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洞大槐树周围的旅游景点有哪些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10浏览:3收藏

洪洞大槐树周围的旅游景点有哪些,第1张

 其它景点有以下

  ◎ 明代监狱

  ◎ 兴唐寺

  ◎ 万圣寺

  ◎ 唐尧故园——羊獬姑姑庙

  ◎ 广 胜 寺

  ◎ 泰云寺

  ◎ 青龙山玄帝宫

  ◎ 乾元山真武庙

  ◎ 女娲庙

  ◎ 历山舜王庙

  ◎ 洪洞的国宝——辛北村玉皇庙

  ◎ 霍泉水神庙

  ◎ 霍泉

  ◎ 广胜寺好汉宫

  ◎ 广胜寺地震纪念亭

  ◎ 广 胜 寺

  ◎ 关 帝 楼

  ◎ 干河融宁宫

  ◎ 伏珠弥勒寺

  ◎ 分水亭

  ◎ 大 士 庵

  关爷楼

  ◎ 碧霞圣母宫

  ◎ 左家沟左大夫墓

  ◎ 永凝堡西周遗址

  ◎ 姚庄朝议大夫墓碑楼

  ◎ 扬候国遗址

  ◎ 小河范家墓碑楼

  ◎ 蜀村韩仙君墓

  ◎ 塾堡辛氏墓碑楼

  ◎ 石止崔氏墓碑楼

  ◎ 师旷墓

  ◎ 上纪落石坡

  ◎ 何家墓碑楼

  ◎ 高池许元帅墓

  ◎ 皋陶墓遗址

  ◎ 伏羲画卦处

  ◎ 坊堆商周遗址

  ◎ 东沟五女坟

  苑川柏树泉

  ◎ 杨家掌龙爪柏

  ◎ 南官庄银杏树

  ◎ 毛姑姑洞

  ◎ 寥天洞

  ◎ 九箕山洗耳泉

  ◎ 贺家庄六大古杨树

  ◎ 韩侯古杨树

  ◎ 堤村龙眼泉

  ◎ 仇池古杨树

  ◎ 赵城元代民居

  ◎ 赵城刘家宅院

  ◎ 赵城刘家祠堂院

  ◎ 尹壁马家民居

  ◎ 西昌史家宅院

  ◎ 王绪村王士达宅院

  ◎ 万安刘家书院

  ◎ 石止福香妈旧居

  ◎ 上寨民居

  ◎ 普安崔家院

  ◎ 南社郭家大门

  ◎ 马牧许家宅院

  ◎ 涧头阎家大院

  ◎ 侯家堡侯家大院

  ◎ 贺家庄贺氏宅院

  ◎ 师村范家祠堂

  ◎ 赵城谁院

  ◎ 枣坪村张煌旧居

  ◎ 玉峰山普润中学

  ◎ 刑必强宅院

  ◎ 马二村八路军总部旧址

  ◎ 杜戌董寿平故居

  ◎ 陈玉麟旧居大门

  ◎ 白石温寿泉旧居

  ◎ 祖师亭

  ◎ 中镇庙

  ◎ 郑家赛三官庙

  ◎ 赵城文庙

  ◎ 赵城龙彰世显坊

  ◎ 早觉二郎庙

  ◎ 早觉村村门楼

  ◎ 苑川魁星楼

  ◎ 杨洼庄观音庙

  ◎ 杨家庄观音堂

  ◎ 许村龙泉寺

  ◎ 效古兴隆寺

  ◎ 下张端关帝庙

  ◎ 西义玉皇楼

  ◎ 西义娲皇圣母行宫

  ◎ 西李村闫张庙

  ◎ 赵城二次解放纪念碑

  ◎ 杨家掌烈士亭

  ◎ 蜀村烽火台

  ◎ 沙窑烈士陵园

  ◎ 廿里铺烽火台

  ◎ 韩略烈士陵园

  ◎ 韩略烽火台

  ◎ 高池烈士亭

  ◎ 曹顺起义旧址

张氏族谱

张小八郎 化孙公有十八子,第四子祥云;祥云公有八子,小八郎为祥云公第八子。

居程乡县怀仁乡石窟头神岗下(即嘉应州镇平县)。生一子十九郎。葬於岩前东门外。

张翱 二、良祖世系表

现按留侯为八十世,据本支谱牒所载,整理后列序如下:

