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石家庄裕华区历史文化、民间文化、民俗、名胜古迹、名人?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10浏览:1收藏

问:石家庄裕华区历史文化、民间文化、民俗、名胜古迹、名人?,第1张

姓名:张香桐

生卒:1907年11月27日~2007年11月4日

描述:著名神经生理学家,新中国神经科学的奠基人之一。国际上公认的树突生理功能研究的先驱者之一,中国针刺麻醉机制研究的主要学术带头人之一。

籍贯:河北正定县小马村 现裕华区小马村

特殊贡献:根据视觉皮层诱发电位的分析提出视觉通路中三色传导学说,发现“光强化”现象,世界生理学界把这种现象命名为“张氏效应”。

[编辑本段]张香桐-个人简介

中国神经生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07年11月27日生于河北正定县。193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生理系,1943~1946年美国耶鲁大学医学院生理系研究生,获哲学博士学位。历任美国耶鲁大学医学院讲师、助教授,美国纽约洛克菲勒医学研究所联系研究员,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上海脑研究所研究员、所长,国际脑研究组织中央理事会理事,美国卫生研究院福格提常驻学者,比利时皇家医学科学院外国名誉院士等职。首先提出大脑皮层运动区是代表肌肉的论点;根据视觉皮层诱发电位的分析提出视觉通路中三色传导学说,发现“光强化”现象,世界生理学界把这种现象命名为“张氏效应”;首次发现树突电位;还从事针刺镇痛机制研究,认为针刺镇痛是两种感觉传入在中枢神经系统相互作用的结果。1991年当选为世界镇痛研究协会名誉会员。发表有《猕猴大脑皮层运动区的肌代表性》、《中枢视觉通路的机能组织》、《大脑皮层与丘脑之间循环线路的重复放电》、《大脑皮层神经原的树突》、《针刺镇痛的神经生理学基础》等百余篇论著。

中国***优秀党员,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二、三、四、五、六届全国人大代表,罗马尼亚医学会名誉会员,比利时皇家医学科学院外国名誉院士,国际脑研究组织中央理事会理事,世界卫生组织神经科学专家顾问委员会委员,巴拿马麻醉学会名誉会员,美国全国卫生研究院福格提常驻学者,国际神经网络学会终身成就奖获得者。

张香桐热爱科学事业,治学严谨,淡泊名利,学识渊博,远见卓识,维护科学尊严,反对不正之风,为中国国科学事业和教育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

[编辑本段]张香桐-大事年表

907年11月27日,出生于河北省正定县城廿里铺乡小马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

1921年进入新式小学——廿里铺乡枕头镇小学。

1923年,用两年读完小学,考入设于正定县城的直隶省立第七中学,学制四年。

1927年,中学毕业,考入北京大学预科,学制两年。

1929年,升入北京大学心理学系,学制四年。

1933年夏,毕业于北京大学心理学系,留校任助教。

1934年,调入国立中央研究院心理研究所当助理研究院。同年秋,随心理研究所迁往上海,第二年又迁往南京。

1936年,首次发表论文,《刺猬之一种听觉反射》一文刊登于《中国生理学杂志》1936年10卷上。

1937年7月7日,抗日战胜爆发,8月,离开南京,为护送仪器设备辗转于长沙、桂林、阳朔、柳州北的丹洲、良丰等地,在颠沛流离中仍不忘记科研。论文《刺猬中脑下叠体之下行通路》发表于《中央研究院生理研究专刊》1937年第10号。

1941年,任安顺路军军医学校教官。

1942年年底,离开重庆,前往美国深造。

1943年3月24日,抵达设于美国纽黑文市的耶鲁大学。从此开始了师事著名神经生理学家、耶鲁大学医学院生理系主任富尔顿教授的三年进修生活。

1946年,获得美国耶鲁大学哲学博士学位,而后进入美国约翰•霍布金斯大学医学院生理系从事博士后研究一年。

1947年,应聘回到耶鲁大学医学院航空医学研究室工作,先后担任教师和助理教授,至1952年。

1950年,发现“光强化效应”,1954年起被国际生理学界称为“张氏效应”。

1952年,任美国纽约的洛克菲勒医学研究所联系研究院,至1956年。

1956年,毅然回国,任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理生化研究所研究员,第二研究室主任。

1957年5月,增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1960年,赴罗马尼亚参加该国生理学会议。

