心题 上图:6882

  浙江·东阳安恬马氏宗谱 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木活字本一册 存卷3 书名据版心题 上图

  浙江·东阳安恬马氏宗谱民国元年(1912年)木活字本 八册存卷7、9一比、16 上图:6900

  浙江·东阳安恬马氏宗谱民国七年(1918年)木活字本 一册存卷2 书名据版心题 上图:6862

  浙江·东阳茂陵马氏宗谱:二十一卷末一卷 (清)马凤海总理 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木活字本 十八册 存卷1、 2、4—6、8—11、14下、16、18—21卷末 六修本 上图:6881

  浙江·东阳茂陵马氏宗谱 (清)马惠生等纂修 清乾隆元年(1736年)木活字本 二册 存卷2、6首修本 书名据版心题 上图:6879

  浙江·东阳茂陵马氏宗谱 (清)马恺臣等纂修 清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木活字本 一册 存卷10 书名据版心题 二修本 上图:6880

  浙江·东阳茂陵马氏宗谱 (清)马仲泰等纂修 清嘉庆五年(1800年)木活字本 四册 存卷5、10、13、14 三修本 上图:6877

  浙江·东阳茂陵马氏宗谱 清嘉庆十年(1805年)木活字本 一册存卷2 书名据版心题 上图:6876

  浙江·东阳茂陵马氏宗谱 (清)马端垚总理 清道光年二十九年(1849年)木活字本 二册 存卷13下、 20 书名据版心题 五修本 上图:6878

  浙江·东阳茂陵马氏重修宗谱:二十一卷末一卷 (清)马凤海总理 清光绪二十六年 (1900年)木活字本 十九册 存卷1— 4、11、13上一14中、15上一17、20七修本 上图:6902/A

  浙江·东阳茂陵马氏宗谱民国十三年(1924年)木活字本 十六册 存卷2、11、14、15、17、18、21下、22上、24、25、27—29、33、37八修本 上图:6901/A

  浙江·东阳茂陵马氏宗谱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木活字本 二十二册 存卷2—6、8—14、16—25九修本 上图:6903

  浙江·东阳松山西阳马氏宗谱:六卷马祖信等纂修 民国二十年(1931年)木活字本 一册 存卷1 十修本 上图:6897

  浙江东阳·吴宁安恬马氏宗谱二十三卷 (清)陈振南纂 清同治八年(1869年)木活字本浙江东阳县魏屏乡瓦壶窑注:谱始修于宋隆兴元年马模伯

  浙江·剡县剡西马氏宗谱 清诚善堂木活字本 一册 存卷3 书名据版心题 记事至道光绪间 上图:6898

  浙江·浦阳马氏宗谱:四卷马守嵩总理 民国十六年(1927年)木活字本四册 上图:9009437—40

  浙江·海宁朱马氏家乘:八卷 (清)朱惟阳纂辑 清咸丰七年(1857年)敦远堂刻宣统二年(1910年)增补印本四册 存卷1—3、6、7 上图:2749

  浙江·海宁朱马氏家乘:八卷 (清)朱惟阳纂修 佚名续修 清咸丰七年(1857年)敦远堂刻民国间增补印本 六册 上图:长267541—46

  浙江·鄞县四明马氏县东派支谱:二卷首一卷 (清)马辰陔纂修 清光绪元年(1875年)纯德堂木活字本 二册 上图:长471369—70

  浙江·鄞县鄞东盛垫桥马氏宗谱:四卷首一卷末一卷石绍祺纂修 民国十八年(1929年)存德堂木活字本 四册 上图:泅92;又一部JP992—14册

  浙江·会稽马氏分支宗谱:十卷马伯声等纂修 民国二十年(1931年)诚忍堂木活字本 十册 书名据版心题 上图:903771—80

  浙江·会稽马氏宗谱:五卷(清)马文燮纂修 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文英堂木活字本 四册 上图:925326—29

  浙江·义乌新开塘马氏宗谱 马景来等倡修 国二十八年(1939年)木活字本 一册 存卷1 书名据版心题 上图:6895

  浙江·慈溪马氏宗谱:二卷 (清)马善庆等纂修 清光绪四年(1878年)监兹堂木活字本 一册 书名据版心题 上图:909490;又一部9094911册

  浙江·暨阳扶风马氏宗谱:十卷(清)马步安总理 (清)马灿善纂修 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公明堂木活字 本 十册 书名据版心题 上图:909453—62

  浙江·暨阳扶风马氏宗谱:十二卷 (清)马景贤等纂修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公明堂木活字本 十二册书 名据版心题 上图:909441—52

  浙江·暨阳扶风马氏宗谱:二十卷 马士彦等纂修 民国十七年(1928年)公明堂木活字本 十九册 存卷1—13、 15—20 书名据版心题 上图:6873

  浙江·暨阳扶风马氏宗谱:二十二卷 马徵祥等纂修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公明堂木活字本 二十二册 书名据版心题 上图:909468—89