〖080〗 良公,字子房。良之祖及父,相韩五世君。良住河南开封府禹州,五月初六辰时诞。辅汉定天下,后辞印避谷,从赤松学道

张仕冕

张仲英 字伟人。由江西永新,徙居湖南桂东县,创业二都上、下船塘、东水江背二地,生卒未详,葬船塘水口虎形,巽山乾向兼己亥。

配蔡氏礼娘。原葬船塘下乱石屋背船形,碑志犹存,迁葬桂阳濠头东旗人形,甲山庚向。生子三:

张一宗 生卒无考,现葬于高阳李果庄村东祖坟,推算于1706年至1756年来此居住。

张大成 木本水源,吾祖一世大成公移居广东省雷州市杨家镇西汀村已有十四代之年载,经多方面考证,其原始祖在福建省蒲田县珠玑巷(今黄石镇横塘村),讳朝神,生男三,长日星,次日光,三日福日星生男二,长苍显,次苍富。

张化孙 化孙公,讳衍,字传万,南宋孝宗淳熙年间中宪大夫,生于南宋淳熙二年(1175)二月二十日子时,薨于咸淳三年(1267)五月二十九日申时,享寿93岁。

张守芬

张进塘 家谱是记载一个家族自始祖以来的繁衍生息,分支迁徙,不断拓展的艰苦而光荣的历程。 张氏是中华民族中最古老的姓氏之一。上古时代最伟大的帝王黄帝,是张姓公认的血缘亲祖。黄帝的儿子(一说孙子)。。。挥是弓的发

张文通 福建漳州马堂张氏开基祖,原籍汀州宁化,后迁上杭,再从上杭迁到漳州马堂开基。

长子:张万隆 前页粘贴有误,该页作废。此页为重复,以此为据。

万隆属南轩公五世孙。生于元代至元六年(公元1269年)正月初十午时。历任衡、永州教谕。殁于至正二十年(1360年)二月十一日卯时,葬武冈州杨林寺,丁癸向。

元配

轩辕黄帝 后记与说明

一、如前言中述: 祖先者父母之父也,父母者已身之出矣。而父母之父母都不知,或不愿知者,育儿何也!何为人矣?退休后利用暮年余光,追溯本支祖源,为族人、为张姓作力所能及之事,以慰先灵,启迪后孙。

张挥 ”001受姓始祖张挥:玄嚣第五子、黄帝之孙,始制弓矢、为弓正,颛顼(3)[位78年]时赐姓张、名挥。受封广平府,分冀州之城——今河北来醢、南宫,山东的醢清、夏津、武城、高圹、平原古清河流域一带。生子: 昧、般

张显道 始祖张公显道,字惟彰,娶游氏。于明朝从山西洪桐迁至河南汝南沙河南张庄(玉皇庙张庄)。目前此脉存在于张楼张庄;罗店张庄、大李;驻马店西南全庄、河北全庄等。家谱辈份:守善启家运,惠泽柯几智。学乃如意玉,崇功

张经公 明朝永乐2年由江西吉安府吉水县迁居湖广澧州安乡县(湖南常德安乡县),生逵公,逵公生子一,锐公生子一运公,生子四,大略、大有、大盛、大德。

堂号:怀德堂 派语

初定-大启政心祖 方廷其荣 国泽昭明 儒学光华

张经 吾族明以前家谱散佚无考,成为憾事。后来吾族以经公为一世祖续之。吾族清河脉系。"百忍堂"号。经公前明从清河郡迁徙至徐州城外拐角楼街西版籍六乡村女娥山居住,娶倪氏生子瀛。生卒之年失考。合袝徐州城外奎山东侧。