1965年春,赴古巴首都哈瓦那参加国际学科讨论会,开始针刺麻醉机理的研究。

1977年,赴日本访问讲学。

1978年,附瑞典参加国际学术研讨会,并应邀以中国客人身份参加瑞典皇家科学院院士年会。

1979年,被美国卫生教育福利部全国卫生研究院授予该院“常驻国际学者”称号。

1980年,赴美国波士顿领奖——茨列休尔德奖(ThresholdAward)。11月,中国科学院上海脑研究所成立,担任首届所长。

1981年,被巴拿马麻醉学会授予“名誉会员”称号。

1982年,被比利时皇家医学科学院授予该院“外国名誉院士”称号。

1984年,任中国科学院上海脑研究所名誉所长。

1987年,应邀赴美国华盛顿出席美国卫生教育福利部全国卫生研究院建院百年纪念活动。

1989年,美国出版的《神经科学百科全书》中,他被列为“公元前300年至公元1950年间对神经科学进展有贡献的人物”之一,该“人物简介”中,收入他的两项研究成果:一是“猴运动皮层内肌肉部位代表性”的工作;二是张香桐与著名神经生理学家DPCLloyd一起做的对猫后肢肌肉神经中穿入纤维组成的研究。

[编辑本段]张香桐-个人荣誉

1980年,茨列休尔德奖;

1992年,国际神经网络学会颁发的终身成就奖;

2000年,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陈嘉庚“生命科学奖”。

曾担任《神经生理学杂志》(美国出版)、《国际神经药理学杂志》及国际的《脑研究杂志》的顾问编委;被选为罗马尼亚医学会名誉会员,比利时皇家医学科学院外国名誉院士,国际脑研究组织中央理事会理事,世界卫生组织神经科学专家顾问委员会委员,巴拿马麻醉学会名誉会员及美国全国卫生研究院福格提常驻学者。

[编辑本段]张香桐-传奇人生

14岁的“小学生”

张香桐本是河北农家子弟,家境贫寒,一直没有上学。14岁那年,他深深爱着的母亲不幸故世,令他十分悲痛。就在那一年,在私塾老师的建议下和叔叔们的支持下,他终于进了桥头镇小学。仅仅用了两年时间,他就读完小学,拿到了小学文凭,成了小马村的头号新闻人物。瞒着父亲,他又报考了位于正定县城的直隶省立第七中学,考试那两天里,他没有钱住县城的客栈,就在街上找了个摆摊的棚棚睡下,靠自己家烙的玉米饼子和街旁小井的井水充饥解渴。考完以后,他照旧回到村里帮父亲干活,直到发榜那天。偷偷跑去看榜的张香桐见到自己榜上有名自然高兴,但他绝没有指望父亲会继续让自己升学。还是在叔叔们和小学班主任老师的劝说下,父亲四下设法凑足了钱,张香桐总算实现愿望,跨进了日夜向往的中学大门。

穷人的孩子能上学,对这样的机会自然倍加珍惜,在省立七中,张香桐的学习刻苦是出了名的,他的各门功课成绩在班内也自然是名列前茅。他的人缘也特别的好,在学校里,老师和同学都喜欢他。

天有不测风云,张香桐万万没有想到,就在他读中学三年级那年,家里遭了火灾,全家赖以存身的几间屋子几乎全部被烧毁,闻讯赶回村里的张香桐,对着眼前凄凉的景象,对着愁眉不展的父亲和叔叔们,他心里隐隐感到,自己的读书梦已经做到尽头了。二话没说,他回到学校收拾行李,准备退学。

“香桐,先别忙着退学,我们大家帮你想想办法。”同学们挺热心,也挺义气。没过几天,同班同学小梁说到做到,跑来向张香桐报喜讯。

“有好办法了。我舅舅家正需要为几位表弟妹请家庭教师,我去跟舅舅说,你学问好,你就当这个家庭教师吧!”小梁的舅舅在保定府当官,家里财大气粗是不用说了。

张香桐望着热心的小梁,他打心眼里感谢这些好同学。想了想,他红着脸说:“当家庭教师对我来说再好不过,只是我想等中学毕业后再去,要是可以的话,能否先借200元大洋帮我渡过难关”

他实在是觉得把握不大。没想到,小梁去跟他舅舅商量后,居然答应了这个条件,送来了200元大洋。靠着这200元大洋中的一半,张香桐一直维持到自己中学毕业,另一半送到小马村,帮助父亲和叔叔们渡过饥荒。

中学毕业时,张香桐面临着一个难题,是继续升学念大学,还是履约去城防司令家当家庭教师他找到几位朋友商量,一番议论,大家想出了个绝妙的两全之策:家庭教师要当,这是为做人的人格;大学要考,这是为做人的前途。于是,张香桐报考了学费比较便宜的北京大学预科,并且顺利地通过考试,被北京大学录取了。