  浙江·暨阳马氏宗谱民国五年(1916年)木活字本 一册 存卷1 书名据版心题 上图:7970

  浙江·暨阳梅溪马氏宗谱:四卷(清)马配福等纂修 清光绪七年(1881年)衍庆堂木活字本 三册 存卷 1、 2、 4 上图:6883/A

  浙江·暨阳梅溪马氏宗谱:四卷 清道光四年(1824年)衍庆堂木活字本 一册 存卷1 书名据版心题 上图:6871

  浙江·暨阳梅溪马氏宗谱2六卷 (清)马金福等纂修 清宣统二年(1910年)衍庆堂木活字本 四册 存卷 1、 4—6 上图:6870

  浙江·暨阳梅溪马氏宗谱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衍庆堂木活字本 五册 存卷4—6、8 上图:6872

  浙江·润州润东马氏重修族谱2十六卷 (清)马嘉德主修 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乐真堂木活字本 十六册 十修本 上图:JPl000

  浙江·衢州重修马氏宗谱 (清)马际会等督理 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木活字本 二册 存卷2、3 上图:6893

  安徽省

  安徽·桐城扶风马氏族谱四卷首七卷附族图一幅 (民国)马其昶纂民国十八年(1929年)木活字本 八册安徽博 日本 美国

  安徽·怀宁高河埠马氏宗谱十卷首一卷末一卷 (清)马世雄等修 清道光二年(1822年)五常堂木活字本十册 美国

  安徽·怀宁马氏宗谱十五卷首一卷 (清)马宏久等修 清光绪二年(1876年)敦悦堂木活字本十六册 美国

  安徽·皖江马氏宗谱二十五卷首一卷 (民国)马泽客 马庆臻纂修民国五年(1916年)木活字本 十册安徽博

  安徽·合肥马氏宗谱民国培厚堂木活字本 二册 存卷3、6 书名据版心、书签题 上图:6894

  安徽·歙县马氏宗谱:不分卷 (明)马文灼纂修 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刻本 一册 书名据版心题 上图:917478

  山东省

  山东德州马氏支谱四卷 (清)马嵩庆修 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静业堂木刻本 二册河北大学

  山东庆云·马氏族谱不分卷 (民国)马龙潭等重修民国六年(1917年)藏拙堂石印本 四册 日本 美国

  山东·日照马氏家乘不分卷 (民国)马荫田等修民国七年(1918年)铅印本 五册 美国

  河南省

  河南杞县马氏族谱不分卷 (清)马宗孔 马毓昌等续修 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河南杞县马氏木刻本河南图注:明崇祯十三年创修

  河南·安阳蒋村马氏宗谱八卷 (清)马吉樟修 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刻本 四册人民大学

  河南项城·马氏家谱六卷 (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创修 宣统三年(1911年)马世成续修何南项城县档

  湖北省

  湖北·马氏族谱□□卷 (民国)马光顾 马光灿等纂民国九年(1920年)武昌马氏怀远喾活字本武汉图(存卷1)注:明万历二十一年马鉴创修该散居江夏、安陆、沔阳等地

  湖北新洲·马氏宗谱十一卷首一卷 (民国)马精臣 马祝三续修民国五年(1916年)木刻本

  湖北新洲县和平乡石河村东马家湾注:谱创修于 清光绪十七年

  湖北英山·马氏宗谱十卷首一卷 (清)马廷福主修 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青云堂活字本十册 历史所注: 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道澍么始修此为三修

  湖北石首·马氏族谱□□卷民国七年(1918年)续修 马聪明钞本湖北石首县档

  湖南省

  湖南马氏续修族谱□□卷首一卷 (民国)马大骧修 马积玉 马积 清纂民国十四年(1925)活字本湖南图(存卷1、首)注:该族散居常德、桃源等地

  湖南宁乡·马氏三修族谱八卷首二卷 (清)马祖端修 马光笏 马祖隆等纂 清光绪元年(1875年)铜柱堂活字本湖南图(存卷1、2、首上、下)

  湖南宁乡·马氏五修族谱八卷首三卷 (民国)马立湘纂(序)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铜柱堂活字本湖南图(存卷首上、下)

  湖南醴陵·马氏五修族谱二十二卷 (民国)马惕冰 马有陂纂修民国三十年(1941年)绛帐堂活字本湖南图(存卷1、3、5、7、8、10、 13、 14、 19、 20)

  湖南桃源·马氏续谱九卷首一卷 (民国)马积 清 马积玉修民国十四年(1925年)石印本 湖南桃源县档注:初修于 清乾隆五十七年

  湖南·林塘马氏四修族谱 清木活字本 一册 存卷23 书名据版心、书衣题 记事至 清同治间 上图:6874

  湖南·林塘马氏五修族谱:不分卷民国中和堂木活字本 五册 残本书名据版心、书衣题 上图:6861

  湖南·湘潭湖田马氏重续族谱:三十三卷 (清)马锡元等纂修 清嘉庆二十年(1815年)木活字本 十二册 存卷1、3下、6、14、20—22、24、26、28、29、33 书名据版心题 上图:6864

