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姓氏的来源百家姓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10浏览:1收藏

华人姓氏的来源百家姓,第1张

华人姓氏的来源

中国人在三皇五帝以前(距今约五千年),就有了姓。那时是母族社会,只知有母,不知有父。所以“姓”是“女”和“生”组成,就说明最早的姓,是跟母亲的姓。夏、商、周的时候,人们有姓也有氏。“姓”是从居住的村落,或者所属的部族名称而来。“氏”是从君主所封的地、所赐的爵位、所任的官职,或者死后按照功绩,追加的称号而来。所以贵族有姓、有名、也有氏;平民有姓,有名,没有氏。同“氏”的男女可以通婚,同“姓”的男女却不可以通婚。因为中国人很早就发现这条遗传规律:近亲通婚对后代不利。

唐太宗的时候──公元627年,有个吏部尚书高士廉,把民间的“姓”记录下来,写成一本书《氏族志》,颁布天下,作为当时推举贤能作官,或撮合婚姻的依据。中国旧时流行的《百家姓》是北宋(公元960年)的时候写的,里面一共收集了单姓408个,复姓30个,一共438个。发展到后来,据说有4000到6000个,但是实际应用的,只有1000个左右。世界各国都有“三大姓”的说法,英国是:Smythe

Jones

Williams;美国是:Smith

Johnson

Carson;法国是:Martin

Bernard

Dupont;德国是:Schultz

Mueller

Shmidt;苏联是:Ivanov

Vasiliev

Deternov;中国呢有张、王、李、赵,四个大姓,历史悠久,分布广泛,而且都是皇帝赐姓。根据最新的统计,单是姓张的,就有一亿人,这恐怕是世界上最大的姓了吧。1977年史学家李栋明,在《东方杂志》上发表过一篇有关“姓”的论文,文中指出:华人最大的十个姓是:张、王、李、赵、陈、杨、吴、刘、黄、周。这十个姓占华人人口40%,约四亿人。第二大的十个姓是:徐、朱、林、孙、马、高、胡、郑、郭、萧。占华人人口10%以上。第三大的十个姓是:谢、何、许、宋、沈、罗、韩、邓、梁、叶。占华人人口10%。接下来的15个大姓是:方、崔、程、潘、曹、冯、汪、蔡、袁、卢、唐、钱、杜、彭、陆。加起来也占总人口的10%。换名话说,在中国十亿人口中,有七亿人姓了这45个大姓。另外的三亿多人的姓,都是比较少见的,象毛、江、白、文、关、廖、苗、池等等。

百家姓

百家姓》是中国流传甚广的一部脍炙人口的奇书,相传为北宋初年浙江钱塘(今杭州市)的一位老儒生所编写。

《百家姓》采用四言体例,句句押韵,读来顺口,听来悦耳,易学易记。

《百家姓》在中国这样一个以家庭式自然经济为主体、家族观念极强的社会中,实用性极强。一个家庭立族谱、家谱,必须了解本族本姓的谱系和他族的谱姓,而《百家姓》就可以为此提供依据。

中国的姓氏传统,经历了几千年绵延不绝的演变过程。《百家姓》成为流传甚广、有深刻影响的启蒙读物已有一千年之久了。南宋诗人陆游曾在《秋日郊居》一诗下自注:“农家十月乃遣子入学,谓之冬学。所读《杂字》、《百家姓》之类,谓之村书。”

明代学者吕坤在其《社会要略》一书中提到:“初入社学八岁以下者,先读《三字经》以习见闻,《百家姓》以便日用……”。

但真正《百家姓》由何时何人所作,已无从考证。

南宋学者王明清在《玉照新志·卷三》中写到,“如市井所印《百家姓》,明清尝详考之,似为两浙钱氏有国时小民所著。何则?其首云‘赵钱孙李’,盖钱氏奉正朔,‘赵’乃本朝国姓,所以‘钱’次之,‘孙’乃忠懿(指后期吴越王钱弘俶的谥号,公元948年继位,978年降宋)之正妃;又其次,则江南‘李’氏”。次云‘周吴郑王’,皆武肃(指初期吴越王钱的号)而下的后妃。这是推测之言。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中,著录有《千姓编》一卷,为“嘉佑八年(1063)采真子记,此书久已失传。”《千姓编》和《百家姓》有何关系?采真子为谁?已无从探起。 5112345

明清学者中,康熙初年的山东琅玡人王相,在《百家姓考略》中:“百家姓出自《兔园集》,乃宋初钱唐老儒所作。时钱俶居浙。故首赵,次钱,孙乃俶妃;李谓南唐主也。次则国之大姓,随口叶韵;甘漏实多,识者訾之。然传播至今,童蒙诵习,奉为典册。”

但《兔园册》现已不存,无从考究了。

至今,学术界认为,《百家姓》很可能宋以前就有底本,而北宋初年由吴越地区某儒生加工成书。一千多年以来,《百家姓》翻印了无数次,版本众多,又有各种《续百家姓》、《增广百家姓》,当在不同时期经过多人之手删补而成。

