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的民风民俗有什么?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10浏览:3收藏

绍兴的民风民俗有什么?,第1张

绍兴相关民俗:

1、大禹陵风筝节,时间:3月22日-4月15日,地点:会稽山;

2、会稽山樱花节,时间:3月25日至4月15日,地点:会稽山樱花林;

3、兰亭国际书法节,时间:每年农历3月初3到4月,地点:兰亭;

4、绍兴黄酒节,时间:每年10月;

5、公祭大禹,时间:清明节,地点:会稽山;

6、鲁迅故里过大年,时间:农历春节,地点:鲁迅故里风景区;

7、会稽美食嘉年华,时间:农历春节,地点:会稽山大禹陵景区;

8、吼山桃花节 ,时间:每年3—4月,地点:吼山;

9、柯岩香林桂花节,时间:金秋季节,地点:香林。

绍兴位于浙江省中北部、杭州湾南岸,是具有江南水乡特色的文化和生态旅游城市。

扩展资料:

民风民俗曲艺:

越剧起源于绍兴。越剧长于抒情,以唱为主,声腔清悠婉丽,优美动听,表演真切动人,极具江南地方色彩。

社戏是流行于绍兴的传统民间娱乐风俗,是旧时绍兴城乡春秋两季祭祀社神所演的戏,用以酬神祈福。社戏源于该地农村春秋两季祭祀社神习俗。

先时,春社为祈求五谷丰登,秋社为庆贺一年丰收,后发展为以演戏酬神祈福,进而沿习为民间文化娱乐活动。绍兴演社戏风俗,早在南宋即已盛行,到清末仍风行一时。

-绍兴

彝族的风俗习惯是服饰、饮食、待客之礼。

彝族男子服饰一般为对襟、短衣、长裤,女子服饰既有长衫、中长衫、短装,还有外套坎肩,头饰以银泡、绒线做花,服饰图案以自然纹居多,几何纹次之。彝族的饮食主要以土豆、玉米、荞麦、大米为主,副食有肉食类、豆类、蔬菜类等。彝族的酒有坛坛酒、桶酒、水酒等,凉山彝族喜欢吸兰花烟,其他地区的彝族多喜吸叶子烟。彝族的待客之礼是打羊、打牛,只要有客人到,就会杀牲待客,根据来客的身份、亲疏程度分为牛、羊、猪、鸡等,杀之前还要把活牲牵到客人之前让客人过目再宰杀,以示对客人的敬重。

少数民族的新年习俗

柯尔克孜族——每年第一个月出现时,柯尔克孜族人便欢度“诺若孜”节,这与汉族的春节很相似。过节时,每家都按自己的能力把饭菜办得丰盛些,互相请客,以示庆祝。过节那天晚上,当畜群从牧场上回来的时候,每家毡房前都用芨芨草生一堆火,人先从上面跳过,接着牲畜从上面跳过,预示消灾解难,在新的一年里人畜两旺。

布依族——阴历腊月底,家家户户薰肉、灌香肠,烤酒、做糯粮粑粑、米花、缝新衣、手帕。腊月二十三用麦芽糖等果品送灶神。请先生写对子,贴门神、年画。三十晚上全家老少围火而坐,先祭祀祖宗天地,然后全家人互相祝福,吃团圆饭,整夜守岁。大年初一天刚亮,姑娘们便争先恐后奔向河边去挑水,谁最先挑回头担水,谁就是最勤劳最幸福的人,也以此预兆丰年。初一在家里扎彩灯,晚上一齐点燃,挂在大门口。过了初一,人们开始串门拜年。青年男女相约去“起表”,以歌声表达爱慕之情;或聚在一起在唢呐、月琴、洞箫、姐妹箫、铜鼓等乐器伴奏声中跳“打花包”。有些地区正月十五过完年,正月三十还要过“小年”。

土家族——从正月初一前两天开始,第一天称大年,第二天为小年。除夕夜,各家都燃起一根木柴,大家围坐聆听老人讲故事,守岁到天亮。节日期间吃“红曲鱼”,以象征富富有余,还吃大锅烩菜,称合菜。初三举行“摆手舞”会,参加者达万人之多。此外,还有耍龙灯、舞狮子、灯会、戏剧、武术等活动。

壮族——从年三十至正月初二,共三天。凡在外工作的都要在三十之前回家。年三十晚上,家家的火塘上要燃起大火,终夜不熄,叫做“迎新火”。除夕,家家杀鸡杀鸭、蒸扣肉、粉精肉,制做叉烧肉等。晚饭有八道菜,其中有“白斩鸡”、炖整鸡。家家都要守岁到半夜,燃放鞭炮后就寝。正月初一、初二,凡来客必吃粽子,粽子有馅,由去皮绿豆、半肥不瘦的肉拌上面酱制成。男女多于此时对歌,或打陀螺、跳舞、赛球、演戏。年三十晚上煮好初一全天的饭,以示来年要丰收。这种饭叫“粽粑”,有的长达尺余,重五六斤。 节日期间喜爱举行抛花包活动。男女青年各分一队,双方相距约50米,划出界线,互相抛接,凡抛出界线或没有接着便为输者。

东乡族——喜欢在春节期间打土仗,以示对养育自己的土地的热爱之情。初一这一天,举行传统的“打土块”活动。他们以土块做“武器”,互掷对方,这一天,年过花甲的老者也要兴冲冲跑到山野的“战场”上去大显身手。

侗族——初一清早,从塘里弄几条又大又鲜灵的鲤鱼,煎、炸、烧、炖、摆上桌,再加一盘香气四溢的腌鱼,整桌菜以鱼为主。侗家人说,春节吃鱼,预兆新的一年吉庆有余(鱼)、五谷丰登、余钱余粮。春节时,盛行爬山比赛。谁先爬到顶,谁就得到姑娘或小伙子的礼物。姑娘赠送自己刺绣的侗锦,小伙子献出精致的竹盒、斗笠,这项活动往往持续半月之久。

仡佬族——每年农历的三月初三,是仡佬族人民的春节。因他们居住在气温较低的地方,到三月草木才开始发芽,春天才开始。在这即将春耕大忙之际,大家团聚在一起过年,共同祈祷祖宗、山神保佑,诸事如意,五谷丰登。又因清明节常在三月初左右,这样两个节一起过,所以将这一天定为仡佬年,也就是春节。年轻人在节日期间,连村接寨举行打鸡毛、打毽子、打花龙、打鸡蛋等活动,还伴之以歌舞,尽情欢乐。

哈萨克族——春节期间喜爱开展“姑娘追”活动。这种活动风趣动人,也是男女青年表白爱情的一种别致方式。

景颇族——春节期间举行“打靶”比赛。初一早晨,人们纷纷聚到赛场上,姑娘们把自己绣的荷包挂在竹竿顶端,射手射中吊荷包的细线算神枪手,姑娘们便奖给神枪手一碗香甜的米酒。姑娘们是这项活动的组织者和裁判员,哪个小伙子获胜,姑娘就会把水酒作为奖品送到他的嘴边。春节期间,各家各户都酿水酒,向长辈敬酒。

朝鲜族——家家户户贴春联,做各式丰盛饭菜,吃“八宝饭”,除夕全家守岁通宵达旦,弹伽倻琴,吹洞箫。初一天亮人们穿上节日的盛装给长辈拜年。节日期间,男女老少纵情歌舞,压跳板、拔河。正月十五夜晚举行传统的庆祝集会,由被推选出来的几位老人,登上木制的“望月架”,伴着长鼓,筒箫、唢呐载歌载舞。春节时,人们身着盛装,一对对兴高采烈地玩跷跷板,彼此一起一落,谁在空中做的动作优美,弹得高,谁就领先获胜。