但是,他没有去北京大学预科读书,而是留在正定当家庭教师,又让同学代他去北京大学报了到。于是,他一面在正定当老师,一面又在积极自学大学预科的课程,等到学期考试临近,同学把考卷从北京寄去,他做完了,再寄回学校。这就是张香桐不误履约又不误读书的两全之策。个中苦甜酸辣,张香桐心中自知。

两年北京大学预科,张香桐当了一年半不上课的学生。直到最后半年,为怕此事被察觉,被学校取消升入本科的资格,他才央一位朋友帮忙代课,自己正式去了北京读书。

艰难时期坚持科研

1937年7月7日,日军制造卢沟桥事变,抗战全面爆发。同年,上海“八一三”事变,不久,上海沦陷,南京告急。正在中央研究院心理学研究所神经解剖学实验室工作的张香桐和另一位年轻研究人员自告奋勇,负责将所内的图书仪器运送内地。一天傍晚,日军飞机空袭南京,就在那次空袭中,研究所的一角被炸弹击中,张香桐的整个身子被埋在炸坍的废墟瓦砾中,所幸毫发无伤,个人惟一的损失是一副眼镜让冲击波吸走,下落不明。

张香桐在带着中研院的图书仪器逃难期间,总算也有几次稍作喘息的时候。第一次是从南京到阳朔后,他们曾经停留了几个月;第二次是从桂林经柳州,到了广西的三江口——丹洲,在那里又有半年时间的停留;第三次是从丹洲到良丰以后。

柳江是广西境内一条美丽的河流,丹洲便是柳江上游的一个江心小岛。这是一个住了几十户人家的名副其实的小岛,当地民风淳朴,加以景致优美,如果不是战乱,实在是一个再好不过的读书治学的好去处。张香桐就在那个小岛上一座空无一人的破庙里住了下来,看守着那些比性命还要宝贵的图书仪器。

当他意识到自己将会在这个小岛、这个破庙里住上一段时间时,他想到了因战乱而中断的研究,幸好,显微镜和一些常用的实验动物的脑组织连续切片标本他都随带在身边,那是因为,他早就想到,战争不会是短期的,在逃难中如果有条件,可以抽时间做点观察研究,至少不会让知识和业务荒废掉。于是,就在破庙大殿的一个角落里,张香桐摆起了一张方桌,他把显微镜和脑切片在桌上一字排开,心无旁骛,有滋有味地做起他的研究工作来。

就在那半年的时间里,在那个小岛上,在那座破庙里,张香桐完成了关于刺猬脑干内细胞核团的组织学观察,绘制了40多幅与之相关的写真图,完成了一篇关于这一观察研究的专著。最重要的是,就在那段时间里,他以整段的时间对神经解剖学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学习,对这门历来被人们视作枯燥乏味的学科,进行了集中攻克,从那以后,他已经能够做到,对每个神经结构及其周围组织的关系,熟悉到就像自己从小住惯的街区里弄一样,轻车熟路,了如指掌。

一个偶然的机会,张香桐在集市上买到了穿山甲,他就地取材,对这一神经系统十分特殊的贫齿类动物的脑结构展开了研究。就在对穿山甲的脑外部形态和组织切片的研究过程中,他有了新的发现:原来,穿山甲的锥体束交叉的水平高过其它的动物,而且显著地浮现在延髓的腹侧表面,用肉眼就能看到!这是任何动物身上没有的现象。这也是从未有人记述过的现象。

大器晚成:36岁赴美求学

1942年,张香桐正在贵阳安顺军医学校任教。一天,他在图书馆里读到一本约翰•弗尔顿写的《神经系统生理学》,觉得大有收益。在后来的一次聚会上,他表示了希望能在弗尔顿实验室进修的愿望,不想竟招来同事们的讥讽,有人笑他是"痴人说梦",更有人毫不掩饰地嘲弄他:“像你这样的穷光蛋,要是能够去美国留学,太阳一定会从西边儿升起来。”憋着一口气,张香桐鼓起勇气,给弗尔顿这位享誉遐迩的神经生理学大师写了一封毛遂自荐的信。其实,他本人对此并不抱太大的希望,信寄出后不久,他就把此事遗忘了。

3个月后,他突然收到了一封国外来的电报。一开始,他还真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他一个农家子弟出身的人,哪来的海外亲友他以为是邮递员搞错了,所以,他都没有拆封,当场就退还给了邮递员。“请你送给药物学系的张鹏冲教授吧,他有不少海外关系。”一个小时后,邮递员转了个弯,又回到了他那里。

“张鹏冲教授说,这份电报肯定是给你的。”

