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胡十大名曲是哪些?
1、《二泉映月》
《二泉映月》是中国最著名的二胡音乐,它由无锡民间二胡艺术家华彦钧在20世纪中叶创作。音乐不仅让人们在午夜的时候想象出家清月冷的意境,在天空中有冷的月亮映入了冷冷的泉水中,似乎也在诉说盲人艺术家坎坷的命运与他痛苦的生活。这首曲子有着深刻的情调,充满浓郁的民族气息和艺术感染力。
2、《听松》
《听松》,又名《听宋》,是中国民间音乐家阿炳创作的二胡独奏曲。其内容似乎是描写宋代伟大的爱国将领岳飞。乐曲通过松涛借物咏怀,在赞颂民族英雄岳飞军威的同时,倾注了他刚直不阿的性格和坚定自信的意志,歌颂了中国人民青松般高洁的民族气节,钢铁般坚强的斗争意志和战胜敌人的英雄气概。全曲气魄豪迈,刚劲有力,堪称音乐珍品。
3、《空山鸟语》
《空山鸟语》是二胡独奏曲,刘天华作曲,初稿写于1918年,十年后才定稿。标题采自于唐王维诗: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在此曲中,刘天华创造性地运用三弦拉戏式的模进手法,描绘了深山幽谷,百鸟嘤啼的优美意境,是一首极富形象性的作品。1993年获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华人20世纪音乐经典作品奖。
4、《良宵》
这首《良宵》是由音乐家刘天华在1928年创作的,原名《除夜小唱》,它是在中国新年里与他的学生和朋友们在聚会上即兴创造出来的。全曲形象单一、抒情、清新、明快,给人以怡然自得之感,通过轻快的旋律和柔和的旋律,生动描绘了作者与友人欢叙守岁、共度良宵的愉悦心情,音乐中表达的喜悦和激情达到了乐器所能达到的极限,使它成为二胡音乐的经典之作。
5、《病中吟》
《病中吟》是中国作曲家刘天华的第一首二胡音乐,也可以说是现代中国首个二胡独奏。这首曲子是在刘天华丢了工作和父亲去世后的双重打击下创作的,音乐暗示他想摆脱这些困难,努力做些改变的想法,表达他沮丧的心情,这首歌并不意味着他在重病中呻吟。
6、《寒春风曲》
这首二胡音乐是由作曲家华彦钧创作的,部分旋律和演奏技法与他最著名的二胡曲子《二泉映月》相似,但这首有着更明亮的心情,即活泼而流畅的旋律,让听者觉得阳光明媚的春天来了。
7、《光明行》
《光明行》是由刘天华于1931年创作的二胡独奏,音乐以其令人振奋、充满激情和活力的旋律而闻名,这是中国风格的音乐。全曲有四段,还有引子和尾声,采用西洋的复三部曲式的特点结构严谨,是一首振奋人心的进行曲,旋律明快坚定,节奏富有弹性,表现了旧时社会知识分子不断追求进步和光明的心情。
8、《三宝佛》
《三宝佛》是一首比较久远的二胡音乐,由刘天华创作。乐曲中的《三汲浪》曾被扬琴家严老烈改编为广东音乐《旱天雷》,表现了人们在久旱逢甘霖时欢欣的情绪。乐曲的其他部分婉转悠扬,节奏流畅,二胡及配器的演奏都作了细致处理,使音乐更为动听。
9、《流波曲》
《流波曲》是1952年冬天由盲人音乐家孙文明创作的二胡独奏,音乐的主题是作曲家孙文明远离家乡的艰苦生活。音乐有着深沉的情感,通过稳定的节奏和轻微的速度变化,听起来好像作曲家在讲述一个悲伤的故事。
10、《病中吟》
《病中吟》是中国作曲家刘天华的第一首二胡音乐,也可以说是现代中国首个二胡独奏。这首曲子是在刘天华丢了工作和父亲去世后的双重打击下创作的,音乐暗示他想摆脱这些困难,努力做些改变的想法,表达他沮丧的心情,这首歌并不意味着他在重病中呻吟。
如何赏析二胡名曲《彩云追月》?