  湖南·湘潭湖田马氏三续族谱 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敦本堂木活字本 六册 存卷10、13、28、41、47、49 书名据版心、书衣题 上图:6875

  广东省

  广东顺德·马氏宗谱不分卷钞本 一册广东中山图注:记事至国民七年

  广东·扶风马氏宗谱 (清)马有勋修 清光绪年间钞本 一册科图

  广西壮族自治区

  广西·马氏族谱五卷 (民国)马胜文 马季豪等编纂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铅印本 广西容县党史办(存卷首)注:本书记载广西平南、容县、北海、桂平、玉林等

  马氏广西·马氏族谱□□卷民国间铅印本广西图(存卷二)注:该族散詹平南、容县等地

  四川省

  四川成都·马氏宗谱二卷 (民国)马开桂 马开甲续修民国十五年(1926年)新都石印本 二册 四川图注:马凤鸣首修于 清道光年间

  四川崇庆·马氏族谱不分卷 (民国)马双延 马中长等纂修民国间排印本 二册四川图

  四川内江马氏 清修族谱一卷 (清)马英校纂修民国间钞本 一册四川图注:谱后增修 清末民初世系

  四川简阳·马氏宗谱四卷 (清)马大德纂修 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木活字本 四册 四川图

  四川·马氏族谱二卷 (民国)马宣尊纂修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石印本 四川图

  云南省

  云南大理龙关马氏家谱不分卷稿本 一册云南大理州图

  云南马氏族谱不分卷 (清)马寿圭等编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谢宏态钞本十册中央民院

  陕西省

  陕西合阳·邰阳南渠西马氏谱五卷 (民国)马凌甫续修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排印本科图 吉林大学 广东中山图

  陕西合阳·邰阳南渠西马氏宗谱世系表不分卷 (民国)马凌甫等修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铅印本 二册 美国

  陕西合阳·邰阳南渠西马氏宗谱传记不分卷 (民国)马凌甫纂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铅印本 一册 人民大学 日本 美国

  陕西大荔·关西马氏世行录十四卷 (清)马先登纂 清同治七年(1868年)敦伦堂刻本 八册 国图 美国

  宁夏回族自治区

  宁夏·马氏族谱初集四卷二集三卷三集三卷四集三卷 (民国)马鸿逵编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铅印本宁夏图

  马氏家乘不分卷 (清)马国璷录辑 清嘉庆十六年(1811年)刻本 一册人民大学

  马氏族谱不分卷 (清)马书奎纂原稿本 三册 国图

  马氏族谱不分卷 (清)马书奎修 清传钞本 二册 国图

  马氏宗祠族谱不分卷 清刻本四JII图(存一册)

  马氏宗谱不分卷 清钞本(其中一册配 清刻本)北京大学三官马氏宗谱十四卷首一卷 (民国)马庆馀 马凌云等重修民国十八年(1929年)伏波堂刻本 十四册哈尔滨师大注: 清光绪六年马福臣庄茂卿等创修

  繁阳马氏宗谱十九卷 (民国)马骥如纂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木刻本安徽宣城地区档

  远阳马氏家谱不分卷钞本 六册 美国

  马氏家谱 清一本堂刻本 二册 存卷2、3 书名据版心题 上图:6866

  马氏宗谱 清木活字本 一册 存卷4 书名据版心、书签题 记事至 清光绪间 上图:6890

以上回答你满意么?

马 回族中的马姓最为多,故有着“十个回回九个马”之说。回族马姓由来主要主要有以下几种:

“‘马’是第一音节的音译,原来是人名,”(《回族人物志明代》)如元世祖时,回族人“阿合马”官拜丞相,其后以名为姓,如玛合麻、玛合木、马哈马、摩诃沙、马哈木、马哈默、马速忽等亦曰马姓。

乌玛儿、亦思马因、哲玛鲁丁等后裔多取中间的“马”为姓。如清代内务府玛苏哈,便以“玛”音而改马姓等等。

即便是本名中没有“马”,也因谐音关系,取了马姓。如“吉雅漠迪、默里契沙、吉雅谟丁”等,默和漠音与马相近,故为马姓。穆萨等一些带有M字头的名字,在翻译时,也在向“马”靠近,如将其译成“马沙”等。这也就是“以名为姓”和马姓现在是回族第一大姓的缘故之一。

取自先民住地或部族的意译为姓,如元代葛逻禄人(即哈剌鲁人,原中亚巴尔喀什湖地区驻牧的游牧部族),在公元1211年自愿跟随成吉思汗,组成哈剌鲁军参加了元帝国征战,后大批入居内地囤居,成为回回户的成员。而“葛逻禄”的汉译意思为“马”,故回族姓马的也就多了。

