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称帝之前,民间就有各种传言,她的帝位真是上天注定的吗?
众所周知,武则天乃普天之下第一奇女子也,更是史上唯一一位女帝!她的存在,颠覆了世人的认知,女性不仅能从政,而且还能把国事处理得很好。 大唐在她的治理下,也呈现出一片祥和之象。武则天并没有拖累唐朝,也没让唐朝偏离繁华的轨道。不过,她的帝位还是让人们产生了诸多争议,就其帝位合法性而言,就是世人争论之点。 :武则天剧照 武则天也深知这一点,所以后来又将江山还给了李氏子孙。今天我们暂且不讨论这些,我们的重点主要放在武则天称帝上。 世有传言,武则天称帝是早有预兆的,而且也是命中注定的,无可更改!那么事实真是如此吗?真是上天安排好了的? :武则天剧照 一般开创王朝的君主,出生都会有万千景象,或是满天霞光,或是白蛇钻入腹中,随之婴儿降世。这些奇闻怪谈,现在我们看来只觉荒谬,但在那时的封建社会却是令人深信不疑的。 成大事之人,乃是上天注定好了的,从降生的那一刻就显得与众不同。这是帝王们惯用的伎俩,目的不言而喻,就是为了宣扬帝王的正统性,乃是天选之人。 而武则天作为女帝,要想让世人信服,那就必须弄出势头来。如袁天罡为其看相之事,婴儿之期就被预言日后必为女帝。此事很可能就是武则天弄出来的势头,目的就是为了迷惑世人,她的帝位是合理的,是上天赋予的。不过,也有一些事情是令人迷惑不解的。 :袁天罡看相剧照 在《旧唐书》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贞观之初,太白星频繁现于白天。太史乃为占卜,得出结论:女主昌。意思就是大唐即将要出现一位女皇帝。还有史料《秘记》中也有这样的言论:唐三世之后,则女主武王代有天下。 不仅史官们如此推测,民间也是流言四起,女武王将面世。一家之说难以引人注目,而现在却是众说纷纭,皆是与女武王有关,就不得不令人相信了。 就算是谣言,百人传之,也会被当做真事对待。所以对于这样的言论,唐太宗李世民也是忧心不已,并且对这样的言论感到憎恶。既然有传言如此,那就要做好应对之策。于是,李世民曾密诏李淳风来觐见,与其探讨此事,商讨对策。 :李世民召见李淳风剧照 那李淳风是为何人?他可是有多重身份的著名人物,如数学家、天文家等等。在小说中他是一位半仙,上踏地界,下入地府。在史料中他还有一个预言家的身份,所以李世民才会找他探讨此事。 面对李世民的疑虑,李淳风如此回答:「 ”臣据象推测,其兆已成。”话语明显,这件事不可阻挡,已经成型。另外,李淳风还说此人已经降生,而且就居于皇宫之中,不出三十年,大唐天下必落入她手,而且李氏子孙也会遭来劫杀。 这番话令李世民心惊胆破,连问解决之法。李世民本想将宫中可疑之人诛杀殆尽。但是被李淳风拒绝了,理由如此:「 ”天意为止,人为之力岂能挡之?”杀戮之事始终是行不通的,到头来还会落得一个滥杀无辜的罪名。 :李淳风剧照 既然不能滥杀,李世民也只要作罢。不过他对此事仍旧上心。公元648年时,李世民大宴群臣。宴席之间,李世民让各大臣都报上自己的乳名。本来是一场游戏,却让李世民有意外的发现。 轮到李君羡将军时,说起他奶名是为「 ”五娘子”。咋一听,都像是女子之名。唐太宗也很震惊,但是很快又恢复了镇定。「 ”即为五娘子,又如此威猛呢?” 虽是玩笑之言,但是李世民已经对他起了疑心。随后派人去调查他的身世,有了更重大的发现。李君羡封号为五连县公,而这县又是武安县。一个「 ”武”字让李世民想起了坊间传言,女武帝,而李君羡的乳名又是五娘子,这都对上了! 况且,他又是将军之位,莫非是日后要造反夺了李家江山?带着这种猜测,李世民胡乱找了个借口将他革职并监禁了起来。 :李世民请群臣吃饭剧照 当时,又有人诬告李君羡,说他意图谋反。这更是给了李世民一个杀人的理由,遂将其杀害!仅仅是因为一个巧合,加上李世民的联想,李君羡就丧失了性命!只能说,流传害人不浅! 李君羡虽死,但他始终不是真正的「 ”女武帝”!武则天才是流传中的女武王。公元690年,武则天登基称帝。她的上位,让这个传言成为了现实,李世民最担心的事情也发生了。 李君羡虽然乳名为五娘子,但是他的性别始终不是女子啊!这一环节出了纰漏,杀他又有何用呢?之后,李君羡的家人找到了武则天,想要伸冤平凡。武则天也照做了,毕竟李君羡做了她的替死鬼,帮他 也是应当的。 :武则天与李君羡剧照 这件事也有一些疑点,要知道李世民并非愚蠢之辈,若是真有心除掉这个「 ”女武王”,只需将范围缩小,与武字有关,性别女,位于皇宫中,这样便可找出武则天了。所以说,此事可能也是史官们杜撰出来的。 根据民间的一些传言,然后将其与史实给结合起来,便有了帝位天注定之事,看似顺理成章。一旦细心推敲,便可发现其中端倪了。 所以说武则天的帝位是否是上天注定,那就要仁者见仁了,毕竟有些人非要认准史料之言,也无可奈何。并不是所有的史料都是如实记录的,因为大多史料都是根据帝王的需要来记录。 当然,也不完全否定此传言的存在。或许这条预言确实存在,而武则天也是应了预言激烈,最终决定夺权上位。 :武则天称帝剧照 这一说法也有可能,毕竟已经过去了千年之久,我们难以再完全得知当时的实情。不管如何,此事充满了神秘感,毕竟有些事是我们无法言说但是真实存在的。 文章作者:大慧 整篇图文由大咖说史工作室团队制作!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正统的女皇帝,也是继位年龄最大的皇帝(67岁即位),又是寿
命最长的皇帝之一(终年82岁)。唐高宗时为皇后(655—683)、唐中宗和唐睿宗时为皇太后(683—690),后自立为武周皇帝(690—705),改国号“唐”为“周”,定都洛阳,并号其为“神都”。史称“武周”或“南周”,705年退位。武氏认为自己好像日、月一样崇高,凌挂于天空之上。于称帝后上尊号“圣神皇帝”,退位后中宗上尊号“则天大圣皇帝”。武则天也是一位女诗人和政治家。
武则天在12岁时父亲去世,她和母亲受到族兄的虐待。贞观十一年,14岁的武则天入宫成为唐太宗的才人,唐太宗最初非常宠爱她,赐名“武媚娘”,但不久便将她冷落一边(因为有官员夜观天象,说不久有一武姓女子,武代李兴)。武则天做了12年的才人,地位始终没有得到提升,在唐太宗病重期间,武则天和唐太宗的儿子后来的高宗李治建立了感情。 贞观二十三年唐太宗死后,武则天和部分没有子女的嫔妃们一起入感业寺为尼,但是她与新皇帝唐高宗李治一直藕断丝连,并在感业寺与李治发生关系,生下第一个孩子——李宏。唐高宗即位后,他的妃子萧淑妃专宠,永徽二年,皇后复召武则天入宫(其实大部分是李治的意思。),企图“以毒攻毒”,这年武则天26岁。武则天回宫后的确迅速打败萧淑妃,获得高宗的宠爱,第二年便升为昭仪( 二品),。后来,武则天不满昭仪之位。开始动起了当皇后的念头。王皇后和萧淑妃结成一派,和武则天周旋于后宫。后来设计杀死皇后。 武则天工于心计,心狠手辣,兼涉文史。33岁才产下长女,据《资治通鉴》记载:武则天的长女出生后才一月之际, 王皇后来看过她的女儿之后,她就亲手把女儿给杀死了,还在宫里行压胜之术(就是作法,扎小人),皇帝一气之下把皇后打入冷宫,后来被武则天暗中杀死。书里的原话是“送到日本”。
