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姓金,满族,有族谱,想找同宗的,辈分排行是"天,得,利,廷,权,启,明,作,福,长"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10浏览:1收藏

我姓金,满族,有族谱,想找同宗的,辈分排行是

你有可能姓爱新觉罗,不果如果你家是康熙的后代的话,辈分应该是“胤弘颐曼奕载溥毓恒启焘闾增祺”,但你们家不是,所以有两种可能,第一你姓爱新觉罗,不过不是康熙之后的后代,也就是说你可能是努尔哈赤或皇太极的后代,这个辈分是康熙定的,所以他叔叔伯伯的后代不用这个辈分,他们的辈分是自己排的;也有可能你是汉族后入满旗的,辈分是本家自己定的;也可能是金佳氏等其他满族姓氏的改姓,不过此种可能较小。

我看了你的补充,说“原籍青州府益都金家庄”,这个“青州府益都”是山东省的,也就说,你祖上是山东人。“明世流寓至辽阳”,也就是你家明朝的时候迁到了辽阳。那个时候,山东人迁到辽阳的只可能是汉人。而你的补充也说了“清皇 太祖开鸿业八旗分正厢奉天为省会 ”,是说清朝皇太祖创八旗制,分正、镶(原为“厢”)旗,以奉天为省会。之后又说了当时你们家所在的那个地方的情况,说你家地属和你家祖庙的地方等等……然后说“约凡下奉字投旗在沈阳汉军 ”,这个比较重要,就是说当时约定凡是在盛京的就投入汉军八旗(这个自然是指汉人,至于这个约定,应该是你祖上和当时其他人自愿立下的)。

汉人如汉军八旗,虽是满足军队,但还是汉族人。可你是个满族人,于是就有以下两种情况:一是文革之后很多当时东北的汉军八旗的人和满旗包衣的人(是谓厢旗)因为祖祖辈辈都效忠大清,所以后来国家批准这些人都入了满族;二是原来就有一部分汉族八旗的人因为军工或其他一些原因入了满族旗,成了满族人。“厢红旗正白拨旗”就是说你们祖上入了汉军八旗的人是“厢”在两红旗和正白旗里,也就说是给正白、正红和镶红旗的人当“包衣”。然后你祖上就“王佐世袭”,当了个军官并且职位可以传给后人。然后就说了一些吉祥话,大意是氏族繁盛,算是家祖兴旺,然后立下金氏一族的辈分:“凡吾金氏者到处各明详天得利廷权启明作福 长尚正锡庆玉华宝富荣广”,金氏后代都是“天得利廷权启明作福 长尚正锡庆玉华宝富荣广”,从辈分寓意上也能看出,你们家当时在那个地方也是个大户,一大家子富贵荣华,然后给后代也起这些个辈分,希望子孙后代也能一直富贵荣华。

由此,可见你应该祖上是金氏汉人,后入汉军八旗,然后入了满族籍,只是不知道是当时入的还是新中国成立之后入的,你应该问问你家老人。也可能你们家原是金姓朝鲜族,久居中原,迁到辽阳就更有理由。不过虽说当时有朝鲜人,但我认为那是山东的朝鲜人并不多。

以上个人一点意见,仅供参考。

爱新觉罗(Aisin Gioro),是清朝皇室姓氏。满语「爱新」为金的意思。常见说法称「觉罗」为姓的意思,但实际上满语中「姓氏」一词原文为hala(汉语哈喇、哈拉)。

辈分与起名

爱新觉罗家族,生子取名成了一件复杂的事情,不过这也仅限于近支宗室。至于远支宗室和觉罗,相对较少受到束缚。

在《爱新觉罗宗谱》中,乳名和小名随处可见。像小明、小喜、小群、小桂、小柱、小贝、筱鹤;大力、大喜、大林子以及落柱、老疙瘩、老生打。人名中的数字,多数反映的是排行,如小四、小五、小九、二小、二福、二锁、二喜、二秀;二庆、二肥、二胖、二铁、三锁、三福、三秀、三宝、三泰、三德、三寿、三珠、四保、五福、五全、五德、五龄阿、八宝、九龄。希望生女儿,就干脆给男孩起名叫二凤、芯莲、牛妞。