明清时, 出面编撰,颁布了新的《明皇百家姓》、《御制百家姓》,企图取赵宋《百家姓》而代之,结果未成功。明初官修的《明皇百家姓》,以国姓“朱”开首,以“朱奉天运”开头,收入1968个姓氏,于洪武十四年进呈给朱元璋,但民间无法推广,至今已失传。

清康熙年间,官修《御制百家姓》,此书中不收满族和蒙古八旗姓氏(清代《八旗满洲谱系》收录满洲姓氏共625个),因只收汉姓,无法以皇姓“爱新觉罗”起首,便以孔夫子之姓起头,实际上是把当时流传的《百家姓》中408个单姓,30个复姓重新编排,并在每个后面标注郡望,也就是个改编本,开始几句为:

孔(鲁国)师(太原)阙(下邳)党(冯翊)孟(平陆)席(安定)齐(汝南)梁(安定)高(渤海)山(河南)詹(河南)仰(汝南)邹(范阳)鲁(挟风)荣(上谷)昌(汝南)

可清本《百家姓》也未能流行。

宋沈括《梦溪笔谈》云:“唐时氏族大率高下分五等,通有百家,皆谓之士族,此外悉为庶姓,婚宦皆不与百家等。”

明代大学者顾炎武,在《日知录》上指出:古代“姓”与“氏”是有区别的,言姓者,本与五帝。见于《春秋》者,得二十有二……自战国以下之人,以氏为姓,而五帝以来之姓亡矣,从此可知,先有姓后有氏。传说,先祖黄帝轩辕氏有25个儿子,有功德者14人,这14人被黄帝“胙之土而命氏”,为12姓:姬、酉、祁、已、滕、箴、任、荀、僖、(姞)、儇、依是也,他们的后代就也代以氏为姓。

夏商周三代以前,姓、氏有别,机能不同,“姓”是统系百世、以别婚姻,“氏”是别子孙所出,以贵功德。因此,男称氏,女称姓。贵有氏,贱者众民无氏。把姓和氏混为一谈的,是从司马迁开始的,《史记》中太史公提到齐姓姜、秦姓赢、周文王姓姬,已不再严格区分姓氏,故现在我们把“姓”和“氏”已完全融成一体了。每个宗族在有了固定的姓氏后,子子孙孙永久使用,形成了一脉相传的家庭,血统源流线索清晰。人们查了姓氏后,很容易就能找到自已的血缘所出。

1、赵(天水)钱(彭城)孙(太原)李(陇西)周(汝南)吴(延陵)郑(荥阳)王(太原)

赵,源于三家分晋之赵国,望族居天水。钱,源于彭姓,后掌钱府改姓钱。李是中国人口最多的姓氏。周是以地名为姓。吴源于姬姓,以吴国国名。郑源于姬姓,以国名。

2、冯(杜城)陈(颍川)褚(河南)卫(河东)蒋(东安)沈(吴兴)韩(南阳)杨(弘农)

冯源于姬姓,以地名命名。陈以国命名。褚源于子姓,是殷商的后代。卫、蒋、沈、韩源于姬姓。杨源于羊舌氏,以封邑命名。

3、朱(沛国)秦(太原)尤(吴兴)许(高阳)何(庐江)吕(河东)施(吴兴)张(清河)

秦源于嬴氏,以地名命名。尤,沈姓所改许,源于姜姓,以国名。何是韩氏的一支。吕源于姬姓,以国名。张,上古少昊子为弓正(监造弓箭之宫),赐姓张。

4、(鲁国)曹(淮国)严(天水)华(武陵)金(彭城)魏(钜鹿)陶(丹阳)姜(广汉)

孔,氏有四支:①商汤,字太乙,后以子加乙为姓遂有孔氏。②商臣微子后代嘉,名孔父,其子后以父亲字为姓。③春秋卫有孔悝,出于姬姓。陈有孔宁,出于妫姓,子孙都姓孔。④黄帝臣孔甲的后代,亦称孔氏。望族居鲁国,姜姓是以水命名。 5212345

5、(东海)谢(陈留)邹(范阳)喻(河东)柏(魏都)水(吴兴)窦(扶风)章(河间)

戚以封地命名,谢出于姜姓,以封地命名,邹以国命名。柏,以木名。水,水官后代以此命名。窦,源于姒姓。章,源于任姓,以地命名。

6、云(琅玡)苏(扶风)潘(广宗)葛(梁国)奚(谯国)范(高平)彭(宜春)郎(中山)

潘一出于姬姓,另一支出于周楚国王的(芈)姓。第三支是少数民族破多罗姓人,他们后改为“潘”。彭,以地名为姓,郎,以地命名。

7、鲁(扶风)韦(京兆)昌(汝南)马(扶风)苗(东阳)凤(平阳)花(东平)方(河南)