水族—— 按照水族的水历,正月的第十二日为“端节”,即“过年”的意思。节日的夜晚,寨子里举行联欢,在锣鼓和唢呐声中,男女青年尽情唱歌跳舞。联欢会上使用的锣鼓类型很多,最大的直径一米以上,锣重一二百公斤。鼓面画有花纹图案,鼓身刻着浮雕,既是民间乐嚣,又是工艺品。

傣族——初二、初三,一些村寨将举行“象脚鼓比赛”,选手们精神振奋、击鼓不停,谁的动作优美、鼓声好即获奖。春节期间,小伙子和姑娘们互相投掷糠包,看谁投得准,看谁接得着。玩到一定的时候,姑娘们就悄悄抢走小伙子身上佩的腰刀、包头布或拴着的马,跑回家去。假如小伙子有情就追随而来。父母见到女儿拿着头布、牵着骏马回来,便设宴款待。另外,每年4月13日是傣历新年,也是傣族人民的最隆重的节日——泼水节,他们把泼水看成是驱邪除污,吉祥如意的象征,也把这一天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

独龙族——年,一般在每年农历十二月下旬举行,具体日期由各个家族自己卜卦决定,节期长短也视准备的食物多寡而定。由于独龙族没有文字,过去邀请客人过年节,就只好用刻木或结绳作"请柬"。一个家族决定哪一天过节后,计算出离过节还有几天,如果以刻木记日,就在特制的木板上刻上几格,每一格代表一天,然后剖为两半,一半自己留着,一半送给客人。以后双方每过一天就削去一格,削到剩最后一格时,就知道第二天要过节了。如果用结绳记日,离过节还有多少天,就结多少个结,然后将结绳送给要邀请的亲友,自己留一条,每过一天解一个结,解到最后一个"结"的时候,就知道是过年了。

哈尼族——每年要过两次年。一是十月节,二是六月节。哈尼族历法以十月为岁首,即“大年”。过年这天,人们走亲访友,求亲订婚。“六月年节”期间杀牲祭祖,开展荡秋千、摔跤、唱山歌等文体活动。除夕妇女忙着做糍粑,小伙子上山砍竹子,搭秋千架。不论男女老少,春节里都喜欢荡秋千。

卡多人(哈尼族支系)——云南新平县境内的卡多人,过年时间在农历正月初六。传说古时勇敢的卡多青年为了抵抗外来的侵略,出征应战,临行时留下话,他们哪天还乡,新的生活就从哪天开始。战争结束后,因征途遥远,直到新年初六日他们才回家。家乡人就把这一天定为新的一年开始。过年时,他们杀猪宰羊,跳大鼓舞,以此庆祝。

普米族——滇西北高原的普米族群众多以腊月初六为岁首,除夕夜,各村寨要放火炮三响,并吹海螺。然后家人团聚吃糯米饭。

勒墨人(白族的称谓)——主要聚居在云南省的碧江县,他们有自己的推算节令的方法,春节日期也有差异。如桃花发苞时称三月,漆树发叶到五寸左右称五月,这样的推算结果,一年是十三个月,三月称三月节,相当于汉族的春节。

基诺族——云南西双版纳的基诺族群众把公历六月称作过年月,歌手们轮番互相对歌,输了则留下一块包头布,到第二年再去对。过年时的每天晚上,老人和妇女们一边品尝酒肴,一边跳大鼓舞,男女青年们乘此时机谈情说爱,寻找自己的情侣。

汉族——大年初一,人们不扫地,不向外泼水,不走后门,不打骂孩子、相互祝贺新年吉祥富贵,万事如意。

满族——年节将近时,家家打扫庭院,贴窗花、对联和福字。腊月三十,家家竖起六米多高的灯笼杆,从初一到十六,天天红灯高挂。年三十包饺子,讲究褶子多为好,子时煮饺子,有的里边包上铜钱,吃到者有好运。春节要拜二次,年三十晚上一次,为辞旧岁;年初一再拜一次,为迎新春。春节前还要举行跳马跳骆驼等比赛。正月十五还有闹灯会。年三十家宴十分丰盛而隆重。主食有糯米粉或成粉包制的饺子、火烧、豆包等;传统年菜有鲜美的血肠、煮白肉及别具一格的酸菜氽白肉,而象征吉庆有余的鱼菜更不可少。子时还要吃一顿送旧迎新的鲜肉水饺。

鄂伦春族——除夕,全家围坐,共进晚餐。品山珍,喝美酒,吃年饭。青年人给家族及近亲长者敬礼,叩头请安。午夜,人们捧着桦树皮盒或铁盒绕马厩数圈,祈祝六畜兴旺。初一,着新装互相拜年请安。青年男女聚在一起跳转圈集体舞。有打猎舞,“红果”舞,“黑熊搏斗”舞等。

赫哲族——除夕,大家忙着做年饭,剪窗花,糊灯笼。初一,姑娘、妇女和孩子们穿上绣有云边的新装,去亲朋家拜年,用“鱼宴”款待客人。有酸辣风味生鱼、用味香酥脆的“炒鱼毛”和大马哈鱼籽。民间诗人向人们献诗、讲故事。妇女们玩“摸瞎糊”、“掷骨头”。青少年则进行滑雪、滑冰、射草靶、叉草球等比赛。

蒙古族——五更吃饺子、放鞭炮与汉族同。此外,除夕要吃“手把肉”,以示合家团圆。初一凌晨晚辈向长辈敬“辞岁酒”,然后青年男女跨上梭马,骑串蒙古包,先给长辈们叩头祝愿,接着喝酒跳舞,随后串包男女还利用这一机会廷行赛马比赛。除夕更岁时,一家人围坐在包内火炉边,在向长辈敬献“辞岁酒”之后,饱餐烤羊腿和煮水饺。

纳西族——正月新春人们互相访亲拜友,轮流做客,中青年男子组织灯会,并与别村竞赛。城市、乡村都办灯会灯会节目演的是本民族故事:如《阿纽梅说笑》、《老寿星放鹿》、《社戏夜明珠》、《狮子滚绣球》、《凰舞》等。

藏族——除夕之夜,举行盛大的“跳神会”,人们戴上假面具载歌载舞,以示除旧迎新,祛邪降福。春节期间用青稞酒、酥油茶和糕点招待客人。

彝族——春节期间集会跳“阿细跳月”,有些村寨年初一取水做饭都由男子承担,让妇女休息,以而对她们劳累一年的慰问。

苗族——把春节称作“客家年”,家家户户杀猪宰羊,烤酒打粑庆丰收希望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还要唱《开春歌》、歌词大意为思春、盼春、惜春、挽春等。

白族——白族人民从除夕开始互拜、赠送礼品。除夕岁守夜。子夜过后,男女青年争先挑水,以示勤劳。清晨,全家喝泡有米花的糖水,以祝福日子甜美。大家或结伴游览名胜古迹,或耍龙灯,舞狮子,打霸王鞭。

京族——初一要拿上香烛到井边烧拜,叫“买新水”,藏族妇女初一的天不亮就要从河里背回“吉祥水”。认为初一的新水可以带来福音和好运,能保一年的吉利。

羌族——每家每户要做各种油炸面粉小牛、小羊、小鸡等祭品,用以祭祀祖先和天神,过年要喝咂酒,大家围坛而坐,由最长者唱《开坛词》,然后用约二尺多长的麦管从左至右,依次咂饮。

鄂温克族——正月初一,互相拜年,特别是对自己的长辈和亲戚必须在初一那天去磕头拜年。在年初一晚上,男女老幼集合在一个较大的房子里尽情地快乐,一般都由老年人召集这个娱乐晚会,由妇女们先开始跳或唱,接着不分男女大家都跳起舞来。