高宗大怒,于是起了废后的念头。当时朝廷以长孙无忌、褚遂良为首的元老大臣势力强大,唐高宗的权力受到很大限制,外廷以长孙无忌为首的很多大臣反对唐高宗废王立武,武则天前进的道路也因此充满艰辛。唐高宗这时已经企图借“废王立武”重振皇权,打击元老大臣势力。于是,武则天开始成为高宗政治上的“战友”。他们重赏首个明确支持“废王立武”的五品官员李义府,很多中层官员看到支持“废王立武”有利可图便转而支持立武则天为后,形成了“拥武派”, 打破了原来铁板一块的局面,后来功臣元老中的李勣(司空大人)说了一句“此陛下家事,何必问外人!”打动了高宗的心。使高宗和武则天在废立皇后的问题上的不利局面一下扭转过来了,可以说是峰回路转,柳暗花明。于是在永徽六年高宗立武氏为皇后,武则天随后残忍地虐杀了王皇后和萧淑妃;让自己的儿子李弘做了太子;为高宗出谋划策,采用先易后难的策略,先后罢黜了褚遂良、韩瑗、来济,最后除掉了长孙无忌,至此高宗基本实现了君主集权。“废王立武”事件沉重打击了关陇贵族集团,自魏晋南北朝以来皇权不振的情况被改变,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武则天之所以能够垂帘听政,在于高宗体弱,由于信任武则天,逐步高清将处理军政的权利交给武则天打理,这也为武则天顺利杀害大唐重臣和夺取中央实权埋下伏笔。最终在皇帝病重的时候,代替高宗使王权,行王事,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显庆五年十月(660年),唐高宗风疾发作。让武则天处理朝政。然而也让武则天和唐高宗出现了裂痕。也导致了武则天差一点被废。麟德元年(664年),唐高宗让宰相上官仪起草了废掉武则天的诏书。墨迹未干时,武则天从天而降。软硬兼施,废掉皇后的事只好以失败告终。于是,武则天向唐高宗建议让她和高宗一块上朝,临朝听政。合称二圣,使她的政治经验和影响力进一步增长了。但武则天还不满足,她要与高宗封禅泰山。由于高宗年间国力昌盛,武则天积极窜掇高宗封禅泰山。
祭祀昊天上帝时先皇配享,祭祀皇地祇时太后配享。封禅的时候先有皇地初献,公卿当亚献。但封禅毕竟没有皇后的事,于是她又说,封禅为祭地之仪,由太后配享,彰显后土之德。让公卿当亚献非常不妥,因为男女有别。不能让外臣来祭祀。所以要让她自己充当亚献,好孝敬孝敬自己的婆婆,高宗果然答应。后来在麟德三年正月初一这天,她与高宗一块封禅泰山,充当亚献。而且还给百官赐爵加阶。使百官对她感恩戴德。
武则天是中国武周时期女皇帝。
武则天(公元624年-公元705年),名武曌,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县东)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的女皇帝,也是即位年龄最大(67岁即位)、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终年82岁)。为唐朝功臣武士彟次女,母亲杨氏。十四岁入后宫为唐太宗的才人,唐太宗赐号“武媚” ,唐高宗时初为昭仪,后为皇后,尊号为天后,与唐高宗李治并称二圣,683年12月27日-690年10月16日作为唐中宗、唐睿宗的皇太后临朝称制,期间,改名为“曌”。武则天认为自己好像日、月一样崇高,凌挂于天空之上。
后自立为皇帝,定洛阳为都,改称神都,建立武周王朝,神龙元年(705年)正月,武则天病笃,宰相张柬之发动兵变,迫使武氏退位,史称神龙革命。唐中宗复辟,恢复唐朝,上尊号“则天大圣皇帝”,后遵武氏遗命改称“则天大圣皇后”,以皇后身份入葬乾陵,唐玄宗开元四年(公元716年),改谥号为则天皇后,天宝八年(公元749年),加谥则天顺圣皇后。
武则天(公元624年-公元705年),名武曌,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县东)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的女皇帝,也是即位年龄最大(67岁即位)、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终年82岁)。为唐朝功臣武士彟次女,母亲杨氏。十四岁入后宫为唐太宗的才人,唐太宗赐号“武媚”,唐高宗时初为昭仪,后为皇后,尊号为天后,与唐高宗李治并称二圣,683年12月27日-690年10月16日作为唐中宗、唐睿宗的皇太后临朝称制,期间,改名为“曌”。武则天认为自己好像日、月一样崇高,凌挂于天空之上。
后自立为皇帝,定洛阳为都,改称神都,建立武周王朝,神龙元年(705年)正月,武则天病笃,宰相张柬之发动兵变,迫使武氏退位,史称神龙革命。唐中宗复辟,恢复唐朝,上尊号“则天大圣皇帝”,后遵武氏遗命改称“则天大圣皇后”,以皇后身份入葬乾陵,唐玄宗开元四年(公元716年),改谥号为则天皇后,天宝八年(公元749年),加谥则天顺圣皇后。
家世出身
武则天为唐开国功臣武士彟次女,母亲杨氏(出身于隋朝皇室,父为隋朝观德王杨雄之弟遂宁公杨达),祖籍并州文水县(今山西省文水县北徐村人),于武德七年(624年)生于利州(今四川广元),一说生于长安(今陕西西安)。[3] 有异母兄长武元庆、武元爽,另有同母姐妹两人,一位是韩国夫人武顺,另一位是郭夫人。
其父武士彟从事木材买卖,家境殷实,富有。隋炀帝大业末年,李渊任职河东和太原之时,因多次在武家留住,因而结识。李渊在太原起兵反隋以后,武家曾资助过钱粮衣物,故唐朝建立以后,曾以“元从功臣”历官工部尚书、黄门侍郎、判六尚书事、扬州都督府长史、利州、荆州都督等职,贞观中,累迁工部尚书、荆州都督,封应国公。父亲武士彟在贞观九年(635年)逝世后,堂兄武惟良、武怀运及武元爽等对其母亲杨氏失礼。
初入宫廷
贞观十一年(637年)十一月,武则天年十四岁时,唐太宗听说她仪容举止美,召她入宫,封为五品才人,赐号“武媚”,后世讹称武媚娘。武则天入宫之前向寡居的母亲杨氏告别时说:“侍奉的圣明天子,岂知非福?为何还要哭哭啼啼、作儿女之态呢?”[5]
对于唐太宗时期武则天在宫中的生活,史书并没有详细的描述,仅见武则天在晚年时回忆自己为太宗驯马一事。太宗有马名叫狮子骢,肥壮任性,没有人能驯服它。武则天当时侍奉在侧,对唐太宗说:”我能制服它,但需要有三件东西:一是铁鞭,二是铁棍,三是匕首。用铁鞭抽打它,不服,则用铁棍敲击它的脑袋,又不服,则用匕首割断它的喉管。“唐太宗夸奖武则天的志气。[6]