这下,他变得认真了,一边拆开电报,一边极力地在记忆库进行着搜索。

电报内容很简单,只有三个英文单词:“YesLetterFollows“(意即:可以,余言见函。)

这时,他终于记起来了,3个月以前,他曾在一气之下,给弗尔顿教授发去过一封信。看来,太阳真要从西边儿升起来了。

自收到那封电报以后,他开始真正重视起求学一事来。他日盼夜盼,期待着那个不再是痴人说梦的结果。

又过了一个月,他翘首以盼的回信终于来到。按照惯例,那封信函是由耶鲁大学医学院院长弗朗西斯•布雷克签署的。信函内容为,对张香桐的申请表示欢迎,并准许他以访问学者身份在学校生理系工作,并承诺为他申请一份奖学金,足以维持他在美工作期间的全部生活费用,路费则由他自理。

变卖了衣服、书籍,最后,连珍藏了多年的一部善本书“Schaff’sTextbookofPhysiology”也一并卖出去了,张香桐终于凑足了赴美的路费。而后,他又马不停蹄地赶到战时陪都重庆,敲开了无数个衙门,填写了无数份表格,靠着耶鲁大学医学院院长弗朗西斯•布雷克签署的电报和信函,总算在半年之内办妥了出国手续。

1943年元旦前夕,西方人最注重与家人团聚的日子,一架从重庆飞往印度加尔各答的军用运输机上,走进一个惟一的乘客,他就是前往美国耶鲁大学深造的张香桐。

1946年,四十岁的张香桐以优异成绩获耶鲁大学博士学位。此后,他对大脑皮层研究的贡献日益显著。神经细胞的纤维有轴突和树突两种,轴突的传导神经冲动之功能广为人知,树突之功能至五十年代仍是知之者甚少。张香桐用当时的先进技术记录大脑皮层单位电位,着手研究树突的功能,被认为是研究大脑皮层树突功能的先驱者多年以后,这位著名脑科学家又以其卓越的研究成果被国际同行推崇的“神经生理学界的领袖人物之一”,1992年国际神经网络学会授予他终身成就奖。他始终没有忘记弗尔顿教授对他一以贯之的关爱和教诲。

弗尔顿教授夫妇没有子女,他们把张香桐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关心和照料,张香桐在耶鲁大学学习和工作了十多年,几乎每年的圣诞节都是在弗尔顿教授家里度过的。

一代神经生理学家弗尔顿于1960年病逝。

1980年7月15日,张香桐赴美国波士顿参加1980年度的世界茨列休尔德基金会为包括他在内的4位国际科学家举行的颁奖典礼,通过基金会的精心安排,他得以与师母弗尔顿夫人在颁奖会场上重逢,一别20余年,弗尔顿夫人见到他的第一句话就是:

“非常高兴,我能看到你的帽子上又多插了一根鸡毛!”(印第安习俗:凡对本部落作出过重要贡献者,每立一次功劳,均由酋长亲自在其帽子上插一根鸡毛,以示表彰)

风雨归国路

张香桐的家就在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的大院里。红色外墙里,朴素中难掩书香气。餐厅的一角有一件宝贝——一只大木箱,边角裹着铁皮。看似不起眼,却是随张香桐一起从大洋彼岸历经坎坷才到中国的。这是张香桐的好朋友布克塔教授家装衣物用的,特地腾出来支援他装仪器的。在那充满风险的年月里,张香桐从美国辗转运回了六大箱仪器,自个儿的积蓄、衣物和藏书却一样都没带回来。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远在美国纽黑文的张香桐得知喜讯,频频给国内亲友写信,表达自己对祖国的思念之情,在一封给友人的信中,他写道:“闻国内解放后的新气象,甚感兴奋,我恨不得一步跳回去,参加这个新建国运动……我急于想报效祖国呀!”

1950年,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美国政府对中国实行封锁政策,包括张香桐在内的许多中国科学家想要通过美国政府批准回国的计划成为泡影。张香桐一等就等了5年!

1955年7月,张香桐得到一个去北欧讲学的机会,一个计划在他的心中开始酝酿:取道北欧,返回祖国。他把这个打算告诉了他素所信赖的弗尔顿教授,弗尔顿凝视着眼前这个淳厚朴实的学生,十分诚挚地说:“香桐张,你应该回去,去为你的祖国服务!”

张香桐也把自己的这个打算告诉了房东休斯夫妇。这对善良的美国人显得恋恋不舍,他们一再地挽留与自己相处多年的中国房客:“这儿不是挺好的吗这儿研究条件好,生活也安定舒服,还是不要回去吧!”