达斡尔族——生活在黑龙江和嫩江两岸。除夕年饭是黄米蒸糕,初一大清早,互相拜年的人们一进门就抢食年糕,借以祈愿生活年年提高。 正月初一,天亮起来,妇女准备早餐,男人烧香拜天拜地拜诸神位,祈求天神及神恩赐太平丰年,拜完神,向长辈敬酒叩头接受老人的祝词。吃完水饺,穿起新衣服,近亲男女聚集在一起,由长辈年老者带领,按辈份高低进行各种娱乐活动。

瑶族——节日期间,人们聚在一起,观看风趣别致的“耕作戏”。一人扮牛,一人扮扶犁农夫,一人扮扩锄农民,三人边舞边歌,表示庆农业丰收;青年男女则聚在村寨四周草坪上,吹芦笙,弹月琴,唱山歌,寻找意中人。 每年农历七月的月半节是瑶族人民最隆重的节日——春节,月半节前夕,家家户户忙得不亦乐乎,村寨内外到处是牛角声和欢笑声。

拉祜族——每年农历正月初一至十五,是云南拉祜族的“扩塔”节(拉祜语为春节)。除夕,每家每户要做象征太阳、月亮和星星的糯米粑,祭日月星辰,盼望在新一年里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初一至初四,青年男女争先恐后跑到泉边,迎接象征纯洁、幸福的新水,以先得为快。同时,带着礼品走村串寨、访亲问友。

高山族——台湾高山族有吃“长年菜”的习俗。长年菜也叫作“芥菜”,吃这种菜是预示寿命长。有的人将长长的粉丝加入长年菜里,象征着长生不老。

黎族——过春节,家家宰猪杀鸡、备佳肴美酒,全家围坐吃“年饭”,席间唱“贺年歌”。大年初一或初二,人们集体狩猎,猎物的来先分给第一个击中猎物的射手,剩下的一半大家均分,怀孕妇女可以获得两份猎物。

佤族——新年第一次见面除相互道喜外,还赠以糯米粑团、甘蔗和芭蕉,以此祝愿家庭生活和睦、甘甜、美好。

土家族——在全家的团圆饭餐桌上,一定要有坨坨肉和合菜。

维吾尔族——年节家宴食品有:用大米、羊肉、葡萄干等做成的“普罗”,用面粉、羊肉、洋葱等做成的“匹提尔芒达”(包子),用带骨羊肉煮制的“格西”(手抓羊肉),用面团抻成的“兰曼”(抻面),以及与汉族馄饨相似的酸辣可口的“曲曲尔”等。此外还备有多种民族传统糕点和小吃食,如“艾西姆桑扎”(圆盘馓子)、“亚依玛扎”(花边馓子)、“波呼萨克”(炸吉皮)、“沙木波萨”(炸合子)、“卡依克卡”(花色炸食)等。

布朗族——春节期间开展托球活动,活泼有趣。参加者围成圆圈,先由一人将一只用竹片做成的小球托上空中,然后按顺序接球,并用手心将球托向空中,接不到球的人,要罚唱一首歌。

苗族有什么节日习俗

苗族是一种民族文化非常丰富的民族,可以到苗族地区感受一下不同的民风,苗族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云南、湖北、海南、广西、等省。苗族的节日主要有这几种。

开年节

开年节是苗族人民的“春节”,也称作“客家年”。过年时,家家户户杀猪宰羊,烤酒打粑庆丰收,希望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按照风俗,苗族人民用对歌的方式表达他们对新年的祝福和希望。一大早,黔湘渝(贵州、湖南、重庆)边区五乡四镇的各族同胞就从四面八方赶到三省市交界的天星坡脚,用歌声表达迎新的喜悦。还要唱《开春歌》,歌词大意为思春、盼春、惜春、挽春等

四月八

苗族传统节日,传说这个节日起于明代。每逢农唬四月初八,苗族人都身着盛装群集于贵阳市喷水池边,吹笙奏笛,对歌谈心,以纪念、凭吊传说中的古代英雄亚努。

此外,四月八还是布依族的节日,有称它为“牛王节”的,也有叫“牧童节”或“开秧节”的。每逢这天,人和牛都要吃“牛王巴”或糯米饭,并休息一日,表示对耕牛的慰劳。

踩花山节

踩花山是苗族传统节日。云、贵、川等省苗族群众在农历正、二月间或四、五月间盛行踩山、跳场,源于青年男女的求爱活动。节日期间,青年男女对歌、跳芦笙舞、寻求配偶;老农们则来到花场地交流生产经验,传授生产技术,祝愿五谷丰登。居于山区的苗民在节日内还要进行斗牛比赛。屏边县的苗族还举办跳狮子和爬花杆的比赛。

龙船节

龙船节是流行于湘西和黔东南施洞、松桃一带的苗族节日。大都在农历五月初五进行。这天除了角逐龙舟外,还有跑马、斗牛、踩鼓等活动。

姐妹节

在贵州省东部清水江畔的苗家村寨,每年农历三月十五至十八日为苗家“姐妹节”。节日里,苗家按传统风俗都要吃“姐妹饭”。这种饭是用姑娘们在山上采集的野花和叶把糯米染成五颜六色后蒸成的。节日里还有热闹的斗牛场面和“游方”活动。

苗族人的节日有哪些?

苗族的节日很多,各地的苗族过的节日不完全相同。黔东南部分地区和广西融水县盛行过“苗年”,在旧历九——十一月的卯(兔)日或丑(牛)日举行,有踩鼓、跳芦笙、赛马、斗牛、“游方”等活动。贵钉附近几县的苗族,每逢农历四月初八日,都穿上了盛装来到贵阳市喷水池附近,吹笙奏笛,对歌谈心,纪念传说中的古代英雄“亚努”。此外,苗族还有龙船节、花山节(五月初五)、吃新节(农历六、七月间稻谷成熟时)、清明节、赶秋节(立秋)等等。云南苗族几乎每年都有踩花山的活动,这种踩花山虽有迷信内容,但它又是苗族人民传统性的群众娱乐节日。

云南有那些特别的节日

云南是我国拥有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有彝、白、傣、哈尼、壮、苗、傈僳、佤、回、纳西、拉祜、景颇、瑶、藏、布朗、阿昌、蒙古、崩龙、独龙、普米等族。

傣族的泼水节,四月中旬;

苗族的花山节,农历一月三日,活动内容有:对歌、跳芦笙舞、爬花杆;

彝族的火把节,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至二十五日,人们在石林、楚雄、大理举行点火把、摔跤、斗牛、歌舞和插花的节日活动;

打歌节在农历二月初八,大家到大姚、双江采集杜鹃花插于各处,青年男女盛装跳起“左脚舞”。

白族农历三月十四至十六的三月节;

傈僳族农历二月八日的刀杆节;

纳西族的米拉会、棒棒会;

普米族转山会,五月五日;

开斋节,六月;

古尔邦节等等,简直不胜枚举。

花山节

花山节也称“踩花山”、“跳花”等。苗族传统节日。流行于贵州南部和中西部以及四川南部、云南东南部。各地节期不一,通常在农历正月初一到十五间举行。节日期间,苗族人民盛装汇集到传统的跳场坪,青年男女跳场中央的花杆跳舞,男青年还进行爬杆、赛马、斗牛、射箭等比赛。人数多时达几万人。

三月街

三月街又名“观音市”,是白族盛大的节日和街期。在大理城西的点苍山脚下举行。最初它带有宗教活动色彩,后来逐渐变为一个盛大的物资交流会。明清时期,四川、 、江南各省都有商人到此贸易。它不仅是个交换场所,还是表演各种舞蹈和赛马、竞技的园地。解放后,三月街已发展成滇西各族人民一年一度繁荣的物资交流和民族体育文艺大会,对加强民族团结、促进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起了积极的作用。