但武则天并未得到唐太宗的宠爱,做了12年的才人,地位始终没有得到提高,在唐太宗病重期间,武则天和太子李治建立了感情。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唐太宗驾崩,武则天依唐后宫之例,和部分没有子女的嫔妃们一起入长安感业寺为尼,但她与新皇李治一直藕断丝连。[7]
再次入宫
永徽元年(650年)五月,唐高宗在太宗周年忌日入感业寺进香之时,又与武则天相遇,两人相认并互诉离别后的思念之情。[7]
永徽二年(651年),因无子而失宠的王皇后看在眼里,便主动向高宗请求将武则天纳入宫中,企图以此打击她的情敌萧淑妃。[8] 李治早有此意,当即应允。
永徽二年(651年)五月,唐高宗的孝服已满,武则天便再度入宫,入宫前武则天已怀孕了,入宫后生下儿子李弘。武则天回宫后的确迅速打败萧淑妃,获得李治的宠爱,次年(652年)五月,便被拜为二品昭仪。当时王皇后、萧淑妃经常与武昭仪争宠,互相说坏话,李治都不听。
武则天攻于心计,心狠手辣,兼涉文史。654年(永徽五年),武则天产下长女安定思公主,据《新唐书》和《资治通鉴》记载,在安定思公主出生后一月之际,王皇后来看望,怜爱并逗弄公主玩,王皇后走出去后,武则天趁没人将女孩掐死,又盖上被子。正好李治来到,武则天假装欢笑,打开被子一同看孩子,发现女儿已经死了,武则天啼哭。问身边的人是怎么回事,身边的人都说:“皇后刚刚来过这里。”李治勃然大怒,说道:“皇后杀了我的女儿!”武则天于是哭泣着数落王皇后的罪过。王皇后无法解释清楚,李治从此有了”废王立武“的打算。但此事有争议,成书于五代的《旧唐书》和《唐会要》只记载了小公主的暴卒。
永徽六年(655年)六月,在后宫有谣言说王皇后与其母柳氏行厌胜之术,李治得知后,大怒之下将其母柳氏赶出皇宫,而且还想把武昭仪由昭仪晋封为一品宸妃[9] ,由于受到宰相韩瑗和来济的反对,最后不能成事。当时朝廷以长孙无忌、褚遂良为首的元老大臣势力强大,李治的权力受到很大限制,外廷以长孙无忌为首的很多大臣反对唐高宗废王立武,武则天前进的道路也因此充满艰辛。李治企图借“废王立武”重振皇权,打击元老大臣势力。于是,武则天开始成为高宗政治上的“战友”。
不久,中书舍人李义府首个支持”废王立武“,得到李治和武则天的重赏,很多中层官员看到支持“废王立武”有利可图便转而支持立武则天为后,许敬宗、崔义玄、袁公瑜等大臣纷纷向李治连投递了请求立武昭仪为后的表章。李治看到有不少人支持,废立之意再次萌生。功臣元老中的李勣又说了一句“此陛下家事,何必问外人”,彻底打动了李治的心,使李治和武则天在废立皇后的问题上的不利局面一下扭转过来了,同年十月十三日,李治终于颁下诏书:以“阴谋下毒”的罪名,将王皇后和萧淑妃废为庶人,并加囚禁;她们的父母、兄弟等也被削爵免官,流放岭南。七天以后,李治再次下诏,将武则天立为皇后;与此同时,又将反对最力的宰相褚遂良贬为外州都督。
显庆四年(659年)四月,武则天与唐高宗达成共识:将长孙无忌、于志宁、韩瑗、来济等人削职免官,贬出京师。至此,李治基本实现了君主集权。“废王立武”事件沉重打击了关陇贵族,自魏晋南北朝以来皇权不振的情况被改变,对中国历史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10]
二圣临朝
显庆五年(660年)十月,李治风疾发作,头晕目眩,不能处理国家大事,于是让武则天处理朝政。然而也让武则天和李治出现了裂痕,也导致了武则天差一点被废。
龙朔元年(661年)正月,武则天请禁止天下妇女为俳优之戏(古代指演滑稽戏的艺人),李治采纳并下诏。四月,李治欲亲率大军进攻高丽,武则天抗表进谏以为不可,被采纳。
麟德元年(664年),李治让宰相上官仪起草了废掉武则天的诏书。墨迹未干时,武则天及时发现,软硬兼施,废掉皇后的事只好以失败告终。于是,武则天向李治建议让她一起上朝,临朝听政。合称二圣,使她的政治经验和影响力进一步增长了。[12]
但武则天还不满足,她要与李治封禅泰山。由于唐高宗年间国力昌盛,武则天积极窜掇李治封禅泰山。祭祀昊天上帝时先皇配享,祭祀皇地祇时太后配享。封禅的时候先由皇帝初献,公卿当亚献。但封禅毕竟没有皇后的事,于是她又说,封禅为祭地之仪,由太后配享,彰显后土之德。让公卿当亚献非常不妥,因为男女有别。不能让外臣来祭祀。所以要让她自己充当亚献,好孝敬孝敬自己的婆婆,李治果然答应。后来在麟德三年(666年)正月初一这天,她与李治一块封禅泰山,充当亚献,而且还给百官赐爵加阶,使百官对她感恩戴德。
乾封二年(667年),李治因久病不愈,命太子李弘监国。
上元元年(674年)八月,李治称天皇,武则天称天后,名为避先帝、先后之称,实欲自尊。
上元二年(675年),李治患的风眩症更厉害了,便与大臣们商议,准备让武则天摄政。宰相郝处俊谏道:“陛下奈何将高祖、太宗的天下,不传给子孙而委任给天后啊!”李治因而暂时停议。武则天得知后,就召集了召集大批文人学士,大量修书,先后撰成《玄览》、《古今内范》、《青宫纪要》、《少阳正范》、《维城典训》、《紫枢要录》、《凤楼新诫》、《孝子传》、《列女传》、《内范要略》、《乐书要录》、《百僚新诫》、《兆人本业》、《臣轨》等书。且密令这批学者参决朝廷奏议,以分割宰相的权力,被当时的人称作“北门学士”。同年,太子李弘病逝,改立李治与武则天的二子李贤为太子。
调露二年(680年),李贤因谋逆罪被废为庶人,流放巴州。因此,又立了三子李显为太子。
永淳二年(683),李治驾到奉天宫,当时武则天从封泰山以后,劝李治封禅中岳。李治因患病而终止。李治苦于头痛不可忍耐,侍医秦鸣鹤道:“刺头微微出血,可以治愈。”武则天在帷帐中说道:“此医可斩首,想要在皇上头上刺出血来吗!”李治说:“我苦于头痛,出血未必不好!”侍医就用针刺百会,李治道:“我的眼睛看见了。”不久,诏命皇太子李显代理国政,裴炎、刘齐贤、郭正一等人在东宫任同平章事。李治从奉天宫回东都,病得很厉害,宰相以下大臣都不能晋见。同年十二月,李治驾崩,临终遗诏:太子李显于柩前即位,军国大事有不能裁决者,由天后决定。四天以后,李显即位,是为唐中宗,尊武则天为皇太后。[13]
登基为帝
光宅元年(684年)二月,李显打算任命韦皇后之父韦玄贞为侍中,宰相裴炎力谏,李显生气地说:”朕即使把天下都给韦玄贞,又有何不可?还在乎一个侍中吗?”[14] 武则天以此为借口将李显废黜为庐陵王,并迁于房州。立第四子豫王李旦为帝,是为唐睿宗,武则天临朝称制,自专朝政。
垂拱二年(686年)三月,武则天下令制造铜匦(铜制的小箱子),置于洛阳宫城之前,随时接纳臣下表疏。同时,又大开告密之门,规定任何人均可告密。凡属告密之人,国家都要供给驿站车马和饮食。即使是农夫樵人,武则天都亲自接见。所告之事,如果符合旨意,就可破格升官。如所告并非事实,亦不会问罪。同时,武则天又先后任用索元礼、周兴、来俊臣、侯思止等一大批酷吏,掌管制狱,如果被告者一旦被投入此狱,酷吏们则使用各种酷刑审讯,能活着出狱的百无一二。为奖励告密,武则天对告密者破例授官。是年杀安南王李颖等宗室十二人,又鞭杀故太子李贤二子,唐之宗室被杀戮殆尽,其幼弱幸存者亦流岭南。