他们说的全是实话,但还是留不住张香桐。张香桐一直记着那位心理学家巴甫洛夫说的话:“无论我在做什么,我一直在想,只要精力许可,我就要首先为我的祖国服务。”

1956年,张香桐到达比利时,他将在那里参加一个国际生理学会议。自然,他在此前,已经做好了回国的一切准备。离开美国前,为了避免引起美国政府的怀疑,张香桐启程赴比利时时,在美国所有的积蓄、家具和藏书都没有动,只带了一些换洗的衣服,一套做实验用的电子仪器。颇有点故布迷阵的意思。

比利时国际生理学会议后,张香桐又继续在北欧诸国讲学,寻求回国的途径。时至金秋,瓜熟蒂落。经过不懈的努力,在欧洲的一些朋友们的热心帮助下,张香桐终于经芬兰的赫尔辛基,转道东欧和莫斯科,顺利回到北京。

祖国和人民对冲破重重困难归来的游子表示了热忱的欢迎,张香桐刚刚回到北京,时任中国科学院院长的郭沫若就设下家宴招待他,而后,陈毅副总理代表周总理接见了他。党和政府的关怀,如阵阵春风拂面,温暖着这位久离故土的游子的心。

是啊,在自己的祖国,张香桐处处感受到的,是春天一样的温暖。春风得意马蹄疾,不久,张香桐在方方面面的支持下,在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理生化研究所建立了中枢神经系统生理实验室,这也是新中国第一个脑研究室。6年后,也就是1962年,在张香桐的带领下,又建起了神经组织培养实验室,在这个实验室里,已经能够成功培养成活人类大脑皮层单个神经元。

  耿精忠,清朝靖南王,康熙十二年,清廷下诏撤“三藩”,耿精忠反,自称总统兵马大将军,蓄发恢复衣冠,与吴三桂合兵入江西,被清军镇压,遂降,康熙二十一年正月,三藩之乱彻底平息,康熙帝即诏将耿精忠凌迟处死。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清朝藩王耿精忠生平简介,希望大家喜欢!

  耿精忠生平简介

 耿精忠,祖籍辽东盖州卫(今营口盖州),生于1644年。清顺治十七年(1660年),其父靖南王耿继茂由广东移驻福建,在福州建王府,强征大片民房田园做为驻兵营地,且兴建别墅(今台江南公园),开辟养象、养鹤场所(今台江象园路、鹤存巷因此得名)。清康熙十年(1671年),继茂死,精忠袭爵靖南王,仍镇守福建。

 精忠袭爵后,不断发展自己的藩镇势力,以封官晋爵拉拢党羽,笼络亲信;派遣心腹曾养性、白显忠、江元勋等分别接管福建延平、邵武、福宁、建宁、汀州诸府。以“复明”幌子收买民心,令官民剪辫留发,衣服巾帽悉依明制,并自铸“裕民通宝”币。又先后发布文告,要求“师之所过,不犯秋毫”、“令迁民复回故土,耕种采捕”等。精忠藩镇势力壮大后,有取代朝廷之心。

 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清廷下令撤藩。平西王吴三桂在云南起兵反清。翌年三月,精忠策应,自称总统兵马大将军,扣押福建总督范承谟,派遣曾养性、白显忠、马九玉兵分3路攻打浙江、江西,并请台湾郑经攻广东潮州、惠州。

 精忠反叛震惊朝廷,康熙帝一面派兵进闽,下诏削精忠爵,并收禁其在京兄弟;一面劝谕精忠改过自新,剿灭郑经,仍能镇闽,精忠不予理睬。清康熙十四年(1675年),耿军军饷匮乏,将官暴恣,士气不振;为招募兵马,扩充粮饷,“日日杂派、家家驻兵”,民声载道;且平南王、平西王和靖南王三藩之间矛盾重重,精忠又猜忌郑经,相互掣肘。在内外交困下,精忠仍孤注一掷,继续作战。清康熙十五年(1676年)九月,精忠失江、浙两路兵,又见郑经占领半个福建,决计降清。

 同年十月,朝廷奉命大将军杰书遵诏招降精忠,杰书军至福州,精忠亲率文武官员出城迎降,请命仍留靖南王爵,从征剿灭郑经军,以功赎罪。朝廷恩准。精忠率兵挫败郑军,郑经败退台湾。接着又进军潮州,打败平南王尚可喜军队,康熙帝诏精忠驻守潮州。

 精忠降后尚蓄逆谋之心,被部下告发。康熙帝虑及三藩之乱未平息,暂将奏疏扣下。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精忠请入觐,康熙帝将告发其罪行的奏疏交于司法,责成审理,精忠下狱。