有些名字,反映出长辈对子女夭折的忧虑,如钉铸、铁锁、所林、拴柱、留住、保住。还有如汉人叫“狗剩”的,是想过往的妖精对这条小命不屑一顾。希望孩子长大结实、勇猛、有福气,就叫石头、石柱、铁山、铁柱、虎哥、顺哥、远福。

在远支宗室和觉罗中,使用数字取名也是一个特点。多以孩子出生之时家中老人的年岁来取名,如五十九、六十八、七十二、八十三,反映了人们延年益寿的愿望。同时,这种方法无需高深的文化,简便易行,琅琅上口。在《宗谱》中这类名字在300个以上,从五十起,一直到九十,九十以上较少。这些人也多数是无爵无职的,即使有爵职,爵不过奉恩将军,职不过参领、佐领。

入关前,爱新觉罗家族按满族习惯,从名字上分不出辈分。入关以后,康熙受汉族文化影响较深,给子孙取名也采用辈分字。他生有35子,除夭折的11子外,24个儿子一律使用“胤”字作辈分字,还规定儿辈为“胤”字辈,孙辈为“弘”。字辈,曾孙为“永”字辈。

1722年,雍正按照避讳的规矩,他的那些兄弟,再用“胤”字作辈分字就不合适了,于是一律改为了“允”字。惟一的例外是,后来怡亲王允祥病逝,雍正的说他“事朕八年如一日,自古无此公忠体国之贤王”,所以,特地恢复他的名上的“胤”字。

乾隆年间,皇六子永(王容)画了一幅《岁朝图》,进呈给孝圣皇后,乾隆帝的题诗中有“永绵亦载奉慈娱”一句。后来,他取其中的“永绵亦(奕)载”4字为近支宗室的字辈。1776年,又规定以后皇嗣取名,永、绵二字改用颐、曼,而别的人仍用永、绵作字辈。

1825年,从大臣选出的10个字中,道光帝钦定了“溥毓恒启”4字,作为“载”字以下的字辈。1857年,咸丰帝又续拟了“焘闾增祺”4字,作为“启”字以下的字辈。

清朝宗室的字辈,前后计有14字:

胤弘颐曼奕载溥毓恒启焘闾增祺。如果以努尔哈赤为第1代的话,那么皇太极是第2代,福临是第3代,玄烨是第4代,以后玄烨这一支系,胤 (允)字辈是第5代,弘字辈是第6代,永字辈是第7代,绵字辈是第8代,奕字辈是第9代,载字辈是第10代,溥字辈是第 11代,毓字辈是第12代,恒字辈是第13代,启字辈是第14代,焘字辈是第15代,闾字辈是第16代,增字辈是第17代,祺字辈是第18代。

1937年,溥仪又增:

“敬志开端,锡英源盛,正兆懋祥”12字,作为“祺”字以下的字辈。

那些支派较远的宗室,往往也有自己的字辈。如豫亲王保泰的后人,“载”字辈改用“常”字,“溥毓恒启”字辈,分别用“松柏清国”4字。

在宗室中,皇帝亲兄弟的子孙出生后,要奏请皇帝来取名。还有奉旨改名的,至于对废宗室的改名,则具有惩罚的意味。雍正下旨八弟允祺改为“阿其那”(意味狗),九弟允糖改为塞思黑(意为猪),允祺的儿子弘旺改为菩萨保。对原废太子允礻乃的儿子弘皙,乾隆帝把他开除宗籍,还改名为四十六。