回族中的马姓,还有部分是因各种原因改作马姓的。据云南《保氏宗谱》称:“有因世变逃避于蛮夷间者。有改姓马氏者。”也‘有从母之故,改姓马者。”又如寻甸马氏《族谱》载:“始祖姓纳,南京应天府籍……至二世祖,于明弘治年始就寻甸而卜居焉。改姓马。”明成祖永乐年间,敕封武德将军、咸宁候、世袭锦衣卫指挥使的赛哈智(赛典赤七世孙),“后辞职隐居滇西,改姓马氏。”

也有一部分属于赐姓。如明洪武元年(1368年)西域鲁密国(今伊斯坦布尔一带)人马德路丁受太祖之聘入中国,授职为回回司天监监正,“两个儿子也随父亲在监内任职。又赐姓马,封回回大师”。《宋元以来的中国回回天文学家》)又如“定亦德,西域回回,太祖洪武中入华居北京,因姓马,名信”。(《回回历史与文化》)英宗天顺元年(1457年)西域回回亦刺思之子马黑麻历功进都督佥事,“赐姓马,名政。”《回回历史与文化》)瓦刺回回皮儿马黑麻,“上赐皮儿马黑麻曰‘马克顺’。”(《回回历史与文化》)据《怀宁马氏宗谱志尚公牟言》载:“吾族系出西域鲁穆。始祖讳系鲁穆文字,汉译马依泽公,遂以马授姓。宋太祖建极,初召修历,公精历学,建隆二年,应召入中国,修天文。”在中国,怀宁马氏年代久远,分布较广,已成大家族,其后裔历宋、元、明、清至今,人才辈出,“今已传至四十代,人口遍布全国各省及港台地区,海外美、日、新、比诸国亦有族裔,为中国回族重要家族之一。”(《中国回族大词典》)马姓在中国回族中所占比例较大,在国外一些国家和地区回族(如中亚东干)中也有分布。此外,撒拉族、东乡族、保安族中姓马的也很多。

安阳东傍佐马氏家族迁徙考证

马林恩

历经年余,询谟遗老,搜集了一些东傍佐马氏家族的资料,拟对有关问题作一初步的探讨,恭请诸位有识之士指教。

一、六百多年前,我祖从山西洪洞迁到河南漳德府安阳县铜冶二里马家庄。

1、 历史上的马家庄;

据富家沟村民王景国、黄保的、宋山林、王生林、王天林、王明玉、程海计等十余人讲;

‘先祖代代口传,马家庄(今安阳县铜冶镇富家沟原址)原来不在观音堂西侧,而在其北岸之上。当年,马家庄人丁兴旺,势力很大,叔伯兄弟十三人皆有武功,人称十三马武,也称马家十三太保。其时山东响马顺北沟而上,到山西抢劫,每次归来时,所劫资财必须给马家留下一部分作为买路钱,否则不得以过,山东响马自然心中不悦。后来山东响马有备而来而十三马武并不知情,山东响马以奉送资财为名,将马氏兄弟拐到马家庄北300米的地方(至今此地仍叫拐的地)打起来。另一部分人则从南沟上来,乘马氏兄弟首尾不顾之机,放火烧了马家庄。从此马家兄弟才搬到岸下,就岸掏窑居住。这就是马家庄和拐的地的传言。’一九六三年秋,连降大雨,大水冲垮安李铁路而泱及富家沟,灾后村民移居北岸之上重建家园,在马家庄遗址挖出了房基、灶坑,村民王明玉还挖出了三尺长的砂石门墩。充分说明马家庄在北岸之上无疑。

现原富家沟东头观音堂有一石碑,碑文:“重修,大清国河南彰德府安阳县铜冶二里,现在马家庄,今有东头白衣送子观音堂一所,施地,马朝、马庄、马门程氏、马行----,参与重修者除程姓外,有马成龙、马成明、马成春、马成林、马成玉等马姓之人,重修时间为康熙五十七年。由此说明观音堂西侧为马家庄,也印证了世代传言,马家庄被烧而搬到岸下掏窑居住之说。

至于马成龙等人是否我族先人?以下的理由于以肯定的回答。(1)东傍佐马氏家族辈字谱成、得、春、玉、腾、芳、耀、扬、文、明、永、庆、福、泰、延、昌,“成”为我一世祖。(2)从时间上考,康熙五十七年1718至今2008年计290年,我族目前已繁衍至十二世,按世系代25---30年计正好是300年左右,从时间上也相吻合。(3)本族马长海讲;二十几年前在铜冶煤矿工休期间,工友刘大有(富家沟人当时已近六十岁,现八十余岁,已过世)讲;你们马家不简单,马家庄十三马武斗山东响马,住宅被烧,搬到岸下掏窑,康熙五十四年搬到东傍佐。长海问;你咋知道?“观音堂西边有碑文记载。”然而时世沧桑,搬迁之碑却难以寻觅。不过客观现实亦可作证。马成蛟为东傍佐继世祖,康熙五十七年重修观音堂者没有马成蛟,足以说明马成蛟在重修观音堂之前就迁到了东傍佐。