马源于赵氏,以其封地名。凤以官名命名。

8、俞(河间)任(乐安)袁(陈郡)柳(河东)酆(京兆)鲍(上党)史(宣城)唐(晋昌)

任,中国最早姓氏之一,源有①黄帝小儿子禺阳被封在任国。②远古时,“妊”姓转化③出自风姓。④南方少数民族为任姓。

9、费(江夏)廉(河东)岑(南阳)薛(河东)雷(冯翊)贺(会稽)倪(千乘)汤(中山)

10、滕(开封)殷(汝南)罗(豫章)毕(河内)郝(太原)邬(南昌)安(姑臧)常(平原)

11、乐(南阳)于(东海)时(陇西)傅(北地)皮下邳卞(济阳)齐(汝南)康(京兆)

12、伍(安定)余(下邳)元(河南)卜(西河)顾(武陵)孟(昌平)平(河内)黄(江夏)卜,是古代从事占卜技艺人的后代,黄源于卞姓,以封地命名。

13、和(代郡)穆(河南)萧(兰陵)尹(天水)姚(吴兴)邵(博陵)湛(豫章)汪(平阳)和,尧时,掌管天地的官叫“和”,后以命名。穆,谥号命名。

14、祁(扶风)毛(西河)禹(陇西)狄(天水)米(陇西)贝(清河)明(平原)臧东海明,是百里奚的后代

15、计(京兆)伏(太原)成(上谷)戴(谯郡)谈(梁国)宋(西河)茅(陈留)庞(南安)

16、熊(南昌)纪(天水)舒(钜鹿)屈(临海)项(辽西)祝(太原)董(陇西)梁(陇丘)董,皇帝赐姓,或说是晋国太史董。

17、杜京兆阮(陈留)兰(中山)闵(陇西)席(安定)季(渤海)麻(上谷)强(丹阳)

18、贾(武威)路(阳平)娄(东阳)危(汝南)江(济阳)童(渤海)颜(琅玡)郭(太原)危,出于三苗,三苗人迁到三危山一带居住,后以危为姓。

19、梅(汝南)盛(汝南)林(南安)刁(渤海)钟(颖)徐(东海)邱(吴兴)骆(内黄)刁,春秋五霸之一齐桓公有宠臣坚刁,其族人以刁为姓。

20、高(渤海)夏会稽蔡(济阳)田(北平)樊(上党)胡(安定)凌(渤海)霍(太原)

21、虞会稽万(扶风)支(琅玡)柯(钱塘)咎(太原)管(平原)卢(范阳)莫(钜鹿)

22、经(平阳)房(靖河)裘(渤海)缪(兰陵)干(荥阳)解(雁门)应(汝南)宗(河东)

经,春秋时魏国有经候,后代以此为姓。

23、丁(济阳)宣(东郡)贲邓(南阳)郁(黎阳)单(河南)杭(丹阳)洪(敦煌)贲,春秋时勇士孟贲,后代以此为姓。

24、包(丹阳)诸(琅玡)左(济阳)石(武威)崔(清河)吉(冯翊)钮(吴兴)龚(武陵)包,源于芈姓,楚有大夫叫棼昌包胥,后其子孙为“包”字姓。

25、程(广平)嵇(河南)刑(河间)滑(京兆)裴(河东)陆(平原)荣(上谷)翁(钱塘)翁,传周昭王子生下时,双拳紧握,别人掰不开,昭王应手而开,只见左手纹像篆文的“公”字,右手纹像“羽”字,周昭王给他取名翁,后便以此为姓。

26、荀(河内)羊(泰山)於(广陵)惠(琅玡)甄(中山)麹(吴兴)家(南安)封(渤海)

27、芮(扶风)羿(齐郡)储(河东)靳(西河)汲(濮阳)邴(鲁国)糜(东海)松(东莞)

28、井(扶风)段(武威)富(齐郡)巫(平阳)乌(颖川)焦(中山)巴(高平)弓(太原)

29、牧(弘农)隗(西河)山(河内)谷(上谷)车(鲁国)候(上谷)宓(太原)蓬(北海) 5312345

30全(京兆)郗(高平)班(扶风)仰(汝南)秋(天水)仲(乐安)伊(陈留)宫(河东)全,古代货币称泉,全,泉同音,后以全为姓。

31、宁(齐郡)仇(南阳)栾(西河)暴(河东)甘(渤海)钭(辽西)厉(范阳)戎(江宁)

32、祖(范阳)武(太原)符(琅玡)刘(彭城)景(晋阳)詹(河间)束(南阳)龙(武陵)

33、叶(下邳)幸(南昌)司(顿丘)韶(太原)郜(京兆)黎(京兆)蓟(内黄)薄(雁门)幸,其祖先受国君宠幸,故以“幸”为姓。

34、印(冯翊)宿(东平)白(南阳)怀(河内)蒲(河东)邰(平卢)从(东莞)鄂(武昌)

35、索(武威)咸(汝南)籍(广平)赖(颖川)卓(西河)蔺(中山)屠(广平)蒙(安定)