 清康熙二十年(1681年),三藩之乱彻底平息,朝廷解除后顾之忧。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正月,康熙帝诏将精忠革爵,凌迟处死。

耿精忠吃人

 耿精忠吃人讲的是耿精忠在造反失败之后,为了活下去所以吃人心肝的事。耿精忠是清朝初期的汉人三大藩王之一,本来位高权重,但是康熙十二年年,朝廷下令撤三藩,这直接影响到了耿精忠的利益,于是他自封为大将军,统领兵马造反,并且伙同吴三桂进入江西地界。

 清朝廷响应速度非常快,几乎在他们刚入江西的时候就开始镇压。本就是临时起兵,三藩之间的合作也不够密切,各有各的想法,甚至不用清朝廷怎么镇压,他们内部就已经不和,而首领的不和 自然 导致士兵们士气不足,再加上粮草不足,内部矛盾重重。康熙二十一年,三藩之乱便被彻底镇压。

 虽然康熙没有下令处死耿精忠,但是耿精忠本是高高在上的人物,现在造反失败,处境可想而知,甚至连保暖都成问题。但是他并没有收敛自己的野心,甚至为了活下去,继续造反,开始吃人。

 耿精忠吃人本来就是丧尽天良的做法,再加上他的目的是为了造反,自然不能容于清朝廷。当有人将耿精忠吃人的事情上达天听的时候,康熙自然不会放过他。可以说,耿精忠如果不吃人,偏安一隅冷静的看待局势,说不定也不会落得个被处死的下场,别人之所以告发他,一则是因为他的野心,二则更是因为他吃人的做法实在是丧心病狂。为了自己的野心不顾他人的生命实在不是一个值得跟随的人,所以他的失败看起来也正常了。

耿精忠后人

 耿精忠是康熙时期的三藩之一,后来因为朝廷削三藩所以造反,被平叛后被除以凌迟。而耿精忠后人有记载的不多,其中能找到比较详细资料的是他的两个儿子——耿昭忠和耿聚忠。

 本来应该受耿精忠谋反波及的兄弟二人,因为应对及时,反而没有受到康熙的责罚。当时耿精忠一谋反,兄弟二人就携着全家请死,这个动作打消了康熙的怀疑,并没有对他们做什么,反而是给他们如一的荣宠。但是他们二人并没有因为康熙的宽容就恃宠而骄,全家人几乎都是低调的让人忽略掉耿精忠后人还留在京城。

 康熙十五年,康熙希望招降耿精忠,更是封耿昭忠为镇平将军,进驻福州,代替耿精忠治理当地的 政治 。

 而耿精忠的另一个儿子耿聚忠更是深得康熙的信任。耿聚忠的妻子是郡主,他自己又是太子太师,更是在康熙十五年的时候被封为太子少保,从头到尾都没有受到耿精忠叛乱的影响。

 耿精忠后人比耿精忠更为明智,康熙年间本就是盛世,耿精忠谋反无论打着什么旗号都不得民心,而康熙本就是马背上的皇帝,杀伐果断,他的谋反从一开始就注定了失败。而耿精忠的后人能在耿精忠谋反的情况下活下来并且尊荣不变,可见他们的聪明之处。

 不过关于耿精忠后人,截止到他的两个儿子之后便没有多少记载了,不过从耿昭忠兄弟的行为看来,想必也只是低调的生活下去,没有再在政治上崭露头角罢了。

1 严嵩人物简介

2 郭皇后的人物生平

3 明朝第二任皇帝朱允炆简介

4 著名君主厄查纳生平简介

5 明宣宗朱瞻基生平介绍

人物生平 早年时期

耿仲明是清初的三藩之一。早年跟从明朝总兵毛文龙,天聪三年(1629年)毛文龙死于袁崇焕之手后,耿仲明逃到山东登州投奔巡抚孙元化,耿仲明都与孔有德在一起做事,孙元化以耿仲明为中军参将。

当时明朝总兵黄龙镇守皮岛,他有一个部将李梅,是耿仲明的党羽,私自与洋人相通。事情被揭发,黄龙将他打入大牢。耿仲明的弟弟都司耿仲裕在黄龙的军队里,率领所部军队以索要军饷为名,包围了龙廨,捉拿李梅到演武场,将其腿打断并且割去耳鼻,并要杀掉他。黄龙捉到并杀了耿仲裕,写信向耿仲明请罪。