1911年辛亥革命后,满族失去了统治民族的地位,爱新觉罗家族的特殊地位动摇了。在特定的社会政治形势下,民国初年出现了满人更改姓名的现象。

原氏起源于姬姓。后来先轸,赵盾的一个弟弟也都改姓过原。河西的秃发氏改姓为源。怎么跑到山东去的就不清楚了。 周武王灭商朝,西周立。封周文王第十六子为原伯(爵)。史称原伯贯, 受封于原国。 原,伯是他的氏。 官职初始是卿大夫。西周初期,平民百姓是没有"氏"的。春秋时原国被晋国灭。其后人以姬为姓,以原为氏。诸侯国之间不断战争,兼并到天下只有100多个诸侯的时候,原国还存在。由于原国很小,打败一次就举国迁徙一次。迁徙三次之后,原氏后人从此流散各地。山西长治有一个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名为原起寺,大概在潞城。《沁水县志》称:原国故址在今沁水县西北里许。原国初始在今山西沁水县,后迁河南济源市(古称轵邑)。古城济源南临黄河与古都洛阳相望,北依太行与晋国毗邻。是愚公的故乡。《水经注》曰:"济水有二源,东源出原城东北。"杨守敬《水经注疏》曰:"在今县西北四里,俗呼为原村,遗迹犹存。"现济源市西北2公里的庙街有原城故址。20世纪40年代尚存城垣,其文化内涵以龙山文化为主,也有周代遗存。史传夏帝宁都于原,周初的原国可能就建在夏都原城的故墟上。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载,晋文公重耳于公元前635年冬,率兵围攻原国,预定三天攻下,但届期未克,晋文公即下令退兵。这时,侦察人员报告说:“原人准备投降了。”军吏也建议不要撤兵。晋文公说:“信义是国家之宝,百姓靠它来保护。如果得到原国而失掉信义,用什么来保护百姓?这样做是因小而失大。”于是,退兵三十里,原国人听到晋文公的话,于是就投降了。因为讲诚信,不战而屈人之兵,亡人之国,这本已是一件值得惊诧的事情。然而,重耳讲诚信的收获,并不止于此次战役。随着他诚信美名的传播,国内百姓信服,诸侯纷纷依附,晋国迅速崛起成为春秋五霸之一。原国亡国后,晋文公将原伯贯迁往冀(山西省河津市)。此时,原国人大批逃往各地,一支逃到温县的邢丘处(今北平皋村),落户于邢丘古地(邢丘到西汉初改名平皋)。 原氏后裔主要居住于太行,王屋山中以及纷河,漳河两岸,在别的地区及世界各大地区也有他们的身影。无论在那里,他们都在象愚公移山一样刻苦耐劳,奋斗不息。 原字可能还有其他不同的写法。 在英语国家,原字可能被写成YUAN。不管写法如何, 一笔写不出两个原字,都是原。 周有原庄公,以邑为氏。春秋时,陈有原仲,晋有原轸,鲁有孔子弟子原宪。唐有原复。 原庄公,世为王室卿大夫。 原仲, <<公羊传>>说,公子友如陈,葬原仲。原仲者何?陈大夫也。前680年没。 原轸,因封地在原,所以名原轸。 实际姓先。晋献公二十一年,公子重耳为避难流亡国外,漂泊达十九年之久,先轸与狐偃等一批近臣随行,为五贤之一。 重耳就是后来的晋文公,春秋时代五霸之一。原轸为春秋时期晋国上卿。晋文公的得力干将。原国择晋以后,他被封地到昔日的原国。生年不详,卒于晋襄公元年(前627年)。 《水经注》中说“辽县西南黄崖山,先轸所出也”。 辽县即今山西省左权县。 可见当时的黄崖山是先轸的出生地。原宪,字子思,鲁国人, 孔子的弟子。有一副对联写到: 泗水圣徒,虽贫非病 冀州贤吏,有政皆兴 上联说原宪生活贫困而洁身自好。戴帽子时带子断了,穿上衣时胳膊肘露在外面,穿鞋时脚后跟出来了。子贡见了问他:"你病了吗"他答道:"无财叫做贫,学道而不能实行叫作病。像我,只是贫,而不是病。"子贡大为惭愧。原宪是孔子学生中,所谓“七十二贤”里很有名的人物。他曾替孔子管过总务方面的事情,用现代观念随便来比,可能在孔子当司寇的时候,他担任过总务长一类的职务,孔子死了以后,他退隐于山泽布衣之间,走半隐侠的路线,等于在过去的社会中,领袖清流。所以司马迁著《史记》,在《游侠列传》中,曾提到他和季次。 下联说唐代人原复,开元年间官冀州刺史,政令严明,境内太平。

我姓金,满族,有族谱,想找同宗的,辈分排行是"天,得,利,廷,权,启,明,作,福,长"

你有可能姓爱新觉罗,不果如果你家是康熙的后代的话,辈分应该是“胤弘颐曼奕载溥毓恒启焘闾增祺”,但你们家不是,所以有两种可能,第一你...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