2、追根溯源,我祖何时从何处迁到马家庄。

其一、据观音堂碑文记载,重修时间为康熙五十七年,为了寻根,我们有必要探讨观音堂何时初修。

中国千百年来的封建统治,无论平民百姓还是帝王将相,都把神作为主宰世界的唯一,都把自己的兴旺发达、幸福安居寄托于神灵,因此对庙宇的修建都有一种虔诚之心,庙宇的建筑一般要好于其他建筑。康熙五十七年重修的观音堂至今已近三百年,现在之所以坍塌,则是近五十年来人为破坏所致,如非人为破坏,从建筑结构看,再延续100年都是完全可能的。由此可以说观音堂的初修距重修不会少于250至300年。

其二、观音堂为何人初修。

此地之所以叫马家庄,就是马家人首先在此定居,即使有他姓也一定在马姓定居之后。因此观音堂的初修唯马姓无疑。

其三、马家庄何时被烧而搬到岸下居住。

客观地讲,无论何人、何时、何等变故,被迫迁徙后的第一件事不应是建庙,而应是住所安定、维持生计。安定之后经过20---30年的休养生息,才可能考虑繁衍生子、人丁兴旺、接续香火而建送子观音堂。因此,我们说,马家庄被烧搬到岸下居住的时间应在初修庙宇前20—30年。

其四、马家人何时在此定居,并取名马家庄。

富家沟王明玉讲在北岸之上建房时挖出了马家庄的房基、灶坑及三尺长的砂石门墩。三尺长的砂石们墩是什么概念?有三尺长的砂石门墩必有高门大户。有高门大户,必有深宅大院。而高门大户、深宅大院的建筑,在以农业为主的明代(上述时间的累计以近600年,也就是到了明代),当时生产力相对底下的封建社会中,如此规模的经济积累决非二、三十年,没有两、三代人的不懈努力是不可能实现的。由此,我们可以推定,马家庄被烧之前马家人已经在此定居了五十到八十年。

其五、马家庄从何处迁来。

(1) 祖上言传我祖从山西迁来。

(2) 依据其地理位置和当时的客观环境,马家庄不可能为明代以前的老户。《元史、

五行志》记载,元末中原地区不但水患严重,大蝗灾也频频而至,从至正元年到二十五年大蝗灾十八、九次,元统三年到至元末年,大饥荒十五次,至正十七年河南大饥,十九年京师大饥,彰德亦如之,通州刘五杀其子而食。种种灾难使中原地区人烟稀少,土地荒芜。元政府只好把路降为州。就是到明朝,由于人粮锐减,洪武十七年全国各地仍把不足三千户的州降为县。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中,马家庄人不可能在此生存,因此也就排除了明代以前马家庄为老户的可能,唯一应是明朝大移民的后裔。

据《明太祖实录》卷一百三十九《日之录之余》洪武二十一年八月,户部郎中刘九皋言:“今河北诸处,自兵后多荒芜,居民鲜少,山东、山西之民,自入国朝,生齿日繁,宜令分丁徙宽闲之地,开种田亩”。朱元章曾谕户部侍郎杨靖曰:“山东地宽民不必迁,山西民众宜如其言”。于是迁山西泽、潞二州民之无田者,往彰德、真定、临清、归德、太康诸处闲旷之地,令自便置屯耕种,免其赋役三年,仍户给钞二十锭以备农具”。正是在这种情况下,马氏先人从山西迁到河南彰德府安阳县铜冶二里之莲花山下定居繁衍,并取名马家庄。

如前所述,我祖无疑是洪武年间山西的移民,如再问从山西何处迁来,有记载的只能是迁泽、潞二州往河南彰德。唯一的说法只能是我祖乃平民百姓,非豪门权贵,是千百万大移民中极为普通的一员。州、府、县志不可能将家家户户的迁徙一一记录在案,此乃没有文字记载的原因。能追根溯源到此,也算尽心尽力了。归结一句话“问我祖先来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鹳窝”。

二、三百多年前,马家庄马姓陆续迁往东傍佐、石涧、李村。

1 、今天马家庄已无马姓之人,马姓何时迁走?