36、池(西平)乔(梁国)阴(南阳)郁(太原)胥(吴兴)能(太原)苍(武陵)双(天水)

37、闻(吴兴)萃(天水)党(冯翊)翟(汝南)谭(弘农)贡(广平)劳(松阳)逄(北海)

38、姬(南阳)申(魏都)扶(河南)堵(河南)冉(武陵)(西河)郦(新蔡)雍(京兆)

39、郤(济阴)璩(黎阳)桑(河南)桂(天水)濮(鲁国)牛(陇西)寿(京兆)通(西河)

40、边(陈留)扈(京兆)燕(上谷)冀(渤海)(荥阳)浦(京兆)尚(京兆)农(雁门)

41、温(太原)别(天水)庄(天水)晏(齐国)柴(汝阳)瞿(松阳)阎(天水)充(赞皇)

42、慕(吴兴)连(上党)茹(河内)习(襄阳)宦(东阳)艾(天水)鱼(冯翊)容(敦煌)

43、向(河南)古(新安)易(济阳)慎(天水)戈(临海)廖(钜鹿)庾(颖川)终(济南)

44、暨(余杭)居(渤海)衡(汝南)步(平阳)都(黎阳)耿(高阳)满(山阳)弘(太原)

45、匡(晋阳)国(下邳)文(雁门)寇(冯翊)广(丹阳)禄(扶风)阙(下邳)东(平原)

46、欧(平阳)殳(武功)沃(太原)利(河南)蔚(琅玡)越(晋阳)夔(京兆)隆(南阳)

47、师(太原)巩(山阳)厍(河南)聂(河东)晁(颖川)勾(平阳)敖(谯郡)融(南康)

48、冷(新蔡)訾(渤海)辛(陇西)阚(天水)那(丹阳)简(范阳)饶(平阳)空

49、曾(鲁郡)毋(河东)沙(东莞)乜(晋昌)养(山阳)鞠(汝南)须(渤海)丰(松阳)

50、巢(彭城)关(陇西)蒯(襄阳)相(巴郡)查(海陵)後(东海)荆(广陵)红(昌平)

51、游(广平)竺(东海)权(天水)(逯)(广平)盖(安阳)益(冯翊)桓(谯郡)公

52、万俟(开封)司马(河内)上官(天水)欧阳(渤海)夏侯(谯国)诸葛(琅玡)闻人(河南)东方(平原)

万俟,少数民族部落名称。东晋时,随拓跋氏入中原。司马,古官职名。上官,周代楚庄王子子兰担任上官大夫,以此为姓。欧阳,越王后代被封于欧余山南,人称欧阳亭侯(山南叫“阳”)。夏侯,战国时杞简公的弟弟逃到鲁,鲁因其为夏禹的后代,封其为侯爵,葛氏被封于山东诸城,因此称诸葛氏。闻人,鲁大夫少正卯学问出名,被大家称“闻人”,后子孙以此为姓。

53、赫连(盛乐)皇甫(安定)尉迟(太原)公羊(顿丘)澹台(太原)公冶(鲁郡)宗政(彭城)(濮)阳(平陵)

赫连,匈奴族姓氏,尉迟,历史上西城于阗国有尉迟部落。宗政,起源于官职,宗正,九卿之一,掌皇族事务。濮阳,以地名为姓。

54、淳于(齐郡)单于(千乘)太叔(东平)申屠(河西)公孙(扶风)仲孙(高阳)轩辕(上党)令狐(太原)

淳于,以地名为复姓。单于,匈奴族首领。

55、钟离(会稽)宇文(太原)长孙(济阳)慕容(雁门)司徒(赵郡)司空(顿邱)

钟离,以地名为复姓。宇文,北方鲜卑部落。

下官司寇仉督

子车颛孙端木巫马公西

拓跋夹谷壤驷公良

漆雕乐正宰父谷梁

晋楚闫法

汝鄢涂钦 5412345

段干百里东郭南呐

呼延归海羊舌

微生岳帅缑亢

况后有琴

梁丘左丘东门西门

商牟佘佴

伯赏南宫

墨哈谯笪

年爱阳佟

第五言福

竹曲麦过

党柯涳仓

姓续闾丘

由于姓氏的不断发展,任何一种姓氏书都无法也不可能毫不遗漏地把我国的姓氏都收录进去,据专家估计,我国实际使用过的姓氏大约有12

000个,而历史上曾出现近万个姓氏,现有300多个沿用。

5512345

形容人的家庭出身或社会地位较低。

“农”指代农民阶层,表示从事耕作、种植等与农业相关的工作。“小”表示相对较低、普通或平凡。在这里,表示着社会地位不高或经济条件一般。“土”表示与乡村、田园生活有关,也可以被解释为缺乏文化修养或粗糙。

中国较常见的姓氏:

01李 02王 03张 04刘 05陈 06杨 07赵 08黄 09周 10吴

11徐 12孙 13胡 14朱 15高 16林 17何 18郭 19马 20罗

21梁 22宋 23郑 24谢 25韩 26唐 27冯 28于 29董 30萧

31程 32曹 33袁 34邓 35许 36傅 37沈 38曾 39彭 40吕

41苏 42卢 43蒋 44蔡 45贾 46丁 47魏 48薛 49叶 50阎

51余 52潘 53杜 54戴 55夏 56钟 57汪 58田 59任 60姜

61范 62方 63石 64姚 65谭 66廖 67邹 68熊 69金 70陆

71郝 72孔 73白 74崔 75康 76毛 77邱 78秦 79江 80史

81顾 82侯 83邵 84孟 85龙 86万 87段 88漕 89钱 90汤

91尹 92黎 93易 94常 95武 96乔 97贺 98赖 99龚 100文

扩展资料:

中国百家姓最新排名热传,排名前十的是李、王、张、刘、陈、杨、赵、黄、周、吴。

最近,网上有条关于“中国百家姓最新排名”的微博,其中列出了全国以及江苏排名前十的姓氏,引发网友关注。不过,记者通过江苏省公安部门了解到的数据发现,江苏排名前四的姓氏:王、张、陈、李,近十年来都没有变化。

这条微博引发网友关注,大家热烈讨论起自己的姓氏到底能排第几。不过,记者查阅历史资料后发现,其实这个排名是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时的数据。

参考资料:

--中国人最常见的100种姓氏、人民网--中国百家姓最新排名:寻根祭祖 看你姓氏排第几

姓氏的由来? 中国人的姓氏渊源流长,据说起源于太古母系氏族社会,伏羲氏就开始正姓氏,别婚姻,但先秦时代的姓和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姓产生于母系氏族社会,为同族集团的名称,氏是姓的分支,表示部落分支之名称,用于区别子孙之所出。由于人口增殖,迁居异地,身份技能的变化等,可以分裂一些支派,这些支派就是氏。氏是贵族宗族制度的代表和称号,夏、商、周三代以前,男子多称氏.女子多称姓,如孔子,于是姓,孔是氏,丘是名,因男子称氏不称姓,故叫孔丘,而不叫子丘。

姓氏主要来自四个方面:

一是从土地和赐姓而来,天子就是赐姓命氏的人。黄帝对他的二十五个儿子创设了十二个姓。陶唐氏之后代封于刘地,其后裔以刘为姓。

二是以出生地为姓。黄帝生于寿丘,长于姬水,故以姬为姓。

三是以封爵、官职为姓。楚庄王少子,作上官大夫,后代就以上官为氏。

四是因事物或其他原因而得姓。

汉丞相田千秋年纪大了,出入乘车,人称车丞相。后人就以车为姓。葛是古姓,本来是琅琊诸县人,后屯迁居阳都,阳都本来有姓葛的,又搬去姓葛的,故姓葛的人多了,就用诸葛来区别称呼他们,从此就有了复姓诸葛。

由于部落的发展,人口的繁衍.分支逐渐繁多,氏名称也大大增加.一姓可分成许多氏,一氏又繁衍更多的氏,所以姓氏都不是固定的,实际上姓氏合一或基本稳定,还是自汉朝以后的事。秦灭六国不久,汉又统一天下,做为维系周王室的宗法制度重要标志的姓氏有别制度,也随着王室的彻底坍塌而消亡。至此.中国的姓氏才合二而一,或言姓,或言氏,或姓氏兼言。实际上皆以男氏代姓了。这就表明,以后的子孙,都是男姓血缘关系的繁衍,正如明代顾炎武在《日知录》中所说:自战国以下之人,以氏为姓,黄帝以来之姓亡矣。姓氏之称,自太史公始混而一,姓氏便成为维系传统之纽带,团结宗族之象征,于是尊祖敬宗便成为几千年来中国人们的传统美德,同时也是维护祖国统一的保证。如果一个中国人,连自己的先租和父母都不敬爱和尊重的话,很难想象他会成为一个爱国主义者。

至今数百千年,迁徙到异地他乡华裔外籍人,现在他们还念念不忘他们的祖国、祖籍、祖先,常常来中国寻根拜祭,在他们的族谱上,还记载得清清楚楚,如日本的刘邦后裔原田家族族谱上所载:高祖皇帝之血统,严然存在之事,予实虽欲不感泣,岂可得耶,又想中华之国立,至汉以来;二千百四十余年,交待十三、四朝,今虽悠久。其间两国务有盛衰,然无不尽怀汉朝之盛时而慕之者,予常驰念于我高祖统政之故国,切切而不能禁地,于是刊本谱,同族其发欲为,其族谱之基,聊报高祖皇帝之余德也焉。