孙元化弹劾黄龙贪污军饷导致发生兵变。崇祯帝核实了耿仲明主使的事实。

投降清朝

天聪五年(1631年),耿仲明和孔有德出兵抵御后金,粮饷不至,怨愤不已,孔有德在河北吴桥兵变之后,率领军队回到山东攻打登州,耿仲明就纠集了很多辽东的同乡作为孔有德的内应。孔有德攻陷了登州之后,推举孔有德为元帅,孔有德接受了耿仲明等人的部署设置,称总兵官。

天津的镇守将领孙应龙向别人自夸与耿仲明关系友善如同兄弟,能够让他捉拿孔有德来投降。巡抚郑宗周派遣他率领二千人从海上前往说服耿仲明。耿仲明将计就计,假装有了孔有德的首级,等到水城的城门开了之后,明朝的使者进入城里,耿仲明率军杀出斩获了明朝使者,围歼了他的部众,得到了明军的大型战船,并且组成了水师。

明朝的军队越发急迫的攻打登州,天聪七年(1633年)五月,耿仲明跟从孔有德渡海来到辽东归降后金,皇太极对待他们非常优厚,授予他总兵官的职务,并且称呼他的军队为天v兵。

投降清朝之后,耿仲明侵夺孔有德的部众,于是他的部众向孔有德诉说。于是孔有德弹劾耿仲明,耿仲明于是引咎,上书请求将自己侵夺孔有德的那些部众归还孔有德。皇太极下诏嘉奖孔有德,并且下令孔有德好好安抚耿仲明;也下令耿仲明善待安抚自己的部下,不要贪念以前的恶习。当日皇太极就召他们入宫并赐宴。

过了不久,皇太极又派人赐羊酒,并且下诏说:“我听说诸位汉官和你们一起在教场竞技射击,所以今天设宴款待你们,是想让你们为国家效力。你们距离自己的家乡远,可以借这次赐宴作为教场竞技射击的答谢。”不久皇太极就让耿仲明和孔有德一起驻守辽阳。

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极称帝,封耿仲明为怀顺王。皇太极屡次出兵讨伐明朝,以及攻打朝鲜的时候,耿仲明都跟随着他。

崇德七年(1642年)八月,皇太极命令他隶属于正黄旗。九月,耿仲明所部的甲喇额真石明雄弹劾耿仲明私自藏匿松山、杏山的人户;有逃人被依法处决,耿仲明为其收尸并且设置祭祀;接着他的部众又出现妄杀无辜的现象,情况被查实之后,耿仲明被罚白金千两。

崇德八年(1643年)十一月,甲喇额真宋国辅、潘孝和明雄等人设计谋杀耿仲明,耿仲明听说了这件事,查实之后,斩杀了宋国辅等人。

征战南方

顺治元年(1644年),耿仲明跟从睿亲王多尔衮率军入关,后来又跟从从豫亲王多铎向西进入陕西征讨李自成的残部,不久率军南下平定江南。

顺治三年(1646年),孔有德为平南大将军,率领大军南征南明,耿仲明等人率领部众跟从孔有德南下。耿仲明与明将杨国栋在牛皮滩大战,耿仲明大破杨国栋的军队;接连攻克衡州、祁阳、武冈等郡县;擒获了明将郭肇基。

顺治六年(1649年),耿仲明改封为靖南王,并赐给他金册金印。

晚年身死

耿仲明自从归降了清朝之后,多次跟从外出征战,这些出征都和孔有德在一起,从未独自出征的时候。顺治六年(1649年)开始耿仲明与孔有德分道出兵。

孔有德南下攻打广西,耿仲明与尚可喜征讨广东。耿仲明率领原有的兵马二千五百人、新增兵七千五百人,合为一万人,以徐得功为左翼总兵,连得成为右翼总兵。军队出发的时候,刑部上奏耿仲明的部下梅勒章京陈绍宗等放纵自己的部下私自藏匿逃人,论罪应该被杀。

顺治帝于是询问耿仲明,稽查私自藏匿逃人的随征将士。耿仲明查到了三百余人,所以上书顺治帝请罪,大臣们商议耿仲明应该被削去爵位,顺治帝说应该宽大处理,绍宗等人也免于死罪。耿仲明没有知道顺治帝的命令,顺治六年(1649年)十一月,耿仲明到达江西吉安的时候自缢而死。

主要成就

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极出师讨伐明朝,讨伐李氏朝鲜,耿仲明都跟从皇太极。顺治元年(1644年),耿仲明跟从睿亲王多尔衮入关,又跟从豫亲王多铎进入陕西征讨李自成,不久又率领大军平定江南。顺治三年(1646年),耿仲明跟从孔有德南征,与明将杨国栋在牛皮滩大战;连克衡州、祁阳、武冈等郡县;擒获了明将郭肇基。顺治六年(1649年),耿仲明又与尚可喜征广东。

人物评价

《清史稿》:有德、仲明,毛文龙部曲;可喜,东江偏将;志祥又文龙部曲之馀也。文龙不死,诸人者非明边将之良欤?大寿大凌河既败,锦州复守,相持至十年。明兵能力援,残疆可尽守也。太宗抚有德等,恩纪周至,终收绩效。其於大寿,不惟不加罪,并谓其“能久守者,读书明理之效”。推诚以得人,节善以励众,其诸为兴王之度也欤!