刀杆节

“刀杆节”,是云南边陲轮马山一带傈僳族人民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时间是农历二月初八。刀杆节的来由有这样一个传说:明朝时候,朝廷派兵部尚书王骥来边疆安边设卡。工尚书到职后,体察边民的疾苦,积极帮助傈僳族人民发展生产,使他们的日子越过越好,受到傈傈族人民的爱戴。后来,王尚书遭奸臣的诬告,被调回朝廷。在二月初八的洗尘宴上,王尚书被奸臣用毒酒害死。当这个不幸的消息传到傈僳山寨时,气得人们摩拳擦掌,为了给王尚书报仇。傈僳族人民决定将五尚书遇害的二月初八定为操练武功的日子。

打歌节

农历二月八日,海拔3600米的大姚县华山开满了山花。当地彝族摘来各色鲜花,编扎成花团锦簇的牌坊、花棚,象征吉祥如意;在房前田间和牛羊上插花,祈愿五谷丰收,六畜兴旺;人们也互相插花,寄托和顺安康,情长意远的祝福。林下花间,男女老少和著芦笙围成圆圈“打歌”,青年情侣则相偎而歌,欢声笑语。插花节的来历说法很多,流传最广的是咪依鲁传说。相传咪依鲁是位聪明美丽的彝族姑娘,为使众姐妹免遭恶霸 ,假意身许,在婚礼上与恶霸共饮放有马缨花的毒酒,牺牲自己,为民除害。为此,每年马缨花开花之时,昙华山彝族就要举行盛大的插花节,纪念美丽善良的咪依鲁。

泼水节

泼水节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也是云南少数民族中影响面最大,参加人数最多的节日。泼水节是傣族的新年,相当于公历的四月中旬,一般持续3至7天。第一天傣语叫“麦日”,与农历的除夕相似;第二天傣语叫“恼日”(空日);第三天是新年,叫“叭网玛”,意为岁首,人们把这一天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

云南有哪些节日

民族 节日名称 主要活动内容 时间(农历)

族 火把节 耍火把、摔交、斗牛、歌舞表演 六月二十四日

插花节 插花、对歌 二月初八

彝族赛衣节 歌舞、鲜艳服饰 三月二十八日

彝族虎节 跳虎笙、虎舞 农历正月初八至正月十五日

彝族密枝节 祭神仪式

牟定“三月会” 物资交流、民间歌舞表演 三月二十七日至二月十九日

族 大理三月街 物资交流、赛马、歌舞表演 三月十五至二十一日

白族青姑娘节 歌舞 正月十五日

白族绕三灵 祭祀、栽秧 四月二十三至二十五日

白族栽秧会 祭祀、栽秧、对歌 芒种节令

白族火把节 树火把、赛龙舟、唱大本曲 六月二十五日

白族石宝山歌会 庙会、对歌 七月底

白族梨花会 梨园里野餐 每年梨花盛开时节

白族本主会 祭祀、歌舞、洞经音乐 各村寨不同

族 傣族泼水节 赛龙舟、泼水、歌舞 阳历四月中旬

傣族送龙节 祭祀、歌舞 公历一月

傣族关门节 琰佛塔、歌舞 阳历七月中旬

傣族开门节 串寨、放高升、歌舞 阳历10月中旬

族 哈尼族阿玛突 祭祀、歌舞、摆街宴 农历二月属龙日

“苦扎扎”(六月年节) 打秋千、摔交、歌舞 六月二十四日

哈尼族“里玛主”节 歌舞、摔交 阳春三月

哈尼族捉蚂蚱节 捉蚂蚱来食用 农历六月 二十四日

哈尼族姑娘节 秋千、歌舞 农历二月初四

哈尼族祭龙日/新米节 铓锣、牛皮鼓,巴乌、四弦琴 农历二月二日

哈尼族米索扎节 秋千、歌舞

哈尼族苗爱拿节 篝火、歌舞 五月上旬

族 苗族花山节 爬花杆、芦笙、歌舞 正月

族 傈僳族澡堂会 温泉沐浴、赛歌 正月初二

傈僳族“盍什”节 吃团圆饭、射弩比赛 正月初一至十五

傈僳族刀杆节 爬刀杆、下火海、丢包、歌舞 二月初八

西

族 纳西族米拉会/棒棒会 野炊、赛马、歌舞、农具交易 二月初八

纳西族三多节 祭祀、对歌、斗牛 六月二十五日

纳西族骡马大会 物质交流、文体表演 农历三月中旬/七月中下旬

纳西族祭天 祭祀 春祭在正月/秋祭在七月

纳西族七月会 物质交流、文体表演 夏历七月中旬

纳西族祭龙节 物资交流、文体表演 正月十五

族 拉祜族库扎节(年节) 象脚鼓舞、对歌 傣历三月底或四月初

拉祜族葫芦节 篝火、歌舞 农历的十月初十

拉祜族祭太阳神 祭祀、歌舞 立夏日

族 佤族拉木鼓节 祭祀、歌舞 佤历“格瑞月”/公历12月

族 布朗族冈永节 祭祀、歌舞 四月和九月

族 独龙族卡雀哇(年节) 祭祀、剽牛、歌舞 冬月或正月

族 景颇族目脑纵歌 祭祀、歌舞 农历正月

族 怒族年节 敬祖、祭土、歌舞 十二月至次年正月十日

怒族鲜花节 采集鲜花、歌舞 农历三月十五日

族 阿昌族会街 耍白象、跳象脚鼓舞 农历九月中旬

族 普米族“大年”节 荡秋千、赛马、歌舞 腊月初六

普米族转山会 游山、歌舞 五月五日

族 藏族草地 节/藏历年 赛马、野餐、跳锅庄 农历正月

藏族“花儿”会 对歌 农历六月 十四

藏族跳神法会 祭祀、歌舞 藏历除夕

藏族赛马会 赛马 农历五月初五

族 古尔帮节 团拜、宰牲 回历十月

开斋节 礼拜、颂经、歌舞 六月

肉孜节 减食 五月二十三日

宰牲节 宰杀一些牛羊、祭祀 回历的十月十二月

圣纪节

教历的3月12日

族 基诺族特懋>>

云南都有那些特别的节日?

(火把节)

主要是白族和彝族都盛行的节日,是一种预祝五谷丰登,人畜兴旺的节庆活动。火把节历史悠久,早见记载:白族火把节是农历六月二十五日,彝族火把节是农历六月二十四。节庆期间,不同地区有不同的仪式和游乐方式。白族和彝族,家家门前要竖起一个火把,村口要竖一个高15米左右的大火把,插花挂果,晚上,男女老幼汇集广场,点燃火把,围着火堆唱歌,还用烛光粉扑撒火把,气氛欢快、活泼,姑娘们要把五彩手镯线放在火堆上烘烤,藉以消除邪气;刚结婚的小伙们,当火把燃烧“开斗”掸下时,便一拥而上,抢其“开斗”上的模拟刀、戈,以求早得贵子;火把节之夜,各家还备一小火把,,人手一柱,人们举着火把,同行田间,有的还骑马举火把奔驰,远远望去形成一条弯曲的火龙,场面极为壮观。这一夜,往往通宵不寐。

(白族本主节)

“本主”意为“本境、本家族的福主”,是白族人民特有的宗教信仰。村民不论升官发财、疾苦病痛、生儿育女都要去本主庙祈求保佑。各村白族信奉的本主有神、烈女贞妇、孝子忠臣等都建有本主庙。庙宇宏伟,本主像雕塑精湛,造型美观。每逢本主诞辰,都要杀猪宰羊,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称之为“本主节”。本主节十分隆重,有一套完整的祭祀礼仪,伴之悦耳动听的洞经音乐和各民间歌舞表演,形成了白族地区特有的本主文化。

(三月街民族节)