武则天·蒙汉良篆刻
武则天谋夺李唐的社稷,翦除唐宗室,诸王不自安,欲起兵对抗。还未有共识的时候,博州刺史琅邪王李冲,垂拱四年(688年)八月于博州(今山东聊城东北)举兵。豫州刺史越王李贞起兵豫州(今河南汝南)呼应。武则天分遣丘神勣、魏崇裕击之。琅邪王李冲起兵七日败死;九月,越王李贞兵败自杀。武则天想尽除李氏诸王,使周兴等审讯之,迫韩王李元嘉、鲁王李灵夔、黄国公李撰、东莞郡公李融、常乐公主等自杀,亲信等均被诛。
同年,武则天命令薛怀义率令万多人,毁乾元殿,建明堂,花了近一年落成,高二百九十四尺,阔三百尺。共三层,上为圆盖,有条九龙作捧著的姿态。上有铁凤,高一丈。饰以黄金,称为“万象神宫”。明堂既成,又命僧薛怀义铸大像,大像的小指也可以容纳数十人,于明堂北起五层高的天堂来收纳这个大像。所花费用以万亿计,政府财政为之枯竭。武承嗣命人凿白石为文曰:“圣母临人,永昌帝业。”号称在洛水中发现,献给武则天,武则天大喜,命其石曰“宝图”。之后武则天加尊号为“圣母神皇”。[17]
载初二年(691年)七月,法明等撰《大云经》四卷,说武则天是弥勒佛化身下凡,应作为天下主人,武则天下令颁行天下。命两京诸州各置大云寺一所,藏《大云经》,命僧人讲解,并将佛教的地位提高在道教之上。九月侍御史傅游艺率关中百姓九百人上表,请改国号为周,赐皇帝姓武。于是百官及帝室宗戚、百姓、四夷酋长、沙门、道士共六万余人,亦上表请改国号。武后准所请,改唐为周,改元天授。尊号圣神皇帝,改元天授,但仍以李旦为皇嗣,赐姓武氏。立武氏七庙于神都,追尊周文王曰:始祖文皇帝。立武承嗣为魏王,武三思为梁王,其余武氏多人为王及长公主。
家世
始祖:姬武,周平王少子
武则天雕像、画像(16张)
八世祖:武念,北魏归义候
七世祖:武洽,北魏晋阳公
六世祖:武神龟,北魏祭酒
五世祖:武克己,北魏大中正、司徒,越王长史
高祖父:武居常,北齐镇远将军
曾祖父:武俭,北周永昌王洛议参将
祖父:武华,隋朝东都丞
父亲:武士彟,五十九岁逝世。
母亲:杨氏,一说名牡丹,号太真(贞)夫人,封荣国夫人,九十二岁逝世。
兄弟姐妹
长兄:武元庆
次兄:武元爽
姐姐:武顺,字明则,即后来的韩国夫人。死后追封郑国夫人。
妹妹:名不详,嫁郭孝慎
丈夫
第一任丈夫兼公爹:唐太宗李世民
第二任丈夫:唐高宗李治
子女
儿子
长子:代王李弘,后立为太子,死后追谥“孝敬皇帝”
归亚蕾饰演的武则天
次子:潞王李贤,李弘死后立为太子,死后追谥“章怀太子”
三子:唐中宗李显
四子:唐睿宗李旦
女儿
长女:安定思公主,早夭,麟德元年追封安定公主,谥号思。
次女:太平公主,名不详,现有人根据《全唐文·代皇太子上食表》一文认为她的本名是李令月。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传奇。她是唯一,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她的美貌、智慧、狡诈、狠毒、领导艺术、领袖魅力、卓越的洞见力,都为后世百姓和文人津津乐道,千百年来不休武则天,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东)人,于唐高祖武德七年(624年)生于首都长安,即今陕西西安。其父以经营木材为业,家境殷实,富有钱财。隋炀帝大业末年,李渊任职河东和太原之时,因多次在武家留住,因而结识。隋炀帝命李渊镇守太原,曾提拔武士彠做了个行军司铠参军。李渊在太原起兵反隋以后,武家曾资助过钱粮衣物,故唐朝建立以后,曾以「元从功臣」历官工部尚书、黄门侍郎、库部侍郎、判六尚书事、扬州都督府长史、利州(治所在今四川广元)、荆州(治所在今湖北江陵)都督等职。武则天从小性格强直,不习女红,唯喜读书,故知书达礼,深谙政事。童年时代,曾随父母遍游名山大川,阅历深厚,培养了她的眼界和才干。贞观十一年(637年)十一月,唐太宗听说年轻的武则天长得明媚娇艳,楚楚动人,便将她纳入宫中,封为五品才人,赐号「武媚」,故称武媚娘。武则天入宫之前向寡居的母亲杨氏告别时说:「侍奉圣明天子,岂知非福,(亦有记载说为‘见天子庸知非福?’)为何还要哭哭啼啼,作儿女之态呢?”有一次,当她听说唐太宗有一匹名叫「狮子骢」的烈马,无人能够驯服,便主动对唐太宗说:「臣妾能制服陛下的这匹烈马,但需三件器物:一是铁鞭,二是铁檛,三是匕首。我先用铁鞭抽它,如果不服,再用铁檛击它的头,再不服,就用匕首割断它的喉咙。」唐太宗乃爱马之人,对她的驯马方法甚不认同,只觉武才人很是霸道。贞观十七年(643年),太子李承干被废,晋王李治被立。此后,在侍奉太宗之际,武则天和李治相识并产生爱慕之心。唐太宗死,武则天依唐后宫之例,入感业寺削发为尼。永徽元年(650年)五月,唐高宗在太宗周年忌日入感业寺进香之时,又与武则天相遇,两人相认并互诉离别后的思念之情。这时,由于无子而已失宠的王皇后看在眼里,便主动向高宗请求将武则天纳入宫中,企图以此打击她的情敌萧淑妃。唐高宗早有此意,当即应允。永徽二年(651年)五月,唐高宗的孝服已满,武则天便再度入宫。次年五月,被拜为二品昭仪。永徽五年(654年)初,武则天生一女婴,唐高宗视她如掌上明珠。有一天,王皇后独自前来探望女婴,等王皇后离去以后,武则天发现女婴已死。唐高宗得知后大怒,立即下令追查凶手。侍奉宫女都一致诉说王皇后刚刚离开此地,武则天便也痛哭流涕,乘机历数皇后的种种不端。唐高宗听后深信不疑,认定女婴为王皇后所害,顿生废立之心,同时也想借废立皇后打击权臣。于是,他便和武则天一起来到长孙无忌府第,藉饮宴刺探他的立场。在饮宴期间,高宗先是把无忌的三个儿子拜为朝散大夫,又赐给了大量金银锦帛,接着再吐露打算废立皇后的心意。但长孙无忌只是岔开话题,回避正式的表态。唐高宗和武则天没有达到目的,只得不快地回宫。不久,武则天又指示她的母亲杨氏到无忌处说项,但却遭到无忌的严词拒绝。