张仁美 堂号:敦睦堂

原系陕西临洮府狄道县籍住西门外永乐二年(1404 甲申 )迁小民来胶州即居七级庄,配李氏合葬村东丙山壬向有祭石碑记子三。相传高密境夏庄,诸葛两处为同宗。

张学岚 族谱宗支派文词

源派一(晋湘):

学明子志兴 庭应必启文

世宏敦孝友 诗礼振家声

张彦成·思洁 伍佑张氏第一世祖 讳 彦成 字 思洁 李太君

据记吾门祖先,东汉时期,先祖嵩之四子睦(嵩之子长:壮,留原守地;嵩之二子:赞,迁徙至河北;嵩之三子彭,迁徙至河南;嵩之五子述,迁徙至沛县)先奉旨出任蜀

张显卿 (序一二七世)

公于明洪武初年始入籍上杭为首户,生于元朝庚

子年,终于洪武十四年辛酉,亨年八十有二,原葬县西

郊演武场前,后移至县南张滩与林妣合葬坤山民向,金

丝钩鳖形.本穴右脑角仍存老体扩

张惟立 讳植 号文班 又号致宗 登唐大顺二年辛亥(即891年)唐昭宗进士,历官湖南观察使。

张挥

字玉爵,号天禄,挥为弓正,赐姓张,封豫州牧

生四子:长文钦 次文选 三文盛 四文光

张,是中华民族中一个具有光荣历史与

黄帝

《史记·五帝本记》记载: “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轩辕” , 五千年前出生在中华大地西北黄土高原的沮水河畔的沮源关降龙峡,时间是农历的二月初二。从此,

镇因大王庄村而得名。据王氏谱记载,明洪武年间王姓先祖兄弟二人由山西迁至河北枣强县寓居数年,再由枣强迁此建村,王、绳、房三姓早居,始建村无考。因王姓为大户,曾名王庄。后为避重名,改称大王庄。清末属西乡的王石、旧寨、王许、羊里保和南乡的水南保。民国初年属寨里区和水北区。1941年春属莱芜(北)县的香山、华山、大王庄3区。1945年10月称香山区,1951年改称第十三区,1955年复称香山区。1958年3月,分为大王庄乡、大槐树乡。同年10月改为大王庄、大槐树2个公社。1959年合并为大王庄公社,辖大王庄、上崮、温家庄、大槐树、宅科5个管理区。1984年4月,改称大王庄办事处,辖大王庄、宅科、大槐树、温家庄、上崮5个乡,62个行政村,105个自然村。1985年10月,分为大王庄镇、大槐树乡。1997年,大王庄镇面积10467平方千米,人口33363人,辖4个管理区,孤山、华山、王石门场、石屋子、炉厂子、高家庄、豆腐石、竹园子、龙尾峪、下造甲峪、里二十、程家庄、瓜屋子、龙亭峪、黄鹭湾、张家庄、照咀、虎口崖、东上崮、西上崮、北杨家庄、于家庄、东王家庄、陡崖、温家庄、下崮、前张街、四合街、顺天街、复宁街、小王庄、后卞庄、前卞庄、止凤、接驾埠、白炭坡、胡家泉、小下河、大下河39个行政村,63个自然村;大槐树乡面积5664平方千米,人口12702人,辖大槐树、潘家沟、岔峪、独路、河马石、安子、杨家圈、朱家峪、西店子、南店子、宅科、苏家庄、东风炉、西风炉、姚家庄、焉家庄、姚家峪、向阳峪、焉家林、李家庄、西王家庄、道洼、窝沟、富岭24个行政村,45个自然村。2000年12月,撤销大槐树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大王庄镇。2002年,面积16131平方千米,人口45559人,辖7个管理区,63个行政村,108个自然村。