据富家沟戏楼碑文记载,嘉庆十年1805东傍佐堆金窑头牛国柱施钱二百五十千文,在马家庄马姓之地的富家沟修建了一座戏楼。当时还有一个颇具哲理的传言。东傍佐牛国柱在马家庄之地的堆金窑(煤矿)扎实赚了一把,为了感谢地主,便于马家庄与东傍佐的交通往来,欲在马家庄之地的富家沟修一座桥。而马家庄人则认为,历朝历代土地是农民的命,东傍佐与马家庄毗邻,东傍佐的地已经种到了马家庄的沟南岸,一沟之隔便是马家庄,如果再架一座桥,两岸交通是方便了,但方便了交通也就方便了种地。日后东傍佐的大户、首富一遇机会就可能把马家庄的地买下。届时马家庄没有了耕地,自然就断了生路。于是断然拒绝了牛国柱的修桥之意。最终协商修一座戏楼,隔三差五唱场戏,也不失一美举。因此牛国柱就在马家庄之地的富家沟修了一座戏楼。可惜1963年秋,连降大雨。戏楼西五百米的安李铁路,路基大坝涵洞淤塞,屯集之洪水冲垮铁路,汹涌之洪流瞬间将戏楼卷走。灾后富家沟村民取石建房,又从河沟挖出了戏楼之碑,如今戏楼不见,而碑文尚在。当时,我祖二世马得法参与了马家庄戏楼的修建,此时,比重修观音堂晚了87年。这次修戏楼为什么只有马姓一人,而王姓、程姓居多,马姓哪里去了?其他碑文佐证,马姓因多种原因大部分已经迁走。一是富家沟刘大有等人以前见过康熙五十四年马姓迁东傍佐的石碑。二是东傍佐白衣大士庙碑文记载,道光四年1824马氏家族三世马春安、马春吉,四世马玉林、马玉辰参与了白衣大士庙的重修。其时,比康熙五十七年1718重修观音堂晚106年。说明东傍佐马氏一支继世祖马成蛟在观音堂重修之前,就迁到了东傍佐。到道光四年1824已经繁衍到第五代,四世马玉林、马玉辰当时的年龄也因在25—30岁,因为一个未成年人不可能参与庙宇的建筑,如果他们的年龄在25—30岁,第五代的诞生则是完全可能的。按世系代龄25—30年计,五代人的繁衍时间应在130年左右。由此可以确立马成蛟康熙五十四从马家庄迁东傍佐是可信与客观的。

2 世代言传东傍佐、石涧、李村马氏同宗、同祖一家人。

3 石涧、李村马氏继世祖为何三人。

石涧、李村马氏谱记载,继世祖马得金、马得银、马得礼三人。一般情况家谱的继世祖为一人,为什么此谱为三人?极有可能其谱的续修时间已经到了其曾孙或玄孙时代,因为一般情况孙对祖的情况应该了解,到曾孙或玄孙时,如上辈没有文字记载或言传,就有可能淡忘。因而续谱之时就不知“得”辈之上还有“成”辈,更不知“成”辈先人世居马家庄,无奈只能以已知的“得”字辈续谱。这就形成了石涧马氏谱非一人始祖,三位“得”字辈并列为一世始祖既成之故。如不是东傍佐马氏族人寻根问祖,找到碑文依据,此误很难澄清。

4 至于石涧“得”字辈的迁徙时间,我认为应该在嘉庆十年的前20—30年左右。

理由是:(1)嘉庆十年修戏楼时众多参与者中马氏家族只有马得法一人,说明修戏楼时马氏家族的其他成员已经迁走。(2)康熙五十七年1718至嘉庆十年1805计87年,按世系代龄25---30年计,“成”字辈理应全部去世,“得”字辈的人也五、六十岁了,迁徙的人员年龄不应是晚年,而应是壮年。

5 马成龙、马成春、马成林、马成明等其中一、二人应该是石涧马氏的继世祖。

因为东傍佐马氏是马成蛟的后裔,如无其他资料证明,石涧马氏应该是马成龙、马成春、马成林、马成明等人的后裔。

郡望

扶风郡 :汉太初元年置右扶风,为三辅之一。三国时改右扶风为扶风郡,治所在槐里(今陕西省兴平东南)。隋唐扶风郡即岐州。

京兆郡:今陕西省西安。汉以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为三辅。魏改建京尹郡,“尹”为太守。唐以雍州为京兆府,置京兆尹。以上称京兆者,均指京师及其附近地区。金元在陕西置京兆府(路),此“京兆”与建都之地无关。民国改顺天府为京兆地方,府尹为京兆尹,符合金以前“京兆”之意。国民党政府成立时废。

临安郡:今属浙江省杭州市。宋建炎三年(1129年)升杭州为临安府。

西河郡:古代所指不一。春秋卫西境沿黄河,称西河,即今浚县、滑县等地。战国时黄河在今安阳东,故安阳可称西河,《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子夏居西河教授”是也。魏取秦今陕西黄河沿岸地,置西河郡,则以晋陕间黄河为准,西岸为西河。汉有西河郡,有今内蒙伊克昭盟东部及晋西等地。魏时,北部为羌胡所得,仅有晋西,治兹氏,即今山西省汾阳。唐亦曾以汾州为西河郡。

广陵郡:秦置广陵县,在今江苏扬州西北。西汉改江都国置广陵国,治所在广陵。东汉改为郡隋改江阳,治今扬州。南唐恢复广陵原名。宋熙宁五年(1072年)并入江都。

华阴郡:古代县名。春秋时为晋国之地,汉代时置华阴县(因在华山之北故名华阴)。唐天宝元年(742年)改华州置华阴郡,治所在郑县(今陕西省华县),乾元元年(758年)复为华州。故城在陕西省华阴县东南。