据传说,姓的最早起源与原始民族的图腾崇拜有关。氏族部落不但对图腾奉若神明,禁止食、杀、冒犯,而且把它作为本氏族统一的族号。在原始部落中,图腾、族名和祖先名常常是一致的,久而久之,图腾的名称就演变成同一氏族全体成员共有的标记――姓。由图腾演变为姓的传说很多。据考证,夜郎国的国君是竹王,他的臣民以竹为图腾,姓竹。又据史书记载,晋国有狐毛、蛇平,汉代有狗未央、狼莫、鹿旗,三国有豹皮公等人。透过这些古怪的姓名和骆、虎、蚁、牛、羊、鸟、龙、竹、梧、茶、菊等与动物、植物名称相同的姓氏,隐约可见图腾崇拜对姓氏起源的不可磨灭的历史印迹。

姓的形成除与图腾关系密切外,还与女性分不开。据考古学资料表明,西周铜器铭文中,可以明确考定的姓不到三十个,但大多数都从女旁,如:姜、姚、姒、姬、娲、婢、妊、妃、好、赢等等。不仅古姓多与“女”字相关,就连“姓”这个字本身也从女>>

高姓氏的由来 一、姓氏源流

高(Gāo)姓源出有四:

1、出自姜姓。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元和姓纂》、《广韵》等资料所载,姜太公八世孙奚因拥立齐桓公有功,被赐予祖父公子高的名为姓。相传炎帝神农氏因居住在姜水,所以以姜为姓。炎帝16世孙姜伯夷辅佐大禹治水有功,受封吕侯,子孙因此亦以吕为氏。姜伯夷第37代孙姜尚,即姜太公,又称吕尚、吕望,辅佐周文王、武王灭商立周,受封于齐国。齐国传至太公7世孙文公吕赤,赤有爱子受封于高邑,称公子高。依照周朝贵族礼仪,其孙取祖名为氏,为高。高在齐国为上卿时,迎立公子小白为君,就是齐桓公。高成为著名的渤海高氏的始祖。高六世孙高止在齐国遭到公孙灶、公孙蛋排挤,出齐奔燕。高止十世子孙高洪为东汉渤海郡守。渤海高氏由此发轫,繁衍不息,成为当今高姓族群中最庞大的一支。

2、出自以王父字为氏。据《通志・氏族略》所载,春秋时齐惠公之子叫公子祁,字子高,其后裔取其字为姓氏。为山东高氏。齐惠公为齐桓公之子。

3、由“高”字开头复姓简化而来。如高车氏、高堂氏、高阳氏、高陵氏等简化而为“高”姓。

4、出自他姓。据《北齐书》所载,十六国时,后燕皇帝慕容云自称为高阳氏后裔,遂改姓高,称高云,其后裔有改复姓为单姓,称高氏;北齐文宣帝高洋赐鲜卑族元景安、元文遥本鲜卑族,随汉姓元,因有功于北齐,高洋赐他们“高”姓;鲜卑慕容氏、高丽羽真氏,后改高氏;魏时,鲜卑族有楼氏,后改高氏;女真族石烈氏、纳羊氏,满族高佳氏、佟佳氏和北宋时入居开封的犹太人等改姓高姓;又北齐时重臣,高隆之,本姓徐,因其父与高欢交厚,遂改为高氏。

得姓始祖:高奚。春秋时期,姜太公六世孙文公吕赤的儿子受封于高邑(今河南省禹州市西南),称为公子高。公子高之孙奚和齐襄公的弟弟公子小白是好朋友。当时,公孙无知发动内乱,杀了齐襄公。奚联合诸大臣一齐平定内乱,诛杀了公孙无知,迎立公子小白为君,就是后来的齐桓公。奚因为平乱迎君有功,被封为上卿,并赐他以祖父公子高的名为姓,称为高氏。高姓就这样诞生了。高奚作为高姓的始祖,受到世代子孙的尊敬和爱戴。

二、迁徙分布

高姓虽然发源于今河南省境内,但春秋以后却以齐鲁之地高氏居多。据史料所载,战国到秦汉时期,高姓已可能迁入河北、辽宁境内。秦汉三国时期,随着政局的几度分合,人口迁徙频繁,高姓人氏渐活动于海河流域,黄河上、下游,淮河流域,长江上、下游地区。两晋南北朝时,战乱频繁,高姓人氏大举南迁,“广陵”郡望便是在这一时期所形成的。隋唐时,有书记载,河南有陈氏父子率军开辟漳郡,其中有高氏参加,另河南高姓族人高钢入迁闽地(今福建省)。此时,德州(今河北省景县)仍是继东汉以来高姓主要的聚居地。五代时期,有陕州硖石(今河南省三门峡市)人在江陵府(今湖北省荆州市)建南平国。有太原(今山西省太原)人高彦俦到四川后蜀政权为官。在此期间,江南江北都有高姓人活动。两宋时期,高姓人为避战乱由中原向江南迁徙。如开封高琼后裔定居于海宁、临安、温州、山阴,合肥人高彻定居于晋陵。元明清时期,高姓人多集聚于东南地区,尤以江苏、浙江地区最为集中。今日高姓主要分布在江苏、福建、广东、江西、云南等地。中国历史上,高姓称帝王者14人,曾建立北齐、燕、荆南等政权。高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十五位的大姓,人口众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一点二一。