武则天(624~705)是唐高宗李治的皇后,后改唐为周,自己做了皇帝。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掌握政权达几十年,为维护唐朝的强盛和统一、促进社会经济的繁荣和文化艺术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武氏14岁被唐太宗李世民召入宫为才人,号「武媚」。太宗死后,则天入感业寺为尼。 唐高宗即位,复召武氏入宫,拜昭仪。她与当时的王皇后、萧淑妃产生后宫矛盾。永徽六年(655),高宗立武氏为皇后。 武则天资质聪慧,广涉文史,富有智谋。武则天做为皇后之后不久,由于高宗体弱多病,有时便委托她处理某些政事,因而威势日盛。上元元年(674),高宗称「天皇」,武后称「天后」,宫中并称「二圣」。 弘道元年(683)高宗去世,太子李显即位,武则天临朝称制。嗣圣元年(684)二月,武则天废李显为庐陵王,立四子李旦为皇帝,继续临朝称制。同年九月,她将旗帜改为金色,东都洛阳改称神都。天授元年(690)九月初九,武则天称帝,改国号为周,降李旦为皇嗣。 武则天崇佛教、建寺院、筑明堂、造天枢、铸九鼎,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她晚年好大喜功,生活奢靡,耗费大量财资和劳力。宠爱男妾张昌宗、张易之兄弟,二人狐假虎威,作威作福。武则天重用武氏宗室武承嗣、武三思、武攸绪及武攸宁等人,并大封武氏宗人为王。大臣吉顼等人深以嗣君之选为虑,武则天也感到作为女子,死后只能入李家宗庙享子孙祭祀,所以接受臣下建议,于圣历元年(698)迎还庐陵王李显,复立为太子。武氏晚年神龙元年(705)正月,张柬之、桓彦范、崔玄、敬晖等人联合右羽林大将军李多祚发动政变,诛杀二张,逼则天退位,迎中宗复位。中宗上尊号为则天大圣帝,后人因称她为“武则天”。其于同年十一月去世。 武则天对历史发展做出的第一个贡献是,她打击了保守的门阀贵族。武则天被立为皇后以后,把反对她做皇后的长孙无忌、褚遂良等人一个一个的都赶出了朝廷,贬逐到边远地区。这对于武则天来说,是杀鸡儆猴,但这些关陇贵族和他们的依附者,在当时已经成为一种既得利益的保守力量。把他们赶出政治舞台标志着关陇贵族从北周以来长达一个多世纪统治的终结,也为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条件。 第二是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武则天在建言十二事中就建议「劝农桑,薄赋役」。在他掌权以后,又编撰了《兆人本业记》颁发到州县,作为州县官劝农的参考。她还注意地方吏治,加强对地主官吏的监察。对于土地兼并和逃亡的农民,也采取比较宽容的政策。因此,武则天统治时期,社会是相当安定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有了长足的发展,户口也由唐高宗永徽三年(652年)的380万户增加到唐中宗神龙元年(705年)的615万户,平均每年增长0721%。这在中古时代,是一个很高的增长率,也是反映武则天时期经济发展的客观数据。 第三个贡献是稳定了边疆形势。武则天执政后,边疆并不太平。西方西突厥攻占了安西四镇,吐蕃也不断在青海一带对唐展开进攻。北边一度臣服的突厥叛乱并且和东北的契丹一直打到河北中部。武则天一方面组织反攻,恢复了安西四镇,打退了突厥、契丹的进攻,同时在边地设立军镇,常驻军队,并把高宗末年在青海屯田的做法推广到县甘肃张掖,武威、内蒙古五原和新疆吉木萨尔一带。以温和的文化政策,接纳多元文化的发展。对在屯田工作上做出了巨大贡献的娄师德,武则天特更致书嘉勉。书中特别指出,由于屯田,使得北方镇兵的粮食「数年咸得支给」。 第四个贡献是推动了文化的发展。唐人沈既济在谈及科举制度时说到:「太后颇涉文史,好雕虫之艺。」「太后君临天下二十余年,当时公卿百辟,无不以文章达,因循日久,浸已成风」。沈既济的这些话包含了丰富的内容。一是武则天重视科举,大开志科。有一次策试制科举人时,她亲临考场,主持考试。二是当时进士科和制科考试主要都是考策问,也就是申论。文章的好坏是录取的主要标准。三是武则天用人不看门第,不问你是否是高级官吏的子孙,而是看你是否有政治才能。因此特别注意从科举出身者中间选拔高级官吏。科举出身做到高级官吏的越来越多。这就大大 了诗人参加科举的积极性,更 了一般人读书学习的热情。这就是沈既济所说的「浸已成风」。开元、天宝年间「父教其子,兄教其弟」,「五尺童子耻不言文墨焉」的社会风气,就是从武则天时期开始的。正是文化的普及,推动了文化的全面发展。著名的诗人和文学家崔融、李乔都是这个时期涌现出来的。雕塑、绘画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
武则天,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东)人,于唐高祖武德七年(624年)生于首都长安,即今陕西西安。其父武士彠以经营木材为业,家境殷实,富有钱财。隋炀帝大业末年,李渊任职河东和太原之时,因多次在武家留住,因而结识。李渊在太原起兵反隋以后,武家曾资助过钱粮衣物,故唐朝建立以后,曾以“元从功臣”历官工部尚书、黄门侍郎、判六尚书事、扬州都督府长史、利州(治所在今四川广元)、荆州(治所在今湖北江陵)都督等职。
武则天从小性格强直,不习女红,唯喜读书,故知书达礼,深谙政事。童年时代,曾随父母遍游名山大川,阅历深厚,培养了她的眼界和才干。
贞观十一年(637年)十一月,唐太宗听说年轻的武则天长得明媚娇艳,楚楚动人,便将她纳入宫中,封为五品才人,赐号“武媚”,故称武媚娘。武则天入宫之前向寡居的母亲杨氏告别时说:“侍奉圣明天子,岂知非福,为何还要哭哭啼啼,作儿女之态呢?”
有一次,当她听说唐太宗有一匹名叫“狮子骢”的烈马,无人能够驯服,便主动对唐太宗说:“妾能制服陛下的这匹烈马,但需三件器物:一是铁鞭,二是铁檛,三是匕首。我先用铁鞭抽它,如果不服,再用铁檛击它的头,再不服,就用匕首割断它的喉咙。”唐太宗乃爱马之人,对她的驯马方法甚不认同,只觉武才人很是霸道。
贞观十七年(643年),太子李承干被废,晋王李治被立。此后,在侍奉太宗之际,武则天和李治相识并产生爱慕之心。唐太宗死,武则天依唐后宫之例,入感业寺削发为尼。永徽元年(650年)五月,唐高宗在太宗周年忌日入感业寺进香之时,又与武则天相遇,两人相认并互诉离别后的思念之情。这时,由于无子而已失宠的王皇后看在眼里,便主动向高宗请求将武则天纳入宫中,企图以此打击她的情敌萧淑妃。唐高宗早有此意,当即应允。永徽二年(651年)五月,唐高宗的孝服已满,武则天便再度入宫。次年五月,被拜为二品昭仪。
永徽五年(654年)初,武则天生一女婴,唐高宗视她如掌上明珠。有一天,王皇后独自前来探望女婴,武则天闻讯,有意回避。等王皇后离去以后,武则天便扼杀了这一女婴。唐高宗得知后大怒,立即下令追查凶手。侍奉宫女都一致诉说王皇后刚刚离开此地,武则天便也假装痛哭流涕,乘机历数皇后的种种不端。唐高宗听后深信不疑,认定女婴为王皇后所害,顿生废立之心。但他深知废立皇后,决非易事,如果得不到外廷大臣,特别是国舅、太尉长孙无忌的认可,将很难实现。于是,他便和武则天一起来到长孙无忌府第,藉饮宴刺探他的立场。在饮宴期间,高宗先是把无忌的三个儿子拜为朝散大夫,又赐给了大量金银锦帛,接着再吐露打算废立皇后的心意。但长孙无忌只是岔开话题,回避正式的表态。唐高宗和武则天没有达到目的,只得不快地回宫。不久,武则天又指示她的母亲杨氏到无忌处说项,但却遭到无忌的严词拒绝。