山西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拥有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迄今为止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达三千年之久,素有“中国古代文化博物馆”之美称,还被誉为“华夏文明的摇篮”。“女娲补天”的传说就发生在山西。华夏民族的始祖黄帝和炎帝都曾在山西活动。我国上古时代的三个帝王尧、舜、禹均在山西南部建都,为“尧都平阳(今临汾市)”、“舜都蒲坂(今永济市)”、“禹都安邑(今夏县)”。春秋时期,晋文公重耳是春秋五霸之一。北魏时,大同(当时称平城)曾作为北魏的都城名重一时。隋朝末年,李渊父子起兵晋阳(今太原市),继而夺取长安,建立唐朝,后把太原定为大唐帝国的北都。元末明初,中原连年战乱,灾荒频繁,而山西尤其是晋南一带,经济繁荣,人口稠密,成为明初向外移民的主要地区。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内,山西曾向外移民十几次。洪洞县大槐树是当时一个主要移民站。全国不少地方流传的“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即由此而来。明清时期,晋商和山西票号的崛起,著称中外。 西河度文化和丁村文化遗址表明,早在旧石器时代就已有了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传说中的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炎帝都曾把山西作为活动的主要地区。中国史前三大伟人尧、舜、禹,都曾在山西境内建都立业。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政权夏朝也建立在山西南部。商代,山西是商的主要统治区。周代,晋国由山西境内崛兴,晋文公曾为春秋五霸之一。秦、汉、魏、晋时期,山西无论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南北朝时期,山西是北朝统治的中心地带,而且北魏曾以平城(今大同)为都,之后的东魏、北齐也曾以晋阳(今太原)为“别都”、“陪都”,这对促进山西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唐太宗李世民起兵太原,建立了大唐王朝,由此,山西被唐太宗认为是“龙兴”之地,一直把山西作为唐帝国的腹脏地区,封太原为唐王朝的“北都”、“北京”。有唐一代,山西一直以其特殊的地位和发达的经济、文化称著于世。到五代十国,山西仍然对中国北方的政治、军事形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宋辽时期,山西进一步繁荣,是中国北方经济、文化的主要发达地区。元代,全国共11个行省,山西与山东、河北,并称为元朝“腹地”,大同、平阳(今临汾)、太原三城则成为黄河流域的著名都会。当时山西商业的发达、经济的繁荣、文化的昌明,曾受到当时来中国旅行的意大利伟大旅行家马可波罗的盛赞。明代,山西的商业迅猛发展,曾领全国之先。 中国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以后,山西的经济、文化发展受到严重破坏。但是,山西人民英勇地抗击了外敌的侵略。特别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山西人民进行了更加顽强的斗争,在三晋大地上谱写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百团大战、平型关大捷、上党战役永垂青史。1949年4月,全省解放。9月,成立了山西省人民政府,从此揭开了山西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新篇章。几十年来,山西人民为全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做出为重大贡献。 黄河流经山西,孕育了无数英雄豪杰、仁人志士。在中国的各个历史时期,山西曾涌现出许多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文学家、历史学家。最著名的有春秋时期的霸主之一晋文公重耳,有中国唯一的女皇帝、唐代杰出的政治家武则天,有中国的“武圣”、三国时期名将关羽,有唐朝名相狄仁杰、裴度,有抗击匈奴而名垂青史的汉朝名将卫青、霍去病,有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的作者、宋代著名史学家司马光,有创立“制图六体”的西晋地图学家裴秀,有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有唐代著名诗人王勃、王之涣、王维、王昌龄、白居易,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政治改革家柳宗元,有金朝文学家、诗人元好问,有元曲四大家中的三位著名戏曲家关汉卿、白朴、郑光祖,有明末清初的思想家、文学家、医学家、书画家傅山,清末维新派扬泽秀以及戊戌六君子谭嗣同、刘光弟等。可以说,山西是人杰地灵,代不乏人。而其中晋商的足迹更是踏遍华夏、享誉全球。 山西是厚重的黄河文化的主要代表之一。古人类文化遗址、帝都古城、宝刹禅院、石窟碑碣、雕塑壁画、古塔古墓、佛道圣地、险堡关隘以及革命文物、史迹等,从北到南、珠串全省,构成了山西古今兼备,丰富多彩的人文景观。目前,全国保存完好的宋、金以前的地面古建筑物70%以上在全省境内,具有珍贵价值的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就有119多处。著名的旅游景点有:大同旅游区的云冈石窟、悬空寺、应县木塔以及中国五岳之一的北岳恒山;忻州旅游区的五台山、芦芽山、代县杨家将故地;太原旅游区的晋祠、晋中的平遥古城、昔日晋商的豪宅大院;临汾旅游区的尧庙、洪洞县的大槐树、广胜寺、吉县黄河壶口瀑布;运城旅游区的解州关帝庙、芮城永乐宫壁画、夏县司马光墓、永济黄河铁牛、永济普救寺和莺莺塔,等等。其中平遥古城和云冈石窟已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山西是著名的革命老区。早在1921年,中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高君宇,就在太原组建社会主义青年团,开展革命活动。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毛泽东亲自率领红军主力渡河东征,在晋西、晋中、晋南各地遍撒革命火种。全国抗战爆发后,八路军三大主力挺进山西,创立了敌后抗日根据地。八年抗战中,山西是华北抗战乃至全国抗战的重要战略支点;山西地方党组织培养了15万名***员,根据地向八路军输送了60万热血青年。解放战争期间,山西成为支援全国解放的战略基地,广大民众积极支援前线,大批地方干部南下或东进、西进,奔赴新区,为中国革命做出了重大贡献。解放前的刘胡兰精神,解放后的大寨精神、太旧精神、李双良精神激励着人们为争取新生活不断艰苦拚搏。