三、历史名人

高 柴:今山东省人,春秋时齐国人。孔子品学兼优的七十二弟子之一。

高 洋:今河北景县人,执掌东魏政权多年的高欢之子,代东魏建北齐。北齐共历六帝,执政二十八年。

高 适:唐朝诗人,与岑参齐名>>

百家姓前八个姓是什么? 分别是:赵 钱 孙 李 周 吴 郑 王  《百家姓》,是一篇关于中文姓氏的文章。按文献记载,成文于北宋初。原收集姓氏411个,后增补到568个,其中单姓444个,复姓124个。《百家姓》采用四言体例,对姓氏进行了排列,而且句句押韵,虽然它的内容没有文理,但对于中国姓氏文化的传承、中国文字的认识等方面都起了巨大作用,这也是能够流传千百年的一个重要因素。《百家姓》与《三字经》、《千字文》并称“三百千”,是中国古代幼儿的启蒙读物。

百家姓姓时的排第几 时(读音分shi和chi) 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一百四十六位的姓氏,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零七七。现行较罕见姓氏。时姓分布颇广,今北京,天津武清,江苏连云港东海,江苏徐州州沛县,江苏扬州,内蒙古乌海,河 北尚义、鸡泽、阜平,山东平邑,河南新郑、开封、荥阳、漯河、禹州市、郏县、鲁山、许昌、长垣、南阳,安徽蚌埠,湖南芷江,广西田林、全州枧塘、灌阳水车乡(陇西郡-孝思堂,为明洪武年间由安徽入),贵州从江,云南河口,辽宁抚顺等地均有分布。汉族、满族、傈僳族有此姓。《孟子》有时子常齐贤人,著书;《新论》有时农;汉代有时苗,巨鹿人,寿春令;唐代有时溥,彭城人,武宁节度使;宋代有时青;明代有时中;又有时瑞,邵武人,长沙府通判。

百家姓有姓子的吗 子姓的来历: 当时是属于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母系氏族社会,子姓最初是叫好姓,后来过渡到父系氏族社会的时候,去掉女字旁就是子姓这就是子姓的来历子姓四千年,华夏美名传出于黄帝子,殷契封于商夏为侯,商为帝,周为公

子姓家族在我国占尽全部汉族人口的百分一二十>里>有五篇,记载了我们先祖的史事>中>、>,都有详尽的史事安阳殷墟曾是我们先祖的一个国都之一一朝一国,在中国历史舞台上,存有一千三四百年的历史

百家姓中有郇姓氏起源 一、姓氏源流

郇(Xún,Huán)姓源流单纯,源出有一:

出自姬姓,为周文王子之后,以国名为氏。据《姓纂》载,周文王的第十七子姬葡封于郇(今山西省临城)为伯爵,史称郇伯、郇侯,建立郇国(Xún 音旬)。春秋时被晋国所灭,其后裔遂以国名郇为姓,称为郇氏。

得姓始祖:郇侯。西周初期,周文王将自己的十七子姬葡分封于古郇国,称为郇侯,古郇国定都于新绛西。山西省南部沁河以西,涑水以东,原来属于古郇国的疆土。历史上的古郇国最终被晋武公所灭。到后来,韩、赵、魏三家分晋。魏国的国都在安邑,后迁徙大梁(今河南省洛阳),韩国的都城原来在曲沃,后来也曾定都襄垣(今长治市),而赵国的国都在邯郸。据《通志・氏族略》的记载说,是周文王的第十七个儿子郇侯的后代,子孙以国为氏,后来有的去掉邑旁加草为荀姓。因此,郇、荀两姓同源。晋国有荀林之生儿子庚,裔孙叫况,后代又分为荀氏、中行氏、智氏等姓氏。”故郇、荀氏后人尊郇侯为荀姓的得姓始祖。

二、迁徙分布

(部分)郇氏当今是稀姓,人口比例较少。据《郇氏祖谱》记载,一枝(第十七枝)迁登洲府黄县,并自起谱世,即为你说的,并于乾隆廿四年(1759年)夏六月八世孙名郇友龙者迁青州续谱,郇友龙乃郇氏三世祖存信公之四子惟芳公之后。枝者,据祖谱解释,仿大树根身叶茂矣,祖为干,其子孙为枝,郇氏于大明正统十四年(1449年),弟兄四人因战争(明英宗土木堡之战)自北直隶省枣强县举家南迁于山东省青州府,唯铎公一人留居,其他不知所往,生2子,子生8子,8子再生24子,是为24枝,绵衍止今不下万人矣,除青州外,黄县、沂水、淄博以及潍坊各县市均有分布,人丁旺盛。另郇姓,乃于唐朝郇谟始,之前为郇(Xún 音旬),出自黄帝之姬姓,周文王之十七子,武王十七帝,因管理各诸侯有功,封侯于山西猗氏县,今山西省临猗县,称郇(Xún)国,春秋时被晋国所灭,族人不敢称姬,遂以国名为姓,改为郇(Xún)氏。到唐名郇谟者,有功于朝廷,赐姓郇(Huán 音环)。郇谟乃此支郇氏之鼻祖也。自此郇氏起。青州郇氏不是明朝初年洪武移民而来,是因战争由河北而来,家谱之《郇氏追远谱》考据清楚,青州郇氏乃名门望族,进士10余人,省级以上官员多人,因而散居多方(余略)。郇姓望族居于平阳郡(在今山西省临汾西南)。