家族成员 兄弟

弟弟:耿仲裕

儿子

耿继茂,顺治初授世职昂邦章京。仲明死,继茂在军中,代领其众,请袭爵,睿亲王方摄政,持不可。继茂从可喜俱南,定广东诸郡县。八年,世祖亲政,继茂嗣为王。

孙子

耿精忠(和硕额驸)

耿昭忠(多罗额驸)

耿聚忠(和硕额驸)

葬处争议

耿仲明墓在辽阳的梅家花园,这一观点的产生,是源于民国时期的两份地方史料,即《辽阳古迹遗闻》和《辽阳县志》的相关记载。

辽阳观点

1、民国十五年(1926年)编辑的《辽阳古迹遗闻》载:“耿仲明为明总兵官,子继茂袭爵,葬仲明于辽阳城东南梅家花园村南。至今碑碣无存,坟墓湮没,无迹可考矣”。

2、民国十六年(1927年)纂修的《辽阳县志》载:“子继茂袭爵,葬仲明于城东南梅家花园村南。康熙十年继茂死,子精忠袭爵,十二年应吴三桂叛,十五年复降,二十二年灭族。今碑碣无存,邱垄颓圮矣”。

盖州观点

1、《清史稿·耿昭忠耿聚忠传》的记载是:“(康熙)十七年,命昭忠以其祖、父之丧还葬盖平。”

2、清·钱仪吉辑《碑传集》收录的徐乾学撰《额驸将军勤僖耿公昭忠墓志铭》的记载是:“……方公之颂系也,以两先王兆域在闽,虑底定之日,或不能无侵越之者;疏乞垂恤旧勋,保全返葬。上怜而许之。至是,始得奉两世遗骸,归窀穸于盖平。”

3、民国九年(1920年)纂修《盖平县乡土志·古墓》的记载是:“耿仲明墓,在城东连阴峪,所谓清初耿怀王坟是也。现尚有石人、石马在焉。”

4、民国九年(1920年)纂修《盖平县乡土志·名宦录》载:“迄今邑东怀王坟前石人、石马,欹侧于荒烟蔓草间,尚有可考。”

史籍记载

《清史稿·卷二百三十四·列传二十一》

王耿,曾用名李立峰、李东平、王凤章、文甲松等。父亲是朝鲜独立党党员,被日本侵略者杀害。王耿高小毕业后考入吉林师范学校读书,“五卅”运动以后,开始接受革命思想,积极参加学生运动,曾被反动当局列为严密监视对象。1926年王 耿赴海崴学习,加入中国***。1928年被派到哈尔滨巴彦县地下工作,1929年到满州省委工作。1930年,党组织派王耿到延吉,在中共东满特委会从事宣传工作。

“九一八”事变后,王耿受党组织派遣先后在哈尔滨市,巴彦县,盘石县,伊通县等地,组织农民抗日武装,联络,组织民团和义勇军武装抗日。1932年七月,王耿调到台安县任中共辽西特委(辽台盘3县)书记。经王耿的努力工作,很快组织起来失掉联系的20余名党员,并恢复了辽中县委的中共党的组织关系,建立了中共台辽临时县委。同时,王耿还组织农民在张家窝堡,遵化屯等地建立起农民协会,开创了台安地区的革命局面。

1934年6月14日,因叛徒出卖,王耿在台安被捕,先后被关押在沈阳,哈尔滨和南朝鲜汉城监狱。在狱中,王耿面对敌人的百般威胁利诱,始终坚贞不屈,严守党的秘密同敌人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1937年4月30日,王耿从汉城监狱给在台安县任小学教师的妻子戴宝荣寄来诀别信,表示要对党的事业奋斗到生命的最后一息,此后即无消息。

问:石家庄裕华区历史文化、民间文化、民俗、名胜古迹、名人?

姓名:张香桐 生卒:1907年11月27日~2007年11月4日 描述:著名神经生理学家,新中国神经科学的奠基人之一。国际上公认的树突生理功能...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