“三月街”又叫“观音市”。传说唐永徽年间,观音菩萨前来大理,用白语讲经说法,听众越集越多,形成集市。由于大理是南方丝绸之路一博南古道的重要通商口岸,因此三月街商品经济日渐发达,逐渐演变为具有浓厚民族特点的 。

每年农历3月15日至21日,是大理三月街的会期,1991年起又定为大理州民族节,故称“三月街民族节”。届时,在大理古城西苍山中和峰麓举行盛大 ,滇西各少数民族,乃至全国各地商贾云集,中外游客纷沓而至,在这里进行牲畜、药材、茶叶、铜器等名特产品物质交易会和文艺体育盛会,规模空前,人潮如流。骑手逐角竟技,歌声如海,真是好戏连台。“一年一度三月街,四面八方有人来。各族人民齐欢唱,赛马唱歌做买卖”,这是对“三月街”热闹、欢快场面的真实写照。

(蝴蝶会)

蝴蝶会地点在蝴蝶泉,时间为农历四月十五日。相传是为白族人民纪念为反抗封建婚姻而投泉殉情的霞郎、雯姑而举行的传统盛会。

(普米族朝山节)

普米族人的朝山节在正月初一到十五之间进行。人们身着盛装,骑马或步行到附近的山上欢度佳节。除祭祀山神外,还有赛马、摔跤、射箭等娱乐活动。野餐后另选道路下山,不返原路,以示辞旧迎新,来年好运。

(傈僳族阔时节)

阔时节傈僳族的传统节日,又名“迎新节”,在每年的农历11月20日举行,节日期间,各家都喜欢用松枝装饰堂前屋后,全村老少都喜欢围在一起吹葫芦笙,跳迎新舞,唱迎新歌,并举行隆重的送魂仪式,把过去一年不好的魂赶走。节日热闹非凡,打跳对歌,射箭比赛等丰富多彩,风情浓郁。

(纳西族棒棒节)

农历正月十五日,是纳西族传统节日“棒棒节”,最有特点的是节日期间进行竹木农具的交流,附近农村的群众和小商贩在农贸市场上摆摊售货。这是一个竹、木、铁农具交流盛会,品种繁多,热闹异常。邻近各县的农民,乃至大理、保山、 一带的农民和商人,都携带本地特产到 上出售,然后购买所需物品,而丽江一带的农民也为备春耕购买农具和所需用品。

(纳西族骡马会)

骡马会是丽江纳西族传统民俗节日,于每年农历七月中旬举行,会期为一周,以交易骡、马、牛、羊等牲畜为主,还>>

苗族的重大节日

苗族节日

苗族的传统节日有苗年、四月八、龙舟节、吃新节、赶秋节等,其中以过苗年最为隆重。苗年相当于汉族的春节,一般在秋后举行。节日早晨,人们将做好的美味佳肴摆在火塘边的灶上祭祖,在牛鼻子上抹酒以示对其辛苦劳作一年的酬谢。盛装的青年男女跳起踩堂舞。

苗年

苗年,是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广西壮族自治区融水苗族自治县等地的苗族人民欢庆丰收,祈求来年风调雨顺的传统节日。一般在收获季节以后,有的在农历十月亥日,有的在农历九、十、十一月的卯(兔)日或丑(牛)日举行。相当于汉族的春节。

节日早晨,晚辈将做好的美味佳肴、虔诚地摆在火塘边的灶上祭祖。在牛鼻子上抹些酒以示对其辛苦耕作一年的酬谢。姑娘们身着色彩鲜艳、风格各异、刺绣镶边或挑花的蜡染衣裤或长短百褶裙,佩戴着引人注目的耳环、手测钏等多种银饰物,与英俊的小伙子们跳起踩堂舞(男的吹芦笙,女的排成弧形翩翩起舞)。入夜,大铜鼓声传遍整个村寨。外村寨男青年手提马灯吹着笛子来到村寨附近的“游方”场去游方(又称“坐妹”、“坐寨”、“踩月亮”等,即青年男女的社交恋爱活动),村村寨寨歌声不断。通过对歌,钟情男女便由定情之物--绣有鸳鸯的锦花带连接在一起。

苗年若与“吃鼓藏”年相遇,更为隆重“鼓”为“大家族”之意,“鼓藏”是由家族人共同举行的祭祖仪式,若干年举行一次,七八年、十来年不等。“鼓藏”前,将“鼓藏”牛(为鼓藏神喂养三年的大牯牛)排队角斗。届时,大家推举的“鼓藏头”一主持仪式,杀牛祭祖,还要杀鸡鸭。全鼓的亲戚都要赶来参加,活动持续十余天。

吃新节

也叫“新禾节”。“吃新”是居住在清水江和都柳江中上游的苗族节日之一。没有统一的规定日期。按照习惯,在收获的季节里,找一块稻谷长势最好的田,大家就在这里欢庆“吃新节”。

相传很古的时候,人间没有谷子,只有天上告呼(雷公)掌管的谷子国有谷子,人们只好打猎为生。为了得到谷种,苗族的老祖先告劳拿了九千九百九十九种珍禽异兽到谷子国换了九斗九升九碗谷种,放在仓库里,等来年开春播种。可是有一天晚上,胳膊很长很长的阿乌友,手扒著天边,藉著天灯的光,踩着石头,舂蕨粑根,不小心将天灯打翻,恰恰掉落到木板仓顶上。结果起火,火越烧越大,谷种在仓里哭喊连天,最后乘着烟飞上了天,跑回了告呼家。告劳去找告呼,请他劝回谷种,可是告呼硬说谷种没上天。没办法,告劳又和告呼商量,再拿九千九百九十九种珍禽异兽去换回谷种。嘴巴磨破了九层皮,嗓子说干了九坛水,告呼死活不答应。告劳想了九天九夜,终于想出了一条计策:等谷子成熟的时候,派一只狗到稻田里打几个滚,让谷子沾在毛毛上带回来。古历七月十三日早上,狗要出发了,告劳又交待:要取谷子杆有五尺高、谷穗有五尺长的谷种。但因狗走的太急,到南大门时,不小心绊了一跤,把告劳交待的话记颠倒了,结果跑到只有五寸长的稻田里,赶忙打了几个滚就往回跑。计策被告呼识破了,当狗走到天桥时,告呼早派了九十九个彪壮的武士一把守桥头,他们把狗打落到天河里,他们想天河又宽又深,狗只有死路一条。可他们万万没想到,狗落入天河后赶紧把尾巴翘得高高的露出水面,费了九牛二虎的力气,游过天河回来了,尾巴上还沾有九粒谷种。告劳有了谷种,赶紧犁田撤种,到了古历六月六日这天,秧尖上抽出了一串狗尾巴一样的谷穗,一个月后,金闪闪的谷穗成熟了。古历七月十三日,正是取得谷种一年的日子,告劳这天摘了九升谷子,煮了一大锅香喷喷的白米饭。他先舀了三大碗给狗吃了,然后自己才尝新。剩下的谷种,年年播种,使人们都吃上了白米饭。为了记住取谷种的日子,将七月十三日定为吃新节,一直传下来。>>

苗族有什么传统节日 40分

苗年

春节

龙船节

四月八节

吃新节

芦笙节

花山节 赶秋节

踩鼓节

其他节日 过苗年

吃新节

闹冲节

爬坡节

游方节

姊妹节

牯藏节

舟溪芦笙节

捕鱼节

吃信节

砍火星节

客家年

晾桥节

爬山节

苗族的节日和习俗或活动

苗族的传统节日习俗:苗族信仰万物有灵或多鬼神,祀奉祖先,崇拜自然,认为神灵具有不可抗拒的力量,无论消灾除病或求子求财等都祈求神灵与祖先保佑。祈求消灾除邪时,由巫师驱鬼。祭神祭祖活动极为隆重,黔东南的“吃牯脏”(鼓社)、黔西北的“吃牛”、湘西的“还傩愿”、“椎牛”、“吃猪”以及“赶鬼”、“吃鬼”、“祭鬼”等活动,耗费很大。此外,对自然物(大树、怪石)或人造物(水井、板凳)的崇拜和祭献,以酒、肉、鱼、鸡、鸭、糯米等作祭品。云南、贵州、四川等地少数民族群众信仰天主教、基督教等。