1932年,任光在上海百代唱片公司任节目邵主任时,同聂耳一起,为百代国乐队写了一组民族管弦乐曲并灌制唱片,《彩云追月》就是其中一首,创作于1935年。1960年,彭修文根据中央广播民族管弦乐团的乐队编制重新配器。乐曲以富有民族色彩的五声性旋律,上五度的自由模进,笛子、二胡的轮番演奏,弹拨乐器的轻巧节奏,低音乐器的拨弦和吊钹的空旷音色,形象地描绘了浩瀚夜空的迷人景色。
二胡制作大师排行榜许梁聆聆、曹德维、张尊连等。
一、梁聆聆。
1、梁聆聆,出生于陕西西安,著名二胡演奏家,中国音乐学院国乐系副主任。
2、出生并成长在西安的梁聆聆对于家乡音乐的风格掌握得尤为稔熟,吟、揉、滑、抹,声声道出她对家乡故土的思念和热爱。
3、《病中吟》《弹乐》《流波曲》等传统二胡曲目的演奏,显示了梁聆聆对于二胡传统曲目的驾驭能力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领悟能力。
二、曹德维。
1、曹德维,1963年出生于天津,著名二胡演奏家,中国音乐学院国乐系弦乐教研室主任。
2、曹德维先后师从著名胡琴大师刘明源、教育家安如砺,著名京剧琴师张素英学习了二胡、高胡、板胡、中胡、二弦、椰胡、京胡等弓弦乐器。
3、他的演奏风格精巧委婉、音色优美、技巧娴熟,加之对乐曲的深刻理解和严谨的“学院派”风格,达到了理性与激情的完美统一。
三、张尊连。
1、张尊连,著名二胡演奏家,中国音乐学院硕士生导师。
2、曾悉心研学了民间、传统、流派及创作的广泛而大量的音乐作品,较全面地掌握和继承了宗师们的艺术风骨,并在长期的艺术实践和教学中传承并发扬,成为当今这两大弓弦流派最具实力的传言人之一,形成了古朴深邃、内在含蓄、典雅细腻、热情豪迈的演奏风格。
二胡始于唐朝,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它最早发源于我国古代北部地区的一个少数民族,那时叫“奚琴”。宋朝学者陈蜴在《乐书》中记载“奚琴本胡乐也……”唐代诗人岑参所载“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的诗句,说明胡琴在唐代已开始流传,而且是中西方拉弦乐器和弹拔乐器的总称。
到了宋代,又将胡琴取名为“嵇琴”。宋代末学者陈元靓在《事林广记》中这样记载:嵇琴本嵇康所制,故名“嵇琴”。宋代大学者沈括在《补笔谈·乐律》中记载:“熙宁中,宫宴,教坊伶人徐衍奏嵇琴,方进酒而一弦绝,衍更不易琴,只用一弦终其曲。”说明在北宋时代已有很高的演奏水平。徐衍为皇帝大臣们演奏”嵇琴”时,断了一根弦,仍然用另一根弦奏完曲.没有娴熟的技艺是做不到的。后来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又记载“马尾胡琴随汉东,曲声犹自怨单于。弯弓莫射去中雁,归雁如今不寄出。”说明在北宋时已有了马尾的胡琴。
元朝《元史·礼乐志》所载“胡琴制如火不思,卷顾龙首,二弦用弓捩之,弓之弦以马尾”进一步阐述了胡琴的制作原理。到了明清时代胡琴已传遍大江南北,始成为民间戏曲伴奏和乐器合奏的主要演奏乐器。
到了近代,胡琴才更名为二胡。半个多世纪以来,二胡演奏水平已进入旺盛时期。刘天华先生是现代派的始祖,他借鉴了西方乐器的演奏手法和技巧,大胆、科学地将二胡定位为五个把位,从而充扩了二胡的音域范围,丰富了表现力,确立了新的艺术内涵。由此,二胡从民间伴奏中脱颖出来,成为独特的独奏乐器,也为以后走进大雅之堂的音乐厅和音乐院校奠定了基础。
新中国成立以后,民族、民间音乐发展很快,为了大力发掘民间艺人的艺术珍宝,华彦钧、刘北茂等民间艺人的二胡乐曲经过整理被灌成唱片,使二胡演奏艺术如雨后春笋迅猛发展起来。上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先后涌现了张锐、张韶、王乙等为代表的一批二胡教育家和演奏家,在他们的影响下,又培养出了新的二胡演奏家闵惠芬、王国潼等。二胡作曲家刘文金的《长城随想曲》等将二胡的性能超常发挥,并刻意创新,使二胡焕发出新的生机和异彩。
补充 —— 据《中国文化史三百题》提供资料,宋代是外来乐器与中原文化融合发展的第二阶段。宋元明清时期,随着戏曲、曲艺的发展,民间乐器随着“勾栏”“瓦舍”的兴起而发展了自己的伴奏乐器。其中最主要的乐器是源自蒙古、西域的马尾胡琴(又称二弦琴),经与前朝留下的嵇琴、轧筝融合,创制出新颖的胡琴。这一乐器充分标志中国弓弦乐器走向成熟。后来,由于地方戏唱腔风格需要,胡琴又逐渐分化,出现配合秦腔、豫剧需要的板胡,京剧、汉剧需要的京胡、京二胡,河南坠子需要的坠胡,广东粤剧需要的高胡,潮剧需要的椰胡,湖南花鼓用的大筒,蒙古说唱用的四胡,川剧用的盖板子,河南越调用的四弦,福建莆田戏用的枕头琴,侗戏用的牛腿琴,壮剧用的马骨琴,晋剧用的二股弦等等弓弦乐器。所以,二胡实际上是这众多的弓弦乐器中的一种,它的得名远远后于胡琴。所以说“二胡”始于唐朝是不准确的,应该说“胡琴”始于唐朝。