记得采纳啊

  古大槐树处迁民之后裔经过几代、十几代,大都不知道被迁前是何村何地,但都知道“大槐树是故乡”,这一点至今谁也没能忘却。移民在离开大槐树时恋恋不舍,到达新的定居地点后,他们大多栽种了槐树,借以寄托自己对家乡的怀念。河北省河间县申鲁村高氏先人在自己家门口栽了一棵移民纪念槐树;保定府西关谢德先开了名叫“老槐茂”的酱菜铺;河南确山县有槐树庙村、大槐树村、槐树庄村;河南省伊川县城关镇闵店有槐树街。据说,明朝洪武年间,朝廷从山西省洪洞县往黄河南大规模迁民,移民中,一人姓王,一人姓李,禀性相投,结为好友。二人相约来到龙门山南伊河西岸一渡口处,筑灶搭庵,开荒种田。因离老家时是从洪洞县广济寺的大槐树下出发的,所以他们对槐树具有很深的眷恋之情。定居之后,他们就在村头植下几株槐树,数年过去,槐树遮天蔽日,郁郁葱葱,他们就把槐树与渡口联在一处,把村子取名叫槐树渡。后来,人口增多,村庄扩大,形成街道,渡口却日久废弃,槐树渡逐渐演变为槐树街。

  古槐,伴随着人们的繁衍生息而渐渐长大,古槐也成为历史的见证。古槐移民更是在家庙、祠堂的楹额上铭记了纪念的文字,以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山东菏泽固堆袁家祠堂墙碑曾刻有洪武二年袁公正题望槐思乡诗:“昔日从戎驱鞑虏,今朝屯田太行东。洪洞分支老门第,曹州安居旧家风。古岗植槐三五株,铭记晋中父老情。卧雪传说流千古,后昆霞蔚赛劲松。”河南焦作市刘氏祠堂匾额书:“派衍洪洞。”河南偃师县牛氏家庙大厅的楹联写着:“十八祖平阳世泽,五百年亳西名门。”河南省濮阳县习城乡胡寨村胡氏祠堂内始祖像两旁的对联写道:上联是“永言孝思”,右联是“念先祖离洪洞单车匹马昔时苦”,左联是“怀世宗居曹州枝繁叶茂今日荣”。河南省武陟县小东乡大淘村孙氏牌位对联:“祖洪洞支迁沁左,籍山西裔延河南。”河南偃师县寇店韩寨村《赵氏宗谱》说:始祖兄弟四人,起名“经、营、槐、显”,“显”意为“乡”,合起来就是“经营槐乡”。