苗族的节日很多,各地的苗族过的节日不完全相同。黔东南部分地区和广西融水县盛行过“苗年”,在旧历九——十一月的卯(兔)日或丑(牛)日举行,有踩鼓、跳芦笙、赛马、斗牛、“游方”等活动。贵阳附近几县的苗族,每逢农历四月初八日,都穿上了盛装来到贵阳市喷水池附近,吹笙奏笛,对歌谈心,纪念传说中的古代英雄“亚努”。此外,苗族还有龙船节、花山节(五月初五)、吃新节(农历六、七月间稻谷成熟时)、清明节、赶秋节(立秋)等等。云南苗族几乎每年都有踩花山的活动,这种踩花山虽有迷信内容,但它又是苗族人民传统性的群众娱乐节日。

苗族一般是一夫一妻的小家庭,财产由男子继承,主妇在家庭中享有较多的权力和地位。年老父母一般由幼子供养。有的地区,有父子连名的习惯,子名在前,父名在后,平时都只呼本名,不连父名。由于受汉族宗法封建的影响,有的制定字辈、建立宗祠、修纂家谱。苗族青年男女婚姻比较自由,男女青年通过“游方”(黔东南)、“坐寨”(广西融水)、“踩月亮”(云南文山、楚雄)、“跳花”(黔中、黔西)、“会姑娘”(湘西)等社交活动,自由对歌,恋爱成婚。云南楚雄等地有“姑娘房”制度,以便择配良偶。也有父母包办婚姻的,一般通过亲友撮合,讲门当户对。苗族妇女有婚后“不落夫家”的习俗,特别在黔东南至今仍有保留。有的地区苗族还有“还姑娘”、“转房”、“妻姊妹婚”等习俗。

我国少数民族苗族有什么节日

苗族民间的传统节日较多,有苗年、四月八、龙舟节、吃新节、赶秋节等,其中以过苗年最为隆重。苗年相当于汉族的春节,一般在秋后举行。

苗族的传统节日有哪些

节日名称:苗族龙船节 节日时段:农历五月二十四至二十七日 中国的苗族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云南、四川、广西、湖北、海南等省、区。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苗族人口数为89401万人。苗族使用苗语,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苗族信仰万物有灵或多鬼神,祀奉祖先,崇拜自然,认为神灵具有不可抗拒的力量,无论消灾除病或求子求财等都祈求神灵与祖先保佑。祈求消灾除邪时,由巫师驱鬼,祭神祭祖活动极为隆重。 农历五月初五是汉民族的端午节,人们划龙船以纪念诗人屈原。苗族在农历五月间也有龙船节(龙舟节),在节日中划著龙船竞渡。 苗家龙船 苗族龙船节是有其特殊来历的。相传,在陡水河一带,有一条凶残的大黑龙,残害老百姓,无恶不作,人们极为痛恨,千方百计要除掉它。河畔住着一家渔民,老渔夫和儿子相依为命,以渔猎为生。有一年的农历五月间,小伙子在打鱼时被黑龙抢走了。老渔夫听到消息十分悲愤,决心要除掉这个害人的恶魔,拯救儿子。于是,他毅然带着钢刀和火种,深入龙穴与黑龙进行殊死的搏斗,鏖战了整整九个昼夜,把黑龙斩成三截,救出了自己的儿子,并把龙穴烧掉,以防后患。不料,陡水河上浓烟滚滚,龙尸顺流而下,把河两岸变得天昏地暗。幸亏有位苗家姑娘到河边挑水,不慎将舀水用的木勺掉进河中。她用扁担去捞木勺,扁担一碰上木勺,顿时发出哗啦的声响,天空顿时明亮起来,黑暗逐渐消失,大地重现光明。 为纪念老渔夫除恶扬善的义举和苗家姑娘驱逐黑暗的功德,苗民把每年五月二十四至二十七日这几天作为在陡水河上划龙船竞渡的传统节日。 不过,苗家的龙船与汉族端午节划的龙船不甚相同。汉族的龙船是一条整体的长形的船,而苗家龙船节划的龙船是由母船和子船相并而成的。它们分别是用三根粗细不一的杉树挖空而成的独木舟。中间的叫母船,又称主船,比较长;两边的叫子船,又叫附船,比较短。在母船的船首装饰著一人多高的大龙头,龙头是用柳木精心雕刻而成的,上面作了非常精美的彩绘,还有栩栩如生的龙眼和龙须。因此,整条龙船本身就是一件十分有趣的工艺品。到了比赛的那一天,参赛的龙船都装扮得焕然一新。船上插著各色彩旗,水手们身着青色对襟衣、蓝布裤,头戴上插银片斗笠,持桨分立两边。指挥的鼓师屹立于船头,显得格外威风。一声令下,鼓师擂起节奏极强的鼓点,水手们唱起龙船歌,在河中穿波破浪、奋力争先。这时,江面上出现的场面颇为壮观迷人。一条条龙船活似真龙一样,在江面上飞速前进。两岸观众的欢呼声、喝彩声交织在一起,格外振奋人心。 身着盛装的苗家汉子奋力划桨。 苗家在欢度龙船节的时刻,还保存一些独特的、优良的传统习俗。一是在赛龙船之前,一定要把秧插完,干好农活,不然参赛时会被人瞧不起;二是平日发生过一些矛盾的人,一上龙船必须握手言欢,团结一致;三是比赛的组织者在终点地方放出一只肥大活鸭,让抵达终点的水手追逐捕捉,形成一幅十分有趣的画面。 龙船节,苗家家家户户都十分重视。每个村寨都有自己的龙船,制作精美,还为保护龙船而建船房。在陡水河畔,往往可以见到一幢幢长长的瓦顶木架房,那就是船房。比赛一结束,龙船进库,以免雨淋日晒。因此,苗家的龙船可以用十几年或数十年,甚至上百年。

酷妹儿是女生,做广告宣传物料制作服务,爱好 旅游 ,还是个吃货,在 旅游 景点的选择上,也是基于这几点。

爱好 旅游 ,就不局限是自然风光还是人文特色、民情风俗;算生意人,那就也对各地的经济生活有兴趣,对文化想多知道一些;吃货,还是女生,就看哪里有特色小吃,哪里风景更美更浪漫了。

山西呢,相对来说,在自然风光这块儿,比云南、四川、贵州这些省份差一点;在人文方面呢,又不能与西安、泰山曲阜、洛阳等地比,综合自然风光和人文,比西藏和新疆也有所不如。

但是,山西的 旅游 又有它自己的特色。

以酷妹儿自己的经验来看,山西的 旅游 可以分为三块:以平遥古城、王家大院、乔家大院为代表的晋商文化之旅;以五台山、大同云岗石窟、悬空寺为代表的佛教文化之旅;以壶口瀑布、吕梁山为代表的自然风光之旅。

平遥古城曾经一度是我们的金融中心,晋商文化中“身股”制度,至今还在现代企业中被应用;票号经营的一些理念,在当今 社会 也不过时。

在平遥古城,除了这个“中国保存最完好的古县城”,雕梁画栋的老宅、街巷,就是感受一下晋商文化,再就是喝一口地道的山西老陈醋杏花酒,再美美来一口平遥牛肉。

因此,酷妹儿第一站是平遥古城、乔家大院和王家大院。

第二站自然就是去看看这“悬空寺”,云冈石窟,再到五台山烧一柱香,为自己和家人祈福。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喜好,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目的地是没错的,个人观点,不要听酷妹儿一面之词。

祝旅途愉快!