三、历史名人

郇 越:西汉太原人郇(Xún 音旬)越,字臣仲,与族弟郇相一起举州郡的孝廉、茂才。曾散发先人遗留下的资财千余万给九族,人们都赞扬他的高节。

郇 谟:唐代晋州人郇(Huán 音环)谟。大历年间,宰相元载专权,贿赂公行,荒*奢侈,曾规定论事须逐级上报宰相后,才能上奏皇帝。郇谟用麻束发,手持竹笥(Sì 音四,盛饭或衣物的方形竹器)、苇席,在长安大街上边行边哭。有人问他,他说:“我有三十个字,要献给皇上,如果不能用,便用这竹笥盛我的尸体,用苇席裹着扔掉。”代宗听说后,召见了他,并赐给他衣服,让他住在内客省。他献上那三十个字,每字论一件事,多是元载的罪状。后来,元载果然因权势太盛,犯罪被杀。

四、郡望堂号

1、郡望

平阳郡:三国时魏分河东郡置治所在平阳,相当于今天的山西藿县以南的汾河流域及其以西地区。隋以前的平阳,在今山西省临汾西南;从隋起,在今临汾。

2、堂号(缺)

《百家姓》第一个姓氏是“赵”,那么最后一个姓氏是 最后一个是姓(傅)

最后一个是姓傅

求采纳~~~~~~~谢谢

百家姓有姓要的吗 要姓

yāo

姓氏

来源:《郑通志》、《续通志》之《氏族略》里都有收载。

1郑樵注云“吴人要离之后,望出鲁国。”以名为氏。

2藏族也有此姓。

分布:今天津之武清、湖北之洪湖、辽宁之清源、河北之辛集、阜平、涉县、黄骅、鸡泽、河南之义马、山西之太原、太谷、榆次、阳泉、陕西之韩城、青海之天峻、山东之管陶等地有分布。

名人:

要兢,汉朝人。

要廷珍,唐朝人。要敬,元朝人。要绣,明朝人;成化中女为宪宗妃,拜光禄署正;要毅,明朝人,知县。

要离,春秋末年,吴国有个刺客叫要离。相传他由伍子胥推荐给吴国国君,谋刺住在卫国的吴公子庆忌。要离请吴王砍断他的右手,杀掉他的妻子儿女,假装和吴王有仇而跑出国境。他到卫国之后,又假意向庆忌说了些如何攻灭吴国的办法,为的是能得到庆忌信任。后来他果然骗取了信任。在一次与庆忌同舟渡江时,刺杀了庆忌,他也自刎而死。要离家族的人就以“要”作为姓氏。

百家姓里有姓可的吗 有

可姓有四个来源,第一个源于姜姓,出自春秋时期齐国公族庆父之后庆克,属于避难改姓为氏;第二个源于鲜卑族,出自十六国时期古鲜卑族氏族部落,属于汉化改姓为氏;第三个源于满族,出自金国时期女真族拿可氏部族,属于以氏族名称汉化改姓为氏;第四个源于蒙古族,出自古蒙古巴克西纳尔氏族,属于以部落名称汉化改姓为氏。

历代名人

可中正:(生卒年待考),著名唐朝谏议大夫。

可 懋:(生卒胆待考),著名宋朝大臣。

宋绍兴年间进士。

可应培:(生卒年待考),四川广元人。著名上海中苏友好协会,画家。

可华祥:(生卒年待考),四川苍溪人。

中铁建设集体工作,质量部部长。

可肖钰:(公元1942~今),四川雅安人。

百家姓有姓由的么 由姓来源主要有两支,其中较早的一支出自春秋时期晋国,相传是晋国外迁到秦国任宰相的由余的后代,姓氏即来源于他的名字。另一支出自同时的楚国,由两位名人的名字而来:其一是出身于公族的王孙由于,另一位是楚国大夫养由基,他们的后代都有人以由为姓。

由姓在历史上形成了长沙等郡望。历史名人有:汉代长沙太守由章、平原相由广国,明代隆庆进士由礼门、沁州知州由九峰等。当代分布较广泛,并在满、蒙古等民族中丁一定数量人口。

华人姓氏的来源百家姓

华人姓氏的来源 中国人在三皇五帝以前(距今约五千年),就有了姓。那时是母族社会,只知有母,不知有父。所以“姓”是“女”和“生”组...
点击下载
上一篇:求李家家谱字辈?下一篇:满族徐氏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