  据山东省莘县张寨乡申庄人说,该村先祖是从山西迁来的。明洪武初年,朝廷下令由山西洪洞县迁民到太行山东一带垦荒。当时洪洞县大槐树下有一申姓家族和曰姓家族,均在东迁之列。农民久居此地,故土难离,大多不愿迁移,官府便派人强行东迁,不迁者诛灭满门。在高压之下,申姓家族决定顺令东迁。本是同姓聚居的家族,到山东后可能被安排得七零八落,分手之际,男女老幼难免痛哭流涕,依依惜别。申姓长者劝慰大家:“奉旨东迁,垦荒谋生,实为利国利民的好事。山东乃圣人之乡,礼仪之邦,又有肥田沃土。洪洞县人多地少,不利家族繁衍;去山东顺乎君心民意,何乐不为!”上路前,长者命人搬出大铁锅、大铜锅各一口,亲手用锤砸成若干片,命主人各持一铁锅片,仆人各持一铜锅片,相约道:“他年相聚,对片成锅,方认一家。铁、铜之分,为主仆标记。”安排已毕,申姓家族扶老携幼,车推担挑,踏上了不知尽头的东迁之路。刚行不远,忽听后面有吵嚷之声,申姓长者回头看时,见一队官兵正追逐一群百姓。细看之下,才知被追的是与申姓相邻的曰姓家族。原来曰姓家族留恋故土,不愿东迁,违背皇命,犯下了灭族之罪。逃难人群接近申姓家族时,曰姓长者情急生智,急令本家族人:“将曰改申,加入申姓队伍。”申姓长者也主动掩护,他厉声告诉追兵:“我们都是申姓家族,奉旨东迁,为何苦苦追赶?”追兵一时被搞昏了头,无计可施,只得回去复命。曰姓家族免去了灭门之祸,感激万分。途中两姓互相照顾,亲如手足,同行在东迁的大道上……

  当年山西移民东来时,大多异姓结伴而行,共同觅地建村聚居,因此新建之村多冠以姓氏。当时山东省西部有几户杨姓人家在朝城北约三华里处定居,取村名杨庄,后又有史姓人在附近建村,因其地比较低洼,便取村名“史家洼”。初建村落,难免缺这少那,遇上许多困难。移民来时,一般只带些衣物锅碗,农具则一无所有。后来慢慢置办一些,一时也很难齐备。特别是大件农具,价格较高,购买不易,往往要节衣缩食三五年甚至七八年才能购进一件。当时杨庄人经过几年努力,联户拴了一辆大车,一时买不起牛,外村人便把杨庄叫“杨没牛”。史家洼则只买了一头牛,多年没能拴起车,外村人便戏称其“史没车”。可喜的是,一个有车没牛,一个有牛没车,这种“瘸腿”现象却促成了两村自发的联合。两村把车和牛配起套来,轮流拉土、送粪、运庄稼、串亲戚,协调得如同一个村,赶上大忙季节,两村相互推让,尽量让对方先用。杨家用时,总是用好草好料喂史家的牛,连一下重鞭也舍不得打,生怕弄掉一根牛毛;史家用时,尽量少装载,走好路,遇上坎坷道,就牵牛慢行,惟恐弄坏了杨家的车。这样合作了几年,牛养得膘肥体壮,车保养得完好如新。史杨两村亲密无间的合作,在朝城一带传为佳话。史家因地处低洼,每逢水患,就去杨家躲避。后来,史家迁居到邻村,杨庄村址也有变更。不论地理位置如何变化,史杨两家却始终保持着友好的睦邻关系,从古至今,相沿不衰。

洪洞大槐树周围的旅游景点有哪些

 其它景点有以下  ◎ 明代监狱  ◎ 兴唐寺  ◎ 万圣寺  ◎ 唐尧故园——羊獬姑姑庙  ◎ 广 胜 寺   ◎ 泰云寺  ...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