山西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春秋时期山西是五霸之一的晋国,今天的山西,拥有着十分丰富的 历史 文化底蕴,全省 旅游 资源也极其丰富。

山西省热门的 旅游 景点主要有大同市的云冈石窟、悬空寺;晋中市的平遥古城、王家大院、乔家大院、绵山;太原市的晋祠;忻州市的五台山、雁门关;临汾市的壶口瀑布、洪洞大槐树;晋城市的皇城相府。

云冈石窟,国家5A景区,国家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云岗石窟是我国最大的石窟之一,与敦煌莫高窟、麦积山石窟、洛阳龙门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艺术宝库。云岗石窟现存45个洞窟,石雕造像51000余躯,大小窟龛252个。据史料记载,是北魏时代的建筑。

悬空寺,有恒山第一盛景之美誉。建造于1400年前的北魏后期,是我国仅存的佛、道、儒三教合一的寺庙。悬空寺建造于距离地面约500米的悬崖峭壁上,设计理念独特,建筑艺术精湛。

平遥古城,国家5A景区,是一座具有2700多年 历史 的文化名城,它与安徽歙县、四川阆中和云南丽江并称为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也是目前我国唯一以整座古城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县城。古城内的日升昌票号被赞誉为我国银行业的鼻祖,还有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县衙个和文庙等。

王家大院总面积15万平方米,大小院落123座,房屋1118间。现以被列为王氏博物馆。

乔家大院,国家5A景区,国家二级博物馆,始建于1756年,占地87248平方米,由6幢大院19个小院313间房屋构成,整体为双喜字布局。乔家大院是一座设计精巧,工艺精细具有我国清代民居建筑风格的建筑群。**《乔家大院》、《大红灯笼高高挂》等都在此取景拍摄。

晋祠,始建于北魏前,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皇家园林,晋祠是集古代祭祀建筑、园林、壁画、碑刻和雕塑为一体的珍贵 历史 文化遗产。

五台山,国家首批5A景区,国家自然与文化双重遗产,是我国著名的佛教四大名山之一,与浙江的普陀山、四川的峨眉山、安徽的九华山齐名。五台山以其建寺 历史 悠久和规模宏大居佛教四大名山之首。

壶口瀑布,国家4A景区,总面积60平方千米,因其气势雄浑享誉中外,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瀑布。

皇城相府,国家5A景区,总面积36万平方米,是一座别具特色的明清城堡式官宅建筑群。被誉为"东方双城古堡"。电视剧《康熙王朝》、《契丹英后》等在此取景。

山西, 旅游 资源丰富,浓厚的 历史 文化底蕴,有着众多的名胜古迹以及风景壮丽的 旅游 景点,每年吸引着四面八方的游客观光 旅游 。今天就让大鹏说说第一次到山西必去的地方在哪里?

寻根问祖,洪洞县大槐树!

大槐树位于山西省洪洞县,国家AAAAA级 旅游 景区,是以“寻根”和“祭祖”为主题的唯一民祭圣地,园区有碑亭、二、三代大槐树、千年槐根、祭祖堂、广济寺、石经幢、移民浮雕图、牌坊、一代大槐树(仿)、中华姓氏苑等50余处风景文化景点。

我的家中目前还保存着家谱,上面记载我们何时从大槐树迁址大荔,以前李氏家族每年初一都举行团拜会,欢聚在一起听老一辈人的故事经历,沈醉在幸福的时刻中,感受大家庭的温暖!大槐树哪里虽然没有什么宏伟的建筑,但是不论严寒的冬天,还是酷热的炎夏,寻根的游客络绎不绝,有的赋诗题词,抒发“饮水思源”之情,有的仰望古槐,盘桓眷恋,久久不肯离去。大槐树印象早已在我们心中深深扎下了认祖归宗之根。据史书记载从明洪武3年至永乐15年,近50年的时间里大槐树下就发生大规模官方移民18次,主要迁往京、冀、豫、鲁、皖、苏等18个省,500多个县市。经过六百年的辗转迁徙,繁衍生息,而今全球凡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大槐树移民的后裔。所以说:洪洞大槐树,是我们每个人到山西必去的地方之一。

保存完好的古城,平遥古城!

平遥古城位于山西省中部平遥县内,始建于西周宣王时期(公元前827年~公元前782年), 山西平遥被称为“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之一。

沿着明清老街走,繁华热闹的街道,两侧的建筑也越具气势。白天,在青砖石瓦间悠悠感受一份宁静与惬意。晚上的平遥古城一改白天雄浑厚重的模样,古街市灯火阑珊,给了游客万种风情。可以慢慢地体验平遥古城给你带来的美。

晋商故里,王家大院、乔家大院!

晋商是中国最早的商人,在晋商这个显赫群体中,晋商八大家赫赫有名:乔常曹侯渠亢范孔。走进王家大院、乔家大院感受晋商人的团结、进取、敬业精神。游离与明清建筑群之中,感受 历史 沧桑巨变。

如果时间充足的话,这几个地方都可以去看一看。

人人观点、欢迎留言评论!

如果去山西 旅游 只能选择一个景区,首选的当然是大名鼎鼎的五台山。

五台山是自然与文化双重遗产。游览过五台山,既游览了山水,又游览了以佛教为代表个宗教、庙宇、绘画、雕塑、石刻等各种类型的文化,赚大了!

一部《水浒传》和好汉鲁智深,是现代五台山最好的宣传书和代言人,妇孺皆知,老少无不向往。

一、鲁智深的出家之地、“耍酒疯”之地,当然要先欣赏这里的佛教文化。

五台山位居五大佛教名山之首,是文殊菩萨的道场。在中国的佛教界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宗教价值可想而知。

不过,真到了五台山,想寻找鲁智深的遗迹还真没有。毕竟是文学上的人物,五台山上不缺乏文物古迹,不缺乏 历史 传说,不缺乏佛教道场,所以,根本没有必要勉强拉扯出来一个文学人物鲁智深来装点门面。

五台山的宗教派别多,既有属于汉传佛教的青庙寺院,又叫和尚庙,穿的是青色衣服。也有属于藏传佛教的黄庙寺院,又叫喇嘛庙,穿的**衣服。寺庙的不同,其所传承的佛教文化、礼仪、建筑等都有差异,而又相互包容,和谐相处,这是其他宗教场所不多见的,而在五台山就可以很好的欣赏每一种佛教独特的宗教文化。

因为宗教的多样性,必然形成了多样的宗教建筑、雕塑、彩绘、石刻、画像等等各种宗教文化形式。

五台山的寺庙太多,一般游客在这里看花了眼,往往会出现审美疲劳,一个寺庙一个寺庙看过来,看过几个就不想再看了,更遑论去细细欣赏、研究各个寺庙的著名景点、珍贵文物等等。

据说,五台山上有95座完整的寺庙,30000余尊佛像, 所以,即使去数上一遍也够游客喝一壶了,认真看一遍还真是不可能。

二、独具特色而又风光各异的自然景观。

五台山其实是一个山系,由一系列大山和群峰组成。之所以被称作五台山,就是其中五座著名的山峰,山顶都是平的,如同台子一般,就是五台山名称的由来。

东台望海峰,可以看日出;西台挂月峰,适合赏明月;南台锦绣峰,赏锦绣山花;北台叶斗峰,最美是雪景;中台翠岩峰,伸手摘星星。五座山峰,单凭这几处独特的风景,听听就醉了。亲身 登上 一座座山峰游览观光,一路欣赏不同的地质构造,不同的气候变化,不同的山水风景,不同的风花雪月,简直就是神仙一般的享受。