正平郡:即今山西省新绛。春秋属晋,战国属魏,汉为临汾县地,北魏置正平郡兼置东雍州。北周武成二年改为绛州。隋开皇三年州治从玉壁迁置今县址,后改称绛郡,附郭正平县。唐代改郡为州。明洪武初处正平县废入绛州。民国初改称新绛县,今因之。

堂号

铜柱堂:汉伏波将军马援征阯,胜利后,在交阯立铜柱表功。到了唐朝,马援的后裔马总做安南都护,在原汉立铜柱的地方又立了两根铜柱,铸上了唐朝的威、德,说明自己是伏波将军的后裔。到了五代时马希范也立了铜柱。

绛纱堂:汉校书郎中马融,才高博洽,为世之通儒。弟子常千余人。他在教室里设绛纱帐,前授生徒,后设女乐。弟子都专心听讲,没有人顾盼女乐。

此外,马姓的主要堂号有:“扶风堂”、“驷德堂”、“回升堂”、“孝后堂”、“睇眩堂”、“唏眩堂”、“宝善堂”、“体仁堂”、“志诚堂”、“聚未堂”、“忠孝堂”、“树德堂”、“裕本堂”、“诚忍堂”、“刻鹄堂”、“善述堂”、“书诚堂”、“敦远堂”、“存德堂”、“文英堂”、“监兹堂”、“公明堂”、“衍庆堂”、“乐真堂”、“敦悦堂”、“静业堂”、“藏拙堂”、“青云堂”、“绛帐堂”、“伏波堂”等。 四言通用联 夫人卖饼,贤后含饴

——上联典出唐初大臣马周,字宾王,茌平人,少年好学,精通《诗经》、《春秋》。下联典出东汉明帝皇后马后,大将马援之女,以贤德闻名后宫,从不因私干涉朝政。

龙虎出谷,鸾凤冲霄

——上联典出唐代郏城人马燧,字洵美,身村魁梧,少年时即有大志“以功济天下”,发奋苦读兵书,沉勇多谋,后屡立战功,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封北平郡王,图形绘于凌烟阁,韩愈为他写碑铭,有句:“北平王像巨谷中的龙虎,变化不可测,真是魁杰啊!”下联典指马周,唐太宗曾亲笔赐书:“鸾凤冲霄,必假羽翼,股肱之寄,要在忠力。”

白眉继烈,青海重光

——上联典出三国时蜀国名士马良(187-222),字季常,襄阳宜城(今湖北宜城南)人。下联典出东汉槐里侯马腾,字寿成,陇西人。矜救民命,三辅甚安爱之,官终卫尉。青海东与北皆界陇西(属甘肃省)。

白眉继烈,绛帐授徒

——上联同上(上联)。下联典指东汉·马融授徒时,施绛纱帐,前授生徒,后列女乐。

绛帐设教,铜柱立功

——上联典指东汉·马融。下联典指东汉·马援。

追赠学士,御封真人

——上联典出明代礼部右侍郎马愉,字性和,临朐人。下联典出宋代进士马钰,字宜甫,扶风人。

四家待诏,三代推官

——上联典出南宋画家马远,字遥父,号钦山,河中人。任画院待诏,其画风遒劲严整,设色清润,自成一格。下联典出清代著名学者马潇,字宛斯,邹平人。

铜柱世泽,绛帐家声

——上联典指汉·马援征交趾,立铜柱表功。下联典指东汉·马融设绛帐以授生徒。

云台列像,铜柱标功

——上联典指东汉·马武,佐光武帝中兴,卒后,其图形绘于云台阁。下联典指东汉·马援。 五言通用联 宜城五兄弟,元曲四大家

——上联典出三国时蜀国名士马良。下联典出元代戏曲家马致远,字千里,号东篱,大都人。其文词豪放有力,颇含讽喻。作戏十六种,现存《汉宫秋》、《岳阳楼》等七种,散,工有《东篱乐府》。他与关汉卿、白朴、郑光祖被誉为“元曲四大家”。

师皇乘龙去,伏波裹尸还

——上联典出黄帝时代著名兽医马师皇,善治马,又喜医龙,据说“乘龙仙去”。他被后世尊为兽医始祖。下联典出东汉名将马援(公元前14-公元49)字文渊,茂陵人。他曾助刘秀攻灭隗器,击破先零羌,为东汉立下大功,建武十七年(41)任伏波将军。年八十年余犹征虞沙场。尝谓宾客曰:“大丈夫立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又言:“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后果卒于军。

金樽宜醉酒,绛帐自生春

——全联典指东汉·马融事。 六言通用联 少女素雄才辩,仙姑雅号清浮

——上联典指东汉马融之女马伦,少年时就有辩才,嫁给同郡袁隗为妻,刚结婚,二人就辩论起来,袁隗不能使她屈服。下联典指宋代扶风人马钰,字元宝,进士及第,后来遇到重阳子王嘉,得道术,与妻子孙氏同时出家修炼。孙氏仙去,人称孙仙姑,号清浮山人。 七言通用联 远浦帆归曲致远,长春留引经季长