永徽六年(655年)六月,王皇后与其母柳氏找来巫师,企图用“厌胜”之术,将武则天诅咒而死。事泄之后,唐高宗在大怒之下,不但将柳氏赶出宫中,而且还想把武则天由昭仪升为一品宸妃,由于受到宰相韩瑗和来济的反对,最后不能成事。
不久,中书舍人李义府等人得知唐高宗欲行废皇后而立武则天的消息后,勾结许敬宗、崔义玄、袁公瑜等大臣,向唐高宗接连投递了请求立武则天为后的表章。唐高宗看到有不少人支持,废立之意再次萌生。
十月十三日,唐高宗又在李绩等朝廷重臣的支持下,终于颁下诏书:以“阴谋下毒”的罪名,将王皇后和萧淑妃废为庶人,并加囚禁,她们的父母、兄弟等也被削爵免官,流放岭南。七天以后,唐高宗再次下诏,将武则天立为皇后。与此同时,又将反对最力的宰相褚遂良贬为外州都督。
十一月初,武则天又派人将正被囚禁的废后王氏和萧淑妃各打一百棍杖,并割去手、足,投入酒瓮之中,还气愤不过地说:“让这两个泼妇的骨头醉死酒中。”王、萧二人在酒瓮中哭喊了几天几夜,才气绝而死。临死以前,萧淑妃大声骂道:“阿武妖精,竟惨毒至此!愿来世转生为猫,阿武为鼠,我要活活将她喉咙咬断。”据说武则天后来在宫中禁止养猫,而且常常夜梦王、萧二人披头散发,在宫中作祟。所以,她在执掌朝政以后,就常住东都洛阳,终身不归长安。
显庆四年(659年)四月,武则天又捏造罪名,将长孙无忌、于志宁、韩瑗、来济等人削职免官,贬出京师。至此,反对派武则天的大臣都被或贬或杀,一个不剩。
显庆五年(660年),高宗患上头风之疾,头晕目眩,不能处理国家大事,遂命武则天代理朝政。但武则天生性霸道,故每当决事,高宗每每受制于武则天,高宗非常不满,于是在麟德元年(664年)与宰相上官仪商议,打算废掉武则天皇后之位。但上官仪的废后诏书还未草拟好,武则天即已接到消息。她直接来到高宗面前,追问此事,唐高宗不得已,便把责任推到上官仪身上。十二月,上官仪被逮捕入狱,不久,即被满门抄斩。从此以后,唐高宗每次上朝,武则天必在帘后操纵,天下大权完全归武后掌握,甚至连生杀大事都由武后决定,天子高宗只能唯唯从命,所以,朝廷内外都称为“二圣”。
干封二年(667年)高宗因久疾,命太子弘监国。上元元年(674年)秋八月,高宗称天皇,武后称天后,名为避先帝、先后之称,实欲自尊。十二月武后上表建议十二事:“一,劝农桑,薄赋徭。二,给复三辅地(免除长安及其附近地区之徭役)。 三,息兵,以道德化天下。四,南、北中尚(政府手工工场)禁浮巧。五,省功费力役。六,广言路。七,杜谗口。八,王公以降(下)皆习《老子》。九,父在为母服齐衰 (丧服)三 年 (过去是一年)。十,上元《年号)前勋官已给告身 (委任状)者,无追核。十一,京官八品以上,益禀入(增加薪水)。十二,百官任事久,材高位下者,得进阶(提级)申滞。”高宗诏皆施行之。武则天能够重视农业生产,规定各州县境内,“田畴垦辟,家有余粮”者予以升奖;“为政苛滥,户口流移”者必加惩罚。所编《兆人本业》农书,颁行天下,影响很大。
上元二年 (675年)三月,武后召集大批文人学士,大量修书,先后撰成《玄览》、《古今内范》、《青宫纪要》、《少阳正范》、《维城典训》、《紫枢要录》、《凤楼新诫》、《孝子传》、《列女传》、《内范要略》、《乐书要录》、《百僚新诫》、《兆人本业》、《臣轨》等书。且密令这批学者参决朝廷奏议,以分宰相之权,时人谓之“北门学士”。时高宗风眩更甚,拟使武后摄政,宰相郝处俊说:“陛下奈何以高祖、太宗之天下,不传之子孙而委之天后乎!”高宗才罢摄政之意。太子弘深为高宗钟爱,高宗欲禅位于太子。武后想总揽大权,不满于太子弘,刚好太子弘见肃淑妃之女义阳、宣城二公主因母得罪而被幽禁宫中,年逾三十而未嫁,奏请出降,高宗许之。武后怒,不久太子死于合壁宫,时人以为武后所毒杀。
弘道元年(683年)十二月,唐高宗病逝,临终遗诏:太子李显于柩前即位,军国大事有不能裁决者,由武则天决定。四天以后,李显即位,是为唐中宗。武则天被尊为皇太后。
光宅元年(684年)二月,中宗欲以韦后父韦玄贞为侍中,裴炎力谏不听,武则天遂废唐中宗为庐陵王,并迁于房州(治所在今湖北房县)。立第四子豫王李旦为帝,是为唐睿宗,武则天临朝称制,自专朝政。同年九月,徐敬业、徐敬猷兄弟联合唐之奇、骆宾王、杜求仁等以扶支持庐陵王为号召,在扬州举兵反武则天,十多天内就聚合了十万部众。武则天当即以左玉钤大将军李孝逸为扬州道大总管,率兵三十万,前往征讨。十一月,徐敬业兵败自杀。
垂拱二年(686年)三月,武则天下令制造铜匦(铜制的小箱子),置于洛阳宫城之前,随时接纳臣下表疏。同时,又大开告密之门,规定任何人均可告密。凡属告密之人,国家都要供给驿站车马和饮食。即使是农夫樵人,武则天都亲自接见。所告之事,如果符合旨意,就可破格升官。如所告并非事实,亦不会问罪。同时,武则天又先后任用索元礼、周兴、来俊臣、侯思止等一大批酷吏,掌管制狱,如果被告者一旦被投入此狱,酷吏们则使用各种酷刑审讯,能活着出狱的百无一二。这样,随着告密之风的日益兴起,被酷吏严刑拷打致死的人日渐增多。于是在朝廷内外便形成了十分恐布的政治气氛,以致大臣们每次上朝之前,都要和家人诀别,整天都惶惶不可终日。
垂拱四年(688年)七月,唐太宗之子越王李贞及琅邪王李冲父子相继在博州(治所在今山东聊城东北)和豫州(治所在今河南汝南)起兵反对武则天。武则天派左金吾大将军丘神绩为清平道行军大总管,率兵征讨。七天以后,李贞父子兵败被杀。
这年命令僧怀义率令万多人,毁乾元殿,建明堂,花了近一年落成,高二百九十四尺,阔三百尺。共三层,上为圆盖,有条九龙作捧着的姿态。上有铁凤,高一丈。饰以黄金,称为“万象神宫”。明堂既成,又命僧怀义铸大像,大像的小指也可以容纳数十人,于明堂北起五层高的天堂来收纳这个大像。所花费用以万亿计,政府财政为之枯竭。是年武承嗣命人凿白石为文曰:“圣母临人,永昌帝业。”号称在洛水中发现,献给武后,武后大喜,命其石曰“宝图”。之后武后加尊号为“圣母神皇”。
武后谋夺李唐的社稷,翦除唐宗室,诸王不自安,欲起兵对抗,还未有共识的时候,博州刺史琅邪王冲,八月于博州(今山东聊城东北)举兵。豫州刺史越王贞起兵豫州(今河南汝南)呼应。武后分遣丘神绩、魏崇裕击之。琅邪王冲起兵七日败死;九月,越王贞兵败自杀。武后想尽尽李氏诸王,使周兴等审讯之,迫韩王元嘉、鲁王灵夔、黄国公撰、东莞郡公融、常乐公主等自杀,亲信等均被诛。
武后当政期间进一步发展科举制度。贞观年间共录取进士205人,高宗武后统治期间共录取一千余人。平均每年录取人数比贞观时增加一倍以上。武后载初元年(690年)武后在洛城殿对贡士亲发策问,是“殿试”之始。是年遣“存抚使”十人巡抚诸道,推举人材,一年后共举荐一百余人,武后不问出身,全部加以接见,量才任用,或为试凤阁(中书省)舍人、给事中,或为试员外郎、侍御史、补阙、拾遗、校书郎,试官制度自此始,时人有“补阙连车载,拾遗平斗量,把推侍御史,腕脱校书郎。”之语。武后虽以官位收卖人心,然对不称职的人亦会加以罢黜;明察善断,故当的时人亦乐于为武后效力。为奖励告密,武后对告密者破例授官,以卖饼为生的侯思止,是一名无赖,因诬告舒王元名与恒州刺史裴贞谋反,被任命为游击将军、侍御史。王弘义,以无德行见称,告乡里谋反,擢授游击将军、殿中侍御史。是年杀安南王颖等宗室十二人,又鞭杀故太子贤二子,唐之宗室至是杀戮殆尽,其幼弱幸存者亦流岭南,又诛其亲党数百家。