二胡始于唐朝,称“奚琴”,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是一种中国传统拉弦乐器。二胡,即二弦胡琴,又名“南胡”、“嗡子”,二胡是中华民族乐器家族中主要的弓弦乐器(擦弦乐器)之一。二胡名曲有《二泉映月》、《良宵》、《听松》、《赛马》、《葡萄熟了》等。
琴筒是二胡的重要部分,这通过弓的推拉运动,擦弦后振动琴皮发音的共鸣体。琴筒的质地和形状对音量和音质有直接影响。一般用紫檀木或红木制作。形状有六角形、八角形、圆形、前八角后圆形等,常用的是六角形。
琴筒后面镶嵌着一个音窗(一般为雕木花窗),不仅对琴筒起了装饰作用,而且对发音、传音和滤音有一定的好处。琴筒是二胡的共鸣筒,一般用乌木,红木制成(紫檀木很少),也有用花梨木或竹子做的,七十年代并开始使用低发泡(ABS)材料模压成型。
其形状主要为六方形,长13厘米,前口直径(对边)88厘米。有些地区则制成圆形或八方形。筒腰略细,筒后口敞口或装置开有各种式样花孔的音窗。琴筒起扩大和渲染琴弦振动的作用。
制音垫
琴码的下面,还须在琴弦与皮膜之间塞一小块用绒布或毡子做的制音垫,它能解决二胡的“狼音”,消除二胡的空旷音,使之集中、丰满,制音垫的薄厚、大小要适中,过厚则影响音量,过薄则不起作用。
作成音垫的材料常有白色海绵、呢子、羊绒、棉布、麂皮、绒布等,用的最广泛的是海绵和呢子,效果最好的是天然麂皮,不能小看了它,它还有能快速的改变音色的本事:它贴近琴码,音色就很润,同时要失去一部分音量;远离琴码,音色就会变的眀亮,要根据曲子需要调整。
二胡始于唐朝,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它最早发源于我国古代北部地区的一个少数民族,那时叫“奚琴”。胡琴在唐代就已开始流传,而且是中西方拉弦乐器和弹拔乐器的总称。
到了近代,胡琴才更名为二胡。半个多世纪以来,二胡演奏水平已进入旺盛时期。刘天华先生是现代派的始祖,他借鉴了西方乐器的演奏手法和技巧,大胆、科学地将二胡定位为五个把位,并发明了二胡揉弦,从而充扩了二胡的音域范围,丰富了表现力,确立了新的艺术内涵。
新中国成立以后,民族、民间音乐发展很快,为了大力发掘民间艺人的艺术珍宝,华彦钧、刘北茂等民间艺人的二胡乐曲经过整理被灌成唱片,使二胡演奏艺术如雨后春笋迅猛发展起来。
上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先后涌现了张锐、张韶、王乙等为代表的一批二胡教育家和演奏家,在他们的影响下,又培养出了新的二胡演奏家闵惠芬、王国潼等。就如二胡作曲家刘文金的《长城随想曲》等将二胡的性能超常发挥,并刻意创新,使二胡焕发出新的生机和异彩。
扩展资料:
二胡产业越来越重视生态环境保护:
“逐步减少蟒蛇皮用量,不断增加仿生皮用量,这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是大势所趋。”湖北省武汉市专业仿生皮经销商黄全武表示,目前“仿皮二胡”主要销往国外,每年大约有几千把,数量在逐年增加。但国内市场目前需求量较小,相信今后会有较大增长潜力。
目前梅村有18家二胡制作企业,形成了一定的产业集聚效应,也得到了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梅村街道党工委书记章晓明表示,主动植入生态环境保护因子,这是梅村二胡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
据业内人士介绍,目前二胡共鸣箱和琴杆的制作材料,也和生态环境保护密切相关。比如,高档二胡采用印度紫檀、大红酸枝等受国际公约保护的珍稀红木,中低档的二胡采用不在公约保护之列的红檀木、紫檀木,最低档的则使用柏木。“
目前,国内二胡制琴行业使用的印度紫檀、大红酸枝等红木,多为库存的‘老料’,已不再进口新料,对于珍稀红木保护起到了积极作用。”黄建洪说。
-二胡
人民网-传统乐器二胡生产走向绿色环保
二胡十大名曲是哪些?
本文2023-09-22 08:00:38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450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