五台山的主要景点在忻州市五台县的台怀镇,真正转遍五台山系,涉及五台县、繁峙县、代县、原平市、定襄县等,方圆五百余里。

一日游,也可以,登山逛庙拜佛也算游了五台山。二日游、三日游,都有适合你去游览的地方,保证不重样,想游遍五百里五台山脉,那就随心所欲去玩吧,不过最好自驾,不限天数。

山西的 旅游 景点很多,但都比较分散,如果时间有限,第一次去山西我会选择大同。原因如下:

1、距离近,交通方便。

大同距离北京很近,只有三百多公里,有高速直达,开车只需要4个多小时,非常方便。

2、配套设施齐全。

大同发展 旅游 业多年,配套设施相当成熟齐全,酒店众多而且性价比较高,可选择的方案不少,可以说是丰俭由人。

3、景区景点成熟,种类多,比较集中。

大同及其周边的景点有:云冈石窟、大同古城、北岳恒山、悬空寺、应县木塔等,门类齐全,既有自然风光,又有人文景观,其中不乏经典,而且都较为成熟。

基于以上三点,我第一次去山西一定去大同。

作为一个 旅游 爱好者,我首先推荐的就是平遥古城。

近三千年的 历史 文化名城,我国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之一。

作为晚清时期中国金融中心,古城内处处可以感受到晋商文化气息。

古城街道呈“土”形,登上平遥古城墙,可以俯瞰古城全貌。

在日升昌票号,不妨让长袍马褂的老掌柜用最早的汇票方式给你写张汇票。

还有就是民宿的价格也不是特别贵,跟一般城市差不多,在100–300之间。

之前有人说民宿有点潮,不过现在这个季节应该不会,总体还是差不多的。

山西地上文物众多,却又各有特色,唯一缺点是相互比较分散。我以太原为中心简要介绍一下两个小时车程内的主要景点。

太原,古称并州,也叫龙城。李渊在此发兵,建立大唐盛世。了解太原 历史 那必须首推晋祠和它周围的太山,天龙山。晋祠原名为晋王祠,初名唐叔虞祠,是为纪念晋国开国诸侯唐叔虞(后被追封为晋王)及母后邑姜后而建。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皇家园林,为晋国宗祠。祠内有几十座古建筑,具有中华传统文化特色。晋祠其中难老泉、侍女像、圣母像被誉为“晋祠三绝”。太山有新修葺的龙泉寺,还有大唐名将李存孝之墓。

太谷,不仅有享誉全球的中医瑰宝广誉远的定坤丹,还有太古三多堂,号称晋商的头把交椅,比乔家大院至少领先一代人,据说乔家一直在三多堂曹家手下打工。

平遥,明朝古城,以牛肉,陈醋,晋酒漆器为特色。现在进城游玩无需购票。古城内明清时期的票号,镖局,县衙等景点众多,可以分别购票入内,真正做到自由参观。晚上还可以观看著名舞台剧“又见平遥”,创下四亿多票房的大剧保证不会让你失望。

五台山,位于忻州五台县,台怀镇。是 历史 上著名的佛教圣地,文殊菩萨的道场,是佛教寺庙中少有的供奉有释迦牟尼佛指舍利的地方。每年全世界的佛教信徒络绎不绝,五台山香火不断。无论你是不是佛教徒,都应该看看佛教寺庙和文化的典型代表——五台山。

综合大家的意见,我觉得全国各地的朋友来山西 旅游 ,大致可以选择三个落脚点,1:太原,周边景点有晋祠,平遥古城,乔家大院,常家庄园等,领略古唐国和晋商文化,还有四大佛教名山之首五台山也不太远(从大同去也差不多),2:大同,周边从北魏到明清的古迹众多,云冈石窟、北岳恒山、悬空古寺、应县木塔等都是非常非常值得一看,别的地方看不到的,而且离大同车程都比较近,3:临汾,周边有寻根祭祖胜地大槐树、黄河之魂壶口瀑布、全国最大的关帝庙(里面有不少皇帝的匾额)等,如果时间比较多可以根据行程选择从大同开始从北向南,或者从临汾开始从南向北,希望大家玩的开心

守年 除夕之夜,合家团聚通宵不眠,称“守年”或“守岁”。如今,青岛市区仍有不少家庭保留除夕彻夜不眠的风俗,但多在下半夜少许睡眠,以便清早出门拜年。自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至今,青岛市区除夕晚大多六点至八点全家欢聚一堂吃“团圆饭”,晚八点至午夜零点(也有到次日凌晨一两点的),全家围坐在电视机前看春节联欢晚会,团圆和春节晚会是过年中最精彩的时刻。 青岛农村守岁要守到大年五更,这时要祭天地、敬祖先、吃饺子、放鞭炮,表示辞旧岁迎新春;有的除夕午夜零点过年,将家谱前的供桌上香烧起来、蜡烛点起来,有的墙上挂着财神,桌上摆点心、糖果,也有的桌上摆着老一辈牌位,烧香祭祖给他们过年。 迎年新、旧岁交替之时迎接新年的到来,叫迎年。由于青岛市民来自四面八方,所以下饺子过年的时间也不一致。晚上八点、十点、午夜、凌晨两点和清晨,都能听到下饺子的鞭炮声。夜零点新年一到、春节文艺晚会撞钟开始,大人领着孩子挑着几串鞭炮,有一百头、二百头、五百头、上千头的,有的还接起来几米长成挂地燃放:啪……啪……啪啪啪……霎时间,千花齐放,万鞭竞响,此起彼伏,声声不断,一浪高过一浪,整个岛成一片火树银花,声声灌耳辞旧岁。 浮山所过春节的习俗是独特的,天下的春节皆为“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而浮山所当地居民过年是“一夜连双岁,三更分二年”。自古至今浮山所明朝军户后裔只摆豆腐、果品等素菜,而不摆鱼和肉等荤菜,有的至今保留着过年不吃肉馅饺子的习惯,只吃白菜豆腐粉条馅饺子,这些习俗已延袭600年了。 拜年旧时代,晚辈过年要给长辈磕头跪拜,平辈互相对揖。正月初一,天刚亮,岛城人大都穿着崭新衣服,女孩擦着胭脂,出门拜年。先从自己家里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拜起,叫“家拜”,现在一般只问声“过年好”,长辈接着回应下辈说声:“吃糖,抓瓜子!”或说声“恭喜”来年的好话或祝福,还要给小孩“压岁钱”。再出门给本家中的长者拜年,叫“近拜”。给家族中长辈拜年称“元拜”。有时,还由本族长者率领到外姓家族或互相集体拜年,以加深感情,叫“团拜”。楼上楼下、院里院外、街坊邻居互相拜年叫“邻拜”。同学或好友互相拜年称“友拜”。即墨、崂山和青岛市区多在初三到岳父母家拜年,叫“走丈人家”,又称“丈拜”。 青岛过年单位集体“团拜”,也有开茶话会的,初一上午九十点钟同事们聚在一起互祝新春快乐,然后围坐一起嗑瓜子、掰橘子、喝茶水、吃糖果,有的还致“新春贺辞”。 如今,电话拜年,短信拜年,E— m ail拜年,形式多样。有的初五、初六亲朋好友聚在一起“请客吃饭”,相互畅谈一年的生活和工作,也是一种过年团聚拜年的形式。 送年 旧俗初二送年。《胶南县志》记载:“初二晚上鸡叫送年,再度放鞭炮、吃水饺”。初二天黑,青岛农村点燃蜡烛、香纸、鞭炮,叩拜祖坟,“初二凌晨,再次烧香纸、放鞭炮,送祖先回归”,农村祭祖结束表示大年已过。

绍兴的民风民俗有什么?

绍兴相关民俗:1、大禹陵风筝节,时间:3月22日-4月15日,地点:会稽山;2、会稽山樱花节,时间:3月25日至4月15日,地点:会稽山樱花林;3...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