是年七月,僧法明等撰《大云经》四卷,指武后是弥勒佛下世,当代唐为天下主,武后下令颁行天下。命两京诸州各置大云寺一所,藏《大云经》,命僧人讲解,并提升佛教的地位在道教之上。是年九月侍御史傅游艺率关中百姓九百人上表,请改国号为周,赐皇帝姓武。于是百官及帝室宗戚、百姓、四夷酋长、沙门、道士共六万余人,亦上表请改国号。武后准所请,改唐为周,改元天授。武后称圣神皇帝,以睿宗为皇嗣,赐姓武氏,以皇太子为皇孙。立武氏七庙于神都,追尊周文王曰:始祖文皇帝。立武承嗣为魏王,武三思为梁王,其余武氏多人为王及长公主。
同年九月,武则天派右鹰扬卫将军王孝杰为武威军总管,与武卫大将军阿史那忠节率兵赴西域征讨吐蕃。十月,唐军大胜,连克于阗、疏勒、龟兹、碎叶等安西四镇,仍置安西都护府于龟兹,发兵戍守。
长寿三年(694年)武三思率四夷首领请以铜铁铸天枢,立于端门外,以歌颂武后的功德。武后亲题曰:“大周万国颂德天枢”。天枢铸造历时八月而成,其形制若柱,高一百零五尺,直径十二尺,八面,每面各五尺,下为铁山,周一百七十尺,以铜为蟠龙、麒麟环绕之;上为腾云承露盘直径三丈,盘上四龙直立捧火珠,高一丈。工人毛婆罗造模,武三思为文,刻百官及四夷首领之名于其上。用铜铁二百万斤,“请胡聚钱百万亿,买铜铁不能足,赋民间农器以足之。”
万岁通天元年(696年)五月,契丹首领李尽忠和孙万荣率兵叛乱,攻陷营州,杀都督赵文翙。武则天派将军曹仁节、张玄遇、李多祚等率兵征讨。由于误中吐蕃伏兵,全军覆没。接着,武则天再派武攸宜、王孝杰等率兵讨伐,均大败而归。神功元年(697)四月,武则天又派武懿宗、娄师德、沙咤忠义率兵二十万,讨伐契丹。六月,孙万荣兵败被杀,契丹余众归降于突厥。
神功元年 (697年)武后使武懿宗审讯刘思礼谋反事,武魏宗说只要刘思礼指出哪些朝士有分谋反,就免其死罪,于是刘思礼诬告宰相李元素、孙元亨等三十六家 “海内名士”,皆遭灭族,亲旧连坐流窜者千余人。时人以为武懿宗之残暴仅次于周兴、来俊臣。
是年,来俊臣欲罗告武氏诸王及太平公主(中宗之妹,武则天唯一的亲生女儿),又欲诬皇嗣(睿宗)及庐陵王 (中宗)与南北衙共同谋反,拟一网打尽,使他可以继位为帝。武氏诸王与太平公主都十分害怕,共同揭发其罪行,下狱处以极刑。仇家争食其肉,不一会就食尽。来俊臣凶狡贪暴网罗无辜,织成反状,杀人不可胜计。“赃贿如山,冤魂塞路”,武后亦知天下愤怨,下令数他的罪状,并没收其家财。
圣历元年 (698年)武承嗣、武三思谋求当太子,几次使人对武后说:“自古天子未有以异姓为嗣者。”武后犹豫未决,狄仁杰对武后说:“姑侄之与母子,哪个比较亲近? (武承嗣、武三思皆武后之侄,中宗、睿宗则武后之子)陛下立子,则千秋万岁后,祭祖于太庙;立侄则未闻侄为天子祭姑于太庙者”。又劝武后召还庐陵王(中宗)。武后由是无立武承嗣、武三思之意。 乃召庐陵王还东都,皇嗣(睿宗)请逊位于庐陵王,武后立庐陵王为皇太子,命为元帅,狄仁杰为副元帅率兵击突厥。武后信重狄仁杰,常谓之“国老”而不呼其名。狄仁杰好诤谏,武后每屈意从之。仁杰卒,武后泣曰:“朝堂空矣!”常叹:“天夺吾国老何太早邪!”
张易之、张昌宗兄弟年少美姿容,入侍武后,皆得宠幸。[1]二人常傅朱粉、穿着华丽的衣服。武承嗣、武三思等都争着追捧他们,甚至为他们执鞭牵马。武后每次在内殿饮宴,就会率领诸武及张易之、张昌宗欢饮嬉戏,武三思奏张昌宗乃王子晋转世。武后命张昌宗以鸟羽为衣,吹笙,乘木鹤于庭中,文士皆赋诗赞美。当时武后年纪迈,政事多假手于易之兄弟,二张权倾朝野。
邵王重润 (中宗长子,出生后高宗大悦,为之改元永淳,满月后立为皇太孙,开府置官属。中宗第二次为太子时封为邵王)与其妹永泰郡主及郡主婿武延基窃议张易之兄弟何得任意入宫,易之诉于武后,武后皆逼令自杀。
神龙元年(705年)正月,武则天身染重病,卧床不起,只有宠臣张易之和张昌宗侍侧。宰相张柬之与大臣敬晖、崔玄暐、桓彦范、袁恕己等率羽林军五百余人,冲入宫中,杀张易之兄弟,武则天被迫传位给太子李显,上尊号为则天大圣皇帝。恢复唐国号、百官、旗帜、服色、文字等皆复旧制,恢复以神都为东都。同年十一月卒于上阳宫,年八十二。遗制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神龙二年(706年)五月,与高宗合葬乾陵,留无字碑,意在“功过由后人评价”。
据统计,武则天有诗57首,其中《全唐诗》中收录了46首,其余11首散见于唐代其它文集。有独立成篇的文章80余篇,绝大部分收于唐代文集中,少量散见于民间碑刻。《旧唐书》明确记载的有以下著作:唐高宗在世时由武则天亲手撰写的《谏言十二事》,尽管内容不多,但人们历来认为它是武则天的施政纲领。后来她还对此做过修正和补充。《臣轨》二卷,相传为武则天亲手撰写,其目的是为了给臣伦理思想和治国驭臣之术。同类的还有《百僚新诫》五卷。唐高宗即将病逝的前夕,武则天为了巩固己经到手的权力,仿效唐太宗延揽十八学士的做法,特意新召了一批文学之士,借"修撰"之名,而"分宰相之权",并特许他们避开南衙,从北门即玄武门进入宫中。这批以刘祎之、元万顷、范履冰、苗神客、周思茂等为首的"北门学士",也确实按照武则天的意图写出了一大批署武则天名的著作。如:属大百科全书性质的《玄览》、《古今内范》各一百卷;《青宫纪要》、《少阳正范》各三十卷;《维城典训》、《凤楼新诫》、《孝子列女传》各二十卷;《内范要略》十卷等。属刑法性质的《垂拱格》四卷;属字典性质的《字海》一百卷;还有研究礼仪的《紫宸礼要》十卷;研究乐礼的《乐书要录》十卷;研究农业的《兆人本业》五卷以及《高宗实录》一百卷、《古今内范记》一百卷、《列女传》一百卷、《文集》一百二十卷、《保傅乳母传》一卷等等。这数百卷之巨著,是武则天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的具体反映和阐发。只可惜大多己经失传。等将来乾陵幽宫开启之后,武则天的这批著作或许还能重见天日。
做皇帝难,做女帝更难。武则天由一个皇帝的妃子长征了52年,才终于坐上了龙椅。自然,她比普通人经历了更多的谋杀。其中,六起谋杀案对武则天的帝王生涯的成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让她从一个弱势群体变成了那个时代的最强者。
安定公主第一谋杀案