——上联嵌入元代戏曲家马致远名字。下联典指东汉经学家马季长,在联尾嵌入季长之名。

骨气乃有老松格,神妙直到秋毫颠

——马曰璐撰马姓宗祠通用对联,此联为清代诗人马曰璐(约康熙、乾隆时人)撰书联。马曰璐、字佩兮、江苏省江都人。有《南斋集》。

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

——马寅初撰马姓宗祠通用对联此联为当代著名经济学家马寅初(1882-1982)自题联。马寅初,浙江嵊县人。著有《新人口论》等。 七言以上通用联 具王佐才,筑砦钓渭;步隐沦躅,授业著书

——上联典出唐代银青光禄大夫马周。下联典出宋代承事郎马端临。

乌威圣德,万古流芳英烈将;玉面神光,千秋垂泽崇仁军

——此联为清代乌面将军马信庙联。马信,原是郑成功的一位部将,陕西人。到台湾后,进驻彰化县之燕雾上堡(即今陕西村),后不幸阵亡。后人为他立庙祭祀。庙在今台湾漳化县秀水乡陕西村。

设绛帐以授生徒,白眉继烈;铸铜标而载功绩,青海重光

——上联典指马融和马良。下联典指马援和马腾。

铜柱今犹未倒,愿吾宗后裔继承,再镇边疆传祖迹;绛帷长可宏开,喜尔辈生徒环立,重披古典讲儒经。

——马季常撰马姓宗祠通用联,此联为安徽省肥西县程店马氏宗祠联。全联典出马援、马融事迹。以激励后人。

(马氏宗祠楹联参考资料) 陕西神木、秦川、山西罗峪口马氏一支字辈:“茂兆世学子惠明义福照光荣”。

陕西陕南马氏一支字辈:“文成登元良玉启英进昌忠孝全富贵永远正朝堂”。

陕西榆林马氏一支字辈:“金文玉丕振图志川建邦”。

陕西扶风马氏一支字辈:“承斯龙天子单铭德步廷腾世学文正国兴邦永绍汉应汝先君定登云”。

陕西马德昭后裔马氏一支字辈: “乾德秉天勋泽永传”。

陕西榆林马氏一支字辈:有,金,战,登,如,会,凤,鸣,祖,贤,高。

云南华宁回族马氏一支字辈:“文春安甲家有本元国中远正四德维新”。

云南昭通马氏一支字辈:“福寿永远康忠孝传家信诗书衍泽长”。

云南鲁甸回族马氏一支字辈:“贤正义之春荣阳龙明兴(德)毓林广西成刚永长洪真”。

云南马氏一支字辈:“明才贤永关”。

云南马氏一支字辈:“恩清家普昌礼义”。

云南东川马氏一支字辈:国正天兴顺,官清明自安,贤得福利少,子孝父恩宽。资料已毁,口传祖籍,南京应天府高石砍柳树湾。

山东济宁马氏一支字辈:“兴骏瑞照玉”。

山东阳谷马氏一支字辈:“永云月世德文修继志成保守广进化作述维令名光耀功安顺忠孝吉庆祥诗书长久续兴业代相传”。

(部分字辈排行来源于 ) 清流马氏宗祠清流县南山马氏宗祠始建于明万历年间的宗祠,总面积910平方米,由山门、围墙、大坪、正堂、配厝等部分组成,整体保留了明代建筑风格。主体结构所用木料据称已有500多年的历史。此外,宗祠正堂设神龛,龛内供奉马氏昭穆宗亲神位。正堂两侧的灰壁上,张贴着历代科举考试的捷报,显示着南山马氏敬儒重文的家风。2011年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肥东石塘马氏享堂

肥东石塘马氏享堂坐落在肥东县石塘镇马集村的马氏享堂,外观仍十分精美。青砖碧瓦,房顶四角上翘,屋脊上绘有奇珍异兽坐镇。享堂内供奉着马氏始祖马士龙的画像。据马氏后裔马先胜老人介绍,其先祖马士龙曾跟随朱元璋一起打天下,后受封为将军。后世子孙香火传递,至清朝乾隆年间,先人怕辈分排序错落,开始建祠堂、续家谱,至今已有24代。安阳马氏庄园

马氏庄园位于河南省安阳市西部20公里的西蒋村,是清代广东巡抚马丕瑶的府第,建于清光绪至民国初期,保存完好,占地面积20000多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5000多平方米,被学者称为“中州大地绝无仅有的封建官僚府第建筑标本”, “中原第一官宅” ,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河南省廉政教育基地。

马氏家谱辈分具体排列

字辈排序:陕西神木、秦川、山西罗峪口马氏一支字辈:“茂兆世学子惠明义福照光荣”。陕西陕南马氏一支字辈:“文成登元良玉启英进昌忠孝全...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