当武则天从感应寺再次回到皇宫时,她只是唐高宗一个普通的皇妃。她既没有统治六宫的王皇后的地位,也没有特别偏爱的首都。如果她想在庞大的后宫里混下去,她就得当老大,当皇后。其实所有帝王的女人都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此时,武则天已经无路可走。但王皇后出身名门望族,对朝根深蒂固。通过正常渠道扳倒她,比扳倒富士山还要难。
所以为了那个宏伟的目标,她必须冒险,这种敢于冒险的性格是他们老武术家的传统。她的父亲武士_原本是一位温和有礼的长者,非常谨慎。他曾经因为担心自己人气不够,毅然推掉了工商部的工作。但隋朝末年,他冒着家破人亡的危险,将自己所有的财富和家庭生活都交给了唐元父子,投身于一场危险的政治投机。俗话说虎父无犬子。武则天在这方面并不逊于老爹。她很快找到了机会。
大约在永辉四年年底到五年年初,武则天生下了她的第一个女儿永定公主。根据《新唐书》和《资治通鉴》的记载,永定公主爱笑,非常讨人喜欢,包括和王皇后。王皇后戏弄小公主离开后,武则天悄悄掐死了自己的亲生女儿,然后若无其事地向皇帝打招呼。得知女儿的死讯后,大发雷霆的唐高宗得知只有王皇后去看望过小公主。他想都没想,就认定王皇后是凶手。虽然没有证据,王皇后也无法解释,最后不了了之。但这件事之后,王皇后在心中的印象一落千丈,夫妻关系出现了很大的裂痕。
萧淑妃的第二次谋杀
在撼动了王皇后的地位后,武则天以打落水狗的精神,一路向前,开始了第二次谋杀。公元655年,在武则天十二级的强大枕边风下,终于废除了王皇后和萧公主的地位,被贬为,入宫,是后宫最后一名。此外,为了泄愤,她还把王的名字改成了蟒蛇的,把肖的名字改成了猫头鹰的,并把这两个侮辱性的字眼深深地烙在了他们身上。然而,不久之后,唐高宗李治因为想念他们而去参观囚禁他们的地方,却看到一个送饭的小洞。当没有人可以看到,他喊道:“皇后和舒菲在哪里?”王皇后哭着回答:“妾等。被冒犯,被抛弃做宫女。她怎样才能得到一个更体面的名字,被称为女王?”只是我向高宗皇帝提议把这个地狱变成一个“心脏之家”。全宫眼线都赶紧把这事告诉了武则天。她果断挥起屠刀,命王、萧各棒一百,砍断手脚,用酒浸泡,称之为“骨醉”。几天后,王被折磨致死,时年28岁。从此,武则天彻底扫清了她在后宫的所有障碍,实现了从最小的妻子到最大的妻子的升级。
打倒宫中之敌,武则天又对宫外之敌动了手术。在废王、立武则天的过程中,以戊己、褚遂良等人为代表的元老和大臣投了反对票,而以许、李义府为代表的另一批中下层朝臣投了赞成票。然而,孙昌无极不仅是唐高宗的叔叔,也是唐太宗顾佗当政时的重臣。他是阿丘官员,掌握着兵权,所以他的意见对唐高宗的决策有很大影响。武则天曾幻想获得孙昌无极的支持,但国舅天生有门偶像,水火不容。无奈之下,武则天只好放弃争取长辈支持和礼仪的想法,决心让这些老人去死。第三起谋杀悄然出现。
孙昌无极第三谋杀案
本着武则天的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的思想,她拉拢了一批对孙昌戊己不满的大臣,如许、李义府、崔、袁等人,请他们为自己说话,制造舆论,与元老抗衡。毕竟年轻人有实力,声音大。六年,唐高宗不顾大臣们的绝望抗议,终于立武则天为皇后。之后,褚遂良被贬到了荒郊野外,只有孙昌无极幸免,因为他是皇帝的叔叔。清四年,许奉武则天之命,竭力处理魏的西马太子案和督亲信案,诬告魏和常与忠臣合谋,欲将权力转向无忌,伺机谋反。
先是惊讶和不相信,然后是悲伤和怀疑,并命令徐再次检查。接着,面对许捏造的
本来武则天只想当皇后。经过一系列风波,她不仅获得了女王的凤冠,还获得了一笔掌控朝廷的政治资源,从而迈出了从政的第一步。此后,武则天先是在唐高宗身后放了一把椅子,然后又把椅子移到他的右边,实现了男女在大臣面前的平等。
第四起魏夫人谋杀案。
那是公元666年,已经消灭了外敌的武则天要开始打扫自己的后院了,于是一场新的命案开始上演。当初,除掉王皇后和后,武则天为了控制丈夫,防止其他女人接近他,干脆把妹妹拉近皇宫。高宗很高兴,但后果很严重。他不仅点名要妹妹做韩国的老婆,还发生了床第关系。我很庆幸那位韩国女士的寿命很短,没几年就去世了。但是,我妈是英雄,我女儿不是熊。她一死,自己的女儿就继承了母亲未竟的遗志,征服了,获得了魏夫人的称号。花样年华的武则天和花样年华的魏夫人。久而久之,唐高宗爱情的天平倾向了后者,她打算给她一个正式的名分做妾。武则天显然感到不安。年轻是资本。我侄女第一步是嫔妃,第二步可能是皇后。怎么能这样下去呢?所以她坚决反对皇帝给魏夫人官职。有记载:“欲以魏国为内职,遇事未定,则为恶。”作为一个
这个时候,对于从政多年的武则天来说,很容易在艺术上杀死一个人。趁着两个同父异母的哥哥送饭,偷偷下毒,骗魏夫人吃。魏夫人一听说是家里人送的,就毫无防备地吃了下去,结果失血过多而死。
到第四次杀人,武则天基本都是为了生存而战。在积累了足够的政治资本后,——年,武则天决定把自己当皇帝的野心列为。但令他惊讶的是,这次他的敌人是她的儿子。
第五起李红谋杀案
公元656年,原太子李忠被废,唐高宗改武则天的长子李弘为皇太子。李弘深受父爱,成为太子后,谦恭有礼,朝廷都期望他成为贤明的君主。当皇帝高宗和武则天前往东都洛阳时,李洪留下来负责安全监督。当时大旱,关中闹饥荒,于是李洪检查士兵的伙食,发现有吃榆树皮和羽毛的,就私下命令嘉陵寺给他们送米。咸亨四年八月,皇帝病重,命李弘去实习,才继位。皇帝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东宫不用管。”这一切都说明皇帝出于自身身体原因,有降服太子的意图。
这样一个有能力又深受宠爱的儿子一旦即位,武则天势必要坐冷板凳。更让她不能容忍的是,李红多次和她打架。比如咸亨二年,李弘发现他的两个同父异母的姐姐益阳和宣城公主,萧淑妃生的两个女儿,在宫中幽闭,他们还是结婚了。李红动了恻隐之心,请求父亲准许他们结婚。武则天非常生气,马上把两位公主许配给了侍卫。另一件事是王子没能选择他的妻子。原来太子妃初选是四维少卿杨思健的女儿,出身名门,家世不错,与众不同。
然而,婚期刚定下,女孩就被武则天的侄子、韩国妻子贺兰敏“逼奸*”,婚姻被暴力破坏。这造成了李红与娘家的不和。李弘与吴家作对,武则天当然不会容忍。她开始了她帝国之路的第五次谋杀。公元675年,李弘随父母去联盟宫时突然去世。当时很多人认为是武侯毒死了他。皇帝悲痛欲绝,于是被称为“尊帝”,安葬在宫铃,并用皇帝的礼物举行了葬礼。
李习安的第六次谋杀
李鸿章死后,他的弟弟李习安继位。从小李习安就读过《资治通鉴》,《尚书》,《礼记》等。而且过目不忘。他曾被封为雍
武则天称帝之前,民间就有各种传言,她的帝位真是上天注定的吗?
本文2023-11-10 11:04:24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4502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